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10361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10361U
CN214710361U CN202023076278.7U CN202023076278U CN214710361U CN 214710361 U CN214710361 U CN 214710361U CN 202023076278 U CN202023076278 U CN 202023076278U CN 214710361 U CN214710361 U CN 214710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core
aperture
generating substrate
air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762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卫东
陆丰文
王敏
朱小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762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10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10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10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雾化芯上盖、和雾化芯,所述外壳与所述雾化芯上盖之间开设有储液腔,所述雾化芯上盖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芯的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内侧壁上至少开设一个贯穿所述内侧壁的换气孔。当储液腔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逐渐减少时,储液腔将形成体积逐渐增大而未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的释放空间,外界气体可以通过换气孔直接进入该体积逐渐增大的释放空间内,使得释放空间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确保储液腔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在气压和液压的共同作用下流入至雾化芯,即保证储液腔“下液顺畅”,有效防止雾化芯因气溶胶生成基质供应不足而产生干烧。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雾化器内的雾化芯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形成可用抽吸的气溶胶。一般地,在雾化器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雾化芯消耗的过程中,储液腔中会逐渐产生负压而影响对雾化芯供应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速度,即产生“下液不畅”现象,从而使得雾化芯因气溶胶生成基质消耗速度大于供应速度而导致干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雾化器产生干烧。
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雾化芯上盖、和雾化芯,所述外壳与所述雾化芯上盖之间开设有储液腔,所述雾化芯上盖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芯的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内侧壁上至少开设一个贯穿所述内侧壁的换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上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遮盖所述换气孔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为所述换气孔位于所述下液通道外侧壁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气孔的口径为0.3mm至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气孔包括大孔和小孔,所述小孔的口径为0.3mm至0.6mm,所述大孔的口径为0.7mm至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气口位于所述小孔的端部,进气口位于所述大孔的端部;所述进气口为所述换气孔位于所述下液通道外侧壁的开口,所述出气口为所述换气孔位于所述下液通道内侧壁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小孔的中心轴线相交形成设定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雾化芯上盖和/或所述密封件之上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导气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外界,所述导气通道的口径不大于所述换气孔的口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壁包括弯曲单元面和平直单元面,所述弯曲单元面环绕所述平直单元面设置,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直接抵压在所述弯曲单元面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平直单元面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至少部分所述导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单元面和侧端单元面,所述顶端单元面连接在所述内侧壁和所述侧端单元面之间,所述内侧壁和所述侧端单元面两者均位于所述顶端单元面的同侧,所述密封件包括封盖部和环绕所述封盖部设置的套筒部,所述封盖部盖设在所述顶端单元面上,所述套筒部套设在所述侧端单元面上。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当储液腔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逐渐减少时,储液腔将形成体积逐渐增大而未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的释放空间,外界气体可以通过换气孔直接进入该体积逐渐增大的释放空间内,使得释放空间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确保储液腔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在气压和液压的共同作用下流入至雾化芯,即保证储液腔“下液顺畅”,有效防止雾化芯因气溶胶生成基质供应不足而产生干烧。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局部立体分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立体提供的雾化器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10,雾化器10上开设换气通道400,且雾化器10包括雾化芯上盖100、密封件200、外壳310和雾化芯320。雾化芯上盖100、密封件200和雾化芯320三者均位于外壳310的腔体之内。外壳310和雾化芯上盖100之间开设有储液腔330,储液腔330用于存储油液等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芯上盖100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储液腔300与雾化芯320的下液通道340,雾化芯320设置在雾化芯上盖100上,且雾化芯320位于储液腔330之外,储液腔30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下液通道340输入至雾化芯320,使得雾化芯320能够吸收和缓存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当雾化芯32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时,雾化芯32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吸收热能并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密封件200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密封件200覆盖在雾化芯上盖100上并与外壳310相抵接,密封件200用于防止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气体的泄漏。
第一实施例
同时参阅图3、图4和图5,雾化芯上盖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壁110和外侧壁120,内侧壁110用于界定下液通道340的部分边界,故该内侧壁110可以理解为下液通道340的内侧壁110,而该外侧壁120也可以理解为下液通道340的外侧壁120。密封件200覆盖该外侧壁120。外侧壁120包括顶端单元面121和侧端单元面122,顶端单元面121可以大致为平面,侧端单元面122为环状的曲面。顶端单元面121连接在内侧壁110和侧端单元面122之间,顶端单元面121与内侧壁110可以形成九十度的弯折连接关系,顶端单元面121与侧端单元面122也可以形成九十度的弯折连接关系,使得内侧壁110和侧端单元面122两者均位于顶端单元面121的同侧(即下侧)。
密封件200包括封盖部210和套筒部220,封盖部210大致呈平板状,套筒部220呈筒状结构,套筒部220与封盖部210的周边连接,使得套筒部220环绕封盖部210设置,即套筒部220和封盖部210可以共同围成一个敞口腔。雾化芯上盖100的一部分收容在在该敞口腔内,使得封盖部210盖设在顶端单元面121上,封盖部210无法与外壳310形成抵压关系;套筒部220套设在侧端单元面122上,套筒部220直接夹置在侧端单元面122和外壳310之间,即套筒部220跟侧端单元面122和外壳310两者形成直接抵压关系。
换气通道400包括换气孔410,换气孔410开设在雾化芯上盖100内,换气孔410的一端形成贯穿内侧壁110的出气口412a,即出气口412a位于内侧壁110上,整个换气孔410通过该出气口412a与储液腔330形成直接连通关系;换气孔410的另一端贯穿侧端单元面122而形成进气口411a,即进气口411a位于侧端单元面122上,整个换气孔410通过该进气口411a连通外界,且密封件200的套筒部220遮盖该进气口411a。
具体而言,换气孔410包括大孔411、小孔412和过渡孔413,大孔411、小孔412和过渡孔413三者可以同轴设置,即整个换气孔410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大孔411和小孔412可以均为圆形孔,沿整个换气孔410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大孔411和小孔412两者的口径均保持恒定不变,大孔411的最小口径大于或等于小孔412的口径。出气口412a位于小孔412的端部,进气口411a位于大孔411的端部。过渡孔413可以为锥形孔,过渡孔413位于大孔411和小孔412之间,沿大孔411指向小孔412的方向,过渡孔413的口径逐渐递减。出气口412a位于小孔412的端部并直接开设在内侧壁110上,鉴于小孔412的口径较小,故出气孔的口径同样比较小,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在该出气口412a形成表面张力,该表面张力可以很好地阻碍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出气口412a进入小孔412的内部。小孔142的口径沿其轴向可以处处相等,小孔142的口径为0.3mm至0.6mm,故出气口412a的口径为0.3mm至0.6mm,例如小孔142口径的具体取值可以为0.3mm、0.5mm或0.6mm等。当然,小孔142其它部位的口径也可以与出气口412a的口径不相等,只要其口径落在0.3mm至0.6mm的范围之内即可。大孔141的口径为0.7mm至1.0mm,大孔141的口径沿其轴向可以处处相等,例如大孔141口径的具体取值可以为0.7mm、0.8mm或1mm等。换气通道400还包括导气通道420,导气通道420位于雾化芯上盖100和密封件200之间,导气通道420的一端与换气孔410的进气口411a直接连通,导气通道420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导气通道420的口径小于换气孔410的口径,气溶胶生成基质在导气通道420中能够形成阻碍自身流动的表面张力。
具体而言,侧端单元面122还包括弯曲单元面122a和平直单元面122b,弯曲单元面122a可以为弧状曲面,平直单元面122b为可以为平面,弯曲单元面122a与平直单元面122b的边缘连接,使得弯曲单元面122a环绕平直单元面122b设置,因此,整个侧端单元面122并非处处平滑过渡的曲面,弯曲单元面122a和平直单元面122b的连接处将形成棱角。密封件200的套筒部220的形状跟弯曲单元面122a和外壳310的形状相适配,使得套筒部220直接抵压在该弯曲单元面122a与外壳310之间,即套筒部220能够与整个弯曲单元面122a相贴合。当套筒部220贴合在弯曲单元面122a上后,平直单元面122b无法与套筒部220相贴合,使得平直单元面122b与密封件200之间将具有间隔空间,该间隔空间记为上述导气通道420,导气通道420的横截面可以大致呈月牙形。当然,侧端单元面122可以仅包括处处平滑过渡的弯曲单元面122a,即侧端单元面122上不设置平直单元面122b,此时,可以在密封件200的套筒部220上开设凹槽,当套筒部220的其它部分与弯曲单元面122a抵接时,套筒部220上与凹槽对应的部位将与弯曲单元面122a之间形成间隔空间,该间隙空间即凹槽所形成的空间,使得凹槽形成上述导气通道420。
在储液腔33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雾化芯320逐渐消耗的过程中,储液腔330将因气溶胶生成基质减少而形成未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的“释放空间”,假如释放空间内的气体无法补充而总量保持恒定,当气溶胶生成基质逐渐消耗而使得释放空间的体积增大时,将使得体积增大后的释放空间内的气压降低并小于大气压,即释放空间内形成负压,继而使得储液腔330中剩余气溶胶生成基质所产生的液压和释放空间内的气压形成的压力之和小于大气压,导致储液腔330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无法顺利流入雾化芯320,从而引发雾化芯320产生干烧。但是,对于该实施例的雾化器10,当释放空间的体积增大时,外界气体将经过导气通道420和换气孔410进入至该释放空间内,该释放空间的气体得到有效补充,使得释放空间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确保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在气压和液压的共同作用下流入至雾化芯320,即保证储液腔330“下液顺畅”,有效防止雾化芯320因气溶胶生成基质供应不足而产生干烧,进而避免因干烧产生的焦味和其它有毒气体。
同时,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在出气口412a形成表面张力,该表面张力可以很好地阻碍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出气口412a进入小孔412的内部。即便有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小孔412之内时,鉴于大孔411的最小口径大于小孔412的口径,当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小口径的小孔412流入大口径的大孔411时,气溶胶生成基质件在小孔412和大孔411的交界处同样产生表面张力,该表面张力将进一步防止小孔412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至大孔411中。再即便有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大孔411后,鉴于导气通道420的口径小于换气孔410的口径,即导气通道420的口径更加小于小孔412的口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在导气通道420形成阻碍自身流动的表面张力,故大孔411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难以进入导气通道420中。再者,密封件200能够遮盖进气口411a,密封件200同样能够对大孔411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构成阻碍,使得大孔411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难以从进气口411a流出。因此,换气通道400采用上述设计模式,可以对进入换气通道40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多重阻碍作用,避免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该换气通道400流出,即防止储液腔330产生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泄漏。
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大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流动性,该换气通道400不会对气体的流动构成阻碍,使得外界气体通过该换气通道400顺利进入储液腔330,并对释放空间内的气体进行适时补充。因此,该换气通道400是常开的,可以保证气体顺利流通,但是能够对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流通构成阻碍,如此一方面可以防止释放空间内产生负压,保证下液顺畅以防止干烧。另一方可以可以防止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换气通道400流出,避免储液腔330出现漏液现象。
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6,该第二实施例的雾化器10与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器10的主要区别在于:进气口411a的位置不同,且大孔411和小孔412并非同轴设置。
参阅图3、图4和图5,雾化芯上盖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壁110和外侧壁120,内侧壁110用于界定下液通道340的部分边界,故该内侧壁110可以理解为下液通道340的内侧壁110,而该外侧壁120也可以理解为下液通道340的外侧壁120。密封件200覆盖该外侧壁120。外侧壁120包括顶端单元面121和侧端单元面122,顶端单元面121可以大致为平面,侧端单元面122为环状的曲面。顶端单元面121连接在内侧壁110和侧端单元面122之间,顶端单元面121与内侧壁110可以形成九十度的弯折连接关系,顶端单元面121与侧端单元面122也可以形成九十度的弯折连接关系,使得内侧壁110和侧端单元面122两者均位于顶端单元面121的同侧(即下侧)。
密封件200包括封盖部210和套筒部220,封盖部210大致呈平板状,套筒部220呈筒状结构,套筒部220与封盖部210的周边连接,使得套筒部220环绕封盖部210设置,即套筒部220和封盖部210可以共同围成一个敞口腔。雾化芯上盖100的一部分收容在在该敞口腔内,使得封盖部210盖设在顶端单元面121上,封盖部210无法与外壳310形成抵压关系;套筒部220套设在侧端单元面122上,套筒部220直接夹置在侧端单元面122和外壳310之间,即套筒部220跟侧端单元面122和外壳310两者形成直接抵压关系。
参阅图6,换气通道400包括换气孔410,换气孔410开设在雾化芯上盖100内,换气孔410的一端形成贯穿内侧壁110的出气口412a,即出气口412a位于内侧壁110上,整个换气孔410通过该出气口412a与储液腔330形成直接连通关系;换气孔410的另一端贯穿顶端单元面121而形成进气口411a,即进气口411a位于顶端单元面121上,整个换气孔410通过该进气口411a连通外界,且密封件200的套筒部220遮盖该进气口411a。
具体而言,换气孔410包括大孔411和小孔412,大孔411和小孔412两者的中心轴线可以相交成设定夹角,例如该设定夹角可以为90°,此时,小孔412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大孔411的中心轴线竖直设置。大孔411和小孔412可以均为圆形孔,大孔411的口径可以沿自身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保持恒定,同样地,小孔412的口径可以沿自身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保持恒定,大孔411的最小口径大于或等于小孔412的口径。出气口412a位于小孔412的端部,进气口411a位于大孔411的端部。出气口412a位于小孔412的端部并直接开设在内侧壁110上,鉴于小孔412的口径较小,故出气孔的口径同样比较小,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在该出气口412a形成表面张力,该表面张力可以很好地阻碍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出气口412a进入小孔412的内部。
换气通道400还包括导气通道420,导气通道420位于雾化芯上盖100和密封件200之间,导气通道420的一端与换气孔410的进气口411a直接连通,导气通道420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导气通道420的口径小于换气孔410的口径,气溶胶生成基质在导气通道420中能够形成阻碍自身流动的表面张力。
具体而言,侧端单元面122还包括弯曲单元面122a和平直单元面122b,弯曲单元面122a可以为弧状曲面,平直单元面122b为可以为平面,弯曲单元面122a与平直单元面122b的边缘连接,使得弯曲单元面122a环绕平直单元面122b设置,因此,整个侧端单元面122并非处处平滑过渡的曲面,弯曲单元面122a和平直单元面122b的连接处将形成棱角。密封件200的套筒部220的形状跟弯曲单元面122a和外壳310的形状相适配,使得套筒部220直接抵压在该弯曲单元面122a与外壳310之间,即套筒部220能够与整个弯曲单元面122a相贴合。当套筒部220贴合在弯曲单元面122a上后,平直单元面122b无法与套筒部220相贴合,使得平直单元面122b与密封件200之间将具有间隔空间,该间隔空间可以形成导气通道420的一部分,该部分导气通道420的横截面可以大致呈月牙形。导气通道420的另一部分则位于顶端单元面121与密封件200的封盖部210之间。
在储液腔33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雾化芯320逐渐消耗的过程中,储液腔330将因气溶胶生成基质减少而形成未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的“释放空间”,假如释放空间内的气体无法补充而总量保持恒定,当气溶胶生成基质逐渐消耗而使得释放空间的体积增大时,将使得体积增大后的释放空间内的气压降低并小于大气压,即释放空间内形成负压,继而使得储液腔330中剩余气溶胶生成基质所产生的液压和释放空间内的气压形成的压力之和小于大气压,导致储液腔330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无法顺利流入雾化芯320,从而引发雾化芯320产生干烧。但是,对于该实施例的雾化器10,当释放空间的体积增大时,外界气体将经过导气通道420和换气孔410进入至该释放空间内,该释放空间的气体得到有效补充,使得释放空间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确保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在气压和液压的共同作用下流入至雾化芯320,即保证储液腔330“下液顺畅”,有效防止雾化芯320因气溶胶生成基质供应不足而产生干烧,进而避免因干烧产生的焦味和其它有毒气体。
同时,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在出气口412a形成表面张力,该表面张力可以很好地阻碍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出气口412a进入小孔412的内部。即便有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小孔412之内时,鉴于大孔411的最小口径大于小孔412的口径,当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小口径的小孔412流入大口径的大孔411时,气溶胶生成基质件在小孔412和大孔411的交界处同样产生表面张力,该表面张力将进一步防止小孔412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至大孔411中。指的一提的是,当雾化器10使用时,大孔411竖直设置,在气溶胶生成基质重力的作用下,也可以有效防止小孔412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大孔411中。再即便有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大孔411后,鉴于导气通道420的口径小于换气孔410的口径,即导气通道420的口径更加小于小孔412的口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在导气通道420形成阻碍自身流动的表面张力,故大孔411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难以进入导气通道420中。再者,密封件200能够遮盖进气口411a,密封件200同样能够对大孔411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构成阻碍,使得大孔411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难以从进气口411a流出。因此,换气通道400采用上述设计模式,可以对进入换气通道40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多重阻碍作用,避免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该换气通道400流出,即防止储液腔330产生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泄漏。
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大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流动性,该换气通道400不会对气体的流动构成阻碍,使得外界气体通过该换气通道400顺利进入储液腔330,并对释放空间内的气体进行适时补充。因此,该换气通道400是常开的,可以保证气体顺利流通,但是能够对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流通构成阻碍,如此一方面可以防止释放空间内产生负压,保证下液顺畅以防止干烧。另一方可以可以防止储液腔3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换气通道400流出,避免储液腔330出现漏液现象。
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30,该电子雾化装置30包括雾化器10和电源20,雾化器10可以与电源20形成可拆卸连接关系。电源20向雾化器10提供电能,雾化器1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雾化器1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热量后可以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雾化器10可以为一次性消耗品,电源20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当雾化器1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全部消耗完成之后,可以将该气溶胶生成基质已消耗完成的雾化器10从电源20上卸载并丢弃,并将充满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新雾化器10重新安装在电源2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雾化芯上盖和雾化芯,所述外壳与所述雾化芯上盖之间开设有储液腔,所述雾化芯上盖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芯的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内侧壁上至少开设一个贯穿所述内侧壁的换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上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遮盖所述换气孔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为所述换气孔位于所述下液通道外侧壁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孔的口径为0.3mm至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孔包括大孔和小孔,所述小孔的口径为0.3mm至0.6mm,所述大孔的口径为0.7mm至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出气口位于所述小孔的端部,进气口位于所述大孔的端部;所述进气口为所述换气孔位于所述下液通道外侧壁的开口,所述出气口为所述换气孔位于所述下液通道内侧壁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小孔的中心轴线相交形成设定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雾化芯上盖和/或所述密封件之上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导气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外界,所述导气通道的口径不大于所述换气孔的口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包括弯曲单元面和平直单元面,所述弯曲单元面环绕所述平直单元面设置,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直接抵压在所述弯曲单元面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平直单元面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至少部分所述导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包括顶端单元面和侧端单元面,所述顶端单元面连接在所述内侧壁和所述侧端单元面之间,所述内侧壁和所述侧端单元面两者均位于所述顶端单元面的同侧,所述密封件包括封盖部和环绕所述封盖部设置的套筒部,所述封盖部盖设在所述顶端单元面上,所述套筒部套设在所述侧端单元面上。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
CN202023076278.7U 2020-12-18 2020-12-1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4710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6278.7U CN214710361U (zh) 2020-12-18 2020-12-1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6278.7U CN214710361U (zh) 2020-12-18 2020-12-1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10361U true CN214710361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3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6278.7U Active CN214710361U (zh) 2020-12-18 2020-12-1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1036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9232A3 (zh) * 2021-12-02 2022-10-2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30767A1 (zh) * 2022-01-05 2023-07-13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4093568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295717A4 (en) * 2022-03-03 2024-10-02 Byd Prec Manufacture Co Ltd ATOMIZATION DEVICE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ITH ATOMIZATION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9232A3 (zh) * 2021-12-02 2022-10-2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30767A1 (zh) * 2022-01-05 2023-07-13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EP4295717A4 (en) * 2022-03-03 2024-10-02 Byd Prec Manufacture Co Ltd ATOMIZATION DEVICE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ITH ATOMIZATION DEVICE
WO2024093568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1036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6110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1772236A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174694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075542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501357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2471608A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937910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594169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189897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7161079U (zh) 雾化顶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0304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15877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3287789A (zh)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226835A1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6944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EP4029389B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415877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507552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65026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1241700U (zh) 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3197351A (zh) 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888927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101200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59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