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2978U - 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2978U
CN214732978U CN202023313196.XU CN202023313196U CN214732978U CN 214732978 U CN214732978 U CN 214732978U CN 202023313196 U CN202023313196 U CN 202023313196U CN 214732978 U CN214732978 U CN 214732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mechanism
conveying
mask sheet
mask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31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幸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Boyaoc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Boyaoc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Boyaoc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Boyaoc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31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2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2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2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三传送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的导向组件;本申请具体地利用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三传送机构配合使用,口罩片由第二传送机构传送至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利用其上的导向组件对口罩片进行压平并将口罩片稳定送至第一传送机构的定位通槽内,再利用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口罩片至第三传送机构上,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对口罩片的压平以及导向传送,能够有效避免口罩翘曲变形以及其在传送带上位置发生倾斜,实现降低口罩报废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口罩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现有的口罩的生产过程为将口罩面料切割成口罩片,经过传送装置传送到下一工序进行加工,由于口罩面料多为纱布,其重量较轻,易变形,导致在传送过程中从定位槽推送到传送带时,会产生口罩翘曲变形的情况,使得在传送带上位置发生倾斜,影响下一步工序的加工,从而造成报废率上升。因此,现有的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有效避免口罩翘曲变形以及其在传送带上位置发生倾斜,降低口罩报废率,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三传送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的导向组件;
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相对所述第三传送机构靠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起始传送端;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定位通槽,且其垂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方向设置;所述定位通槽上开设有容纳通槽,且其垂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方向设置;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主体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内壁的挡板;所述导向主体底边开设有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通槽自由通过;所述导向主体的顶壁安装有第一驱动气缸,且其活塞杆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压平板;所述压平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道;所述导向主体的顶壁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相邻设置的送风部;所述导向主体靠近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侧壁开设有开口,用于容纳口罩片传送至所述挡板上;所述挡板与所述导向主体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方向平行的侧壁活动连接,且其连接有电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均连接有驱动电机,且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间隔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远离所述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一侧还设置有推料组件,且其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对应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气缸和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推板;所述推板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竖直设置;所述推板的底端设置有承载部,且其能够在所述容纳通槽内自由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传送机构还设置有压平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平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传送方向两侧的支撑座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之间的压平辊;两个所述支撑座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撑座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压平辊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主体内壁设置有弹性限位部,且其与所述挡板同侧设置。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具体地利用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三传送机构配合使用,口罩片由第二传送机构传送至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利用其上的导向组件对口罩片进行压平并将口罩片稳定送至第一传送机构的定位通槽内,再利用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口罩片至第三传送机构上,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对口罩片的压平以及导向传送,能够有效避免口罩翘曲变形以及其在传送带上位置发生倾斜,实现降低口罩报废率的目的;
本申请将第二传送机构与第三传送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传送方向的两侧,且第二传送机构相对第三传送机构靠近第一传送机构的起始传送端,在第一传送机构上设置定位通槽,其垂直第一传送机构传送方向设置且均匀分布,承载口罩片的同时对口罩片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口罩片在传送时出现倾斜或者多个口罩片堆积到一起,影响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在第一传送机构上设置导向主体,作为导向组件的基础安装部件,其底边开设有凹槽,以容纳定位通槽自由通过,使得导向组件在对口罩片起导向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第一传送机构正常的传送过程;通过导向主体内壁对称设置两个挡板,其与导向主体与第一传送机构传送方向平行的侧壁活动连接,以承接口罩片,并且两个挡板连接有与电机,以控制两个挡板的打开和闭合;进一步地,通过在导向主体的顶壁设置第一驱动气缸,其活塞杆固接有压平板,启动第一驱动气缸以带动压平板上下移动,进而压平挡板上的口罩片;通过在导向主体的顶壁设置与第一驱动气缸相邻设置的送风部,并且,压平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道,使得送风部吹出的风能够穿过压平板,有效、稳定地吹送口罩片至定位通槽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位通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推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推板与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传送机构;2、第二传送机构;3、第三传送机构;4、定位通槽;5、容纳通槽;6、导向主体;7、挡板;8、压平板; 9、通风孔道;10、送风部;11、驱动电机;12、间隔板;13、第一驱动气缸;14、第二驱动气缸;15、推板;16、承载部;17、支撑座; 18、压平辊;19、连接轴;20、弹性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传送机构1、第二传送机构2和第三传送机构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导向组件;
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相对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靠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的起始传送端;所述第一传送机构 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定位通槽4,且其垂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设置;所述定位通槽4上开设有容纳通槽5,且其垂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设置;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主体6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6内壁的挡板7;所述导向主体6底边开设有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通槽4自由通过;所述导向主体6的顶壁安装有第一驱动气缸13,且其活塞杆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压平板8;所述压平板8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道9;所述导向主体6的顶壁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13 相邻设置的送风部10;所述导向主体6靠近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的侧壁开设有开口,用于容纳口罩片传送至所述挡板7上;所述挡板7与所述导向主体6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平行的侧壁活动连接,且其连接有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传送机构1、第二传送机构2和第三传送机构3配合使用,口罩片由第二传送机构2传送至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上,利用其上的导向组件对口罩片进行压平并将口罩片稳定送至第一传送机构1的定位通槽5内,再利用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口罩片至第三传送机构3上,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对口罩片的压平以及导向传送,能够有效避免口罩翘曲变形以及其在传送带上位置发生倾斜,实现降低口罩报废率的目的;
具体地,第二传送机构2与第三传送机构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的两侧,且第二传送机构2相对第三传送机构 3靠近第一传送机构1的起始传送端,如图1所示,第二传送机构2 位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右侧,第三传送机构3位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左侧;口罩片由第二传送机构2传送至第一传送机构1,再传送至第三传送机构3;
如图4所示,定位通槽4,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上,其垂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设置且均匀分布,用于承载口罩片,同时对口罩片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口罩片在传送时出现倾斜或者多个口罩片堆积到一起,影响下一步的工作;
容纳通槽5,设置在所述定位通槽4上,且其垂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设置,用于容纳承载部16自由移动;
如图2、图3所示,导向主体6,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1上,作为导向组件的基础安装部件;并且,其底边开设了凹槽,能够容纳所述定位通槽4自由通过,使得导向组件在对口罩片起导向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第一传送机构1正常的传送过程;
两个挡板7,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6内壁,与所述导向主体6 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平行的侧壁活动连接,用于用于承接口罩片,并且两个挡板7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控制两个挡板7的打开和闭合;
第一驱动气缸13,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6的顶壁,其活塞杆固接有压平板8,用于带动压平板8上下移动;
压平板8,与第一驱动气缸13的活塞杆固接且水平设置,对挡板7承接的口罩片起到压平的作用;并且,压平板8上开设了均匀分布的通风孔道9,使得送风部10吹出的风能够穿过压平板8,有效吹送口罩片至定位通槽5内;
送风部10,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6的顶壁,且其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13相邻设置,用于吹送口罩片稳定进入定位通槽5内。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均连接有驱动电机11,且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间隔板12。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1,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传送机构1、第二传送机构2运行;
间隔板12,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2上,且均匀分布,对口罩片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在口罩片进入导向组件的挡板7上时,进一步对口罩片产生一个推力,使得口罩片顺利移至挡板7上。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远离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的一侧还设置有推料组件,且其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推料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远离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的一侧,且其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 3对应设置,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口罩片推送到第三传送机构3 上。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推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气缸14 和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14的活塞杆连接的推板15;所述推板15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的传送方向竖直设置;所述推板15的底端设置有承载部16,且其能够在所述容纳通槽5内自由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气缸14,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远离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的一侧,其活塞杆与推板15连接,为推板 15的水平移动提供驱动力;
如图6所示,推板15,与第二驱动气缸14的活塞杆固接,其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的传送方向竖直设置,用于推送口罩片;
承载部16,设置在所述推板15的底端,且其能够在所述容纳通槽5内自由移动,能够承载口罩片,同时在推板15推送口罩片时能够有效避免口罩变形。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还设置有压平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压平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对口罩片进行再次的压平,以保证口罩片的平整度。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平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传送方向两侧的支撑座17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座17之间的压平辊18;两个所述支撑座17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撑座17通过连接轴 19与所述压平辊18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座17,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 传送方向两侧,用于安装压平辊18;
压平辊18,设置在两个支撑座17之间,且其通过连接轴19与支撑座17连接,用于进一步压平口罩片。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主体6内壁设置有弹性限位部 20,且其与所述挡板7同侧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限位部20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6内壁,且其与所述挡板7同侧设置,当两个挡板7打开时,对挡板7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防止挡板7与导向主体6内壁产生摩擦,避免损坏。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传送机构(1)、第二传送机构(2)和第三传送机构(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导向组件;
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相对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靠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的起始传送端;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定位通槽(4),且其垂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设置;所述定位通槽(4)上开设有容纳通槽(5),且其垂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设置;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主体(6)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6)内壁的挡板(7);所述导向主体(6)底边开设有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通槽(4)自由通过;所述导向主体(6)的顶壁安装有第一驱动气缸(13),且其活塞杆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压平板(8);所述压平板(8)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道(9);所述导向主体(6)的顶壁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13)相邻设置的送风部(10);所述导向主体(6)靠近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的侧壁开设有开口,用于容纳口罩片传送至所述挡板(7)上;所述挡板(7)与所述导向主体(6)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方向平行的侧壁活动连接,且其连接有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均连接有驱动电机(11),且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间隔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远离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的一侧还设置有推料组件,且其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气缸(14)和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14)的活塞杆连接的推板(15);所述推板(15) 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的传送方向竖直设置;所述推板(15)的底端设置有承载部(16),且其能够在所述容纳通槽(5)内自由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还设置有压平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送机构(3)传送方向两侧的支撑座(17)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座(17)之间的压平辊(18);两个所述支撑座(17)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撑座(17)通过连接轴(19)与所述压平辊(18)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主体(6)内壁设置有弹性限位部(20),且其与所述挡板(7)同侧设置。
CN202023313196.X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Active CN214732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3196.XU CN21473297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3196.XU CN21473297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2978U true CN214732978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6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3196.XU Active CN21473297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2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8799B2 (ja) 版給排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刷版作成装置
EP2385007A2 (en) Suctioning and conveying system
JP2008266020A (ja) シート材集積装置及びシート材集積方法
EP1167254A3 (en) 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ir plenum with a seal
CN214732978U (zh) 一种全自动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US6206361B1 (en) Device for separating blanks
BR0305301A (pt) Aparelho de alimentação de folha possuindo um separador por ar adaptativo
CN106315267B (zh) 一种印刷机的给纸系统
JPS60168148A (ja) 焼付機
CN209939634U (zh) 一种平板类物料的负压输送带
GB2037259A (en) Apparatus for depositing sheets
CN213704590U (zh) 一种面罩的自动装配生产设备
JP5054952B2 (ja) 印刷機における上部シートの獲得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0510433B (zh) 一种印刷用进纸装置
JPH04246035A (ja) シートの積層体の下底から1枚ごとにシートを排出させるための装置
JP356422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7267383A (ja) トップシートフィーディング装置
CN212503031U (zh) 一种防卡纸送纸机
TWI418503B (zh)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sheet conveyance
CN212126896U (zh) 一种口罩打片机口罩片出料转送装置
CN214779750U (zh) 书籍生产用高效单色双面印刷机
CN109624497A (zh) 用于单张纸的自动烫印模切机
CN218876606U (zh) 一种片材印刷机
CN210763332U (zh) 一种能够高效稳定上料的印刷机
CN212653965U (zh) 分页送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