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2175U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2175U
CN214492175U CN202023121065.1U CN202023121065U CN214492175U CN 214492175 U CN214492175 U CN 214492175U CN 202023121065 U CN202023121065 U CN 202023121065U CN 214492175 U CN214492175 U CN 214492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driving
printing medium
conveyor bel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210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原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2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2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8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6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b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 B65H23/0204Sensing transverse register of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 B65H23/032Controlling transverse register of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5Driving or guiding arrangements
    • B65H2404/251Details of drive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6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belt, or belts
    • B65H2404/264Arrangement of side-by-side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10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30Forces; St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30Forces; Stresses
    • B65H2515/31Tensile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装置,对于易变形的印刷介质也能够抑制弯曲。该印刷装置具备:送出轴,保持印刷介质;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第一输送带并列配置;第一驱动辊,挂绕第一输送带;第二驱动辊,挂绕第二输送带;第一驱动部,使第一驱动辊驱动;第二驱动部,使第二驱动辊驱动;挂绕辊,挂绕印刷介质;第一挂绕辊轴承;第二挂绕辊轴承;第一测压仪(1441),检测印刷介质对第一挂绕辊轴承施与的负荷(L1);第二测压仪(1442),检测印刷介质对第二挂绕辊轴承施与的负荷(L2);以及控制部(310),根据测压仪(144)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驱动部(110)和第二驱动部(120)。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通过带来抑制输送的介质弯曲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公开了如下技术:在由在宽度方向上并列的两条输送带输送金属制造的片材的输送装置中,通过对两条输送带中的每一条配置的检测器来检测片材的前端部,并通过使与先检测出的检测器对应的带输送减速来抑制弯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2811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当输送的介质为易变形的介质时会因弯曲而产生伸缩、扭曲等,因此有可能难以根据介质的端部对弯曲进行检测而无法抑制弯曲。
解决上述课题的一方式为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具备:送出轴,保持卷绕成滚筒状的印刷介质;第一输送带,向输送方向输送从所述送出轴送出的所述印刷介质;第二输送带,在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输送带并列配置,并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从所述送出轴送出的所述印刷介质;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挂绕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挂绕所述第二输送带;第一驱动部,使所述第一驱动辊驱动;第二驱动部,使所述第二驱动辊驱动;挂绕辊,挂绕从所述送出轴向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第一轴承,支承所述挂绕辊的轴的一个端部;第二轴承,支承所述挂绕辊的轴的另一个端部;第一检测部,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经由所述挂绕辊对所述第一轴承施与的负荷;第二检测部,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经由所述挂绕辊对所述第二轴承施与的负荷;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装置;2印刷介质;3控制装置;10介质输送部;31喷出头; 33滑架移动部;70输入装置;80显示装置;90刷驱动电机;100检测器组;110第一驱动部;120第二驱动部;142第一辅助辊;143第二辅助辊;144测压仪;151第一输送带;152第二输送带;153第一驱动辊;154第二从动辊;155第一从动辊;156第二驱动辊;157第一驱动电机; 158第二驱动电机;211送出轴;300接口部;310控制部;320驱动电路;330存储部;330A控制程序;330B设定数据;330C输送速度数据; 1411挂绕辊;1412第一挂绕辊轴承(第一轴承);1413第二挂绕辊轴承 (第二轴承);1441第一测压仪(第一检测部);1442第二测压仪(第二检测部);3100反馈控制部;L、L1、L2负荷;SG1第一测定信号;SG2 第二测定信号;SG3第一指示信号;SG4第二指示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印刷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挂绕辊部的结构的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输送带部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6是示出印刷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是示出反馈控制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带部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在各图中,用与实物不同的尺寸来图示各部件。
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图5和图9~图10中,将X轴、Y轴和Z 轴图示为互相正交的三个轴。在设置印刷装置1的状态下,Z轴相当于铅垂方向,X轴和Y轴为沿水平面的方向。图示轴向的各箭头的前端侧为“+ 侧”,将其基端侧设为“-侧”。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印刷装置1的简要结构图。
印刷装置1是通过对印刷介质2喷出墨来形成图像的喷墨式印刷装置。
关于在印刷装置1中使用的印刷介质2,可以使用纸、合成树脂制造的片材等各种材料,例如可以利用普通纸、优质纸以及光面纸等喷墨记录用专用纸。在下面的说明中,示出将棉、羊毛等天然纤维、聚酯纤维等合成纤维或者由通过将这些混纺而得到的纤维构成的织物用作印刷介质2的结构。印刷装置1作为使墨附着于印刷介质2的印刷表面以对印刷介质2 进行印染的印染印刷机发挥作用。
印刷装置1具备:介质输送部10、介质紧贴部20、印刷部30、干燥单元40和清洗单元50等,上述各部安装于框架部60。另外,印刷装置1 具备控制上述各部的控制装置3。
介质输送部10具备介质送出部11,输送辊12、13,弯曲检测部14,输送带部15,输送辊16、17以及介质卷取部18,并在沿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2。介质输送部10输送印刷介质2的输送方向为在图中用箭头F示出的方向,相当于+X轴方向。
介质送出部11将印刷介质2送出到印刷部30一侧。介质送出部11 具有圆筒状或者圆柱状的送出轴211和将送出轴21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212。介质送出部11具有按照控制装置3的控制使送出轴211运动的未图示的旋转驱动部。在送出轴211安装有由带状印刷介质2卷绕成滚筒状的滚筒体,通过送出轴211的旋转而沿输送方向送出印刷介质2。送出轴211可拆装地安装于轴承部212。
输送辊12、13将从送出轴211送出的印刷介质2转送到弯曲检测部 14。
弯曲检测部14具备:挂绕辊部141、第一辅助辊142、第二辅助辊143 以及两个测压仪144。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的各部配置在输送带部15 的上方。上方相当于+Z轴方向。
第一辅助辊142是辅助印刷介质2挂绕到挂绕辊部141的挂绕辊1411 的辅助辊,并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输送辊13的下游且配置在挂绕辊1411 的上游。另外,第一辅助辊142相比挂绕辊1411配置在下方。第一辅助辊142在与印刷介质2的印刷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辅助印刷介质2进行挂绕。下方相当于-Z轴方向。
第二辅助辊143为辅助印刷介质2挂绕于挂绕辊部141的挂绕辊1411 的辅助辊,并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挂绕辊1411的下游且配置在后述的按压辊21的上游。另外,第二辅助辊143相比挂绕辊1411配置在下方。第二辅助辊143在与印刷介质2的印刷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辅助印刷介质2进行挂绕。下方相当于-Z轴方向。
图2是示出挂绕辊部141的结构的图。
如图2所示,挂绕辊部141具备:挂绕辊1411、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 以及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对应第一轴承的一个例子,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对应第二轴承的一个例子。
挂绕辊1411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的辊,由介质送出部11送出的印刷介质2挂绕于挂绕辊1411。挂绕辊1411伴随印刷介质2的输送以旋转轴 1414为中心旋转。
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和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将挂绕辊1411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支承挂绕辊1411的旋转轴1414的端部之中的左侧的端部。左侧相当于+Y轴方向。另外,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 支承挂绕辊1411的旋转轴1414的端部之中的右侧的端部。右侧相当于- Y轴方向。
在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的下部,将第一测压仪1441配置为与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抵接。第一测压仪1441对应第一检测部的一个例子。第一测压仪1441测定印刷介质2向下方按挂绕辊1411的力作为施与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的负荷L1,并将表示测定的负荷L1的第一测定信号SG1输出到控制装置3。
在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的下部,将第二测压仪1442配置为与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抵接。第二测压仪1442对应第二检测部的一个例子。第二测压仪1442测定印刷介质2向下方按挂绕辊1411的力作为施与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的负荷L2,并将表示测定的负荷L2的第二测定信号SG2输出到控制装置3。
在不区分对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施与的负荷L1和对第二挂绕辊轴承 1413施与的负荷L2的情况下,表述为“负荷L”。
若作用在挂绕于挂绕辊1411的印刷介质2的张力发生变化,在挂绕辊1411中印刷介质2按向下方的力发生变化。因此,第一测压仪1441和第二测压仪1442能够测定作用于印刷介质2的张力作为印刷介质2对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和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施与的负荷L。当印刷介质2 发生了弯曲时,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的印刷介质2的两端部的输送量不同,因此作用的张力也产生差异。因此,弯曲检测部14能够根据由第一测压仪1441和第二测压仪1442所测定的负荷L的差异来检测弯曲。需要说明的是,相交方向相当于Y轴方向。
返回到图1的说明,输送带部15通过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 152而向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2。
图3是从上方观察输送带部15的俯视图。
输送带部15具备:第一输送带151、第二输送带152、第一驱动辊153、第二驱动辊156、第一从动辊155以及第二从动辊154。
第一输送带151为连接带状的带的两端部的环形状,并且挂绕在第一驱动辊153的大径部153A和第一从动辊155。例如,第一输送带151在预定的张力进行作用的状态下被保持,以使第一输送带151的第一驱动辊 153的大径部153A与第一从动辊155之间的部分平行于地面4。在第一输送带151的表面151A设置有粘附印刷介质2的粘附层。
与第一输送带151相同,第二输送带152为环形状并挂绕于第二驱动辊156的大径部156A和第二从动辊154。例如,第二输送带152在预定的张力起作用的状态下被保持,以使第二输送带152的第二驱动辊156的大径部156A与第二从动辊154之间的部分平行于地面4。在第二输送带 152的表面152A设置有粘附印刷介质2的粘附层。
印刷介质2途经弯曲检测部14而输送至输送带部15的第一输送带 151和第二输送带152,通过粘附层的粘附力紧贴于表面151A、152A,并支承或保持于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由此能够将具有伸缩性的织物等作为印刷介质2进行处理。
第一驱动辊153的大径部153A和第一从动辊155接触第一输送带151 的内周面,并通过与内周面的摩擦来驱动第一输送带151。
第一驱动辊153连结于驱动第一驱动辊153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157,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57的动力而进行旋转。第一从动辊155为从动辊,并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一驱动辊153并列配置。第一从动辊155伴随基于第一驱动辊153的第一输送带151的旋转而旋转。
第一驱动辊153组装有圆筒状的第二从动辊154。
图4为第一驱动辊153和第二从动辊154的立体图。
第一驱动辊153具有大径部153A和比大径部153A直径小的小径部 153B。大径部153A和小径部153B为圆柱状的辊。大径部153A与小径部153B在轴向上同心排列。大径部153A的轴向的左端经由驱动轴157A连结到第一驱动电机157,小径部的轴向的右端由轴承159支承为能够旋转。
图5为图3的IV-IV剖视图。
如图5所示,小径部153B经由轴承机构161组装有第二从动辊154,并将第二从动辊154支承为旋转自如。在图5中,将滚珠轴承作为轴承机构161进行示例,但是轴承机构161不限于滚珠轴承,也可以是辊轴承、套筒轴承等。第二从动辊154的外径与大径部153A大致相同。第二从动辊154经由轴承机构161组装于小径部153B,由此伴随第二驱动辊156 的旋转以小径部153B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而不与第一驱动辊153一起旋转。
第二驱动辊156的大径部156A以及第二从动辊154与第一输送带151 的内周面接触,并通过与内周面的摩擦来驱动第二输送带152。
第二驱动辊156连结于驱动第二驱动辊156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158,并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58的动力而进行旋转。第二从动辊154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二驱动辊156并列配置。第二从动辊154伴随基于第二驱动辊156 的第二输送带152的旋转而旋转。
在第二驱动辊156组装有圆筒状的第一从动辊155。
与第一驱动辊153相同,第二驱动辊156具有大径部156A和直径比大径部156A小的小径部156B。大径部156A和小径部156B为圆柱状的辊。大径部156A与小径部156B在轴向上同心排列。大径部156A的轴向的右端经由驱动轴158A连结到第二驱动电机158,小径部156B的轴向的左端由轴承160支承为能够旋转。
与小径部153B相同,小径部156B经由轴承机构161组装第一从动辊155,并将第一从动辊155支承为旋转自如。第一从动辊155的外径与大径部156A大致相同。第一从动辊155经由轴承机构161组装于小径部 156B,由此伴随第一驱动辊153旋转以小径部156B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而不与第二驱动辊156一起旋转。
这样,由于第一驱动辊153将第二从动辊154支承为旋转自如,且第二驱动辊156将第一从动辊155支承为旋转自如,因此不需要在在相交方向上在第一输送带151与第二输送带152之间配置将第一从动辊155和第二从动辊154的轴向的端部支承为旋转自由的部件。因此,尽量缩小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的分离距离,从而能够在相交方向上并列配置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
返回到对图1的说明,印刷部30位于输送带部15的上方,在输送带部15的下方配置有清洗单元5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在与印刷部30相对的位置处与印刷介质2一起向输送方向移动,并且在与清洗单元50相对的位置处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印刷部30对印刷介质2形成图像。输送辊16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印刷部30和输送带部15的下游,并将印刷介质2从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的粘附层剥离。经由输送辊16和输送辊17印刷介质2被输送到介质卷取部18。
介质卷取部18卷取印刷介质2。介质卷取部18具有圆筒状或者圆柱状的卷取轴181和将卷取轴18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182。介质卷取部18具有驱动卷取轴181旋转的未图示的旋转驱动部。印刷介质2通过卷取轴181旋转而被卷取轴181卷取。卷取轴181能够可拆装地安装于轴承部182。
介质紧贴部20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印刷部30的上游,并使印刷介质2 紧贴于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介质紧贴部20具有:按压辊 21、按压辊驱动部22和辊支承部23。按压辊2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并且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辊支承部23以隔着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与按压辊21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的内周面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针对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中的每个分别设置辊支承部23。
按压辊驱动部22一边向下按压按压辊21,一边使按压辊21向输送方向和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印刷介质2在按压辊21与辊支承部23 之间通过按压辊驱动部22的按压力而被按压于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
印刷部30具有:喷出头31,向印刷介质2喷出墨;滑架32,搭载有喷出头31;以及滑架移动部33,使滑架32在相交方向上移动。喷出头31 具有由多个喷嘴列34形成的喷嘴板35。例如,在喷嘴板35形成有四个喷嘴列34,每列喷嘴列34喷出不同颜色的墨,由此在印刷介质2实施彩色印刷。
滑架32被未图示的沿着作为相交方向的Y轴方向配置的导向轨支承,并通过滑架移动部33而在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输送辊16与输送辊17之间设置有干燥单元40。干燥单元40具备 IR(红外)加热器等加热机构,通过加热印刷介质2来干燥印刷介质2的墨。
清洗单元50具有:清洗部51、按压部52以及移动部53。清洗部51 具备:清洗槽54,储存清洗液;第一清洗刷55,与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抵接并进行旋转;第二清洗刷56;以及刀片57。第一清洗刷55和第二清洗刷56为与第一输送带151的表面151A和第二输送带152 的表面152A抵接的刷,通过图7示出的刷驱动电机90的动力进行旋转,并用清洗液来清洗表面151A、152A。刀片57例如由硅橡胶等柔性材料形成,并在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的旋转方向上配置在第二清洗刷56的下游。刀片57从表面151A、152A刮掉清洗液,并将表面151A、 152A整理为能够供印刷介质2紧贴的状态。移动部58将清洗单元5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地面4移动。按压部59例如是由气缸591和球衬套592 构成的升降装置,能够调节和保持清洗部51的高度。
图6为示出印刷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印刷装置1具备输入装置70和显示装置80,它们连接于控制装置3。输入装置70为操作印刷装置1的操作员输入印刷条件等的装置,例如为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输入装置70可以是桌面型或者膝上型个人计算机、平板型终端、便携型终端等,也可以与印刷装置1分开设置。输入装置70将操作员所输入的信息输出到控制装置3。显示装置80具备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画面,并且根据控制装置3的控制显示各种信息。
控制装置3具备:接口部300、控制部310、驱动电路320以及存储部330。控制部31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处理器,并通过处理器来执行程序,从而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作来控制印刷装置1的各部。控制部310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部330所存储的控制程序330A来作为反馈控制部3100发挥功能。
接口部300连接于输入装置70和显示装置80,并在与这些的各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驱动电路320连接于介质输送部10、滑架移动部33、喷出头31以及刷驱动电机90。
存储部330具备半导体存储设备、磁性记录装置,并存储由控制部310 的处理器执行的控制程序330A、印刷装置1的设定所涉及的设定数据 330B、其他由控制部310处理的数据。另外,存储部330存储输送速度数据330C。输送速度数据330C为表示由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 输送印刷介质2的输送速度的数据,并表示由用户等预先设定的输送速度。可以适当变更输送速度数据330C所表示的输送速度。输送速度数据330C 所表示的输送速度相当于预定的速度。
控制装置3控制驱动电路320,通过从驱动电路320输出控制信号来使介质输送部10、滑架移动部33、喷出头31以及刷驱动电机90进行动作。
控制装置3驱动介质输送部10所具备的各电机,而使印刷介质2向输送方向移动。控制装置3驱动介质输送部10所具备的第一驱动部110 的第一驱动电机157以及介质输送部10所具备的第二驱动部120的第二驱动电机158,而使印刷介质2沿输送方向移动。第一驱动部110除了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57以外,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57的驱动轴157A等动力传递机构。第二驱动部120除了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58之外,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58的驱动轴158A等动力传递机构。
控制装置3驱动滑架移动部33所具备的电机,而使滑架32沿Y轴方向移动。控制装置3驱动喷出头31而朝向印刷介质2喷出墨。控制装置3 控制滑架移动部33和喷出头31而重复进行主扫描和副扫描,其中,主扫描为一边从喷出头31喷出墨一边移动滑架32,副扫描为控制介质输送部 10沿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2。通过该控制在印刷介质2形成图像。
控制装置3驱动刷驱动电机90而使第一清洗刷55和第二清洗刷56 进行旋转。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构成为省略图示的印刷装置1的各部连接于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控制这些的各部。
控制装置3连接有包括其他各种传感器的检测器组100,控制装置3 获取检测器组100的检测信号来反映基于驱动电路320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从检测器组100所包含的第一测压仪1441获取第一测定信号SG1,还从检测器组100所包含的第二测压仪1442获取第二测定信号SG2。并且,控制装置3将所获取到的第一测定信号SG1和第二测定信号SG2通过驱动电路320反映为第一驱动电机157和第二驱动电机 158的驱动。
正如上述,控制部310作为反馈控制部3100发挥功能。反馈控制部 3100对第一驱动电机157和第二驱动电机158进行反馈控制。另外,反馈控制部3100向驱动电路320输出通过反馈控制得到的表示第一驱动电机 157的旋转速度的第一指示信号SG3、以及通过反馈控制得到的表示第二驱动电机158的旋转速度的第二指示信号SG4。驱动电路320被输入了第一指示信号SG3时,将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驱动电机157,以使第一驱动电机157以第一指示信号所表示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另外,驱动电路320 被输入了第二指示信号SG4时,将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驱动电机158,以使第二驱动电机158以第二指示信号SG4所表示的旋转速度旋转。
图7是示出反馈控制部3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图7示出的反馈控制中使用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反馈控制部3100在每个控制周期计算第一驱动电机157的旋转速度和第二驱动电机158的旋转速度。并且,反馈控制部3100在每个控制周期分别对第一驱动电机157和第二驱动电机158的旋转速度进行更新。在图7中,“t”表示控制周期的执行定时。
反馈控制部3100具有:第一减法器410、比例器420、积分器430、微分器440、第一加法器450、第二减法器460以及第二加法器470。
第一减法器410从第一测压仪1441所输出的第一测定信号SG1所表示的负荷L1(t)减去第二测压仪1442所输出的第二测定信号SG2所表示的负荷L2(t)计算出差分E(t)。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减法器410 中将差分E(t)的目标值设为零,因此所计算的差分E(t)相当于目标值与反馈值的偏差。第一减法器410将计算出的差分E(t)输出到比例器 420、积分器430以及微分器440。
比例器420根据输入的差分E(t)计算比例分量U1(t),并将计算出的比例分量U1(t)输出到第一加法器450。积分器430根据输入的差分E(t)计算积分分量U2(t),并将计算出的积分分量U2(t)输出到第一加法器450。另外,微分器440根据输入的差分E(t)计算微分分量 U3(t),并将计算出的微分分量U3(t)输出到第一加法器450。
第一加法器450将比例器420、积分器430以及微分器440的输出相加,并将相加值U(t)输出至第二减法器460和第二加法器470。输入至第二减法器460和第二加法器470的相加值U(t)的单位表示旋转速度。反馈控制部3100在第二减法器460和第二加法器470的前段将测压仪144 所测定的负荷L的物理单位换算为旋转速度,以使输入到第二减法器460 和第二加法器470的相加值U(t)的物理单位成为旋转速度。
向第二减法器460输入与存储部330所存储的输送速度数据330C所表示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旋转速度。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与输送速度数据 330C所表示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旋转速度称为“目标旋转速度”。第二减法器460从目标旋转速度计算减去第一加法器450所输出的相加值U(t) 计算旋转速度。并且,反馈控制部3100将表示第二减法器460所计算出的旋转速度的第一指示信号SG3输出到驱动电路320。由此,第一驱动电机157以第二减法器460所计算出的旋转速度旋转。
将目标旋转速度输入到第二加法器470。第二加法器470根据目标旋转速度计算加上了第一加法器450所输出的相加值U(t)的旋转速度。并且,反馈控制部3100向驱动电路320输出表示第二加法器470计算出的旋转速度的第二指示信号SG4。由此,第二驱动电机158以第二加法器470 所计算出的旋转速度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图7示出的反馈控制部3100的结构为第一减法器410 计算从第一测压仪1441所输出的第一测定信号SG1所表示的负荷L1减去第二测压仪1442所输出的第二测定信号SG2所表示的负荷L2的差分E (t)的结构。然而,也可以构成为反馈控制部3100计算从第二测压仪1442 所输出的第二测定信号SG2所表示的负荷L2减去第一测压仪1441所输出的第一测定信号SG1所表示的负荷L1的差分E(t)。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减法器460所计算出的旋转速度为第二驱动电机158的旋转速度,第二加法器470所计算出的旋转速度为第一驱动电机157的旋转速度。
另外,在图7示出的反馈控制部3100的结构中以使用PID控制的情况为例子,但也可以设为使用比例控制的结构。在PID控制的情况下,要调整比例控制、微分控制以及积分控制中的各增益,但是在比例控制的情况下,调整的增益可以为一种即可,能够简单地进行反馈控制。
接下来,对控制装置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为示出控制装置3的动作的流程图。特别是图8示出了反馈控制部3100的动作。
每当控制周期的执行定时到来时,反馈控制部3100执行图8示出的流程图的动作。
反馈控制部3100计算从第一测压仪1441所输出的第一测定信号SG1 所表示的负荷L1减去第二测压仪1442所输出的第二测定信号SG2所表示的负荷L2的差分E(t)(步骤S1)。
反馈控制部3100根据在步骤S1中计算出的差分E(t)计算第一驱动电机157和第二驱动电机158各自的旋转速度(步骤S2)。
接下来,反馈控制部3100基于在步骤S2中计算出的旋转速度生成第一指示信号SG3和第二指示信号SG4,并将所生成第一指示信号SG3和第二指示信号SG4输出到驱动电路320(步骤S3)。
通过反馈控制部3100的动作实现以下效果。
例如,使印刷介质2在输送方向上被以右方的端部比左方的端部先行的方式输送,即印刷介质2以输送方向为基准向右方弯曲。在这种情况下,与左方的端部相比,印刷介质2的右方的端部的输送量大,因此作用于右方的端部的张力变得大于作用于左方的端部的张力。由此,在挂绕辊部141 中,印刷介质2向下方按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的力变大,第二测压仪1442 要检测的负荷L2增加。另一方面,与右方的端部相比,左方的端部的输送量小,因此产生松弛。由此,在挂绕辊部141中,印刷介质2向下方按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的力变小,第一测压仪1441所要检测的负荷L2减小。反馈控制部3100通过进行反馈控制,使第二驱动电机158从目标旋转速度开始减速,而使第一驱动电机157从目标旋转速度开始加速。由此,能够增大输送量小的左方的端部的输送量,另一方面能够减小输送量大的右方的端部的输送量,从而能够消除向右方弯曲。另外,由于在反馈控制中以目标旋转速度为基准进行加速和减速,因此,能够将印刷介质2的整体的平均输送速度保持为与目标旋转速度相对应的输送速度。
在该例为向右方弯曲的情况,向左方弯曲的情况也一样,能够通过使输送量不同来消除弯曲,且能够将印刷介质2的整体平均输送速度保持为与目标旋转速度相对应的输送速度。
如上所述,印刷装置1具备:送出轴211,保持卷绕为滚筒状的印刷介质2;第一输送带151,向输送方向输送从送出轴211送出的印刷介质2;以及第二输送带152,在相交方向上与第一输送带151并列配置,并向输送方向输送从送出轴211送出的印刷介质2。另外,印刷装置1具备:第一驱动辊153和第一从动辊155,挂绕有第一输送带151;第二驱动辊156 和第二从动辊154,挂绕有第二输送带152;第一驱动部110,驱动第一驱动辊153;以及第二驱动部120,驱动第二驱动辊156。另外,印刷装置1 具备:挂绕辊1411,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 152的上游,并且挂绕从送出轴211向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 输送的印刷介质2;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支承挂绕辊1411的旋转轴1414 的左方的端部;以及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支承挂绕辊1411的旋转轴1414 的右方的端部。另外,印刷装置1具备:第一测压仪1441,检测印刷介质 2经由挂绕辊1411施与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的负荷L1;以及第二测压仪 1442,检测印刷介质2经由挂绕辊1411施与第二挂绕辊轴承1412的负荷 L2。另外,印刷装置1具备控制部310,该控制部310根据第一测压仪1441 和第二测压仪1442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驱动部110和第二驱动部120。
根据该结构,能够基于由印刷介质2的弯曲所产生的印刷介质2对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与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施与的负荷的差,来进行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的驱动控制,能够抑制印刷介质2弯曲。特别是不检测印刷介质2的端部也能够抑制弯曲,因此对于易发生变形的印刷介质2也能够抑制弯曲。
第一驱动辊153的轴向的一端连结于第一驱动电机157,另一端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从动辊154组装于第一驱动辊153,并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驱动辊153。第二驱动辊156的轴向的一端连结于第二驱动电机 158,另一端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一从动辊155组装于第二驱动辊156,并旋转自如支承于第二驱动辊156。
根据该结构,第一驱动辊153将第二从动辊154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第二驱动辊156将第一从动辊155支承为旋转自如,因此不需要在相交方向上在第一输送带151与第二输送带152之间配置将第一从动辊155和第二从动辊154的轴向的端部支承为旋转自如的部件。因此,能够尽量缩小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的分离距离,在相交方向上并列配置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因此,印刷装置1能够在使印刷介质 2的印刷表面一致的状态下,通过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输送印刷介质2,能够提高印刷质量。
第一测压仪1441检测作用于相交方向上的印刷介质2的左方的端部的张力作为对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施与的负荷L1。第二测压仪1442检测作用于相交方向上的印刷介质2右方的端部的张力作为对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施与的负荷L2。控制部310根据第一测压仪1441和第二测压仪 1442的检测结果,一边将印刷介质2的输送速度保持为预定的速度,一边对第一驱动部110和第二驱动部120进行PID控制,以使作用于印刷介质在相交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张力的差变小。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将印刷介质2的输送速度保持为预定的速度的同时抑制印刷介质2弯曲。另外,通过PID控制来抑制弯曲,因此使稳态偏差减小并且能够高反应度地抑制弯曲。因此,印刷装置1能够高精度且迅速地抑制弯曲。
控制部310在根据第一测压仪1441和第二测压仪1442的检测结果将输送速度保持为预定的速度的同时,对第一驱动部110和第二驱动部120 进行比例控制以使作用于印刷介质2在相交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张力的差变小。
根据该结构,调整的增益可以是一种,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在将印刷介质2的输送速度保持为预定的速度的同时抑制印刷介质2的弯曲的控制。
印刷装置1具备辅助印刷介质2挂绕于挂绕辊1411的第一辅助辊142 和第二辅助辊143。第一辅助辊142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挂绕辊1411的上游。第二辅助辊143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挂绕辊1411的下游。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印刷介质2挂绕于挂绕辊1411,以得印刷介质2 能够对挂绕辊1411施与负荷L。因此,第一测压仪1441和第二测压仪1442 能够准确地测定印刷介质2对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和第二挂绕辊轴承 1413施与的负荷L。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输送带部15的结构不同。
图9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带部15的俯视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辊153和第二驱动辊156的立体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带部15具备:第一输送带151、第二输送带152、第一驱动辊153、第二驱动辊156、第一从动辊155、第二从动辊154以及板材162。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驱动辊153和第二驱动辊156为圆柱状或圆筒状的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辊153和第二驱动辊156相比,在轴向上以外径相同的方式构成。
第一输送带151挂绕于第一驱动辊153和第一从动辊155。第二输送带152挂绕于第二驱动辊156和第二从动辊154。
第一驱动辊153连结于第一驱动电机157,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57的动力而进行旋转。第一从动辊155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一驱动辊153并列配置。第一驱动辊153的轴向的左端经由驱动轴157A与第一驱动电机157 连结。另外,第一驱动辊153的轴向的右端被轴承163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二驱动辊156在相交方向上与第一驱动辊153并列配置,并与第二驱动电机158连结,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58的动力而进行旋转。第二从动辊154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二驱动辊156并列配置。第二驱动辊156的轴向的右端经由驱动轴157A与第二驱动电机158连结。另外,第二驱动辊156 的轴向的左端被轴承164支承为能够旋转。
板材162在相交方向上与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并列,且以板材的表面162A、第一输送带151的表面151A以及第二输送带152 的表面152A成为同一个面的方式配置。由此,印刷装置1能够在使印刷介质2的印刷表面一致的状态下,通过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 输送印刷介质2。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辊153和第二驱动辊156在相交方向上并列配置。第一驱动辊153的轴向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157 连结,而另一端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驱动辊156的轴向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158连结,而另一端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辊153与第二驱动辊156未在相交方向上并列配置。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承或保持印刷介质2的第一输送带151的部分是被第一驱动辊153卷取的部分,支承或保持印刷介质2 的第二输送带152的部分是从第二驱动辊156送出的部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支承或保持印刷介质2的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 的部分与驱动带的辊所卷取的部分同步。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准确地使在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中支承或保持印刷介质2 的部分的张力同步,能够使印刷介质2的印刷表面一致地进行输送。所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易变形的印刷介质2也能够抑制弯曲且能够提高印刷质量。
上述各实施方式不过是示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例子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说明为具备使印刷介质2紧贴的粘附层的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静电将印刷介质2吸附于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的静电吸附式带。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弯曲检测部14配置在比输送带部15更靠上方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弯曲检测部14配置在比输送带部15的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152更靠下方且位于输送方向上游处。在这种情况下,挂绕辊部141配置在比第一辅助辊142和第二辅助辊143更靠下方。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测压仪1441配置为与第一挂绕辊轴承1412的上部抵接,并检测印刷介质2向上推挂绕辊1411的力作为负荷L1。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测压仪1442配置为与第二挂绕辊轴承1413的上部抵接,并将印刷介质2向上推挂绕辊1411的力作为负荷L2进行检测。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出头31,以搭载于可动滑架32 以一边沿±Y轴方向移动一边喷出墨的串行头式进行了示例,但是喷出头 31也可以是在包括印刷介质2的宽度的Y轴方向上延伸并固定排列的行头式。
另外,在印刷装置1中,输送环形状的第一输送带151和第二输送带 152的机构中的辊、电机的数量、配置为任意的,可以结合第一输送带151 和第二输送带152、印刷介质2的大小适当变更。
图6示出的功能框中的至少一部分既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协作实现。为了便于理解控制装置3的动作,图8的流程图的处理单位根据主要的处理内容进行划分,实施方式不限于图示的处理单位的划分方法、名称。

Claims (7)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送出轴,保持卷绕成滚筒状的印刷介质;
第一输送带,向输送方向输送从所述送出轴送出的所述印刷介质;
第二输送带,在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输送带并列配置,并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从所述送出轴送出的所述印刷介质;
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挂绕所述第一输送带;
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挂绕所述第二输送带;
第一驱动部,使所述第一驱动辊驱动;
第二驱动部,使所述第二驱动辊驱动;
挂绕辊,挂绕从所述送出轴向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
第一轴承,支承所述挂绕辊的轴的一个端部;
第二轴承,支承所述挂绕辊的轴的另一个端部;
第一检测部,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经由所述挂绕辊对所述第一轴承施与的负荷;
第二检测部,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经由所述挂绕辊对所述第二轴承施与的负荷;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使所述第一驱动辊驱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第一驱动辊的轴向的一端连结于第一驱动电机,另一端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第二从动辊组装于所述第一驱动辊,并被所述第一驱动辊支承为旋转自如,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使所述第二驱动辊驱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第二驱动辊的轴向的一端连结于第二驱动电机,另一端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第一从动辊组装于所述第二驱动辊,并被所述第二驱动辊支承为旋转自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使所述第一驱动辊驱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使所述第二驱动辊驱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二驱动辊在所述相交方向上并列配置,
所述第一驱动辊的轴向的一端连结于第一驱动电机,另一端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辊的轴向的一端连结于第二驱动电机,另一端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作用于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相交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张力作为对所述第一轴承施与的负荷,
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作用于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相交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的张力作为对所述第二轴承施与的负荷,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进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以在使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速度保持为预定的速度的同时,使作用于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相交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张力的差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进行比例控制,以在使所述输送速度保持为预定的速度的同时,使作用于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相交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张力的差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辅助所述印刷介质挂绕至所述挂绕辊的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
所述第一辅助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挂绕辊的上游,
所述第二辅助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挂绕辊的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为测压仪。
CN202023121065.1U 2019-12-25 2020-12-22 印刷装置 Active CN2144921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4112 2019-12-25
JP2019234112A JP7400452B2 (ja) 2019-12-25 2019-12-25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2175U true CN214492175U (zh) 2021-10-26

Family

ID=7654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21065.1U Active CN214492175U (zh) 2019-12-25 2020-12-22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5095B2 (zh)
JP (1) JP7400452B2 (zh)
CN (1) CN21449217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7888B2 (ja) 1993-05-17 1998-04-08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剪断シートの搬送方法
JP4019988B2 (ja) 2003-03-25 2007-12-12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09025588B4 (de) 2008-07-11 2022-02-2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und Ausrichten von Bogen, die einer Verarbeitungsmaschine, insbesondere Druckmaschine zugeführt werden
FR2967664B1 (fr) * 2010-11-24 2012-12-28 Goss Int Montataire Sa Dispositif de transport d'une feuille, et utilisation correspondante
JP2017056421A (ja) 2015-09-18 2017-03-2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塗工装置および塗工方法
JP2018154070A (ja) * 2017-03-21 2018-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00452B2 (ja) 2023-12-19
JP2021102507A (ja) 2021-07-15
US20210197597A1 (en) 2021-07-01
US11225095B2 (en)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03833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EP3354609B1 (en) Transport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EP2700507B1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CN108455345B (zh) 印刷装置
JP201018048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320550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printing medium
CN214492175U (zh) 印刷装置
KR102453165B1 (ko) 기재 반송 장치, 인쇄 장치, 도공 장치 및 기재 롤 지름 취득 방법
JP49290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05046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20210086939A1 (en) Label apply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EP2756957B1 (en) Record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CN105365412B (zh) 记录装置
US11975532B2 (en) Transport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transport controlling method
JP597885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200407099A1 (en) Label appl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JP597069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232838A (ja) 液体吐出装置
KR101173145B1 (ko) 인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04142905A (ja) 薄膜ウエブ巻き取り装置
US1137687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inting apparatus
JP661754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KR100954444B1 (ko) 웹의 폭방향 위치 변위 제어장치
JP6083155B2 (ja) 媒体送り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21084737A (ja) 搬送ベルト、および、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