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4609U - 一种齿轮箱及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齿轮箱及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4609U
CN214404609U CN202120143758.6U CN202120143758U CN214404609U CN 214404609 U CN214404609 U CN 214404609U CN 202120143758 U CN202120143758 U CN 202120143758U CN 214404609 U CN214404609 U CN 214404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roove
cavity
bearing
low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37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乐宏
蒋领辉
陈旭峰
陈腾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437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4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4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4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轮箱和致动器,齿轮箱包括:于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共同组成一腔体,所述上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一半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二半槽,所述第一半槽和所述第二半槽组成一通槽,所述通槽位于所述齿轮箱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所述通槽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轴承安装槽,所述轴承安装槽的中心线沿第一方向,所述轴承安装槽沿第一方向向上连通至所述腔体,向下连通至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和致动器,位于齿轮箱内的丝杆组件不易晃动,进而在运动过程中无异音,传动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齿轮箱及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箱及致动器。
背景技术
现有升降桌中在升降立柱中广泛应用了线性致动器,线性致动器通常包括马达、换向齿轮或蜗轮蜗杆组件以及丝杆组件构成,由马达提供驱动力,通过换向齿轮传动至丝杆组件以实现致动效果。
换向齿轮通常设置在齿轮箱内,齿轮箱结构通常是左右装配,这样的装配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把齿轮轴承压紧,从而易使丝杆组件晃动,带动整条立柱有异音传动效率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创造性地提供一种齿轮箱,包括:于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共同组成一腔体,所述上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一半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二半槽,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半槽和所述第二半槽组成一通槽,所述通槽位于所述齿轮箱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所述通槽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轴承安装槽,所述轴承安装槽的中心线沿第一方向,所述轴承安装槽沿第一方向向上连通至所述腔体,向下连通至所述下壳体的底部。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槽和所述第二半槽均为半圆形槽,所述通槽为圆形通槽。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分别设有对称位置的连接孔,通过将连接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来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向外凸出的定位柱,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称位置上的定位孔,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定位柱恰好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中。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轴承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致动器,包括:
电机;
换向齿轮组件,所述换向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套接,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位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位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用于将所述输出轴以第二方向为中心的绕轴运动转换为以第一方向为中心的绕轴运动;所述换向齿轮组件还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于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共同组成一腔体,所述上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一半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二半槽,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半槽和所述第二半槽组成一通槽,所述通槽位于所述齿轮箱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所述通槽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通槽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腔体中;所述换向齿轮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上的轴承,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轴承安装槽,所述轴承安装槽的中心线沿第一方向,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安装槽内,所述轴承安装槽沿第一方向向上连通至所述腔体,向下连通至所述下壳体的底部。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器还包括丝杆传动组件,所述丝杆传动组件包括丝杆和套设在所述丝杆上的丝杆顶圈,所述丝杆的第一端自所述下壳体的底部穿设进所述腔体,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所述丝杆的第一端,所述丝杆顶圈位于所述丝杆上与所述第一端为第一距离的位置。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分别为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靠近丝杆第一端位置的第一轴承和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靠近所述丝杆顶圈位置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丝杆顶圈上,用于联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丝杆顶圈;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轴承安装槽,用于分别安装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齿轮箱和致动器,通过将齿轮箱壳体设置为沿第一方向上下连接的两个半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将上下壳体紧固连接,并在壳体中设置中心线同为第一方向的轴承安装槽,使得安装后的齿轮与轴承在第一方向上可以被紧固连接的两个半壳体压紧,从而使得位于齿轮箱内的丝杆组件不易晃动,进而使得升降立柱在运动过程中无异音,传动效率更加稳定,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一种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的一种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齿轮箱下壳体的一种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致动器的一种局部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致动器的另一种局部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致动器的一种剖视图。
附图标号:上壳体10、下壳体20、第一半槽11、第二半槽21、通槽30、轴承安装槽22、定位孔23、输出轴40、第一齿轮50、第二齿轮51、第一轴承52、第二轴承53、丝杆60、丝杆顶圈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中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装置或设备的例子。
请参考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齿轮箱,包括:
于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共同组成一腔体,上壳体10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腔体的第一半槽11,下壳体20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腔体的第二半槽21,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连接时,第一半槽11和第二半槽21组成一通槽30,通槽30位于齿轮箱的两个相对侧面上,通槽30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下壳体20内设有轴承安装槽22,轴承安装槽22的中心线沿第一方向,轴承安装槽22沿第一方向向上连通至腔体,向下连通至下壳体20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齿轮箱壳体设置为沿第一方向上下连接的两个半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将上下壳体紧固连接,并在壳体中设置中心线同为第一方向的轴承安装槽22,使得安装后的齿轮与轴承在第一方向上可以被紧固连接的两个半壳体压紧,从而使得位于齿轮箱内的丝杆60组件不易晃动,进而使得升降立柱在运动过程中无异音,传动效率更加稳定,结构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两个壳体连接处的通槽30用于安装电机输出轴40,由于通槽30也由上下两壳体安装组成,使得在长期使用后,通槽30由于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之间的挤压力而能够保持较少的变形,从而电机输出轴40也不易晃动,传动效率和结构都更加稳定,减少致动器在致动过程中的异音。即使齿轮箱长期使用出现微量变形,也能够通过进一步加固上下壳体之间的连接来重新保证齿轮轴承以及电机输出轴40的传动稳定性。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第一半槽11和第二半槽21均为半圆形槽,通槽30为圆形通槽30。由于通槽30用于安装电机输出轴40,电机输出轴40通常外表面为圆柱形,因此将半槽设为半圆形、将通槽30设置为圆形,能够较好的适配电机输出轴40,提高电机输出轴40的安装稳定性和传动效率。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分别设有对称位置的连接孔,通过将连接轴穿设于连接孔中来可拆卸连接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设置连接孔,从而通过连接轴穿设连接,具体的,连接孔中可以设有螺纹,连接轴可以为螺钉,通过将螺钉旋拧在设有螺纹的连接孔中来实现上下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的是,还可以通过在上下壳体之间设置卡扣件来实现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具体结构来实现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为优选实施例。其中,连接孔的位置可以设置在上下壳体的连接面上,还可以在上下壳体对应位置设置凸缘用于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对连接孔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制。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向外凸出的定位柱,下壳体20上设有与定位柱对称位置上的定位孔23,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连接时,定位柱恰好插接于定位孔23中。由于在连接上下壳体时,两个壳体之间容易发生位移导致不便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上壳体10上设置定位柱,下壳体20同样在对应的对称位置上设置定位孔23,在连接时可以先将定位柱对应插入定位孔23中来实现定位,以防偏移。当然,还可以在下壳体20上设置定位柱,上壳体10在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孔23的方式来进行定位;其中,定位柱和定位孔23可以均设置在上下壳体的连接面上,还可以设置在上下壳体的连接凸缘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下壳体20上设有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轴承安装槽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有两个轴承安装槽22,可用于安装两个轴承,通过设置两个轴承能够使得齿轮与轴承以及丝杆60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固,传动效果更加稳定。
请参考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致动器,包括:
电机;
换向齿轮组件,换向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第一齿轮50与电机的输出轴40相套接,第一齿轮50的中心轴位于第二方向,第二齿轮51的中心轴位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一齿轮50与第二齿轮51相啮合,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用于将输出轴40以第二方向为中心的绕轴运动转换为以第一方向为中心的绕轴运动;换向齿轮组件还包括齿轮箱,齿轮箱包括于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共同组成一腔体,上壳体10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腔体的第一半槽11,下壳体20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腔体的第二半槽21,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连接时,第一半槽11和第二半槽21组成一通槽30,通槽30位于齿轮箱的两个相对侧面上,通槽30沿第二方向设置,输出轴40穿设于通槽30中,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位于腔体中;换向齿轮组件还包括套设在第二齿轮51上的轴承,下壳体20内设有轴承安装槽22,轴承安装槽22的中心线沿第一方向,轴承安装于轴承安装槽22内,轴承安装槽22沿第一方向向上连通至腔体,向下连通至下壳体20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齿轮箱壳体设置为沿第一方向上下连接的两个半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将上下壳体紧固连接,并在壳体中设置中心线同为第一方向的轴承安装槽22,使得安装后的齿轮与轴承在第一方向上可以被紧固连接的两个半壳体压紧,从而使得位于齿轮箱内的丝杆60组件不易晃动,进而使得升降立柱在运动过程中无异音,传动效率更加稳定,结构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两个壳体连接处的通槽30用于安装电机输出轴40,由于通槽30也由上下两壳体安装组成,使得在长期使用后,通槽30由于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之间的挤压力而能够保持较少的变形,从而电机输出轴40也不易晃动,传动效率和结构都更加稳定,减少致动器在致动过程中的异音。即使齿轮箱长期使用出现微量变形,也能够通过进一步加固上下壳体之间的连接来重新保证齿轮轴承以及电机输出轴40的传动稳定性。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致动器还包括丝杆60传动组件,丝杆60传动组件包括丝杆60和套设在丝杆60上的丝杆顶圈61,丝杆60的第一端自下壳体20的底部穿设进腔体,第二齿轮51套设在丝杆60的第一端,丝杆顶圈61位于丝杆60上与第一端为第一距离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丝杆60由套设在其外表面的第二齿轮51传动,电机输出轴40的运动为沿第二方向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齿轮50传动至与其相互垂直并相互啮合第二齿轮51,完成向沿第一方向的旋转运动的换向转变,并且第二齿轮51与丝杆60之间紧固连接,从而带动了与其套设连接的丝杆60进行旋转运动。丝杆60的第一端通过下壳体20底部穿设进齿轮箱的腔体内,第二齿轮51套设在丝杆60的第一端,丝杆顶圈61套设在丝杆60上,并位于第二齿轮51下方,与第二齿轮51之间为第一距离。丝杆顶圈61和第二齿轮51之间通过轴承联动。
在又一可实施方式中,轴承为两个,两个轴承分别为套设在第二齿轮51靠近丝杆60第一端位置的第一轴承52和套设在第二齿轮51靠近丝杆顶圈61位置的第二轴承53,第二轴承53一端套设在第二齿轮51上,另一端套设在丝杆顶圈61上,用于联动第二齿轮51与丝杆顶圈61;下壳体20上设有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轴承安装槽22,用于分别安装第一轴承52和第二轴承5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有两个轴承安装槽22,可用于安装两个轴承,通过设置两个轴承能够使得齿轮与轴承以及丝杆60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固,传动效果更加稳定。并且,两个轴承均设置在齿轮箱的轴承安装槽22中,使其在第一方向上被限位,不易发生竖向位移,增加传动稳定性。其中,通过在第二齿轮51和丝杆顶圈61之间设置轴承来连接,使得第二齿轮51通过轴承进一步将动力传动至丝杆顶圈61,进而使得齿轮与丝杆60之间的传动效果更佳。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第一半槽11和第二半槽21均为半圆形槽,通槽30为圆形通槽30。由于通槽30用于安装电机输出轴40,电机输出轴40通常外表面为圆柱形,因此将半槽设为半圆形、将通槽30设置为圆形,能够较好的适配电机输出轴40,提高电机输出轴40的安装稳定性和传动效率。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分别设有对称位置的连接孔,通过将连接轴穿设于连接孔中来可拆卸连接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设置连接孔,从而通过连接轴穿设连接,具体的,连接孔中可以设有螺纹,连接轴可以为螺钉,通过将螺钉旋拧在设有螺纹的连接孔中来实现上下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的是,还可以通过在上下壳体之间设置卡扣件来实现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具体结构来实现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为优选实施例。其中,连接孔的位置可以设置在上下壳体的连接面上,还可以在上下壳体对应位置设置凸缘用于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对连接孔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制。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向外凸出的定位柱,下壳体20上设有与定位柱对称位置上的定位孔23,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连接时,定位柱恰好插接于定位孔23中。由于在连接上下壳体时,两个壳体之间容易发生位移导致不便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上壳体10上设置定位柱,下壳体20同样在对应的对称位置上设置定位孔23,在连接时可以先将定位柱对应插入定位孔23中来实现定位,以防偏移。当然,还可以在下壳体20上设置定位柱,上壳体10在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孔23的方式来进行定位;其中,定位柱和定位孔23可以均设置在上下壳体的连接面上,还可以设置在上下壳体的连接凸缘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步骤之间的实现顺序在不影响实现目的的情况下可以替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共同组成一腔体,所述上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一半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二半槽,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半槽和所述第二半槽组成一通槽,所述通槽位于所述齿轮箱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所述通槽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轴承安装槽,所述轴承安装槽的中心线沿第一方向,所述轴承安装槽沿第一方向向上连通至所述腔体,向下连通至所述下壳体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槽和所述第二半槽均为半圆形槽,所述通槽为圆形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分别设有对称位置的连接孔,通过将连接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来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向外凸出的定位柱,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称位置上的定位孔,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定位柱恰好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轴承安装槽。
6.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
换向齿轮组件,所述换向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套接,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位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位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用于将所述输出轴以第二方向为中心的绕轴运动转换为以第一方向为中心的绕轴运动;所述换向齿轮组件还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于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共同组成一腔体,所述上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一半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贯通所述腔体的第二半槽,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半槽和所述第二半槽组成一通槽,所述通槽位于所述齿轮箱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所述通槽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通槽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腔体中;所述换向齿轮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上的轴承,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轴承安装槽,所述轴承安装槽的中心线沿第一方向,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安装槽内,所述轴承安装槽沿第一方向向上连通至所述腔体,向下连通至所述下壳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丝杆传动组件,所述丝杆传动组件包括丝杆和套设在所述丝杆上的丝杆顶圈,所述丝杆的第一端自所述下壳体的底部穿设进所述腔体,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所述丝杆的第一端,所述丝杆顶圈位于所述丝杆上与所述第一端为第一距离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分别为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靠近丝杆第一端位置的第一轴承和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靠近所述丝杆顶圈位置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丝杆顶圈上,用于联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丝杆顶圈;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轴承安装槽,用于分别安装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
CN202120143758.6U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齿轮箱及致动器 Active CN214404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3758.6U CN214404609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齿轮箱及致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3758.6U CN214404609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齿轮箱及致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4609U true CN214404609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4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3758.6U Active CN214404609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齿轮箱及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4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04609U (zh) 一种齿轮箱及致动器
CN104638820A (zh) 壳体及具有所述壳体的驱动器
JP3134827U (ja) モーター付き歯車減速機
CN107605951A (zh) 一种高精度轴承及其工艺方法
CN215172062U (zh) 一种便携式减速机
CN214036709U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218151897U (zh) 螺栓侧位旋动装置
CN210053304U (zh) 一种齿轮减速电机
CN217401692U (zh) 一种密封型摆动结构
CN220378744U (zh) 便于组装的混合型万向节
CN210246460U (zh) 带法兰的吊扇电机
CN214888307U (zh) 一种组合轴结构
CN213323323U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螺杆螺母总成
CN214480101U (zh) 一种打蛋器电机减速箱支架与轴芯挡板的装配结构
CN214900430U (zh) 一种电动推杆的壳体结构
CN212985972U (zh) 便于轴向拆卸的齿轮箱箱体
CN217935245U (zh) 一种电机转子分段安装结构
CN100460752C (zh) 密封件及信号指示灯
CN216515281U (zh) 一种摆闸机芯及速通门
CN213693315U (zh) 一种电机的新型安装结构
CN210075811U (zh) 一种电子产品及其电子产品外壳
CN217849148U (zh) 一种一体式多向输出型旋转驱动器
CN214946250U (zh) 一种齿轮箱
CN219452696U (zh) 一种具有多重密封结构的轴承
CN215370891U (zh) 一种挤出设备减速机输出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