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4757U - 传送机构和输送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传送机构和输送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4757U
CN214454757U CN202120329808.XU CN202120329808U CN214454757U CN 214454757 U CN214454757 U CN 214454757U CN 202120329808 U CN202120329808 U CN 202120329808U CN 214454757 U CN214454757 U CN 214454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transmission
conveying
lif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298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松松
黄辉滟
覃召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298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4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4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4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amework For Endless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送机构和输送线组件,传送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底座上;第二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第一升降组件用于调整第二升降组件相对于底座的高度;角度调整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输送组件,输送组件与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第二升降组件用于调整输送组件相对于第一升降组件的高度,角度调整组件用于调整输送组件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的转动角度。实现传送机构能够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传送物料,适用于复杂多变的输送环境。同时,传送机构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节省空间布局,有效提升了整体机构的智能化设置。

Description

传送机构和输送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送机构、一种输送线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下,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单一,不能调整;且输送线的高度也是根据使用场景固定设置,进而导致输送线整体的适用范围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线组件。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送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底座上;第二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第一升降组件用于调整第二升降组件相对于底座的高度;角度调整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输送组件,输送组件与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第二升降组件用于调整输送组件相对于第一升降组件的高度,角度调整组件用于调整输送组件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送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角度调整组件和输送组件。其中,第一升降组件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升降组件来调整第二升降组件与底座之间的高度。第二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二升降组件来调整输送组件相对于第一升降组件之间的高度。输送组件与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一方面实现了通过第二升降组件来调整输送组件与第一升降组件之间的高度,另一方面实现了通过角度调整组件来调整输送组件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的转动角度。从而实现传送机构多角度传送、多高度传送物料,适用于多种输送场景。
具体地,在传送机构运行过程中,第一升降组件进行动作,此时第一升降组件通过自身升降,来调整第二升降组件与底座的相对高度,以此来实现对输送组件与底座之间的高度调整,进而实现传送机构的一级升降。进一步地,当第一升降组件处于初始状态,第二升降组件进行动作时,此时第二升降组件通过自身升降,来进一步调整输送组件与底座之间的相对高度,进而实现了传送机构的二级升降;或者,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同时动作,可以实现输送组件相对于底座的又一高度,进而实现了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的以使得传送机构能够达到不同的高度,进而可以根据实际的场景的需要对传送机构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了多场景的输送需求。另外,通过输送组件与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便于角度调整组件对输送组件进行调整,以实现输送组件能够多角度转动,最终实现传送机构能够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传送物料。同时,传送机构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节省空间布局,有效提升了整体机构的智能化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传送机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底座上,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第一驱动件能够伸出或缩回以调整第二升降组件的高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其中,第一驱动件设置在底座上,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这样,通过第一驱动件的伸出或者缩回来调整第二升降组件相对于底座的高度,第二升降组件与输送组件相连接,进而通过第一升降组件的升降,实现输送组件在不同高度传送物料,最终实现传送机构在不同高度传送物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连接板,底座和连接板通过导向件相连接;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置于连接板上;安装板,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安装板相连接,角度调整组件设置于安装板上;其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可以分开或同时动作以将输送组件调整至预设高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升降组件包括连接板、第二驱动件和安装板。其中,底座和连接板通过导向件相连接,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连接板相连接,第二驱动件设置在连接板上,这样,在第一升降组件升降时,以实现对底座与连接板之间高度调整,进而实现调整第二升降组件与底座之间相对高度。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安装板相连接,角度调整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实现了第二升降组件对输送组件的高度的进一步调整,同时,通过角度调整组件对输送组件角度调整,实现输送组件在不同角度的转动,从而实现传动机构在不同角度的传送物料。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可以分开或同时动作以将输送组件调整至预设高度,当第一驱动件驱动时,实现第一个级别高度调整,当第二驱动时,实现第二个级别高度调整,当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同时驱动时,实现第三个级别高度的调整,从而实现了多个级别高度调整,适用于复杂多变的输送场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角度调整组件包括:动力件,设置于安装板上;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动力件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传动件,设置于安装板上,输送组件与第二传动件相连接,第二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相传动;其中,动力件能够驱动第一传动件相对于安装板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件相对于安装板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输送组件相对于安装板的转动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角度调整组件包括动力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其中,动力件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一传动件与动力件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实现动力件为第一传动件提供动力输出。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二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相传动,输送组件与第二传动件相连接,以实现角度调整组件对输送组件的不同角度调整,进而实现传送机构能够不同角度的传送物料。
具体地,动力件能够驱动第一传动件相对于安装板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件相对于安装板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输送组件相对于安装板的转动角度,即动力件带动第一传动件运动,进而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最终实现输送组件能够多角度转动,满足不同角度输送物料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传动件包括:导轨,设置于安装板上;齿条,齿条与导轨滑动连接,动力件与齿条相连接,动力件能够驱动齿条沿导轨滑动;第二传动件包括:回转支撑,设置于安装板上,输送组件与回转支撑相连接,回转支撑与齿条相啮合,齿条能够驱动回转支撑相对于安装板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件包括导轨和齿条。其中,导轨设置在安装板上,以实现导轨在安装板上固定,动力件与齿条相连接,齿条与导轨滑动连接,以实现动力件能够驱动齿条在导轨上滑动。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包括回转支撑。其中,回转支撑设置在安装板上,回转支撑与齿条相互啮合,以实现齿条在动力件的驱动下沿导轨滑动过程中,带动回转支撑进行转动,回转支撑与输送组件相连接,实现了回转支撑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输送组件相对于安装板进行转动,进而实现了输送组件在传送机构上多角度转动,解决不同角度输送物料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动力件包括气缸;角度调整组件还包括:限位件,设置于安装板,限位件用于对气缸的输出端进行限位以确定输送组件的转动角度;或动力件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动力件包括气缸。通过气缸驱动齿条在导轨上移动,气缸成本低,能够有效节约成产成本。角度调整组件还包括限位件。其中,限位件能够对齿条的移动行程进行限定,进而能够确定输送组件的转动角度。或者,动力件还可以为电机,通过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件相连接,实现为第一传动件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输送组件包括:传动架;传动带,套设于传动架上;其中,传动架与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在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的驱动下,传动架能够调整至预设高度;角度调整组件与传动架相连接,角度调整组件用于带动传动架转动,以调整传动架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的转动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输送组件包括传动架和传动带。其中,传动架与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第二升降组件与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进而在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以实现在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的驱动下,传动架能够调整至预设高度,进而实现输送组件在不同高度进行传送作业。进一步地,角度调整组件与传动架相连接,以实现通过角度调整组件带动传动架进行转动,以调整传动架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的转动角度,进而实现通过角度调整组件来调整输送组件在多角度转动,满足不同角度输送物料的需求,实现了传送机构一机多能的功效,展现了整体传送机构的智能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传动带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传动带间隔设置于传动架上;输送组件还包括:电机和设置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驱动轮,驱动轮与三个传动带中的一个传动带相啮合;驱动轴,驱动轴与三个传动带相连接,进而带动三个传动带中的另外两传动带传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传动带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三个传动带间隔设置在传动架上,提高物料传送过程中稳定性,避免物料在传送过程中磕碰、坠落情况出现。输送组件还包括电机、驱动轮和驱动轴。其中,驱动轮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且与三个传动带中一个传动带相啮合,以实现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与驱动轮连接的传动带进行转动,为传动带转动提供动力输出。进一步地,设置驱动轴与三个传动带相连接,以实现带动三个传动带中的另外两个传动带传动,这样,电机能够同时带动三个传动带同时转动,提高传动带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提高物料传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输送线组件,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传送机构,传送机构设置于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传送机构用于将第一输送线上的物料传送至第二输送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线组件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传送机构。其中,传送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以实现通过传送机构将第一输送线上的物料传送到第二输送线上,具体地,传送机构中的角度调整组件调整输送组件在不同角度转动,以及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对输送组件在不同高度上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将物料从不同的输送线之间相互传送,实现传送机构整机一机多能的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具体可设置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这样,实现了传送机构能够为不同方向的输送线提供物料输送,满足为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输送线输送物料的需要,实现了一机多能的功效,展现了整体传送机构的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角度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传送机构;
10底座;
20第一升降组件,22第一驱动件;
30第二升降组件,32连接板,34第二驱动件,36导向件,38安装板;
40角度调整组件,42气缸,44限位件,46第一传动件,462导轨,464齿条,48第二传动件,482回转支撑;
50输送组件,52传动架,54传动带,55同步轮,56电机,58涨紧轮,59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传送机构1和输送线组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机构1,包括底座10、第一升降组件20、第二升降组件30、角度调整组件40和输送组件50。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升降组件20设置在底座10上,第一升降组件20的输出端与第二升降组件30相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0来调整第二升降组件30与底座10之间的高度。第二升降组件30的输出端与角度调整组件40相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二升降组件30来调整角度调整组件40相对于第一升降组件20之间的高度。输送组件50与角度调整组件40相连接,一方面实现了通过第二升降组件30来调整输送组件50与第一升降组件20之间的高度,另一方面实现了通过角度调整组件40来调整输送组件50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30的转动角度。从而实现传送机构1多角度传送、多高度传送物料,适用于多种输送场景。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传送机构1运行过程中,第一升降组件20进行动作时,此时第一升降组件20通过自身动作,来调整第二升降组件30与底座10的相对高度,以此来实现对输送组件50与底座10之间的高度调整,进而实现传送机构1的一级升降。进一步地,当第一升降组件20处于初始状态,第二升降组件30进行动作时,此时第二升降组件30进一步调整输送组件50与底座10之间的相对高度,进而实现了传送机构1的二级升降;或者,第一升降组件20和第二升降组件30同时动作,可以实现输送组件50相对于底座10的又一高度,进而实现了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0和第二升降组件30的以使得传送机构1能够达到不同的高度,进而可以根据实际的场景的需要对传送机构1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了多场景的输送需求。另外,通过输送组件50与角度调整组件40相连接,便于角度调整组件40对输送组件50进行调整,以实现输送组件50能够多角度转动,最终实现传送机构1能够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传送物料。同时,传送机构1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节省空间布局,有效提升了整体机构的智能化设置。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机构1,包括底座10、第一升降组件20、第二升降组件30、角度调整组件40和输送组件50。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示,第一升降组件20包括第一驱动件22。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22设置在底座10上,第一驱动件22的输出端与第二升降组件30相连接,这样,通过第一驱动件22的伸出或者缩回来调整第二升降组件30相对于底座10的高度,进而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0的升降,实现输送组件50在不同高度传送物料,最终实现传送机构1在不同高度传送物料。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示,第二升降组件30包括连接板32、第二驱动件34和安装板38。
其中,底座10和连接板32通过导向件36相连接,第一驱动件22的输出端与连接板32相连接,第二驱动件34设置在连接板32上,这样,在第一升降组件20升降时,以实现对底座10与连接板32之间高度调整,进而实现调整第一升降组件20与第二升降组件30之间相对高度。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34的输出端与安装板38相连接,角度调整组件40设置在安装板38上,实现了第二升降组件30对输送组件50的高度的进一步调整,同时,通过角度调整组件40对输送组件50角度调整,实现输送组件50在不同角度的转动,从而实现传动机构在不同角度的传送物料。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示,第一驱动件22和第二驱动件34可以分开或同时动作以将输送组件50调整至预设高度,当第一驱动件22驱动时,实现第一个级别高度调整,当第二驱动件34时,实现第二个级别高度调整,当第一驱动件22和第二驱动件34同时驱动时,实现第三个级别高度的调整,从而实现了多个级别高度调整,适用于复杂多变的输送场景。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角度调整组件40包括动力件、第一传动件46和第二传动件48。
其中,如图1所示,动力件设置在安装板38上,第一传动件46与动力件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实现动力件为第一传动件46提供动力输出。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48设置在安装板38上,第二传动件48与第一传动件46相传动,输送组件50与第二传动件48相连接,以实现角度调整组件40对输送组件50的不同角度调整,进而实现传送机构1能够不同角度的传送物料。
具体地,如图2所示,动力件能够驱动第一传动件46相对于安装板38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件48相对于安装板3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输送组件50相对于安装板38的转动角度,即动力件带动第一传动件46运动,进而第一传动件46带动第二传动件48转动,最终实现输送组件50能够多角度转动,满足不同角度输送物料的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件46包括导轨462和齿条464。
具体地,如图2所示,导轨462设置在安装板38上,以实现导轨462在安装板38上固定,动力件与齿条464相连接,齿条464与导轨462滑动连接,以实现动力件能够驱动齿条464在导轨462上滑动。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48包括回转支撑482。其中,回转支撑482设置在安装板38上,回转支撑482与齿条464相互啮合,以实现齿条464在动力件的驱动下沿导轨462滑动过程中,带动回转支撑482进行转动,回转支撑482与输送组件50相连接,实现了回转支撑48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输送组件50相对于安装板38进行转动,进而实现了输送组件50在传送机构1上多角度转动,解决不同角度输送物料的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动力件包括气缸42;角度调整组件40还包括限位件44。
具体地,动力件包括气缸42。通过气缸42驱动齿条464在导轨462上移动,气缸42成本低,能够有效节约成产成本。角度调整组件40还包括限位件44。进一步地,限位件44能够对齿条464的移动行程进行限定,进而能够确定输送组件50的转动角度。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输送组件50需要进行调整的角度确定限位件44的设置位置,通过调整限位件44的设置位置进而达到对转动角度进行调整的目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动力件还可以为电机56,通过电机56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件46相连接,实现为第一传动件46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同时根据控制电机的转数实现对输送组件50的转动角度的调整。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输送组件50包括传动架52和传动带54。
具体地,如图1所示,传动架52与角度调整组件40相连接,第二升降组件30与角度调整组件40相连接,以实现在第一升降组件20和第二升降组件30的驱动下,传动架52能够调整至预设高度,进而实现输送组件50在不同高度进行传送作业。进一步地,角度调整组件40与传动架52相连接,以实现通过角度调整组件40带动传动架52进行转动,以调整传动架52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30的转动角度,进而实现通过角度调整组件40来调整输送组件50在多角度转动,满足不同角度输送物料的需求,实现了传送机构1一机多能的功效,展现了整体传送机构1的智能化。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传动带54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三个传动带54间隔设置在传动架52上,提高物料传送过程中稳定性,避免物料在传送过程中磕碰、坠落情况出现。输送组件50还包括电机56、驱动轮和驱动轴59。其中,驱动轮设置在电机56输出轴上,且与三个传动带54中一个传动带54相啮合,以实现电机56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与驱动轮连接的传动带54进行转动,为传动带54转动提供动力输出。进一步地,设置驱动轴59与三个传动带54相连接,以实现带动三个传动带54中的另外两个传动带54传动,这样,电机56能够同时带动三个传动带54同时转动,提高传动带54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提高物料传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线组件,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送机构1。
具体地,传送机构1设置在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以实现通过传送机构1将第一输送线上的物料传送到第二输送线上,进一步地,传送机构1中的角度调整组件40调整输送组件50在不同角度转动,以及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0和第二升降组件30对输送组件50在不同高度上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将物料从不同的输送线之间相互传送,实现传送机构1整机一机多能的功能。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具体地,通过设置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具体可设置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这样,实现了传送机构1能够为不同方向的输送线提供物料输送,满足为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输送线输送物料的需要,实现了一机多能的功效,展现了整体传送机构1的智能化。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机构1,包括底座10、第一升降组件20、第二升降组件30、角度调整组件40和输送组件50。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升降组件20包括第一驱动件22,第二升降组件30包括第二驱动件34,其中,第一驱动件22和第二驱动件34可具体设置为第一顶升气缸和第二顶升气缸。当第一顶升气缸均不动作的时候,传送机构1处于原始高度;当第一顶升气缸动作,第二顶升气缸不动作,传送机构1处于一级高度;当第一顶升气缸不动作第二顶升气缸动作,传送机构1处于二级高度;当第一顶升气缸动作,且第二顶升气缸也动作,传送机构1处于三级高度,可实现传送机构1在四种不同高度下进行传动输送。
具体地,如图2所示,角度调整组件40包括动力件、第一传动件46和第二传动件48,其中第一传动件46又包括导轨462和齿条464,第二传动件48包括回转支撑482。
具体地,动力件可设置为气缸42,利用气缸42驱动齿条464在导轨462上滑动,通过齿条464与回转支撑482的齿轮啮合,进而带动回转支撑482旋转,可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进一步通过调节端部的限位件44,实现不同角度的调整,进而实现传送机构1的角度调整。同时,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将气缸42更换为直线电机56或直线模组等,进而实现智能化调节传送机构1的传送角度。从而借助角度调整组件40,驱动传送机构1调整角度,可实现传送机构1不同角度的传送物料。
具体地,如图4所示,输送组件50包括传动架52和传动带54。其中,传动带54的数量为3条,3条传动带54间隔设置在传动架52上;进一步地,输送组件50还包括电机56、驱动轮和驱动轴59。其中,驱动轮设置在电机56输出轴上,且与三个传动带54中一个传动带54相啮合,以实现电机56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与驱动轮连接的传动带54进行转动,为传动带54转动提供动力输出。进一步地,设置驱动轴59与三个传动带54相连接,以实现带动三个传动带54中的另外两个传动带54传动,即通过电机56、驱动轮和驱动轴59配合使用,实现3条皮带的同步运动,可用于物料产品的传送。整套传送机构1具有定位准确、多角度传送、多高度传送的特点,可适用于复杂多变的输送环境。进一步地,输送组件50还包括同步轮55和涨紧轮58,同步轮55设置于传动架52上,传动带54套设于同步轮55和涨紧轮58上,涨紧轮58用于对传动带54进行涨紧,以保证传动带54传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的高度;
角度调整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
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角度调整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用于调整所述输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高度,所述角度调整组件用于调整所述输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伸出或缩回以调整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
连接板,所述底座和所述连接板通过导向件相连接;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安装板,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所述角度调整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可以分开或同时动作以将所述输送组件调整至预设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组件包括:
动力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第二传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传动;
其中,所述动力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输送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的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
导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动力件与所述齿条相连接,所述动力件能够驱动所述齿条沿所述导轨滑动;
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
回转支撑,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回转支撑相连接,所述回转支撑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能够驱动所述回转支撑相对于所述安装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件包括气缸;
所述角度调整组件还包括: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进行限位以确定所述输送组件的所述转动角度;或
所述动力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传动架;
传动带,套设于所述传动架上;
其中,所述传动架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相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驱动下,所述传动架能够调整至预设高度;
所述角度调整组件与所述传动架相连接,所述角度调整组件用于带动所述传动架转动,以调整所述传动架相对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转动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带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传动带间隔设置于所述传动架上;
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电机和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三个所述传动带中的一个传动带相啮合;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三个所述传动带相连接,进而带动三个所述传动带中的另外两传动带传动。
9.一种输送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物料传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CN202120329808.XU 2021-02-05 2021-02-05 传送机构和输送线组件 Active CN214454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9808.XU CN214454757U (zh) 2021-02-05 2021-02-05 传送机构和输送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9808.XU CN214454757U (zh) 2021-02-05 2021-02-05 传送机构和输送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4757U true CN214454757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3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29808.XU Active CN214454757U (zh) 2021-02-05 2021-02-05 传送机构和输送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4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0520A (zh) 一种叠牌和升牌集成结构及麻将机
US20240140720A1 (en) Conveying device
CN214454757U (zh) 传送机构和输送线组件
CN114803423A (zh) 一种输送机
CN214454993U (zh) 一种lcm生产用面板转运装置
CN210084333U (zh) 一种具有旋转顶升机构的滚筒输送机
CN207931270U (zh) 正面平行式印刷台板移动机构
CN111437593A (zh) 一种叠牌、推牌和升牌集成结构及麻将机
CN217417190U (zh) 一种用于仓储装卸的转运装置
CN110562722A (zh) 一种移载机构
CN214358915U (zh) 一种用于移印机的调距模组
CN216302532U (zh) 一种可转向的辊筒输送装置
CN214191223U (zh) 分拣机
CN106744529A (zh) 搬运货叉机构及其智能移动装置
CN109158499B (zh) 一种用于冲压生产线的搬运装置
CN219238324U (zh) 多层多工位注液托盘搬运机构
CN213801545U (zh) 一种传输带设备
CN221069922U (zh) 一种偏心转角台
CN212757188U (zh) 一种叠牌和升牌集成结构及麻将机
CN219791590U (zh) 一种软板缓存机
CN219620049U (zh) 一种窄间隙顶升移载机构
CN216071785U (zh) 循环式升降装置
CN116119371B (zh) 一种聚氨酯板生产用堆垛装置
CN214753683U (zh) 一种引线框架粘芯用芯片转移装置
CN220431673U (zh) 一种输送方向可转换的盘状转动输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