CN215038637U - 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38637U
CN215038637U CN202120526979.1U CN202120526979U CN215038637U CN 215038637 U CN215038637 U CN 215038637U CN 202120526979 U CN202120526979 U CN 202120526979U CN 215038637 U CN215038637 U CN 215038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odule
top frame
production
guid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69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69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38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38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38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其中提升机包括:框架;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设置在框架内,第二提升部设置在第一提升部的上方,其中,第一提升部能够在第一转运空间的范围内移动,第二提升部能够在与第一转运空间相邻的第二转运空间的范围内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提升机的流转效率低的缺陷。

Description

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构件(又称PC预制构件)指在施工现场实施安装前已制作完成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一般常见的有预制混凝土楼盖板、桥梁用混凝土箱梁、工业厂房用预制混凝土屋架梁、涵洞框构、地基处理用预制混凝土桩等等。混凝土预制构件相对于现场浇筑混凝土相比,具有生产安全系数高、生产质量容易控制、加快建筑工程进度等诸多优点。
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艺包括养护工序,养护工艺需要使用养护窑。一些养护窑的尺寸较大,且具有多层结构,因此需要提升机(或称堆垛机)对模台进行垂直方向的流转,并将模台运送至对应位置的养护窑工位。而现有技术中的提升机只有一个提升平台,进而使得提升机流转效率低,灵活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提升机的流转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机,包括:框架;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设置在框架内,第二提升部设置在第一提升部的上方,其中,第一提升部能够在第一转运空间的范围内移动,第二提升部能够在与第一转运空间相邻的第二转运空间的范围内移动。
可选地,框架包括顶架以及连接在顶架下方的导向架,导向架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导向架上。
可选地,框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
可选地,导向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结构。
可选地,顶架的侧部适于与外部支撑结构配合,并且顶架的侧部与外部支撑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移动结构。
可选地,顶架包括第一顶架和第二顶架,第二顶架设置在第一顶架的上方,导向架包括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第一导向架连接在第一顶架的下方,第二导向架连接在第二顶架的下方,第一提升部设置在第一导向架上,第二提升部设置在第二导向架上,其中,第一顶架和第二顶架能够沿水平方向独立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包括:多个生产功能模块,多个生产功能模块沿竖直方向叠置设置,且多个生产功能模块为以下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台清理模块、划线模块、喷油模块、模台储存模块、钢筋加工模块、混凝土加工模块、布料模块、振捣模块、混凝土表面处理模块、养护模块以及脱模模块;提升机,提升机为上述的提升机,提升机设置在多个生产功能模块的外侧,提升机适于将模台在各生产功能模块之间转运。
可选地,多个生产功能模块由下自上依次形成第一工作空间、过渡空间以及第二工作空间,第一转运空间包括第一工作空间和过渡空间,第二转运空间包括第二工作空间和过渡空间。
可选地,提升机设置在多个生产功能模块的进口侧和/或出口侧。
可选地,多个生产功能模块叠置形成加工站,加工站为多个,框架能够沿多个加工站的排列方向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框架内设置了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其中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分别负责不同空间内模台的流转,一方面能够提高同时流转的模台的数量,另一方面单个提升部的运行距离短,流转效率更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提升机的流转效率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的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框架;11、顶架;111、第一顶架;112、第二顶架;12、导向架;121、第一导向架;122、第二导向架;20、第一提升部;30、第二提升部;40、第一移动结构;50、外部支撑结构;60、第二移动结构;100、生产功能模块;200、模台;300、第一工作空间;400、过渡空间;500、第二工作空间;600、加工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包括提升机以及具有该提升机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装置,以下首先对提升机的各个实施例进行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提升机包括框架10、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其中,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设置在框架10内,第二提升部30设置在第一提升部20的上方。进一步地,第一提升部20能够在第一转运空间的范围内移动,第二提升部30能够在与第一转运空间相邻的第二转运空间的范围内移动。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框架10内设置了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其中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分别负责不同空间内模台的流转,一方面能够提高同时流转的模台的数量,另一方面单个提升部的运行距离短,流转效率更高。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提升机的流转效率低的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提升部30位于第一提升部20的上方,因此第二转运空间也位于第一转运空间的上方。进一步地,第一转运空间和第二转运空间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空间,也可以是二者之间存在重叠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转运空间之间存在重叠区域,并且该重叠区域形成了过渡区域。具体而言,当模台200需要从生产装置的底部转运至上部时,第一提升部20先将模台200从底部区域流转至中部的过渡区域,然后第二提升部30将模台从中部的过渡区域流转至上部区域。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框架10包括顶架11以及连接在顶架11下方的导向架12,导向架12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可移动地设置在导向架12上。从图1可以看到,导向架12为两个,两个导向架12分别设置在顶架11的两侧,并且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向架12配合。因此,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可以沿着导向架12的方向沿竖直进行运动,进而实现模台200的竖直方向流转。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可以相对于彼此独立的进行运动,只要二者的运动不发生干涉即可。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均为平台结构。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提升机中,在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之外还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更多数量的提升部,例如三个或者四个。因此提升机中设置两个以上的提升部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框架10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带动模台200在水平方向进行流转。当生产设备为并行设置的多个时,框架10能够在多个生产设备之间进行流转。或者生产设备具有沿水平布置的多列工位时,框架10能够在不同的水平工位进行流转。配合上述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在垂直方向的流转,能够极大的提高提升机的流转效率以及灵活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向架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结构40。具体而言,上述的两个导向架12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移动结构40,第一移动结构40能够使框架10整体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水平方向的流转。优选地,第一移动结构40为导向轮,导向轮可以自带动力驱动框架10移动,或者框架10通过外部设备拖动移动。除了导向轮外,第一移动结构40还可以包括导轨、驱动电机等设备。
由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移动结构40从框架10的底部驱动其移动,因此以下对于实施例一中驱动框架10移动的方式简称为“底部驱动”。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的提升机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在于,框架10沿水平的驱动方式不同。具体而言,顶架11的侧部适于与外部支撑结构50配合,并且顶架11的侧部与外部支撑结构50之间设置有第二移动结构60。
具体地,从图2可以看到,顶架11的边沿突出于导向架12,进而使得外部支撑结构50可以从下方支撑在顶架11的下表面上。第二移动结构60的形式与上述的第一移动结构40相同,故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外部支撑结构50可以为支撑框、支撑梁等单独设置于地面的结构,也可以是生产设备上的某个结构作为支撑结构。从图2可以看到,顶架11的一端通过设置与地面的支撑板支撑,另一端通过生产设备上的支撑板进行支撑,同时导向架12的底部悬空。第二移动结构60能够使框架10整体沿着外部支撑结构50形成的轨迹进行运动。
由于实施例二中的第二移动结构60从框架10的顶部驱动其移动,因此以下对于实施例二中驱动框架10移动的方式简称为“顶部驱动”。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中的提升机和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相比,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的提升机对于框架10的驱动方式采用了底部驱动和顶部驱动组合的驱动方式。具体而言,两个导向架1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结构40,同时顶架11的一侧(或者两侧)与外部支撑结构50配合并设置第二移动结构60。
具体到实施例三中,位于外侧的导向架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结构40,顶架11的靠近生产设备的一侧突出于导向架12,并且与生产设备上的支撑板配合,同时设置相应的第二移动结构60。因此在实施例三中,第一移动结构40和第二移动结构60共同驱动框架10移动。
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一相比,不必在地面设置额外的支撑结构,相对实施例二相比,避免了导向架12底部悬空的情况。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实施例四中的提升机和实施例三相比,区别在于,两个导向架12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移动结构40。同时,顶架11的背离生产设备的一侧也通过外部支撑结构50进行支撑,并设置第二移动结构60。实施例四中的框架10移动方式也是通过底部驱动加顶部驱动的组合方式进行。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三相比,框架10的整体支撑更加稳定,但要在地面设置额外的支撑结构。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实施例五的提升机和实施例四相比,区别在于,实施例五中的框架10也通过顶部驱动架底部驱动的方式进行驱动,但顶部驱动的设置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实施例五中的提升机适用于设置在两台生产设备之间,因此顶架11的两端均通过生产设备上的支撑板进行支撑。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实施例六的提升机和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相比,区别在于,框架10为两个,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分别设置在两个框架10上,并且两个框架10可独立在水平方向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的水平运动也是彼此独立的(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水平方向上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同步运动)。
具体而言,从图6可以看到,顶架11包括第一顶架111和第二顶架112,第二顶架112设置在第一顶架111的上方。导向架12包括第一导向架121和第二导向架122,第一导向架121连接在第一顶架111的下方,第二导向架122连接在第二顶架112的下方。第一提升部20设置在第一导向架121上,第二提升部30设置在第二导向架122上,其中,第一顶架111和第二顶架112能够沿水平方向独立运动。上述的第一顶架111和第一导向架121形成了位于下部的框架结构,上述的第二顶架112和第二导向架122形成了位于上部的框架结构。下部框架结构和上部框架结构分别驱动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在水平方向彼此独立运动,极大的提升了提升机的流转灵活性。
进一步地,第一顶架111和第一导向架121可以采用顶部驱动、底部驱动或者顶部和底部结合的驱动方式进行水平流转。相应地,第二顶架112和第二导向架122也可以通过顶部驱动、底部驱动或者顶部和底部结合的驱动方式进行水平流转。具体到实施例六中,第一顶架111和第一导向架121采用顶部驱动。第一顶架111下表面的一侧与地面设置的支撑板顶部配合,另一侧与生产设备上的支撑板配合,并且设置相应的第二移动结构60,第一导向架121的底部悬空。第二顶架112和第二导向架122采用底部驱动,第二导向架12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结构40。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实施例七的提升机和实施六相比,区别在于,第二顶架112和第二导向架122的驱动方式不同。具体而言,第二顶架112和第二导向架122采用顶部驱动和底部驱动结合的方式进行驱动。在地面设置的支撑板的中部以及生产设备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台,两个支撑台支撑在第二顶架112的两端,并设置相应的第二移动结构60。
以上即为本申请的提升机的实施例,以下将介绍包括了上述提升机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8所示,实施例一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包括: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以及提升机。其中,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沿竖直方向叠置设置,且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为以下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台清理模块、划线模块、喷油模块、模台储存模块、钢筋加工模块、混凝土加工模块、布料模块、振捣模块、混凝土表面处理模块、养护模块以及脱模模块。提升机为上述实施例的提升机,提升机设置在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的外侧,提升机适于将模台200在各生产功能模块100之间转运。
现有技术中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的各个设备为沿着水平方向进行安装拼接,因此整体生产系统存在着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而在实施例一中,生产装置的各个生产功能模块100采用竖直方向叠置的方式进行安装,进而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减小生产装置的水平占地面积。生产时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灵活对每个生产功能模块的种类进行选择,提高了生产装置的模块化程度。
具体而言,图8中叠置的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中,可以为上述的某一种模块叠加,或者为多种模块进行叠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模台清理、划线、喷油、储存、钢筋加工、混凝土加工、布料、混凝土振捣、混凝土表面处理、养护以及脱模均为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常规工艺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当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后,在该模块内设置相应的生产设备即可。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由下自上依次形成第一工作空间300、过渡空间400以及第二工作空间500,第一转运空间包括第一工作空间300和过渡空间400,第二转运空间包括第二工作空间500和过渡空间400。具体而言,第一转运空间和第二转运空间之间存在重叠部分,也即上述的过渡空间400,过渡空间400可以选为上述的模台储存模块。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工作空间300和第二工作空间500可以包括一个生产功能模块100,也可以包括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同时,上述的第一工作空间300和第二工作空间500可以由一种功能模块构成,也可以由多种功能模块构成。上述的提升机可以灵活的将模台200在各个生产功能模块100之间进行流转。
进一步地,模台200上可以自带驱动滚轮,或者在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上设置驱动轮,或者在生产功能模块100内设置相应的驱动机构或者牵引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多种常规方式实现将模台200在提升机与生产功能模块100之间进行转运。
在实施例一中,提升机设置在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的进口侧。当然,也可以将提升机设置在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的出口侧,或者在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的进口侧和出口侧均设置提升机。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叠置后,即形成了上述提升机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提到的“生产设备”。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实施例二的生产装置和实施例一相比,区别在于,提升机的顶部突出于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的顶部。具体而言,位于顶部的生产功能模块100的顶部区域也可以作为工作区域,工作人员可以在该区域活动,或者在该区域放置生产设备,或者在该区域储存模台。此时,提升机可以将模台200转运至多个生产功能模块区域的顶部位置。
实施例三
如图10所示,实施例三的生产装置和实施例二相比,区别在于,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叠置形成加工站600。并且加工站600为两个,两个加工站600相邻设置。在两个加工站600的进口侧和出口侧均设置有提升机。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实施例四的生产装置和实施例三相比,区别在于,加工站600为并列设置的多个。提升机既可以将模台200在某一个加工站600进行垂直流转,也可以将模台200在不同加工站600之间沿着水平方向沿进行水平流转。由此可以看出,上述的提升机特别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立体生产设备。优选地,实施例四中的提升机为上述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的提升机。
实施例五
如图12所示,实施例五的生产装置和实施例四相比,区别在于,加工站600呈阵列设置,并且阵列设置的加工站600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均设置有提升机。
实施例六
如图13所示,实施例六的生产装置和实施例五相比,区别在于,多个加工站600中形成两列并行的加工站组。其中,在两个加工站组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提升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升机除转运模台200之外,也可以转运其他的原料或者设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10);
第一提升部(20)和第二提升部(30),设置在所述框架(10)内,所述第二提升部(30)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部(20)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提升部(20)能够在第一转运空间的范围内移动,所述第二提升部(30)能够在与所述第一转运空间相邻的第二转运空间的范围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包括顶架(11)以及连接在所述顶架(11)下方的导向架(12),所述导向架(12)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提升部(20)和所述第二提升部(3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架(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移动结构(4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1)的侧部适于与外部支撑结构(50)配合,并且所述顶架(11)的侧部与所述外部支撑结构(50)之间设置有第二移动结构(60)。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1)包括第一顶架(111)和第二顶架(112),所述第二顶架(112)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架(111)的上方,所述导向架(12)包括第一导向架(121)和第二导向架(122),所述第一导向架(121)连接在所述第一顶架(111)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架(122)连接在所述第二顶架(112)的下方,所述第一提升部(20)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架(121)上,所述第二提升部(30)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架(122)上,
其中,所述第一顶架(111)和所述第二顶架(112)能够沿水平方向独立运动。
7.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生产功能模块(100),多个所述生产功能模块(100)沿竖直方向叠置设置,且多个所述生产功能模块(100)为以下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模台清理模块、划线模块、喷油模块、模台储存模块、钢筋加工模块、混凝土加工模块、布料模块、振捣模块、混凝土表面处理模块、养护模块以及脱模模块;
提升机,所述提升机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机,所述提升机设置在多个所述生产功能模块(100)的外侧,所述提升机适于将模台(200)在各所述生产功能模块(100)之间转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产功能模块(100)由下自上依次形成第一工作空间(300)、过渡空间(400)以及第二工作空间(500),第一转运空间包括所述第一工作空间(300)和所述过渡空间(400),所述第二转运空间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空间(500)和所述过渡空间(40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设置在多个所述生产功能模块(100)的进口侧和/或出口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产功能模块(100)叠置形成加工站(600),所述加工站(600)为多个,所述框架(10)能够沿多个所述加工站(600)的排列方向进行移动。
CN202120526979.1U 2021-03-11 2021-03-11 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Active CN215038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6979.1U CN215038637U (zh) 2021-03-11 2021-03-11 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6979.1U CN215038637U (zh) 2021-03-11 2021-03-11 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38637U true CN21503863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60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6979.1U Active CN215038637U (zh) 2021-03-11 2021-03-11 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38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9185A (zh) 一种移动式生产预制混凝土板的一体化装置及生产工艺
CN111604444B (zh) 一种用于节段梁预制的钢筋绑扎生产线
CN215038637U (zh) 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CN209903540U (zh) 模块化移动式pc生产线
CN215589514U (zh) 提升装置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2356259B (zh) 一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管桩自动化生产线
CN116394393A (zh) 一种免拆模板生产用的晾架调度系统
CN113290686A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系统
CN113021609B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装置
CN215319481U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4670322A (zh) 一种养护装置及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
CN112878666B (zh) 叠合剪力墙翻面组模系统及方法
CN215150291U (zh) 提升机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3074556B (zh) 提升装置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2339094A (zh) 一种预制构件立体养护窑及码垛机结构
CN217751989U (zh) 预制构件生产装置
CN111775293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地下流动式养护窑系统
CN217802375U (zh) 一种集约高效桁架楼承板生产线
CN209971083U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3319997A (zh) 提升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2141721A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模具堆垛装置
CN220428773U (zh) 混凝土楼承板生产线
CN114802535B (zh) 一种用于上部组块结构片安装的操作方法
CN218748474U (zh) 一种高效预制构件生产线
CN214055760U (zh) 一种预制构件立体养护窑及码垛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