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9270U -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9270U
CN214499270U CN202120348556.5U CN202120348556U CN214499270U CN 214499270 U CN214499270 U CN 214499270U CN 202120348556 U CN202120348556 U CN 202120348556U CN 214499270 U CN214499270 U CN 214499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ake manifold
reinforcing
wall
rigidity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85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强
刘月普
侯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85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9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9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9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进气歧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设有管路支撑部,所述管路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固定管路;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自所述管路支撑部向远离所述管路支撑部的一侧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排布,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交。壳体设置有管路支撑部处的刚度高,通过将第一加强筋布置在管路支撑部处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提升壳体刚度的效果,而且交错排布的第二加强筋也可以提升壳体的刚度,从而更加全面地提升壳体的刚度。

Description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作为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气效率、进气均匀性、进气压损等参数对发动机的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进气歧管是一种引导气流进入缸体的腔体结构,腔内气流压力变化、缸体结构振动传递直接作用于进气歧管本体,可能产生较大响应,甚至是噪声问题,这将会直接影响汽车驾驶的舒适性。
进气歧管的刚度较差,需要通过设置加强结构以提升进气歧管的刚度。
相关技术中,加强筋结构的布置位置不合理,设计冗余,在增加进气歧管重量的情况下反而无法保证其刚度,同时还增加了进气歧管的设计及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进气歧管,以提升进气歧管的结构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进气歧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设有管路支撑部,所述管路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固定管路;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自所述管路支撑部向远离所述管路支撑部的一侧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排布,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多个空气流道,多个所述空气流道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在所述外壁面与所述空气流道的内周壁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任一位置和所述管路支撑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空气流道的内周壁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内周壁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在外壁面上与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空气流道的内周壁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任一位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多个所述空气流道的排布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支撑部为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在任意两个所述管路支撑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在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壁均设有所述管路支撑部,位于同一壁面的多个管路支撑部中任意三个所述管路支撑部不共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排布并限定出多边形区域;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排布并限定出多边形区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气歧管具有以下优势:
本申请通过对进气歧管模态分析,以判断出进气歧管不同位置的刚度,并根据设计需求选取刚度较高的位置布置加强筋,以将加强筋连接在两个具有较高刚度的位置之间,从而提升壳体的抗变形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壳体的刚度。可以理解的是,当进气歧管设置有大面积的平面结构时,平面结构处的刚度较弱,在该区域参照模态分析数据以选取模态位移最大点,并将加强筋布置在经过上述选点的位置,从而提升该平面结构处的抗变形能力。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显著提升壳体的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进气歧管。
所述车辆与上述进气歧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进气歧管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进气歧管100、
壳体10、管路支撑部11、顶壁12、底壁13、侧壁14、空气流道15、内周壁151、
第一加强筋20、第二加强筋3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歧管100包括:壳体10、第一加强筋20和多个第二加强筋30。
参照图1,壳体10的外壁面设有管路支撑部11,管路支撑部11用于支撑和固定管路。可以理解的是,进气歧管100应用于车辆,当进气歧管100安装至车辆时,进气歧管100外部设置有油管、水管等管路部件,管路支撑部11可以用于支撑并固定上述管路,以防止管路晃动,从而提升整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第一加强筋20设置于外壁面,而且第一加强筋20自管路支撑部11向远离管路支撑部11的一侧延伸,第二加强筋30设置于外壁面,而且多个第二加强筋30交错排布,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30与第一加强筋20相交。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均设置在壳体10的外壁面,通过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可以提升壳体10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设置有管路支撑部11处的刚度相对于其他未设置管路支撑部11处的刚度更高,由于第一加强筋20自管路支撑部11一端延伸,从而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20处的刚度。
其中,交错排布的第二加强筋30可以更好地提升壳体10的刚度。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相交,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相交处的刚度,从而可以提升壳体10的局部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歧管100,壳体10设置有管路支撑部11处的刚度高,通过将第一加强筋20布置在管路支撑部11处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20提升壳体10刚度的效果,而且交错排布的第二加强筋30也可以提升壳体10的刚度,从而更加全面地提升壳体10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管路支撑部11构造为凸台,所述凸台凸出于壳体10的外壁面,而且在凸台处形成有安装点。安装点处可以用于设置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可以将管路与管路支撑部11连接固定。其中,连接部件可以为螺栓等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壳体10设有多个空气流道15,多个空气流道15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以将空气输送至与其对应的发动机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加强筋20连接在外壁面与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任一位置和管路支撑部11之间。第一加强筋20对应壳体10中刚度较高的位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壳体10的刚度。
可以理解的是,外壁面与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多个空气流道15间隔开的壁结构,该位置处具有较高的刚度。通过将第一加强筋20连接在管路支撑部11和上述位置之间可以进一步提升壳体10的抗变形能力,从而提升壳体10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30与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的延伸方向相同,而且第二加强筋30在厚度方向上与内周壁151对应,从而第二加强筋30可以显著提升壳体10的抗变形能力,进而提升壳体10的刚度。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中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处具有较高的刚度,将第二加强筋30沿内周壁151的方向延伸布置时,可以进一步提升壳体10中空气流道15处的抗变形能力,从而提升壳体10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30连接在外壁面上与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任一位置之间。也就是说,第二加强筋30的两端设置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对应的外壁面处,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提升空气流道15处的抗变形能力,从而提升壳体10的刚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加强筋30在厚度方向上与上述两个相邻的空气流道15中的一个对应,而且第二加强筋30的延伸方向相对空气流道15的延伸方向倾斜布置,即第二加强筋30设置在与空气流道15对应处的外壁面上,此时第二加强筋30可以提升该空气流道15的抗变形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30沿多个空气流道15的排布方向延伸,从而通过该第二加强筋30提升多个空气流道15的抗变形能力。
参照图1,多个空气流道15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在壳体10的外壁面中部区域形成有较大的平面结构,第二加强筋30设置在该平面结构处并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排布,从而可以提升平面结构对应区域处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管路支撑部11为多个,第一加强筋20连接在任意两个管路支撑部11之间,从而通过第一加强筋20提升两个管路支撑部11之间区域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顶壁12、底壁13及连接在顶壁12和底壁13之间的侧壁14,顶壁12、底壁13及侧壁14均设有管路支撑部11,位于同一壁面的多个管路支撑部11中任意三个管路支撑部11不共线。
当第一加强筋20连接在位于同一壁面的多个管路支撑部11之间时,多个第一加强筋20的延伸方向不共线,从而多个第一加强筋20可以围绕限定出多边形结构。当管路支撑部11的数量较多时,多个第一加强筋20可以交错布置,从而通过多个第一加强筋20限定出多边形结构。
具体地,参照图1,顶壁12设置有三个管路支撑部11,任意两个管路支撑部1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0,三条第一加强筋20围绕成三角形,三角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显著提升管路支撑部11对应区域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交错排布并限定出多边形区域,从而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对应区域的抗变形能力,进而提升壳体10的刚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2,壳体10的右侧区域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共同限定出多边形区域,如:三角形、四边形等。通过多个加强筋之间的配合,可以提升壳体10的右侧区域的抗变形能力,以提升壳体10的刚度。
其中,参照图1,多个第二加强筋30交错排布并限定出多边形区域,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第二加强筋30对应区域的抗变形能力,进而提升壳体10的刚度。
具体地,参照图1,壳体10的左侧区域以及中部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30,通过多个第二加强筋30共同限定出多边形区域,如壳体10左侧区域处的三角形结构,从而可以提升壳体10该区域处的抗变形能力,以提升壳体10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侧壁14设置有管路支撑部11,第二加强筋30自侧壁14处的管路支撑部11延伸至顶壁12,以提升壳体10的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对进气歧管100模态分析,以判断出进气歧管100不同位置的刚度,并根据设计需求选取刚度较高的位置布置加强筋,以将加强筋连接在两个具有较高刚度的位置之间,从而提升壳体10的抗变形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壳体10的刚度。可以理解的是,当进气歧管100设置有大面积的平面结构时,平面结构处的刚度较弱,在该区域参照模态分析数据以选取模态位移最大点,并将加强筋布置在经过上述选点的位置,从而提升该平面结构处的抗变形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进气歧管100,进气歧管100可以用于固定车辆中的管路,并对其起到良好的支撑固定作用,提升整车的NVH性能。同时,进气歧管100的刚度高,可靠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外壁面设有管路支撑部(11),所述管路支撑部(11)用于支撑和固定管路;
第一加强筋(20),所述第一加强筋(20)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20)自所述管路支撑部(11)向远离所述管路支撑部(11)的一侧延伸;
多个第二加强筋(30),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交错排布,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与所述第一加强筋(20)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设有多个空气流道(15),多个所述空气流道(15)在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20)连接在所述外壁面与所述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任一位置和所述管路支撑部(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与所述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内周壁(151)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连接在外壁面上与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任一位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沿多个所述空气流道(15)的排布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支撑部(11)为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20)连接在任意两个所述管路支撑部(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顶壁(12)、底壁(13)及连接在所述顶壁(12)和所述底壁(13)之间的侧壁(14),所述顶壁(12)、所述底壁(13)及所述侧壁(14)均设有所述管路支撑部(11),位于同一壁面的多个管路支撑部(11)中任意三个所述管路支撑部(11)不共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20)和所述第二加强筋(30)交错排布并限定出多边形区域;
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交错排布并限定出多边形区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歧管(100)。
CN202120348556.5U 2021-02-07 2021-02-07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4499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8556.5U CN214499270U (zh) 2021-02-07 2021-02-07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8556.5U CN214499270U (zh) 2021-02-07 2021-02-07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9270U true CN214499270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9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8556.5U Active CN214499270U (zh) 2021-02-07 2021-02-07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92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0815A (zh) * 2022-12-06 2023-01-03 沃森测控技术(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多流量管科氏流量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0815A (zh) * 2022-12-06 2023-01-03 沃森测控技术(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多流量管科氏流量计
CN115560815B (zh) * 2022-12-06 2023-04-07 沃森测控技术(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多流量管科氏流量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99270U (zh)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3738157B (zh) 汽车散热器系统安装结构
CN108382468B (zh) 车辆下部结构
JP5525276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CN102029894A (zh) 一种汽车排气吊挂结构
KR20080110102A (ko) 자동차의 인터쿨러 장착구조
CN201367966Y (zh) 一种新型谐振腔结构
CN109941067B (zh) 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支架
JP2018114772A (ja) 車両下部構造
CN204386713U (zh) 排气歧管
CN219826988U (zh) 气缸体及车辆
JP3619441B2 (ja)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CN211943520U (zh) 发动机组件、发动机装饰罩安装支架、车辆
CN215333188U (zh) 一种用于提升发动机进气量和改善进气噪音的进气管
CN210178468U (zh) 汽车涡轮增压器用支架
CN217553685U (zh) 一种电子水泵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20314966U (zh) 一种制动踏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5719366U (zh) 空压机排气管路结构、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CN220009413U (zh) 减振支架、动力总成和车辆
KR100680535B1 (ko) 엔진 흡기 매니폴드의 브라켓 장착구조
CN204646389U (zh) 车辆排气系统消声器
JPH074356Y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防振装置
CN218669617U (zh) 一种车辆
CN113427992B (zh) 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9277221U (zh) 电机悬置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