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68137U - 一种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68137U
CN214868137U CN202121282053.9U CN202121282053U CN214868137U CN 214868137 U CN214868137 U CN 214868137U CN 202121282053 U CN202121282053 U CN 202121282053U CN 214868137 U CN214868137 U CN 214868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liding
block
groove
slid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20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2820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68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68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68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至少包括:壳体;转动盘,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轴套,套装于转动盘,轴套内设有可供待夹持件穿过的轴向通孔;夹持机构,设置于转动盘的其中一端面,夹持机构至少包括一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可滑动安装于转动盘且与待夹持件相配合;转动盘上设有导向条,夹持组件包括夹持部、滑块和第二隔离板,夹持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滑块,滑块与导向条滑动配合,第二隔离板设置于转动盘与滑块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且夹持过程运行稳定;转动盘与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板,可避免滑块与转动盘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更为重要地是,还可起到润滑作用,保证滑动顺畅。

Description

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切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切割装置是利用高功率密度激光束照射被切割材料,使材料被加热至气化温度,蒸发形成空洞,随着光束对材料的移动,孔洞连续形成宽度很窄的切缝,完成对材料的切割。
采用激光切割管材时,通常激光头相对于管材轴向不做运动,管材需要通过卡盘等夹持装置进行夹持同时实现相对激光头的轴向运动及相对激光头的转动,实现连续加工送料的目的。
现有的卡盘夹持装置一般包括一供待夹持件穿过的轴套、一用于夹紧待夹持件的夹持机构以及一用于驱动夹持机构夹紧或者松开的驱动机构,夹持机构一般为卡爪,现有的卡爪的夹持或者松开是通过相对滑动来实现。
而为了实现滑动,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卡盘夹持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如专利号为201710435364.6、专利名称为轻型割管卡盘的中国实用新型所示,该夹持装置是通过设置导向杆的方向实现滑动,该种结构十分复杂,且整体空间占用大,尤其是在厚度方向占用空间大,体积大、使用起来尤为不便;
二是如专利号为202110064014.X、专利名称为管材自动卡盘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所示,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实现滑动;该种方式需要设置多个齿轮组合,成本高且容易因为激光切割产生的残渣、金属粉尘落入配合面中造成卡死,发生损坏后的更换和维修也十分不便;
三是使用最多也是最为常用的结构,通过设置滑块和导向条滑动配合,该种结构较为简单且运行稳定,但是市面上的滑块导向条结构一般是T形槽,该种滑槽结构需要增设导油槽等结构,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全新结构的夹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的夹持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至少包括以下组件:
壳体;
转动盘,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
轴套,套装于转动盘,轴套内设有可供待夹持件穿过的轴向通孔;
夹持机构,设置于转动盘的其中一端面,夹持机构至少包括一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可滑动安装于转动盘且与待夹持件相配合;
转动盘上设有导向条,夹持组件包括夹持部、滑块和第二隔离板,夹持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滑块,滑块与导向条滑动配合,第二隔离板设置于转动盘与滑块之间。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夹持机构的夹持装置,该夹持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将待夹持件送料到轴套中后,夹持机构工作,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夹持组件的滑块沿着导向条滑动,使得夹持部靠近或者远离待夹持件,从而相互配合将待夹持件进行夹持或者松懈,整体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更为重要地是,转动盘与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板,可避免滑块与转动盘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更为重要地是,还可起到润滑作用,保证滑动顺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条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槽,滑块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二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凸块,部分第二隔离板与第二限位槽围成导向槽,滑块滑动设置于导向槽中。由此,滑动过程导向性好,稳定性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隔离板为石墨铜板。由此,石墨铜板作为隔离板,不仅可以起到隔离作用,更为重要地是,具有润滑作用,无需再设置导油槽等结构,结构更为简单且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槽为三角形槽或者圆角形槽。由此,相对于传统的T形槽导向作用好且滑动过程稳定性更高,便于实现稳定夹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部包括夹持辊筒和安装块,安装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滑块的上端面,夹持辊筒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块。由此,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夹持部,适用不同规格的管材的夹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块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条沿滑块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沿滑块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安装块的底部设有与安装槽相配合的限位条,安装块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由此,可实现夹持范围的微调,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管材的夹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转动盘的另一端面,第一驱动机构与夹持机构相配合,用于驱动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待夹持件;第一驱动机构至少包括一个第一驱动组件,一个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一组夹持组件。由此,一个第一驱动组件对应驱动一个夹持组件的夹持工作,夹持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转动板、推杆和活动块,转动板套设于轴套的外周且能相对轴套转动,推杆安装于转动板,活动块可活动安装于转动盘,活动块的一端可活动地套装于推杆,另一端依次穿过转动板、转动盘、第二隔离板与夹持组件的滑块连接;
转动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推杆架设于第一通孔,转动盘上开设有与活动块限位配合的第一滑动槽,第二隔离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槽相对应的第三滑动槽,活动块的一端可滑动地套装于推杆,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一滑动槽、第三滑动槽与滑块连接;
第一驱动件能驱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转动将带动推杆推动活动块,使得活动块从第一滑动槽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以推动夹持组件以使夹持组件逐渐靠近或者逐渐远离待夹持件。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驱动结构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待夹持件送料到轴套中后,第一驱动机构工作,第二驱动件驱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转动将带动推杆推动活动块,活动块推动夹持组件以使夹持组件相对转动盘滑动,使得夹持组件靠近或者远离待夹持件,从而相互配合将待夹持件进行夹持或者松懈。整个过程只需控制第一驱动件便能完成对待夹持件的夹持,代替了传统的连杆驱动、齿轮传动等复杂的驱动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稳定性好、自锁功能强、维修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隔离板,第一隔离板设置于活动头与转动盘之间且与第二隔离板对应,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采用同一材料制成,第一隔离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槽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活动块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槽、第三滑动槽与滑块连接。由此,第一隔离板可避免活动头与转动盘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更为重要地是,还可起到润滑作用,保证滑动顺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块的底部设有凸柱,活动块包括活动头和套筒,套筒的一端与活动头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槽、第三滑动槽套装于凸柱的外周,活动头的长度大于第一滑动槽的槽宽,活动头上开设有与推杆滑动配合的第一限位槽,推杆安装于第一限位槽,套筒与第一滑动槽滑动配合。由此,第一滑动槽可对活动块进行限位,避免行程超出范围;第一通孔的开设可避免转动板对活动块的阻挡,便于活动块的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夹持机构的夹持装置,该夹持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将待夹持件送料到轴套中后,夹持机构工作,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夹持组件的滑块沿着导向条滑动,使得夹持部靠近或者远离待夹持件,从而相互配合将待夹持件进行夹持或者松懈,整体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
更为重要地是,转动盘与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板,可避免滑块与转动盘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第二隔离板为石墨铜板,不仅可以起到隔离作用,还具有润滑作用,无需再设置导油槽等结构,结构更为简单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省略掉第二罩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夹持装置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夹持装置的其中一个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夹持组件的第二隔离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7所示的夹持装置省略掉第一罩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夹持装置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夹持装置的其中一个第一驱动组件与其中一对夹持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图8所示的夹持装置的其中一个第一驱动组件与其中一对夹持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图10所示的第一驱动组件的转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8所示的夹持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转动盘;3-轴套;4-夹持机构;5-第一驱动机构;6-第一隔离板;8-第二驱动机构;9-第一罩体;10-第二罩体;21-第一滑动槽;22-导向条;
31-轴向通孔;41-夹持组件;51-第一驱动组件;61-第二滑动槽;81-第二驱动组件;
82-齿轮盘;221-第二限位槽;411-夹持部;412-滑块;413-凸柱;414-第二隔离板;511-第一驱动件;512-转动板;513-推杆;514-活动块;811-第二驱动件;812-齿轮;4111-夹持辊筒;4112-安装块;4121-限位凸块;4122-安装槽;4141-第三滑动槽;5121-本体;5122-叶片;5141-活动头;5142-套筒;4112a-限位条;5141a-第一限位槽;5121a-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1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
如图1-14所示,该夹持装置至少包括以下组件:
壳体1;
转动盘2,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
轴套3,套装于转动盘2,轴套3内设有可供待夹持件穿过的轴向通孔31;
夹持机构4,设置于转动盘2的其中一端面,夹持机构4至少包括一组夹持组件41,夹持组件41可滑动安装于转动盘2且与待夹持件相配合;
转动盘2上设有导向条22,夹持组件41包括夹持部411、滑块412和第二隔离板414。夹持部411可拆卸地安装于滑块412,滑块412与导向条22滑动配合,第二隔离板414设置于转动盘2与滑块412之间。
导向条22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槽221,滑块412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二限位槽221滑动配合的限位凸块4121,部分第二隔离板414与第二限位槽221围成导向槽,滑块412滑动设置于导向槽中。由此,滑动过程导向性好,稳定性好。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隔离板414为石墨铜板。由此,石墨铜板作为隔离板,不仅可以起到隔离作用,更为重要地是,具有润滑作用,无需再设置导油槽等结构,结构更为简单且使用方便。此外,还可防止激光切割产生的残渣、金属粉尘落入滑块412与第二隔离板414及滑块412与第二限位槽221的配合面中造成卡死。
第二限位槽221为三角形槽或者圆角形槽。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限位槽221为圆角形槽,对应的限位凸块4121为圆角形凸块。由此,相对于传统的T形槽导向作用好且滑动过程稳定性更高,便于实现稳定夹持。
如图5所示,夹持部411包括夹持辊筒4111和安装块4112,安装块4112可拆卸地安装于滑块412的上端面,夹持辊筒4111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块4112。由此,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夹持部411,适用不同规格的管材的夹持。
滑块412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条沿滑块41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沿滑块412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4122。安装块4112的底部设有与安装槽4122相配合的限位条4112a,安装块4112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4122。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槽为三条,可根据需要将安装块4112安装于任一安装槽4122内。由此,可实现夹持范围的微调,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管材的夹持。
如图6-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第一驱动机构5设置于转动盘2的另一端面,第一驱动机构5与夹持机构4相配合,用于驱动夹持组件41靠近或远离待夹持件。第一驱动机构5至少包括一个第一驱动组件51,一个第一驱动组件51驱动一组夹持组件41。由此,一个第一驱动组件51对应驱动一个夹持组件41的夹持工作,夹持效果好。
如图8-11所示,第一驱动组件51包括第一驱动件511、转动板512、推杆513和活动块514。转动板512套设于轴套3的外周且能相对轴套3转动,推杆513安装于转动板512,活动块514可活动安装于转动盘2,活动块514的一端可活动地套装于推杆513,另一端依次穿过转动板512、转动盘2、第二隔离板414与夹持组件41的滑块412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件511可以为气缸或者油缸等。
转动板51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121a,推杆513架设于第一通孔5121a,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板512开设有推杆安装槽,推杆513可拆卸地安装于推杆安装槽内且可通过螺丝或者螺栓等紧固件实现固定。转动盘2上开设有与活动块514限位配合的第一滑动槽21,第二隔离板414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槽21相对应的第三滑动槽4141。导向条22设置于第一滑动槽21的外侧。每个第一滑动槽2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条导向条22,且本实施方式的导向条22可拆卸地安装于转动盘2,由此,可根据需求对导向条22进行更换,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第一滑动槽21可对活动块514进行限位,避免行程超出范围;第一通孔5121a的开设可避免转动板512对活动块514的阻挡,便于活动块514的活动。
活动块514的一端可滑动地套装于推杆513,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121a、第一滑动槽21、第三滑动槽4141与滑块412连接;
第一驱动件511能驱动转动板512转动,转动板512转动将带动推杆513推动活动块514,使得活动块514从第一滑动槽21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以推动夹持组件41以使夹持组件41逐渐靠近或者逐渐远离待夹持件。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驱动结构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待夹持件送料到轴套3中后,第一驱动机构5工作,第二驱动件811驱动转动板512转动,转动板512转动将带动推杆513推动活动块514,活动块514推动夹持组件41以使夹持组件41相对转动盘2滑动,使得夹持组件41靠近或者远离待夹持件,从而相互配合将待夹持件进行夹持或者松懈。整个过程只需控制第一驱动件511便能完成对待夹持件的夹持,代替了传统的连杆驱动、齿轮812传动等复杂的驱动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稳定性好、自锁功能强、维修使用方便。
如图11所示,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隔离板6,第一隔离板6设置于活动头5141与转动盘2之间且与第二隔离板414对应。第一隔离板6和第二隔离板414采用同一材料制成,均为石墨铜板。第一隔离板6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槽21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61,活动块514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121a、第二滑动槽61、第一滑动槽21、第三滑动槽4141与滑块412连接。由此,第一隔离板6可避免活动头5141与转动盘2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更为重要地是,还可起到润滑作用,保证滑动顺畅。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槽21、第二滑动槽61和第三滑动槽4141形成大小相同,均为长圆形滑动槽。
滑块412的底部设有凸柱413,活动块514包括活动头5141和套筒5142。套筒5142的一端与活动头514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121a、第二滑动槽61、第一滑动槽21、第三滑动槽4141套装于凸柱413的外周,活动头5141的长度大于第一滑动槽21的槽宽,活动头5141上开设有与推杆513滑动配合的第一限位槽5141a,推杆513安装于第一限位槽5141a,套筒5142与第一滑动槽21滑动配合。
如图14所示,第一滑动槽21沿转动盘2径向延伸,推杆5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动槽21的延伸方向相交叉。本实施方式的夹持组件41在未夹持状态时,活动块514位于第一滑动槽21远离转动盘2中心的顶端,当需要夹紧时,活动块514可在第一驱动件511的驱动下滑动向靠近转动盘2中心的一端运动,以推动夹持组件41逐渐靠近待夹持件。由此,可将推杆513的推力转化成活动块514沿第一滑动槽21滑动的径向推动力,推动夹持组件41滑动。
每个第一驱动组件51均包括一对推杆513和一对活动块514。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板512包括本体5121以及沿本体5121中心对称设置于本体5121两侧的叶片5122,第一通孔5121a开设于叶片5122,本体5121套装于套筒5142,一对推杆513沿本体5121中心对称设置于叶片5122且相互平行。由此,转动板512结构简单,且只需一个第一驱动件511便可实现对一对夹持组件41的驱动,成本低且空间利用率高。
夹持机构4包括两组夹持组件41,两组夹持组件41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两个第一驱动组件51,一个第一驱动组件51对应驱动一组夹持组件41;
转动板512为两个,两个转动板512均套设于轴套3上且位置不同,第一驱动件511的数量对应转动板512的数量设置,两个驱动件与两个转动板512一一对应连接,夹持组件41的数量对应转动盘2上开设的第一滑动槽21的数量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板512重叠套设于轴套3上,且相互交叉。
如图7-9所示,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8。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第二驱动组件81和齿轮盘82,齿轮盘82安装于壳体1内且与转动盘2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511固定安装于齿轮盘82,第二驱动组件81包括第二驱动件811和齿轮812,第二驱动件811安装于壳体1,齿轮812与第二驱动件811动力连接,齿轮812的一侧穿过壳体1与齿轮盘82外壁上的齿相啮合。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驱动件811可以为电机和减速器的组合驱动结构。由此,第二驱动机构8的作用是驱动转动盘2转动,其工作原理为:第二驱动件811驱动齿轮812旋转,带动齿轮盘82旋转,进而带动转动盘2转动,实现夹持机构4的转动。
如图1和图7所示,为了增强美观性和保护内部结构,可根据需要在壳体1的前后两端面设置罩体,比如:在第一驱动机构5的外侧设置第一罩体9,第一罩体9套装于轴套3的外周且可以通过扣合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在夹持机构4的外侧设置第二罩体10,第二罩体10可以通过扣合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也可直接通过螺丝固定等方式与壳体1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驱动结构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初始状态下,夹持组件41处于张开状态,活动块514位于第一滑动槽21远离转动盘2中心的顶端,当将待夹持件送料到轴套3中后,第一驱动机构5工作,两个第二驱动件811同时或者独立分别驱动两个转动板512转动,转动板512转动将带动推杆513推动活动块514,活动块514在推杆513的作用下向靠近转动盘2中心的一端运动,进而推动转动盘2另一端的夹持组件41的滑块412沿着导向条22朝着转动盘2的中心滑动,两组夹持组件41逐渐靠近待夹持件完成夹紧。夹紧状态下的夹持装置可在第二驱动机构8的驱动下夹持待夹持件一起旋转,便于后续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夹持机构4的夹持装置,整个过程只需控制第一驱动件511便能完成对待夹持件的夹持,代替了传统的连杆驱动、齿轮812传动等复杂的驱动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稳定性好、自锁功能强、维修使用方便。
在第一驱动件511的驱动下,夹持组件41的滑块412沿着导向条22滑动,使得夹持部411靠近或者远离待夹持件,从而相互配合将待夹持件进行夹持或者松懈,整体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
更为重要地是,转动盘2与滑块412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板414,可避免滑块412与转动盘2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第二隔离板414为石墨铜板,不仅可以起到隔离作用,还具有润滑作用,无需再设置导油槽等结构,结构更为简单且使用方便。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至少包括以下组件:
壳体(1);
转动盘(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
轴套(3),套装于所述转动盘(2),所述轴套(3)内设有可供待夹持件穿过的轴向通孔(31);
夹持机构(4),设置于所述转动盘(2)的其中一端面,所述夹持机构(4)至少包括一组夹持组件(41),所述夹持组件(41)可滑动安装于所述转动盘(2)且与待夹持件相配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2)上设有导向条(22),所述夹持组件(41)包括夹持部(411)、滑块(412)和第二隔离板(414),所述夹持部(411)可拆卸地安装于滑块(412),所述滑块(412)与所述导向条(22)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隔离板(414)设置于转动盘(2)与滑块(41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22)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限位槽(221),所述滑块(412)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二限位槽(221)滑动配合的限位凸块(4121),部分所述第二隔离板(414)与第二限位槽(221)围成导向槽,所述滑块(412)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板(414)为石墨铜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21)为三角形槽或者圆角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411)包括夹持辊筒(4111)和安装块(4112),所述安装块(4112)可拆卸地安装于滑块(412)的上端面,所述夹持辊筒(4111)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块(4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12)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条沿滑块(41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沿滑块(412)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4122),所述安装块(4112)的底部设有与安装槽(4122)相配合的限位条(4112a),所述安装块(4112)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412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设置于所述转动盘(2)的另一端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与夹持机构(4)相配合,用于驱动夹持组件(41)靠近或远离所述待夹持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至少包括一个第一驱动组件(51),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1)驱动一组所述夹持组件(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1)包括第一驱动件(511)、转动板(512)、推杆(513)和活动块(514),所述转动板(512)套设于所述轴套(3)的外周且能相对所述轴套(3)转动,所述推杆(513)安装于转动板(512),所述活动块(514)可活动安装于转动盘(2),所述活动块(514)的一端可活动地套装于推杆(513),另一端依次穿过转动板(512)、转动盘(2)、第二隔离板(414)与夹持组件(41)的滑块(412)连接;
所述转动板(51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121a),所述推杆(513)架设于第一通孔(5121a),所述转动盘(2)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动块(514)限位配合的第一滑动槽(21),所述第二隔离板(414)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槽(21)相对应的第三滑动槽(4141),所述活动块(514)的一端可滑动地套装于推杆(513),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121a)、第一滑动槽(21)、第三滑动槽(4141)与滑块(412)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件(511)能驱动所述转动板(512)转动,所述转动板(512)转动将带动所述推杆(513)推动所述活动块(514),使得所述活动块(514)从第一滑动槽(21)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以推动夹持组件(41)以使所述夹持组件(41)逐渐靠近或者逐渐远离所述待夹持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离板(6),所述第一隔离板(6)设置于活动头(5141)与转动盘(2)之间且与第二隔离板(414)对应,所述第一隔离板(6)和第二隔离板(414)采用同一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隔离板(6)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槽(21)相对应的第二滑动槽(61),所述活动块(514)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121a)、第二滑动槽(61)、第一滑动槽(21)、第三滑动槽(4141)与滑块(41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12)的底部设有凸柱(413),所述活动块(514)包括活动头(5141)和套筒(5142),所述套筒(5142)的一端与活动头(514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121a)、第二滑动槽(61)、第一滑动槽(21)、第三滑动槽(4141)套装于凸柱(413)的外周,所述活动头(51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动槽(21)的槽宽,所述活动头(5141)上开设有与推杆(513)滑动配合的第一限位槽(5141a),所述推杆(513)安装于第一限位槽(5141a),所述套筒(5142)与第一滑动槽(21)滑动配合。
CN202121282053.9U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夹持装置 Active CN214868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2053.9U CN214868137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2053.9U CN214868137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68137U true CN214868137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9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2053.9U Active CN214868137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68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68137U (zh) 一种夹持装置
US3823627A (en) Device for cutting and machining disc-shaped workpieces on both sides thereof
CN108115423A (zh) 一种钻孔攻牙机刀盘动力源定位结构
CN214684838U (zh) 一种激光切管机用卡盘夹紧对中装置
CN219152106U (zh) 一种新型车磨两用复合式机床
CN113369708A (zh) 一种夹持装置
CN116393743B (zh) 齿轮双工件铣槽铣削装置
CN112108709A (zh) 一种机械式不锈钢钢管夹持切割机
CN116787255A (zh) 一种汽车刹车盘打磨装置
CN213916350U (zh) 一种轴类加工用弧面可调式铣刀
CN203076976U (zh) 一种自动圆锯切割机的夹紧机构
CN113145880B (zh) 一种轴向刀杆与径向刀杆复合多工位转塔式动力刀架
CN210475704U (zh) 一种改良式刀盘铰耳机
CN113649844A (zh) 一种数控刀具转塔
CN220128024U (zh) 一种卡盘式夹持装置
CN110549325A (zh) 一种机械抓取装置
CN116871812B (zh) 一种油缸滚压机床
CN216227349U (zh) 一种坡口机
CN201009231Y (zh) 电动工具
CN110394496B (zh) 一种改良式刀盘铰耳机
CN220112820U (zh) 一种金属开槽设备
CN220253131U (zh) 一种继电器加工装置
CN215469791U (zh) 数控加工中心的自动化换刀装置
CN218904349U (zh) 一种方便更换铣刀的铣床
CN219074074U (zh) 一种法兰螺丝加工用的下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