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4821U -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4821U
CN214494821U CN202022121987.6U CN202022121987U CN214494821U CN 214494821 U CN214494821 U CN 214494821U CN 202022121987 U CN202022121987 U CN 202022121987U CN 214494821 U CN214494821 U CN 214494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lamping
clamp
mold
sw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219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维国
苏大明
张勇
周勤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ming Branch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ming Branch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ming Branch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ming Branch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219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4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4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4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包括翻转机构和依次相连的弯管机构、上粉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弯管机构和所述上粉机构之间设有两组所述翻转机构,并在两组所述翻转机构之间设有转移通道,所述U型弯管开口朝下挂于所述转移通道上进行输送,所述上粉机构和所述烘干机构之间设有一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夹具结构,所述夹具结构用于抓取所述U型弯管;翻转结构,所述翻转结构与所述夹具结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夹具结构进行翻转,以改变所述U型弯管的开口朝向并进行转移。本实用新型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能够实现U型弯管在加工装置之间的自动转移,实现连续生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灯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U型节能灯管的生产主要包括三个工序:弯管、涂粉和烘烤,三个工序分别通过弯管装置、上(涂)粉装置和烘干装置完成。目前,U型弯管在这三台设备之间的转移主要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完成,搬运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生产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能够实现U型弯管在加工装置之间的自动转移,实现连续生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力成本。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包括翻转机构和依次相连的弯管机构、上粉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弯管机构和所述上粉机构之间设有两组所述翻转机构,并在两组所述翻转机构之间设有转移通道,所述U型弯管开口朝下挂于所述转移通道上进行输送,所述上粉机构和所述烘干机构之间设有一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
夹具结构,所述夹具结构用于抓取所述U型弯管;
翻转结构,所述翻转结构与所述夹具结构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夹具结构进行翻转,以改变所述U型弯管的开口朝向并进行转移。
进一步地,上述翻转结构包括执行部件和第一动力部件,所述执行部件包括呈类Z型的翻转臂、翻转导轨和驱动导轨,所述翻转导轨和所述驱动导轨平行设置,所述类Z型的翻转臂一端的横臂a通过转动座与所述驱动导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转动座转动,所述类Z型的翻转臂另一端的横臂b与所述翻转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翻转导轨的中部设有翻转槽,所述翻转槽用于接收所述横臂b,以使所述类Z型的翻转臂摆动,所述横臂a与所述夹持结构连接,以带动所述夹持结构翻转;所述第一动力部件与所述转动座连接,以驱动所述类Z 型的翻转臂沿所述翻转导轨、驱动导轨进行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上述夹具机构包括夹持气缸、夹持拉簧、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玻管夹和第二玻管夹,所述第一玻管夹和第二玻管夹相对设置,以夹持所述U型弯管;所述夹持气缸和夹持拉簧设于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之间,所述夹持气缸在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之间做伸缩运动,以驱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分别以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支点进行相向/相离的摆动,所述夹持拉簧用于提供复位拉力。
进一步地,上述转移通道沿所述U型弯管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其包括平缓输送段和倾斜输送段,所述倾斜输送段的斜度大于所述平缓输送段的斜度,所述倾斜输送段的末端设有阻挡部,所述倾斜输送段的末端上方设有阻挡件。
进一步地,上述上粉机构包括第二转盘结构和上粉结构,所述上粉机构包括第二转盘结构和上粉结构,所述上粉结构包括注粉嘴、注粉软管和第一控制结构,所述注粉嘴用于将荧光粉注入所述U型弯管,所述注粉软管一端连接所述注粉嘴,另一端与荧光粉的储料器连接,所述储料器设有用于将荧光粉输送到所述注粉嘴的注粉驱动结构,所述第一控制结构对应所述注粉软管设置,用于控制所述注粉软管通路或闭路;所述第二转盘结构转动设置,用于将所述U型弯管从第二上料工位依次输送至上粉工位、第二下料工位,所述上粉结构对应所述上粉工位设置,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分别设有一组所述翻转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烘干机构包括输送链、定位结构和第三上料工位,所述输送链上分布设有多个用于挂置所述U型弯管的挂钩,所述第三上料工位对应相应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所述定位结构临近所述第三上料工位设置,用于使所述第三上料工位上的挂钩相对所述翻转机构定位。
进一步地,上述弯管机构包括上管结构、喷火头结构、弯管结构和第一转盘结构,所述弯管结构设于所述上管结构与所述第一转盘结构之间,所述喷火头结构设于所述上管结构的下方,所述弯管结构包括弯折执行部件和凸轮驱动部件,所述弯折执行部件包括:夹持臂结构和传动连接件,所述夹持臂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结构和第二夹持臂结构,所述第一夹持臂结构和第二夹持臂结构分别连接有翻转摆臂,两所述翻转摆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并分别连接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连接件包括齿轮传动部和传动摆臂,所述齿轮传动部转动设置,并与所述主动齿轮述传动摆臂上下摆动而带动所述齿轮传动部转动;所述第一转盘结构转动设置,用于将所述U型弯管从第一上料工位输送至第一下料工位,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对应所述弯管结构设置,所述第一下料工位设有一组所述翻转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上管结构包括储料槽、上料通道和输送通道;所述储料槽位于所述输送通道的下方,用于储放直线玻璃管;所述输送通道用于将所述直线玻璃管输送至所述喷火头结构;所述上料通道由下至上倾斜穿过所述储料槽,并且上端与所述输送通道对接;所述上料通道包括循环转动的上料输送链,所述上料输送链上分布设有上料槽,所述上料槽用于勾住所述直线玻璃管,以跟随所述上料输送链的转动进行上料。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转盘结构的外侧设置有两组上管结构,对应所述两组上管结构分别设置有两组所述弯管结构和两组所述喷火头结构;每组所述翻转机构相应设有两组夹具结构,所述转移通道相互平行地设有两组,并分别与相应的两组夹具结构对应;所述上粉工位设有两组上粉结构,所述第三上料工位设有两组定位结构,所述两组定位结构分别与相应的两组夹具结构对应。
进一步地,上述弯管机构还包括夹管结构,所述夹管结构沿所述第一转盘结构的转动方向设于所述弯管结构与所述翻转机构之间,其包括模具结构、模具开夹件、开模凸轮结构和第四复位拉簧;所述模具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开合设置的第一模具结构和第二模具结构;所述模具开夹件设于所述第一模具结构和第二模具结构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模具结构和第二模具结构紧靠,用于相对所述模具结构进行往复运动,以使所述模具结构开模;所述开模凸轮结构与所述模具开夹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模具开夹件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四复位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具结构和第二模具结构连接,用于提供拉力以带动所述模具结构进行合模。
本实用新型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通过转移通道和/或翻转机构连接弯管机构、上粉机构和烘干机构,实现U型弯管在相邻工位间的自动转移,实现连续生产,取代人工搬运,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翻转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翻转机构的夹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的转移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的上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8所示上粉机构的上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上粉机构的的第二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的烘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烘干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的弯管结构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的弯管结构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弯管结构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弯管结构的夹持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的上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上管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的夹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夹管结构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 /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4、5、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包括翻转机构和依次相连的弯管机构、上粉机构和烘干机构,该弯管机构和上粉机构之间设有两组翻转机构,并在两组翻转机构之间设有转移通道,U型弯管开口朝下挂于该转移通道上进行输送,上粉机构和烘干机构之间设有一组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包括:夹具结构402,该夹具结构402用于抓取U型弯管;翻转结构401,该翻转结构401与夹具结构402连接,用于带动该夹具结构 402进行翻转,以改变U型弯管的开口朝向并进行转移。
具体地,由玻璃直管经弯管机构压弯得到的U型弯管,在弯管机构中呈开口朝上的位置状态,其在下一工序的上粉机构中,亦需要呈开口朝上的位置状态进行注粉(即注入荧光粉),注粉后的U型弯管需要倒掉多余的荧光粉,并进入烘干机构进行烘管。根据生产条件的需求,在生产车间里,通常弯管装置和上粉装置相对较远,而上粉装置和烘干装置相对较近。具体应用中,弯管机构中的U型弯管经第一组翻转机构的翻转,呈开口向下的位置状态转移至转移通道,经转移通道输送至第二组翻转机构,最后经第二组翻转机构的翻转再次呈开口向上的位置状态进入上粉机构,上粉机构的U型弯管再经第三组翻转机构的翻转,呈开口向下倒出多余的荧光粉,并转移至烘干机构,由此实现U型弯管在相邻工位间的自动转移,实现连续生产,取代人工搬运,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弯管机构和上粉机构之间通过转移通道,采用挂置的方式输送转移U型弯管,根据U型弯管的特定形状,能够稳固地放置输送。
如图1、2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翻转结构401包括执行部件和第一动力部件410,该执行部件包括呈类Z型的翻转臂431、翻转导轨432和驱动导轨433,该翻转导轨432和驱动导轨433平行设置,该类Z型的翻转臂431一端的横臂a通过转动座 434与驱动导轨连接,并能够相对该转动座434转动,该类Z型的翻转臂431另一端的横臂b与翻转导轨432滑动连接;该翻转导轨432的中部设有翻转槽435,该翻转槽435用于接收横臂b,以使类Z型的翻转臂431摆动,横臂a与夹具结构402连接,以带动该夹具结构翻转;第一动力部件410与转动座434连接,以驱动类Z型的翻转臂431沿翻转导轨432、驱动导轨433进行往复运动。作为更优的方案,横臂b设有滚动件437,该滚动件437与横臂b相对转动连接,以使横臂b通过该滚动件437沿翻转导轨432滑动,横臂b连接有翻转拉簧438,翻转拉簧438的一端相对翻转导轨432固定设置。
具体地,该转动座434通过驱动滑块436沿驱动导轨433进行滑动。翻转开始前,横臂b位于横臂a的前方,第一动力部件410带动横臂a沿驱动导轨433向前滑动,同时推动横臂b沿翻转导轨432同步向前滑动;当横臂b经过翻转槽435时,会落入翻转槽435 内,使得横臂a相对转动座434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动,翻转开始;横臂a继续向前滑动,由于横臂b受到翻转槽435的阻挡,无法与横臂a同步向前滑动,使得类Z型的翻转臂431以横臂b为支点发生摆动,进而带动夹具结构402翻转;横臂a继续向前滑动,至位于横臂b 的前方,拉动横臂b从翻转槽435重新回到翻转导轨432的本体上,翻转完成。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动力部件410包括第一凸轮411、第一L型摆臂412、第三L型摆臂413和活动连接件414,该第一L型摆臂412和第三L型摆臂413 的弯折处设有摆动支点,该第一L型摆臂412的短臂设有第一滚轮415,该第一滚轮415与第一凸轮411接触,以使该第一L型摆臂412进行上下摆动,该第一L型摆臂412的长臂连接有第一复位拉簧416;该第一L型摆臂412的长臂与第三L型摆臂413的短臂铰接,以带动第三L型摆臂413进行水平摆动,该第三L型摆臂413的长臂与活动连接件414活动连接,该活动连接件414与转动座434连接,以带动该转动座434进行往复运动。
具体地,上述第一凸轮411、第一L型摆臂412可以通过带座轴承结构安装在设备的机台上,第一复位拉簧416的一端固定在机台上;第一L型摆臂412的长臂通过第一连杆 417与第三L型摆臂413的短臂连接,并且该第一连杆417的两端还连接有关节轴承。进一步地,该活动连接件414设有滑槽418,该第三L型摆臂413的长臂通过轴承或滚轮与该滑槽418连接,使得第三L型摆臂413摆动带动执行部件做水平运动时,能够在该滑槽418发生滑动以适应上述执行部件做上下运动引起的高度变化。
如图2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动力部件410包括翻转气缸451,该翻转气缸451的活塞端与转动座434连接,以带动该转动座434进行往复运动。具体应用中,在弯管机构和转移通道之间的翻转机构中的第一动力部件410,可以采用该种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动力部件410还包括缓冲器452,该缓冲器452设于转动座434未连接翻转气缸451的一端,用于为转动座434的运动提供缓冲作用。具体地,该缓冲器452可以采用油压缓冲器。
如图3所示,具体地,上述夹具结构402包括夹持气缸411、夹持拉簧442、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该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447和第二齿轮448,该第一齿轮447和第二齿轮448啮合;该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玻管夹445和第二玻管夹446,该第一玻管夹445和第二玻管夹446相对设置,以夹持U型弯管;该夹持气缸441和夹持拉簧442设于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之间,该夹持气缸441在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之间做伸缩运动,以驱动第一摆臂443 和第二摆臂444分别以第一齿轮447和第二齿轮448为支点进行相向/相离的摆动,该夹持拉簧442用于提供复位拉力。
具体地,该夹具结构402通过夹具安装板449与横臂a固定连接,第一齿轮447和第二齿轮448通过轴承结构安装在该夹具安装板449上;第一摆臂443设有第一受力部 4471,该第一受力部4471与第一玻管夹445分别位于第一齿轮447的两侧,该夹持气缸 441的缸体设置于第二摆臂444的一侧,其活塞端向该第一受力部4471进行运动以推动该第一摆臂443摆动,夹持气缸441的缸体具体可以安装在该夹具安装板449上,亦可以通过一连接件安装在第二摆臂444相应的一端;夹持拉簧442的一端与第一受力部4471连接,另一端对应第二摆臂444与夹具安装板449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具体地,上述转移通道沿U型弯管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其包括平缓输送段610和倾斜输送段620,该倾斜输送段620的斜度大于平缓输送段610的斜度,该倾斜输送段620的末端设有阻挡部630,该倾斜输送段620的末端上方设有阻挡件640。具体应用中,翻转机构将U型弯管转移至转移通道时,会推动转移通道上的U型弯管向前移动,通过倾斜设置,U型弯管能够在此推力的基础上持续向前移动进行输送;通过阻挡部 630勾住U型弯管防止掉落,通过阻挡件防止相邻的U型弯管因摩擦力提起而掉落。
如图1、2所示,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部件420,该第二动力部件420与上述执行部件连接,以驱动执行部件上下运动。通过该第二动力部件 420驱动执行部件进行上下运动,使得夹具结构402能够将U型弯管从放置结构或如上述的阻挡部630等限位结构中取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动力部件420包括第二凸轮421、第二L型摆臂422、导向主轴423和导向固定座427,该第二L型摆臂422的弯折处设有摆动支点,该第二L型摆臂422的短臂设有第二滚轮424,该第二滚轮424与第二凸轮421接触,以受力上下摆动,第二L型摆臂422的长臂连接有第二复位拉簧425,第二L型摆臂422的长臂与该导向主轴 423连接,以带动导向主轴423沿导向固定座427进行上下运动,该导向主轴423与执行部件连接。具体地,该导向主轴423与执行部件可以通过一连接件结构进行连接,导向固定座 427安装在设备的机台上,第二凸轮421和第二L型摆臂422通过带座轴承结构安装在机台上,第二复位拉簧425的一端固定在机台上;第二L型摆臂422的长臂通过第二连杆426与导向主轴423连接,并且第二连杆426的两端还连接有关节轴承。更优地,第二动力部件 420还包括导向副轴428,该导向副轴428与导向主轴423连接,跟随导向主轴423进行上下运动;该导向固定座427设有导向孔429,该导向副轴428穿过该导向孔429进行上下移动。
如图5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上粉机构包括第二转盘结构240和上粉结构201,该上粉结构201包括注粉嘴210,该注粉嘴210用于将荧光粉注入U型弯管;注粉软管220,该注粉软管220一端连接注粉嘴210,另一端与荧光粉的储料器连接,该储料器设有用于将荧光粉输送到注粉嘴210的注粉驱动结构;第一控制结构230,该第一控制结构230对应该注粉软管220设置,用于控制该注粉软管220通路或闭路;该第二转盘结构 240转动设置,用于将U型弯管从第二上料工位261依次输送至上粉工位262、第二下料工位263,该上粉结构201对应上粉工位262设置,该第二上料工位261和第二下料工位263 分别设有一组翻转机构。
具体应用中,注粉软管220通路,荧光粉经注粉驱动结构驱动力的输送,流经注粉软管220,经注粉嘴210注入U型弯管,该U型弯管注粉完毕后,第一控制结构230动作使注粉软管220闭路,荧光粉无法通过注粉软管220,更换待上粉的U型弯管后,第一控制结构230再次动作使注粉软管通路,进行上粉工作。通过第一控制结构230控制注粉软管 220通路或闭路以控制完成注粉操作,无需人工操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地,注粉嘴2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注粉嘴;注粉软管22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质管,比如橡胶管;注粉驱动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粉末输送泵(图中未画出),该粉末输送泵分别连接荧光粉储料器和输料管道,该输料管道与注粉软管220连接。
具体地,上述第一控制结构230包括第一驱动结构231、固定压合部件232和活动压合部件233,该固定压合部件232和活动压合部件233分别设于注粉软管220相对的两侧,并且固定压合部232相对注粉软管220固定设置,第一驱动结构231与活动压合部件233连接,以驱动该活动压合部件233向固定压合部件232运动,并压合注粉软管220。具体应用中,U型弯管注粉完毕后,第一驱动结构231动作,驱动活动压合部件233向固定压合部件232运动、闭合,以压合处于两者之间的注粉软管220,进而使注粉软管220闭路,荧光粉无法通过注粉软管220,更换待上粉的U型弯管后,第一驱动结构231再次动作,驱动活动压合部件233离开固定压合部件232,注粉软管220打开、通路,进行上粉工作;第一控制结构230结构简单。
如图6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驱动结构231为双轴气缸,注粉软管220从该双轴气缸的两个活塞杆之间穿过,活动压合部件233为该双轴气缸的两个活塞端之间的连接结构,固定压合部件232与该连接结构对应地安装于双轴气缸的缸体上。具体应用中,活塞端收缩,活动压合部133向固定压合部232运动使注粉软管20闭路,活塞端伸出,活动压合部133远离固定压合部232,注粉软管220通路。通过双轴气缸将第一控制结构230一体化设置,进一步简化了上粉结构的结构,使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具体地,该双轴气缸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双轴气缸,对其结构和具体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如图7所示,具体地,该第二转盘结构240设有用于夹持U型弯管的第二夹持结构250,该第二夹持结构250包括相互开合的第一夹持臂251和第二夹持臂252,该第一夹持臂251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部253,该第二夹持臂252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部254,该第一齿轮部253与第二齿轮部254啮合,该第一齿轮部253连接有第二受力部255,该第二受力部255用于受力以驱动第一夹持臂251和第二夹持臂252打开,该第一夹持臂251和第二夹持臂25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复位拉簧256。通过第三复位拉簧256的拉力,使第一夹持臂 251和第二夹持臂252共同夹紧U型弯管,当施加外部作用力至第二受力部255,驱动第一夹持臂251转动,并通过第一齿轮部253、第二齿轮部254带动第二夹持臂252反向转动,由此第一夹持臂251和第二夹持臂252打开,方便更换U型弯管,同时复位弹簧360发生弹性形变;当外部作用力消失,第一夹持臂251和第二夹持臂252在第三复位拉簧256的作用下闭合并夹持U型弯管。具体地,该第二夹持结构250还包括安装板257,第一夹持臂 251和第二夹持臂25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安装板257上,具体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比如转动轴与轴承的结构;该第一齿轮部253、第二齿轮部254可以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齿轮,第一夹持臂251和第二夹持臂252分别与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齿轮部253/第二齿轮部 254还可以是在第一夹持臂251/第二夹持臂252上一体设置的结构,该结构借鉴现有技术中齿轮的结构。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臂251和第二夹持臂252之间还设有夹持模具结构258,该夹持模具结构258上设有与U型弯管的圆柱状轮廓相吻合的第一夹持位2581 和第二夹持位2582,该第一夹持位2581与第一夹持臂251相对,该第二夹持位2582与第二夹持臂252相对。夹持时,U型弯管的两根直管分别位于第一夹持臂251与第一夹持位 2581之间、第二夹持臂252与第二夹持位2582,使得夹持更稳定,同时不会夹烂U型弯管。
如图5所示,具体地,第二转盘结构240包括转盘241和第三驱动部件,该第三驱动部件与转盘241连接,以驱动该转盘241转动。转盘241环周设置有多个第二夹持结构 250,随着转盘241的转动,多个第二夹持结构300依次经过第二上料工位261、上粉结构 201、第二下料工位263,再回到上粉结构201。可以人工对第二夹持结构250施加外部作用力,也可以通过驱动器对第二夹持结构250施加外部作用力,具体可以每个第二夹持结构 250对应设置一个驱动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粉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结构270,上述第二上料工位261和第二下料工位263分别设有该第二驱动结构270,该第二驱动结构270用于驱动第二上料工位261或第二下料工位263上的第二夹持结构250打开。由此,当第二夹持结构250 进入第二上料工位261或第二下料工位263时,通过该第二驱动结构270施加外部作用力,简化装置整体的结构,具体地,该第二驱动结构270可以连接至上述PLC控制系统,仅在第二上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设置第二驱动结构,利于上述PLC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的统筹控制工作。具体地,该第二驱动结构27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气缸的活塞端连接有施力部件271,通过该施力部件271作用于上述第二受力部255,将驱动力准确传递至第二夹持结构250。
如图8所示,具体地,上述烘干机构包括输送链310、定位结构340和第三上料工位330,该输送链310上分布设有多个用于挂置U型弯管的挂钩320,该第三上料工位330对应相应的翻转机构设置,该定位结构340临近第三上料工位330设置,用于使该第三上料工位330上的挂钩相对该翻转机构定位。
具体地,烘干机构还包括烘干室350,输送链310做循环运动,并穿过烘干室350,挂钩320沿循环链100分布设置,并随输送链310不断将U型弯管送入烘干室350进行烘干,然后在烘干室350的出口端下料。具体应用中,输送链310将U型弯管送至烘干室350 后,空档的挂钩320继续随着循环运动的输送链310回到第三上料工位330,通过定位结构 340使得挂钩320相对翻转机构定位,使得翻转机构能够将U型弯管转移挂至挂钩320。
如图9所示,具体地,上述定位结构340包括第三驱动部件341和定位件342,该定位件342与第三驱动部件341连接,该第三驱动部件341用于驱动该定位件342相对挂钩 320进行往复运动。具体应用中,当挂钩320抵达第三上料工位330时,第三驱动部件341 驱动定位件342向挂钩320运动,对挂钩320进行定位,当U型弯管挂置到挂钩320后,第三驱动部件341驱动定位件342远离挂钩320运动,挂钩320在输送链310的带动下继续向前运动。具体地,该定位件342可以在挂钩320的运动前端对挂钩320进行定位。具体地,该第三驱动部件341可以采用气缸,该定位件342与气缸的活塞端固定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挂钩320通过连接杆360与输送链310连接,上述定位件342设有定位槽343,该定位槽343能够卡住该连接杆360。
如图8、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烘干机构还包括辅助导轨380,该辅助导轨380沿输送链310设置,连接杆360的一端设有滚轮361,并通过该滚轮361沿该辅助导轨 380滚动。具体地,输送链310带动连接杆360在水平面进行运动,挂钩320在连接杆360 的下方与连接杆360连接,方便上料,通过辅助导轨380使得连接杆360的运动更稳定。
如图10、12、1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弯管机构包括上管结构、喷火头结构(图中未画出)、弯管结构和第一转盘结构(图中未画出),该弯管结构设于上管结构与第一转盘结构之间,该喷火头结构设于上管结构的下方。该弯管结构包括弯折执行部件和凸轮驱动部件130,该弯折执行部件包括夹持臂结构110和传动连接件120,该夹持臂结构110 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结构110a和第二夹持臂结构110b,该第一夹持臂结构110a和第二夹持臂结构110b分别连接有翻转摆臂161,两翻转摆臂161的一端转动设置,并分别连接有主动齿轮162和从动齿轮163,该主动齿轮162与从动齿轮163啮合;该传动连接件 120包括齿轮传动部121和传动摆臂122,该齿轮传动部121转动设置,并与主动齿轮162 啮合;该凸轮驱动部件130与传动摆臂122连接,以驱动传动摆臂122摆动而带动齿轮传动部121转动;该第一转盘结构转动设置,用于将U型弯管从第一上料工位输送至第一下料工位,该第一上料工位对应弯管结构设置,该第一下料工位设有一组翻转机构。
具体应用中,凸轮驱动部件130带动传动摆臂122发生上下摆动,同时齿轮传动部121发生转动,齿轮传动部121带动主动齿轮162和从动齿轮163转动,进而带动夹持臂结构110随翻转摆臂161做90°摆动,从而实现直玻璃管的弯折,通过能够长时间负荷、工作稳定的结构替代气缸进行驱动,使得弯折力稳定,从而使得玻璃管的弯折质量稳定,并且通过齿轮传动部121、主动齿轮162和从动齿轮163的结构,实现两组夹持臂结构110的统一控制,进一步提高玻璃管弯折质量的稳定性。具体地,该齿轮传动部121可以设置为扇形状,并采用现有技术中齿轮的结构。该齿轮部传动部与传动摆臂可以一体设置,亦可以分体设置,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了固定连接。
如图10、1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弯折执行部件还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旋转轴164,两旋转轴164转动设置,上述主动齿轮162和第一夹持臂结构110a对应的翻转摆臂161、从动齿轮163和第二夹持臂结构110b对应的翻转摆臂161分别与两旋转轴164连接。具体地,弯折执行部件通过总安装座165进行组装连接,传动连接件120(具体为齿轮传动部121)在该总安装座165的一侧面转动连接,具体可以采用现有的轴承结构;该总安装座 165的顶部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安装壁166,并且两安装壁166与传动连接件120呈同一直线设置,上述旋转轴164的两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两安装壁166上,具体可以采用现有的轴承结构,并且靠近传动连接件120的一端过盈设置,以安装主动齿轮162或从动齿轮163,翻转摆臂161在旋转轴164位于两安装壁166之间的部位进行连接。
具体地,上述凸轮驱动部件130通过导向轴131与该传动摆臂122连接,该导向轴131外套有导向座132,该导向座132相对弯折执行部件固定设置。具体地,该导向座132 呈倒F型设置,其竖直臂与上述总安装座165连接,两横臂分别设有导向孔,该导向轴131 穿过两导向孔,并沿两个导向孔进行上下运动;该导向轴131的上端通过关节轴承结构与传动摆臂122连接,下端与凸轮驱动部件121连接。作为更优的方案,该导向轴131还匹配有辅助导轴133,该辅助导轴133与导向轴131平行设置并固定连接,导向座132的下端横臂设有导向副孔,该辅助导轴133沿该导向副孔进行上下运动。
如图12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弯管结构还包括转移凸轮结构140和辅助移动副150,该转移凸轮结构140与弯折执行部件连接,以驱动该弯折执行部件进行水平移动,凸轮驱动部件130通过辅助移动副与150传动摆臂122连接,并且凸轮驱动部件130与该辅助移动副150的承导件151连接,该辅助移动副150的延伸方向与弯折执行部件的水平移动方向相同。具体应用中,上管结构与第一转盘结构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弯管结构对直玻璃管进行弯管处理时,需要在两者之间往复运动,具体通过转移凸轮结构140驱动弯折执行部件进行水平移动,以从上管结构上700抓取直玻璃管,将其弯折后转送第一转盘结构;凸轮驱动部件130的驱动力通过辅助移动副150传递至弯折执行部件,使得弯折执行部件在其进行水平移动时,能够适应其与凸轮驱动部件130之间发生的位移,保持与凸轮驱动部件 130的连接。具体地,弯折执行部件连接有滑块导轨副167,该滑块导轨副167的延伸方向与弯折执行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同,其中,导轨构件1671固定设置,滑块构件1672与上述总安装座165连接,转移凸轮结构140与该滑块构件1672或总安装座165连接,具体到本实施例,转移凸轮结构140与该滑块构件1672连接。
如图10、11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辅助移动副150还包括上滑动件152和下滑动件153,该上滑动件152和下滑动件153分别设于承导件151的顶部和底部,并沿该承导件151滑动,该上滑动件152和下滑动件153通过滑动连接件154连接,并通过该滑动连接件154与传动摆臂122连接,具体到本实施例为通过导向轴131与传动摆臂122 连接。由此,上滑动件152和下滑动件153在承导件151的顶部和底部进行滑动,并夹紧该承导件151,使得承导件151能够带动上滑动件152和下滑动件153的整体结构上下运动,以将凸轮驱动部件130的驱动力传递至传动摆臂122。具体地,该承导件121可以采用呈直线设置的滑板,上滑动件152和下滑动件153可以采用带柄轴承。
具体地,上述承导件151连接有导向件155,该导向件155设有导向柱156,以沿该导向柱156做上下运动。进一步地,该导向件155可以采用直线轴承,该导向柱156通过一支架结构固定设置。
如图12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转移凸轮结构140通过转动件141与弯折执行部件连接,该转动件141与转移凸轮结构140固定连接,与弯折执行部件转动连接。由此,能够适应在水平移动时,转移凸轮结构140与弯折执行部件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具体地,该转动件141可以采用轴承结构,并安装在上述滑块构件1672的侧面。
如图13所示,具体地,上述第一夹持臂结构110a和第二夹持臂结构110b相同,均包括弯管夹111,该弯管夹111设有一安装杆112,并通过该安装杆112与上述翻转摆臂161 连接。该弯管夹111包括固定夹指113和活动夹指114,该固定夹指113与安装杆112固定连接,活动夹指114与固定夹指113铰接,以相对固定夹指113开合摆动。该活动夹指114 通过弯管夹持气缸115进行驱动,该弯管夹持气缸115与安装杆112平行设置,并通过一连接件结构与安装杆112固定连接,其伸活塞端通过关节轴承与活动夹指114连接。
如图10、11所示,具体地,上述凸轮驱动部件130包括第一杠杆臂134和第一杠杆凸轮135,该第一杠杆臂142的一端转动设置,其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结构与上述承导件 151连接;该第一杠杆臂134的中部(靠近转动端)设有第一抵靠轮137,该第一抵靠轮 137用于与第一杠杆凸轮136抵靠以获得上下摆动的驱动力;该第一杠杆臂134还连接有用于复位的拉簧(图中未画出),该拉簧的一端固定设置。
如图12所示,具体地,转移凸轮结构140包括第二杠杆臂141和第二杠杆凸轮 142,该第二杠杆臂141的一端转动设置,其另一端与上述转动件134连接;该第二杠杆臂 141的中部(靠近转动端)设有第二抵靠轮143,该第二抵靠轮143用于与第二杠杆凸轮 142抵靠以获得左右摆动的驱动力(参见图12方向);该第二杠杆臂141还连接有用于复位的拉簧(图中未画出),该拉簧的一端固定设置。
如图14、1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上管结构包括储料槽710、上料通道720 和输送通道730;该储料槽710位于该输送通道730的下方,用于储放直线玻璃管;该输送通道730用于将直线玻璃管输送至喷火头结构;该上料通道720由下至上倾斜穿过该储料槽710,并且上端与该输送通道730对接;该上料通道720包括循环转动的上料输送链721,该上料输送链721上分布设有上料槽722,该上料槽722用于勾住直线玻璃管,以跟随上料输送链721的转动进行上料。上述喷火头结构设置在该输送通道730的下方,具体靠近弯管结构设置。该喷火头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喷火头结构。具体应用中,由输送通道730 带动直线玻璃管进入并经过喷火头结构,使得喷火头结构对直线玻璃管进行火烤处理。
具体应用中,直线玻璃管垂直于上料通道720的运动方向地放置在储料槽710,上料输送链721接触直线玻璃管的一段由下至上运动,经过储料槽710时,直线玻璃管落入上料槽722内,并由上料槽722将直线玻璃管勾住,以向上输送上料。通过上料输送链721和上料槽722进行连续上料,上料输送链721的一次转动能够输送多根直线玻璃管,上料效率高,由此储料槽710能够大量储料而避免玻璃管碎裂。具体地,上料输送链721的两端啮合有齿轮,该齿轮通过转轴和轴承结构进行安装,并且位于上料输送链上端的齿轮连接有驱动电机。由于上料输送链通过转轴和轴承结构进行安装、以及连接电机进行驱动是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具体地,储料槽710包括第一侧板711、第二侧板和底板712,该第一侧板711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并分别与底板712连接,上料通道720于储料槽710的一端设置,并形成储料槽710的一侧面,储料槽710的另一端设有防止直线玻璃管掉落的阻拦结构713。具体地,该阻拦结构713包括至少一条档杆,该档杆垂直安装于底板712上。
具体地,上管结构还包括机架740,该机架740包括台架741和置放台742,该台架741用于安装输送通道730,该置放台742在台架741的下端与台架741连接,用于安装储物槽100。输送通道730通过第一支架751安装于该台架741上;上料通道720一端的轴承结构通过第二支架752安装于该台架上,其另一端的轴承结构直接安装于置放台742上;储料槽710通过第一支座753安装于置放台742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上料通道720的上端通过导轨760与输送通道730对接。具体地,上料通道720的顶端的水平位置略高于输送通道730,当勾有直线玻璃管的上料槽722转过顶端后,直线玻璃管从上料槽722落至导轨760,再沿着导轨760滑落至输送通道730。由此直线玻璃管能够从上料通道平稳地输送至输送通道。
具体地,上述输送通道730包括多个输送轮组731,多个输送轮组731相继排列设置,并且相邻的输送轮组731的转动范围相交,以将上述直线玻璃管向前输送;输送轮组731设有输送槽732,以勾住上一输送轮组731输送的直线玻璃管并转动输送至下一输送轮组731。由此,通过多个输送轮组能够将直线玻璃管按照一定的频率和/或间距进行输送。具体地,两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架751上,多个输送轮组731可以通过齿轮和链条的传动结构进行统一驱动,实现同步转动;也可以分别驱动,通过控制系统调控,以一定的时间频率相继转动。当输送槽732转动至导轨760,导轨760上的直线玻璃管落入输送槽732 内,并由输送槽732勾住,跟随其转动并落到该输送轮组731与下一输送轮组731的相交线处;当下一输送轮组731的输送槽732转动至该相交线,直线玻璃管落入其输送槽732内,并由输送槽732勾住,跟随其转动并落到该输送轮组731与下一输送轮组10的相交线处;由此重复将直线玻璃管向前输送。
具体地,上述输送轮组731包括至少两个输送轮,同组的输送轮之间通过转动轴固定连接;相邻的输送轮组的输送轮之间位置相错地设置,以使相邻的两个输送轮组的转动范围相交。具体地,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且其中一端安装有齿轮,多个传动轴的齿轮啮合有一条链条,并且输送前端的传动轴作为主动轴连接有驱动电机,由于电机驱动转轴转动是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具体地,该第一转盘结构设有用于夹持U型弯管的第一夹持结构,该第一转盘结构可以采用与上述第二转盘结构240相同的结构,该第一夹持结构采用与第二夹持结构250相同的结构,同样采用与第二驱动结构270结构相同的第一驱动结构驱动该第一上料工位或第一下料工位上的第一夹持结构打开。
如图16、17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弯管机构还包括夹管结构,该夹管结构沿第一转盘结构的转动方向设于弯管结构与翻转机构之间,其包括模具结构810、模具开夹件820、开模凸轮结构830和第四复位拉簧840;该模具结构810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开合设置的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该模具开夹件820设于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之间,并与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紧靠,用于相对模具结构810进行往复运动,以使该模具结构810开模;开模凸轮结构830与模具开夹件820连接,用于驱动模具开夹件820进行往复运动;第四复位拉簧8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连接,用于提供拉力以带动模具结构810进行合模。由此,通过夹管结构对弯管后的U型弯管进行定型,通过开模凸轮结构830和第四复位拉簧840带动模具结构810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行开模和合模,使得模具结构810的上端和下端同步接触闭合,合模吻合,使得弯管的合模定型工作稳定,从而使得产品品质稳定。
通过开模凸轮结构830带动模具开夹件820在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之间相对模具结构810进行往复运动;当模具开夹件820经开模凸轮结构830的驱动往模具结构810靠近运动并深入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之间,将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相对顶开以开模;当模具开夹件820经开模凸轮结构830驱动远离模具结构810运动,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在第四复位拉簧840的作用下合模。
具体应用中,模具结构810通过一相对固定的安装平台850进行安装,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进行开/合模,模具开夹件820相对模具结构810进行上下运动,开模凸轮结构830安装在安装平台850上。具体地,模具结构810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该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816和第一滑块817,第一模具结构810a与第一滑块817连接以进行移动;该第二移动组件120包括第二导轨816 和第二滑块819,第二模具结构810b与第二滑块819连接以进行移动。具体地,模具结构 810可以通过支座870安装于安装平台850上,可以采用两个支座870分别对第一模具结构 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进行安装的安装方式,或者采用一个支座870对模具结构810的整体结构进行安装的安装方式,其中该支座870开设有通孔以供该模具开夹件820进行运动。具体地,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为相同的结构,均包括弯管模811、模具安装板812和模具安装座813,其中模具安装座813与第一滑块817/第二滑块819连接,弯管模811通过模具安装板812与模具安装座813连接,第四复位拉簧8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模具安装座813固定连接。
具体地,该开模凸轮结构830包括第三凸轮831、第三摆臂832和第五复位拉簧833,该第三摆臂832的一端设有辅助臂834,该辅助臂834设有第三滚轮835,该第三滚轮835位于该第三凸轮831的回转范围内,用于紧靠第三凸轮831,该第三摆臂832的另一端与该第五复位拉簧833连接,以获得恢复力;该第三摆臂832与模具开夹件820连接。具体地,第三摆臂832设有辅助臂的一端、以及第三凸轮831能够转动地与安装平台850连接,第五复位拉簧833的一端与第三摆臂8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相对安装平台850固定连接。具体应在中,当第三凸轮831回转至与滚轮相抵时,使得第三摆臂832向上摆动,带动模具开夹件820向上运动顶开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以开模,同时第四复位拉簧840和第五复位拉簧833拉伸产生恢复力;当第三凸轮831回转离开第三滚轮,第三摆臂832在第五复位拉簧833的带动下向下摆动,带动模具开夹件820向下运动,同时第五复位拉簧833带动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移动合模。
如图17所示,具体地,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分别设有凸起部814,两凸起部814在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相对的侧面对应设置,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通过该凸起部814与模具开夹件820紧靠。具体地,凸起部设于模具安装座813。
如图3所示,具体地,上述模具开夹件820包括连接设置的开模部821和导向部822,该导向部822靠近该模具结构810;该开模部821用于顶开该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以使该模具结构810开模;该导向部822用于引导该开模部821进入该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之间。具体地,该导向部822包括第一导向部823 和第二导向部824,其中第二导向部824与开模部821连接;该开模部821的水平尺寸a大于第一导向部823的水平尺寸b,第二导向部824的水平尺寸c从水平尺寸a逐渐减小至水平尺寸b。具体应用中,当模具结构810合模时,两凸起部814与第一导向部823紧靠,当第三凸轮831带动模具开夹件820向上运动,使第二导向部824经过两凸起部814,逐渐顶开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至两凸起部814与开模部821紧靠,完成开模。
如图17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10b设有导向轴承815,该导向轴承815设于导向轴承815相对的侧面,该导向轴承815与模具开夹件820之间相对滑动。由此,能够使得模具开夹件820与模具结构810之间的相对移动更顺畅。具体地,该导向轴承815可转动地安装于凸起部814上。
具体地,该摆臂832通过传动轴860与模具开夹件820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传动轴860匹配有第一直线轴承861,该第一直线轴承861套设于该传动轴860外。实际应用中,传动轴860沿该第一直线轴承861进行运动,该第一直线轴承861安装于安装平台850上。具体地,摆臂通过关节轴承结构866与传动轴860连接。
如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管结构还包括辅助轴862,该辅助轴862与传动轴860并列设置,并与该传动轴860同步运动,该辅助轴862匹配有第二直线轴承863,该第二直线轴承863套设于该辅助轴862外。具体地,传动轴860与辅助轴862的一端通过连接板864固定连接,第二直线轴承863与第一直线轴承861通过连接件865固定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转盘结构160的外侧设置有两组上管结构,对应两组上管结构分别设置有两组弯管结构和两组喷火头结构;每组翻转机构相应设有两组夹具结构800,转移通道相互平行地设有两组,并分别与相应的两组夹具结构800对应;上粉工位262设有两组上粉结构201,第三上料工位330设有两组定位结构340,上述两组定位结构340分别与相应的两组夹具结构800对应;具体地,两组夹具结构800通过同一夹具安装板449与横臂a固定连接,第一转盘结构160和第二转盘结构240中,对应上料工位/下料工位的两组夹持结构,分别设有一组第二驱动部件270。由此,实现双工位加工,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9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烘干机构还包括第一调整结构370,该第一调整结构370沿输送链310的输送方向,在上料工位330的后端设置,该第一调整结构370用于调整相邻两个连接杆360之间的距离。具体应用中,进行双工位加工时,需要确保同时上料的两个挂钩320能够分别准确对位翻转机构的两组夹具结构800,由于连接杆360 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摆动,导致两个相邻的挂钩320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而定位结构 340的位置已预先对应双工位固定,当同时上料的两个挂钩320运动至第三上料工位330 时,可能出现前端的挂钩320能够在相应的定位结构340的作用下准确定位,但是后端的挂钩320无法准确定位的情况。通过第一调整结构370,在两个挂钩320进入第三上料工位 330前调整好两者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其进入第三上料工位330后能够成功定位,进而翻转机构的两组夹具结构上的两根U型弯管均能准确上料。
具体地,上述第一调整结构370包括第四驱动部件371和限位件372,该限位件372与第四驱动结构371连接,该第四驱动结构371用于驱动该限位件372相对该连接杆360进行往复运动。具体应用中,当连接杆360随输送链310转过输送链轮311后,第四驱动结构 371驱动限位件372动作调整连接杆360的位置,由此使得各个连接杆360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地进入第三上料工位330。具体地,该第四驱动结构371可以为气缸,该限位件372与气缸的活塞端固定连接,限位件372从连接杆360的运动前方向该连接杆360伸出,推动连接杆360调整位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机构和依次相连的弯管机构、上粉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弯管机构和所述上粉机构之间设有两组所述翻转机构,并在两组所述翻转机构之间设有转移通道,所述U型弯管开口朝下挂于所述转移通道上进行输送,所述上粉机构和所述烘干机构之间设有一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
夹具结构(402),所述夹具结构(402)用于抓取所述U型弯管;
翻转结构(401),所述翻转结构(401)与所述夹具结构(402)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夹具结构(402)进行翻转,以改变所述U型弯管的开口朝向并进行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结构(401)包括执行部件和第一动力部件(410),所述执行部件包括呈类Z型的翻转臂(431)、翻转导轨(432)和驱动导轨(433),所述翻转导轨(432)和所述驱动导轨(433)平行设置,所述类Z型的翻转臂(431)一端的横臂a通过转动座(434)与所述驱动导轨(433)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转动座(434)转动,所述类Z型的翻转臂(431)另一端的横臂b与所述翻转导轨(432)滑动连接;所述翻转导轨(432)的中部设有翻转槽(435),所述翻转槽(435)用于接收所述横臂b,以使所述类Z型的翻转臂(431)摆动,所述横臂a与所述夹具结构(402)连接,以带动所述夹具结构(402)翻转;所述第一动力部件(410)与所述转动座(434)连接,以驱动所述类Z型的翻转臂(431)沿所述翻转导轨(432)、驱动导轨(433)进行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结构(402)包括夹持气缸(441)、夹持拉簧(442)、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所述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的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447)和第二齿轮(448),所述第一齿轮(447)和第二齿轮(448)啮合;所述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玻管夹(445)和第二玻管夹(446),所述第一玻管夹(445)和第二玻管夹(446)相对设置,以夹持所述U型弯管;所述夹持气缸(441)和夹持拉簧(442)设于所述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之间,所述夹持气缸(441)在所述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之间做伸缩运动,以驱动第一摆臂(443)和第二摆臂(444)分别以所述第一齿轮(447)和第二齿轮(448)为支点进行相向/相离的摆动,所述夹持拉簧(442)用于提供复位拉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通道沿所述U型弯管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其包括平缓输送段(610)和倾斜输送段(620),所述倾斜输送段(620)的斜度大于所述平缓输送段(610)的斜度,所述倾斜输送段(620)的末端设有阻挡部(630),所述倾斜输送段(620)的末端上方设有阻挡件(6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粉机构包括第二转盘结构(240)和上粉结构(201),所述上粉结构(201)包括注粉嘴(210)、注粉软管(220)和第一控制结构(230),所述注粉嘴(210)用于将荧光粉注入所述U型弯管,所述注粉软管(220)一端连接所述注粉嘴(210),另一端与荧光粉的储料器连接,所述储料器设有用于将荧光粉输送到所述注粉嘴(210)的注粉驱动结构,所述第一控制结构(230)对应所述注粉软管(220)设置,用于控制所述注粉软管(220)通路或闭路;所述第二转盘结构(240)转动设置,用于将所述U型弯管从第二上料工位(261)依次输送至上粉工位(262)、第二下料工位(263),所述上粉结构(201)对应所述上粉工位(262)设置,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分别设有一组所述翻转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包括输送链(310)、定位结构(340)和第三上料工位(330),所述输送链(310)上分布设有多个用于挂置所述U型弯管的挂钩(320),所述第三上料工位(330)对应相应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所述定位结构(340)临近所述第三上料工位(330)设置,用于使所述第三上料工位上(330)的挂钩(320)相对所述翻转机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机构包括上管结构、喷火头结构、弯管结构和第一转盘结构(160),所述弯管结构设于所述上管结构与所述第一转盘结构(160)之间,所述喷火头结构设于所述上管结构的下方,所述弯管结构包括弯折执行部件和凸轮驱动部件(130),所述弯折执行部件包括:夹持臂结构(110)和传动连接件(120),所述夹持臂结构(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结构(110a)和第二夹持臂结构(110b),所述第一夹持臂结构(110a)和第二夹持臂结构(110b)分别连接有翻转摆臂(161),两所述翻转摆臂(161)的一端转动设置,并分别连接有主动齿轮(162)和从动齿轮(163),所述主动齿轮(162)与所述从动齿轮(163)啮合;所述传动连接件(120)包括齿轮传动部(121)和传动摆臂(122),所述齿轮传动部(121)转动设置,并与所述主动齿轮(162)啮合;所述凸轮驱动部件(130)与所述传动摆臂(122)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摆臂(122)上下摆动而带动所述齿轮传动部(121)转动;所述第一转盘结构(160)转动设置,用于将所述U型弯管从第一上料工位输送至第一下料工位,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对应所述弯管结构设置,所述第一下料工位设有一组所述翻转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结构包括储料槽(710)、上料通道(720)和输送通道(730);所述储料槽(710)位于所述输送通道(730)的下方,用于储放直线玻璃管;所述输送通道(730)用于将所述直线玻璃管输送至所述喷火头结构;所述上料通道(720)由下至上倾斜穿过所述储料槽(710),并且上端与所述输送通道(730)对接;所述上料通道(720)包括循环转动的上料输送链(721),所述上料输送链(721)上分布设有上料槽(722),所述上料槽(722)用于勾住所述直线玻璃管,以跟随所述上料输送链(721)的转动进行上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结构(160)的外侧设置有两组上管结构,对应所述两组上管结构分别设置有两组所述弯管结构和两组所述喷火头结构;每组所述翻转机构相应设有两组夹具结构(402),所述转移通道相互平行地设有两组,并分别与相应的两组夹具结构(402)对应;所述上粉工位(262)设有两组上粉结构(201),所述第三上料工位(330)设有两组定位结构(340),所述两组定位结构(340)分别与相应的两组夹具结构(402)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型弯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机构还包括夹管结构,所述夹管结构沿所述第一转盘结构(160)的转动方向设于所述弯管结构与所述翻转机构之间,其包括模具结构(810)、模具开夹件(820)、开模凸轮结构(830)和第四复位拉簧(840);所述模具结构(810)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开合设置的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20b);所述模具开夹件(820)设于所述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20b)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20b)紧靠,用于相对所述模具结构(810)进行往复运动,以使所述模具结构(810)开模;所述开模凸轮结构(830)与所述模具开夹件(82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模具开夹件(820)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四复位拉簧(8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具结构(810a)和第二模具结构(820b)连接,用于提供拉力以带动所述模具结构(810)进行合模。
CN202022121987.6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Active CN214494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1987.6U CN214494821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1987.6U CN214494821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4821U true CN214494821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9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21987.6U Active CN214494821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4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72907U (zh) 搅拌车筒体自动成型设备
CN112173693A (zh)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CN207372645U (zh) 一种双悬臂锁螺丝机
CN111992796A (zh) 一种等距圆管切割装置
CN210878166U (zh) 复合箍筋焊接设备
US11426828B2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dual-head pulling rods
CN109941726A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109366176A (zh) 搅拌车筒体自动成型设备
CN208712097U (zh) 一种点胶装置
CN110757025A (zh) 一种复合箍筋焊接设备
CN111003455A (zh) 一种管件运输架
CN108115022B (zh) 一种圆柱形管件端部自动化冲压成型装置
CN214494821U (zh) 一种u型弯管生产设备
CN218226724U (zh) 一种带孔圆管寻位机构
CN116175027A (zh) 模板焊接装置
CN213902081U (zh) 端子自动上料弹夹
CN114604630A (zh) 一种基于真空发生器的物流转运装置
CN205291185U (zh) 一种全自动木料打钉机
CN209140026U (zh) 焊接机
CN113334001A (zh) 一种自动角铁法兰焊接机
CN210280554U (zh) 一种铰链铆接机
CN107838653B (zh) 一种无翻边轴承座与托辊的压装装置
CN208788737U (zh) 一种纵横裁切机的纵切机构
CN202462389U (zh) 一种环绕式工位器具
CN112387827A (zh) 一种空心铝制门把手折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