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8481U - 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28481U CN214428481U CN202120853698.7U CN202120853698U CN214428481U CN 214428481 U CN214428481 U CN 214428481U CN 202120853698 U CN202120853698 U CN 202120853698U CN 214428481 U CN214428481 U CN 2144284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groove
- jig
- processing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感线圈生产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包括用于可拆卸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块以及移动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移动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口,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移动块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本申请提供的治具便于工作人员对工件进行绕线加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感线圈生产工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
背景技术
电感线圈的加工步骤包括绕线、点胶、喷码、剪脚和测试。在电感线圈进行绕线加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工作人员一只手拿着电感线圈的骨架(以下简称为工件),另一只手则拿着铜线并使得铜线绕在骨架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相关技术中,工作人员一只手拿着骨架,另一只手拿着铜线进行绕线,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绕线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绕线加工,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包括用于可拆卸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块以及移动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移动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口,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移动块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可拆卸安装于工作台,以便于治具能安装在工作台上,安装座上设置有夹持件,且夹持件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块,固定块与移动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口,实现工件能够夹持于夹持件。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可通过一调节件滑移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移动块可沿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块的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块可滑移连接于安装座,有利于工作人员调节固定块以及移动块之间的间距,以实现调节夹持件夹口的大小,使得夹持件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包括底座部以及第一夹持头,所述底座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夹持头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底座部的顶部;所述第一夹持头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块包括滑座部以及第二夹持头,所述滑座部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夹持头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滑座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夹持头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座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所述夹口由所述第一夹持部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距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固定设置于安装座,实现固定块与安装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固定安装于底座部,第一夹持部可拆卸安装于第一连接部,以便于更换第一夹持部;滑座部滑移设置于安装座,实现移动块能够相对安装座移动,且移动块能够带动第二夹持部移动,以实现调节夹口的大小,使得夹持件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工件,第二连接部固定安装于滑座部,且第二夹持部可拆卸安装于第二连接部,以便于工作人员更换第二夹持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抵接槽,所述第一夹持部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第一抵接槽,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槽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抵接槽外,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弹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第一抵接槽,第一夹持部可拆卸式安装于第一抵接槽,以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一夹持部安装于第一连接部,且第一抵接槽与第一夹持部配合有利于提高第一夹持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夹持部设置的弹性组件,以便于夹持件在夹持工件时提升对工件的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抵接槽,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二抵接槽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槽的侧壁,且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抵接槽外,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弹性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二抵接槽,第二夹持部可拆卸式安装于第二抵接槽,以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二夹持部安装于第二连接部,且第二抵接槽与第二夹持部配合,有利于提高第二夹持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夹持部设置的弹性组件,以配合第一夹持部的弹性组件来提升对工件的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相对的两表面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远离所述弹性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的两个表面对应开设有与所述卡杆卡接的卡槽,且当所述卡杆与所述卡槽卡接时,所述弹性垫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侧面相抵接,所述弹性垫的另一侧面用于与工件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用于抵接工件,在保证能够稳定夹持工件的条件下,有利于提升对工件的保护作用,连接层、卡杆以及卡槽配合设置,以便于工作人员将弹性组件安装到第二夹持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层为弹性膜层,且当所述弹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部时,所述弹性膜层处于绷紧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层为弹性膜层,当弹性组件安装于第二夹持部时,由于弹性组件中的卡杆卡入卡槽时,弹性膜层处于绷紧状态,从而使得卡杆的侧壁能够抵紧卡槽的槽壁,从而有利于提高卡杆与卡槽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弹性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3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膜层的厚度控制在1-3mm,在保证弹性膜层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有助于工作人员拉动弹性膜层。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一侧为供卡杆抵紧的抵紧侧,所述卡槽的另一侧为取出侧,所述卡杆的侧壁抵接于所述卡槽的抵紧侧,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卡槽的取出侧相连通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设置以便于工作人员取出卡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安装座可拆卸安装于工作台,以便于治具能稳定放置在工作台上,安装座上设置有夹持件,且夹持件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块,固定块与移动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口,实现工件能够夹持于夹持件;
2.第一夹持部的弹性组件与第二夹持部的弹性组件配合,在能够实现夹持工件的条件下,有利于提升对工件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治具安装于工作台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夹持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中治具的侧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中弹性组件与第二夹持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座;101、卡箍部;103、加强条;104、连接螺杆;105、抵接块;106、连接杆;21、固定块;211、底座部;2111、容置槽;212、第一夹持头;2121、第一连接部;2122、第一夹持部;22、移动块;221、滑座部;2211、通槽;222、第二夹持头;2221、第二连接部;2222、第二夹持部;223、连接块;23、第一抵接槽;24、第二抵接槽;31、调节螺杆;32、承载块;33、转杆;41、导向块;42、导向槽;51、弹性垫;52、弹性膜层;53、卡杆;54、卡槽;55、缺口;6、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应用于电感线圈绕线加工中,该治具用于夹住电感线圈的骨架(以下简称工件6)。治具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可拆卸安装于工作台的边缘。
参见图3,安装座1的底部设置有卡箍件,具体的,卡箍件包括基本呈L字型的卡箍部101,卡箍部101的一端与安装座1的底面固定连接,卡箍部101与安装座1的底面配合形成有用于卡住工作台的卡口,卡箍部101背离卡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强条103,加强条103的一端与安装座1的底面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治具与工作台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卡箍部101的底部具有一定厚度,卡箍部10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104,连接螺杆104呈竖直设置,连接螺杆10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抵接块105,抵接块105呈水平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连接螺杆104来使得抵接块105上下移动。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连接螺杆104,连接螺杆10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6。
当卡箍件卡住工作台时,安装座1的底面与工作台的上表面相抵接,工作人员转动连接杆106并使得连接螺杆104转动,连接螺杆104转动以驱使抵接块105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抵接块105的上表面与工作台的下表面相抵接,由此使得治具能够稳定安装于工作台。
参见图3和图4,安装座1上设置有夹持件,夹持件用于夹持工件6。夹持件包括固定块21以及移动块22,固定块21与移动块2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6的夹口。其中,固定块21包括底座部211以及第一夹持头212,底座部211为水平设置的长条块,且底座部211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的上表面。第一夹持头212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底座部211一端的顶部。移动块22包括滑座部221,滑座部22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穿设有通槽2211,通槽2211的顶部呈闭合设置,通槽2211的底部呈开口设置。滑座部221通过该通槽2211套设在底座部211上,且滑座部221能够沿底座部211的长度方向移动。
参见图4和图5,底座部211的顶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容置槽2111,滑座部221通过通槽2211安装有呈竖直设置的连接块223,其中,连接块223的顶部与滑座部221的通槽2211顶壁固定连接,连接块223的底部伸至容置槽2111内,且连接块223相对的两侧壁抵触于容置槽2111相对的两槽壁,连接块223可相对底座部211移动。底座部211通过容置槽2111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可驱动移动块22相对安装座1移动。其中,调节件为调节螺杆31。调节螺杆31的长度方向与底座部211的长度方向相同。底座部211的容置槽2111内设置有承载块32,承载块32相对的两侧壁与容置槽2111的侧壁固定连接。调节螺杆31的一端穿出容置槽2111的槽壁并与底座部211转动连接,调节螺杆31的另一端穿出连接块223后并于该承载块32转动连接,以实现调节螺杆31能够相对底座部211转动,且调节螺杆31与连接块223螺纹连接。
当工作人员转动调节螺杆31时,调节螺杆31相对于底座部211转动,由于调节螺杆31与连接块223螺纹连接,且连接块223的侧壁抵接容置槽2111的槽壁,由此使得调节螺杆31能够螺纹驱动连接块223沿调节螺杆3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滑座部221沿底座部211的长度方向移动。另外,移动块22能够通过调节螺杆31固定在安装座1上,使得工作人员完成调节固定块21以及移动块22之间的间距后(即调整完夹口的大小后)能够使移动块22固定在安装座1上,从而使得夹持件能够更加稳定夹持工件6。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调节螺杆31,调节螺杆31穿出底座部2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杆33。
参见图5,为了进一步增强移动块22移动的稳定性,通槽2211相对的两侧壁固定设置有导向块41,底座部211相对的外侧壁对应设置有供导向块41滑移的导向槽42,当移动块22移动时,导向块41沿导向槽42滑移。
参见图6和图7,第一夹持头212包括第一连接部2121以及第一夹持部2122,第一连接部2121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底座部211,第一夹持部2122与第一连接部212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移动块22还包括第二夹持头222,第二夹持头222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滑座部221的顶部。第二夹持头2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21以及第二夹持部2222,第二连接部222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滑座部221的顶部,第二夹持部2222与第二连接部222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上述所指的用于夹持工件6的夹口由第一夹持部2122以及第二夹持部2222之间的空间形成。
参见图6和图7,第一连接部2121朝向第二连接部222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抵接槽23,第一夹持部2122通过沉头螺栓可拆卸式安装于第一抵接槽23,第一夹持部2122的一侧面抵接于第一抵接槽23的侧壁,且第一夹持部2122底部一部分抵接于第一抵接槽23的槽底,第一夹持部2122底部的另一部分延伸至第一抵接槽23外。第二连接部2221朝向第一连接部2121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抵接槽24,第二夹持部2222通过沉头螺栓可拆卸式安装于第二抵接槽24,第二夹持部2222的一侧面抵接于第二抵接槽24的侧壁,且第二夹持部2222底部一部分抵接于第二抵接槽24的槽底,第二夹持部2222底部的另一部分延伸至第二抵接槽24外。
第一夹持部2122以及第二夹持部2222用于夹住工件6的侧面均设置有弹性组件。第一夹持部2122的弹性组件与第二夹持部2222的弹性组件的结构及原理均相同。以下以第二夹持部2222的弹性组件为例进行阐述,第一夹持部2122的弹性组件的结构不再赘述。
参见图7,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垫51。弹性垫51在安装到第二夹持部2222时呈竖直设置,以下以弹性垫51呈竖直设置的状态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弹性垫51的相对两表面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层,连接层为弹性膜层52。具体的,连接层的一侧与弹性垫51的一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层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杆53。当工作人员驱使弹性组件中的两根卡杆53朝远离弹性垫51的方向拉动的过程中,连接层从自然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第二夹持部2222相对的两个表面对应开设有与卡杆53卡接的卡槽54。卡杆53能够从卡槽54的槽口处进入卡槽54。卡槽54的一侧为供卡杆53抵紧的抵接侧,卡槽54的另一侧为取出侧。当弹性组件的卡杆53均与卡槽54卡接时,卡杆53的侧壁抵接于卡槽54的抵紧侧,弹性膜层52处于绷紧状态,弹性垫51的一侧面与第二夹持部2222的侧面相抵接,弹性垫51的另一侧面用于与工件6相抵接。第二夹持部2222的表面开设有与卡槽54的取出侧相连通的缺口55,以便于工作人员将卡杆53从卡槽54中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膜层52的厚度范围为1-3mm,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膜层52的厚度优选为2mm,一方面保证弹性膜层52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工作人员拉动弹性膜层52,以便于工作人员将弹性层安装到第二夹持部222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指弹性垫51相对的两表面可以为弹性垫51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也可以为相对的两侧面,当两个连接层分别与弹性垫51两个相对的侧面连接时,第二夹持部2222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卡槽54。当两个连接层分别与弹性垫5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连接时,第二夹持部2222在顶部以及底部(延伸至第二抵接槽24外的部分)分别开设卡槽54,位于第二夹持部2222顶部的卡槽54槽口朝上,位于第二夹持部2222底部的卡槽54槽口朝下,在此情况下,当工作人员将卡杆53安装于卡槽54时,在弹性膜层52的弹性作用下,卡杆53的侧壁抵紧卡槽54的侧壁,由此使得弹性组件中的两个卡杆53能够稳定卡在卡槽54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层与弹性垫51的连接方式优选为:两个连接层分别对应与弹性垫51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连接,这样设置有助于工作人员将弹性垫51安装到第二夹持部2222。
本实施例的原理为:
需要采用治具来夹持工件6时,工作人员转动转杆33以使得调节螺杆31转动,调节螺杆31螺纹驱动第二夹持部2222沿远离第一夹持部2122的方向移动,下一步,工作人员将工件6放置于夹口处,并使得第一夹持部2122的弹性垫51与工件6相接触,再转动转杆33以使得调节螺杆31转动,调节螺杆31螺纹驱动第二夹持部2222沿朝向第一夹持部2122的方向移动,当第一夹持部2122处的弹性垫51以及第二夹持部2222处的弹性垫51配合夹持工件6时,即可实现治具的夹持件夹持工件6。
当需要将工件6从夹口处取出时,工作人员转动转杆33来使得第二夹持部2222沿远离第一夹持部2122的方向移动,此时即可将工件6取出。
当需要安装弹性组件时,以第二夹持部2222的弹性组件为例,工作人员将弹性组件中的两个卡杆53卡在卡槽54内,此时卡杆53的侧壁抵紧卡槽54的抵紧侧,弹性膜层52处于绷紧状态,使得弹性垫51的一侧面抵紧在第二夹持部2222的侧面。
需要将弹性组件从第二夹持部2222拆下来时,以第二夹持部2222的弹性组件为例,工作人员通过缺口55将卡槽54内的卡杆53取出,即可将弹性组件从第二夹持部2222处拆下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可拆卸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固定块(21)以及移动块(22),所述固定块(21)与所述移动块(22)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工件(6)的夹口,所述固定块(21)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所述移动块(22)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22)可通过一调节件滑移连接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所述移动块(22)可沿朝向或远离所述固定块(21)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1)包括底座部(211)以及第一夹持头(212),所述底座部(211)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所述第一夹持头(212)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底座部(211)的顶部;所述第一夹持头(212)包括第一连接部(2121)以及第一夹持部(21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21)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部(211),所述第一夹持部(212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2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块(22)包括滑座部(221)以及第二夹持头(222),所述滑座部(221)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所述第二夹持头(222)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滑座部(221)的顶部;所述第二夹持头(2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21)以及第二夹持部(2222),所述第二连接部(222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座部(221)的顶部,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2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所述夹口由所述第一夹持部(2122)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之间的间距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21)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222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抵接槽(23),所述第一夹持部(2122)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第一抵接槽(23),所述第一夹持部(2122)的一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槽(23)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夹持部(212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抵接槽(23)外,所述第一夹持部(2122)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夹持工件(6)的弹性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21)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2121)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抵接槽(24),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通过所述第二抵接槽(24)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21),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的一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槽(24)的侧壁,且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抵接槽(24)外,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的另一侧与所述弹性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垫(51),所述弹性垫(51)相对的两表面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远离所述弹性垫(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杆(53),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相对的两个表面对应开设有与所述卡杆(53)卡接的卡槽(54),且当所述卡杆(53)与所述卡槽(54)卡接时,所述弹性垫(51)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的侧面相抵接,所述弹性垫(51)的另一侧面用于与工件(6)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为弹性膜层(52),且当所述弹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时,所述弹性膜层(52)处于绷紧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层(52)的厚度范围为1-3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4)的一侧为供卡杆(53)抵紧的抵紧侧,所述卡槽(54)的另一侧为取出侧,所述卡杆(53)的侧壁抵接于所述卡槽(54)的抵紧侧,所述第二夹持部(2222)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卡槽(54)的取出侧相连通的缺口(5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53698.7U CN214428481U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53698.7U CN214428481U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28481U true CN214428481U (zh) | 2021-10-19 |
Family
ID=7807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53698.7U Active CN214428481U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28481U (zh) |
-
2021
- 2021-04-23 CN CN202120853698.7U patent/CN2144284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702342U (zh) | 一种焊接垂直度高的钣金焊接辅助工装 | |
CN214428481U (zh) | 一种电感线圈加工用的治具 | |
CN117697275A (zh) | 一种汽车底盘架焊接设备 | |
CN218903988U (zh) | 一种激光脱漆装置 | |
CN210073805U (zh) | 一种芯片生产用的自动抓取结构 | |
CN115157136A (zh) | 一种夹持稳定性强的夹治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2761903U (zh) | 一种钢塔生产用自动焊接压板夹具装置 | |
CN211841082U (zh) | 一种可一次定位进行六面钻孔的框架式钻夹具 | |
CN221291060U (zh) | 整灯组装夹具 | |
CN112571111A (zh) | 一种汽车用箱盖的装夹装置 | |
CN213673688U (zh) | 一种机械制造快速定位固定夹具 | |
CN219484698U (zh) | 一种金属板焊接支架 | |
CN216657685U (zh) | 一种加工设备用夹具 | |
CN117283303B (zh) | 用于ccga焊柱的矫形工具 | |
CN214675916U (zh) | 一种pcb板加工用定位结构 | |
CN214518913U (zh) | 一种立式铣床用不规则工件的辅助定位工装 | |
CN219704246U (zh) | 一种大规格面板用刨床夹具 | |
CN211305541U (zh) | 一种方便零点对位的新型夹具 | |
CN215699868U (zh) | 一种用于零件粗加工的压紧机构及其零件加工工装 | |
CN219562815U (zh) | 一种夹持头可调换式多功能夹具 | |
CN204893327U (zh) | 圆柱形零部件焊接定位装置 | |
CN218837467U (zh) | 一种pvc管哑铃样品夹紧工装 | |
CN210878730U (zh) |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中心夹具 | |
CN219818822U (zh) | 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夹具 | |
CN213827628U (zh) | 一种弧形盖类工件的点焊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