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8987U -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8987U
CN214998987U CN202023275364.0U CN202023275364U CN214998987U CN 214998987 U CN214998987 U CN 214998987U CN 202023275364 U CN202023275364 U CN 202023275364U CN 214998987 U CN214998987 U CN 214998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ection
brake
pinion
spring seat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53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直全
成观辉
许叶挺
蔡晨
王语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V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V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V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V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53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8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8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8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芯轴包括与安装座配合的第一轴段、与小蜗杆装配的第二轴段以及和小齿轮、离合器装置配合的第三轴段,第二轴段的轴径大于第一轴段的轴径,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段过渡的面为第一阶梯面,在弹簧座内第一轴段与卡扣配合进行限位,安装孔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凸台,第一阶梯面与凸台抵触限位,凸台的端面与最近的小蜗杆端面存在间隙h。所述的自动调整臂具有间隙调整顺畅,无卡滞等优点,而且可消除调整臂产品功能实施过程中离合齿棘齿脱开不到位造成产品间隙识别与调整不准确的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背景技术
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也称“制动间隙调整臂”或“自动调整臂”。能及时地识别并调整由磨损而增大的刹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使得制动间隙始终保持在设计范围内。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专利CN201921270171.0-一种制动间隙调整臂的间隙调节机构,其能够实现制动间隙自动调整的目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该种间隙调整机构小蜗杆与弹簧座抵触其摩擦力较大,扭簧回位不够顺畅,间隙调整不够准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制动臂壳体、控制齿轮、设置在制动臂内部的间隙调节组件以及蜗轮蜗杆传动副,间隙调节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整个间隙调节组件的芯轴,芯轴上沿其轴向依次套设有小齿轮、离合器装置、小蜗杆以及弹簧座,弹簧座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芯轴穿入的安装孔,弹簧座内形成有安装腔,安装孔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和芯轴扣合的卡扣,芯轴包括与安装座配合的第一轴段、与小蜗杆装配的第二轴段以及和小齿轮、离合器装置配合的第三轴段,第二轴段的轴径大于第一轴段的轴径,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段过渡的面为第一阶梯面,在弹簧座内第一轴段与卡扣配合进行限位,安装孔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凸台,第一阶梯面与凸台抵触限位,凸台的端面与最近的小蜗杆端面存在间隙h。
作为优选,第一轴段的中部外侧面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环状槽,卡扣扣合在环状槽内,且卡扣的一端抵触在环状槽的一端端面上,弹簧座通过凸台端面、环状槽的端面将第一轴段限制在弹簧座上。
作为优选,卡扣位于安装腔内与安装孔同轴线设置。
作为优选,弹簧座内安装有压簧,压簧的一端抵触在制动臂壳体内,压簧的另一端抵触在安装腔的底面上,压簧套设在卡扣的外部,小齿轮内套设有扭簧。
作为优选,卡扣包括沿圆周方向布置的若干卡齿。
作为优选,小蜗杆的螺纹牙数为7头。
作为优选,间隙h的尺寸为0.05mm。
作为优选,弹簧座为塑料件。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调整臂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与现有市场常见技术相比,通过螺纹牙数为7头的小蜗杆与对应倾角的小蜗轮设置,使其具有更好的传动稳定性,对于车辆使用过程中增大的间隙识别更为灵敏。而且通过设置对弹簧座的结构进行设计,大大降低其与芯轴的接触面,有效改善了离合器部件各零件在运动过程中相互间的摩擦阻力影响,而且只需要扭簧配合以较小的回旋力,即可消除调整臂产品功能实施过程中离合齿棘齿脱开不到位造成产品间隙识别与调整不准确的不利影响。整体提高了产品间隙调节的精度及稳定性并降低了产品产生过调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装置的内部零部件配合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放大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制动臂壳体、2—小齿轮、3—芯轴、4—离合器装置、5—小蜗杆、6—弹簧座、7—安装孔、8—安装腔、9—卡扣、10—第一轴段、11—第二轴段、12—第三轴段、13—第一阶梯面、14—凸台、15—环状槽、16—压簧、17—卡齿、18—控制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制动臂壳体1、控制齿轮18、设置在制动臂内部的间隙调节组件19以及蜗轮蜗杆传动副,间隙调节组件19包括用于支撑整个间隙调节组件19的芯轴3,芯轴3上沿其轴向依次套设有小齿轮2、离合器装置4、小蜗杆5以及弹簧座6,弹簧座6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芯轴3穿入的安装孔7,弹簧座6内形成有安装腔,安装孔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和芯轴3扣合的卡扣9,芯轴3包括与安装座配合的第一轴段10、与小蜗杆5装配的第二轴段11以及和小齿轮2、离合器装置4配合的第三轴段12,第二轴段11的轴径大于第一轴段10的轴径,第二轴段11与第一轴段10过渡的面为第一阶梯面13,在弹簧座6内第一轴段10与卡扣9配合进行限位,安装孔7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凸台14,第一阶梯面13与凸台14抵触限位,凸台14的端面与最近的小蜗杆5端面存在间隙h。由于小蜗杆5和弹簧座6存在一定的间隙,所以小蜗杆5在转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轴向运动空间,所以即使小蜗杆5和弹簧座6端面抵触时,两者之间的抵触压力也较小,所以小蜗杆5转动时的摩擦力也较小。本实施例中的间隙h的尺寸为0.05mm。所选的弹簧座6为塑料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段10的中部外侧面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环状槽15,卡扣9扣合在环状槽15内,且卡扣9的一端抵触在环状槽15的一端端面上,弹簧座6通过凸台14端面、环状槽15的端面将第一轴段10限制在弹簧座6上。本实施例中卡扣9包括沿圆周方向布置的若干卡齿17。其中卡齿17的数量为3个。
本实施例中卡扣9位于安装腔内与安装孔7同轴线设置。
弹簧座6内安装有压簧16,压簧16的一端抵触在制动臂壳体1内,压簧16的另一端抵触在安装腔的底面上,压簧16套设在卡扣9的外部,小齿轮2内套设有扭簧。小蜗杆5的螺纹牙数为7头。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市场常见技术相比,通过螺纹牙数为7头的小蜗杆5与对应倾角的小蜗轮设置,使其具有更好的传动稳定性,对于车辆使用过程中增大的间隙识别更为灵敏。而且通过设置对弹簧座6的结构进行设计,大大降低其与芯轴3的接触面,有效改善了间隙调节组件19各部件各零件在运动过程中相互间的摩擦阻力影响,而且只需要扭簧配合以较小的回旋力,即可消除调整臂产品功能实施过程中离合齿棘齿脱开不到位造成产品间隙识别与调整不准确的不利影响。整体提高了产品间隙调节的精度及稳定性并降低了产品产生过调的概率。
实施例2
其中离合装置包括主动离合器和从动离合器,小齿轮2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分布有插槽,主动离合器上设计有用于和插槽配合的插块,插块的径向尺寸小于插槽的径向尺寸,从动离合器的一端和小蜗杆5固定连接,从动离合器的另一端与主动离合器配合形成离合装置,小齿轮2的中部安装有扭簧,扭簧位于插块以及插槽的内侧,扭簧的一端与小齿轮2抵触,扭簧的另一端与主动离合器抵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间隙的尺寸为0.08mm。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制动臂壳体(1)、控制齿轮(18)、设置在制动臂内部的间隙调节组件(19)以及蜗轮蜗杆传动副,其特征在于:间隙调节组件(19)包括用于支撑整个间隙调节组件(19)的芯轴(3),芯轴(3)上沿其轴向依次套设有小齿轮(2)、离合器装置(4)、小蜗杆(5)以及弹簧座(6),弹簧座(6)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芯轴(3)穿入的安装孔(7),弹簧座(6)内形成有安装腔,安装孔(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和芯轴(3)扣合的卡扣(9),芯轴(3)包括与安装座配合的第一轴段(10)、与小蜗杆(5)装配的第二轴段(11)以及和小齿轮(2)、离合器装置(4)配合的第三轴段(12),第二轴段(11)的轴径大于第一轴段(10)的轴径,第二轴段(11)与第一轴段(10)过渡的面为第一阶梯面(13),在弹簧座(6)内第一轴段(10)与卡扣(9)配合进行限位,安装孔(7)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凸台(14),第一阶梯面(13)与凸台(14)抵触限位,凸台(14)的端面与最近的小蜗杆(5)端面存在间隙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第一轴段(10)的中部外侧面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环状槽(15),卡扣(9)扣合在环状槽(15)内,且卡扣(9)的一端抵触在环状槽(15)的一端端面上,弹簧座(6)通过凸台(14)端面、环状槽(15)的端面将第一轴段(10)限制在弹簧座(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卡扣(9)位于安装腔内与安装孔(7)同轴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弹簧座(6)内安装有压簧(16),压簧(16)的一端抵触在制动臂壳体(1)内,压簧(16)的另一端抵触在安装腔的底面上,压簧(16)套设在卡扣(9)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卡扣(9)包括沿圆周方向布置的若干卡齿(1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小蜗杆(5)的螺纹牙数为7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离合装置包括主动离合器和从动离合器,小齿轮(2)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分布有插槽,主动离合器上设计有用于和插槽配合的插块,插块的径向尺寸小于插槽的径向尺寸,从动离合器的一端和小蜗杆(5)固定连接,从动离合器的另一端与主动离合器配合形成离合装置,小齿轮(2)的中部安装有扭簧,扭簧位于插块以及插槽的内侧,扭簧的一端与小齿轮(2)抵触,扭簧的另一端与主动离合器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间隙h的尺寸为0.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弹簧座(6)为塑料件。
CN202023275364.0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Active CN214998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5364.0U CN214998987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5364.0U CN214998987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8987U true CN214998987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42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5364.0U Active CN214998987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8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61083B2 (ja) ローラブラインド装置用の巻取りシャフト
US20160318544A1 (en) Worm reduction gear and steering mechanism
JP4275039B2 (ja) 減速機構付モータ及び減速機構付パワーシートモータ
EP1650452A2 (en) Steering device
JP2003507101A (ja) 傾斜調節可能な寄掛り部を有する座席のための、とくに自動車座席のための調節金具
US5905309A (en) Starter with shock absorbing device
US4576412A (en) Seat reclining mechanism
CN214998987U (zh)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110259915A (zh) 一种可消除传动间隙的变速装置及其间隙消除方法
JP2011000988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WO2018096916A1 (ja)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0058689A (ja) ラック軸支持装置およ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EP1365176A2 (en) Motor driving device
JP4755363B2 (ja) ウォーム減速装置のバックラッシュ調整装置
CN211684991U (zh) 一种力值稳定的限力卷收器
CN110701223A (zh) 一种汽车制动器的自动间隙调整臂及其旋转角度控制装置
CN109823303B (zh) 一种对车感组件位置处进行降噪的卷收器
HU224738B1 (en) Mounting of the bearing unit for a wheel hub in a suspension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US20210041000A1 (en) Brake caliper for a vehicle brake, adjuster unit, gearwheel and adjuster nut for a brake caliper
CN212154500U (zh) 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
CN113968180A (zh) 一种用于座椅扶手的阻尼结构
CN211501422U (zh) 用于自动调节臂的新型蜗杆轴组件
CN210128049U (zh) 一种具有组件健康状态在线监测装置的消隙螺母结构
EP0426168A1 (en) Starter motor
CN208565452U (zh) 一种变刚度大阻尼自动张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