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4628U - 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4628U
CN214454628U CN202022639040.4U CN202022639040U CN214454628U CN 214454628 U CN214454628 U CN 214454628U CN 202022639040 U CN202022639040 U CN 202022639040U CN 214454628 U CN214454628 U CN 214454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shaft
piece
mounting seat
groove
transmiss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390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390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4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4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4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其中,缓存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座、第一驱动组件、承托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座在上下方向活动连接于机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安装座升降。承托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座。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承托件相对安装座转动,以使得承托件与需要升降的物件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或无交集,从而使得承托件跟随安装座升降过程中能够托举或避让物件。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不需等待补充物件,通过一套设备实现了不间断地连续上料,降低了制造成本以及减小了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上,供料装置可以连续向生产线供料。但供料装置中存储的物料用完后,需要停机补料,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不间断地连续供料,通常设置两套供料装置。二者交替供料,在其中一套供料装置补料时,由另一套供料装置向生产线供料。
但两套供料装置增高了制造成本以及增大了占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实现不间断地连续供料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减小占用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缓存装置,包括:
机架;
安装座,安装座在上下方向活动连接于机架;
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安装座升降;
承托件,承托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座;
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承托件相对安装座转动,以使得承托件与需要升降的物件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或无交集,从而使得承托件跟随安装座升降过程中能够托举或避让物件。
进一步地,承托件通过铰接轴铰接于安装座,铰接轴垂直于上下方向。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承托件相对安装座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或第二预定位置,承托件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与需要升降的物件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承托件位于第二预定位置时,与需要升降的物件在上下方向投影无交集。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部,第一传动部设置于承托件或铰接轴;
活动件,活动件在铰接轴的轴向活动连接于安装座;
第二传动部,第二传动部设置于活动件;
动力件,动力件用于驱动活动件移动;
其中,第一传动部和/或第二传动部具有斜面,斜面倾斜于铰接轴的轴向,斜面在活动件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相互抵接,并给予承托件转动的力矩。
进一步地,承托件与铰接轴间隔且连接,第一传动部凸出于铰接轴;
活动件不可转动地套设于铰接轴,活动件朝向铰接轴的表面是第一圆柱面,第二传动部设置在第一圆柱面,第二传动部是开设在第一圆柱面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铰接轴,使得第一凹槽的两相对侧面形成斜面,第一传动部滑动/滚动插设于第一凹槽中。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端沿铰接轴的轴向延伸形成第二凹槽;
其中,第一传动部卡设于第二凹槽中时,承托件被保持在与需要升降的物件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状态。
进一步地,承托件与铰接轴间隔且连接,第一传动部凸出于承托件朝向铰接轴的一面;
活动件不可转动地套设于铰接轴,且至少朝向承托件的表面是第二圆柱面,第二传动部设置在第二圆柱面,第二传动部是开设在第二圆柱面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铰接轴,使得第一凹槽的两相对侧面形成斜面,第一传动部滑动/滚动插设于第一凹槽中。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是滚轮,滚轮滚动抵接于斜面。
进一步地,安装座包括:
安装主体,安装主体在上下方向活动连接于机架;
支架,支架固设于安装主体上;
其中,铰接轴绕其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上,且与安装主体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承托件与铰接轴间隔且连接,活动件不可转动地套设于铰接轴。
进一步地,安装座和承套件的数量均为若干,均用于间隔设置于物件的外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缓存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缓存装置,缓存装置为上述的缓存装置;
搬运组件,搬运组件用于将至少一个缓存装置内的物件搬运至另外至少一个缓存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缓存装置中承托件托举物件上料时,可以在承托件的下方补充物件。当承托件上方的物件消耗完后,承托件可以避开其下方的物件、移动至物件的下方、将物件托举至上料工位。工作过程中不需等待补充物件,通过一套设备实现了不间断地连续上料,降低了制造成本以及减小了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缓存系统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且省略了机架的顶板;
图5是本申请缓存系统实施方式一中料盒与机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仅示出部分机架;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缓存系统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缓存系统实施方式二中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承托件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缓存装置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右视图;
图11是图9的俯视图,省略了机架中的顶板;
图12是本申请缓存装置实施方式四中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缓存装置实施方式四中活动件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一)
图1是本申请缓存系统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缓存系统1000包括至少两个缓存装置100以及搬运组件200。搬运组件200用于将至少一个缓存装置100内的物件10搬运至另外至少一个缓存装置100中。
本实施方式中,物件10为料盘,用于盛放产品。物件10不局限于此,例如,实施方式三中的平纸板。
本实施方式中,缓存系统1000包括两个缓存装置100以及一个搬运组件200。下文中,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右侧的缓存装置100内的物件10均盛放有产品,左侧的缓存装置100内的物件10均为空的。右侧的缓存装置100用于向上料工位连续地提供物件10,以供生产线上的机械手(图未示)抓取产品。搬运组件200用于在物件10内产品清空后将物件10搬运至左侧的缓存装置100中。
缓存系统1000设置有A、B、C、D区域。图1中的两个虚线箭头显示了物件10的移动方向。物件10由A区域放入缓存系统1000,经过B、C区域后,由D区域取出。
在别的实施方式中,缓存装置10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并根据需要合理分配多个缓存装置100的用途。
图2是图1的右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缓存装置100包括机架110、安装座120、第一驱动组件130、承托件140以及第二驱动组件150。安装座120在上下方向活动连接于机架110。第一驱动组件130用于驱动安装座120升降。承托件140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座120。第二驱动组件150用于驱动承托件140相对安装座120转动,以使得承托件140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或无交集,从而使得承托件140跟随安装座120升降过程中能够托举或避让物件10。具体地,承托件140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时(见图1,第一预定位置),承托件140升降过程中能够托举物件10。承托件140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无交集时(见图1,第二预定位置),承托件140跟随安装座120升降过程中能够避让物件10。
本实施方式中,缓存装置100包括一个机架110、两个安装座120、一个第一驱动组件130、两个承托件140以及两个第二驱动组件150。
两个承托件140间隔设置于机架110的左右两侧以从两侧托举物件10。在别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承托件140。更多数量的承托件140可以间隔设置于物件10的外围。相对应地,需要设置与承托件140等量的安装座120以及第二驱动组件150。当然,在承托件140的承载表面足够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承托件140。相对应地,仅需设置一个安装座120以及一个第二驱动组件150。
两个安装座120与两个承托件140一一对应。第一驱动组件130用于同时驱动两个安装座120升降,以确保两个安装座120同步移动,同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两个第二驱动组件150与两个承托件140一一对应。每一个承托件140铰接于与其相对应的安装座120上。每一个第二驱动组件150用于驱动与其相对应的承托件140相对安装座120转动。
下面分别描述左、右侧缓存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左、右侧缓存装置10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高度。图1中虚线显示的安装座120、承托件140为位于第一高度和第三高度的安装座120、承托件140。
右侧的缓存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第二驱动组件150驱动承托件140相对安装座120转动至与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无交集;
步骤S102:第一驱动组件130驱动安装座120下降至第三高度;
步骤S103:第二驱动组件150驱动承托件140相对安装座120转动至与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
步骤S104:第一驱动组件130驱动安装座120上升至第二高度,其中,承托件140跟随安装座120上升过程中将叠放于A区域的多个物件10托举至B区域,在安装座120位于第二高度时,承托件140上的最上方的物件10位于上料工位;
步骤S105:(最上方的物件10清空后)搬运组件200每搬运走一个物件10,第一驱动组件130驱动安装座120上升预定距离,预定距离为堆叠的两个物件10的间距,直至安装座120移动至第一高度,在此期间将多个物件10叠放于A区域(补料);
重复步骤S101至步骤S105。
左侧的缓存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第一驱动组件130驱动安装座120上升至第一高度;
步骤S202:第二驱动组件150驱动承托件140相对安装座120转动至与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以承接搬运组件200搬运过来的物件10;
步骤S203:每承接一个物件10,第一驱动组件130驱动安装座120下降预定距离,预定距离为堆叠的两个物件10的间距,直至安装座120移动至第二高度,此时承托件140上堆叠了多个物件10,在此期间取走D区域的多个物件10;
步骤S204:第一驱动组件130驱动安装座120下降至第三高度,承托件140跟随安装座120下降过程中将其上方的多个物件10落放于D区域;
步骤S205:第二驱动组件150驱动承托件140相对安装座120转动至与多个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无交集;
重复步骤S201至步骤S205。
本实施方式中,右侧的缓存装置100中承托件140于B区域托举物件10时,可以在A区域补充物件10。B区域的物件10被搬运完之后,承托件140可以避开A区域的物件10、移动至A区域的物件10的下方、将A区域的物件10托举至B区域,并继续上料。补充物件10的动作不会中断上料动作,实现了不间断地连续供料,降低了制造成本以及减小了占用空间。
左侧的缓存装置100中承托件140将物件10落放至D区域后,可以避开D区域的物件10返回C区域继续承接物件10。在承托件140于C区域承接物件10时,可以将D区域的物件10取走,以腾出空间存放下一批的物件10。取走物件10的动作不会中断连续承接物件10的动作。通过设置左侧的缓存装置100可以存放右侧的缓存装置100中的物件10。
承托件140通过铰接轴123(见下文)铰接于安装座120,铰接轴123垂直于上下方向。承托件140转动过程中可以不占用左右方向外侧的空间。
另外,为了使得承托件140相对安装座120转动更可控,第二驱动组件150用于驱动承托件140相对安装座120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或第二预定位置。承托件140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承托件140位于第二预定位置时,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无交集。优选地,承托件140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其用于承载物件10的表面垂直于上下方向,可以更稳定地托举物件10。承托件140位于第二预定位置时,其用于承载物件10的表面平行于上下方向,这样,第二预定位置时的承托件140在上下方向的投影面积较小。由于机架110与物件10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供第二预定位置时的承托件140在上下方向移动,投影面积较小的话,需要预留的空间在左右方向可以更狭窄,从而可以减小缓存装置100占用的空间。
下面分别介绍缓存装置100的各个部件。
机架110为缓存装置100的结构主体,可以固定于地面,用于支撑其它部件。机架110包括顶板111、底板112以及多个导柱113。多个导柱113支撑于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共同形成框架结构。机架11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结构。
图4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且省略了机架的顶板。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安装座120包括安装主体121、支架122、铰接轴123、连接件124以及导套125。安装主体121通过导套125与机架110中的导柱113滑动配合。安装主体121与导套125可以是分体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支架122固设于安装主体121上。铰接轴123绕其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122上,且与安装主体121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铰接轴123与安装主体121在上下方向形成的空间可以用来容置第二驱动组件150的一部分。承托件140大体上呈平板状,(图1中)其朝上的表面用于承载物件10。承托件140与铰接轴123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件124固定连接于铰接轴123。连接件124与承托件140可以是分体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结构。
在别的实施方式中,铰接轴123也可以固设于支架122,连接件124可转动地套设于铰接轴123,承托件140与连接件124固定连接。通过该方式,也可实现铰接结构。
图3是图1的仰视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30包括两根丝杠131、两个传动轮132、一个电机133、一个主动轮134以及一根传送带135。两根丝杠131与两个安装座120一一对应,每一根丝杠131与其相对应的安装座120螺旋传动配合,且绕其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10上。两个传动轮132与两个丝杠131一一对应,每一个传动轮132同轴地固设于与其相对应的丝杠131上。电机133固设于机架110的底板112上。主动轮134同轴地固设于电机133的输出轴上。传送带135依次绕设于两个传动轮132和主动轮134上。通过该具体方式,电机133可以同步驱动两根丝杠131转动,从而同步驱动两个安装座120升降。同时,由于采用螺旋传动,可以避免安装座120意外坠落。
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组件150包括第一传动部151、活动件152、第二传动部153以及动力件154。第一传动部151设置于承托件140。第一传动部151与承托件140可以是分体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活动件152在铰接轴123的轴向活动连接于安装座120。具体地,活动件152可以通过滑轨滑块结构活动连接于安装座120。第二传动部153设置于活动件152。动力件154用于驱动活动件152移动。动力件154可以为气缸,其缸体固设于安装主体121上,其活塞杆与活动件152固定连接。其中,第一传动部151和/或第二传动部153具有斜面,斜面倾斜于承托件140与安装座120的铰接轴123的轴向,斜面在活动件152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一传动部151和第二传动部153相互抵接,并给予承托件140转动的力矩。
通过第一传动部151和第二传动部153的传动配合,将活动件152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承托件140的转动。驱动活动件152直线运动的手段较多,且制造成本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承托件140转动。但对电机的要求较高,会提高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151凸出于承托件140朝向铰接轴123的一面。活动件152不可转动地套设于铰接轴123,从而将活动件152收纳于承托件140和安装主体121的间隙之间,减小第二驱动组件150占用的空间。另外,活动件152至少朝向承托件140的表面是第二圆柱面。该第二圆柱面可以与铰接轴123同轴。第二传动部153设置在第二圆柱面。第二传动部153是开设在第二圆柱面的第一凹槽153。在满足第一凹槽153深度的前提下,第二圆柱面在铰接轴123的径向尺寸最小。由于承托件140同时绕活动件152转动,该第二圆柱面可使得承托件140与活动件152结构紧凑。第一传动部151滑动/滚动插设于第一凹槽153中,可以减小承托件140和活动件152传动配合结构占用的空间。第一传动部151可以为承托件140的一部分,此时,第一传动部151滑动插设于第一凹槽153中。第一传动部151可以为滚轮(见下文),第一传动部151滚动插设于第一凹槽153中。第一凹槽153的延伸方向倾斜于铰接轴123,使得第一凹槽153的两相对侧面形成斜面。具体地,第一凹槽153同时沿铰接轴123的周向和轴向延伸。当动力件154驱动活动件152移动时,第一凹槽153的侧面对第一传动部151施加作用力,迫使第一传动部151绕铰接轴123转动,从而带动承托件140转动。
更进一步地,第一凹槽153的至少一端沿铰接轴123的轴向延伸形成第二凹槽155。第一凹槽153和第二凹槽155宽度可以一致,以使得第一传动部151可以顺畅地通过二者的连接处。其中,第一传动部151卡设于第二凹槽155中时,承托件140被保持在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状态。
若不设置第二凹槽155,承托件140处于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状态时,因托举物件10而受到的作用力会通过第一凹槽153的侧面传递至动力件154上,使得动力件154受到铰接轴123轴向的作用力,这会降低动力件154的使用寿命。而设置第二凹槽155后,由于第二凹槽155的侧面与铰接轴123平行,第一传动部151对第二凹槽155的侧面施加的力只会垂直于铰接轴123的轴向,该作用力会传递至安装主体121上。因此,可以避免损伤动力件154。
另外,设置第二凹槽155也更容易控制承托件140准确地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或第二预定位置。
为降低承托件140与活动件154传动配合的阻力,第一传动部151可以是滚轮151。滚轮151的轴线垂直于承托件140。滚轮151滚动抵接于上述的斜面。本实施方式中,滚轮151插设于第一凹槽153或第二凹槽155中,滚动抵接于第一凹槽153或第二凹槽155的侧面。
为方便在A区域存物件10,以及方便在D区域取物件10,缓存装置100还设置有料盒160。料盒160活动连接于机架110,用于承载物件10。图1中为使得附图简洁,简化了料盒160的结构。
图5是本申请缓存系统实施方式一中料盒与机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仅示出部分机架,图6是图5的俯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料盒160通过滑轨170活动连接于机架110。料盒160可以从缓存装置100的主体结构中抽拉出来,从而方便从料盒160中取件或向料盒160中存件。
料盒160的具体结构包括基板161、第一限位杆162、第二限位杆163以及第三限位杆164。基板161通过滑轨170活动连接于机架110。第一限位杆162、第二限位杆163以及第三限位杆164固设于基板161的顶面并在上下方向延伸,与基板161共同形成容置空间,以存放物件10。由于第一限位杆162、第二限位杆163以及第三限位杆164的限位,物件10的放置位置更准确,在缓存装置100应用于上料时,承托件14可以将物件10准确托举至上料工位。
另外,为进一步方便向料盒160中取、放物件10,第一限位杆162、第二限位杆163以及第三限位杆164的高度并不是一致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杆162和第二限位杆163相对较矮,可以从该侧取、放物件10。
为对料盒160限位,避免其在工作状态意外滑出缓存装置100的主体结构,缓存装置100还设置了限位气缸180。限位气缸180的缸体固定于机架110,其活塞杆用于在滑轨170的导向路径上对料盒160限位。当正常工作时,活塞杆伸出,抵挡料盒160,避免料盒160移动。当需要取件或存件时,活塞杆回缩,料盒160可移动。
缓存装置100还可以设置有传感器(图未示)。传感器设置于第三预定位置处,用于检测第三预定位置处是否存在物件10。例如,在缓存装置100的底部(A区域或D区域)设置传感器。在缓存装置100应用于上料时,若传感器检测到无物件10,则可以通过警示灯提醒作业员向缓存装置100内补充物件10。在缓存装置100应用于回收物件10时,若传感器检测到物件10,则可以通过警示灯提醒作业员从缓存装置100内取出物件10。
下面介绍搬运组件200的具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搬运组件200包括传输线210、移动座220、第一驱动器(图未示)、安装架230、真空吸盘240以及第二驱动器250。传输线210设置于左、右侧缓存装置100的顶端。移动座220活动设置于传输线210上,能够沿传输线210移动。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移动座220移动。安装架230在上下方向活动连接于移动座220。真空吸盘240设置于安装件230的底端,用于与负压源连通。第二驱动器250用于驱动安装架230移动。传输线210、移动座220和第一驱动器可以组合形成直线电机。第二驱动器250可以为气缸。真空吸盘24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
工作时,第一驱动器驱动移动座220移动至右侧缓存装置100的上方。第二驱动器250驱动安装架230下降,真空吸盘240吸附右侧缓存装置100中的物件10后,第二驱动器250驱动安装架230上升。第一驱动器驱动移动座220移动至左侧缓存装置100的上方。第二驱动器250驱动安装架230下降,控制真空吸盘240将物件10落放至左侧缓存装置100中,第二驱动器250驱动安装架230上升。至此,完成一次搬运动作。
(实施方式二)
相对于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第一驱动组件。
图7是本申请缓存系统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缓存系统实施方式二中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承托件的俯视图。
缓存系统2000包括至少两个缓存装置300以及搬运组件400。搬运组件400用于将至少一个缓存装置300内的物件搬运至另外至少一个缓存装置300中。
搬运组件400可参照实施方式一。
缓存装置300包括机架310、安装座320、第一驱动组件330、承托件340以及第二驱动组件350。
第一驱动组件330包括导轨331、滑块332以及第三驱动器(图未示)。导轨331固定于机架310上。滑块332与导轨331滑动配合,可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滑块332移动。第一驱动组件330可以为直线电机。
安装座320固设于滑块332。第一驱动组件330可以驱动安装座320升降。
本实施方式中,一个安装座320上可以设置若干承托件540,若干承托件540可以间隔设置于物件10的外围,以更稳定地托举物件10。
第一驱动组件330结构简单,进一步减小缓存装置300占用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部分请参考实施方式一,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三)
相对于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提供了承托件与安装座的另一种铰接结构。
图9是本申请缓存装置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右视图。图11是图9的俯视图,省略了机架中的顶板。
如图9至图11所示,缓存装置500包括机架510、安装座520、第一驱动组件530、承托件540以及第二驱动组件550。
机架510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实施方式一。
安装座520大体上为平板状,在上下方向活动连接于机架510。
第一驱动组件530用于驱动安装座520升降。第一驱动组件530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实施方式一。
承托件540大体上为平板状,与安装座520铰接,铰接轴平行于上下方向。
第二驱动组件550可以为电机,用于驱动承托件540相对安装座520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或第二预定位置。承托件540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承托件540位于第二预定位置时,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无交集。
本实施方式中,物件10为平纸板。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部分请参考实施方式一,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四)
相对于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提供了第二驱动组件的另一种结构。
图12是本申请缓存装置实施方式四中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缓存装置实施方式四中活动件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驱动组件150包括滚轮151、活动件152、以及动力件154。
活动件152套设于铰接轴123,且在铰接轴123的轴向活动连接于安装主体121。活动件152朝向铰接轴123的表面是第一圆柱面。在第一圆柱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53,第一凹槽153的延伸方向倾斜于铰接轴123。具体地,第一凹槽153同时沿铰接轴123的周向和轴向延伸,大体上呈螺旋状。
滚轮151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铰接轴123上,并滚动插设于第一凹槽153中。
动力件154用于驱动活动件152移动。
承托件140与铰接轴123间隔且连接。
当动力件154驱动活动件152移动时,第一凹槽153的侧面与滚轮151相抵触,向滚轮151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带动承托件140绕铰接轴123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滚轮151可以减小传动配合的阻力。在别的实施方式中,铰接轴123也可以凸出一部分,该部分滑动插设于第一凹槽153中,通过该凸出部分替代滚轮151。虽然增大了一些阻力,但也能满足基本的功能。
在别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滚轮151设置于第一圆柱面上,而第一凹槽153开设于铰接轴123的表面。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圆柱面的形状有利于缩小第二驱动组件150占用的空间。但第一圆柱面的形状并不是必须的。
更进一步地,第一凹槽153的一端沿铰接轴123的轴向延伸形成第二凹槽155。第一凹槽153和第二凹槽155宽度可以一致,以使得滚轮151可以顺畅地通过二者的连接处。其中,滚轮151卡设于第二凹槽155中时,承托件140被保持在与需要升降的物件10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状态。
通过设置第二凹槽155可以避免损伤动力件154。实施方式一中已详细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地,第一凹槽153的两端均沿铰接轴123的轴向延伸,形成两个第二凹槽155。滚轮151分别卡设于位于第一凹槽153两端的两个第二凹槽155时,承托件140分别位于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通过该方式,可以更容易控制承托件140准确地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或第二预定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部分请参考实施方式一,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在上下方向活动连接于所述机架;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座升降;
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托件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以使得所述承托件与需要升降的物件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或无交集,从而使得所述承托件跟随所述安装座升降过程中能够托举或避让所述物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件通过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铰接轴垂直于上下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托件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或第二预定位置,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与需要升降的所述物件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时,与需要升降的所述物件在上下方向投影无交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设置于所述承托件或所述铰接轴;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在所述铰接轴的轴向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
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设置于所述活动件;
动力件,所述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或所述第二传动部具有斜面,所述斜面倾斜于所述铰接轴的轴向,所述斜面在所述活动件移动过程中使得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相互抵接,并给予所述承托件转动的力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件与所述铰接轴间隔且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凸出于所述铰接轴;
所述活动件不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铰接轴,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铰接轴的表面是第一圆柱面,所述第二传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面,所述第二传动部是开设在所述第一圆柱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铰接轴,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相对侧面形成所述斜面,所述第一传动部滑动/滚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端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延伸形成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时,所述承托件被保持在与需要升降的物件在上下方向投影至少部分相交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件与所述铰接轴间隔且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凸出于所述承托件朝向所述铰接轴的一面;
所述活动件不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铰接轴,且至少朝向所述承托件的表面是第二圆柱面,所述第二传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面,所述第二传动部是开设在所述第二圆柱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铰接轴,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相对侧面形成所述斜面,所述第一传动部滑动/滚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部是滚轮,所述滚轮滚动抵接于所述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
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在上下方向活动连接于所述机架;
支架,所述支架固设于所述安装主体上;
其中,所述铰接轴绕其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安装主体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承托件与所述铰接轴间隔且连接,所述活动件不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铰接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承托件的数量均为若干,均用于间隔设置于所述物件的外围。
11.一种缓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缓存装置,所述缓存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缓存装置;
搬运组件,所述搬运组件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缓存装置内的所述物件搬运至另外至少一个所述缓存装置中。
CN202022639040.4U 2020-11-13 2020-11-13 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Active CN214454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39040.4U CN214454628U (zh) 2020-11-13 2020-11-13 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39040.4U CN214454628U (zh) 2020-11-13 2020-11-13 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4628U true CN214454628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2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39040.4U Active CN214454628U (zh) 2020-11-13 2020-11-13 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4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5238B2 (en) Storage and order-picking system comprising a shuttle
CN106586355A (zh) 一种盘式物料双机协同自动存取系统
CN113911968B (zh) 一种堆垛机及其堆垛方法
CN106604626B (zh) 一种可在线更换料盘的托盘式电子元件供给装置
CN103429063A (zh) 元件供应装置、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供应方法
CN112407855A (zh) 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CN217755230U (zh) 一种托料转移装置
KR20200092953A (ko)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로봇 시스템
CN115258496A (zh) 一种药品发药交接一体机
CN214454628U (zh) 缓存装置及缓存系统
KR101377829B1 (ko) 용기 교환 장치 및 용기 교환 방법
JP6806856B2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CN117142121A (zh) 一种霍尔元件自动上料机构
CN210943929U (zh) 上下料装置
CN111891442A (zh) 入托机
CN215156004U (zh) 一种上下料一体式贴膜装置
CN213035859U (zh) 一种生产车间棉坯布转运装置
CN114229496A (zh) 用于面膜封装的自动上料系统
CN209889592U (zh) 一种用于储料的智能仓储结构
CN113602725A (zh) 一种料箱出入库系统
CN221069763U (zh) 上下料机构、储料装置及料盘上下料系统
CN214326400U (zh) 一种自动化缓存设备及其流水线
CN217342102U (zh) 料盒重复利用装置及点胶设备
CN217229309U (zh) 托盘自动更换机构
CN212290582U (zh) 一种收集装置及装箱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0

Address after: 214000 floor 2, building 1, No. 20, Xinxi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