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7372U - 一种打坑散热管和汽车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坑散热管和汽车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7372U
CN214747372U CN202120369114.9U CN202120369114U CN214747372U CN 214747372 U CN214747372 U CN 214747372U CN 202120369114 U CN202120369114 U CN 202120369114U CN 214747372 U CN214747372 U CN 214747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
pipe
digging
pipe body
p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91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家林
冯翠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tongsh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tongsh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tongsh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tongsh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91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7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7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7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坑散热管,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扁平状的管体,所述管体的至少一侧上设有多个凹向管体内部的凹坑,所述凹坑的底部为一平面,所述凹坑的凹进深度小于所述平面的宽度。该打坑散热管通过设置多个凹坑来形成扰流,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果,既增加了强度,又提高了散热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散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打坑散热管和汽车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坑散热管和汽车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散热器芯体大多为管带式结构,一般由散热管、散热带、主板、侧板等组成,其中的散热管是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关键因素。现有技术的散热管一般为片体弯折形成的扁管,其连接处通过高频焊接形成封闭的圆弧状。随着汽车发动机的性能的提高,现有的散热管的散热性能逐渐满足不了散热需求。
所以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坑散热管,该打坑散热管通过设置多个凹坑来形成扰流,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果,既增加了强度,又提高了散热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散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坑散热管,包括扁平状的管体,所述管体的至少一侧上设有多个凹向管体内部的凹坑,所述凹坑的底部为一平面,所述凹坑的凹进深度小于所述平面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凹坑的凹进深度与所述平面的宽度的比值为0.25-0.5。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凹坑,两侧的所述凹坑一一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凹坑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分为至少两行,相邻行的凹坑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凹坑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分为至少两行,相邻行的凹坑并排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凹坑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凹坑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长度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壁厚为0.22-0.26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离管体末端最近的凹坑与管体末端的距离为8-15mm。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散热器,包括两个主板、设置在两个主板之间的若干个打坑散热管、与主板连接的水室,所述打坑散热管如上所述,所述主板上设有多个管孔,所述打坑散热管的两端穿插在两个主板的管孔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该打坑散热管设置多个凹坑来形成扰流,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果,既增加了强度,又提高了散热性能;同时凹坑的凹进深度小于凹坑的底部平面的宽度,使得凹坑足够大,增加冷却液的热交换速度,在打坑时也不会过因为过深而戳破管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打坑散热管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打坑散热管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种打坑散热管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汽车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汽车散热器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间接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案。
实施例1
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打坑散热管,包括扁平状的管体1,所述管体1的至少一侧上设有多个凹向管体1内部的凹坑2,所述凹坑2的底部为一平面3,所述凹坑2的凹进深度小于所述平面3的宽度。
该打坑散热管设置多个凹坑2来形成扰流,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果,既增加了强度,又提高了散热性能;同时凹坑2的凹进深度小于凹坑2的底部平面3的宽度,使得凹坑2足够大,增加冷却液的热交换速度,在打坑时也不会过因为过深而戳破管体1。
优选地,所述凹坑2的凹进深度与所述平面3的宽度的比值为0.25-0.5。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凹坑2,两侧的所述凹坑2一一相对,便于加工,减缓了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停留在管体1内的时间更长,有利于散热。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坑2沿管体1的长度方向分为至少两行,相邻行的凹坑2交错分布,当然,相邻行的凹坑2也可以并排布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坑2的长度方向与管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也可以与管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的壁厚为0.22-0.26mm,比之前普通的散热管的壁厚更薄,强度并没有减弱,但是减低了材料成本。
优选地,离管体1末端最近的凹坑2与管体1末端的距离为8-15mm,使得管体1的两端均有一端空白处,用于和主板4焊接固定,不会因为有凹坑2而影响密封。
实施例2
参照图1-5所示,一种汽车散热器,包括两个主板4、设置在两个主板4之间的若干个打坑散热管、与主板4连接的水室5,所述打坑散热管如实施例1所述的打坑散热管,所述主板4上设有多个管孔41,所述打坑散热管的两端穿插在两个主板4的管孔41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打坑散热管,包括扁平状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至少一侧上设有多个凹向管体内部的凹坑,所述凹坑的底部为一平面,所述凹坑的凹进深度小于所述平面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坑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凹进深度与所述平面的宽度的比值为0.2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坑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凹坑,两侧的所述凹坑一一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坑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分为至少两行,相邻行的凹坑交错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坑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分为至少两行,相邻行的凹坑并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坑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坑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长度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坑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壁厚为0.22-0.26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坑散热管,其特征在于,离管体末端最近的凹坑与管体末端的距离为8-15mm。
10.一种汽车散热器,包括两个主板、设置在两个主板之间的若干个打坑散热管、与主板连接的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坑散热管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打坑散热管,所述主板上设有多个管孔,所述打坑散热管的两端穿插在两个主板的管孔上。
CN202120369114.9U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打坑散热管和汽车散热器 Active CN214747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9114.9U CN214747372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打坑散热管和汽车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9114.9U CN214747372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打坑散热管和汽车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7372U true CN214747372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88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9114.9U Active CN214747372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打坑散热管和汽车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7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178015A (ja) 熱交換器
JP2013195024A (ja) 熱交換器用フィンおよび熱交換器
JP2006078035A (ja) 熱交換装置
CN211062709U (zh) 一种散热片及电路板散热装置
JP2007093023A (ja) 熱交換器
CN214747372U (zh) 一种打坑散热管和汽车散热器
CN204253165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加强型主片
JP2007093024A (ja) 熱交換器
CN112384744B (zh) 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制造方法和热交换器
KR20110072005A (ko) 열교환기
CN215447503U (zh) 一种散热器及车辆
CN103307918A (zh) 组合型翅片、管翅式换热器
CN207652886U (zh) 一种液冷散热器
CN210862315U (zh) 一种钎焊式散热器水箱铝芯体
CN219679061U (zh) 一种水冷散热板用新型高效翅片结构
JP6194471B2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CN214747364U (zh) 一种b型管散热器芯体
CN221010577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用加强主板以及汽车散热器
CN209763795U (zh) 一种散热管
CN110726322A (zh) 用于换热器的散热翅片、散热组件和制冷设备
CN213582049U (zh) 新型散热片及具有其的散热器
CN217383927U (zh) 散热器及空调器
CN213273849U (zh) 一种散热器和汽车
CN220366736U (zh) 扁管及换热器
CN219223461U (zh) 一种封条加强型散热芯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