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28881U - 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28881U
CN214928881U CN202023147133.1U CN202023147133U CN214928881U CN 214928881 U CN214928881 U CN 214928881U CN 202023147133 U CN202023147133 U CN 202023147133U CN 214928881 U CN214928881 U CN 214928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door
reference surface
boundary reference
plate
sealing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71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伟岸
张凯
滕久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471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28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28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28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包括:后围外板,所述后围外板的一部分构成后门边框;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连接在所述后门边框上;后背门,所述后背门可开合地设置,所述后背门在闭合时止抵在所述密封条上;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设在所述后背门上,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密封条的朝向车外的一侧。可以对密封条进行遮挡,保护密封条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传统车型后背门和后保险杠之间未设计防止进水结构,导致在高压水枪冲击下,水流将密封条冲击开,水流到乘员舱内。后背门和后保险杠之间设计时未考虑高压水枪对后背门密封条的影响,导致在洗车情况下,后背门进水。传统解决方案通过增加后背门止口高度,利用后背门外板进行遮挡,此方案缺点为止口高度增加,降低了后背门存取大件行了的方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一种车身组件,可以对密封条进行遮挡,保护密封条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身组件,包括:后围外板,所述后围外板的一部分构成后门边框;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连接在所述后门边框上;后背门,所述后背门可开合地设置,所述后背门在闭合时止抵在所述密封条上;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设在所述后背门上,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密封条的朝向车外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通过后背门与后围外板之间设置密封条,可以有效的将后背门与后围外板之间的间隙密封,进一步的在靠近车身外部的位置设有挡水结构,可以对密封条进行保护,对外部水流的冲击进行遮挡,防止过大的水流冲击直接作用于密封条上,将密封条冲开,使密封条丧失防水作用,使水流流进车身内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限定出第一边界参考面,所述密封条限定出第二边界参考面,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与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之间为水流可冲击区,所述挡水结构的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外板;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内板设在所述后背门外板的前侧,所述后背门内板包括由车外向车内依次连接的边缘板区、连接板区和密封配合板区,所述边缘板区连接所述后背门外板,所述密封配合板区止抵在所述密封条上,所述挡水结构连接在所述连接板区上;其中,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经过所述后背门外板的边缘,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经过所述连接板区和密封配合板区的交接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身组件还包括:后保险杠,所述后保险杠设在所述后围外板的后侧,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经过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后保险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包括:卡接部和泡管,所述卡接部卡接在所述后门边框上,所述泡管连接在所述卡接部上,在所述后背门闭合时所述泡管止抵在所述后背门上,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经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泡管相连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结构在临近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所述挡水结构在临近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结构包括:装配板,所述装配板连接在所述后背门上;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连接在所述装配板的远离所述后背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板为直板或者弯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结构卡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后背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通过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组件,通过设置挡水结构,无需增加后围外板的尺寸,即可通过挡水结构的设置,将清洗车身时水流可以冲击到密封条的水流可冲击区域进行遮挡,有效的防止水流直接对密封条进行冲击,防止水流将密封条冲开后,使车辆内部进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与后围外板之间的密封防水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与车辆的连接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组件100;
后围外板1;后门边框11;
密封条2;卡接部21;泡管22;
后背门3;后背门外板31;后背门内板32;边缘板区321;连接板区322;密封配合板区323;
挡水结构4;装配板41;延伸板42;
后保险杠5;
螺栓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身组件100,包括:后围外板1、密封条2、后背门3和挡水结构4,后围外板1的一部分构成后门边框11,如图1和图3所示,即车辆的后围外板1的剖视图,后围外板1与车身的框架连接,由此形成一个可以与车辆的后背门3进行配合的外框,也就是后门边框11,则车辆的后背门3打开后,车身后部可以形成一个敞开口。当后背门3关闭后,可以与后围外板1配合,并与后门边框11贴合使车辆后部密封。
如图1所示,密封条2连接在后门边框11上,如前文所说,当后背门3关闭后,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配合,与后门边框11之间贴合,使车辆的后部密封,即通过在后门边框11上设置的密封条2,可以使后背门3关闭后将后背门3与后门边框11之间进行密封,从而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进一步的,后背门3可开合地设置,后背门3在闭合时止抵在密封条2上。可以理解的是,后背门3可以打开与关闭,当后背门3打开时,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间脱离,使车辆后部打开。当后背门3关闭后,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配合,即与后门边框11贴合后,对车辆的后部密封,而密封条2设于后门边框11上,后背门3关闭后与后门边框11贴合时,即可与密封条2之间抵接,从而通过密封条2将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间密封。
如图1-图4所示,挡水结构4设在后背门3上,挡水结构4位于密封条2的朝向车外的一侧。具体的,车身的后部设有后背门3,后背门3可以开合,在后围外板1的后门边框11上设有密封条2,在后背门3上设有挡水结构4,并且挡水结构4在密封条2朝向车外的一侧,即挡水结构4更加靠近车身的后部,由此在后背门3关闭时,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间的间隙由密封条2密封,而在密封条2的外部,即朝向车身外部的位置设有的挡水结构4,可以有效的对密封条2进行保护,防止在进行车身清洗的过程中,过大的水流冲击直接作用于密封条2上,造成密封条2的损坏,或将密封条2重开后,丧失防水功能,使水流进车身内部。
其中,前文所说的后部,即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前侧指向车身的前部,后侧指向车身的后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100,通过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间设置密封条2,可以有效的将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间的间隙密封,进一步的在靠近车身外部的位置设有挡水结构4,可以对密封条2进行保护,对外部水流的冲击进行遮挡,防止过大的水流冲击直接作用于密封条2上,将密封条2冲开,使密封条2丧失防水作用,使水流流进车身内部。
如图1-图4所示,后背门3限定出第一边界参考面,密封条2限定出第二边界参考面,第一边界参考面与第二边界参考面之间为水流可冲击区,挡水结构4的至少部分由第一边界参考面延伸至第二边界参考面。
具体的,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间通过密封条2密封,即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如图1中所示,后背门3的下沿,即可以定义为第一边界参考面,例如图1中的线L1。密封条2与后门边框11的连接处可以定义为第二边界参考面,例如图1中的线L2,由此,第一边界参考面与第二边界参考面之间即具有一定的空间,即为水流可冲击区域,可以在清洗车身时,使水由此空间直接冲击密封条2。而通过在水流可冲击区域设置挡水结构4,具体的,在第一边界参考面线向第二边界参考面延伸的方向设置挡水结构4,可以有效的缩小水流可冲击区域的面积,并且将挡水结构4由第一边界参考面向第二边界参考面的延伸方向设置,可以有效的对密封条2的位置进行遮挡,从而可以将密封条2可以受到水流冲击的位置进行遮挡,有效的避免了水流对密封条2的直接冲击。
如图1和图3所示,后背门3包括:后背门外板31和后背门内板32。后背门外板31即为车辆的后背门3的外部。后背门内板32设在后背门外板31的前侧,此处的前侧位置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
如图1和图3所示,后背门内板32包括由车外向车内依次连接的边缘板区321、连接板区322和密封配合板区323,边缘板区321连接后背门外板31,密封配合板区323止抵在密封条2上,挡水结构4连接在连接板区322上。
具体的,边缘板区321为后背门内板32的下边界,通过边缘板区321使后背门内板32与后背门外板31之间连接,可以便于拆装,并且便于维修,同时将边缘板区321与后背门外板31之间连接,可以使后背门内板32和后背门外板3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密封配合板区323如图1所示,为后背门内板32上的倾斜设置的区域,并且如图1中所示,密封配合板区323由后背门内板32朝向车身的前部斜向上延伸,在后背门3关闭时,可以通过后背门内板32的密封配合板区323与密封条2止抵,从而实现了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间的密封。
在密封配合板区323与边缘板区321之间通过连接板区322连接,从而可以使边缘板区321平滑过渡到密封配合板区323,使后背门内板32的整体线条更加流畅。
其中,第一边界参考面经过后背门外板31的边缘,第一边界参考面经过连接板区322和密封配合板区323的交接线。
也就是说,第一边界参考面经过后背门外板31的边缘,即与后背门外板31的边缘平行,并且第一边界参考面又经过连接板区322与密封配合板区323的交界线,如图1所示可知,连接板区322与密封配合板区323的交界线位置即如图1中线L1所示,即由车身由前向后倾斜延伸,由此通过挡水结构4的设置,即可将水流可冲击区域进行遮挡,实现对密封条2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100,还包括后保险杠5,如图1所示,后保险杠5设在后围外板1的后侧,如图1所示的后围外板1的后侧,第二边界参考面经过密封条2和后保险杠5,因此,第二边界参考面也是由车身的由前至后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由此,可以由图1看出,水流可冲击区域为一个扇形区域,而挡水结构4设置的位置靠近密封条2的位置,因此通过挡水结构4对水流可冲击区域进行一部分遮挡,即可实现对于密封条2的保护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密封条2包括:卡接部21和泡管22,卡接部21卡接在后门边框11上,泡管22连接在卡接部21上,在后背门3闭合时泡管22止抵在后背门3上,第二边界参考面经过卡接部21与泡管22相连的一端。
具体的,密封条2由泡管22和卡接部21组成,卡接部21设于后门边框11上,并且卡接部21与泡管22连接,当后背门3关闭时,泡管22即可与后背门3止抵,实现密封。第二边界参考面经过卡接部21与泡管22连接的一端,即卡接部21与泡管22连接处,由此,挡水结构4的设计由第一边界参考面线第二边界参考面延伸,即可对密封条2的泡管22进行遮挡,准确对泡管22进行遮挡和保护,防止清洗车身时,较大冲击力的水流之间作用于密封条2,或挡水结构4对密封条2的泡管22的遮挡不完全,挡水效果降低。
如图2和图4所示,挡水结构4在临近第一边界参考面的一侧超出第一边界参考面,挡水结构4在临近第二边界参考面的一侧超出第二边界参考面。
即如图2和图4所示,挡水结构4设于后背门3上,具体的为后背门内板32上,通过挡水结构4靠近第一边界参考面的一侧超过第一边界参考面,即挡水结构4与后背门内板32的连接尺寸大,由此可知挡水结构4与后背门内板32的连接更加稳定。
挡水结构4超过第二边界参考面的一侧超过第二边界参考面,即挡水结构4在其所在位置,可以将对应位置处的第一边界参考面和第二边界参考面所限定的流水可冲击区域的完全覆盖,由此可以实现对密封条2的完全遮挡,使水流无法对密封条2直接进行冲击。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挡水结构4包括:装配板41和延伸板42。装配板41连接在后背门3上,延伸板42连接在装配板41的远离后背门3的一侧。装配板41可以为一直板,使挡水结构4可以稳定的与后背门3之间连接即可,延伸板42即为挡水结构4上对水流进行遮挡的结构,即延伸板42在装配板41上由第一边界参考面向第二边界参考面延伸,由此可以将对应位置的流水可冲击区域完全覆盖,使流水无法直接冲击密封条2,并且还可以使冲击到延伸板42上的流水转向,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密封条2的保护,进而避免了车身内部进水。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延伸板42为直板或者弯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延伸板42可以为直板,通过将延伸板42设置为直板,可以为类似于“一”字型板,可以使延伸板42由第一边界参考面向第二边界参考面延伸,从而对对应区域的流水可冲击区域进行遮挡,有效的避免了水流直接冲击到密封条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延伸板42可以为弯板,即延伸板42为具有一定的弧度的板,可以使延伸板42由第一边界参考面向第二边界参考面延伸,从而对对应区域的流水可冲击区域进行遮挡,有效的避免了水流直接冲击到密封条2上。
并且,延伸板42为弯板,可以在水流冲击到延伸板42上时,既可以对水流进行遮挡,还可以使水流转向,提升了挡水结构4的挡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延伸板42为弯板即具有一定的弯折角度,如图4所示,延伸板42呈“L”型设置,延伸板42的弯折方向向着临近后围外板1的方向设置,延伸板42的弯折方向还可以是背离后围外板1的方向弯折,即与图4所示的弯折方向相反,均可以实现对于水流的遮挡。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100中,为了提升对于密封条2的挡水效果,延伸板42的具体技术参数为超过其延长线1-5mm,即超多第二边界参考面。清洗车身的水流冲击到延伸板42上,使水流转向,从而达到避免进水的目的;
如图5所示,挡水结构4卡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在后背门3上。可以便于挡水结构4的装配与拆卸,便于后续的清理与维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100,采用螺栓6将车身组件100连接与后背门3上,由此实现车身组件的快速拆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通过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组件100,通过设置挡水结构4,无需增加后围外板1的尺寸,即可通过挡水结构4的设置,将清洗车身时水流可以冲击到密封条2的水流可冲击区域进行遮挡,有效的防止水流直接对密封条2进行冲击,防止水流将密封条2冲开后,使车辆内部进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3与后围外板1之间的密封防水密封效果更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围外板,所述后围外板的一部分构成后门边框;
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连接在所述后门边框上;
后背门,所述后背门可开合地设置,所述后背门在闭合时止抵在所述密封条上;
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设在所述后背门上,所述挡水结构位于所述密封条的朝向车外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限定出第一边界参考面,所述密封条限定出第二边界参考面,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与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之间为水流可冲击区,所述挡水结构的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包括:
后背门外板;
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内板设在所述后背门外板的前侧,所述后背门内板包括由车外向车内依次连接的边缘板区、连接板区和密封配合板区,所述边缘板区连接所述后背门外板,所述密封配合板区止抵在所述密封条上,所述挡水结构连接在所述连接板区上;其中,
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经过所述后背门外板的边缘,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经过所述连接板区和密封配合板区的交接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保险杠,所述后保险杠设在所述后围外板的后侧,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经过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后保险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包括:卡接部和泡管,所述卡接部卡接在所述后门边框上,所述泡管连接在所述卡接部上,在所述后背门闭合时所述泡管止抵在所述后背门上,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经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泡管相连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在临近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一边界参考面,所述挡水结构在临近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的一侧超出所述第二边界参考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包括:
装配板,所述装配板连接在所述后背门上;
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连接在所述装配板的远离所述后背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为直板或者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卡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后背门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
CN202023147133.1U 2020-12-23 2020-12-23 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4928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7133.1U CN214928881U (zh) 2020-12-23 2020-12-23 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7133.1U CN214928881U (zh) 2020-12-23 2020-12-23 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28881U true CN214928881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14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7133.1U Active CN214928881U (zh) 2020-12-23 2020-12-23 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28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0800B1 (en) Grommet apparatus
US20110047884A1 (en) Weather seal system
CN214928881U (zh) 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82614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护板及汽车
CN108569119B (zh) 一种车辆闭合构件的结构
CN108953849B (zh) 侧墙及铁路移动发电装备
CN106413324B (zh) 一种柜体的密封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控柜
CN206528421U (zh) 一种车门漏液孔堵塞构件
RU2729898C1 (ru) Защитный элемент двери и монтаж такого элемента 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CN203047383U (zh) 一种轿车后裙板总成
JP3826865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5754629B2 (ja) 車両の後部構造
CN116397972B (zh) 背门门锁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IT201900006855A1 (it) Modulo di chiusura con uno sportello per la chiusura di una zona di rifornimento di un veicolo in particolare un veicolo elettrico
CN215322359U (zh) 汽车后轮眉的安装结构
CN214874157U (zh) 用于汽车的后背门和具有其的汽车
JP2000355255A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のウエスト部構造
CN215257808U (zh) 密封结构和具有其的汽车组件
CN209581107U (zh) 一种用于车门的密封件
CN215513184U (zh) 一种单密封鸥翼门开启系统及汽车
KR101382925B1 (ko) 자동차용 카울 사이드의 충돌 흡수 및 배수 장치
CN217866101U (zh) 一种集装箱的防水门体结构以及集装箱
CN220849255U (zh) 门锁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2794193U (zh) 一种数控机床使用的观察门窗
JP7238168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