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4053U - 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4053U
CN214404053U CN202120186085.2U CN202120186085U CN214404053U CN 214404053 U CN214404053 U CN 214404053U CN 202120186085 U CN202120186085 U CN 202120186085U CN 214404053 U CN214404053 U CN 214404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asing
circuit board
neck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860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平
杨广
赖友
宋国伟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860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4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4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4053U/zh
Priority to JP2023535440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1192A/ja
Priority to PCT/CN2021/142258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708A1/zh
Priority to US18/315,461 priority patent/US20230280050A1/en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电性相连的风机、电路板和电池模块,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所述风机,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所述电路板和电池模块;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宽度由所述壳体的末端向中央逐渐减小,所述风机相对于所述电路板更靠近所述壳体的末端,所述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和风机之间,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和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保护板,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电池模块紧邻风机,可以有更大的尺寸和容量,也就可以有更好的续航能力,同时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合理。

Description

挂脖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手持风扇、挂脖风扇等便携式风扇,以便随时随地为用户送风,增加舒适性。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手握持,挂脖风扇架设于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在运动、户外活动等场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然而,由于挂脖风扇的整体尺寸较小,其内部空间有限,因此现有挂脖风扇所配备的供电电池容量小、续航时长短,难以满足长时间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续航好、效果佳的挂脖风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电性相连的风机、电路板和电池模块,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所述风机,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所述电路板和电池模块;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宽度由所述壳体的末端向中央逐渐减小,所述风机相对于所述电路板更靠近所述壳体的末端设置,所述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和风机之间,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和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保护板。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板为长条状并设置于所述电池的侧端,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保护芯片用于防止所述电池过充和过放,所述保护板与所述电池的正负电极通过两个导电片连接,所述保护板设置有正负引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呈板状,其宽度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由所述壳体的末端向中央逐渐减小,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两侧边缘分别朝向所述第二腔室延伸有挡板,所述电池模块固定于所述挡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呈板状,其宽度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由所述壳体的末端向中央逐渐减小,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延伸有导风部,用于导引所述风机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用于向外送风的出风口,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两侧边缘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延伸有所述导风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第一壳体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第二壳体,每一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一所述风机,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所述分隔件、电池模块和电路板,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热电模块包括热电片、分别连接于所述热电片的两侧的导热片和散热器、以及对应所述散热器设置的散热扇,所述导热片伸出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以在使用时与人体颈部相贴。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扇和散热器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对应所述散热器形成有散热孔、对应所述散热扇形成有通风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内延伸形成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位于所述散热孔与通风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扇为离心风扇,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散热翅片,相邻的散热翅片间形成通风槽,所述通风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正对所述散热扇的出风侧,所述散热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隔热片以间隔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下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开关键用于控制所述热电模块的运行,所述开关键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使得所述热电模块在关闭时,所述热电片先于所述散热扇一定时间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转动连接位置上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形成有环形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动时所述保护套能够变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宽度由壳体的末端向中央逐渐减小,风机相对于电路板更靠近壳体的末端设置,电池模块紧邻风机设置在电路板与风机之间,电池模块所在位置处壳体有更大的宽度,如此电池模块可以有更大的尺寸和容量,也就可以有更好的续航能力,且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和与电池电性连接的保护板,保护板上设置有保护芯片用于防止电池过充和过放,有效保护电池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根据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尺寸变化排布风机、电池模块、电路板等,有效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挂脖风扇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挂脖风扇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挂脖风扇的其中一送风模块的另一角度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挂脖风扇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可以穿戴于人体颈部以方便用户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对人体,特别是人体颈部与面部调温。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挂脖风扇整体大致呈U形,由两个送风模块10和设置于两个送风模块10之间的热电模块30构成。佩戴于脖颈上时,热电模块30位于人体后颈处、两个送风模块10分别位于左右侧颈处,从而可以全方位地对人体脖颈、头部等进行调温,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也可以省略热电模块30。
本实施例中,送风模块10和热电模块30可转动地连接以便调整两者之间的角度,既方便调整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使用时的形态,特别是调整送风模块10的出风角度与出风距离,也方便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穿戴与存放。较佳地,送风模块10和热电模块30相连接的位置上套设有保护套20,使得整个产品的外形光滑、美观,保护套20可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例如硅胶。较佳地,保护套20上形成有环形凹槽22,使得送风模块10和热电模块30相对转动时保护套20能够很容易地对应发生变形,方便用户转动,本实施例中个,环形凹槽22是设置在保护套20的外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凹槽22也可以是设置在保护套20 的内表面上。在其它实施例中,送风模块10和热电模块30也可以是固定连接等,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4,送风模块10包括第一壳体12和设置于第一壳体12内的风机14、电路板16以及电池模块18,其中,风机14、电路板16和电池模块18电性连接。
沿挂脖风扇的长度方向,挂脖风扇的宽度由其末端向中央逐渐减小,如此挂脖风扇的中央(即热电模块30)与脖颈相接触的部位相对较窄,可以增加佩戴的舒适性;挂脖风扇的两端(即送风模块10)相对较宽,可以配置更大尺寸的风机14,提高出风量。相应地,第一壳体12呈渐缩结构,其内部空间的宽度由其外侧端(即远离热电模块30的一端)向内侧端(即连接热电模块30的一端)逐渐减小。风机14优选地为离心风机,设置于第一壳体12 的外侧端,即宽度最大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由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内壳12a和第一外壳12b构成,其中,第一内壳12a朝向脖颈、第一外壳12b背向脖颈。第一内壳12a与第一外壳12b之间设置有分隔件13,分隔件13呈薄板状、沿第一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图示实施例中,分隔件13朝向风机14的一侧端折弯至与第一外壳12b连接。第一内壳12a与分隔件13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20,用于设置风机14并构成风机14的风道;第一外壳12b与分隔件13之间形成第二腔室122,用于设置电路板16和电池模块18。
通过分隔件13的设置,将风机14的风道与电池模块18等隔开,即避免电池模块18等影响气流的流动,也保证了电池模块18等的电气安全。另外,分隔件13的设置使得气流在第一壳体12内实际流动的风道(即第一腔室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2的内部空间减小约一半,可以有效提高气流的流速,进一步提高出风量。再另外,由于第一壳体12呈渐缩状,第一腔室120、第二腔室122呈类似的渐缩状结构,如此沿气流的流向风道的尺寸逐渐减小,可以对气流形成节流加速效果。
第一壳体12对应风机14形成有进风口124、对应风道形成有出风口126,气流在风机 14的作用下由进风口124进入第一壳体12并沿第一腔室120流动,加速后由出风口126向外吹出。图示实施例中,进风口124形成于第一壳体12的内、外侧壁,即分别形成于第一内壳12a与第一外壳12b上;出风口126形成于第一壳体12的上、下侧壁,即分别形成于第一内壳12a的上缘与下缘,如此上下两侧同时出风,部分气流向上吹向侧颈与面部、部分气流向下吹向侧颈与前胸。
较佳地,在第一壳体12的长度方向上,出风口126的范围覆盖整个风道,使得出风范围更宽。较佳地,第一外壳12b的进风口124上罩设有金属保护盖128,保护盖128上形成有若干网孔,确保外部空气可以通过网孔进入第一壳体12的同时,防止杂物如头发等掉入第一壳体12,影响风机14的使用安全,同时也使得整个产品的外形更为美观。应当理解地,可以仅在第一壳体1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设置进风口124,也可以仅在第一壳体12的上侧壁或下侧壁设置出风口126。
与第一壳体12的渐缩结构相对应,分隔件13的宽度沿第一壳体12的长度方向朝向其内侧端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上下两侧出风,分隔件13靠近风机14的一端的上下侧缘分别朝向第一腔室120延伸有导风部130。导风部130呈弧形结构,用于导引风机14的气流进入第一腔室120。当第一壳体12单侧出风时,分隔件13可以仅在对应第一壳体12出风的一侧的边缘延伸有导风部130。分隔件13靠近风机14的一端的上下侧缘分别朝向第二腔室122延伸有挡板132,两个挡板132之间形成安装腔134。电池模块18固定于安装腔134内,相对地靠近第一壳体12的外侧端;电路板16通过螺钉等固定于分隔件13上,相对地靠近第一壳体12的内侧端设置。
沿第一壳体12的长度方向,所述风机14、电池模块18、电路板16顺序设置,风机14位于第一壳体12的外侧端、电池模块18紧邻风机14设置。如此电池模块18尽可能地靠近第一壳体12的外侧端,可以有更大的安装空间,电池模块18可以有更大的尺寸、更大的容量,确保有足够的续航能力;电路板16可以采用窄条结构,与第一壳体12的内部空间相适配。根据第一壳体12的渐缩结构安排风机14、电池模块18、电路板16等,有效利用第一壳体12的内部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合理。
请同时参阅图5,电池模块18包括电池180和与电池180电性连接的保护板182。电池 180为方块状结构,优选地为聚合物充电电池。对应地,电路板16上设置有充电接口16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对电池180充电。保护板182为长条状并设置于电池180的侧端,本实施例中,保护板182位于电池180的外侧端,即更靠近风机1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板 182也可以是位于电池的内侧端或上侧端或下侧端,保护板182与电池180的正负电极通过两个金属导电片184连接。保护板182上设置有保护芯片186,对电池180形成过放保护、过充保护、短路保护、过电流保护等,确保电池180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另外,保护板 182上设置有正负引线188,用于与电路板16连接。
图示实施例中,每一送风模块10的第二腔室122内设置一电池模块18对该送风模块10 的风机14供电,也就是说每个风机14单独供电。应当理解地,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电池模块 18同时对两个风机14供电。较佳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12上设置有开关键40用于控制风机14的启停,开关键40正对电路板16所在位置并与电路板16电性连接,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两个送风模块10是通过一个开关键40控制,因此只在其中一个第一壳体12内设有与开关键40连接的电路板16,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要实现两个送风模块10 分别单独控制,可以分别在两个第一壳体12内设置电路板16及与电路板16电连接的开关键40。较佳地,电路板16上还设置有LED灯162,第一壳体12在对应LED灯162的位置上设置有透光孔129。所述LED灯162可以作为挂脖风扇的工作状态指示灯、黑暗环境下的照明灯等。
如图3所示,热电模块30包括第二壳体32、设置于第二壳体32内的热电片34、导热片36、散热器38以及散热扇39。
热电片34为半导体器件,通过电路板16与电池模块18电性连接。根据半导体的热电效应,热电片34通电时其相对两侧分别形成冷端与热端。导热片36与热电片34的冷端贴设以将冷量向传外递、散热器38与热电片34的热端贴设以将热量向传外递。较佳地,第二壳体32的内侧壁突出形成有凸部320,导热片36连接于凸部320上并伸出第二壳体32的内侧壁。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在使用时,导热片36取代第二壳体32的内侧壁而与人体后颈相贴,将热电片34产生的冷量直接传导至后颈。
散热器38和散热扇39沿第二壳体32的长度方向顺序排布,其中散热器38包括若干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可以是导热性良好铝、铜等金属材料或其合金制成,可以吸收热电片34的热量并散发至周围空气中。相邻的散热翅片间形成通风槽380,通风槽380沿第二壳体32的长度方向延伸,正对散热扇39的出风侧设置。较佳地,散热器38的上下两侧设置有隔热片382,隔热片382将散热器38与第二壳体32的上下侧壁间隔开,避免散热器38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壳体32而影响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佩戴的舒适性。
散热扇39优选地为离心风扇,第二壳体32的外侧壁对应散热扇39形成有通风孔322、对应散热器38形成有散热孔324,外部冷空气在散热扇39的作用下由通风孔322进入第二壳体32、与散热器38进行热交换后由散热孔324流出第二壳体32,如此不断循环将热电片34的热量散发至外界。较佳地,第二壳体32的外侧壁朝向第二壳体32内延伸形成有分隔片326,分隔片326位于散热孔324与通风孔322之间,隔离吸入第二壳体32的冷空气和与散热器38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热空气,确保散热效果。
较佳地,所述开关键40与热电模块30通过电路板16电性连接,以控制热电模块30的启停。电路板16上设置有控制电路分别与送风模块10的风机14、热电模块30的热电片34、散热扇39等连接,可以通过开关键40的按压分别控制风机14、热电片34、散热扇39的启停。较佳地,在关闭热电模块30时,控制电路使得散热扇39的关闭相对于热电片34的关闭有一定时间,如5-10S的延时,如此在热电片34停止工作后,散热扇39继续工作一定时间,确保热量能够被充分散发至外界。其中,控制热电片34先停止工作,并在预设时长后控制散热扇39停止工作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电路板16上设有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获取到控制热电模块30关闭的操作后,通过热电片的控制端控制热电片34停止工作,并同时开始计时,当计时到达预设时长后,再通过散热扇39的控制端控制散热扇39停止工作。
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2包括可拆卸地相连的第二内壳32a和第二外壳34a,其中第二内壳32a朝向脖颈、第二外壳34a背向脖颈。所述凸部320形成于第二内壳32a上,散热孔324、通风孔322、分隔片326形成于第二外壳34a上。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32共同构成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壳体,壳体的末端即为第一壳体12的外侧端、壳体的中央即为第二壳体32以及第一壳体12的内侧端;第二内壳32a与第一内壳12a转动连接、共同构成所述壳体的内壳,第二外壳34a与第一外壳12b转动连接共同构成所述壳体的外壳。应当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壳体/内壳/外壳也可以是不可拆的一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以挂脖风扇佩戴至人体颈部时的朝向定义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具体地,所涉及的壳体/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32朝向脖颈的一侧为内侧、背向脖颈的一侧为外侧、朝向头部的一侧为上侧、背向头部的一侧为下侧;壳体/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32的长度是指环绕脖颈的方向上的长度,壳体/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32的宽度是指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壳体/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32的厚度是指内外方向上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用于制冷时,热电片34的冷端与导热片36相贴,导热片36将冷量传导至脖颈,特别是后颈位置;同时,风机14对颈部、面部吹风,通过风机14的冷风与热电片34的冷量的双重作用,形成良好的散热降温效果。应当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也可以用于制热取暖,此时改变热电片34的电流方向使其热端与导热片36相贴,导热片 36将热量传导至后颈取暖。制热取暖时,风机14的气流路径上可以设置发热元件,如电阻丝、电热片等,使得最终吹出的气流为暖风,如此可以通过风机14的暖风与热电片34的热量的双重作用,形成良好的取暖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电性相连的风机、电路板和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所述风机,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所述电路板和电池模块;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宽度由所述壳体的末端向中央逐渐减小,所述风机相对于所述电路板更靠近所述壳体的末端,所述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和风机之间,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和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保护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为长条状并设置于所述电池的侧端,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保护芯片用于防止所述电池过充和过放,所述保护板与所述电池的正负电极通过两个导电片连接,所述保护板设置有正负引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呈板状,其宽度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由所述壳体的末端向中央逐渐减小,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两侧边缘分别朝向所述第二腔室延伸有挡板,所述电池模块固定于所述挡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呈板状,其宽度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由所述壳体的末端向中央逐渐减小,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延伸有导风部,用于导引所述风机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用于向外送风的出风口,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两侧边缘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延伸有所述导风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第一壳体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第二壳体,每一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一所述风机,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所述分隔件、电池模块和电路板,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热电模块包括热电片、分别连接于所述热电片的两侧的导热片和散热器、以及对应所述散热器设置的散热扇,所述导热片伸出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以在使用时与人体颈部相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和散热器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对应所述散热器形成有散热孔、对应所述散热扇形成有通风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内延伸形成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位于所述散热孔与通风孔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为离心风扇,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散热翅片,相邻的散热翅片间形成通风槽,所述通风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正对所述散热扇的出风侧,所述散热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隔热片以间隔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下侧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开关键用于控制所述热电模块的运行,所述开关键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使得所述热电模块在关闭时,所述热电片先于所述散热扇一定时间停止工作。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转动连接位置上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形成有环形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动时所述保护套能够变形。
CN202120186085.2U 2020-11-12 2021-01-22 挂脖风扇 Ceased CN214404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6085.2U CN214404053U (zh) 2021-01-22 2021-01-22 挂脖风扇
JP2023535440A JP2024501192A (ja) 2020-12-31 2021-12-29 首掛け温度調節装置
PCT/CN2021/142258 WO2022143708A1 (zh) 2020-12-31 2021-12-29 挂脖调温装置
US18/315,461 US20230280050A1 (en) 2020-11-12 2023-05-10 Wearable air condition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6085.2U CN214404053U (zh) 2021-01-22 2021-01-22 挂脖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4053U true CN214404053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48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86085.2U Ceased CN214404053U (zh) 2020-11-12 2021-01-22 挂脖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405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320A (zh) * 2021-11-11 2022-01-14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穿戴式空调
WO2022143708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挂脖调温装置
WO2023083261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穿戴式空调
WO2024043737A1 (ko) * 2022-08-26 2024-0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장치
WO2024043735A1 (ko) * 2022-08-26 2024-0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장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708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挂脖调温装置
CN113932320A (zh) * 2021-11-11 2022-01-14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穿戴式空调
WO2023083261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穿戴式空调
WO2024043737A1 (ko) * 2022-08-26 2024-0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장치
WO2024043735A1 (ko) * 2022-08-26 2024-0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04053U (zh) 挂脖风扇
US20230193909A1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CN214198974U (zh) 挂脖风扇
CN209420220U (zh) 一种手机背夹式散热器
US20230280050A1 (en) Wearable air conditioner
CN215860912U (zh) 便携式调温装置
CN113932320B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5860873U (zh) 挂脖风扇
CN213450915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3931251U (zh)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CN213931250U (zh) 一种可穿戴调温装置
CN216114462U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1981935U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的散热保护壳
CN216744678U (zh) 便携式挂脖空调
CN216114463U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4371062U (zh) 一种挂脖冷暖仪
CN215121665U (zh) 散热装置
CN218269375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213931256U (zh) 一种脖戴调温装置
CN218269381U (zh) 多功能便携调温装置
CN217999934U (zh) 具有快速调温效果的腰带风扇
CN217783817U (zh) 挂脖风扇
CN215486743U (zh) 便携式风扇
CN213711400U (zh) 一种多功能挂脖风扇
WO2022143708A1 (zh) 挂脖调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30802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6335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