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3715U - 风扇组件 - Google Patents

风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3715U
CN214533715U CN202023342731.4U CN202023342731U CN214533715U CN 214533715 U CN214533715 U CN 214533715U CN 202023342731 U CN202023342731 U CN 202023342731U CN 214533715 U CN214533715 U CN 214533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guide plate
inner guide
fa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27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文龙
柳洲
梁浩
饶长健
张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33427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3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3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3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空腔;风机,设置在空腔内,且位于进风口处;内导流板,设置在空腔内,内导流板环形设置在风机的外侧,内导流板的内侧形成气体流道,内导流板的一端靠近进风口设置,内导流板的另一端朝远离进风口的方向延伸;盖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盖板与内导流板之间具有环形间隙,环形间隙形成出风口,盖板相对内导流板具有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当盖板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出风口沿周向送风;当盖板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出风口沿轴向送风。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无法同时满足360度送风和单向送风要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风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组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风扇送风方向固定,单向送风角度较小,在一些场合如会议室、餐厅等场所无法实现广角、360度同时送风,不利于多数人员在位置松散时使用,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对于研发一款可实现具备360度送风可变风道的风扇非常必要。
现有设计中实现360度出风是将风流体通过上方导风机构使流体呈放射状向径向四周喷射,使风扇具有360度全周送风效果。但360度送风时,其风速较小,在需要向特定方向送风时,该风扇的送风效果较差,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无法同时满足360度送风和单向送风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空腔;风机,设置在空腔内,且位于进风口处;内导流板,设置在空腔内,内导流板环形设置在风机的外侧,内导流板的内侧形成气体流道,内导流板的一端靠近进风口设置,内导流板的另一端朝远离进风口的方向延伸;盖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盖板与内导流板之间具有环形间隙,环形间隙形成出风口,盖板相对内导流板具有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当盖板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出风口沿周向送风;当盖板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出风口沿轴向送风。
进一步地,气体流道的内径由进风口向出风口逐步增大,盖板具有顶板和环形设置在顶板周缘的侧板,侧板朝靠近内导流板的方向延伸,侧板的外壁为弧形且朝靠近盖板的轴线方向弯曲。
进一步地,风扇组件还包括:弹簧组件,设置在壳体与盖板之间,弹簧组件能够驱动盖板在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风扇组件还包括:支撑架,设置在空腔内,风机固定在支撑架上,弹簧组件的一端与盖板连接,弹簧组件的另一端与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地,风扇组件还包括:静叶片,设置在气体流道内,静叶片、支撑架和内导流板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当盖板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盖板与内导流板具有径向间隙d1和纵向间隙h1,其中,2mm≤d1≤4mm,3mm≤h1≤6mm。
进一步地,当盖板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盖板与内导流板具有径向间隙d2,其中,2mm≤d2≤4mm。
进一步地,风机包括:电机和叶轮,电机与叶轮驱动连接,叶轮靠近进风口设置。
进一步地,叶轮的远离电机的一端与进风口最大距离为h2,其中,h2≥32mm。
进一步地,叶轮与内导流板最小径向间隙为h3,叶轮的直径为D,其中,1/50D≤h3≤1/25D。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风扇组件包括壳体、风机、内导流板以及盖板。其中,盖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盖板与内导流板之间具有间隙,盖板可相对内导流板移动,当盖板处于第一切换位置,出风口可以周向送风;当盖板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出风口可沿轴向送风。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风扇组件,通过调整盖板位置,即可实现装置360送风和轴向送风的切换,方便用户根据需要切换送风方向,满足用户日常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组件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组件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组件的盖板处于第一切换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组件的盖板处于第二切换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组件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
21、电机;22、叶轮;
30、内导流板;31、气体流道;
40、盖板;41、顶板;42、侧板;
50、弹簧组件;60、支撑架;70、静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壳体10、风机、内导流板30以及盖板40。其中,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以及空腔,风机设置在空腔内,且位于进风口11处,风机用于将周围空气吸入进风口11。内导流板30设置在空腔内,内导流板30环形设置在风机的外侧,内导流板30的内侧形成气体流道31,内导流板30的一端靠近进风口11设置,内导流板30的另一端朝远离进风口11的方向延伸。盖板4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上,盖板40与内导流板30之间具有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形成出风口12,该风扇组件在运行时,风机将空气吸入进风口11内,经过气体流道31最终从出风口12送出。盖板40相对内导流板30具有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当盖板40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出风口12沿周向送风,以实现360度送风;当盖板40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出风口12沿轴向送风,以实现单向送风。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该风扇组件包括壳体10、风机、内导流板30以及盖板40。其中,盖板4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上,盖板40与内导流板30之间具有间隙,盖板40可相对内导流板30移动,当盖板40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出风口12可以周向送风,以实现360度送风;当盖板40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出风口12可沿轴向送风,以实现单向送风。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风扇组件,通过调整盖板40的位置,即可实现装置360送风和轴向送风的切换,方便用户根据需要切换送风方向,满足用户日常使用需要。
具体的,气体流道31的内径由进风口11向出风口12逐步增大,盖板40具有顶板41和环形设置在顶板41周缘的侧板42,侧板42朝靠近内导流板30的方向延伸,侧板42的外壁为弧形且朝靠近盖板40的轴线方向弯曲。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内导流板30的内壁与侧板42配合实现360度送风和轴向送风的切换。
其中,该风扇组件还包括弹簧组件50,弹簧组件50设置在壳体10与盖板40之间,弹簧组件50能够驱动盖板40在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之间移动。通过设置弹簧组件50,其结构简单,便于用户对盖板40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该风扇组件还包括支撑架60,支撑架60设置在空腔内,风机固定在支撑架60上,弹簧组件50的一端与盖板40连接,弹簧组件50的另一端与支撑架60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架60,可以便于风机、弹簧组件50的安装,简化壳体10内的结构。
其中,该风扇组件还包括静叶片70,静叶片70设置在气体流道31内,静叶片70、支撑架60和内导流板30为一体结构。通过设置静叶片70可以增大风压,起到引流的作用。将静叶片70、支撑架60和内导流板30设置为一体结构,可以减少部件数量,便于装置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保证静叶片70、支撑架60和内导流板30的同轴度。
如图3所示,此时盖板40处于第一切换位置,出风口12沿周向送风,盖板40与内导流板30具有径向间隙d1和纵向间隙h1,其中,2mm≤d1≤4mm,3mm≤h1≤6mm。d1和h1的尺寸过大易造成出风偏斜,尺寸过小易影响出风量。通过上述尺寸范围设计,可以保证出风口12的送风方向,并且能够保证出风口12的出风量,使装置周向送风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4和图5所示,此时盖板40处于第二切换位置,出风口12沿轴向送风,盖板40与内导流板30具有径向间隙d2,其中,2mm≤d2≤4mm。d2的尺寸过小,会导致风阻过大,影响出风量;尺寸过大会引起气流发散。因此,将d2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保证在轴向送风时的出风量,并且能够使气流集中朝预设方向吹出。
具体的,该风机包括:电机21和叶轮22,电机21与叶轮22驱动连接,叶轮22靠近进风口11设置。其中,风机可采用动静双级混流风机,这样能够提高风压及风量,提高出风风速及送风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将叶轮22的远离电机21的一端与进风口11最大距离设置为h2,其中,h2≥32mm。通过上述设计,可以提高进气效率。
具体的,叶轮22与内导流板30最小径向间隙为h3,叶轮22的直径为D,其中,1/50D≤h3≤1/25D。
内导流板30起到凝聚流体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叶轮22送风过程中流体向四周扩散造成的风量损失,从而提高出口风速及流量。因此,内导流板30和叶轮22两者间隙过大,会影响风道聚风导流效果。叶轮22在高速旋转时,叶片及内导流板30表面紊流边界层的速度波动会造成叶片及内导流板30表面间的压力波动,从而产生紊流边界层噪声,形成啸鸣声,因此内导流板30和叶轮22两者间隙不宜过小。通过本申请中提供的h3和D的限制范围,进行合理的间隙布局,能够达到提升风量,增加出口风速的目的,同时减少了叶片与风道间的动静干涉,降低叶片离散噪声,保证了对噪声量级的把控。
本申请提供的风扇组件,通过调整盖板40位置,即可实现周向360度送风和轴向单向送风的切换,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要求。通过对内部风道、内导流板30和盖板40之间的尺寸设计、内导流板30与叶轮22的尺寸设计以及叶轮22与进风口11的尺寸设计,可有效实现轴向和四周送风效果,增加整机出口风量,从而提高了出口风速及送风距离,并且能够减小动静干涉噪音,有效的优化风机整体静音性能。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风扇组件,能够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有效提高产品的功能性与适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
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以及空腔;
风机,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11)处;
内导流板(30),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内导流板(30)环形设置在所述风机的外侧,所述内导流板(30)的内侧形成气体流道(31),所述内导流板(30)的一端靠近所述进风口(11)设置,所述内导流板(30)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方向延伸;
盖板(4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盖板(40)与所述内导流板(30)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形成出风口(12),所述盖板(40)相对所述内导流板(30)具有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当所述盖板(40)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所述出风口(12)沿周向送风;当所述盖板(40)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所述出风口(12)沿轴向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道(31)的内径由所述进风口(11)向所述出风口(12)逐步增大,所述盖板(40)具有顶板(41)和环形设置在顶板(41)周缘的侧板(42),所述侧板(42)朝靠近所述内导流板(30)的方向延伸,所述侧板(42)的外壁为弧形且朝靠近所述盖板(40)的轴线方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
弹簧组件(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与所述盖板(40)之间,所述弹簧组件(50)能够驱动所述盖板(40)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和所述第二切换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
支撑架(60),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架(60)上,所述弹簧组件(50)的一端与所述盖板(40)连接,所述弹簧组件(5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6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
静叶片(70),设置在所述气体流道(31)内,所述静叶片(70)、所述支撑架(60)和所述内导流板(30)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40)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所述盖板(40)与所述内导流板(30)具有径向间隙d1和纵向间隙h1,其中,2mm≤d1≤4mm,3mm≤h1≤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40)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所述盖板(40)与所述内导流板(30)具有径向间隙d2,其中,2mm≤d2≤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电机(21)和叶轮(22),所述电机(21)与所述叶轮(22)驱动连接,所述叶轮(22)靠近所述进风口(11)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2)的远离所述电机(21)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11)最大距离为h2,其中,h2≥32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2)与所述内导流板(30)最小径向间隙为h3,所述叶轮(22)的直径为D,其中,1/50D≤h3≤1/25D。
CN202023342731.4U 2020-12-31 2020-12-31 风扇组件 Active CN214533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2731.4U CN214533715U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2731.4U CN214533715U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3715U true CN214533715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99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2731.4U Active CN214533715U (zh) 2020-12-31 2020-12-31 风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37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2687A (zh) * 2022-01-29 2022-05-27 无锡睿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吹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2687A (zh) * 2022-01-29 2022-05-27 无锡睿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吹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8840B1 (en) Volute fan assembly structure and floor-standing air conditioner
KR100818429B1 (ko) 고효율의 단일형 원심형 블로워
EP1462657A1 (en) Axial flow fan assembly
CN209689057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WO2012101823A1 (ja) サーキュレータ
WO2006106744A1 (ja) 遠心式送風装置
CN214533715U (zh) 风扇组件
CN112610526A (zh) 风扇组件
MX9605237A (es) Humidificador de disco giratorio.
CN105179273B (zh)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CN100480591C (zh) 空调的室外机
CN201750283U (zh) 新型装配的直流吸尘器电机
CN111102651A (zh) 分体式外壳的风管机
CN211625381U (zh) 一种能够自动清洁的吸油烟机
CN112628179A (zh) 送风装置
CN210861635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CN210107519U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110374927B (zh) 风机
CN216381915U (zh) 一种贯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399505U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CN212841901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680100U (zh) 一种导流降噪板及热泵设备
CN214304449U (zh) 送风装置
CN216617951U (zh) 风机及其清洁设备
CN218151505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混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