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7739U -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7739U
CN214787739U CN202121278338.5U CN202121278338U CN214787739U CN 214787739 U CN214787739 U CN 214787739U CN 202121278338 U CN202121278338 U CN 202121278338U CN 214787739 U CN214787739 U CN 214787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return
elastic cushion
cushion block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83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成
蔡良正
邓定红
龚建平
周鹏博
莫康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783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7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7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7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难以顺畅回油的技术问题。本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发动机包括下箱体和油底壳,下箱体的底部固设有隔板,隔板自下方与回油槽的内侧壁合围形成回油通道,回油通道水平设置且一端与回油口连通,油底壳的顶部具有与机油泵连通的吸油口,该回油通道的另一端与吸油口连通,回油槽端口处的下箱体结构与吸油口的边沿密封抵靠,隔板与吸油口边沿的接合处设有弹性垫块,弹性垫块的两侧边分别该处回油槽的两侧壁密封抵靠,该密封弹性垫块的底面同时与隔板和吸油口的边沿密封抵靠。本实用新型能在控制工艺成本的条件下保证发动机机油回油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润滑系统通过机油泵从曲轴箱底部油池中吸取润滑油,经粗滤器和吸油孔道进入机油泵,经机油泵加压后再经限压装置调压,调压后少量多余的油回到底部油池,其余大部分进入机体主油道,再进入安装在机体上的机油滤清器滤清,滤清完后再至机体各处。
申请公布号为CN10191513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包括吸油口粗滤器、吸油管、旋转套筒机构,吸油管包括上吸油管、下吸油管,吸油管下端端头与吸油口粗滤器固定连接;上吸油管下端、下吸油管上端分别弯曲90°,旋转套筒机构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内套筒可转动地套装在外套筒中,内套筒一端与下吸油管上端固定连接,外套筒一端与上吸油管下端固定连接。
上述结构中的曲轴箱的机油通过隔板上设置的单向阀进入油底壳,机油在进入油底壳之前易在隔板上方积留而受到曲柄臂的搅动,使得机油难以正常回流,而对于有多个曲轴室的发动机,如何在保证正常回流的条件下使机油顺畅汇聚于同一处滤油器,也难以解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容易考虑如1、增大曲轴与曲轴室低处的竖向间距,避免曲柄臂与积聚的机油产生直接接触;2、在不同曲轴室的侧壁内设置连通至滤油器的油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控制工艺成本的条件下保证机油回油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发动机包括下箱体和油底壳,该下箱体内具有若干曲轴室,其特征在于,回油收集结构包括若干位于所述曲轴室底部的回油口和位于所述下箱体底面的回油槽,所述下箱体的底部固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自下方与所述回油槽的内侧壁合围形成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回油口连通,所述油底壳的顶部具有与机油泵连通的吸油口,该回油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吸油口连通,所述回油槽端口处的下箱体结构与所述吸油口的边沿密封抵靠,所述隔板与吸油口边沿的接合处设有弹性垫块,所述弹性垫块的两侧边分别该处回油槽的两侧壁密封抵靠,该密封弹性垫块的底面同时与所述隔板和吸油口的边沿密封抵靠。
发动机的曲轴支撑布置于箱体内,为便于安装曲轴等部件,箱体往往包括可拆分的上箱体和下箱体,下箱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用于保证曲轴中段的支撑强度,因而下箱体的内腔被分隔为若干曲轴室,下箱体的底部与油底壳连接,油底壳用于收集发动机内腔流下的机油进行循环。通过设置回油收集结构包括位于曲轴室底部的回油口和位于下箱体底面的回油槽,并在下箱体的底部设置隔板与回油槽的内侧壁合围形成回油通道,使回油通道水平设置一端与回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油底壳内的吸油口连通,这样曲轴箱内的回油流至曲轴室的底部后可直接流入回油口内并通过回油通道流入吸油口,避免机油在曲轴室底部形成堆积导致曲柄臂搅油影响回油效果,而水平设置的回油槽由于设于下箱体底面而呈敞口状,可直接通过铸造脱模成型,再通过加装隔板即可形成能对远离吸油口的机油进行输送的回油通道,大大节约在箱体内部横向开孔等加工成本;吸油口与机油泵连通,机油泵工作时对能在吸油口区域形成低压,通过设置回油槽端口处的下箱体结构与吸油口的边沿密封抵靠,并在隔板与吸油口边沿的接合处设置弹性垫块,使弹性垫块的两侧边分别接合处回油槽的两侧壁密封抵靠,且底面同时与隔板和吸油口的边沿密封抵靠,这样弹性垫块自上方将隔板与吸油口边沿之间的配合间隙密封避免机油从弹性垫块底部侵入,且弹性垫块的两侧边与回油槽的内侧壁配合避免机油从两侧进入配合间隙,机油在进入回油通道后需自弹性垫块顶部没过再进入吸油口内,避免因隔板装配间隙导致压力损失而影响吸油速度,从而在控制工艺成本的条件下保证机油回油效果。
在上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所述弹性垫块呈圆盘状,所述回油槽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该弹性垫块外缘形状适配的缺口槽,所述缺口槽的下侧敞口,所述弹性垫块的两侧边嵌设于该缺口槽内且沿竖向形成限位。通过设置弹性垫块呈圆盘状,并在回油槽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弹性垫块外缘形状适配的缺口槽,缺口槽的下侧敞口,使弹性垫块的两侧边嵌设于缺口槽内且沿竖向形成限位,圆盘状便于装配人员以任意角度装入缺口槽,且缺口槽通过形状适配可保证弹性垫块的安装和密封位置更精确,同时缺口槽的内侧壁与弹性垫块的表面密封配合,降低了弹性垫块形状对两侧边密封长度的限制,使弹性垫块具有更优的密封效果,并可提高对因隔板局部形变导致密封效果降低的抵抗效果,从而保证回油效果。
在上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所述缺口槽位于所述回油槽的端口处,该缺口槽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朝所述吸油口所在一侧开设。通过设置缺口槽位于回油槽的端口处,使缺口槽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朝吸油口所在一侧开设,这样回油槽的端口处口径更大,利于需要对弹性垫块进行维护更换时直接沿水平方向自外将弹性垫块抽出,而无需在拆卸隔板,避免影响隔板的密封效果,保证回油顺畅。
在上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所述吸油口内设有用于过滤机油的粗滤网,所述弹性垫块的外缘伸出所述回油通道且悬置于所述粗滤网的正上方。粗滤网用于对机油内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避免进入机油泵造成机构受损,使弹性垫块的外缘伸出回油通道并悬置于粗滤网的正上方,这样弹性垫块可产生更好的引流作用,机油在没至弹性垫块上表面后能在张力作用下直接沿弹性垫块流至粗滤网内,保证机油回油顺畅。
在上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所述吸油口内还设有压圈,所述压圈压设于所述粗滤网的上方且与所述吸油口内侧壁固连,该压圈的外缘具有定位缺口,所述弹性垫块的外缘能与所述定位缺口相适配。通过在吸油口内设置压圈压设于粗滤网的上方并与吸油口内侧壁固连,在压圈的外缘设置定位缺口与弹性垫块伸出部分的外缘适配,这样压圈可对弹性垫块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弹性垫块受机油冲击或振动影响从回油通道脱出造成密封失效,保证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所述隔板包括固定段和能沿竖向弹性形变的悬臂段,所述悬臂段沿竖向与所述弹性垫块正对抵靠。通过设置隔板包括固定段和能沿竖向弹性形变的悬臂段,固定段与下箱体底面密封贴合,保证相对固定,使悬臂段沿竖向与弹性垫块正对抵靠,这样弹性垫块的一部分受到悬臂段的支撑,另一部分受到吸油口边沿的支撑,这样由于悬臂段末端受力后形变更加容易,使支撑弹性垫块安装后受到弹性挤压可将底部鼓起的部分集中在于与悬臂段末端对应的区域,而此时悬臂段初始端的形变非常微小,进而将弹性垫块其对隔板密封效果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回油稳定性。
在上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所述隔板上具有贯通的漏油孔。通过在隔板上设置漏油孔,在发动机工作时可通过堵塞件将漏油孔封闭,当需要维护时,可通过漏油孔将回油通道内积留的机油排出,再取出弹性垫块,使维护便捷。
在上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所述隔板通过若干螺栓与所述下箱体的底面固连,若干所述螺栓沿隔板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悬臂段位于两最接近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螺栓之间。隔板通过多个螺栓与下箱体的底面固连,使悬臂段位于两最接近弹性垫块的螺栓之间,这样在控制工艺成本的同时保证悬臂段的功能稳定。
在上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所述弹性垫块的棱边经倒角过渡处理。通过设置弹性垫块的棱边经倒角过渡处理,这样利于保证弹性垫块自下方装入缺口槽时的便捷性。
在上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所述弹性垫块为橡胶材料件。设置弹性垫块为橡胶材料件,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利于控制材料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通过设置回油口和回油槽,并设置隔板与回油槽的内侧壁合围形成回油通道,使回油通道水平设置且一端与回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油底壳内的吸油口连通,这样曲轴箱内的回油流至曲轴室的底部后可直接流入回油口内并通过回油通道流入吸油口,避免机油在曲轴室底部形成堆积导致曲柄臂搅油影响回油效果,而水平设置的回油槽由于设于下箱体底面而呈敞口状,大大节约内部开孔等加工成本;在隔板与吸油口边沿的接合处设置弹性垫块进行密封,避免因隔板与吸油口外侧壁装配间隙导致的压力损失而影响该处回油速度,从而在控制工艺成本的条件下保证机油回油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B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油底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箱体;11、曲轴室;12、回油口;13、回油槽;131、缺口槽;
2、油底壳;21、吸油口;
3、隔板;31、固定段;32、悬臂段;33、漏油孔;
4、回油通道;5、弹性垫块;6、粗滤网;
7、压圈;71、定位缺口;
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8所示,本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中,发动机包括下箱体1和油底壳2,该下箱体1内具有两个曲轴室11,回油收集结构包括多个位于曲轴室11底部且竖向开设的回油口12和一个位于下箱体1底面的回油槽13,下箱体1的底部固设有水平设置的隔板3,隔板3自下方与回油槽13的内侧壁合围形成回油通道4,油底壳2的顶部具有与机油泵连通的吸油口21,一回油口12沿竖向与吸油口21正对连通,回油通道4水平设置且一端与一远离吸油口21的回油口12连通,该回油通道4的另一端与吸油口21连通,回油槽13端口处的下箱体1结构与吸油口21的边沿密封抵靠,隔板3与吸油口21边沿的接合处设有弹性垫块5,弹性垫块5的两侧边分别该处回油槽13的两侧壁密封抵靠,该密封弹性垫块5的底面同时与隔板3和吸油口21的边沿密封抵靠。通过设置回油收集结构包括位于曲轴室11底部的回油口12和位于下箱体1底面的回油槽13,并在下箱体1的底部设置隔板3与回油槽13的内侧壁合围形成回油通道4,使回油通道4水平设置一端与回油口12连通,另一端与油底壳2内的吸油口21连通,这样曲轴箱内的回油流至曲轴室11的底部后可直接流入回油口12内并通过回油通道4流入吸油口21,避免机油在曲轴室11底部形成堆积导致曲柄臂搅油影响回油效果,而水平设置的回油槽13由于设于下箱体1底面而呈敞口状,可直接通过铸造脱模成型,再通过加装隔板3即可形成能对远离吸油口21的机油进行输送的回油通道4,大大节约在箱体内部横向开孔等加工成本;吸油口21与机油泵连通,机油泵工作时对能在吸油口21区域形成低压,通过设置回油槽13端口处的下箱体1结构与吸油口21的边沿密封抵靠,并在隔板3与吸油口21边沿的接合处设置弹性垫块5,使弹性垫块5的两侧边分别接合处回油槽13的两侧壁密封抵靠,且底面同时与隔板3和吸油口21的边沿密封抵靠,这样弹性垫块5自上方将隔板3与吸油口21边沿之间的配合间隙密封避免机油从弹性垫块5底部侵入,且弹性垫块5的两侧边与回油槽13的内侧壁配合避免机油从两侧进入配合间隙,机油在进入回油通道4后需自弹性垫块5顶部没过再进入吸油口21内,避免因隔板3装配间隙导致压力损失而影响吸油速度,从而在控制工艺成本的条件下保证机油回油效果。进一步来讲,弹性垫块5呈圆盘状,回油槽13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该弹性垫块5外缘形状适配的缺口槽131,缺口槽131的下侧敞口,弹性垫块5的两侧边嵌设于该缺口槽131内且沿竖向形成限位。通过设置弹性垫块5呈圆盘状,并在回油槽13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弹性垫块5外缘形状适配的缺口槽131,缺口槽131的下侧敞口,使弹性垫块5的两侧边嵌设于缺口槽131内且沿竖向形成限位,圆盘状便于装配人员以任意角度装入缺口槽131,且缺口槽131通过形状适配可保证弹性垫块5的安装和密封位置更精确,同时缺口槽131的内侧壁与弹性垫块5的表面密封配合,降低了弹性垫块5形状对两侧边密封长度的限制,使弹性垫块5具有更优的密封效果,并可提高对因隔板3局部形变导致密封效果降低的抵抗效果,从而保证回油效果。作为优选,缺口槽131均位于回油槽13的端口处,该缺口槽13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朝吸油口21所在一侧开设。通过设置缺口槽131位于回油槽13的端口处,使缺口槽13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朝吸油口21所在一侧开设,这样回油槽13的端口处口径更大,利于需要对弹性垫块5进行维护更换时直接沿水平方向自外将弹性垫块5抽出,而无需在拆卸隔板3,避免影响隔板3的密封效果,保证回油顺畅。隔板3包括固定段31和能沿竖向弹性形变的悬臂段32,悬臂段32沿竖向与弹性垫块5正对抵靠。通过设置隔板3包括固定段31和能沿竖向弹性形变的悬臂段32,固定段31与下箱体1底面密封贴合,保证相对固定,使悬臂段32沿竖向与弹性垫块5正对抵靠,这样弹性垫块5的一部分受到悬臂段32的支撑,另一部分受到吸油口21边沿的支撑,这样由于悬臂段32末端受力后形变更加容易,使支撑弹性垫块5安装后受到弹性挤压可将底部鼓起的部分集中在于与悬臂段32末端对应的区域,而此时悬臂段32初始端的形变非常微小,进而将弹性垫块5其对隔板3密封效果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回油稳定性。隔板3上具有贯通的漏油孔33。通过在隔板3上设置漏油孔33,在发动机工作时可通过堵塞件将漏油孔33封闭,当需要维护时,可通过漏油孔33将回油通道4内积留的机油排出,再取出弹性垫块5,使维护便捷。隔板3通过六个螺栓8与下箱体1的底面固连,六个螺栓8沿隔板3的周向间隔布置,悬臂段32位于两最接近弹性垫块5的螺栓8之间。隔板3通过多个螺栓8与下箱体1的底面固连,使悬臂段32位于两最接近弹性垫块5的螺栓8之间,这样在控制工艺成本的同时保证悬臂段32的功能稳定。弹性垫块5的棱边经倒角过渡处理。通过设置弹性垫块5的棱边经倒角过渡处理,这样利于保证弹性垫块5自下方装入缺口槽131时的便捷性。弹性垫块5为橡胶材料件。设置弹性垫块5为橡胶材料件,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利于控制材料成本。
如图2-4、图8所示,吸油口21内设有用于过滤机油的粗滤网6,弹性垫块5的外缘伸出回油通道4且悬置于粗滤网6的正上方。粗滤网6用于对机油内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避免进入机油泵造成机构受损,使弹性垫块5的外缘伸出回油通道4并悬置于粗滤网6的正上方,这样弹性垫块5可产生更好的引流作用,机油在没至弹性垫块5上表面后能在张力作用下直接沿弹性垫块5流至粗滤网6内,保证机油回油顺畅。进一步来讲,吸油口21内还设有压圈7,压圈7压设于粗滤网6的上方且与吸油口21内侧壁固连,该压圈7的外缘具有定位缺口71,弹性垫块5的外缘能与定位缺口71相适配。通过在吸油口21内设置压圈7压设于粗滤网6的上方并与吸油口21内侧壁固连,在压圈7的外缘设置定位缺口71与弹性垫块5伸出部分的外缘适配,这样压圈7可对弹性垫块5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弹性垫块5受机油冲击或振动影响从回油通道4脱出造成密封失效,保证结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发动机包括下箱体(1)和油底壳(2),该下箱体(1)内具有若干曲轴室(11),其特征在于,回油收集结构包括若干位于所述曲轴室(11)底部的回油口(12)和位于所述下箱体(1)底面的回油槽(13),所述下箱体(1)的底部固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自下方与所述回油槽(13)的内侧壁合围形成回油通道(4),所述回油通道(4)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回油口(12)连通,所述油底壳(2)的顶部具有与机油泵连通的吸油口(21),该回油通道(4)的另一端与所述吸油口(21)连通,所述回油槽(13)端口处的下箱体(1)结构与所述吸油口(21)的边沿密封抵靠,所述隔板(3)与吸油口(21)边沿的接合处设有弹性垫块(5),所述弹性垫块(5)的两侧边分别该处回油槽(13)的两侧壁密封抵靠,该密封弹性垫块(5)的底面同时与所述隔板(3)和吸油口(21)的边沿密封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块(5)呈圆盘状,所述回油槽(13)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该弹性垫块(5)外缘形状适配的缺口槽(131),所述缺口槽(131)的下侧敞口,所述弹性垫块(5)的两侧边嵌设于该缺口槽(131)内且沿竖向形成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槽(131)位于所述回油槽(13)的端口处,该缺口槽(13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朝所述吸油口(21)所在一侧开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口(21)内设有用于过滤机油的粗滤网(6),所述弹性垫块(5)的外缘伸出所述回油通道(4)且悬置于所述粗滤网(6)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口(21)内还设有压圈(7),所述压圈(7)压设于所述粗滤网(6)的上方且与所述吸油口(21)内侧壁固连,该压圈(7)的外缘具有定位缺口(71),所述弹性垫块(5)的外缘能与所述定位缺口(71)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包括固定段(31)和能沿竖向弹性形变的悬臂段(32),所述悬臂段(32)沿竖向与所述弹性垫块(5)正对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上具有贯通的漏油孔(3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通过若干螺栓(8)与所述下箱体(1)的底面固连,若干所述螺栓(8)沿隔板(3)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悬臂段(32)位于两最接近所述弹性垫块(5)的所述螺栓(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块(5)的棱边经倒角过渡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块(5)为橡胶材料件。
CN202121278338.5U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Active CN214787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8338.5U CN214787739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8338.5U CN214787739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7739U true CN214787739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00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8338.5U Active CN214787739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7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37868B1 (en) Oil filter fixing structure
US10934905B2 (en) Residual oil drainage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for replacing an oil filter of an engine
CN214787739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JPS6040804Y2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CN113175390A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回油收集结构
CN101268259A (zh) 油过滤器壳体
CN201513251U (zh) 迷宫式气门室罩壳
CN101761374A (zh) 一种内燃机油底壳及采用曲柄圆滑块结构的内燃机
CN102191970A (zh) 用于内燃机中发动机机油的存储和过滤的系统以及内燃机中的发动机机油循环和过滤的方法
JPH08484Y2 (ja) オイルリリーフバルブ室構造
CN201588667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发动机二级过滤润滑油路
CN201027654Y (zh) 滑阀真空泵的副油箱装置
CN105673136A (zh) 缸头油气分离组件及其发动机
CN211116179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N213599044U (zh) 一种润滑油过滤装置、减速器及车辆
CN112943406A (zh) 一种新型柴油机齿轮室罩盖
CN202560551U (zh) 一种水泵的进水管
CN209483496U (zh) 一种新型发动机曲轴箱盖
JPS645043Y2 (zh)
CN210460794U (zh) 一种滤清器滤芯及滤清器
CN216361038U (zh) 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
CN216923137U (zh) 一种多滤芯过滤的变速箱滤清器
JPH0415354A (ja) 自動変速機のオイル回収装置
CN213105873U (zh)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用便于更换废机油的防漏装置
CN202811001U (zh) 机油滤清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