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97419U - 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97419U
CN214697419U CN202122309319.0U CN202122309319U CN214697419U CN 214697419 U CN214697419 U CN 214697419U CN 202122309319 U CN202122309319 U CN 202122309319U CN 214697419 U CN214697419 U CN 214697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screw
worm
connecting rod
drive arrangement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93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衍超
廖文辉
邱帆
满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093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97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97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97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驱动装置包括:壳体;丝杠,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丝杠的一端连接有蜗轮,所述丝杠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丝杠上,且当所述丝杠转动时所述滑块沿所述丝杠的轴向移动;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滑块连接;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器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配合;丝杠、蜗轮、滑块和连杆均集成在壳体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且可以降低驱动装置的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地缩短驱动装置的长度,以使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狭小空间内,提高了驱动装置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驱动装置的尺寸较大,安装时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且驱动装置的结构复杂,导致驱动装置装配时困难,成本较高。另外,驱动装置的连杆的固定方式不够牢固,导致驱动装置工作时,容易产生异响,降低了驱动装置的产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且可以降低驱动装置的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地缩短驱动装置的长度,提高了驱动装置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驱动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包括:壳体;丝杠,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丝杠的一端连接有蜗轮,所述丝杠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丝杠上,且当所述丝杠转动时所述滑块沿所述丝杠的轴向移动;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滑块连接;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器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配合;所述丝杠、所述蜗轮、所述滑块和所述连杆均集成在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通过使丝杠的一端固定有蜗轮,滑块套设在丝杠上,连杆的一端伸入壳体内且与滑块相连,且驱动器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蜗杆,蜗杆与蜗轮配合。由此,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且可以降低驱动装置的成本,提高驱动装置的装配效率,同时可以有效地缩短驱动装置的长度,以使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狭小空间内,提高了驱动装置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丝杠的所述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轴承;所述壳体上设有丝杠轴套或丝杆轴承,所述丝杠的另一端配合在所述丝杠轴套或所述丝杆轴承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轴承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分别位于所述蜗轮的轴向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轴承的远离所述蜗轮的一侧设有防水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杆的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减振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减振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减振件的一端伸出所述容纳槽外且与所述蜗杆的自由端的端面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顶柱,所述顶柱止抵在所述蜗杆的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减振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轴套座,所述轴套座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蜗杆轴套,所述蜗杆轴套套设在所述蜗杆的自由端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蜗杆轴套配合在所述轴套座内,所述蜗杆轴套的外周面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杆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滑块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杆的所述一端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滑块上设有球头,所述球头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滑块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凸起配合在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连杆的自由端形成有相互垂直且彼此连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转动柱,枢转轴穿过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转动柱以使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安装支架绕所述枢转轴的中心轴线可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连杆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三安装孔,铆接柱穿过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以使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安装支架绕所述铆接柱的中心轴线可转动,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内壁与所述铆接柱之间设有衬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车门,所述车门与所述车身可枢转地相连;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固定在所述车门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车身可枢转地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连杆伸出壳体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连杆伸出壳体时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连杆缩回壳体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安装支架、连杆、滑块、铆接柱和衬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安装支架、连杆、铆接柱和衬套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安装支架、连杆、转动柱和枢转轴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滑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驱动装置;
10:壳体;101:丝杠轴套;102:容纳槽;103:后盖;20:丝杠;30:蜗轮;
40:滑块;401:凹槽;402:球头;50:连杆;501:第一通孔;502:第一安装孔;
503:第二安装孔;504:第三安装孔;60:驱动器;601:输出轴;70:蜗杆;
80:轴承;90:防水件;110:减振件;111:顶柱;112:轴套座;113:蜗杆轴套;
116:转动柱;117:枢转轴;118:轴承座;119:轴承座盖;120:安装支架;
121:凸起;122:铆接柱;123:衬套;
200:车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00。驱动装置100可以应用于车辆(图未示出)。但不限于此。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驱动装置100应用于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00,包括壳体10、丝杠20、连杆50和驱动器60。
具体而言,丝杠20设在壳体10内,丝杠20的一端连接有蜗轮30,丝杠20上设有滑块40,滑块40套设在丝杠20上,且当丝杠20转动时滑块40沿丝杠20的轴向移动。连杆50的一端伸入壳体10内且与滑块40连接。驱动器60设在壳体10上,驱动器60包括输出轴601,输出轴601上固定有蜗杆70,蜗杆70与蜗轮30配合。丝杠20、蜗轮30、滑块40和连杆50均集成在壳体10内。
例如,在图1-图7的示例中,壳体10为中空结构,从而丝杠20、滑块40和蜗轮30均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安装时,可以将集成后的壳体10的蜗杆70与驱动器60的蜗轮30配合,由此,减少了驱动装置100的装配步骤,可以提高驱动装置100的装配效率,且方便驱动装置100的装配。其中,丝杠2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丝杠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有蜗轮30。滑块40的上部套设在丝杠20上,连杆5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滑块40的下部相连,连杆5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0。驱动器60设置在壳体10的高度方向的一侧,且输出轴601上的蜗杆70伸入壳体10内并与蜗轮30配合。
当驱动装置100应用于车辆时,驱动装置10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车门内,连杆50的上述另一端可以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具体地,当驱动装置100工作时,驱动器60的输出轴601可以带动蜗杆70转动,蜗杆70可以通过蜗轮30带动丝杠20转动以使滑块40能够沿丝杠20的轴向移动,以将驱动器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从而滑块40可以带动连杆50沿丝杠20的轴向移动,进而可以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其中,当连杆50的上述另一端沿丝杠20的轴向伸出壳体10时(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实现车门的开启;当连杆50的上述另一端沿丝杠20的轴向缩回壳体10时(如图6和图7所示),可以实现车门的关闭。
由此,与传统的驱动装置相比,驱动装置100的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且可以降低驱动装置100的成本,提高驱动装置100的装配效率,同时通过蜗轮30和蜗杆70的配合,可以有效地达到减速和增加转矩的作用,且可以有效地缩短驱动装置100的长度,从而可以减小驱动装置100的安装空间,以使驱动装置100可以安装在狭小空间内,提高了驱动装置100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00,通过使丝杠20的一端固定有蜗轮30,滑块40套设在丝杠20上,连杆50的一端伸入壳体10内且与滑块40相连,且驱动器60的输出轴601上固定有蜗杆70,蜗杆70与蜗轮30配合。由此,驱动装置100的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且可以降低驱动装置100的成本,提高驱动装置100的装配效率,同时可以有效地缩短驱动装置100的长度,以使驱动装置100可以安装在狭小空间内,提高了驱动装置100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丝杠20的上述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轴承80,壳体10上设有丝杠轴套101或丝杆轴承,丝杠20的另一端配合在丝杠轴套101或丝杠轴承内。参照图1和图5,轴承80可以为两个,两个轴承80分别位于蜗轮30的轴向两侧。壳体10的远离蜗轮30的一侧设有后盖103,后盖103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与壳体10相连,丝杠轴套101固定在后盖103的邻近壳体10的一侧。由此,通过轴承80和丝杠轴套101的配合可以限定丝杠20沿其轴向的移动,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丝杠2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丝杠20即使受到滑块40的径向力也可以保证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避免丝杠20发生抖动而产生异响,进而可以提升驱动装置100的产品性能。
进一步地,每个轴承80的远离蜗轮30的一侧设有防水件90。例如,在图1和图5的示例中,两个轴承80可以分别为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可以设在蜗轮30的邻近滑块40的一侧。第二轴承可以设在蜗轮30的远离滑块40的一侧,具体地,蜗轮30的远离滑块40的一侧可以设有轴承座118和轴承座盖119,轴承座118和轴承座盖119均套设在丝杠20上,且轴承座118和轴承座盖119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二轴承可以设在容纳空间内。两个防水件90可以分别为第一防水件和第二防水件,第一防水件设在第一轴承的远离蜗轮30的一侧,且第一防水件被第一轴承压紧在壳体10的对应的安装槽内,第二防水件设在第二轴承的远离蜗轮30的一侧,且第二防水件被压紧在轴承座盖119和第二轴承之间。如此设置,可以防止水进入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蜗轮30内,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蜗轮30生锈,保证了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蜗轮30转动时的顺畅性。
图1中显示了两个防水件90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一个、三个或者更多个防水件90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8所示,蜗杆70的自由端的端面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有减振件110。减振件110的形状大体为圆柱形。由此,减振件110可以对蜗杆70的轴向起到约束作用,从而可以避免蜗杆70在转动过程中因窜动而产生异响,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驱动装置100的产品性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7,壳体10的内壁上形成有容纳槽102,减振件11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槽102内,减振件110的一端伸出容纳槽102外且与蜗杆70的自由端的端面止抵。如此设置,可以将减振件110压紧在容纳槽102内,以使减振件110能够对蜗杆70产生轴向推力,从而可以实现对蜗杆70轴向的约束,进而可以避免产生异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装置100进一步包括顶柱111,顶柱111止抵在蜗杆70的自由端的端面与减振件110之间。例如,在图7的示例中,顶柱111可以包括彼此相连第一顶柱段和第二顶柱段,第一顶柱段与蜗杆70的自由端的端面止抵,第二顶柱段与减振件110的端面止抵。由此,通过顶柱111可以进一步限定蜗杆70沿其轴向的移动,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蜗杆70转动时的稳定性。其中,第二顶柱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顶柱段的横截面积,增加了顶柱111与减振件11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将减振件110稳定地压紧在容纳槽102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00进一步包括轴套座112和蜗杆轴套113,轴套座112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蜗杆轴套113套设在蜗杆70的自由端的外周面上,且蜗杆轴套113配合在轴套座112内,蜗杆轴套113的外周面为向外凸出的弧面。结合图2和图7,蜗杆轴套113的形状大体为环形筒状,蜗杆轴套113的邻近蜗杆70的一侧形成有装配孔,蜗杆轴套113通过装配孔连接在蜗杆70的自由端上,轴套座112的邻近蜗杆70的一侧形成有配合孔,蜗杆轴套113配合在配合孔内,且轴套座112的远离蜗杆70的一侧与顶柱111的第一顶柱段的端面止抵。由此,可以对蜗杆70的径向起到固定作用,避免蜗杆70扭曲。其中,通过将蜗杆轴套113的外周面设置为向外凸出的弧面,以使蜗杆轴套113可以顺畅地在配合孔内转动,从而可以避免蜗杆轴套113转动时发生卡滞现象而造成蜗杆70扭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杆50的上述一端与滑块40可枢转地相连。如此设置,可以使连杆50在沿丝杠20的轴向移动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从而可以避免连杆50的上述一端与滑块40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可以避免连杆50发生断裂,延长了连杆5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连杆50的上述一端形成有第一通孔501,滑块40上设有球头402,球头402可转动地配合在第一通孔501内。参照图11并结合图5,球头402设在滑块40的远离丝杆20的一端,连杆50的第一通孔501套设在球头402上,以实现连杆50的上述一端可转动地配合在滑块40上,从而可以避免连杆50沿丝杠20的轴向移动时连杆50与滑块40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进而可以防止连杆50断裂,延长了连杆5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0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21,滑块4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401,凸起121配合在凹槽401内。如图3所示,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个内壁上均设有凸起121,两个凸起121均沿朝向彼此凸出,且两个凸起121均沿丝杆20的轴向延伸,滑块40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有两个凹槽401,两个凹槽401与两个凸起121一一对应。由此,当滑块40沿丝杠20的轴向移动时,两个凸起121可以限定滑块40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运动,从而可以防止连杆50运动时出现晃动,保证了连杆50运动时的平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0所示,驱动装置100还包括安装支架120。连杆50的自由端形成有相互垂直且彼此连通的第一安装孔502和第二安装孔503,第二安装孔503内设有转动柱116,枢转轴117穿过安装支架120、第一安装孔502和转动柱116以使连杆50相对于安装支架120绕枢转轴117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安装时,安装支架12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身上,转动柱116穿过第二安装孔503安装在连杆50的自由端,此时转动柱116可以相对于连杆50的自由端转动,之后枢转轴117穿过安装支架120、第一安装孔502和转动柱116,以将连杆50的自由端可枢转地连接在安装支架120上。另外,由于安装支架120本身存有一定的加工误差,通过将连杆50和安装支架120设置成可枢转的结构,可以抵消安装支架120的加工误差,从而可以避免安装时驱动装置100出现卡滞或抖动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装置100还包括安装支架120,连杆50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三安装孔504,铆接柱122穿过安装支架120和第三安装孔504以使连杆50相对于安装支架120绕铆接柱122的中心轴线可转动,第三安装孔504的内壁与铆接柱122之间设有衬套123。安装时,将衬套123穿设在第三安装孔504内,铆接柱122依次穿过安装支架120和衬套123将连杆50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支架120上,安装支架120可以通过螺钉与车身连接。由于衬套123具有耐磨和自润滑的作用,通过将衬套123设置在第三安装孔504的内壁和铆接柱122之间,可以避免连杆50沿丝杠20的轴向移动时连杆50的上述一端与滑块40的连接处产生异响。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0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由此,壳体10的内部空间较大,以使蜗轮30、丝杠20和滑块40等部件均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使得驱动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壳体10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可选地,驱动器60可以电机。但不限于此。当电机正转或反转时,通过蜗轮30和蜗杆70的配合以及丝杠20和滑块40的配合,可以使连杆50伸出壳体10或缩回壳体10,从而当驱动庄子应用于车辆时,可以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车门和驱动装置100,驱动装置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00。
具体而言,车门与车身可枢转地相连。驱动装置100的壳体10固定在车门上,驱动装置100的连杆50的自由端与车身可枢转地相连。例如,车门上可以设有车门支架200,车门支架200可以通过螺栓与车门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0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车门支架200上。由此,当车门开启或关闭时,通过蜗杆70和蜗轮30的配合以及滑块40和丝杠20的配合,使得连杆50的自由端可以沿丝杠20的轴向来回移动,从而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其中,通过使连杆50的自由端可枢转地连接在车身上,可以提高连杆50的自由端的自由度,从而可以避免连杆50的自由端与车身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而造成连杆50断裂,同时可以避免车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出现卡滞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驱动装置100,可以降低驱动装置100对车门空间的要求,且优化了车辆的性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丝杠,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丝杠的一端连接有蜗轮,所述丝杠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丝杠上,且当所述丝杠转动时所述滑块沿所述丝杠的轴向移动;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滑块连接;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器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配合;
所述丝杠、所述蜗轮、所述滑块和所述连杆均集成在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的所述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轴承;
所述壳体上设有丝杠轴套或丝杆轴承,所述丝杠的另一端配合在所述丝杠轴套或所述丝杠轴承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分别位于所述蜗轮的轴向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轴承的远离所述蜗轮的一侧设有防水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减振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减振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减振件的一端伸出所述容纳槽外且与所述蜗杆的自由端的端面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顶柱,所述顶柱止抵在所述蜗杆的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减振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轴套座,所述轴套座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蜗杆轴套,所述蜗杆轴套套设在所述蜗杆的自由端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蜗杆轴套配合在所述轴套座内,所述蜗杆轴套的外周面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滑块可枢转地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所述一端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滑块上设有球头,所述球头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滑块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凸起配合在所述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
所述连杆的自由端形成有相互垂直且彼此连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转动柱,枢转轴穿过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转动柱以使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安装支架绕所述枢转轴的中心轴线可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
所述连杆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三安装孔,铆接柱穿过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以使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安装支架绕所述铆接柱的中心轴线可转动,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内壁与所述铆接柱之间设有衬套。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车门,所述车门与所述车身可枢转地相连;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固定在所述车门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车身可枢转地相连。
CN202122309319.0U 2021-09-24 2021-09-24 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4697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9319.0U CN214697419U (zh) 2021-09-24 2021-09-24 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9319.0U CN214697419U (zh) 2021-09-24 2021-09-24 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97419U true CN214697419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5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9319.0U Active CN214697419U (zh) 2021-09-24 2021-09-24 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97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128B (zh) 用于车辆的自动开关装置
US8845112B2 (en) Vehicle outside mirror device
US20020130241A1 (en) Mirror device for vehicle
US9878668B2 (en) Vehicle outside mirror device
CN109050354B (zh) 一种电动滑轨
JP4907100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11336379A (ja) 自動車の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ユニット構造
CN107813733B (zh) 用于车辆中的调节装置的传动装置、车辆中的调节装置和车辆座椅
CN214697419U (zh) 驱动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827811A (zh) 一种用于汽车隐藏把手的直线运动执行器
US20030084740A1 (en) Vent window actuator
US6320335B1 (en) Reciprocating drive device having relative-movement preventing unit
CN112754376B (zh) 电机组件和扫地机器人
CN213015919U (zh) 车辆尾门的电动撑杆和车辆
EP1795396B1 (en) Vehicle mirror device
CN212535404U (zh) 一种车门铰链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549303U (zh) 驱动机构与翻转装置
CN211229907U (zh) 一种汽车前门闭锁器总成
CN211229908U (zh) 一种汽车门锁控制器
CN210318470U (zh) 用于驻车系统的执行器
JP2011033076A (ja) ワイパモータ
JP6106480B2 (ja) ワイパモータ
CN215406261U (zh) 一种小空间结构的工程机械用操纵机构
CN213359740U (zh) 电动尾门、摆臂装置及连接机构
CN220353667U (zh) 用于车辆的铰链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