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7523U - 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7523U
CN214527523U CN202022888602.9U CN202022888602U CN214527523U CN 214527523 U CN214527523 U CN 214527523U CN 202022888602 U CN202022888602 U CN 202022888602U CN 214527523 U CN214527523 U CN 214527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eiling plate
adapter
ca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886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野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7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7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能够使用于设置空调风扇的轿厢上的空间尽量紧凑,有效地抑制能量损失,同时,从轿厢内观看时风扇不易直接进入视野,外观设计优良。电梯轿厢具有:顶棚板;风扇,位于比顶棚板靠上部的位置,产生风;第一吹出口,设置于风扇,是将所产生的风送出的孔;第二吹出口,设置于顶棚板,是将所产生的风向轿厢内送入的孔;以及转接器,位于风扇与顶棚板之间,设置在第二吹出口的上方,将从第一吹出口流来的风向轿厢内引导,转接器具有:斜面,用于相对于顶棚板倾斜地安装风扇;以及连接部,设置于斜面,是与第一吹出口连接而供从第一吹出口送入的风流过的孔,第一吹出口与第二吹出口存在于在投影面上不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电梯轿厢中的空气循环,使用作为送风机构的空调风扇。风扇主体设置在电梯轿厢的顶棚板之上,经由百叶窗向轿厢内部送风。此前,为了向轿厢内高效地输送空气,设置有在设置于顶棚板的空气吹出口的正上方配置风扇而进行送风的机构。但是,由于风扇主体配置在顶棚板吹出口的正上方,因此存在当从轿厢内仰视顶棚时经由百叶窗的间隙能够看到风扇主体这样的外观设计性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现有技术,提出有以风扇主体不直接进入视野的方式进行了考虑的电梯轿厢。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836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1575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08922号公报
为了消除外观设计性的问题,存在如下的电梯轿厢:在电梯轿厢主体或轿厢内部加设其他机构,通过使送风路径变化而使风扇主体不直接进入轿厢内的利用者的视野。例如有在照明的背面侧形成有送风路的电梯轿厢、在送风路内设置有偏风板的构造的电梯轿厢,这些电梯轿厢均需要是对轿厢内的外观设计加以考虑的构造。除此以外,还存在采取如下对应的电梯轿厢:从顶棚板吹出口的外观设计面侧即轿厢内部侧安装冲裁处理板等,以使得不易从轿厢内直接看到设置在轿厢之上的风扇。在该情况下,向轿厢内部以所谓的淋浴状供给空气,因此吹出口的开口面积变小,无法输送足够量的风。
另一方面,作为不改变轿厢主体的构造而具有不易看到动作中的风扇的构造的电梯轿厢,有在从顶棚板吹出口的正上方错开的位置处设置有风扇的电梯轿厢。在该情况下,在风扇与顶棚板的各吹出口之间设置传输风的部件,在百叶窗与风扇主体之间确保一定程度的空间。因此,能够遮挡视线,能够排除外观设计性降低的重要因素。
但是,例如,在经由蛇腹状的软管从空调风扇主体向轿厢内送风的情况下,存在风扇的旋转动作所产生的风产生能量损失、风速降低这样的课题。并且,若设置空调风扇时的构成部件较多,则安装作业的效率不会良好,且需要较大的设置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能够使设置空调风扇的轿厢上的空间尽量紧凑,有效地抑制能量损失,并且,从轿厢内观看风扇不易直接进入视野,外观设计优良。
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具备:具备:电梯轿厢的顶棚板;风扇,位于比上述顶棚板靠上部的位置,产生向上述轿厢的内部送入的风;第一吹出口,设置于上述风扇,是将由上述风扇产生的风送出的孔;第二吹出口,设置于上述顶棚板,是将由上述风扇产生的风向轿厢内送入的孔;以及转接器,位于上述风扇与上述顶棚板之间,设置在上述第二吹出口之上,将从上述第一吹出口流来的风向上述轿厢内引导,上述转接器具有:斜面,是用于相对于上述顶棚板倾斜地安装上述风扇的面;以及连接部,设置于该斜面,是与上述第一吹出口连接而供从上述第一吹出口送入的风流过的孔,上述第一吹出口与上述第二吹出口存在于在投影面上不重叠的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中也可以是,上述斜面相对于上述顶棚板具有大致45°的倾斜。
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中也可以是,上述斜面相对于上述顶棚板具有15°至30°的倾斜。
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中也可以是,上述转接器还具备对置的两张整风板,该两张整风板将风的流动从上述连接部的边缘附近朝向上述第二吹出口引导。
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中也可以是,在上述转接器以及上述整风板的某一方或双方具有用于减轻噪音的隔音构件。
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中也可以是,还具有: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上述转接器,用于将上述顶棚板与上述转接器进行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上述风扇,用于将上述转接器与上述风扇进行连接,在上述第一连接部与上述顶棚板之间、以及上述第二连接部与上述转接器之间的某一方或双方具有用于减轻振动的缓冲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的构成的图。
图2是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形状的转接器的立体图(其一)。
图4是表示其他形状的转接器的立体图(其二)。
图5是表示其他形状的转接器的立体图(其三)。
图6是表示顶棚板、转接器、以及风扇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顶棚板、转接器、以及风扇之间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是表示乘客视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转接器的角度与设置空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顶棚板、具有整风板的转接器、以及风扇之间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
图10是具有整风板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对图9的机构增加了隔音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12是说明对图9的机构增加了缓冲构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符号的说明
1…电梯轿厢,2…地板,3…侧板,4…轿厢门,5…顶棚板,6…顶棚板吹出口,7…转接器,7A、7B、7C、7D…侧面,7E…斜面,7F…上表面,7G、7H…安装面,8…风扇吹出口连接部,9…风扇,10…风扇吹出口,11…凸部,12…转接器紧固部,13…风扇紧固部,14…百叶窗,15…视线,16…整风板,17…隔音构件,18…缓冲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空调风扇的电梯轿厢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外观设计性降低的同时适当地进行轿厢内的空气调节。
图1是表示电梯轿厢的构成的图。
电梯轿厢1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地板2的上表面外周配置侧板3,在电梯轿厢1的上表面安装顶棚板5。轿厢门4位于电梯的出入口通路即图中左侧。在顶棚板5设置有用于向轿厢1内进行空气循环的孔部、即顶棚板吹出口6,在该顶棚板吹出口6的正上方设置有转接器7。在转接器7的一个面设置有长方形且细长的孔部即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通过将设置于风扇9的风扇吹出口10的凸部11插入该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来配置风扇9。
接下来,使用图2对转接器7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图2中,转接器7由钢板构成,包括五边形的侧面7A、7B、以及长方形的侧面7C、7D、斜面7E、上表面7F及安装面7G、7H。
在斜面7E设置有用于连接风扇9的孔部、即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也可以与风扇吹出口10的形状相匹配地变更开口部分的大小、位置。
此外,转接器7不具有底面,成为带沿的帽子状。并且,转接器7只要是具有斜面7E的形状即可,例如,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是不具有侧面7D而斜面7E直接与顶棚板5相接的构造,或者,也可以如图4那样,是不具有上表面7F而从侧面7C与斜面7E相连的构造。此外,也可以如图5那样,是不具有侧面7D和上表面7F的双方而侧面7A及侧面7B成为三角形的立体构造。
接下来,使用图6对顶棚板5和转接器7的设置构造以及转接器7和风扇9的设置构造进行说明。
转接器7以对设置于顶棚板5的顶棚板吹出口6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正上方,并调整到顶棚板吹出口6与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在投影面上不重叠的位置。然后,通过向在转接器7的安装面7G、7H设置的转接器紧固部12插入螺栓而将转接器7固定于顶棚板5。
另一方面,风扇9以使其风扇吹出口10与转接器7的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的位置重合的方式进行对准,将设置于风扇吹出口10的凸部11插入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然后,在使风扇9的底面沿着斜面7E而使其稳定之后,向风扇9的外框上所设置的左右的安装面上的风扇紧固部13插入螺栓,由此将风扇9固定于转接器7。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转接器紧固部12、风扇紧固部13分别使用各2个、合计4个螺栓来进行紧固,但是在要提高气密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其数量。此外,风扇9以及转接器7的紧固也可以使用各种焊接等除螺栓紧固以外的方法。
图7是表示从轿厢1内仰视顶棚板吹出口6时的乘客的视线与顶棚板5上的构造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顶棚板吹出口6的边缘,从轿厢1的内面侧以作为罩的作用对顶棚板吹出口6整体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有百叶窗1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风扇吹出口10与顶棚板吹出口6在投影面上不重叠、即乘客的视线15与风扇9不重叠。因此,即使在轿厢1内的乘客从正下方仰视顶棚的情况下,也不易从百叶窗14经由顶棚板吹出口6看到风扇9内部的旋转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仅是顶棚板吹出口6和风扇吹出口10这两个孔部不存在于在水平投影面上重叠的位置,而且风扇9相对于顶棚板5倾斜规定的角度。
风扇9相对于顶棚板5的角度会影响到向轿厢上的空间、轿厢内送入的空气的能量损失。此外,作为构造而风扇9的底面与转接器7相接,因此风扇9相对于顶棚板5的角度等同于转接器7的斜面7E的倾斜角度。
在此,使用图8来说明风扇9相对于顶棚板5的设置角度θ与转接器7的设置的宽度W以及从轿厢上起的转接器7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
如果增大风扇9的设置角度θ,则能够减小设置的宽度W,能够更大地取得顶棚上的空余空间,因此能够使安装、维护等作业时的空间产生余量。但是,若风扇9的设置角度θ变得过大,则图中右侧的位于风扇9下侧的与顶棚板5之间的空间变窄,不易应用该空间。在顶棚板5的上方还设置有较多与电梯的运行相关的其他装置,因此实际上不仅为了作为作业空间来应用,还为了设置其他装置,优选图中右侧的位于风扇9下侧的与顶棚板5之间的空间较大。为此,风扇9的设置角度θ优选大约为45°。
另一方面,若减小风扇9的设置角度θ,能够抑制高度H。即,能够将顶棚上的架空的间隙抑制得比较小,对于内部设置电梯的建筑物来说能够缩小最上层的多余空间。
在此,高度H在风扇9的设置角度θ为45°时最大,若使角度从45°朝向90°增大、或者从45°朝向0°减小则能够抑制高度H。
并且,从风扇吹出口10到顶棚板吹出口6的距离越远,则越产生风的能量损失,送风效率越降低。即,若风扇9的设置角度θ过大,则从风扇吹出口10到顶棚板吹出口6为止的距离变长,在风流动传输到轿厢1内之前风力就会降低。因此,通过使风扇9的设置角度θ不大于大约45°,使角度θ比较平缓,由此能够抑制从风扇吹出口10到顶棚板吹出口6的距离,能够维持风力。
即,在不仅考虑设置的宽度W、还考虑了高度H以及从风扇吹出口10到顶棚板吹出口6的距离的情况下,作为1°~45°之间的大约15~30°,对于宽度W和高度H双方的空间成为平衡良好的形式,还能够有效地抑制能量损失。如此,只要根据设置空间的状况来选定风扇9的设置角度θ并进行载放即可。
在此,风扇9为了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而安装在提高了转接器7的侧面7D的高度后的位置,与未提高的情况相比,虽然具有高度H,但风扇9未与顶棚板5相接,因此具有不易传递振动这样的优点。
此外,转接器7内部所产生的空气层能够抑制风扇9主体的驱动音向轿厢1内传递。此外,由于不需要考虑外观设计性而缩小顶棚板吹出口6,因此能够在不缩小顶棚板吹出口6的大小而使其足够大的状态下将风向轿厢1内送入,并有效抑制百叶窗14所产生的风声等噪音。
此外,有时由于风扇9的动作而产生结露,但由于构成风扇9的外框具有倾斜,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水滴的流动路径、方向。因此,将收集水滴的机构或吸收水滴的机构仅设置在该确定的场所即可,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来防止结露向轿厢1内落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以及空调风扇设置方式,不用将轿厢1内设为特别构造,在考虑轿厢1上的作业空间的同时将风扇9与百叶窗14配置于在投影面上不重叠的位置,由此在从轿厢1内部仰视时经由百叶窗14的间隙看不到风扇9,能够有效地抑制外观设计性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风扇的设备的基础上,还具有能够将空气的流动向转接器内引导的整风板。
图9是具有整风板的转接器7的侧视图。
整风板16用于限定从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向顶棚板吹出口6的空气的路径,由两张钢板构成。整风板16以从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连接到顶棚板5中的顶棚板吹出口6的位置的形式成对地构成。
图10是具有整风板16的转接器7单体的立体图。
与风扇吹出口连接部8的长边的长度以及到顶棚为止的长度分别适当地相匹配的整风板16,被设置为将风扇吹出口10与顶棚板吹出口6相连,因此从风扇吹出口10吹出的轿厢内循环用的空气在两张整风板16之间穿过而流向顶棚板吹出口6,经由百叶窗14到达轿厢1内。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转接器7内存在多余的空间,因而风的流动成为紊流而容易产生能量损失,因此风速会降低。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防止从风扇吹出口10吹出的轿厢内循环用的空气的流动在转接器7内产生紊流,因此能够抑制能量的损失,并有效抑制轿厢内循环用空气的速度降低。此外,能够不伴随送风效率的损失地确保风量。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基础上,具有对成为噪音的重要因素的风扇的动作音进行吸收的隔音构件。
图11是在图9中的具备整风板的转接器的机构上进一步粘贴了本实施方式的隔音构件17的图。在此,在转接器7的外壁以及整风板16的双方上粘贴,但也可以在任一方上粘贴。隔音构件17是音乐室、音乐厅中使用的带凹凸的吸音片或遮音片。
若从风扇吹出口10吹出的轿厢内循环用的空气的风速提高,则由整风板16和转接器7产生的噪音增加。因此,通过具有隔音构件17能够进一步减轻噪音。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基础上,在转接器紧固部12以及风扇紧固部13设置了使振动缓和、对于防振及隔音有效的缓冲构件。
图12是在图9中的将转接器7固定于顶棚板5的转接器紧固部12、以及将风扇9固定于转接器7的风扇紧固部13的各个紧固部安装有缓冲构件18的图。缓冲构件18也可以安装于转接器紧固部12或风扇紧固部13的任一方。缓冲构件18例如能够使用保护构件或缓冲构件等所使用的橡胶或金属弹簧那样的构件。通常,由设置在转接器7上部的风扇9产生的振动经由转接器7而传递到顶棚板5。在利用紧固部进行固定时,通过隔着对振动、声音进行吸收的缓冲构件18来安装,由此能够减轻振动向轿厢1的顶棚板5的传播。并且,还具有不易产生来自风扇9主体的噪音的效果。
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意欲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范围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梯轿厢的顶棚板;
风扇,位于比上述顶棚板靠上部的位置,产生向上述轿厢的内部送入的风;
第一吹出口,设置于上述风扇,是将由上述风扇产生的风送出的孔;
第二吹出口,设置于上述顶棚板,是将由上述风扇产生的风向轿厢内送入的孔;以及
转接器,位于上述风扇与上述顶棚板之间,设置在上述第二吹出口之上,将从上述第一吹出口流来的风向上述轿厢内引导,
上述转接器具有:斜面,是用于相对于上述顶棚板倾斜地安装上述风扇的面;以及连接部,设置于该斜面,是与上述第一吹出口连接而供从上述第一吹出口送入的风流过的孔,
上述第一吹出口与上述第二吹出口存在于在投影面上不重叠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斜面相对于上述顶棚板具有大致45°的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斜面相对于上述顶棚板具有15°至30°的倾斜。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接器还具备对置的两张整风板,该两张整风板将风的流动从上述连接部的边缘附近朝向上述第二吹出口引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接器以及上述整风板的某一方或双方具有用于减轻噪音的隔音构件。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上述转接器,用于将上述顶棚板与上述转接器进行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上述风扇,用于将上述转接器与上述风扇进行连接,
在上述第一连接部与上述顶棚板之间、以及上述第二连接部与上述转接器之间的某一方或双方具有用于减轻振动的缓冲构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上述转接器,用于将上述顶棚板与上述转接器进行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上述风扇,用于将上述转接器与上述风扇进行连接,
在上述第一连接部与上述顶棚板之间、以及上述第二连接部与上述转接器之间的某一方或双方具有用于减轻振动的缓冲构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上述转接器,用于将上述顶棚板与上述转接器进行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上述风扇,用于将上述转接器与上述风扇进行连接,
在上述第一连接部与上述顶棚板之间、以及上述第二连接部与上述转接器之间的某一方或双方具有用于减轻振动的缓冲构件。
CN202022888602.9U 2019-12-05 2020-12-04 电梯轿厢 Active CN2145275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2106A JP6818862B1 (ja) 2019-12-05 2019-12-05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JP2019-232106 2019-1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7523U true CN214527523U (zh) 2021-10-29

Family

ID=74164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88602.9U Active CN214527523U (zh) 2019-12-05 2020-12-04 电梯轿厢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18862B1 (zh)
CN (1) CN21452752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88457A (ja) 2021-06-10
JP6818862B1 (ja) 202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3699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railcar
JP532254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EP2924260B1 (en) Cooling fan device for vehicle
EP2476599A1 (en) Railway car
WO2017124866A1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102892275A (zh) 风扇组合
CN214527523U (zh) 电梯轿厢
EP2498015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7534045A (ja) ウィンドブロッカーを備える空調機
WO2017198056A1 (zh)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100234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装置
CN113272237B (zh) 电梯轿厢
JP505780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915947B (zh) 空调器
JP2017181012A (ja) エアカーテン
JP2001182961A (ja) 空気調和機
TW201911713A (zh) 電力轉換裝置及搭載有電力轉換裝置之鐵道車輛
KR970001278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6327489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219389920U (zh) 空调室外机
JPH0818967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RU20561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льтрафиолетового обеззаражи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в системе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микроклимата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вагона
WO2022157964A1 (ja) 鉄道車両
WO2021135600A1 (zh)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和窗式空调器
JP3289180B2 (ja) 防雨換気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