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4678U - 便携式挂脖空调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挂脖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4678U
CN216744678U CN202122861912.6U CN202122861912U CN216744678U CN 216744678 U CN216744678 U CN 216744678U CN 202122861912 U CN202122861912 U CN 202122861912U CN 216744678 U CN216744678 U CN 216744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heat
neck
ai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619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瑞
李伟平
杨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4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4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挂脖空调,包括:挂脖件以及设置于挂脖件内的调温件、送风风机以及散热件;挂脖件包括壳体和导温片,导温片位于壳体的一侧,调温件的两侧分别与导温片和散热件热传导连接,挂脖件内设有收容腔以及分别与收容腔连通的吹风通道和散热通道,送风风机位于收容腔内并位于吹风通道和散热通道之间,调温件和散热件位于散热通道内,挂脖件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散热口,进风口与收容腔连通,出风口与吹风通道连通,散热口与散热通道连通。通过将吹风通道和散热通道均与收容腔连通,使得送风风机产生的风可分别吹入吹风通道和散热通道,用于给人体吹风降温和给散热件进行散热,能够充分有效合理利用送风风机。

Description

便携式挂脖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调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挂脖空调。
背景技术
挂脖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挂脖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挂脖风扇一般只设有送风风机,只靠送风风机给人体吹风降温,降温效果不明显,因此也有厂家在挂脖风扇内增设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给人体热传导接触制冷降温并同时通过送风风机给人体吹风降温,从而大大提高降温效果;但是现有带半导体制冷片的挂脖风扇,通常都是靠另外设置的散热风机来给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吹风散热,送风风机产生的风只用于给人体吹风降温,没有合理有效利用送风风机,且另外设置散热风机来散热,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挂脖空调,能够有效合理利用送风风机,使得既可以通过送风风机给人体吹风降温,又可通过送风风机给调温件的热端散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挂脖空调,包括:挂脖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挂脖件内的调温件、送风风机以及散热件;所述挂脖件包括壳体和导温片,所述导温片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调温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导温片和所述散热件热传导连接,所述挂脖件内设有收容腔以及分别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吹风通道和散热通道,所述送风风机位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所述吹风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之间,所述调温件和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挂脖件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散热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吹风通道连通,所述散热口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中间段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段两端的夹臂段,所述中间段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收容腔及所述送风风机,所述散热口位于所述中间段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夹臂段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内侧壁、外侧壁及顶壁,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相对间隔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所述导温片连接于所述内侧壁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顶壁上,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散热口位于所述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中间段和所述散热件均为弯形,所述散热件包括中部以及设于所述中部两端的两个倾斜部,所述调温件与所述中部热传导连接,两个所述倾斜部分别朝向所述中间段两端的所述送风风机延伸。
优选地,所述挂脖件内还设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并位于所述散热件远离所述调温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中部远离所述调温件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散热口正对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侧,所述散热风机为轴流风机。
优选地,所述夹臂段内设有隔板和容置腔,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吹风通道和所述容置腔之间并将所述吹风通道和所述容置腔间隔开。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的底壁和顶壁,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电池,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电路板,所述送风风机和所述电池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温片上设有多个导热鳍片,所述导热鳍片伸入所述吹风通道内。
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便携式挂脖空调通过将挂脖件内的吹风通道和散热通道均与收容腔连通,送风风机位于收容腔内并位于吹风通道和散热通道之间,使得送风风机产生的风可吹入吹风通道和散热通道,吹入吹风通道内的风可用于给人体吹风降温,吹入散热通道内的风可给调温件的热端进行散热,能够有效合理利用送风风机,使得可以无需另外设置散热风机给调温件的热端散热,或在设置有散热风机的情况下,散热风机和吹风风机都可以同时给散热件散热,使得散热更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便携式挂脖空调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去除外侧壳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的便携式挂脖空调的零件爆炸图;
图4本申请的便携式挂脖空调的外侧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申请的便携式挂脖空调的内侧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挂脖空调,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挂脖件100、以及设置于挂脖件100内的调温件200和送风风机300。调温件200可以为ETC半导体制冷片,通电时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热面(也即是热端)和冷面(也即是冷端)。通过切换接入电压的正负极,调温件200可实现冷热面的切换。挂脖件100包括壳体110和导温片120,壳体110整体呈C型,可挂在人体的颈部。导温片120位于挂脖件100的内侧,即壳体110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在使用时,导温片120取代壳体110与人体颈部,特别是后颈和侧颈相接触。调温件200的一侧与导温片120热传导连接以将该侧产生的冷量或热量传导给导温片120,进而传导至人体脖颈。导温片120具有热传导特性,可以将调温件200接触传导的热量或冷量均匀地遍布在整个导温片120上。
此外,挂脖件100内设有收容腔123和与收容腔123连通的吹风通道122,挂脖件100上设置有对应收容腔123的进风口106以及对应吹风通道122末端的出风口107,送风风机300设置于收容腔123内,导温片120与壳体110共同形成吹风通道122,即导温片120至少部分露出于吹风通道122内。吹风通道122内的空气受到导温片120的影响会升温或降温,产生冷气流或暖气流。送风风机300工作时可以使外界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06吸入吹风通道122被导温片120升温或降温后,从出风口107送出,给用户提供舒适的冷风或热风。
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便携式挂脖空调能够在冷风或热风两种模式下进行切换。便携式挂脖空调通过导温片120与人体颈部进行接触,避免了局部过冷或过热的问题。同时,导温片120将调温件200产生的冷量或热量传递至吹风通道122中,再通过送风风机300将吹风通道122内的冷气流或暖气流吹送至人体颈部,满足了用户对温度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导温片120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导热鳍片124,多个导热鳍片124位于吹风通道122内。导热鳍片124用于增加导温片120和吹风通道122内气流的接触面积,促进吹风通道内气流的升温/降温速率。导热鳍片124沿吹风通道延伸至出风口107处,兼具导风的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便携式挂脖空调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10内的散热件400和散热风机500,调温件200远离导温片120的一侧与散热件400热传导连接,散热风机500位于散热件400远离调温件200的一侧。挂脖件100内还设有与收容腔123连通的散热通道125,调温件200、散热件400以及散热风机500均设于散热通道125内,送风风机300设于收容腔123内并位于吹风通道122和散热通道125之间。壳体110上对应散热风机500的位置设置有散热口105,散热口105与散热通道125相连通,散热口105正对散热风机500的出风侧。
便携式挂脖空调可以在散热风机500开启,送风风机300关闭的情况下工作,此时便携式挂脖空调只通过导温片120直接对人体进行冷热传导而不通过出风口107出风。例如,在制热模式下,送风风机300可不工作,调温件200产生热量的一侧(即热端)与导温片120热传导连接、产生冷量的一侧(即冷端)与散热件400相接触,从而通过导温片120跟人体颈部接触热传导制热取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制热模式下,送风风机300和调温件200同时工作,由于导温片120露出于吹风风道122内可给吹风风道内的风进行升温,从而使得送风风机300可通过吹风通道122吹出热风给人体取暖。在制冷模式下,调温件200和送风风机300同时工作,调温件200与导温片120相接触的一侧产生冷量,调温件200的另一侧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件400散发出去,送风风机300产生的风一部分进入吹风通道122后从出风口107吹出,给人体吹风降温,一部分进入散热通道125后从散热口105排出,从而可带走散热件400的热量给散热件400散热,也即是给调温件200的热端散热,同时,散热风机500位于散热件400远离调温件200的一侧以进一步帮助散热件400散热,并将热气通过壳体110上的散热口105吹出,从有效提升散热效率,使得调温件200的热端散热充分。
其中,散热风机500优选为轴流风机,与散热口105同轴心设置,且出风侧正对散热口105,可快速的将散热件400上的热量从散热口105吹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散热风机500,而是靠送风风机300给散热件400散热,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散热件400背向导温片12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散热片,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槽以增加散热件40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发挥散热功效。
进一步地,散热件400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调温件200反馈连接,和/或,导温片120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挂脖件10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环境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调温件200反馈连接。具体地,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一个预设温度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控制调温件200关闭以对便携式挂脖空调整机进行保护;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来自动调节调温件200的功率和送风风机300的转速,进而调节温度和风量;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来自动切换调温件200的工作模式,即当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一个预设温度值或预设温度范围上限时,切换调温件200至制冷模式,当检测到的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一个预设温度值或预设温度范围下限时,切换调温件200至制热模式。进一步地,第一温度传感器还与散热风机500反馈连接,在制热模式下,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反馈,降低散热风机500的转速甚至关闭散热风机500来提高制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送风风机300为离心送风风机,离心送风风机具有效率高、噪音小的特点。壳体110内形成有与离心风机相匹配的蜗壳109,收容腔123形成于蜗壳109中,蜗壳109的内壁可以呈对数螺线或阿基米德螺线延伸,以获取更好的加速效果。收容腔123朝向散热件400的一侧设有开口以使得送风风机300可向散热件400送风,即使得收容腔123与散热通道125连通。进风口106包括位于外侧的进风口106a和位于内侧的进风口106b,进风口106a和进风口106b均正对送风风机300设置,以实现双侧进风。空气从进风口106进入挂脖件100的收容腔123内,离心送风风机将气流加速后,部分气流朝向挂脖件100的中央流动至散热通道125内对散热件400进行辅助散热,然后从散热口105吹出,使得送风风机300也可对散热件400进行散热,以提高对调温件200的散热效果;另部分气流朝向挂脖件100的两端吹风通道122内流动并最终从出风口107送出。
进一步地,送风风机300的数量为两个,调温件200安装于挂脖件100的中间位置,两个送风风机300大致对称地设置于调温件200的左右两端。挂脖件100上对应每一送风风机300分别设置有吹风通道122、收容腔123、散热通道125、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7,两个送风风机300位于两个吹风通道122之间、散热通道125位于两个送风风机300之间,两个吹风通道122分别朝挂脖件100的左右两端和上侧延伸。调温件200产生的冷量或热量经导温片120向挂脖件100两侧扩散,两个送风风机300同时吹出冷风或热风。此外,导温片120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即背向壳体110的一侧)设置有均温层(未图示),人体颈部与均温层相接触,感受到均匀的冷量或热量。均温层可以采用低导热系数的均温涂层或均温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壳体110包括内侧壳111和与内侧壳111连接的外侧壳112,内侧壳111相对于外侧壳112靠近人体颈部,也即内侧壳111朝向人体颈部、外侧壳112背向人体颈部,导温片120连接于内侧壳111上。散热件400、散热风机500和送风风机300均安装于内侧壳111与外侧壳112之间。内侧壳111的中央形成有贯穿的安装孔108,调温件200穿过安装孔108与导温片120相接触以热传导连接,或者是导温片120上与调温件200接触的部分穿过安装孔108后与调温件200接触以热传导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内侧壳111包括内侧中间段101和分别设置于内侧中间段101相对两端的两个内侧夹臂段102,内侧夹臂段102和内侧中间段101的连接处形成有间隙,也即是缺口115,导温片120贴靠于内侧中间段101上,导温片120的相对两端分别装入两处缺口115中封堵该两处缺口115,以将导温片120固定于内侧壳111上,同时导温片120的两端封堵该两处缺口115与壳体110共同形成完整的吹风通道122;即在导温片120连接至壳体110的内侧壳111之前,内侧壳111的内侧中间段101两端分别形成有缺口115,导温片120连接至内侧壳111上后,导温片120的两端封堵该缺口115从而与壳体110共同形成吹风通道122,因此吹风通道122内的气流在缺口115处与导温片120接触从而被热交换。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外侧壳112包括外侧中间段103和分别设置于外侧中间段103相对两端的两个外侧夹臂段104,出风口107形成于导温片120和外侧夹臂段104之间。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散热口105设置于外侧中间段103上,进风口106则包括设置于外侧夹臂段104上的进风口106a和设置于内侧中间段101上的进风口106b,以实现双侧进风,出风口107为导温片120与外侧夹臂段104之间形成的缝隙。进一步地,导温片120上形成有通孔121用于与进风口106b连通,挂脖件100内侧的空气经通孔121和内侧壳111上的进风口106b进入吹风通道122,挂脖件100外侧的空气经外侧壳112上的进风口106a进入吹风通道122。
本实施例中,内侧壳111和外侧壳112分别包括多块组装连接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内侧壳111和外侧壳112也可以是分别只包括整体的一块,同样可以分别包括上述中间段和夹臂段。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壳体110包括中间段110a及分别连接在中间段110a两端的夹臂段110b,中间段110a的两端均设有收容腔123及送风风机300,散热口105位于中间段110a上,出风口107位于夹臂段110b上。即中间段110a包括内侧壳111的内侧中间段101以及外侧壳112的外侧中间段103,夹臂段110b包括内侧壳111的内侧夹臂段102以及外侧壳112的外侧夹臂段104。其中,收容腔123和送风风机300可以是位于夹臂段110b内且靠近中间段110a的一端,也可以是位于中间段110a内且靠近夹臂段110b的一端。
具体地,壳体110包括底壁110c、内侧壁110d、外侧壁110e及顶壁110f,内侧壁110d与外侧壁110e相对间隔设置,底壁110c与顶壁110f相对间隔设置且连接于内侧壁110d与外侧壁110e之间,导温片120连接于内侧壁110d上,出风口位107于顶壁110f上,进风口106和散热口105位于外侧壁110e上。挂脖件佩戴在人体颈部时,散热口105正好对应人体颈部后侧的位置,并背向人体,两个送风风机300刚好对应位于人体颈部侧边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夹臂段110b内设有隔板113和容置腔114,隔板113的两端分别连接壳体110的底壁110c和顶壁110f,隔板113设于吹风通道122和容置腔114之间并将吹风通道122和容置腔114间隔开。隔板113倾斜延伸且两端分别连接至顶壁110f和收容腔123的位置,从而将夹臂段110b的内部空间分隔出吹风通道122和容置腔114。便携式挂脖空调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挂脖件100内的电池600,至少其中一个容置腔114内还设有电路板,电路板、散热风机500、调温件200以及送风风机300分别与电池600电连接,散热风机500、调温件200以及送风风机300还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池600位于壳体110的两端,用于给便携式挂脖空调供电,使便携式挂脖空调能够在户外进行适用。在其它实施例中,便携式挂脖空调也可以外接电源。
进一步地,如图2和3所示,中间段110a和散热件400均为弯形,散热件400包括中部410以及设于中部410两端的两个倾斜部420,调温件200与中部410热传导连接,两个倾斜部420分别朝向中间段110a两端的送风风机300延伸。中部410为水平段,倾斜部42为倾斜段,两个倾斜部42与中部410之间呈钝角设置,两个倾斜部420分别朝送风风机300方向延伸,以方便送风风机300的气流顺着散热件400的散热槽吹出散热口105,起导流作用,带走散热件400的热量。其中,散热件400的中部410远离调温件200的一侧设有安装槽410a,散热风机500设于安装槽410a内,以方便送风风机300的气流吹至散热风机500底部而被散热风机500从散热口吹105出,且有利于降低散热风机500和散热件400的堆叠高度,降低壳体110的中间段110a的厚度。
本申请便携式挂脖空调通过将挂脖件100内的吹风通道122和散热通道125均与收容腔123连通,送风风机300位于收容腔123内并位于吹风通道122和散热通道125之间,使得送风风机300产生的风可吹入吹风通道122和散热通道125,吹入吹风通道122内的风可用于给人体吹风降温,吹入散热通道125内的风可给调温件200的热端进行散热,能够有效合理利用送风风机300,使得可以无需另外设置散热风机500给调温件200的热端散热,或在设置有散热风机500的情况下,散热风机500和吹风风机300都可以同时给散热件200散热,使得散热更充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挂脖件(100)以及设置于所述挂脖件(100)内的调温件(200)、送风风机(300)以及散热件(400);所述挂脖件(100)包括壳体(110)和导温片(120),所述导温片(120)位于所述壳体(110)的一侧,所述调温件(20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导温片(120)和所述散热件(400)热传导连接,所述挂脖件(100)内设有收容腔(123)以及分别与所述收容腔(123)连通的吹风通道(122)和散热通道(125),所述送风风机(300)位于所述收容腔(123)内并位于所述吹风通道(122)和所述散热通道(125)之间,所述调温件(200)和所述散热件(400)位于所述散热通道(125)内,所述挂脖件(100)上设置有进风口(106)、出风口(107)和散热口(105),所述进风口(106)与所述收容腔(123)连通,所述出风口(107)与所述吹风通道(122)连通,所述散热口(105)与所述散热通道(12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包括中间段(110a)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段(110a)两端的夹臂段(110b),所述中间段(110a)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收容腔(123)及所述送风风机(300),所述散热口(105)位于所述中间段(110a)上,所述出风口(107)位于所述夹臂段(110b)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包括底壁(110c)、内侧壁(110d)、外侧壁(110e)及顶壁(110f),所述内侧壁(110d)与所述外侧壁(110e)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底壁(110c)与所述顶壁(110f)相对间隔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内侧壁(110d)与所述外侧壁(110e)之间,所述导温片(120)连接于所述内侧壁(110d)上,所述出风口(107) 位于所述顶壁(110f)上,所述进风口(106)和所述散热口(105)位于所述外侧壁(110e)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110a)和所述散热件(400)均为弯形,所述散热件(400)包括中部(410)以及设于所述中部(410)两端的两个倾斜部(420),所述调温件(200)与所述中部(410)热传导连接,两个所述倾斜部(420)分别朝向所述中间段(110a)两端的所述送风风机(300)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件(100) 内还设有散热风机(500),所述散热风机(500)设于所述散热通道(125)并位于所述散热件(400)远离所述调温件(20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410)远离所述调温件(200)的一侧设有安装槽(410a),所述散热风机(500)设于所述安装槽(410a)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105)正对所述散热风机(500)的出风侧,所述散热风机(500)为轴流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段(110b)内设有隔板(113)和容置腔(114),所述隔板(113)设于所述吹风通道(122)和所述容置腔(114)之间并将所述吹风通道(122)和所述容置腔(114)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110)的底壁(110c)和顶壁(110f),所述容置腔(114)内设有电池(600),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容置腔(114)内还设有电路板,所述送风风机(300)和所述电池(600)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温片(120)上设有多个导热鳍片(124),所述导热鳍片(124)伸入所述吹风通道(122)内。
CN202122861912.6U 2021-09-03 2021-11-19 便携式挂脖空调 Active CN2167446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1355 2021-09-03
CN2021221313552 2021-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4678U true CN216744678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07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6916.8U Active CN216281821U (zh) 2021-09-03 2021-10-28 便携式挂脖空调
CN202122861912.6U Active CN216744678U (zh) 2021-09-03 2021-11-19 便携式挂脖空调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6916.8U Active CN216281821U (zh) 2021-09-03 2021-10-28 便携式挂脖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62818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268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挂脖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268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挂脖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1821U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9162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2536132U (zh) 一种脖戴风扇
CN212899063U (zh) 挂脖风扇
CN214198974U (zh) 挂脖风扇
KR20180083279A (ko) 냉온방장치
CN216744678U (zh) 便携式挂脖空调
CN218976549U (zh) 储能电源
CN215860873U (zh) 挂脖风扇
CN216114463U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7694175U (zh) 一种路由器
CN213209309U (zh) 挂脖式调温装置
CN213747118U (zh) 挂脖式调温装置
CN212787498U (zh) 一种控温设备及控温服
CN213931256U (zh) 一种脖戴调温装置
CN214742175U (zh) 可穿戴调温装置
CN218480699U (zh) 一种便携调温装置
WO2023030268A1 (zh) 便携式挂脖空调
CN112682885A (zh) 一种便携式空调
CN218269381U (zh) 多功能便携调温装置
CN217999934U (zh) 具有快速调温效果的腰带风扇
CN221222938U (zh) 便携调温装置
CN219774384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6477984U (zh) 一种挂脖装置
CN218269375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218991920U (zh) 挂脖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