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67155U - 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67155U
CN214867155U CN202121718001.1U CN202121718001U CN214867155U CN 214867155 U CN214867155 U CN 214867155U CN 202121718001 U CN202121718001 U CN 202121718001U CN 214867155 U CN214867155 U CN 214867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assage
product cavity
exhaust
runner
p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80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文威
唐科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Kaimo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Kaimo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Kaimo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Kaimo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180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67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67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67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涉及模具领域,包括产品型腔,产品型腔两侧分别设有排气道组和浇口,排气道组包括若干第一排气道,排气道组两侧均设有一条第二排气道,第一排气道和第二排气道一端均设有集渣包,浇口连接有两条主流道,主流道包括进料段和延伸段,进料段设有第一分流道,延伸段设有第二分流道,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连通产品型腔的一端均设有缩口部,缩口部高度沿朝向产品型腔的方向等差递减。把入水位置设计成阶梯状,让流道的冲击压力在进入产品前层层减弱,促使铝液进入产品后不会对模具料位的侧壁造成大的冲击,从而规避掉模具的冲蚀问题和产品的拉模问题,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良率,及确保模具的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铝液高压高速进入型腔时,由于入料口的充填速度高,会对模具的表面产生激烈的冲击和冲刷,使模具表面产生腐蚀和磨损,加剧模具的冲蚀速度。模具的冲蚀部分需要对其进行修模,模具拆装较为麻烦,时间一般较长,影响产品生产,修模后的模具对产品成型精度造成一定的误差。后壁件产品目前常规流道对着模具侧壁冲击会导致模具冲蚀。影响模具寿命,产品拉伤,不良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产品型腔,所述产品型腔一侧设有排气道组,所述产品型腔远离排气道组的一侧设有浇口,所述排气道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道,所述排气道组两侧均设有一条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和第二排气道靠近成品型腔的一端均设有集渣包,所述浇口对称连接有两条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包括进料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沿朝向第二排气道的方向延伸,所述进料段远离浇口的一端设有与产品型腔连通的第一分流道,所述延伸段远离浇口的一端设有与产品型腔连通的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均沿朝向产品型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连通产品型腔的一端均设有缩口部,所述缩口部顶面和底面中的一个为平面,所述缩口部高度沿朝向产品型腔的方向等差递减。缩口部为铝液入水位置,缩口部高度沿朝向产品型腔的方向等差递减呈阶梯状,使分流道入水位置设计成阶梯状,铝液的冲击压力在进入产品型腔前先冲击到阶梯处,铝液的冲击压力受缩口部影响层层减弱,避免铝液对模具料位的侧壁造成冲击,从而规避掉模具的冲蚀问题和产品的拉模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缩口部顶面呈梯形平面,所述缩口部顶面靠近产品型腔的侧边为下底。缩口部顶面为平面,缩口部底面为阶梯状,铝液沿分流道流动后先与缩口部底面接触,通过缩口部阶梯状的底面设计让流道的冲击压力在进入产品型腔前层层减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之间设有第三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第二排气道和第三排气道靠近成品型腔的一端均设有集渣包。增设排气道来达到排气的作用,增设集渣包来达到排气集渣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排气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增设排气道来达到排气的作用,增设集渣包来达到排气集渣的作用。通过排气方向不同的第一排气道与第二排气道向四周排气集渣,将产品型腔内的气旋或气泡均匀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排气道连通产品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三浇注部,所述第三浇注部均朝向第三排气道。通过第三浇注部向产品型腔内注入铝液。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道连通产品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一浇注部,所述第二排气道连通产品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二浇注部,所述第一浇注部、第二浇注部和第三浇注部的断面面积呈线性递减。通过第一浇注部和第二浇注部向产品型腔内注入铝液,浇注部逐渐变小使流速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段远离浇口的一端设有冷料穴。容纳浇注系统流道中料流的前锋冷料,以免这些冷料注入产品型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把入水位置设计成阶梯状,让流道的冲击压力在进入产品前层层减弱,促使铝液进入产品后不会对模具料位的侧壁造成大的冲击,从而规避掉模具的冲蚀问题和产品的拉模问题,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良率,及确保模具的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缩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产品型腔1、浇口2、第一排气道3、第二排气道4、第三排气道5、集渣包6、主流道7、进料段71、延伸段72、第一分流道8、第二分流道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实施例1
如图1-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产品型腔1,所述产品型腔1一侧设有排气道组,所述产品型腔1远离排气道组的一侧设有浇口2,所述排气道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道3,所述排气道组两侧均设有一条第二排气道4,所述第一排气道3和第二排气道4靠近成品型腔的一端均设有集渣包6,所述浇口2对称连接有两条主流道7,所述主流道7包括进料段71和延伸段72,所述延伸段72沿朝向第二排气道4的方向延伸,所述进料段71远离浇口2的一端设有与产品型腔1连通的第一分流道8,所述延伸段72远离浇口2的一端设有与产品型腔1连通的第二分流道9,所述第一分流道8和第二分流道9均沿朝向产品型腔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流道8和第二分流道9连通产品型腔1的一端均设有缩口部,所述缩口部顶面为平面,所述缩口部高度沿朝向产品型腔1的方向等差递减。缩口部为铝液入水位置,缩口部高度沿朝向产品型腔1的方向等差递减呈阶梯状,使分流道入水位置设计成阶梯状,铝液的冲击压力在进入产品型腔1前先冲击到阶梯处,铝液的冲击压力受缩口部影响层层减弱,避免铝液对模具料位的侧壁造成冲击,从而规避掉模具的冲蚀问题和产品的拉模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缩口部顶面呈梯形平面,所述缩口部顶面靠近产品型腔1的侧边为下底。缩口部顶面为平面,缩口部底面为阶梯状,铝液沿分流道流动后先与缩口部底面接触,通过缩口部阶梯状的底面设计让流道的冲击压力在进入产品型腔1前层层减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道8和第二分流道9之间设有第三排气道5,所述第一排气道3、第二排气道4和第三排气道5靠近成品型腔的一端均设有集渣包6。增设排气道来达到排气的作用,增设集渣包6来达到排气集渣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道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排气道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增设排气道来达到排气的作用,增设集渣包6来达到排气集渣的作用。通过排气方向不同的第一排气道3与第二排气道4向四周排气集渣,将产品型腔1内的气旋或气泡均匀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排气道5连通产品型腔1的一端设有第三浇注部,所述第三浇注部均朝向第三排气道5。通过第三浇注部向产品型腔1内注入铝液。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道3连通产品型腔1的一端设有第一浇注部,所述第二排气道4连通产品型腔1的一端设有第二浇注部,所述第一浇注部、第二浇注部和第三浇注部的断面面积呈线性递减。通过第一浇注部和第二浇注部向产品型腔1内注入铝液,浇注部逐渐变小使流速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段72远离浇口2的一端设有冷料穴。容纳浇注系统流道中料流的前锋冷料,以免这些冷料注入产品型腔1。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所述第一分流道8和第二分流道9连通产品型腔1的一端均设有缩口部,所述缩口部底面为平面,所述缩口部高度沿朝向产品型腔1的方向等差递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产品型腔,所述产品型腔一侧设有排气道组,所述产品型腔远离排气道组的一侧设有浇口,所述排气道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道,所述排气道组两侧均设有一条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和第二排气道靠近成品型腔的一端均设有集渣包,所述浇口对称连接有两条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包括进料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沿朝向第二排气道的方向延伸,所述进料段远离浇口的一端设有与产品型腔连通的第一分流道,所述延伸段远离浇口的一端设有与产品型腔连通的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均沿朝向产品型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连通产品型腔的一端均设有缩口部,所述缩口部顶面和底面中的一个为平面,所述缩口部高度沿朝向产品型腔的方向等差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部顶面呈梯形平面,所述缩口部顶面靠近产品型腔的侧边为下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之间设有第三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第二排气道和第三排气道靠近成品型腔的一端均设有集渣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排气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气道连通产品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三浇注部,所述第三浇注部均朝向第三排气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道连通产品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一浇注部,所述第二排气道连通产品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二浇注部,所述第一浇注部、第二浇注部和第三浇注部的断面面积呈线性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远离浇口的一端设有冷料穴。
CN202121718001.1U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 Active CN214867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8001.1U CN214867155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8001.1U CN214867155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67155U true CN214867155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08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8001.1U Active CN214867155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671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2920A (zh) * 2022-02-10 2022-06-17 大连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AlSi10MnMg合金制备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壳体及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2920A (zh) * 2022-02-10 2022-06-17 大连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AlSi10MnMg合金制备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壳体及模具
CN114632920B (zh) * 2022-02-10 2024-01-26 大连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AlSi10MnMg合金制备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壳体及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225962Y2 (zh)
CN214867155U (zh) 一种防冲蚀模具的流道结构
CN210523775U (zh) 一种高压铸造异型结构排气块
US8083516B2 (en) Mold having air-venting grooves
CN212707816U (zh) 一种斜顶进胶的注塑装置
CN209753985U (zh) 一种连杆体型腔进液多流道结构的压铸模具
CN218395872U (zh) 大平面成型减蚀进料结构
CN207127215U (zh) 砂型铸模装置及造型设备
CN112092306A (zh) 浇注系统及具有其的注塑模具
CN213006263U (zh) 一种塑料扎带注塑模具
KR101330428B1 (ko) 사출성형용 노즐장치
CN107225216B (zh) 一种新型浇口杯
CN212603131U (zh) 一种含导流结构的模具
CN206839038U (zh) 一种大型空心磨球的消失模铸造系统
CN214977546U (zh) 一种大型管件消失模浇注系统及砂型结构
JPH09201841A (ja) 射出成形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4814675U (zh) 手机中板用压铸流道
CN214026988U (zh) 分段式注塑模料道结构
CN214053612U (zh) 水泵压铸模具防冲蚀结构
CN217343522U (zh) 一种镁合金抬头显示的浇口设备
CN217701236U (zh) 一种提升模具使用寿命的防冲蚀流道结构
CN216461581U (zh) 一种精密铸造平面腔体铸件造型模具
CN215657753U (zh) 一种具有双凸台结构的模芯结构
CN212734051U (zh) 一种油道孔板铸件浇注系统
CN211990831U (zh) 一种用于生产盘类零件的倒冲式进料流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