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86130U - 一种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86130U CN214686130U CN202120446116.3U CN202120446116U CN214686130U CN 214686130 U CN214686130 U CN 214686130U CN 202120446116 U CN202120446116 U CN 202120446116U CN 214686130 U CN214686130 U CN 2146861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assembly
- positioning
- workpiece
- positioning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用于承载工件并作为所述工件的定位基准;第一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分别沿第二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相配合夹紧工件,或相配合夹紧工件;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运动;以及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三定位组件之间,用于带动第三定位组件运动,并能够使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组件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该机构通过一个驱动组件实现对多个工件进行定位,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国家对新能源发展大力鼓励与支持,很多厂家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幅上涨。
现阶段很多厂家制作的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对铝壳电池实现定位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基于铝壳电池比较规则的长方体外形结构,其主要的定位方式为外形定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底面为平板,两侧面分别用气缸带动移动机构实现对铝壳电池的定位。该定位方式结构较为复杂,占用设备的体积较大且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定位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到的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位机构,包括:
支撑组件,用于承载工件并作为所述工件的定位基准;
第一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分别沿第二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相配合夹紧工件,或相配合夹紧工件;
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运动;以及
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三定位组件之间,用于带动第三定位组件运动,并能够使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组件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椭形板、以及随动结构;所述椭形板设置在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上,且所述椭形板上抵接所述随动结构;所述随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随动结构包括随动连接板、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所述随动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沿第一方向转动连接在随动连接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抵接;所述第二轴承沿第二方向转动连接在随动连接板上,并同时与所述椭形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轴承座、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轴承座转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且所述轴承座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相对于所述轴承座的转动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臂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二臂的端部和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压紧板、第一随动板、以及第一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一压紧板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一随动板设于所述第一压紧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轴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随动板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抵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压紧板连接;所述抵接部与驱动组件抵接,用于将第二方向的运动转换为第一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压紧板上与工件相对应的区域设有若干组弹性压紧件。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二压紧板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压紧板、第二随动板、以及第二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二压紧板沿第二方向活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弹性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二随动板设于所述第二压紧板上,并分别与所述随动连接板和传动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三压紧板、第三随动板、以及第三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三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压紧板沿第二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弹性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和第三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三随动板设于所述第三压紧板上,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第一定位板、以及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相配合压紧工件;所述第二定位板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相配合压紧工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支撑组件上活动设置的第一定位组件,并配合第一定位板在第一方向上压紧工件,通过在支撑组件活动设置的第二定位组件由外向内运动,并配合第二定位板在第二方向上压紧工件,以及通过在支撑组件活动设置的第三定位组件由内向外运动,并配合第二定位板压紧工件,能够实现对多个工件的同时定位,此外,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在传动组件以及在一个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能够同步运动压紧工件,使定位机构的结构更加地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中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中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中弹性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中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中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中第三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中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定位机构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支撑组件;101、底板;102、第一定位板;103、第二定位板;104、第三绝缘板;105、第四绝缘板;106、缓冲块;107、承载垫板;108、第一通槽;109、第二通槽;110、第三通槽;
200、第一定位组件;201、第一固定板;202、第一压紧板;203、第一随动板;204、第一弹性驱动件;205、弹性压紧件;2031、连接部;2032、抵接部;2041、第一直线轴承;2042、第一导向杆;2043、第一弹簧;2044、活动板;2051、压紧块;2052、套筒;2053、压紧杆;2054、压缩弹簧;
300、第二定位组件;301、第二固定板;302、第二压紧板;303、第二随动板;304、第二弹性驱动件;305、第一绝缘板;3041、第二直线轴承;3042、第二导向杆;3043、第二弹簧;
400、第三定位组件;401、第三固定板;402、第三压紧板;403、第三随动板;404、第三弹性驱动件;405、第二绝缘板;4041、第三直线轴承;4042、第三导向杆;4043、第三弹簧;
500、传动组件;501、轴承座;502、第一连杆;503、第二连杆;5011、第一臂;5012、第二臂;
600、驱动组件;601、旋转驱动件;602、椭形板;603、随动结构;604、驱动安装板;6021、转动板;6022、椭圆形凹槽;6031、随动连接板;6032、第一轴承;6033、第二轴承;
7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可用于对工件700进行定位,需要说明的是,该工件700可以是铝壳电池或基板等电子产品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700进行定位,以提高加工的精度,工件700的类型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定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100、若干组第一定位组件 200、若干组第二定位组件300、若干组第三定位组件400、传动组件500、以及驱动组件600;支撑组件100作为基础元件,用于为第一定位组件200、第二定位组件300、第三定位组件400、传动组件500、以及驱动组件600提供安装基础,同时支撑组件100还用于承载工件700,并用于对工件700进行定位;第一定位组件200用于在第一方向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工件700;第二定位组件300用于在第二方向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工件700;第三定位组件400用于在第二方向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工件700;驱动组件600用于驱动第一定位组件200和第二定位组件300运动;传动组件500设于第二定位组件 300与第三定位组件400之间,用于带动第三定位组件400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是与工件700其中一组侧边相对应的X轴方向,可以理解为对应于工件700的短边;第二方向是与工件700另一组侧边相对应的Y轴方向,可以理解为对应于工件700的长边。
参阅图1所示,第一定位组件200设于支撑机构上,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地,参阅图3所示,第一定位组件200包括第一固定板201、第一压紧板202、第一随动板203、以及第一弹性驱动件204;第一固定板201设置在支撑组件100上,作为第一定位组件200的支撑元件,第一压紧板202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01上;第一弹性驱动件204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01 与第一压紧板202之间,用于驱动第一压紧板202朝靠近工件700的方向移动,并与支撑组件100相配合压紧工件700;第一随动板203设置在第一压紧板202 上,并与驱动组件600抵接,驱动组件600驱动第一随动板203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压紧板202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松开工件700。
进一步地,参阅图4所示,第一随动板20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2031 和抵接部2032,连接部2031与第一压紧板202连接,以带动第一压紧板202 移动,抵接部2032与驱动组件600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2032为梯形结构,其中梯形结构的倾斜边用于与驱动组件600抵接,可以将驱动组件600第二方向的驱动力转动成第一方向的驱动力,实现第一压紧板202沿第一方向移动,具体地,第一压紧板202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抵接部2032还可以采用三角形结构、椭圆形结构等。
此外,第一压紧板202与连接部2031之间还可设置加强筋(图中未标示),以提高第一压紧板202与连接部2031之间的连接强度。
第一弹性驱动件204还包括若干个第一直线轴承2041、活动穿设在第一直线轴承2041上的第一导向杆2042、第一弹簧2043、以及活动板2044,第一直线轴承2041设于第一固定板201上,第一导向杆2042的一端与第一压紧板202 连接,第一导向杆2042的另一端连接活动板2044,第一弹簧2043则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01与第一压紧板20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第一弹簧204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01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压紧板202上,以使第一弹簧2043能驱动第一压紧板202移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2043也可套设在第一导向杆2042上,并位于第一直线轴承2041和第一压紧板202之间。
第一弹簧2043受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当驱动组件600通过第一随动板 203驱动第一压紧板202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弹簧2043发生弹性形变,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随动板203所受驱动组件600的外力消失后,第一压紧板202会在第一弹簧2043的弹力作用下,朝靠近工件700方向移动,在第一方向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工件700。
更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组件200还可包括若干组弹性压紧件205,该弹性压紧件205设置在第一压紧板202上与工件700相对应的区域,用于柔性压紧工件700,防止工件700被压坏变形。
参阅图5所示,弹性压紧件205包括压紧块2051、套筒2052、压紧杆2053、以及压缩弹簧2054,套筒2052设置在第一压紧板202上,压紧杆2053活动穿设在该套筒2052上,并且压紧杆2053的一端与压紧块2051连接,压紧杆2053 的另一端为自由态或连接活动板2044,压缩弹簧2054套设在压紧杆2053上,并位于压紧块2051与套筒2052之间,其中压紧块2051可采用绝缘材料,例如橡胶、塑料等。
压缩弹簧2054受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一压紧板202朝靠近工件700 的方向移动时,压紧块2051接触工件700,并在工件700的反作用力下反向运动,此时,压缩弹簧2054发生弹性形变,处于压缩状态,并弹力的作用下驱动压紧块2051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工件700。
参阅图1所示,第二定位组件300设于支撑组件100上,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
具体地,参阅图6所示,第二定位组件300包括第二固定板301、第二压紧板302、第二随动板303、以及第二弹性驱动件304;第二固定板301设置在支撑组件100上,作为第二定位组件300的支撑元件,第二压紧板302沿第二方向活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1上;第二弹性驱动件304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1 与第二压紧板302之间,用于驱动第二压紧板302朝靠近工件700的方向移动,与支撑组件100相配合压紧工件700;第二随动板303设置在第二压紧板302 上,并分别与驱动组件600和传动组件500连接,驱动组件600驱动第二随动板303沿第二方向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压紧板302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松开工件700,并同时带动传动组件500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紧板302活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1的两侧,可实现同时对第二固定板301两侧的工件700进行压紧定位。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紧板302也可活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1的一侧。
参阅图7所示,第二弹性驱动件304还包括若干个第二直线轴承3041、活动穿设在第二直线轴承3041上的第二导向杆3042、以及第二弹簧3043,第二直线轴承3041设于第二固定板301上,第二导向杆3042的一端与第二压紧板 302连接,第二导向杆3042的另一端为自由态,第二弹簧3043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1与第二压紧板30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第二弹簧3043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1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压紧板302上,以使第二弹簧3043能驱动第二压紧板302移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3043也可套设在第二导向杆3042上,并位于第二直线轴承3041和第二压紧板302之间。
第二弹簧3043受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当驱动组件600通过第二随动板 303驱动第二压紧板302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弹簧3043发生弹性形变,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随动板303所受驱动组件600的外力消失后,第二压紧板302会在第二弹簧3043的弹力作用下,朝靠近工件700方向移动,在第二方向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工件700。
进一步地,在第二压紧板302朝向工件700的侧面上还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绝缘板305,用于防止短路事件的发生,该第一绝缘板305可采用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
参阅图1所示,第三定位组件400设于支撑组件100上,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且第三定位组件400的移动方向与第二定位组件300的移动方向相反。
具体地,参阅图8所示,第三定位组件400包括第三固定板401、第三压紧板402、第三随动板403、以及第三弹性驱动件404;第三固定板401设置在支撑组件100上,作为第三定位组件400的支撑元件,第三压紧板402沿第二方向活动设置在第三固定板401上;第三弹性驱动件404设置在第三固定板401 与第三压紧板402之间,用于驱动第三压紧板402朝靠近工件700的方向移动,与支撑组件100相配合压紧工件700;第三随动板403设置在第三压紧板402 上,并与传动组件500连接,传动组件500带动第三随动板403沿第二方向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压紧板302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松开工件7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固定板401位于在第二固定板301的两侧,第二固定板301与第三固定板401之间形成工件700容置位,第三压紧板402活动地设置在第三固定板401靠近工件700的一侧,并在第二压紧板302、第三压紧板402、以及支撑组件100的作用下,可实现同时对多个工件700进行压紧定位。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固定板401也可设于在第二固定板301的一侧。
第三弹性驱动件404还包括若干个第三直线轴承4041、活动穿设在第三直线轴承4041上的第三导向杆4042、以及第三弹簧4043,第三直线轴承4041 设于第三固定板401上,第三导向杆4042的一端与第三压紧板402连接,第三导向杆4042的另一端为自由态或可连接活动板2044,第三弹簧4043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1与第二压紧板30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第三弹簧4043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固定板401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三压紧板402上,以使第三弹簧4043能驱动第三压紧板402移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弹簧4043也可套设在第三导向杆4042上,并位于第三直线轴承4041和第三压紧板402之间。
第三弹簧4043受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当传动组件500通过第三随动板 403带动第三压紧板402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时,第三弹簧4043发生弹性形变,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三随动板403所受传动组件500的外力消失后,第三压紧板402会在第三弹簧4043的弹力作用下,朝靠近工件700方向移动,在第二方向与支撑组件100配合压紧工件700。
进一步地,在第三压紧板402朝向工件700的侧面上还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绝缘板405,用于防止短路事件的发生,该第二绝缘板405可采用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
参阅图1所示,传动组件500设置在第二定位组件300与第三定位组件400 之间,当第二定位组件300运动时,传动组件500能够将第二定位组件300的运动反向地传递给第三定位组件400,以使第三定位组件400朝与第二定位组件300相反的方向运动。
具体地,参阅图9所示,传动组件500包括轴承座501、第一连杆502、以及第二连杆503,轴承座501转动设于支撑组件100上,并且轴承座501具有第一臂5011和第二臂5012,第一臂5011和第二臂5012相对于轴承座501的转动轴对称设置,第一臂5011的端部和第二随动板303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502的两端,第二臂5012的端部和第三随动板403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杆 503的两端,第一连杆502和第二连杆503相对于轴承座501的转动轴中心对称。
在驱动组件600驱动第二随动板303移动时,带动与第二随动板303连接的第一连杆502运动,第一连杆502带动轴承座501转动,接着轴承座501带动与第三随动板403连接的第二连杆503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随动板403移动,由于轴承座501的第一臂5011和第二臂5012、以及第一连杆502和第二连杆 503均相对于轴承座501的转动轴中心对称,因此当第二随动板303运动时,传动组件500能够带动第三随动板403移动移动与第二随动板303等量相反的运动量,从而使相应的第二定位组件300和第三定位组件400的压紧或松开动作一致。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中未标示),传动组件500还可以包括:反转齿轮和两齿条,反转齿轮转动装配在支撑组件100上,并且反转齿轮位于第二随动板303和第三随动板403之间的中心位置,两齿条分别设置在第二随动板303 和第三随动板403上,两齿条相互平行且分别啮合在反转齿轮的两侧,两齿条相对反转齿轮的转动轴中心对称。
参阅图2所示,驱动组件600分别与第一定位组件200第二定位组件300 驱动连接,驱动第一定位组件200和第二定位组件300运动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参阅图9所示,驱动组件600包括旋转驱动件601、椭形板602、以及随动结构603;旋转驱动设置支撑组件100上,旋转驱动件601的驱动端连接椭形板602,并可驱动椭形板602转动,椭形板602上抵接随动结构603,同时随动结构603还分别与第一定位组件200的第一随动板203以及第二定位组件300的第二随动板303抵接,以分别带动第一压紧板202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第二传动板沿第二方向朝远离工件700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驱动件601可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01两侧设置的第二压紧板302之间的支撑组件100上,且为防止旋转驱动件601与第二定位组件300产生干涉,旋转驱动件601可设于支撑组件100的底面。
此外,为了便于旋转驱动件601安装在支撑组件100的底面,在旋转驱动件601与支撑组件100之间还设有驱动安装板604。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随动结构603相对设置在椭形板602的两侧。具体参阅图10所示,在此仅针对其中一组随动结构603进行描述,随动结构 603包括随动连接板6031、第一轴承6032、以及第二轴承6033;随动连接板 6031与第二随动板303连接,第一轴承6032沿第一方向转动连接在随动连接板6031上,并与第一随动板203的抵接,以驱动第一随动板203朝远离工件 700的方向移动;第二轴承6033沿第二方向转动连接在随动连接板6031上,并同时与椭形板602抵接,椭形板602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轴承6033沿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实现第一轴承6032和第二随动板303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椭形板602包括转动板6021、以及在转动板6021内设置的椭圆形凹槽6022,上述的两组相对设置随动结构603中的第二轴承6033 抵接在椭圆形凹槽6022内,并在椭圆形凹槽6022的传动下,实现在第二方向上的来回移动,该结构可以让第二轴承6033容置在椭圆形凹槽6022内,减少外界对第二轴承6033运动产生的干涉,使机构工作更加地稳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椭形板602可采用椭圆形结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轴承6033分别抵接在椭形板602的外边缘上,并在椭形板602的带动下,实现在第二方向上的来回移动。
参阅图11所示,支撑组件100包括底板101、第一定位板102、以及第二定位板103;第一定位板102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底板101上,并与第一定位组件200相配合压紧工件700;第二定位板103沿第二方向设置在底板101上,并与第二定位板103和第三定位板相配合压紧工件700。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板102和第二定位板103可呈T型结构设置,以实现在第二定位板103的两侧与第一定位板102配合形成两个工件700容置位,提位机构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板102和第二定位板103设置在第二定位组件 300与第三定位组件400之间的底板101上,第二定位组件300与第二定位板 103相配合压紧第二定位板103一侧的工件700,第三定位组件400与第二定位板103相配合压紧第二定位板103另一侧的工件700,以实现对多个工件700 的同时定位。
此外,在第一定位板102上还可设有若干个第三绝缘板104,用于防止短路事件的发生,该第三绝缘板104可采用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
在第一定位板102的两侧还可设有缓冲块106,当第二压紧板302和/或第三压紧板402朝靠近工件700的方向移动时,该缓冲块106可对第二压紧板302 和/或第三压紧板402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二压紧板302和/或第三压紧板402 直接作用在工件700和/或第一定位板102上,对工件700和/或第一定位板102 造成损坏。
在第二定位板103上还可设有若干个第四绝缘板105,用于防止短路事件的发生,该第四绝缘板105可采用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
在底板101上还可设有承载垫板107,该承载垫板107用于承载工件700,并可采用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
参阅图2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600和传动组件500 设于底板101的背部,便于驱动组件600和传动组件500的安装,同时防止驱动组件600和传动组件500在运动过程中与其它结构产生干涉。
具体地,在底板101上设于第一通槽108、第二通槽109、以及第三通槽 110;第一随动板203通过第一通槽108与第一轴承6032抵接,并可在第一通槽108内移动;第二随动板303通过第二通槽109分别与随动连接板6031和第一连杆502连接,并可在第二通槽109内移动;第三随动板403通过第三通槽 110与第二连杆503连接,并可在第三通槽110内移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用于承载工件并作为所述工件的定位基准;
第一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分别沿第二方向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用于与所述支撑组件相配合夹紧工件,或相配合夹紧工件;
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运动;以及
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三定位组件之间,用于带动第三定位组件运动,并能够使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组件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椭形板、以及随动结构;所述椭形板设置在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上,且所述椭形板上抵接所述随动结构;所述随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结构包括随动连接板、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所述随动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沿第一方向转动连接在随动连接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抵接;所述第二轴承沿第二方向转动连接在随动连接板上,并同时与所述椭形板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轴承座、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轴承座转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且所述轴承座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相对于所述轴承座的转动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臂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二臂的端部和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压紧板、第一随动板、以及第一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一压紧板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一随动板设于所述第一压紧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轴承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动板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抵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压紧板连接;所述抵接部与驱动组件抵接,用于将第二方向的运动转换为第一方向运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压紧板上与工件相对应的区域设有若干组弹性压紧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压紧板、第二随动板、以及第二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二压紧板沿第二方向活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弹性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二随动板设于所述第二压紧板上,并分别与所述随动连接板和传动组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三压紧板、第三随动板、以及第三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三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压紧板沿第二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弹性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和第三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三随动板设于所述第三压紧板上,并与所述传动组件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第一定位板、以及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相配合压紧工件;所述第二定位板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和第三定位组件相配合压紧工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46116.3U CN214686130U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一种定位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46116.3U CN214686130U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一种定位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86130U true CN214686130U (zh) | 2021-11-12 |
Family
ID=78569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46116.3U Active CN214686130U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一种定位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86130U (zh) |
-
2021
- 2021-03-01 CN CN202120446116.3U patent/CN2146861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357317U (zh) | 定位机构及加工设备 | |
CN209773753U (zh) | 一种动力电池焊接定位夹具以及应用其的定位装置 | |
CN111571499A (zh) | 一种治具 | |
CN214686130U (zh) | 一种定位机构 | |
CN214723588U (zh) | 一种定位机构 | |
CN112838782B (zh) | 压电电机 | |
CN214868267U (zh) | 弹性定位装置 | |
CN210074057U (zh) | 一种用于电芯多面贴胶的旋转装置 | |
CN110085882B (zh) | 电芯承载组件、夹具、包胶装置及包胶方法 | |
CN109158817B (zh) | 汽车电池框焊接夹具侧面夹紧装置 | |
CN210219142U (zh) | 一种显示器支撑机构 | |
CN217195315U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底座 | |
CN214979461U (zh) | 一种定位机构及定位设备 | |
CN209945688U (zh) | 一种微动开关高速拨动测试机构 | |
CN212397722U (zh) | 折弯设备 | |
CN212311859U (zh) | 飞机长桁自动锁紧装置 | |
CN217468518U (zh) | 整形机构 | |
CN208690410U (zh) | 热压装置 | |
CN210476950U (zh) | 一种两轴联动悬臂 | |
CN217167504U (zh) | 压紧机构 | |
CN214768462U (zh) | 一种具有随动进料机构的折弯机 | |
CN221262567U (zh) | 储能柜以及储能柜系统 | |
CN217606868U (zh) | 一种电池的覆膜机构 | |
CN217616950U (zh) | 一种落料线辊盒移动模组 | |
CN216076512U (zh) | 连接组件、型材连接结构、淋浴房及无框转轴门型淋浴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5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501, building 3,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enter park, No. 12, Chongqing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9988 Shenn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AN'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