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6988U - 气缸体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气缸体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6988U
CN219826988U CN202321313818.XU CN202321313818U CN219826988U CN 219826988 U CN219826988 U CN 219826988U CN 202321313818 U CN202321313818 U CN 202321313818U CN 219826988 U CN219826988 U CN 219826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ylinder block
water jacket
cylinder body
reinforc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38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鑫志
赵华
张堪想
范晓健
赵佳玉
薛飞
段正贺
都书彬
杨志坤
彭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38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6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6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6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体及车辆,所述气缸体包括:气缸体本体,气缸体本体内形成有缸孔;缸体水套,缸体水套与气缸体本体相连,缸体水套内形成有水套腔;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分别与缸体水套和气缸体本体相连,第二加强筋设于水套腔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可在不增加缸体基础壁厚的情况提高气缸体本体的强度和刚度,减轻缸体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可以进一步抑制因受力不均匀造成的缸孔变形。

Description

气缸体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缸体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头,各主机厂均在追求高性能发动机,随着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其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气缸体是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缸体缸孔的作为燃烧系统的核心区域,其质量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缸孔圆柱度是发动机的关键尺寸之一。
目前多数气缸体通过在水套腔内增加结构的方式来抑制缸孔变形,方式较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缸体,可在不增加缸体基础壁厚的情况提高气缸体本体的强度和刚度,减轻缸体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可以进一步抑制因受力不均匀造成的缸孔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包括:气缸体本体,所述气缸体本体内形成有缸孔;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气缸体本体相连,所述缸体水套内形成有水套腔;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气缸体本体相连,所述第二加强筋设于所述水套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缸体水套及气缸体本体的外壁增加第一加强筋,通过第二加强筋与缸体水套相连接,使之成为一体,可在不增加气缸体本体基础壁厚的情况提高气缸体本体的强度和刚度,减轻气缸体本体重量,降低样件成本,同时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抑制因受力不均匀造成的缸孔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所述缸体水套的外周壁形成有凸出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气缸体本体的外周壁形成有凸出的第二延伸部,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加强筋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延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有油气分离腔,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油气分离腔的内壁上凸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所述油气分离腔的内壁还设有凸出的分离挡板,所述分离挡板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油气分离腔的进口与出口之间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所述第一加强筋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弧形过渡面;和/或,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油气分离腔的壁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弧形过渡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的连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缸孔的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为a,且满足:0°<a<3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水套腔内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多个第二加强筋在缸孔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所述第一加强筋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气缸体。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气缸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缸体的图1纵向上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加强筋连接在油气分离腔的主视图。
图标:1-气缸体本体;11-第二延伸部;2-缸孔;3-缸体水套;31-第一延伸部;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油气分离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该气缸体本体1可在不增加气缸体本体1基础壁厚的情况提高气缸体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减轻气缸体本体1重量,降低样件成本,同时通过第一加强筋4和第二加强筋5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抑制因受力不均匀造成的缸孔2变形。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包括:气缸体本体1、缸体水套3、第一加强筋4和/或第二加强筋5。
其中,气缸体本体1内形成有缸孔2,缸体水套3与气缸体本体1相连,缸体水套3内形成有水套腔,第一加强筋4分别与缸体水套3和气缸体本体1相连,第二加强筋5设于水套腔内。
实际中,气缸体一般设有多个气缸孔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其中一个气缸孔2举例说明,气缸体本体1与缸体水套3相连接,且缸体水套3位于气缸体本体1靠近气缸孔2的外部,缸体水套3可以设置多个或者一体的一个,缸体水套3在图1竖向的高度小于气缸体本体1的高度,且内部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5与缸体水套3的内壁相连接,使之成为一体,可在不增加缸体基础壁厚的情况提高气缸体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
而通过在缸体水套3的外壁和气缸体本体1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4,使得第一加强筋4呈现沿着缸孔2的径向上倾斜设置,这样和第二加强筋5的配合,能够更好的抑制缸孔2多个方向上的变形,减轻气缸体本体1重量,降低样件成本,同时也可以抑制因受力不均匀造成的缸孔2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缸体水套3的外周壁形成有凸出的第一延伸部31,气缸体本体1的外周壁形成有凸出的第二延伸部11,且第一延伸部31和第二延伸部11位于同一侧,第一加强筋4从第一延伸部31延伸至第二延伸部11。
参照图1所示,第一延伸部31和第二延伸部11都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或者弯曲,首先,第一加强筋4连接第一延伸部31和第二延伸部11之间,同时第一加强筋4沿着第一延伸部31和第二延伸部11远离缸孔2的方向上延伸,能提高气缸体本体1的强度,抑制缸孔2的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31和第二延伸部11之间形成有油气分离腔6,第一加强筋4在油气分离腔6的内壁上凸出设置。
参照图1所示,油气分离腔6通过第一延伸部31、第二延伸部11和气缸体本体1的外壁形成,第一加强筋4在油气分离腔6的内壁凸出既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又可以在油气进入油气分离腔6后具有一定的阻挡油气的作用,油气的流动路线是从图1的左侧到右侧或者右侧到左侧,取决于气缸体本体1相对发动机的进气方向和排气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气分离腔6的内壁还设有凸出的分离挡板,分离挡板与第一加强筋4在油气分离腔6的进口与出口之间分布。
实际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凸出的分离挡板位于图1中的第一加强筋4的右侧和左侧,图1中未画出分离挡板的结构,而从油气分离腔6在图1中的左侧和右侧是气缸体本体1的盖体的进气侧或者出气侧,使得油气在经过凸出的分离挡板和凸出的第一加强筋4时,具有弯曲的或者说是S形的曲线流动路径,可以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使回油更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4在与第一延伸部31和/或第二延伸部11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弧形过渡面;和/或,第一加强筋4与油气分离腔6的壁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弧形过渡面。
结合图1和图4所示,第一加强筋4的两端部连接在第一延伸部31和第二延伸部11处,且与第一延伸部31和第二延伸部11的第一弧形过渡面,能够减少应力集中,也能增强第一加强筋4与第一延伸部31和/或第二延伸部11的连接处的强度,从而保证第一加强筋4具备的加强的作用。
同样的,第一加强筋4与油气分离腔6的壁面之间连接并且形成第二弧形过渡面,第一加强筋4一直沿着靠近缸孔2的位置连接至油气分离腔6的壁面,使得第一加强筋4能够与气缸体本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较大范围的连接,同时第一加强筋4也能靠近缸孔2,抑制缸孔2的变形,第二弧形过渡面也能减少应力集中的现象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4的两端的连线的延长线与缸孔2的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为a,且满足:0°<a<30°。
参照图2或者图3所示,第一加强筋4的两端的延长线与缸孔2的中心轴线所在竖直平面夹角为为0~30°,使得第一加强筋4的两端的连线的延长线与缸孔2的轴线的延长线、及气缸体本体1的底面之间形成了三角形结构,可以支撑缸孔2在径向方向的变形扩张,以此来提高气缸体强度,抑制缸孔2变形。另外,可以参照图2所示,第一加强筋4与最靠近缸孔2的外壁面距离为33.8mm,第一加强筋4与缸体水套3的外壁最远的距离为15.6mm,如图4所示,第一加强筋4的宽度范围为3~10mm,这些距离的限制,都使得第一加强筋4处于具有能够增强强度且减少气缸体本体1体重,还能抑制缸孔2变形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5为多个,且多个第二加强筋5在水套腔内间隔开分布。
具体的,一个缸孔2外设有一个缸体水套3或者多个缸体水套3,当缸体水套3为一个时,第二加强筋5可以设置多个,当缸体水套3为多个时,第二加强筋5可以在每个缸体水套3内均设置多个,且每个缸体水套3内的第二加强筋5的数量可以相同,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5,可以沿着缸体水套3在图1的竖向上分别间隔开设置多个,那么能对缸体水套3的整个通道的不同位置都能具有加强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加强筋5在缸孔2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分布,从而对于缸孔2的竖向上的不同位置也具有加强的作用,多个第二加强筋5可以等距离的在缸孔2的轴向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分布,使得缸体水套3沿着缸孔2的轴向上受力均匀,能达到更好的加强作用,也使得缸孔2外侧的加强作用力受力均匀,避免缸孔2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4和多个第二加强筋5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参照图1和图3所示,缸孔2的外围设有两个缸体水套3,每个缸体水套3里面均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5,将第一加强筋4与多个第二加强筋5处于同一个平面,可以提高气缸体本体1的强度也能提高缸体水套3的强度。
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体,可以以V型发动机气缸体为例,V型发动机气缸体包括左、右气缸体本体,此发动机V型夹角为60°,左、右气缸体相对于V型角中心面对称,其中左、右气缸体的第一加强筋4和第二加强筋5的结构相同,以右气缸体为例进行说明,气缸体本体1上设置多个缸孔2,以及围绕在缸孔2四周的气缸体水套3,每个气缸体水套3内存在第二加强筋5,第一加强筋4分布于缸孔2靠近进气侧的气缸体水套3的外壁和气缸体本体1的外壁上,与气缸体本体1一体铸造成型,以V型发动机所在的竖直中心平面呈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气缸体,在缸体水套3的外壁及缸孔2的外壁增加第一加强筋4,从而增加气缸体本体1的强度,进一步降低缸孔2变形,提高气缸体本体1的质量,同时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使回油更顺畅,其使得缸孔2的质量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影响降低,提高车辆的发动机的动力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体本体,所述气缸体本体内形成有缸孔;
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气缸体本体相连,所述缸体水套内形成有水套腔;
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气缸体本体相连,所述第二加强筋设于所述水套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的外周壁形成有凸出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气缸体本体的外周壁形成有凸出的第二延伸部,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加强筋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有油气分离腔,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油气分离腔的内壁上凸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的内壁还设有凸出的分离挡板,所述分离挡板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油气分离腔的进口与出口之间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弧形过渡面;
和/或,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油气分离腔的壁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弧形过渡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的连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缸孔的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为a,且满足:0°<a<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水套腔内间隔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缸孔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体。
CN202321313818.XU 2023-05-26 2023-05-26 气缸体及车辆 Active CN219826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3818.XU CN219826988U (zh) 2023-05-26 2023-05-26 气缸体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3818.XU CN219826988U (zh) 2023-05-26 2023-05-26 气缸体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6988U true CN219826988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9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3818.XU Active CN219826988U (zh) 2023-05-26 2023-05-26 气缸体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6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6990B1 (en) Exhaust manifold integrally cast with turbine housing for turbocharger
KR100820986B1 (ko) 크랭크 케이스 일체형 실린더 블록
CN100587249C (zh) 用于内燃机的汽缸体
KR102186278B1 (ko) 내연기관용 피스톤
JPH07197865A (ja) V型多気筒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US20130333657A1 (en) Piston for use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219826988U (zh) 气缸体及车辆
KR101327002B1 (ko) 실린더 블록의 냉각 강화 구조
JP4434098B2 (ja) V型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のノックセンサ取付構造
US4848280A (en) Intake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50051128A1 (en) Piston structure for reducing friction losses
CA2223184C (en) Stacked snail-type manifold
CN214499270U (zh)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1201025A (zh) 多缸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排气系统
US20220212505A1 (en) Pneumatic tire
CN1605725B (zh) 内燃机的冷却水通道结构
CN210799168U (zh) 正时罩盖、发动机及车辆
JP7219131B2 (ja) 自動車用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パン
JP7172109B2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燃焼室構造
JP3783580B2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ブロック
US8800507B2 (en) Interlocking piston barrels in a V-twin motorcycle engine
CN100591908C (zh) 内燃机中的缸体
JP4158578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KR100412736B1 (ko) 엔진의 오일 드레인/블로 바이 시스템
CN212130625U (zh) 一种v型发动机缸体及v型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