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6131U -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6131U
CN214406131U CN202120248879.7U CN202120248879U CN214406131U CN 214406131 U CN214406131 U CN 214406131U CN 202120248879 U CN202120248879 U CN 202120248879U CN 214406131 U CN214406131 U CN 214406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boiler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88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福程
周亮
苏德欣
郭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Citong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Citong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Citong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Citong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88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6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6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61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有益效果为可以实现在煤进入装置后对煤进行压制粉碎处理,使煤充分燃烧,减少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壳体、搅拌装置、碎煤装置和装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连接在锅炉壳体上,装煤机构连接在锅炉壳体上,碎煤装置连接在锅炉壳体,搅拌装置位于碎煤装置的上方,碎煤装置位于装煤机构的上方,可以实现在煤进入装置后对煤进行压制粉碎处理,使煤充分燃烧,减少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1920130546.7公开的一种用于节能电石生产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公开的,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节能电石生产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电炉体,所述电炉体上端连接有封盖,且电炉体外壁设有冷却槽,所述电炉体一侧设有出烟道,且电炉体另一侧设有出料管,所述出烟道连接有螺旋的冷却管,且冷却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气管,且冷却管外壁设有中空状的冷却箱,所述冷却槽内部开设有弯折状的冷却道,且冷却道一端设有第二出水管,且冷却道另一端设有第二进水管。该用于节能电石生产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设置有双重余热回收结构,可以分别将炉体和排放气体的热量回收起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该实用新型无法实现在煤进入装置后对煤进行压制粉碎处理,可能导致煤燃烧不完全,导致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有益效果为可以实现在煤进入装置后对煤进行压制粉碎处理,使煤充分燃烧,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壳体、搅拌装置、碎煤装置和装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连接在锅炉壳体上,装煤机构连接在锅炉壳体上,碎煤装置连接在锅炉壳体,搅拌装置位于碎煤装置的上方,碎煤装置位于装煤机构的上方,可以实现在煤进入装置后对煤进行压制粉碎处理,使煤充分燃烧,减少资源的浪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所述的锅炉壳体包括壳体、装水板、出水口、第一连接板、进煤口和水管,装水板固定连接在位于壳体内部上方,出水口位于壳体右端,出水口位于装水板上方,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第一连接板位于装水板下方,进煤口位于壳体前侧下端,两个水管分别位于壳体下端前后两侧,两个水管均通过两个水管,两个水管均位于进煤口下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所述的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输出轴和叶片,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上,多个叶片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输出轴上,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左端上侧,第一电机位于装水板上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所述的碎煤装置包括气缸、第二连接板、第二电机、第二输出轴和碎煤板,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气缸下方,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上,碎煤板固定连接在第二输出轴上,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下方,碎煤板下侧设有多个碎煤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所述的装煤机构包括装煤箱、弹簧、装煤板、第三连接板、第三电机、第三输出轴和传动棒,装煤板滑动连接在装煤箱内,弹簧下端固定连接在装煤箱底部,弹簧上端固定连接在装煤板下侧,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第三连接板位于装煤箱右侧,第三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板左侧,第三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三电机上,传动棒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输出轴上,装煤箱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装煤箱位于进煤口下侧,装煤箱位于碎煤板正下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所述的碎煤板半径小于装煤箱半径。
本实用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有益效果为可以实现在煤进入装置后对煤进行压制粉碎处理,使煤充分燃烧,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对煤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再次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多余热量的情况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锅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碎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装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锅炉壳体1;壳体1-1;装水板1-2;出水口1-3;第一连接板1-4;进煤口1-5;水管1-6;搅拌装置2;第一电机2-1;第一输出轴2-2;叶片2-3;碎煤装置3;气缸3-1;第二连接板3-2;第二电机3-3;第二输出轴3-4;碎煤板3-5;装煤机构4;装煤箱4-1;弹簧4-2;装煤板4-3;第三连接板4-4;第三电机4-5;第三输出轴4-6;传动棒4-7。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3、4、5、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壳体1、搅拌装置2、碎煤装置3和装煤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2连接在锅炉壳体1上,装煤机构4连接在锅炉壳体1上,碎煤装置3连接在锅炉壳体1,搅拌装置2位于碎煤装置3的上方,碎煤装置3位于装煤机构4的上方,可以实现在煤进入装置后对煤进行压制粉碎处理,使煤充分燃烧,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对煤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再次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多余热量的情况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2、3、4、5、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锅炉壳体1包括壳体1-1、装水板1-2、出水口1-3、第一连接板1-4、进煤口1-5和水管1-6,装水板1-2固定连接在位于壳体1-1内部上方,出水口1-3位于壳体1-1右端,出水口1-3位于装水板1-2上方,第一连接板1-4固定连接在壳体1-1内部,第一连接板1-4位于装水板1-2下方,进煤口1-5位于壳体1-1前侧下端,两个水管1-6分别位于壳体1-1下端前后两侧,两个水管1-6均通过两个水管1-6,两个水管1-6均位于进煤口1-5下方,煤从进煤口1-5中加入装煤机构4内进行压制粉碎和燃烧,冷水通过两个水管 1-6中经过,利用煤燃烧时产生的多余热量将冷水变成温水,用于家庭中洗手洗脸等需要温水的领域,达到对煤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再次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多余热量的情况产生的目的,水从壳体1-1上方加入装水板1-2 内,煤燃烧时产生的热气通过装水板1-2传递到水中经过搅拌装置2的搅拌,使水受热均匀,待达到合适温度后打开出水口1-3上的阀,将水从装水板1-2 上排出。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2、3、4、5、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搅拌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输出轴2-2和叶片 2-3,第一输出轴2-2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2-1上,多个叶片2-3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输出轴2-2上,第一电机2-1固定连接在壳体1-1内部左端上侧,第一电机2-1位于装水板1-2上方,水装入装水板1-2后,煤燃烧产生的带有热量的气体通过装水板1-2进入到水中,第一电机2-1转动带动第一输出轴2-2转动,第一输出轴2-2转动带动多个叶片2-3转动,使水受热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2、3、4、5、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碎煤装置3包括气缸3-1、第二连接板3-2、第二电机3-3、第二输出轴3-4和碎煤板3-5,第二连接板3-2固定连接在气缸3-1下方,第二电机3-3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3-2上,第二输出轴3-4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 3-3上,碎煤板3-5固定连接在第二输出轴3-4上,气缸3-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4下方,碎煤板3-5下侧设有多个碎煤块,气缸3-1伸出带动第二连接板3-2向下运动,第二连接板3-2向下运动带动第二电机3-3向下运动,第二电机3-3向下运动带动第二输出轴3-4向下运动,第二输出轴3-4向下运动带动碎煤板3-5向下运动,第二电机3-3转动带动第二输出轴3-4转动,第二输出轴3-4转动带动碎煤板3-5转动,碎煤板3-5做向下且旋转的运动使位于装煤板4-3上的煤被压制粉碎,达到使煤充分燃烧,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2、3、4、5、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装煤机构4包括装煤箱4-1、弹簧4-2、装煤板4-3、第三连接板4-4、第三电机4-5、第三输出轴4-6和传动棒4-7,装煤板4-3滑动连接在装煤箱4-1内,弹簧4-2下端固定连接在装煤箱4-1底部,弹簧4-2上端固定连接在装煤板4-3下侧,第三连接板4-4固定连接在壳体1-1底部,第三连接板4-4位于装煤箱4-1右侧,第三电机4-5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板4-4 左侧,第三输出轴4-6固定连接在第三电机4-5上,传动棒4-7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输出轴4-6上,装煤箱4-1固定连接在壳体1-1底部,装煤箱4-1位于进煤口1-5下侧,装煤箱4-1位于碎煤板3-5正下方,第三电机4-5转动带动第三输出轴4-6转动,第三输出轴4-6转动带动传动棒4-7转动,传动棒4-7 转动周期性的锤动装煤板4-3使装煤板4-3向下运动,装煤板4-3向下运动使受到弹簧4-2给的向上运动的力从而在此向上运动,使位于装煤板4-3上的煤不断变换位置,方便对碎煤板3-5上的煤进行更加全面的压制粉碎。
具体实施方式六:
下面结合图1、2、3、4、5、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碎煤板3-5半径小于装煤箱4-1半径,使3-5可以伸入 4-1内进行碎梅。
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工作原理:煤从进煤口1-5中加入到碎煤板3-5上,气缸3-1伸出带动第二连接板3-2向下运动,第二连接板3-2 向下运动带动第二电机3-3向下运动,第二电机3-3向下运动带动第二输出轴 3-4向下运动,第二输出轴3-4向下运动带动碎煤板3-5向下运动,第二电机 3-3转动带动第二输出轴3-4转动,第二输出轴3-4转动带动碎煤板3-5转动,碎煤板3-5做向下且旋转的运动使位于装煤板4-3上的煤被压制粉碎,达到使煤充分燃烧,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第三电机4-5转动带动第三输出轴4-6转动,第三输出轴4-6转动带动传动棒4-7转动,传动棒4-7转动周期性的锤动装煤板4-3使装煤板4-3向下运动,装煤板4-3向下运动使受到弹簧4-2给的向上运动的力从而在此向上运动,使位于装煤板4-3上的煤不断变换位置,方便对碎煤板3-5上的煤进行更加全面的压制粉碎,水从壳体1-1上方加入装水板1-2内,水装入装水板1-2后,煤燃烧产生的带有热量的气体通过装水板1-2 进入到水中,第一电机2-1转动带动第一输出轴2-2转动,第一输出轴2-2转动带动多个叶片2-3转动,使水受热均匀,待达到合适温度后打开出水口1-3 上的阀,将水从装水板1-2上排出,冷水通过两个水管1-6中经过,利用煤燃烧时产生的多余热量将冷水变成温水,用于家庭中洗手洗脸等需要温水的领域,达到对煤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再次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多余热量的情况产生的目的。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壳体(1)、搅拌装置(2)、碎煤装置(3)和装煤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2)连接在锅炉壳体(1)上,装煤机构(4)连接在锅炉壳体(1)上,碎煤装置(3)连接在锅炉壳体(1),搅拌装置(2)位于碎煤装置(3)的上方,碎煤装置(3)位于装煤机构(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炉壳体(1)包括壳体(1-1)、装水板(1-2)、出水口(1-3)、第一连接板(1-4)、进煤口(1-5)和水管(1-6),装水板(1-2)固定连接在位于壳体(1-1)内部上方,出水口(1-3)位于壳体(1-1)右端,出水口(1-3)位于装水板(1-2)上方,第一连接板(1-4)固定连接在壳体(1-1)内部,第一连接板(1-4)位于装水板(1-2)下方,进煤口(1-5)位于壳体(1-1)前侧下端,两个水管(1-6)分别位于壳体(1-1)下端前后两侧,两个水管(1-6)均通过两个水管(1-6),两个水管(1-6)均位于进煤口(1-5)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输出轴(2-2)和叶片(2-3),第一输出轴(2-2)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2-1)上,多个叶片(2-3)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输出轴(2-2)上,第一电机(2-1)固定连接在壳体(1-1)内部左端上侧,第一电机(2-1)位于装水板(1-2)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煤装置(3)包括气缸(3-1)、第二连接板(3-2)、第二电机(3-3)、第二输出轴(3-4)和碎煤板(3-5),第二连接板(3-2)固定连接在气缸(3-1)下方,第二电机(3-3)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3-2)上,第二输出轴(3-4)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3-3)上,碎煤板(3-5)固定连接在第二输出轴(3-4)上,气缸(3-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4)下方,碎煤板(3-5)下侧设有多个碎煤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煤机构(4)包括装煤箱(4-1)、弹簧(4-2)、装煤板(4-3)、第三连接板(4-4)、第三电机(4-5)、第三输出轴(4-6)和传动棒(4-7),装煤板(4-3)滑动连接在装煤箱(4-1)内,弹簧(4-2)下端固定连接在装煤箱(4-1)底部,弹簧(4-2)上端固定连接在装煤板(4-3)下侧,第三连接板(4-4)固定连接在壳体(1-1)底部,第三连接板(4-4)位于装煤箱(4-1)右侧,第三电机(4-5)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板(4-4)左侧,第三输出轴(4-6)固定连接在第三电机(4-5)上,传动棒(4-7)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输出轴(4-6)上,装煤箱(4-1)固定连接在壳体(1-1)底部,装煤箱(4-1)位于进煤口(1-5)下侧,装煤箱(4-1)位于碎煤板(3-5)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煤板(3-5)半径小于装煤箱(4-1)半径。
CN202120248879.7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06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8879.7U CN214406131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8879.7U CN214406131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6131U true CN214406131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887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06131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6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5493U (zh) 一种燃气式节能型膨胀珍珠岩的设备
CN203784932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
CN105757676A (zh) 一种垃圾裂化炉系统
CN202016986U (zh) 废塑料连续裂解装置
CN201262420Y (zh) 干背卧式秸秆锅炉
CN202018025U (zh) 高温烧结矿料冷却和余热蒸汽发生器一体化装置
CN214406131U (zh)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7922199U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
CN210688289U (zh) 一种节能环保燃料炉
CN201053752Y (zh) 折流式燃煤热水锅炉
CN104531181A (zh) 聚能炉
CN216307830U (zh) 一种锅炉底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6637600U (zh) 一种螺旋送料的预加热锅炉
CN201170658Y (zh) 一种型煤相变炉
CN211739105U (zh) 用于垃圾焚烧炉烟道飞灰的分层式灰斗、收集装置和余热回收系统
CN204369800U (zh) 聚能炉
CN211147307U (zh) 一种立体蓄热式燃气加热炉
CN210602831U (zh) 矿热炉强制冷却尾气回收利用系统
CN209084786U (zh) 一种垃圾焚烧灰渣冷却系统
CN101949534A (zh) 一种生物质层燃锅炉
CN207770843U (zh) 一种全自动十五管还原炉
CN203642160U (zh) 一种燃烧药渣的蒸汽锅炉
CN201487925U (zh) 一种多功能蒸汽发生炉
CN216557110U (zh) 一种减少排渣的物料流动性较好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10831960U (zh) 超低热值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式冷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