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8315U -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28315U
CN214728315U CN202120272448.4U CN202120272448U CN214728315U CN 214728315 U CN214728315 U CN 214728315U CN 202120272448 U CN202120272448 U CN 202120272448U CN 214728315 U CN214728315 U CN 214728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djusting
sliding rails
rod
sliding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24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hengshi Tianch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hengshi Tianch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hengshi Tianch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hengshi Tianch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24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28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28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28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其包括座位和靠背,靠背与座位连接,座位下方连接有座椅骨架,座椅骨架与座位之间连接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位于座位前端,一端与座椅骨架铰接,另一端与座位铰接,后支撑杆位于座位后端,一端与座椅骨架铰接,另一端与座位铰接,前支撑杆的长度大于后支撑杆的长度,座位与座椅骨架之间设有驱使座位转动的调整组件。本申请具有能够调节座位的角度,提升座椅的舒适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涉及到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依赖程度以及对汽车的质量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座椅对用户在汽车的舒适体验方面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因而,在提高汽车舒适度方面对汽车座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目前,现有的汽车座椅一般包括座位和靠背,座位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与汽车固定连接,靠背与座位顶部连接,且靠背与座位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器,便于调节靠背的角度,从而能够根据乘客的需求调节靠背角度,提高乘坐的舒适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上述技术方案无法调节座位角度,在座椅的舒适度方面还有待提升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调节座位的角度,提升座椅的舒适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汽车座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包括座位和靠背,靠背与座位连接,座位下方连接有座椅骨架,座椅骨架与座位之间连接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位于座位前端,一端与座椅骨架铰接,另一端与座位铰接,后支撑杆位于座位后端,一端与座椅骨架铰接,另一端与座位铰接,前支撑杆的长度大于后支撑杆的长度,座位与座椅骨架之间设有驱使座位转动的调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位通过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与座椅骨架连接,且前支撑杆的长度大于后支撑杆的长度,则座椅处于水平位置时,后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前支撑杆处于倾斜状态;需要调整座位角度时,通过调整组件对座位施加作用力,使得后支撑杆的顶端向下转动,而前支撑杆的顶端向上转动,从而使得座位的后端向下倾斜,前端向上倾斜,使座位处于倾斜状态,达到调节座位倾斜角度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座位的舒适度。
另外,后支撑杆和前支撑杆配合,在前支撑杆顶端向上转动的同时,后支撑杆顶端向下转动,从而能够快速将座位调整至合适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调节杆和调节筒,调节杆的一端与座位后端铰接,另一端与调节筒螺纹连接,调节筒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调节筒转动,调节筒转动使得调节杆在调节筒内沿调节筒的长度方向移动;当需要调整座位角度时,驱动调节筒,使得调节筒驱动调节杆伸入调节筒内,从而使得调节杆向下拉动座位的后端,使得座位后端带动后支撑杆的顶端向下转动,在座位后端向下转动的过程中推动座位的前端向上转动,实现座位角度的调节。需要恢复座位时,反向转动调节筒,使得调节杆伸出调节筒,对座位后端施加推力,将座位后端向上推起,座位实现反向运动,从而达到水平状态。
优选的,所述调整组件调节杆和调节筒,调节杆的一端与座位前端铰接,另一端与调节筒螺纹连接,调节筒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调节筒转动,调节筒转动使得调节杆伸出或伸入调节筒,从而使得调节杆能够对座位施加向上的推力或向下的拉力。需要调节座椅角度时,驱动组件驱动调节筒转动,使得调节杆伸出调节筒对座位施加推力,使得座位的前端向上转动,此时,座位的后端向下转动,实现对座位角度的调节;需要使座位恢复水平时,反向转动调节筒即可。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和驱动电机,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与座椅骨架连接,调节筒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内的第一蜗轮固定连接,驱动电机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内的第一蜗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转动驱动第一蜗轮转动,使得第一蜗轮带动调节筒转动,由于调节杆与调节筒螺纹连接,调节筒转动驱动调节杆伸出或伸入调节筒内,便于对座位施加拉力或推力,实现座位角度的调节。
采用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传动,传动平稳且噪音较小,同时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的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远离座位的一端穿出调节筒后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对调节杆的调节距离进行限位,能够对座位的调节角度进行限制,降低因角度调节过大而对座椅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另外,限位块能够防止调节杆从调节筒内脱离,提高使用时的顺畅性;另外,使得调节杆和调节筒配合能够对座位起到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调节齿轮和弧形齿条,弧形齿条与后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调节齿轮与座位转动连接,并与弧形齿条啮合,调节齿轮连接有调节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电机驱动调节齿轮转动,使得调节齿轮沿弧形齿条移动,调节齿轮沿弧形齿条移动带动座位随调节齿轮一同移动,由于弧形齿条为圆弧状,则调节齿轮带动座位沿弧形齿条移动时,即座位以弧形齿条的轴线为中心转动,使得座位的后端向下转动或向上转动,从而实现调节座位角度的目的。采用调节齿轮和弧形齿条调节座位角度,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优选的,所述座椅骨架底部连接有两组前后移动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包括第一上滑轨和第一下滑轨,第一下滑轨与车体连接,第一上滑轨与第一下滑轨滑动连接,第一上滑轨与第一下滑轨之间设有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水平移动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上滑轨沿第一下滑轨滑动,带动座椅骨架在水平方向上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座位的前后移动。座位前后移动,便于调节前后相邻的座位之间的间距,便于内侧的乘客进出。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固定块和驱动马达,丝杆与第一上滑轨转动连接,驱动马达与丝杆连接驱动丝杆转动,固定块套设在丝杆上与丝杆螺纹连接,且固定块与第一下滑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马达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则丝杆转动能够相对固定块滑动,从而使得丝杆带动第一上滑轨相对第一下滑轨移动,实现座位的前后移动。采用丝杆和固定块螺纹配合驱动第一上滑轨移动,传动效率高、传动噪音小,并且能够实现无极调节,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滑轨底部连接有两组左右移动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滑轨包括第二上滑轨和第二下滑轨,第二下滑轨与车体连接,第二上滑轨与第一下滑轨固定连接,第二上滑轨沿第二下滑轨滑动,且第二上滑轨与第二下滑轨之间连接有同样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左右调节座位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二上滑轨沿第二下滑轨滑动,从而使得第二上滑轨带动座位左右滑动。对于中排座,座椅左右移动调节座椅之间的间距,便于乘客到达后排座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和调整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座位实现角度调节的目的,能够进一步提升座位的舒适度,并能够满足更多乘客的需求;另外,通过调节座位和靠背的角度,更易将座位调整至舒适的状态,呈现出最舒适的坐姿,达到零重力座椅的状态。
2.采用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对调节杆进行调节,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传动过程中噪音小。
3.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设置,能够实现座位的前后和左右的调节,在增加座椅舒适度的同时,方便内侧乘客的进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旨在显示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旨在显示第一蜗轮、第一蜗杆与调节筒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旨在显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旨在显示调节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座位;11、靠背;12、固定板;2、支撑组件;21、前支撑杆;22、后支撑杆;3、调整组件;31、调节杆;311、限位块;32、调节筒;33、调节齿轮;331、调节电机;34、弧形齿条;4、驱动组件;41、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411、第一蜗轮;422、第一蜗杆;413、第一连接箱;42、驱动电机;5、第一滑轨;51、第一上滑轨;52、第一下滑轨;6、驱动机构;61、丝杆;62、固定块;63、驱动马达;7、传动组件;71、第二蜗杆;711、软轴;712、安装座;72、第二蜗轮;8、第二滑轨;81、第二上滑轨;82、第二下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参照图1,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包括座位1和靠背11,靠背11与座位1顶部铰接,且靠背11与座位1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器;座位1下方设有座椅骨架,座位1与座椅骨架之间设有调节座位1角度的调整组件3,座椅骨架的下方连接有两条使座位1前后滑动的第一滑轨5,第一滑轨5下方连接有两条使座位1左右滑动的第二滑轨8。调整座位1时,通过调整组件3调节座位1角度,采用第一滑轨5和第二滑轨8使得座位1前后移动或左右移动。
参照图1,座椅骨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轨5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分别位于第一滑轨5上方与第一滑轨5连接。
参照图1,支撑组件2包括前支撑杆21和后支撑杆22,前支撑杆21位于座位1与固定板12之间,并位于座位1前端的位置,前支撑杆21竖直设有两个,且两个前支撑杆21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2铰接,顶端与座位1铰接,且前支撑杆21的顶端向靠近座位1后端的方向倾斜。后支撑杆22位于座位1与固定板12之间,并位于座位1后端的位置,后支撑杆22竖直设有两个,底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2铰接,顶端与座位1铰接,后支撑杆22的长度小于前支撑杆21。
参照图1,调整组件3包括调节杆31和调节筒32,调节杆31为倾斜设置的圆柱状,顶端与其中一个后支撑杆22的顶端铰接,底端向靠近前支撑杆21的方向延伸。调节筒32为与调节杆31同轴的圆筒状,且调节筒32套设在调节杆31底端的位置并与调节杆31螺纹连接,结合图2,调节杆31的底端伸出调节筒32后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1。调节筒32与固定板12连接,且调节筒3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4。
结合图2和图3,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41和驱动电机42,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41包括第一蜗轮411、第一蜗杆422和第一连接箱413,第一连接箱413铰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第一蜗杆422位于第一连接箱413内与第一连接箱413转动连接,第一蜗杆422的一端伸出第一连接箱413与驱动电机42固定连接;第一蜗轮411位于第一连接箱413内与第一连接箱413转动连接并与第一蜗杆422啮合,且第一蜗轮411与调节筒32同轴,调节筒32穿过第一蜗轮411后与第一蜗轮411固定连接,而调节杆31穿过第一连接箱413与第一连接箱413滑动连接。
调节座位1角度时,驱动电机42驱动第一蜗杆422转动,第一蜗杆422转动驱动第一蜗轮411带动调节筒32转动,调节筒32转动使得调节杆31沿调节筒32滑动,使得调节杆31对座位1后端施加向下的拉力,此时,后支撑杆22的顶部向下转动,从而带动座位1后端向下转动,同时,前支撑杆21顶端向上转动驱动座位1前端向上移动,最后实现座位1角度的调节。
参照图2和图4,第一滑轨5包括第一上滑轨51和第一下滑轨52,第一下滑轨52与车体连接,第一上滑轨51位于第一下滑轨52上与第一下滑轨52滑动连接,两个固定板12分别与两个第一上滑轨51固定连接,第一上滑轨51与第一下滑轨52之间设有驱动第一上滑轨51滑动的驱动机构6。
结合图4和图5,驱动机构6包括丝杆61、固定块62和驱动马达63,丝杆61设有两个,长度方向与第一上滑轨5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丝杆61的两端与第一上滑轨51转动连接;固定块62套设在丝杆61上与丝杆61螺纹连接,且固定块62与第一下滑轨52固定连接;驱动马达63与丝杆61连接驱动丝杆61转动,且驱动马达63与丝杆61之间设有传动组件7。
参照图5,传动组件7包括第二蜗杆71和第二蜗轮72,第二蜗杆71水平设置,长度方向与丝杆61长度方向垂直,且第二蜗杆71与第一上滑轨51转动连接,第二蜗轮72套设在丝杆61上与丝杆61固定连接,且第二蜗轮72与第二蜗杆71啮合。驱动马达63与第二蜗轮72连接。
结合图4和图5,两个第二蜗杆71之间设有安装座712,安装座712为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且长度方向与固定板12长度方向相同,安装座7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2固定连接,驱动马达63固定在安装座712上,驱动马达63的两端均连接有软轴711,软轴711分别与两个第二蜗杆71固定连接。
结合图4和图5,第二滑轨8位于第一滑轨5下方,且第二滑轨8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轨5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滑轨8包括第二上滑轨81和第二下滑轨82,第二下滑轨82与车体固定连接,第二上滑轨81与第二下滑轨82滑动连接,且第二上滑轨81与第一下滑轨52固定连接。第二上滑轨81沿第二下滑轨82滑动的驱动方式与第一上滑轨51沿第一下滑轨52滑动的驱动方式相同,即第二上滑轨81与第二下滑轨82之间设有同样驱动机构6。
结合图4和图5,即两个第二上滑轨81上均转动连接有同样的丝杆61,丝杆61上螺纹连接有同样的固定块62,固定块62与第二下滑轨82固定连接,且第二下滑轨8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71,第二蜗杆71与第二蜗轮72啮合,第二蜗轮72与丝杆61固定连接;驱动马达63通过软轴711与两个第二蜗轮72固定连接。
座位1前后移动时,启动与第一上滑轨51连接的驱动马达63,使得驱动马达63驱动软轴711转动,软轴711转动带动第二蜗杆71转动,第二蜗杆71驱动第二蜗轮72转动,由于第二蜗轮72与丝杆61固定连接,则第二蜗轮72转动带动丝杆61转动,丝杆61转动使得丝杆61能够相对于固定块62移动,即第一上滑轨51沿第一下滑轨52移动,实现座位1的前后移动。
左右移动时,启动与第二上滑轨81连接的驱动马达63,通过与第二上滑轨81连接的第二蜗杆71、第二蜗轮72和丝杆61的配合,使得第二上滑轨81沿第二下滑轨82移动,实现座位1的左右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汽车座椅的实施原理为:调节座位1角度时,启动驱动电机42,驱动电机42转动,在第一蜗杆422、第二蜗杆71的传动作用下带动调节筒32转动,调节筒32转动使得调节杆31沿调节筒32移动,以对座位1后端施加拉力后推力,使得座位1后端向下或向上移动,使座位1能够倾斜或水平设置。前后移动座位1时,启动与第一上滑轨51连接的驱动马达63,在与第一上滑轨51连接的第二蜗杆71、第二蜗轮72和丝杆61、固定块62的配合下,使得第一上滑轨51沿第一下滑轨52滑动,实现座位1的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座位1时,启动与第二上滑轨81连接的驱动马达63,在与第二上滑轨81连接的第二蜗杆71、第二蜗轮72和丝杆61、固定块62的配合下,驱动第二上滑轨81沿第一下滑轨52移动,实现座位1的左右滑动。本申请中的座位1能够倾斜设置,进一步提升座位1的舒适度,并能够满足更多乘客的需求;另外,座位1能够前后和左右移动,在增加座椅舒适度的同时,方便内侧乘客的进出。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参照图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调整组件3包括调节杆31和调节筒32,调节杆31为倾斜设置的圆柱状,顶端与座位1底部的前端铰接,底端向靠近后支撑杆22的方向延伸。调节筒32为与调节杆31同轴的圆筒状,且调节筒32套设在调节杆31底端的位置并与调节杆31螺纹连接,调节杆31的底端伸出调节筒32后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1。调节筒32与固定板12连接,且调节筒3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4。
调节座位1角度时,驱动组件4驱动调节筒32转动,调节筒32转动使得调节杆31沿调节筒32滑动,使得调节杆31对座位1前端施加向上的推力,此时,前支撑杆21的顶端向上转动,从而带动座位1的前端向上转,同时,后支撑杆22的顶部向下转动,使得座位1后端向下转动,最后实现座位1角度的调节。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参照图7和图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调整组件3包括调节齿轮33和弧形齿条34,弧形齿条34的齿位于弧形齿条34的外周面,弧形齿条34的轴线与后支撑杆22顶端铰接轴的轴线同轴,弧形齿条34与座位1铰接,且弧形齿条34上延伸出加长杆有与固定板12铰接;调节齿轮33与座位1转动连接,且调节齿轮33与弧形齿条34啮合,调节齿轮33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331,调节电机331与座位1固定连接。
调节座位1角度时,调节电机331驱动调节齿轮33转动,调节齿轮33转动驱动弧形齿条34转动,弧形齿条34转动带动弧形齿条34的顶端向下或向上转动,进而使得后支撑杆22带动座位1的后端向下或向上移动,实现对座位1角度的调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包括座位(1)和靠背(11),靠背(11)与座位(1)连接,其特征在于:座位(1)下方连接有座椅骨架,座椅骨架与座位(1)之间连接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包括前支撑杆(21)和后支撑杆(22),前支撑杆(21)位于座位(1)前端,一端与座椅骨架铰接,另一端与座位(1)铰接,后支撑杆(22)位于座位(1)后端,一端与座椅骨架铰接,另一端与座位(1)铰接,前支撑杆(21)的长度大于后支撑杆(22)的长度,座位(1)与座椅骨架之间设有驱使座位(1)转动的调整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3)包括调节杆(31)和调节筒(32),调节杆(31)的一端与座位(1)后端铰接,另一端与调节筒(32)螺纹连接,调节筒(3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3)调节杆(31)和调节筒(32),调节杆(31)的一端与座位(1)前端铰接,另一端与调节筒(32)螺纹连接,调节筒(3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41)和驱动电机(42),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41)与座椅骨架连接,调节筒(32)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41)内的第一蜗轮(411)固定连接,驱动电机(42)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箱(41)内的第一蜗杆(42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1)远离座位(1)的一端穿出调节筒(32)后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3)包括调节齿轮(33)和弧形齿条(34),弧形齿条(34)与后支撑杆(22)顶部固定连接,调节齿轮(33)与座位(1)转动连接,并与弧形齿条(34)啮合,调节齿轮(33)连接有调节电机(3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骨架底部连接有两组前后移动的第一滑轨(5),第一滑轨(5)包括第一上滑轨(51)和第一下滑轨(52),第一下滑轨(52)与车体连接,第一上滑轨(51)与第一下滑轨(52)滑动连接,第一上滑轨(51)与第一下滑轨(52)之间设有驱动机构(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丝杆(61)、固定块(62)和驱动马达(63),丝杆(61)与第一上滑轨(51)转动连接,驱动马达(63)与丝杆(61)连接驱动丝杆(61)转动,固定块(62)套设在丝杆(61)上与丝杆(61)螺纹连接,且固定块(62)与第一下滑轨(5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滑轨(52)底部连接有两组左右移动的第二滑轨(8),第二滑轨(8)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轨(5)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滑轨(8)包括第二上滑轨(81)和第二下滑轨(82),第二下滑轨(82)与车体连接,第二上滑轨(81)与第一下滑轨(52)固定连接,第二上滑轨(81)沿第二下滑轨(82)滑动,且第二上滑轨(81)与第二下滑轨(82)之间连接有同样的驱动机构(6)。
CN202120272448.4U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Active CN214728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2448.4U CN214728315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2448.4U CN214728315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28315U true CN214728315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4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2448.4U Active CN214728315U (zh) 2021-01-30 2021-01-30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28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47735U (zh) 零重力座椅座框倾角调节结构
CN112537329B (zh) 一种轨道车辆商务区可调节坐卧姿状态的座椅
CN114179688A (zh) 低坐姿的多向调节零重力座椅骨架
US11618351B2 (en) Device for tilting seat cushion of fold and dive seat
CN214728315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CN220682366U (zh) 一种轨道车辆零重力座椅
CN203558075U (zh) 铁路机车车辆电动座椅
CN216508042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电动腿托
CN216684156U (zh) 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
CN216636231U (zh) 一种倾角可调的座椅骨架
CN2745784Y (zh) 一种电动汽车座椅
CN215154084U (zh) 汽车座椅和汽车
CN216659663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CN214713371U (zh) 按摩椅椅架
CN210792921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可调节头枕结构
CN210881767U (zh) 带有双向角度调节机构的汽车座椅骨架
CN218858221U (zh) 一种汽车座椅躺平升降机构
CN207594761U (zh) 新型座椅骨架
CN216805840U (zh) 一种航空座椅骨架
CN220923881U (zh) 用于座椅的坐靠联动机构
CN218400295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零重力调节机构
CN218907002U (zh) 一种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扶手
CN218141180U (zh) 座椅随动扶手骨架
CN221137764U (zh) 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设备
CN220842281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零重力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