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0003U - 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0003U
CN214450003U CN202022595600.0U CN202022595600U CN214450003U CN 214450003 U CN214450003 U CN 214450003U CN 202022595600 U CN202022595600 U CN 202022595600U CN 214450003 U CN214450003 U CN 214450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ansmission
low
obstacle
cro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956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湘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5956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0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0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0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体积小巧、轻便、车轮不会卡死且越障能力好的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包括轮架以及至少两组动轮组,轮架包括若干相互固定连接的安装面板,每个安装面板上设置至少有一个动轮组,动轮组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面板上的若干车轮,相邻的两个动轮组的若干车轮呈交错分布;自行车包括车架、转向组件以及动力机构,转向组件转动设置在车架的前端,转向组件的底部设有复合前轮,车架的后端设有复合后轮,动力机构设置在车架上,复合前轮为无传动组件的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复合后轮为设有传动组件的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动力机构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载具结构的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载具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背景技术
现在广泛使用的自行车、折叠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购物车、旅行箱等载具,要么是车轮体形大、重量大、结构笨重,要么是车轮小但不具备较好的越障碍能力。由于车轮尺寸小接触面积少,遇到障碍物无法在障碍物上找到支点进行攀爬跨越,另外由于半径较小,遇到道路稍有不平就显得特别颠簸,舒适性差;而车轮尺寸大虽然越障碍能力好,但占用空间多且笨重。目前有一公开号为2895191Y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复合车轮,其通过多个小轮代替传统自行车的大车轮,达到减小体积和重量,同时保证自行车具有一定的过障能力,同时结合履带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过障能力和舒适性;然而在城市路段行车对履带的磨损较为严重,而不采用履带时,车轮之间存在间隙,辅助轮之间容易卡入凸起的道路障碍处和异物,无法保证车轮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巧、轻便、车轮不会卡死且越障能力好的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包括轮架以及至少两列动轮组,所述动轮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架上的若干车轮,相邻的两列所述动轮组的若干车轮呈相互交错排列。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相邻的两列所述动轮组一左一右依次交错分布的设计,实现车轮底面形成一条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连续直线或连续的曲面;进而确保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可以越过楼梯或地面障碍,并且各个车轮之间的间隙不容易卡入异物。采用设置多组动轮组的方式,保证单组动轮组的轮间受凸起障碍物阻碍后其余动轮组能够克服该处障碍而正常行进。由多个小车轮代替传统的大车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通过连续设置的若干车轮使机构整体与地面接触时形成一个连续的斜面或连续的曲面,提高越障能力。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轮架包括并列设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若干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为长方形或弧形或梳状或波浪状。
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安装面板的形状可根据需求设置,其中长方形适用于直排设置的车轮。其中弧形的设计能够使底部接触面呈曲线分布,利于跨越障碍并缩小长度。
一个优选方案是,同一组所述动轮组中若干所述车轮的直径沿自高到低安装顺序逐渐增大。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高位的车轮主要负责在越障过程中进行辅助,同时使接触面形呈曲线分布,提高越障能力。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轮架内设置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动力传入件和第一传动件,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架的一端,所述动力传入件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每个所述车轮的转轴上均设置有第二传动件,所有所述第二传动件均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动力传入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外部的动力机构传动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传动轴用于与外部的动力机构联动,通过所述动力传入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配合,实现将动力输送至每一个所述车轮上。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传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架中的蜗杆,所述动力传入件为锥形齿轮,所述蜗杆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动力传入件相啮合传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轮轴齿轮,所有所述轮轴齿轮均与所述蜗杆相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采用蜗杆接收动力输入,再同步分配给所有车轮,实现车轮的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链条,所述动力传入件包括第一链轮,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有所述第二链轮转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采用链轮链条配合方式进行动力的传输。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第二传动件为齿轮,相邻两个第二传动件之间均设置奇数个辅助齿轮,所述辅助齿轮与第二传动件齿轮相啮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采用齿轮配合方式进行动力的传输。
所述自行车包括车架、转向组件以及动力机构,所述转向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转向组件的底部设有复合前轮,所述车架的后端设有复合后轮,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复合前轮为无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所述复合后轮为设有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车架为自行车整体的支撑结构,所述转向组件用于自行车行进是的方向变更。通过采用设有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作为复合后轮,进而与所述动力机构配合实现所述自行车的前进,同时减小后轮的体积和减轻整体重量。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复合后轮中的若干车轮转动。通过无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作为所述复合前轮,减少前轮的体积和减轻整体重量。进而实现提供,轻便且具有良好越障能力的自行车。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复合前轮和所述复合后轮的轮架与水平面之间均设有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大小为0-70度。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夹角,使所有所述车轮的接触面形成一个连续的斜面,利于越障。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动力机构为人力机构或电机或汽油机;所述人力机构为链轮链条踏板机构或连杆曲轴踏板机构或蜗轮蜗杆踏板机构;所述动力机构通过变速器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复合后轮工作,进而实现自行车的前进。所述链轮链条踏板机构为常见的自行车动力组件,通过踩动踏板做圆周运动,进而带动链轮转动,通过链条与所述复合后轮进行传动。所述动力机构还可以是连杆曲轴踏板机构或蜗轮蜗杆踏板机构,其中所述连杆曲轴踏板机构采用曲柄连杆的工作原理进而形成旋转运动,通过齿轮或链条等传动组件为所述复合后轮提供动力;所述蜗轮蜗杆踏板机构采用踩动踏板做圆周运动的方式,带动蜗杆转动,通过蜗轮以及锥形齿轮配合实现提供动力。通过设置所述变速器进行传动转换,进而提高前进效率,所述变速器的变速比可根据需要调整。
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拉杆,所述箱体上还并列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所述箱体远离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的一端设有辅助轮。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使行李箱能够更方便轻松的越过楼梯等障碍物,同时保护箱体在跨越的过程中不被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弧形的安装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中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五中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五中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六中所述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所述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包括轮架1以及两列动轮组,所述轮架1包括一块安装面板3,两组所述动轮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面板3的两侧,所述动轮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板3上的若干车轮2,两组所述动轮组的若干车轮2呈相互交错排列。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板3可以为长方形或弧形或梳状或波浪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内设置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动力传入件和第一传动件,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架1的一端,所述动力传入件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每个所述车轮2的转轴上均设置有第二传动件,所有所述第二传动件均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动力传入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外部的动力机构传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入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均为齿轮,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最接近的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齿轮传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设有相应的齿轮进行传动,辅助传动的齿轮均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架1上。
如图3所示,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9、转向组件10以及动力机构11,所述转向组件10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9的前端,所述转向组件10的底部设有复合前轮12,所述车架9的后端设有复合后轮13,所述动力机构11设置在所述车架9上,所述复合前轮12为无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所述复合后轮13为设有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所述动力机构11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转向组件10包括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顶部设有把手,所述复合前轮12与所述转向轴的底部连接固定。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板3为弧形,同一组中沿高到低的安装顺序的若干所述车轮2的直径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前轮12和所述复合后轮13的轮架1与水平面之间均设有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大小为0-70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11为链轮链条踏板机构。此外,所述动力机构11还可以是电机或汽油发动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行车还包括刹车组件、挡水板以及车座,所述刹车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把手上的启动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复合前轮12和所述复合后轮13的轮架1的制动器,所述制动器与所述车轮2相配合,所述启动器通过钢索与所述制动器连接配合。
如图10所示,一种行李箱,它包括箱体14,所述箱体14上设置有拉杆,所述箱体14上还并列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的一端设有辅助轮。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包括三组所述动轮组,所述轮架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两块安装面板3,三组所述动轮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轮架1的两侧和两块所述安装面板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还包括罩板,所述罩板设置在两块所述安装面板3的上端面,通过设置所述罩板实现阻挡尘土扬起或雨水溅射。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架1中的蜗杆4,所述动力传入件为锥形齿轮,所述蜗杆4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动力传入件相啮合传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轮轴齿轮5,所有所述轮轴齿轮5均与所述蜗杆4相配合。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变速器与外部的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变速器的输出端设有飞轮齿轮,所述飞轮齿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实施例五: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链条6,所述动力传入件包括第一链轮7,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链轮8,所述第一链轮7通过所述链条6带动所有所述第二链轮8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1上设有与所述链条6配合的惰轮。通过设置所述惰轮使所述链条能够更好的与若干所述第二链轮啮合,提高动力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实施例六: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1为所述蜗轮蜗杆踏板机构,所述蜗轮蜗杆踏板机构包括轮盘、踏板、蜗杆以及蜗轮,通过踩动踏板做圆周运动,进而带动蜗杆转动,通过蜗轮以及锥形齿轮配合实现提供动力。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轮架1包括一块所述安装面板3,所述安装面板3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动轮组,所述安装面板3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车轮2的轴孔相适配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外侧设有与所述车轮2限位配合的卡簧以及固定螺母。每组所述动轮组中若干所述车轮2的直径和数量相同,同一组所述动轮组的相邻的两个所述车轮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车轮2的直径,非同一组所述动轮组的相邻的两个所述车轮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车轮2的半径。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1为连杆曲轴踏板机构,它动力机构11包括左连杆、右连杆及转动齿轮,所述左踏杆和所述右踏杆的中部均铰接设置在所述车架9上,所述转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9上,所述转动齿轮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杆,两根所述驱动杆的端部均与所述转动齿轮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对应与所述左踏杆和所述右踏杆的端部铰接,所述左踏杆和所述右踏杆远离连杆的一端设有踏板。通过采用上下交替踩踏两个踏板,实现通过曲柄连杆的运作原理交替对所述转动齿轮施加动力,实现将上下运动转换为所述转动齿轮的旋转运动,工作原理如实外健身器材中的椭圆漫步机。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连杆曲轴踏板机构的零件少且占用空间也相对较小,通过连杆曲轴踏板机构作为动力机构能够减轻自行车的整体质量,便于携带。

Claims (10)

1.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轮架(1)以及至少两列动轮组,所述动轮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架(1)上的若干车轮(2),相邻的两列所述动轮组的若干车轮(2)呈相互交错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1)包括并列设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若干安装面板(3),所述安装面板(3)为长方形或弧形或梳状或波浪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其特征在于:同一组所述动轮组中若干所述车轮(2)的直径沿自高到低安装顺序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1)内设置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动力传入件和第一传动件,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架(1)的一端,所述动力传入件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每个所述车轮(2)的转轴上均设置有第二传动件,所有所述第二传动件均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动力传入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外部的动力机构传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轮架(1)中的蜗杆(4),所述动力传入件为锥形齿轮,所述蜗杆(4)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动力传入件相啮合传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轮轴齿轮(5),所有所述轮轴齿轮(5)均与所述蜗杆(4)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链条(6),所述动力传入件包括第一链轮(7),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链轮(8),所述第一链轮(7)通过所述链条(6)带动所有所述第二链轮(8)转动。
7.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4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的自行车,它还包括车架(9)、转向组件(10)以及动力机构(11),所述转向组件(10)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9)的前端,所述转向组件(10)的底部设有复合前轮(12),所述车架(9)的后端设有复合后轮(13),所述动力机构(11)设置在所述车架(9)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前轮(12)为无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所述复合后轮(13)为设有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所述动力机构(11)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前轮(12)和所述复合后轮(13)的轮架(1)与行走面的水平面之间均设有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大小为15-70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1)为人力机构或电机或汽油机;所述人力机构为链轮链条踏板机构或连杆曲轴踏板机构或蜗轮蜗杆踏板机构;所述动力机构(11)通过变速器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10.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的行李箱,它还包括箱体(14),所述箱体(14)上设置有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4)上还并列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所述箱体(14)远离所述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的一端设有辅助轮。
CN202022595600.0U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Active CN214450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5600.0U CN214450003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5600.0U CN214450003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0003U true CN214450003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1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95600.0U Active CN214450003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0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79135A (en) Vehicle propelled by reciprocating occupant motion
CN214450003U (zh) 一种低轮高越障轮式机构、自行车及行李箱
CN1749092A (zh) 一种坐式轻便三轮车及其车架
CN102381415A (zh) 用体力驱动的器械
CN202541765U (zh) 手脚双驱动户外健身车
CN1078696A (zh) 两用车
CN2573365Y (zh) 人力车脚踏装置
CN201052814Y (zh) 轻便电动自行车
CN205440736U (zh) 脚踏滑板车
CN1709763A (zh) 一种步行式自行车
CN102381421A (zh) 用体力驱动的器械
CN202557723U (zh) 手脚双驱动户外三轮健身车
CN2683088Y (zh) 多功能组合轮椅车
CN2166078Y (zh) 多蹬踏式自行车驱动装置
CN1079512C (zh) 一种杠杆传动省力机构
CN213008613U (zh) 一种前后轮双驱自行车
CN2170255Y (zh) 增力增速自行车
CN1199001A (zh) 一种新式自行车
CN208715403U (zh) 一种微型脚踏平板自行车
CN2621144Y (zh) 双踏跑步式滑板车
CN107187533B (zh) 全方位自行车及多人全方位自行车
CN2335875Y (zh) 四轮骑行、健身两用车
CN100347032C (zh) 跑步自行车
CN2728895Y (zh) 多人多向人力驱动自行车
CN2387025Y (zh) 高速省力自行车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