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83538U - 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83538U CN214983538U CN202121492262.6U CN202121492262U CN214983538U CN 214983538 U CN214983538 U CN 214983538U CN 202121492262 U CN202121492262 U CN 202121492262U CN 214983538 U CN214983538 U CN 2149835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cooling
- water
- cavity
- driv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目的是解决现有肥料冷却成型时,冷却不均匀,且冷却时浪费水资源的技术问题。该冷却机构包括:上模,内部具有第一冷却腔;下模,内部具有第二冷却腔;中模,设置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其内部具有第三冷却腔;循环水箱,内部设有冷凝管;其中,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三冷却腔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所述循环水箱连通;所述中模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计。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计对中模内的冷却水进行实时监测,将冷却腔内的水控制在所需温度范围,使冷却腔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所需温度值内,从而提高了成型肥料的冷却均匀性。同时,冷却水可循环使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林木、果树等植物对肥料需求量大,施用普通颗粒复合肥存在施肥次数多、养分易损失、肥料利用率低等缺点。因此将肥料加工成型成棒状或柱状,有利于降低肥料溶解速率,养分释放更为缓慢,延长肥效期,减少施肥次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林木、果树用肥。成型肥料生产时,通常先将肥料挤压成型,然后再对其进行冷却,而现有的冷却方式不能实现对肥料精准冷却精准,导致每一批棒肥的冷却度、均匀性不一致,使生产出的成型肥料一致性较差,且未将水进行循环利用,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解决了现有肥料冷却成型时,冷却不均匀,且冷却时浪费水资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包括:上模,内部具有第一冷却腔;下模,内部具有第二冷却腔;中模,设置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其内部具有第三冷却腔;循环水箱,内部设有冷凝管;其中,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三冷却腔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所述循环水箱连通;所述中模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计对中模内的冷却水进行实时监测,将冷却腔内的水控制在所需温度范围,即:当冷却水的温度过高时,温度计会将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数据后使得出水管将冷却腔内温度过高的水抽取出,而进水管将循环箱内的冷却水抽取至冷却腔内,达到更换冷却水的目的,使冷却腔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所需温度值内,从而提高了成型肥料的冷却均匀性,使得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一致性。同时,循环水箱能将温度过高的水进行冷却,使冷却水可循环使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可选的,该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循环水箱之间,该第一水泵进水端与循环水箱连通,出水端与进水管连通;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循环水箱之间,该第二水泵进水端与出水管连通,出水端与循环水箱连通。
可选的,所述温度计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计通讯数据并调控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启闭。
可选的,该冷却机构还包括一制冷机,所述冷凝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所述制冷机的出口和进口。
可选的,所上模、下模和中模左端均设有与其冷却腔相连通的进水支管,所上模、下模和中模右端均设有与其冷却腔相连通的出水支管,三根进水支管均与进水管连通,三根出水支管均与所出水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中模顶部设有多个第一模槽,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模槽,所述上模下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模槽相配合上模槽,所述下模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模槽相配合的下模槽。
可选的,所述上模槽和第一模槽的结构及数量均相同;所述下模槽和第二模槽的结构及数量均相同;所述上模槽、下模槽、第一模槽及第二模槽的一端均具有挡壁。
可选的,该冷却机构还包括:底板;立柱,相对称地固定于所述底板两侧;顶板,固定于所述立柱顶部;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上模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下模驱动连接;其中,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两侧均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中模两侧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带动上模和下模竖直上下运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顶板下表面,其输出轴与所述上模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其输出轴与所述下模底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上模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滑动套接于对应的立柱上;所述下模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滑动套接于对应的立柱上;所述中模两侧分别通过固定座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计对中模内的冷却水进行实时监测,将冷却腔内的水控制在所需温度范围,即:当冷却水的温度过高时,温度计会将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数据后使得出水管将冷却腔内温度过高的水抽取出,而进水管将循环箱内的冷却水抽取至冷却腔内,达到更换冷却水的目的,使冷却腔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所需温度值内,从而提高了成型肥料的冷却均匀性,使得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一致性。同时,循环水箱能将温度过高的水进行冷却,使冷却水可循环使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模上下分别设置与上、下膜槽相配合的第一模槽和第二模槽,从而使得肥料在成型时,一次就能压制出若干个。而在成型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上模向上移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下模向下移动,从而对成品进行脱模,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且一次能成型出若干个成品,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中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10、上模槽;11、第一冷却腔;12、上横板;13、第一连接板;14、第一滑动座;15、上∪型板;2、下模;20、下模槽;21、第二冷却腔;22、下横板;23、第二连接板;24、第二滑动座;25、下∪型板;3、中模;30、第一模槽;31、第二模槽;32、第三冷却腔;33、固定座;34、固定螺; 35、挡壁;4、循环水箱;40、冷凝管;41、制冷机;5、进水管;50、第一水泵;51、进水支管;6、出水管;60、第二水泵;61、出水支管;7、温度计;80、底板;81、立柱;82、顶板;90、第一驱动装置;91、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端”、“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成型肥料生产时,通常先将肥料挤压成型,然后再对其进行冷却,而现有的冷却方式不能实现对肥料精准冷却精准,导致每一批棒肥的冷却度、均匀性不一致,使生产出的成型肥料一致性较差,且未将水进行循环利用,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藉以解决上述问题。该冷却机构包括:上模1、下模2、中模3、循环水箱4、进水管5、出水管6及温度计7等。
中模3固定设置于上模1和下模2之间。上模1下表面具有多个上模槽10,且内部具有第一冷却腔11;下模2上表面设有多个下模槽20,且内部具有第二冷却腔21;中模3顶部设有多个与上模槽10相配合的第一模槽30,底部设有多个与下模槽20相配合的第二模槽31,且中模3内部具有第三冷却腔32。循环水箱4内部设有冷凝管40;第一冷却腔11、第二冷却腔21和第三冷却腔32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水管5和出水管6与循环水箱4连通。温度计7安装于中模3上,且该温度计7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温度计7实时检测中模3内部冷却水的温度,并将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通讯数据后,调控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进水或出水。
使用时,进水管5将循环水箱4内的冷却水抽取至上模1、下模2及中模3的冷却腔内,在肥料挤压成型时,冷却水对肥料进行冷却,便于后续脱模,成型效果好。同时,温度计7对中模3内的冷却水进行监测,当冷却水的温度过高时,控制器则控制出水管6将各冷却腔内的水抽出送至循环水箱4,循环水箱4对其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循环使用冷却水的目的,有效节约水资源。
具体的,上模槽10和第一模槽30相对设置,且数量及结构相同。下模槽20和第二模槽31相对设置,且数量及结构相同。显然,上模槽10和下模槽20的数量及结构也可以相同。参照图3所示,上模槽10、下模槽20、第一模槽30及第二模槽31的一端分别具有挡壁35,也可理解为上模槽10、下模槽20、第一模槽30及第二模槽31为∪型结构。上模槽10、下模槽20、第一模槽30及第二模槽31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上模槽10和下模槽20的数量分别至少为5个以上。上模槽10和下模槽20的深度及长度根据所需成型的大小进行设计。使用时,通过输送装置,将液体肥料加热后管装入第一模槽30与上模槽10构成的多个上模腔和第二模槽31与下模槽20构成多个下模腔内。通过中模3的设置,使得肥料在挤压成型时,每次能压制若干个,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一实施例中,上模槽10、下模槽20、第一模槽30及第二模槽31的内壁上均涂布一层光滑的纳米防粘材料。
进水管5与循环水箱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水泵50,该第一水泵50进水端与循环水箱4连通,出水端与进水管5连通。出水管6与循环水箱4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水泵60,该第二水泵60进水端与出水管6连通,出水端与循环水箱4连通。所述温度计7输出端与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输出端与第一水泵50和第二水泵60输入端电性连接。
循环水箱4下方还设置有一制冷机41,冷凝管40设置于循环水箱4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制冷机41的出口和进口。
上模1、下模2和中模3左端均设有与其冷却腔相连通的进水支管51,上模1、下模2和中模3右端均设有与其冷却腔相连通的出水支管61,三根进水支管51均与进水管5连通,三根出水支管61均与出水管6连通。即上模1、下模2及中模3左右两端均设有进水支管51和出水支管61,且进水支管51和出水支管61不会影响上模1和下模2的运动。
使用时,在控制器内预设温度阈值,当中模3内的水温偏离阈值时,即温度过高时,温度计7将检测的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数据后启动第一水泵50和第二水泵60,第二水泵60将上模1、下模2、中模3内部的水经出水管6抽取至循环水箱4内,第一水泵50将循环水箱4内的冷却水经进水管5抽取对上模1、下模2、中模3内的冷却腔内。当水温达到预设值时,第一水泵50、和第二水泵60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该冷却机构还包括:底板80、立柱81、顶板82、第一驱动装置90及第二驱动装置91。立柱81垂直且相对称地固定于底板80两侧,顶板82固定于立柱81顶部;上模1和下模2的两侧均与立柱81滑动连接,中模3两侧与立柱81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90与上模1驱动连接,带动上模1竖直上下运动;第二驱动装置91与下模2驱动连接,带动下模2竖直上下运动。第一驱动装置90固定于顶板82下表面,其输出轴与上模1顶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91固定于底板80上表面,其输出轴与下模2底部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90和第二驱动装置91均采用液压缸或气缸,伸出或缩回时带动上模1和下模2向下或向上运动。第一驱动装置90和第二驱动装置91分别采用两组,分别位于上模1和下模2左右两侧,从而保证上模1和下模2上下运动更加平稳。
在一实施例中,上模1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横板12,上横板12左右两端对称固接有第一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3上固定有第一滑动座14,第一滑动座14滑动套接在立柱81上。下模2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横板22,下横板22左右两端对称固接有第二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3上固定有第二滑动座24,第二滑动座24滑动套接在立柱81上。中模3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3,固定座33套接在立柱81的中部位置处,并通过固定螺34进行锁紧固定。从而第一驱动装置90带动上模1、第二驱动装置91带动下模2沿立柱81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
立柱81至少为4根,两两为一组,相对称地设置于底板80上表面两侧,第一滑动座14、第二滑动座24及固定座33的数量与立柱81的数量相匹配,并与对应的立柱81套接。上横板12顶部还设有上∪型板15,上∪型板15两端通过螺栓与上横板12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90的输出轴与上∪型板15顶部固定连接。下横板22底部设有下∪型板25,下∪型板25两端通过螺栓与下横板22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91的输出轴与下∪型板25下表面固定连接。
使用时,将中模3左右两端的固定座33套接在立柱81中部位置处,并通过固定螺34对其进行固定,使中模3水平设置;其次,将上模1和下模2左右两端的滑动座套接在相应的立柱上,此时,上模1的上模槽10和中模3的第一模槽30相对应,下模2的下模槽20和第二模槽31相对应,而第一驱动装置90输出轴连接于上模1顶部,第二驱动装置91连接于下模2底部。
工作原理:通过输送装置将待成型的肥料液加热后管装入第一模槽30与上模槽10构成的多个上模腔和第二模槽31与下模槽20构成多个下模腔内,从而对肥料进行压制成型,同时成型肥料通过上模1、下模2、中模3内部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待肥料完全成型后,只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90将上模1向上移动,第二驱动装置91带动下模2向下移动即可进行脱模。
本实施例中未作详细说明之处,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1),内部具有第一冷却腔(11);
下模(2),内部具有第二冷却腔(21);
中模(3),设置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其内部具有第三冷却腔(32);
循环水箱(4),内部设有冷凝管(40);
其中,第一冷却腔(11)、第二冷却腔(21)和第三冷却腔(32)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水管(5)和出水管(6)与所述循环水箱(4)连通;所述中模(3)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机构还包括:
第一水泵(50),设置于所述进水管(5)与所述循环水箱(4)之间,该第一水泵(50)进水端与循环水箱(4)连通,出水端与进水管(5)连通;
第二水泵(60),设置于所述出水管(6)与所述循环水箱(4)之间,该第二水泵(60)进水端与出水管(6)连通,出水端与循环水箱(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计(7)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水泵(50)和第二水泵(60)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计(7)通讯数据并调控第一水泵(50)和第二水泵(60)的启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机构还包括一制冷机(41),所述冷凝管(40)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所述制冷机(41)的出口和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上模(1)、下模(2)和中模(3)左端均设有与其冷却腔相连通的进水支管(51),所上模(1)、下模(2)和中模(3)右端均设有与其冷却腔相连通的出水支管(61),三根进水支管(51)均与进水管(5)连通,三根出水支管(61)均与所出水管(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3)顶部设有多个第一模槽(30),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模槽(31),所述上模(1)下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模槽(30)相配合上模槽(10),所述下模(2)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模槽(31)相配合的下模槽(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槽(10)和第一模槽(30)的结构及数量均相同;所述下模槽(20)和第二模槽(31)的结构及数量均相同;所述上模槽(10)、下模槽(20)、第一模槽(30)及第二模槽(31)的一端均具有挡壁(35)。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机构还包括:
底板(80);
立柱(81),相对称地固定于所述底板(80)两侧;
顶板(82),固定于所述立柱(81)顶部;
第一驱动装置(90),与所述上模(1)驱动连接;
第二驱动装置(91),与所述下模(2)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上模(1)和下模(2)的两侧均与所述立柱(81)滑动连接,所述中模(3)两侧与所述立柱(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90)和第二驱动装置(91)分别带动上模(1)和下模(2)竖直上下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90)固定于所述顶板(82)下表面,其输出轴与所述上模(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91)固定于所述底板(80)上表面,其输出轴与所述下模(2)底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座(14),所述第一滑动座(14)滑动套接于对应的立柱(81)上;所述下模(2)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滑动座(24),所述第二滑动座(24)滑动套接于对应的立柱(81)上;所述中模(3)两侧分别通过固定座(33)与所述立柱(81)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92262.6U CN214983538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92262.6U CN214983538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83538U true CN214983538U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910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92262.6U Active CN214983538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83538U (zh) |
-
2021
- 2021-07-02 CN CN202121492262.6U patent/CN2149835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750254U (zh) | 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模具用冷却装置 | |
CN211221834U (zh) | 一种随形冷却注塑模 | |
CN211028036U (zh) | 一种具备快速降温冷却功能的锌合金块生产模具 | |
CN214983538U (zh) | 一种生产复合成型肥料的冷却机构 | |
CN214395293U (zh) | 一种高强度抗裂变挤压注塑模具 | |
CN212982771U (zh) | 一种均匀冷却玻璃瓶模具 | |
CN211683106U (zh) | 一种能够快速加热和冷却的塑料模具 | |
CN212123936U (zh) | 模具生产用塑型装置 | |
CN205905300U (zh) | 一种塑料模具 | |
CN212285773U (zh) | 一种零件生产用自冷式模具 | |
CN214983539U (zh) | 一种棒肥生产装置 | |
CN211441026U (zh) | 一种带有吹水装置的注塑模具 | |
CN210390025U (zh) | 一种机械工程铸件注射成型模具 | |
CN216300078U (zh) | 一种注塑用可快速降温的模具装置 | |
CN110239031A (zh) | 一种快速成型注塑模具 | |
CN221249755U (zh) | 一种冷却型注塑模具 | |
CN112477043A (zh) | 一种注塑模具用的双重冷却机构 | |
CN214188311U (zh) | 一种汽车注塑件快速冷却装置 | |
CN217319002U (zh) | 一种用于生产污水处理管的注塑模具 | |
CN216397901U (zh) | 一种汽车轴承热锻模具 | |
CN217862539U (zh) |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视机外壳注塑模具 | |
CN212860320U (zh) | 一种用于塑料原料注塑成型装置 | |
CN117644606B (zh) | 一种eps泡沫箱生产用压合装置 | |
CN215151187U (zh) | 快速成型塑料发泡模具 | |
CN218660261U (zh) | 一种注塑机用的注塑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