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1725U - 薄壁管扣压工装 - Google Patents

薄壁管扣压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1725U
CN214771725U CN202120285033.0U CN202120285033U CN214771725U CN 214771725 U CN214771725 U CN 214771725U CN 202120285033 U CN202120285033 U CN 202120285033U CN 214771725 U CN214771725 U CN 214771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clamping die
walled tube
pressing
pip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850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刚强
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iqia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iqi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iqia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iqi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850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1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1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1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薄壁管扣压工装,包括上夹模、下夹模、支撑座以及压板;下夹模的下端设置于支撑座上,上夹模的上端设置于压板上,下夹模的上端以及上夹模的下端均沿水平方向贯穿设有凹槽,凹槽的内侧壁上凸出设有压块;压板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支撑座的上方,当压板向下活动,直至上夹模的下端与下夹模的上端接触时,两个凹槽之间得以形成用于夹紧管接头的夹紧区。装配时,只需要将薄壁管本体与管接头上相连部位放在下夹模上的凹槽内,再控制压板向下活动,使得夹紧区夹紧管接头,压块得以挤压管接头使其向内发生形变,从而夹紧薄壁管本体;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对装配尺寸的要求低,有利于进行加工,且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薄壁管扣压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薄壁管扣压工装。
背景技术
薄壁管是指壁厚比较薄的金属管件,可以弯折形成特定的形状,且其端部一般设置有用于连通其它结构的管接头,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管接头一般需要采用激光焊接的工艺安装在薄壁管的端部,但是采用这种激光焊工艺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焊接设备的成本高,维护保养成本以及损耗大;2、由于管壁比较薄,焊接难度大,容易出现虚焊或者焊穿等现象;3、对产品的形位配合要求较高,焊点范围容易跑偏;4、整体的报废率比较高。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安装方式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装配尺寸要求低,便于加工,产品的合格率高的薄壁管扣压工装。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壁管扣压工装,包括上夹模、下夹模、支撑座以及压板;所述下夹模的下端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上夹模的上端设置于所述压板上,所述下夹模的上端以及所述上夹模的下端均沿水平方向贯穿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凸出设有压块;所述压板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当所述压板向下活动,直至所述上夹模的下端与所述下夹模的上端接触时,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得以形成用于夹紧管接头的夹紧区。
优选的,所述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用于定位所述管接头的第一仿形定位件,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上下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板、复位弹簧以及第一压杆,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通过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一压杆的上端设置于所述压板上,当所述上夹模的下端与所述下夹模的上端接触时,所述第一压杆的下端使得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夹紧区对齐。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的上端设置于所述压板上;当所述第一压杆的下端与所述管接头接触时,所述第二压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接触。
优选的,所述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下端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压板上均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滑动连接于所述定位杆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以及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上均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至少一对挂杆,至少一对所述挂杆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挂杆的上端挂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得以限制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容纳槽分离。
优选的,所述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同轴布置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内部,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容纳槽内。
优选的,所述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用于定位薄壁管本体的第二仿形定位件,所述第二仿形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第三仿形定位件,所述第三仿形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仿形定位件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薄壁管本体上远离所述管接头一端上的连接头。
优选的,所述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用于将所述连接头压紧在所述第三仿形定位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装配时,只需要将所述薄壁管本体与所述管接头上相连部位放置在所述下夹模上端的所述凹槽内,再控制所述压板向下活动,使得所述上夹模的下端与所述下夹模的上端接触,此时,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形成的所述夹紧区得以夹紧所述管接头,使得所述凹槽内侧壁上的所述压块挤压所述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得以向内发生形变,从而夹紧所述薄壁管本体;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对装配尺寸的要求低,有利于进行加工,且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2)通过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得以对所述管接头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薄壁管本体之间的装配精度;又由于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因此,在两个所述凹槽夹紧所述管接头的同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向下活动,从而保证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夹紧区对齐,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薄壁管本体之间的装配精度。
(3)在所述定位杆以及所述定位孔的限位滑动配合下,得以提高所述压板以及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的活动精度,有利于提高各零配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得以保证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薄壁管本体之间的装配精度。
(4)通过所述第二仿形定位件得以对所述薄壁管本体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薄壁管本体之间的装配精度;同时,又由于所述第二仿形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得以随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同步移动,可以避免发生相互干涉。
(5)通过所述第三仿形定位件得以对所述连接头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薄壁管本体之间的装配精度;同时,又由于所述第三仿形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仿形定位件,得以随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同步移动,可以避免发生相互干涉;另外,可以通过所述压紧件将所述连接头压紧在所述第三仿形定位件上,得以避免在所述管接头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使所述连接头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薄壁管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薄壁管扣压工装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展示了上夹模与下夹模的工作原理。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展示了上夹模与下夹模的工作原理。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图6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展示了上夹模。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6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展示了第一仿形定位件以及第二仿形定位件的定位原理。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8中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展示了复位弹簧的安装原理。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图8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展示了压紧件的工作原理。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0中的压紧件的立体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1中的剖视图,展示了压紧件的压紧状态。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1中的剖视图,展示了压紧件的解锁状态。
图中:1、上夹模;2、下夹模;3、支撑座;4、压板;5、驱动机构;51、支撑板;52、复位弹簧;53、第一压杆;54、第二压杆;6、第一仿形定位件;7、第二仿形定位件;8、第三仿形定位件;9、压紧件;91、安装座;92、安装臂;93、连接臂;931、凸出部;94、操作臂;95、压头;10、薄壁管本体;20、管接头;30、连接头;100、凹槽;200、压块;300、容纳槽;400、定位杆;500、定位孔;600、挂杆;700、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7,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薄壁管扣压工装,包括上夹模1、下夹模2、支撑座3以及压板4;下夹模2的下端安装于支撑座3上,上夹模1的上端安装于压板4上,下夹模2的上端以及上夹模1的下端均沿水平方向贯穿设有凹槽100(凹槽100的形状视具体管接头20的形状而定),凹槽100的内侧壁上凸出设有压块200;压板4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支撑座3的上方,当压板4向下活动,直至上夹模1的下端与下夹模2的上端接触时,两个凹槽100之间得以形成用于夹紧管接头20的夹紧区。装配时,只需要将薄壁管本体10与管接头20上相连部位放置在下夹模2上端的凹槽100内,再控制压板4向下活动,使得上夹模1的下端与下夹模2的上端接触,此时,两个凹槽100之间的形成的夹紧区得以夹紧管接头20,使得凹槽100内侧壁上的压块200挤压管接头20,管接头20得以向内发生形变(如图5所示),从而夹紧薄壁管本体10,该过程操作简单,对装配尺寸的要求低,有利于进行加工,且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从而解决了需要采用现有的激光焊接工艺而造成的不足。通过此项工艺的突破,大大降低了客户投诉,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大大提升了合格率,为公司取得了较高的生产效益;该工艺经验成熟后已广泛应用于公司其他同类产品,且稳定性、一致性、高效性得到保障;优于原先工艺效果的同时,也优化了后续公司设备投入,并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压板4的可上下活动地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气缸或者液压缸驱动压板4上下活动。
参照图6以及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用于定位管接头20的第一仿形定位件6,第一仿形定位件6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支撑座3的上方。通过第一仿形定位件6得以对管接头20进行定位,得以避免在压装过程中使管接头20发生位移,有利于提高管接头20与薄壁管本体10之间的装配精度。又由于第一仿形定位件6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支撑座3的上方,因此,在两个凹槽100夹紧管接头20的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仿形定位件6向下活动,从而保证管接头20与夹紧区对齐,进一步提高了管接头20与薄壁管本体10之间的装配精度;否则,一旦第一仿形定位件6固定不动,则当两个凹槽100夹紧管接头20的同时,使管接头20的整体发生变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仿形定位件6的具体结构视管接头20的具体形状而定。
参照图6-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仿形定位件6上下活动的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包括支撑板51、复位弹簧52以及第一压杆53,第一仿形定位件6设置于支撑板51的上端,支撑板51的下端通过复位弹簧52与支撑座3连接;第一压杆53的上端设置于压板4上,当上夹模1的下端与下夹模2的上端接触时,第一压杆53的下端使得管接头20与夹紧区对齐。当压板4向下活动的同时,第一压杆53的下端得以压在管接头20上,从而带动管接头20、第一仿形定位件6以及支撑板51的整体向下活动;而且复位弹簧52的弹力作用在支撑板51上,使得支撑板51上的第一仿形定位件6将管接头20抵持在第一压杆53的下端,得以保证管接头20与第一仿形定位件6接触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对管接头20的定位精度。另外,当驱动压板4向上活动时,在复位弹簧52的作用下,支撑板51以及第一仿形定位件6得以自动进行复位。
参照图6-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还包括第二压杆54,第二压杆54的上端设置于压板4上;当第一压杆53的下端与管接头20接触时,第二压杆54的下端与支撑板51接触。若没有第二压杆54的作用,当第一压板4的下端压在管接头20上,并驱动管接头20、第一仿形定位件6以及支撑板51向下运动同时,复位弹簧52的弹力与第一压杆53的压力最终会作用在管接头20上,容易使得管接头20发生变形;但在第二压杆54的作用下,第二压杆54的下端抵持在支撑板51上,得以避免第一压杆53以及第一仿形定位件6之间过渡夹紧管接头20。
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定位杆400,定位杆400的下端设置于支撑座3上;支撑板51以及压板4上均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定位孔500,定位孔500滑动连接于定位杆400上。在定位杆400以及定位孔500的限位滑动配合下,得以提高压板4以及第一仿形定位件6的活动精度,有利于提高各零配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得以保证管接头20与薄壁管本体10之间的装配精度。
参照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51的下端面以及支撑座3的上端面上均设有容纳槽300,容纳槽300用于容纳复位弹簧52的端部;的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至少一对挂杆600,至少一对挂杆600对称设置于支撑座3上,挂杆600的上端挂接于支撑板51的上端面,得以限制复位弹簧52与容纳槽300分离。通过支撑板51的下端面上的容纳槽300以及支撑座3的上端面上的容纳槽300对复位弹簧52的端部进行容纳,并通过挂杆600对支撑板51进行上限位,得以无需对复位弹簧52进行安装固定,从而降低了复位弹簧52的安装难度。
参照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限位杆700,限位杆700同轴布置于复位弹簧52的内部,限位杆700的下端螺纹安装于支撑座3上的容纳槽300内。通过限位杆700得以进一步对复位弹簧52进行限位,得以有效地避免安装过程中以及工作过程中使复位弹簧52脱离容纳槽300。
参照图6以及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用于定位薄壁管本体10的第二仿形定位件7,第二仿形定位件7设置于支撑板51上。通过第二仿形定位件7得以对薄壁管本体10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管接头20与薄壁管本体10之间的装配精度;同时,又由于第二仿形定位件7设置于支撑板51上,得以随第一仿形定位件6同步上下移动,避免发生相互干涉。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仿形定位件7的具体结构视薄壁管本体10的形状而定。
参照图6、图8以及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第三仿形定位件8,第三仿形定位件8设置于第二仿形定位件7上,并用于定位薄壁管本体10上远离管接头20一端上的连接头30。通过第三仿形定位件8得以对连接头30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管接头20与薄壁管本体10之间的装配精度;同时,又由于第三仿形定位件8设置于第二仿形定位件7,得以随第一仿形定位件6同步移动,避免发生相互干涉;另外,可以通过压紧件9将连接头30压紧在第三仿形定位件8上,得以避免在管接头20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使连接头30发生变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仿形定位件8的具体结构视连接头30的形状而定。
参照图1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压紧件9,压紧件9用于将连接头30压紧在第三仿形定位件8上,得以避免压装过程中使连接头30与第三仿形定位件8发生分离。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压紧件9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一种参考结构:如图11-13,压紧件9包括安装座91、安装臂92、连接臂93、操作臂94以及压头95,安装座91通过螺钉安装固定在第三仿形定位件8上,安装臂92的一端铰接于安装座91上,安装臂92的另一端通过螺帽与压头95连接,且安装臂92的两端之间与连接臂93的一端铰接;操作臂94的一端与安装座91铰接,操作臂94的两端之间与连接臂93的另一端铰接;当转动操作臂94时,得以带动压头95发生转动(如图12至13所示);而且,当压头95压紧连接头30时,连接臂93上一体设置的凸出部931得以抵触在安装臂92上,得以提高压头95的压紧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各个铰接部位上的转动阻力,得以避免操作臂94发生非人为转动,进一步提高压头95的压紧效果。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模、下夹模、支撑座以及压板;所述下夹模的下端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上夹模的上端设置于所述压板上,所述下夹模的上端以及所述上夹模的下端均沿水平方向贯穿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凸出设有压块;所述压板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当所述压板向下活动,直至所述上夹模的下端与所述下夹模的上端接触时,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得以形成用于夹紧管接头的夹紧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定位所述管接头的第一仿形定位件,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上下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板、复位弹簧以及第一压杆,所述第一仿形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通过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一压杆的上端设置于所述压板上,当所述上夹模的下端与所述下夹模的上端接触时,所述第一压杆的下端使得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夹紧区对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的上端设置于所述压板上;当所述第一压杆的下端与所述管接头接触时,所述第二压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下端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压板上均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滑动连接于所述定位杆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以及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上均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还包括至少一对挂杆,至少一对所述挂杆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挂杆的上端挂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得以限制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容纳槽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同轴布置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内部,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容纳槽内。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定位薄壁管本体的第二仿形定位件,所述第二仿形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仿形定位件,所述第三仿形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仿形定位件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薄壁管本体上远离所述管接头一端上的连接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壁管扣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用于将所述连接头压紧在所述第三仿形定位件上。
CN202120285033.0U 2021-02-01 2021-02-01 薄壁管扣压工装 Active CN214771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5033.0U CN214771725U (zh) 2021-02-01 2021-02-01 薄壁管扣压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5033.0U CN214771725U (zh) 2021-02-01 2021-02-01 薄壁管扣压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1725U true CN214771725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51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85033.0U Active CN214771725U (zh) 2021-02-01 2021-02-01 薄壁管扣压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1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1730Y (zh) 折弯机双折边模具
CN214771725U (zh) 薄壁管扣压工装
CN210450526U (zh) 一种管壁冲孔设备
CN114346511B (zh) 一种焊接工装及其工作方法
CN214771726U (zh) 一站式扣压预定位工装
CN114833221A (zh) 可调节折弯角度的折弯加工装置
CN214349091U (zh) 一种负角折弯冲压模具
CN213495792U (zh) 一种不锈钢板材弯折模具
CN210253689U (zh) 板簧折弯工装
CN219335665U (zh) 一种外管铆接模具
CN219093273U (zh) 一种发动机舱线束支架用折弯装置
CN214683876U (zh)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快速定位精准喷墨结构
CN214866314U (zh) 一种地铁接线箱板金属折弯机
CN216655996U (zh) 铝单板生产用数控冲床板料夹持装置
CN220373173U (zh) 汽车零件压装机构
CN217474631U (zh) 一种双向折弯模具结构
CN210475080U (zh) 一种用于金属板材直角折弯的连续折弯机
CN217344321U (zh) 一种连接弯管压装设备
CN214601402U (zh) 一种可更换冲压模具头的冲压模具
CN217192091U (zh) 一种汽车冲压模具导向系统
CN219378586U (zh) 一种汽车生产用冲压装置
CN220216319U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深u型厚板材折弯模具
CN219788040U (zh) 一种工装夹具
CN216230816U (zh) 一种铜柱铆压设备
CN213002153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