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1374U - 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1374U
CN214451374U CN202120647575.8U CN202120647575U CN214451374U CN 214451374 U CN214451374 U CN 214451374U CN 202120647575 U CN202120647575 U CN 202120647575U CN 214451374 U CN214451374 U CN 214451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ehicle body
energy
reinforcing plate
ro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75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丁丁
单文华
贺志杰
王宾
徐辰强
梁新宇
马国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75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1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1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1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门槛梁加强板、门槛梁本体以及吸能结构;门槛梁本体位于门槛梁加强板的内侧,并且与门槛梁加强板围成空腔;吸能结构位于空腔内,与门槛梁加强板和/或门槛梁本体连接;吸能结构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吸能结构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溃缩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门槛梁结构,门槛梁加强板与门槛梁本体围成空腔,该空腔位于侧围总成与地板总成之间,空腔内设置吸能结构,在车辆发生侧部碰撞时,吸能结构优先溃缩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避免地板总成破坏变形,减少后续维修成本及时间。

Description

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阶段人们对车辆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整车碰撞评价标准中对侧碰要求也更加严格,高强度的车身能够提高对成员舱人员的保护。
当车辆发生侧部碰撞时,侧围外板是第一碰撞着力点,碰撞后侧围外板向车内方向移动,将受到的外力传递至门槛梁加强板、B柱内板上,由于侧围总成与地板总成中间为空腔,碰撞外力还会带动门槛梁加强板、B柱内板与门槛梁变形和向车内移动,进一步造成前座椅后安装横梁、座椅后外侧安装板、前座椅前安装横梁变形,导致整个车身骨架变形,钣金破坏区域大,吸收能量水平较差,使得维修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门槛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车辆发生侧部碰撞时,由于碰撞外力传递造成的零部件变形数量多、维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身门槛梁结构,包括:
门槛梁加强板;
门槛梁本体,位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内侧,并且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围成空腔;以及
吸能结构,位于所述空腔内,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和/或所述门槛梁本体连接;所述吸能结构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所述吸能结构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溃缩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吸能结构的前端向前延伸至前座椅前安装横梁的前方,所述吸能结构的后端向后延伸至前座椅后安装横梁的后方。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吸能结构设有用于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连接的安装支架。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吸能结构的底面还设有用于与地板纵梁连接的固定支架。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吸能结构内部设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溃缩腔分隔为靠近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侧且靠近所述门槛梁本体的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上方的第三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下方的第四腔体。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腔体的靠近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腔壁面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之间具有间隙,并且该腔壁面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三腔体的靠近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腔壁面为第一倾斜壁面,所述第一倾斜壁面由外至内斜向上倾斜设置;
所述第四腔体的靠近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腔壁面为第二倾斜壁面,所述第二倾斜壁面由外至内斜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车身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的纵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第三腔体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四腔体的纵截面也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门槛梁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车身门槛梁结构,门槛梁加强板与门槛梁本体围成空腔,该空腔位于侧围总成与地板总成之间,空腔内设置吸能结构,在车辆发生侧部碰撞时,吸能结构优先溃缩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避免地板总成破坏变形,减少后续维修成本及时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门槛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槛梁本体与座椅横梁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1、门槛梁加强板;2、门槛梁本体;3、吸能结构;31、溃缩腔;311、第一腔体;312、第二腔体;313、第三腔体;314、第四腔体;315、第一倾斜壁面;316、第二倾斜壁面;32、隔板;33、安装支架;34、固定支架;4、空腔;5、前座椅前安装横梁;6、前座椅后安装横梁;7、座椅后外侧安装板;8、B柱内板;9、侧围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均是指行汽车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上、下、左、右、前、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门槛梁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车身门槛梁结构,包括门槛梁加强板1、门槛梁本体2以及吸能结构3。门槛梁本体2位于门槛梁加强板1的内侧,并且与门槛梁加强板1围成空腔4;吸能结构3位于空腔4内,与门槛梁加强板1和/或门槛梁本体2连接;吸能结构3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吸能结构3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溃缩腔31。
本实施例中的门槛梁加强板1位于侧围外板9的内侧,与侧围外板9焊接,并且位于B柱内板8的下方,与B柱内板8焊接;前座椅后安装横梁6、座椅后外侧安装板7、前座椅前安装横梁5与地板面板焊接成的盒体与门槛梁本体2焊接。
门槛梁加强板1的上部、下部分别向车内弯折延伸,门槛梁本体2的上部、下部分别向车外弯折延伸,并且二者的延伸部位焊接,从而使得门槛梁加强板1与门槛梁本体2之间能够围成空腔4。优选地,吸能结构3选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外,是以车身为参考的,内是指朝向车身内部的方向,外是指朝向车身外部的方向。
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侧围外板9受力变形,并将碰撞外力传递至B柱内板8以及吸能结构3,B柱内板8及吸能结构3先行破坏,由于吸能结构3具备溃缩腔31,能够快速变形并吸收碰撞能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门槛梁结构,在碰撞时能够避免地板总成破坏变形,减少后续维修成本及时间,增设吸能结构3,有效提升了车辆的耐撞性,提升了车辆的维修经济性,从而提高了低速保险指数评价等级。
当车辆受到高速侧部碰撞时,碰撞能量大,碰撞外力还会传导至前座椅后安装横梁6、座椅后外侧安装板7、前座椅前安装横梁5。现有技术中,由于前座椅后安装横梁6、座椅后外侧安装板7、前座椅前安装横梁5分别与门槛梁本体2焊接,碰撞外力的传力通道是单线的,即碰撞外力直接传递至前座椅后安装横梁6、座椅后外侧安装板7、前座椅前安装横梁5,这可能造成门槛梁本体2与座椅横梁相互焊接的焊点开焊,B柱内板8向车内大量移动而导致人员伤亡。为了避免出现上述事故,本实施例对吸能结构3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具体地,吸能结构3的前端向前延伸至前座椅前安装横梁5的前方,吸能结构3的后端向后延伸至前座椅后安装横梁6的后方。
通过采用上述的位置限定,使得吸能结构3与门槛梁本体2、前座椅后安装横梁6、前座椅前安装横梁5之间形成环形的传力通道,如图4所示。碰撞能量先通过吸能结构3后衰减,再传递至前座椅后安装横梁6、前座椅前安装横梁5,再通过座椅横梁传递至车身。环形的传力通道可使碰撞能量分解,使前座椅后安装横梁6、前座椅前安装横梁5受力均匀,避免了前座椅后安装横梁6或前座椅前安装横梁5完全吸收碰撞力而导致的变形,从而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结构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吸能结构3设有用于与门槛梁加强板1连接的安装支架33。具体地,安装支架33具有多个,沿吸能结构3的设置方向间隔分布在吸能结构3的靠近门槛梁加强板1的侧面上。优选的,为了不影响吸能结构3最大限度的溃缩变形,安装支架33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吸能结构3的前端和后端。
具体地,安装支架33为钢制结构,通过铆接的方式与吸能结构3连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门槛梁加强板1连接。
吸能结构3除了设置安装支架33外,还设置了固定支架34,固定支架34位于吸能结构3的底面,用于与地板纵梁连接。固定支架34用于使吸能结构3被固定,固定支架34与地板纵梁连接,使得吸能结构3与座椅横梁之间形成间接连接,从而保证环形传力通道的有效性。
具体地,固定支架34也为钢制结构,通过铆接的方式与吸能结构3连接。
本实施例对固定支架34及安装支架3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为了提升吸能结构3的平台化率,固定支架34、安装支架33分别与吸能结构3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需要,在吸能结构3上安装不同结构的固定支架34及安装支架33,以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2与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结构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吸能结构3内部设有多个隔板32,多个隔板32将溃缩腔31分隔为靠近门槛梁加强板1的第一腔体311、位于第一腔体311内侧且靠近门槛梁本体2的第二腔体312、位于第二腔体312上方的第三腔体313,以及位于第二腔体312下方的第四腔体314。
由于溃缩腔31分为四个腔体,因此,在吸能结构3内增设了三个隔板32,隔板32的延伸方向与吸能结构3的设置方向相同,并且隔板32由吸能结构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隔板32与吸能结构3的各个外板一体成型。
为了简化制作工艺,以及简化各个腔体的结构,其中,分隔第二腔体312与第三腔体313的隔板32与第一腔体311的上壁共面设置;分隔第二腔体312与第四腔体314的隔板32与第一腔体311的下壁面共面设置;分隔第一腔体311与第二腔体312的隔板32分别与第三腔体313的壁面、第四腔体314的壁面相接。
在车辆发生侧部碰撞时,第一腔体311首先溃缩,吸收碰撞能量,然后第二腔体312、第三腔体313和第四腔体314溃缩,吸收碰撞能量。第三腔体313、第四腔体314分别设置在第二腔体312的上方、下方,一方面是用于增大吸能空间,延长传力路径,另一方面,没有和第一腔体311形成上下对应关系,是用于保证在受到侧部碰撞时,第一腔体311优先快速溃缩变形。
优选地,第一腔体311的靠近门槛梁加强板1的腔壁面与门槛梁加强板1之间具有间隙,并且该腔壁面与门槛梁加强板1平行设置;第三腔体313的靠近门槛梁加强板1的腔壁面为第一倾斜壁面315,第一倾斜壁面315由外至内斜向上倾斜设置;第四腔体314的靠近门槛梁加强板1的腔壁面为第二倾斜壁面316,第二倾斜壁面316由外至内斜向下倾斜设置。
第一腔体311的腔壁面与门槛梁加强板1平行设置,在碰撞时,可以承接门槛梁加强板1向内的移动量,避免门槛梁加强板1产生较大形变。第一倾斜壁面315、第二倾斜壁面316均倾斜设置,用于进一步增大传力路径,使碰撞力分布均匀。
优选地,在增大吸能空间,延长传力路径的基础上,为了简化溃缩腔31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在车身左右方向上,第一腔体311的纵截面为四边形,第一腔体311在车身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第二腔体312的纵截面也为四边形。第三腔体313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第四腔体314的纵截面也为三角形。
当然,为了避让门槛梁本体2自身的结构,可以根据吸能结构3的设置位置增设缺口,以避让门槛梁本体2向外凸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车身门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槛梁加强板;
门槛梁本体,位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内侧,并且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围成空腔;以及
吸能结构,位于所述空腔内,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和/或所述门槛梁本体连接;所述吸能结构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所述吸能结构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溃缩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的前端向前延伸至前座椅前安装横梁的前方,所述吸能结构的后端向后延伸至前座椅后安装横梁的后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设有用于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连接的安装支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的底面还设有用于与地板纵梁连接的固定支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内部设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溃缩腔分隔为靠近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侧且靠近所述门槛梁本体的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上方的第三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下方的第四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靠近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腔壁面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之间具有间隙,并且该腔壁面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三腔体的靠近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腔壁面为第一倾斜壁面,所述第一倾斜壁面由外至内斜向上倾斜设置;
所述第四腔体的靠近所述门槛梁加强板的腔壁面为第二倾斜壁面,所述第二倾斜壁面由外至内斜向下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身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的纵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第三腔体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四腔体的纵截面也为三角形。
8.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门槛梁结构。
CN202120647575.8U 2021-03-30 2021-03-30 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4451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7575.8U CN214451374U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7575.8U CN214451374U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1374U true CN214451374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76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7575.8U Active CN214451374U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1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01513A1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JP4486673B2 (ja) 車体構造
CN205273623U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212797095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215706639U (zh) 机舱前纵梁后端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0734063U (zh) 车架前横梁总成
KR101703612B1 (ko)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및 그 조립방법
CN111376986B (zh) 汽车车身骨架前部结构
CN21204757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10634630U (zh) 上部边梁传力结构
CN214985640U (zh) 防撞车身结构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212828704U (zh) 一种汽车地板结构及汽车
CN214930084U (zh) 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111547136B (zh) 一种电动车前端传力结构
CN214451374U (zh) 车身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CN109533029B (zh) 车辆及其车身结构
CN215244716U (zh) 前防撞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287660U (zh) 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CN212796772U (zh)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KR101755495B1 (ko) 전방 충돌대응 차체보강구조
CN101708737B (zh) 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
CN210133185U (zh) 转向器安装结构
CN218112348U (zh) 一种电池防护传力结构和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