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6854U - 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6854U
CN211116854U CN201921800421.7U CN201921800421U CN211116854U CN 211116854 U CN211116854 U CN 211116854U CN 201921800421 U CN201921800421 U CN 201921800421U CN 211116854 U CN211116854 U CN 211116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ank
oil tank
tub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04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远利
阙彬元
林炳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Qiaolong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Qiaolong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Qiaolong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Qiaolong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004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6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6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6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包括油箱、散热水箱、管板以及管束;所述油箱包括回油油箱以及吸油油箱,所述散热水箱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与所述吸油油箱之间,所述回油油箱、所述吸油油箱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管板,所述管束设置于所述散热水箱中,所述管板与所述管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将整体式液压油箱分为三部分,回油油箱和吸油油箱通过中间的散热水箱分开,使回油油箱和吸油油箱的液压油隔离开来,能充分散热降温;回油油箱的液压油通过散热水箱中的管束流到吸油油箱,液压油能通过散热水箱中的管束表面与冷却水接触,实现热交换快速降温。工作时油温散热快、传热效率高、提高工作效率,结构设计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背景技术
液压油箱在液压系统中是一个关键设备,其功能是储存液压系统所需的足够液压油,散发液压油中的热量和分离液压油中气泡及过滤铁屑等污物。现有液压系统应用中,液压油箱出现主要问题就是液压油的温升。液压油温度过高的主要危害有几个方面:降低系统工作效率、影响液压系统操作性能、润滑性能下降、降低液压油使用寿命、加速管路密封件老化和密封性能降低等。
目前,液压油箱的散热方式通常是采用在油箱内部用隔板把回油和吸油区隔开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但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或工作一段时间后,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能力不够,不能满足系统散热要求,会造成液压油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且在回油时受到的冲击力,液压油会造成气泡,气泡要经过上升到油箱顶部的油位面才消除,这样消除气泡的速度慢容易被吸油管带到液压系统内,造成一定的液压系统隐患。
授权公告号为CN2076096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液压油箱,该液压油箱内包含循环冷却管,通过冷却管中流动的冷却液起到液压油散热降温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液压油温随着周围温度升高、系统各种压力损失产生的能量转换及工作时间加长等原因,造成液压油散热效率降低而油温上升,从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用于解决油箱内部液压油的散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包括油箱、散热水箱、管板以及管束;
所述油箱包括回油油箱以及吸油油箱,所述散热水箱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与所述吸油油箱之间,所述回油油箱、所述吸油油箱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管板,所述管束设置于所述散热水箱中,所述管板与所述管束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管板包括回油油箱侧管板以及吸油油箱侧管板,所述回油油箱侧管板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内侧,所述吸油油箱侧管板设置于所述吸油油箱内侧,所述回油油箱侧管板与所述吸油油箱侧管板之间通过所述管束一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散热水箱顶部、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出水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散热水箱顶部设有测压装置,所述测压装置包括压力表以及表阀门,所述表阀门连接于所述散热水箱顶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表阀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回油油箱包括回油过滤器、检修盖板以及第一空气滤清器,所述回油过滤器、所述检修盖板、所述第一空气滤清器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的顶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一端与外部的液压系统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油过滤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吸油油箱包括第二空气滤清器、吸油过滤器以及吸油管,所述第二空气滤清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吸油油箱的顶板上,所述吸油过滤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吸油油箱的一侧,所述吸油管一端与所述吸油过滤器相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的液压系统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回油油箱、所述吸油油箱的外侧分别设有油位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回油油箱、所述吸油油箱的底板分别设有排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管束有两根以上,所述两根以上管束由上至下平行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回油油箱侧管板与所述吸油油箱侧管板之间。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将整体式液压油箱分为三部分,回油油箱和吸油油箱通过中间的散热水箱分开,使回油油箱和吸油油箱的液压油隔离开来,能充分散热降温;回油油箱的液压油通过散热水箱中的管束流到吸油油箱,液压油能通过散热水箱中的管束表面与冷却水接触,实现热交换快速降温。在整体式液压油箱的吸油箱和回油箱通过列管式管束排列连接方式,可以消除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产生的气泡。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在工作时油温散热快、传热效率高、提高工作效率,且结构紧凑,结构设计优化,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的主视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A-A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回油油箱,
11、回油过滤器,
12、检修盖板,
13、第一空气滤清器,
14、回油油箱侧管板,
2、吸油油箱,
21、第二空气滤清器,
22、吸油管,
23、吸油过滤器,
24、吸油油箱侧管板,
3、散热水箱,
31、管束,
32、进水管,
33、进水阀门,
34、出水管,
35、出水阀门,
36、压力表,
37、表阀门,
4、回油管,
5、油位计,
6、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应用于在以液压油作为驱动介质的大型工程机械上,例如应用于液压排水泵车、车载液压泵站、挖掘机、混凝土输送泵、打桩机、挖沟机、旋挖钻机、压路机等等。
如图1所示,所述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包括油箱、散热水箱3、管板以及管束31。所述油箱包括回油油箱1以及吸油油箱2,所述散热水箱3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1与所述吸油油箱2之间。本发明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回油油箱1,其用于储存或添加液压油、回收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第二部分是在油箱中部设置有散热水箱3,其用于冷却油箱的液压油;第三部分是吸油油箱2,提供液压系统工作的液压油。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回油油箱1、所述吸油油箱2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管板,所述管束31设置于所述散热水箱3中,所述管板与所述管束31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管板包括回油油箱侧管板14以及吸油油箱侧管板24,所述回油油箱侧管板14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1内侧,所述吸油油箱侧管板24设置于所述吸油油箱2内侧,所述回油油箱侧管板14与所述吸油油箱侧管板24之间通过所述管束31一体连接。优选的,管束31与管板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形成一个列管式换热器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胀接等方式固定。
具体的,所述管束31有两根以上,所述两根以上管束31由上至下平行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回油油箱侧管板14与所述吸油油箱侧管板24之间。优选的,管束31的材质可采用普通无缝钢管,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铜管、不锈钢管等制作。
通过吸油油箱侧管板24、回油油箱侧管板14之间用管束31连接一体,将整体式液压油箱分隔吸油和回油区域,液压油从回油油箱1经管束31流到吸油油箱2,其可以增加回油口到吸油口的循环距离,延长了液压油在油箱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回油杂质沉淀、气泡分离及散热。且通过设有回油油箱侧管板14和吸油油箱侧管板24,可以在液压油箱内部起到抑制液压油晃动作用。车辆在颠簸路面行驶、启停、拐弯时,其液压油箱内部的液压油会发生晃动,通过在回油油箱1、吸油油箱2内侧分别设有回油油箱侧管板14和吸油油箱侧管板24,从而防止产生液压油晃动噪声。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水箱3顶部、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32、出水管34,所述进水管32、所述出水管34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33、出水阀门35。具体的,进水管32与进水阀门33之间通过管牙连接,进水阀门33与散热水箱3之间通过管牙连接;出水管34与出水阀门35之间通过管牙连接,出水阀门35与散热水箱3之间通过管牙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水箱3顶部设有测压装置,所述测压装置包括压力表36以及表阀门37,所述表阀门37连接于所述散热水箱3顶部,所述压力表36与所述表阀门37连接。具体的,压力表36与表阀门37之间通过管牙连接,表阀门37与散热水箱3之间通过管牙连接。工作时,打开表阀门37,通过压力表36可以监测散热水箱3的水压力。
回油油箱1和吸油油箱2中间通过散热水箱3隔开,工作时,接上进水管32和出水管34,打开进水阀门33和出水阀门35。散热水箱3充满流动的冷却水,散热水箱3中排列有两根以上的管束31,回油油箱1的液压油经管束31与散热水箱3中的水冷却后,流到吸油油箱2,实现热交换,将液压油的热能被冷却水吸收并快速流出,使得液压油的温度快速降温。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回油油,1包括回油过滤器11、检修盖板12以及第一空气滤清器13,所述回油过滤器11、所述检修盖板12、所述第一空气滤清器13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1的顶板上。优选的,回油过滤器11、检修盖板12、第一空气滤清器13分别用螺栓固定在回油油箱1的顶板上。在其他实施中,还可以选用其他固定方式。所述回油过滤器11可以过滤液压系统回油回路中的金属铁屑、水分、脏物等。且液压系统回油经液压油冷却器4将系统工作的液压油冷却后,经回油过滤器11返回回油油箱。
通过设有检修盖板12,可以方便检修,且维护简易,大大降低维护的成本。通过设有第一空气滤清器13,当液压系统工作时油箱内油面时而上升或下降,第一空气滤清器13可以在上升时由里向外排出空气,下降时由外向内吸入空气,同时可以过滤吸入的空气,维持油箱内的压力和大气压力平衡。第一空气滤清器13也可以充当注油口,可以注入的新液压油,经第一空气滤清器13过滤再进入油箱,从而滤除了油液中的脏物颗粒。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吸油油箱2包括第二空气滤清器21、吸油过滤器23以及吸油管22,所述第二空气滤清器21固定设置于所述吸油油箱2的顶板上,所述吸油过滤器23固定设置于所述吸油油箱2的一侧,所述吸油管22一端与所述吸油过滤器23相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的液压系统相连通。吸油过滤器23采用横向卧式安装,吸油口和回油口保证在油面以下,吸油过滤器23可以过滤液压系统回油回路中的金属铁屑、水分、脏物等。通过设有第二空气滤清器21,当液压系统工作时油箱内油面时而上升或下降,第二空气滤清器21可以在上升时由里向外排出空气,下降时由外向内吸入空气,同时可以过滤吸入的空气,维持油箱内的压力和大气压力平衡,以避免液压泵吸油时出现空穴现象。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回油油箱1、所述吸油油箱2的外侧分别设有油位计5。优选的,油位计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1、所述吸油油箱2的外侧;在其他实施例,还可以选用其他方式固定。将油位计5设在油箱外壁上,以便于观测液压油位。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回油油箱1、所述吸油油箱2的底板分别设有排污口6。优选的,通过螺管牙将排污口6固定于所述回油油箱1、所述吸油油箱2的底板;在其他实施例,还可以选用其他方式固定。通过排污口6可以将清洗油箱时内的杂质沉淀物排出油箱。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还包括回油管4,所述回油管4一端与外部的液压系统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油过滤器11相连通。
工作时,液压油从吸油油箱2经吸油过滤器23,再经吸油管22吸到外部的液压系统内,为液控阀组的液压缸提供液压驱动力,液压缸的回油通过回油管4流入回油过滤器11返回回油油箱1内。通过吸油油箱侧管板24、回油油箱侧管板14之间用管束31连接一体,将整体式液压油箱分隔吸油和回油区域,液压油从回油油箱1流经管束31,工作时,接上进水管32和出水管34,打开进水阀门33和出水阀门35。散热水箱3充满流动的冷却水,散热水箱3中排列有两根以上的管束31,回油油箱1的液压油经管束31与散热水箱3中的水冷却后,最终流到吸油油箱2,实现热交换,将液压油的热能被冷却水吸收并快速流出,使得液压油的温度快速降温,使液压油油温降至工作温度,以确保液压系统可以连续进行正常运转,且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不断循环反复地工作。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在工作时油温散热快、传热效率高、且结构紧凑,结构设计优化,占地面积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将整体式液压油箱分为三部分,回油油箱和吸油油箱通过中间的散热水箱分开,使回油油箱和吸油油箱的液压油隔离开来,能充分散热降温;回油油箱的液压油通过散热水箱中的管束流到吸油油箱,液压油能通过散热水箱中的管束表面与冷却水接触,实现热交换快速降温。在整体式液压油箱的吸油箱和回油箱通过列管式管束排列连接方式,可以消除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产生的气泡。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在工作时油温散热快、传热效率高、提高工作效率,且结构紧凑,结构设计优化,占地面积小。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散热水箱、管板以及管束;
所述油箱包括回油油箱以及吸油油箱,所述散热水箱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与所述吸油油箱之间,所述回油油箱、所述吸油油箱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管板,所述管束设置于所述散热水箱中,所述管板与所述管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包括回油油箱侧管板以及吸油油箱侧管板,所述回油油箱侧管板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内侧,所述吸油油箱侧管板设置于所述吸油油箱内侧,所述回油油箱侧管板与所述吸油油箱侧管板之间通过所述管束一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箱顶部、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出水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箱顶部设有测压装置,所述测压装置包括压力表以及表阀门,所述表阀门连接于所述散热水箱顶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表阀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油箱包括回油过滤器、检修盖板以及第一空气滤清器,所述回油过滤器、所述检修盖板、所述第一空气滤清器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回油油箱的顶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一端与外部的液压系统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油过滤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油箱包括第二空气滤清器、吸油过滤器以及吸油管,所述第二空气滤清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吸油油箱的顶板上,所述吸油过滤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吸油油箱的一侧,所述吸油管一端与所述吸油过滤器相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的液压系统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油箱、所述吸油油箱的外侧分别设有油位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油箱、所述吸油油箱的底板分别设有排污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有两根以上,所述两根以上管束由上至下平行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回油油箱侧管板与所述吸油油箱侧管板之间。
CN201921800421.7U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Active CN211116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0421.7U CN211116854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0421.7U CN211116854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6854U true CN211116854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0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0421.7U Active CN211116854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6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31049U (zh) 一种液压压裂泵
CN211116949U (zh) 一种列管式风冷液压油箱
CN211116854U (zh) 一种列管式水冷液压油箱
CN209551304U (zh) 一种五轴数控机床用切削液冷却装置
CN205227950U (zh) 一种油分离器以及包括该油分离器的冷凝器
CN207085409U (zh) 一种油气水分离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抽真空系统
CN211783682U (zh) 用于石化系统的消气器
CN206513567U (zh) 一种空压机油气分离罐
CN210862279U (zh) 一种聚酯树脂用立式冷凝器
CN209908874U (zh) 一种密封性能良好的可透视内部的电控箱油箱
CN211757618U (zh) 工艺润滑装置及行星轧机
CN210371161U (zh) 一种气液分离冷却系统
CN206320041U (zh) 一种车用空压机系统
CN208546367U (zh) 一种液压油油箱
CN206604341U (zh) 柴油发电机排气口废油回收装置
CN219176440U (zh) 一种带集污功能的发电机组底盘结构
CN212429363U (zh) 油箱和工程设备
CN214763489U (zh) 一种具备蛇形换热结构的卧式气液分离器
CN209976787U (zh) 一种用于油环真空泵的油雾分离冷却装置
CN211231132U (zh) 一种双层油冷却器
CN219551263U (zh) 一种中间冷却器
CN218377397U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用的热交换器
CN220270202U (zh) 一种冷却器
CN217899506U (zh) 一种具有多个分区的精轧机油膜轴承润滑油站
CN216011366U (zh) 立式铜液氨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