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7283U - 一种船用油底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用油底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7283U
CN214887283U CN202121259631.7U CN202121259631U CN214887283U CN 214887283 U CN214887283 U CN 214887283U CN 202121259631 U CN202121259631 U CN 202121259631U CN 214887283 U CN214887283 U CN 214887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einforcing plate
wall
filter scree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596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琦
屠丹红
程俊锋
高呈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596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7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7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7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油底壳,其属于贮油设备技术领域,船用油底壳包括壳体;第一加强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壳底壁,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壳底壁的第一缺口;第二加强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且所述第二加强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加强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加强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固接于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第三加强板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壳底壁,且所述第三加强板的底部设有朝向所述壳底壁的第二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用油底壳整体强度较高且振动噪声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船用油底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贮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是一种用于收集和存储柴油机润滑油的贮油设备,具体连接于曲轴箱的底部,可以辅助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进而防止润滑油氧化。
现有技术中,船用柴油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受水上风浪影响,会发生大幅度颠簸或倾斜,导致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剧烈震荡,并撞击油底壳的壁面,进而较容易出现油底壳的壁面破裂的情况,并且,润滑油撞击油底壳的壁面还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
因此,亟需一种整体强度较高且振动噪声较小的船用油底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油底壳,整体强度较高且振动噪声较小。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油底壳,包括:
壳体;
第一加强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壳底壁,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壳底壁的第一缺口;
第二加强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且所述第二加强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三加强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加强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端部固接于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第三加强板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壳底壁,且所述第三加强板的底部设有朝向所述壳底壁的第二缺口。
可选地,所述第三加强板包括底板及两个立板,一个所述立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端及所述壳体的一个侧壁,另一个所述立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及所述壳体的另一个侧壁,所述底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壳底壁,且所述第二缺口设于所述底板。
可选地,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具有倾斜壁面,所述倾斜壁面与所述壳体形成第一流道。
可选地,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且位于所述壳体一个侧壁上的所述第二加强板穿过该一个侧壁上的多个所述立板。
可选地,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隔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及所述第二加强板。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滤网及第二滤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壁具有进油孔,所述第一滤网、所述第二滤网、所述壳底壁、所述壳体的预设侧壁、所述第二加强板及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三加强板连接形成进油腔,且所述进油腔连通于所述进油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网平行于所述第一端壁设置,且所述第一滤网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固接于所述壳底壁,所述第二端面固接于所述预设侧壁,所述第三端面固接于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二滤网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滤网的上端面固接于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滤网的下端面固接于所述壳底壁,所述第二滤网的两个侧端面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端壁及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三加强板。
可选地,还包括滤网壳、第三滤网及滑油管,所述滤网壳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滤网壳的底端与所述壳底壁间隔设置,所述滤网壳的底端具有油入口,且所述滤网壳的侧壁具有油出口,所述第三滤网安装于所述油入口,所述滑油管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油出口并连通于所述滤网壳,所述滑油管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壁。
可选地,所述滤网壳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倾斜度,所述油出口设于所述第一侧面。
可选地,所述滤网壳的外壁固接有筋板。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用油底壳,壳体的壳底壁固接有第一加强板,壳体的侧壁固接有第二加强板及第三加强板,使得壳底壁及壳体的侧壁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及第三加强板将壳体分隔为多个存储区域,使得壳体内的润滑油均布在多个存储区域中,船用油底壳发生大幅度颠簸或倾斜时,位于一个存储区域中的润滑油较少,使得该存储区域中的润滑油的惯性较小,进而使得润滑油对壳体壁面、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及第三加强板的撞击力较小,进而降低了壳体、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及第三加强板出现破裂的几率,并且,船用油底壳发生大幅度颠簸或倾斜时,位于一个存储区域的润滑油的速度较低,因而撞击壳体、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及第三加强板时产生的振动噪声较小,使得船用油底壳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用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分船用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用油底壳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显示有第二端壁的船用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用油底壳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显示有壳体且滤网壳与第三滤网分解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用油底壳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用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壳体;11、壳底壁;12、第一端壁;121、进油孔;13、顶板;14、螺栓;15、第二端壁;16、预设侧壁;2、第一加强板;21、第一缺口;3、第二加强板;4、第三加强板;41、底板;411、倾斜壁面;42、立板;43、第二缺口;5、隔板;6、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8、滤网壳;81、第一侧面;82、第二侧面;9、第三滤网;10、滑油管;20、筋板;30、单向阀;40、泄放管; 50、油塞;60、螺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用油底壳,应用于船用柴油机,且连接于船用柴油机的底部,船用油底壳具有较高的强度,使得因润滑油撞击而破损的几率较小,且能够降低振动噪声。
如图1至图8所示,船用油底壳包括壳体1及均固设于壳体1内的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及第三加强板4。其中,壳体1包括壳底壁11以及分别连接于壳底壁11的侧壁、第一端壁12和第二端壁15。第一端壁12与第二端壁 15分别位于壳体1的两端且相对设置,侧壁位于第一端壁12和第二端壁15之间。示例地,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呈方形结构。
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板2垂直连接于壳体1的壳底壁11,以增强壳底壁 11的强度,该垂直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加强板2垂直于壳底壁11并连接于壳底壁11。并且,第一加强板2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得第一加强板2能够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分隔壳体1的内部空间,进而实现对壳体1内部的润滑油的分流。第一加强板2的底部设有多个朝向壳底壁11的第一缺口21,第一缺口21贯穿第一加强板2的两侧,使得第一缺口21与壳底壁11能够形成第二流道,进而使得位于第一加强板2一侧的润滑油能够通过第二流道流至第一加强板2的另一侧。多个第一缺口21沿第一加强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且间隔设置,使得第一加强板2能够对壳体1内的润换油进行均匀地分流。
请继续参考图1,第二加强板3垂直连接于壳体1的侧壁,且第二加强板3 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第二加强板3能够提高壳体1侧壁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可以具有两个侧壁,此时,每个侧壁上均可以设置第二加强板3,使得每个侧壁的强度均能够较高。
上述第三加强板4设有多个,多个第三加强板4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得多个第三加强板4能够在壳体1长度方向分隔壳体1。并且,每个第三加强板4的端部均固接于壳体1的侧壁,具体地,壳体1具有两个侧壁,第三加强板4的两个端部与该两个侧壁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三加强板4连接于其对应的侧壁上。每个第三加强板4的底部均固接于壳底壁11,以使得第三加强板4能够较牢固地固定在壳体1中。并且,每个第三加强板4的底部均设有朝向壳底壁11的第二缺口43,该第二缺口43与壳底壁11能够形成第三流道,使得第三加强板4一侧的润滑油能够通过第三流道流至第三加强板4的另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壳底壁11的第一加强板2和部分第三加强板4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相互避让,以防止两者发生干涉,或者,第一加强板2与部分第三加强板4两者中一个穿过另一个设置。位于壳体1同一侧壁的第二加强板3 和部分第三加强板4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相互避让,以防止两者发生干涉,或者,第二加强板3与部分第三加强板4两者中的一个穿过另一个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船用油底壳,壳体1的壳底壁11固接有第一加强板2,壳体1的侧壁固接有第二加强板3及第三加强板4,使得壳底壁11及壳体1的侧壁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及第三加强板4将壳体1分隔为多个存储区域,使得壳体1内的润滑油均布在多个存储区域中,船用油底壳发生大幅度颠簸或倾斜时,位于一个存储区域中的润滑油较少,使得该存储区域中的润滑油的惯性较小,进而使得润滑油对壳体1壁面、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及第三加强板4的撞击力较小,进而降低了壳体1、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及第三加强板4出现破裂的几率,并且,船用油底壳发生大幅度颠簸或倾斜时,位于一个存储区域的润滑油的速度较低,因而撞击壳体1、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及第三加强板4时产生的振动噪声较小,使得船用油底壳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可选地,壳体1包括主壳及固定于主壳上的顶板13,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及第三加强板4分别固设于主壳内,且第三加强板4的顶端固接于顶板13,以进一步增加第三加强板4的稳定性。顶板13上具有多个螺栓14,螺栓14用于与船用柴油机机体的底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加强板4呈U型,且第三加强板4包括底板41及两个立板42,两个立板42分别位于底板41的顶部,且一个立板42垂直连接于底板41的一端及壳体1的一个侧壁,具体地,一个立板42的底部垂直连接于底板41的一端,一个立板42的侧部垂直连接于壳体1的一个侧壁。另一个立板42垂直连接于底板41的另一端及壳体1与一个侧壁相对的另一个侧壁,具体地,另一个立板42的底部垂直连接于底板41的另一端,另一个立板42的侧部垂直连接于壳体1与一个侧壁相对的另一个侧壁。
可选地,第二加强板3设有多个,壳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加强板3,位于一个侧壁上的若干个第二加强板3间隔设置,且位于壳体 1的一个侧壁上的第二加强板3穿过该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立板42,也即是,每个立板42插设在第二加强板3上。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的一个侧壁为壳体1 两个侧壁中的任意一个。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底板41垂直连接于壳底壁11,且第二缺口43 设于底板41的底面。可选地,第一加强板2设有两个,底板41插设于两个第一加强板2上,且第一加强板2的侧壁连接于第二缺口43的侧面。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4,底板41两端具有倾斜壁面411,具体地,倾斜壁面411位于底板41两端的底部,倾斜壁面411与壳体1的壳底壁11及侧壁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用于供壳体1内的润滑油流过,使得壳体1内具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第三流道三个流道供润滑油流动,使得润滑油能够顺利地流至船用油底壳的出口。
可选地,如图2所示,船用油底壳还包括多个隔板5。多个隔板5沿壳体1 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隔板5垂直连接于壳体1的侧壁、第二加强板3及顶板13,隔板5能够进一步分隔壳体1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船用油底壳还包括第一滤网6及第二滤网7。第一滤网6和第二滤网7用于对进入壳体1内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具体地,壳体1的第一端壁 12具有进油孔121,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壳底壁11、壳体1的预设侧壁 16、第二加强板3及位于边缘的第三加强板4相互连接形成进油腔,且进油腔连通于进油孔121,使得由进油孔121进入的润滑油先进入进油腔中,并经第一滤网6及第二滤网7过滤后,进入壳体1的多个存储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的预设侧壁为壳体1靠近进油孔121的侧壁,位于边缘的第三加强板4为多个第三加强板4中最靠近第一端壁12的第三加强板4。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滤网6呈直角三角形状且平行于第一端壁12 设置,使得第一端壁12与进油孔121相对。并且,第一滤网6具有一个倾斜第三端面及相互垂直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固接于壳底壁11,第二端面固接于壳体1的预设侧壁,第三端面固接于位于边缘的第三加强板4。第二滤网7呈四边形状且相对于壳底壁11倾斜设置,第二滤网7的上端面固接于第二加强板3,第二滤网7的下端面固接于壳底壁11,第二滤网7的两个侧端面分别固接于第一端壁12及位于边缘的第三加强板4,使得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壳底壁11、壳体1的预设侧壁16、第二加强板3及位于边缘的第三加强板4形成呈直角梯形状的进油腔。
可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船用油底壳还包括滤网壳8、第三滤网9及滑油管10。其中,滤网壳8固设于壳体1内,且如图7所示,滤网壳8的底端与壳底壁11间隔设置,也即是,滤网壳8与壳底壁11之间存在间隙。滤网壳8 的底端具有油入口,且滤网壳8的侧壁具有油出口,第三滤网9安装于油入口,且第三滤网9完全覆盖油入口,使得壳体1中的润滑油经第三滤网9过滤后进入滤网壳8中,滑油管10的一端固设于油出口并连通于滤网壳8,滑油管10的另一端固接于壳体1的第一端壁12,并连通于壳体1外的泄放管40,使得滤网壳8内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滑油管10进入泄放管40中,进而输入至需要润滑油的装置中。本实施例中,滑油管10与滤网壳8之间、滑油管10与壳体1的第一端壁12之间以及泄放管40与第一端壁12之间均可以通过法兰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滤网壳8呈棱台状,且滤网壳8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81和第二侧面82。第一侧面81的倾斜度大于第二侧面82的倾斜度,油出口设于第一侧面81,以使得船用油底壳在晃动时,第二侧面82能够向滤网壳8 中的润滑油提供作用力,以便于润滑油进入第一侧面81的油出口中,并且,通过设置第二侧面82具有较小的倾斜度,使得壳体1内的润滑油在撞击第二侧面 82时,能够被第二侧面82导流,而不会剧烈撞击滤网壳8,进而降低了滤网壳8破损的几率。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滤网壳8的强度,如图2所示,滤网壳8的外壁固接有筋板20,筋板20呈十字交叉状固设于滤网壳8的外壁。
再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滑油管10内固设有单向阀30,单向阀30被配置为仅允许滤网壳8内的润滑油流至泄放管40,而不允许润滑油倒流至滤网壳 8中。
可选地,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第三加强板4、隔板5与壳体1的连接均为焊接,以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
为了方便维修,壳底壁11设有第一接座,以便于用于维修时将壳体1内的润滑油排出,无需排放润滑油时则用垫片及油塞50进行密封。第一接座设有两个。
第一端壁12及第二端壁15上还设有多个预留的第二接座,不使用时可用法兰盖进行密封。第一端壁12及第二端壁15上的第二接座为传感器的安装提供接口,用于测量壳体1内液面高度,进而保证柴油机安全运行,可任选第一端壁12或第二端壁15上的第二接座用于监测,未使用的第二接座则用螺塞60 和垫片进行密封。
泄放管40是由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三钢管、异径无缝管接头、焊接弯头、第一平焊法兰、第二平焊法兰、支管、第三平焊法兰、第一螺纹接座以及第二螺纹接座等结构焊接而成。泄放管40用于连接滑油泵与壳体1,便于滑油泵从壳体1抽油。泄放管40上还连接有预留的结构支管及第四平焊法兰作为旁通接口,不使用时用法兰盖密封。
本实施例通过的船用油底壳,整体采用薄板结构冲压焊接而成,内有七块第三加强板4,壳底壁11具有两块第一加强板2,两侧壁分别布置有一块第二加强板3及七块隔板。经过强度计算,这种布置能有效地保证船用油底壳的结构强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减小振动噪声。并且,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 3、第三加强板4及隔板5起到了稳油挡板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柴油机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优化油底壳的性能指标。本实施例在进油口121处设有第一滤网6及第二滤网7,能够很好的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本实施例在第三加强板4的顶部开设有支架连接孔,以为测温方管支架提供安装空间,顶板13靠近第二端壁15的一侧开有门盖连接孔,为机架门盖提供了安装空间。且本实施例的船用油底壳在第一端壁12上开设有油入口,通过泄放管40直接与滑油泵相连,能够减少管线布置,减低成本,节省空间。此外,本实施例所述的船用油底壳液面高度经过精密计算,可以有效支持船舶续航168小时,能够很好的保证船舶的航行时间。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第一加强板(2),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壳底壁(11),所述第一加强板(2)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加强板(2)的底部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壳底壁(11)的第一缺口(21);
第二加强板(3),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且所述第二加强板(3)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三加强板(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加强板(4)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加强板(4)的端部固接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所述第三加强板(4)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壳底壁(11),且所述第三加强板(4)的底部设有朝向所述壳底壁(11)的第二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4)包括底板(41)及两个立板(42),一个所述立板(42)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41)的一端及所述壳体(1)的一个侧壁,另一个所述立板(42)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41)的另一端及所述壳体(1)的另一个侧壁,所述底板(41)垂直连接于所述壳底壁(11),且所述第二缺口设于所述底板(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1)的两端分别具有倾斜壁面(411),所述倾斜壁面(411)与所述壳体(1)形成第一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板(3),且位于所述壳体(1)一个侧壁上的所述第二加强板(3)穿过该一个侧壁上的多个所述立板(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隔板(5),多个所述隔板(5)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隔板(5)垂直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及所述第二加强板(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滤网(6)及第二滤网(7),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壁(12)具有进油孔(121),所述第一滤网(6)、所述第二滤网(7)、所述壳底壁(11)、所述壳体(1)的预设侧壁、所述第二加强板(3)及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三加强板(4)连接形成进油腔,且所述进油腔连通于所述进油孔(1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6)平行于所述第一端壁(12)设置,且所述第一滤网(6)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固接于所述壳底壁(11),所述第二端面固接于所述预设侧壁,所述第三端面固接于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三加强板(4),所述第二滤网(7)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滤网(7)的上端面固接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所述第二滤网(7)的下端面固接于所述壳底壁(11),所述第二滤网(7)的两个侧端面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端壁(12)及位于边缘的所述第三加强板(4)。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网壳(8)、第三滤网(9)及滑油管(10),所述滤网壳(8)固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滤网壳(8)的底端与所述壳底壁(11)间隔设置,所述滤网壳(8)的底端具有油入口,且所述滤网壳(8)的侧壁具有油出口,所述第三滤网(9)安装于所述油入口,所述滑油管(10)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油出口并连通于所述滤网壳(8),所述滑油管(10)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壁(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壳(8)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81)和第二侧面(82),所述第一侧面(81)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侧面(82)的倾斜度,所述油出口设于所述第一侧面(8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壳(8)的外壁固接有筋板(20)。
CN202121259631.7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船用油底壳 Active CN214887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9631.7U CN214887283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船用油底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9631.7U CN214887283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船用油底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7283U true CN214887283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03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59631.7U Active CN214887283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船用油底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7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8566U (zh) 一种带回油系统的液压油箱
CN214887283U (zh) 一种船用油底壳
CN211215541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CN211116854U (zh) 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CN217176729U (zh) 一种内置油道油底壳组件
CN216077360U (zh) 一种新型滤清器
CN217961510U (zh) 降低维护成本的渣油加氢原料反冲洗过滤器
CN213807905U (zh) 一种多重密封燃油过滤器
CN209908874U (zh) 一种密封性能良好的可透视内部的电控箱油箱
CN219176458U (zh) 一种气缸外壳的头盖结构
CN209917425U (zh) 高效篮式过滤器
CN214944482U (zh) 一种稳定的自动变速箱滤清器用油底壳
CN201361487Y (zh) S型管道粗过滤器
CN217404281U (zh) 一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装置
CN214019510U (zh) 一种焊接型y型过滤器
CN216447020U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
CN220581657U (zh) 一种油冷器与压滤器的集成装置及汽车
CN215538800U (zh) 一种用于食用油生产的过滤装置
CN216788885U (zh) 一种液压油旁通过滤器安装结构及工程机械
CN209890382U (zh) 用于污水隔油提升设备的油水分离装置
CN217421389U (zh) 一种自动感应排水型滤清器
CN221014962U (zh) 一种内燃机车冷却水过滤装置
CN215832814U (zh) 油位监测系统和车辆
CN216617474U (zh) 免积液阀
CN220365635U (zh) 发动机及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