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0915U - 挂脖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式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0915U
CN213450915U CN202021698365.3U CN202021698365U CN213450915U CN 213450915 U CN213450915 U CN 213450915U CN 202021698365 U CN202021698365 U CN 202021698365U CN 213450915 U CN213450915 U CN 213450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rc
neck
air
shape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83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享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83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091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0957 priority patent/WO202203272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0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0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6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式风扇。所述挂脖式风扇包括弧形外壳及至少三组风扇组件,所述弧形外壳可佩戴在人体脖颈处,所述弧形外壳具有收纳腔及与所述收纳腔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位于所述收纳腔内,且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吹出。

Description

挂脖式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脖式风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实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挂脖式风扇。挂脖式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挂脖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要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在现有的挂脖式风扇中,一般具有设置在挂脖部两端的两个扇叶外露的风扇组件,这种风扇组件不仅安全性较低,容易卷入头发等,而且也存在出风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出风不舒适等问题,有必要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出风舒适的挂脖式风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弧形外壳及至少三组风扇组件,所述弧形外壳可佩戴在人体脖颈处,所述弧形外壳具有收纳腔及与所述收纳腔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位于所述收纳腔内,且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吹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中,所述弧形外壳具有收纳腔及及与所述收纳腔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位于所述收纳腔内,且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可将所述进风口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吹出。由于所述风扇组件位于所述收纳腔中,使得头发等异物不易卷入风扇组件,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及方便性,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沿着延伸方向设置且将进风口的出引导至出风口吹出,由于风在收纳腔内运动可降低出风集中度,使得出风较为舒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看,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宽度。由于弧形外壳两端的厚度较小,使得佩戴时不会过于靠近用户的脸部,佩戴舒适度较高。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看,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宽度及/或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宽度。具体地,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厚度可以与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厚度基本相同,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宽度也可以与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宽度基本相同,进而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宽度,使得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厚度较小,进而使用者佩戴的舒适度较高。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宽度也可以小于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宽度,进而佩戴时,后颈部的宽度较小也可有利于增加佩戴舒适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外壳包括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设置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分别用于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所述收纳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第一收纳腔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一收纳腔及所述第二收纳腔均收容有沿各自延伸方向设置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分别具有所述第一收纳腔与所述第二收纳腔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且每个收纳腔中都设置有至少两组风扇组件,不仅可以避免出风过于集中,进而出风舒适,也可以提高整体出风量,达到更佳的降温、纳凉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收纳腔及所述第二收纳腔均分割为与所述至少两组风扇组件对应的收纳部分,每个收纳部分收纳其中一组所述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将所述收纳部分对应的所述进风口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可以理解,通过隔板将收纳腔分割为相互独立的收纳部分,各个收纳部分可以独立导风运作,可以使得整体出风较为均匀。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腔及所述第二收纳腔中,每个收纳腔内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包括邻近另一收纳腔设置的第一风扇组件及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远离所述另一收纳腔一侧的第二风扇组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风扇组件的尺寸。可以理解,邻近另一收纳腔的第一风扇组件由于一般邻近人体肩部与颈部连接位置,此处的第一风扇组件的尺寸较小有利于弧形外壳在肩颈连接处的曲线过渡,提高佩戴舒适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扇叶结构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扇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第一收纳腔与所述第二收纳腔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扇叶结构相同但转动方向不同,不仅便于组装,还可使得两个收纳腔内的风流大致对称且朝向人体颈部,达到较为均匀出风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扇叶结构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扇叶结构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第一收纳腔与所述第二收纳腔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扇叶结构对称转动方向相同,可以方便使用同样的电机驱动不同的扇叶结构,还可使得两个收纳腔内的风流大致对称且朝向人体颈部,达到较为均匀出风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外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包括主体部、制冷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主体部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安装槽,所述散热组件对应所述安装槽安装,所述制冷组件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可以理解,通过所述制冷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得人体后颈处也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并且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可将所述制冷组件产生的热量及时释放,不仅保证制冷效果,还可以提高元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槽两侧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且沿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调节软管、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且沿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调节软管。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一调节软管和所述第二调节软管可方便调节所述第三部分的形状,进而可以便于用于挂脖式风扇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的开口大小,不仅方便用户佩戴,也可以适应脖颈尺寸不同的人佩戴,提高适配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硅胶材料。硅胶材料的舒适度较高,且方便所述第一调节软管及所述第二调节软管的调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软管为金属软管,所述第二调节软管为金属软管。金属软管不仅常见,还非常适合对挂脖式风扇适配性的调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散热风扇、罩设于所述散热风扇上且与所述主体部固定的风扇固定壳及安装在所述风扇固定壳上且邻近所述制冷组件的散热板。通过散热风扇散热,散热效果较佳;通过散热板可以将制冷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风扇,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固定壳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安装部,所述散热板及所述制冷组件依序对应所述安装部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为固定槽。可以理解,所述制冷组件也可以安装在所述安装部,特别是安装部为固定槽时,不仅固定效果较好,整体元件组装较为紧凑,体积可以较小。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具有对应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孔。可以理解,通过所述散热孔进行散热,可以使得整体散热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围成所述安装槽且位于远离人体颈部一侧的背板部及连接所述背板部的底板部;所述散热风扇的安装轴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背板部,所述散热风扇具有涡轮散热叶片;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底板部上。可以理解,所述散热风扇的安装轴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背板部,散热孔位于所述底部上,特别是散热风扇具有涡轮散热叶片,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与所述进风口共同位于所述弧形外壳的同一侧。不仅外观较为美观,也不影响出风口对颈部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包括邻近所述散热风扇一侧的散热进风孔及邻近所述散热风扇另一侧的散热出风孔。可以理解,如此散热风路设计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邻近所述散热组件设置的制冷片、设置于所述制冷片远离所述散热组件一侧的第一导冷片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冷片远离所述制冷片一侧的第二导冷片;所述第一导冷片为导冷铜片。可以理解,通过导冷片可以避免制冷片直接接触人体,提高舒适度,进一步地,通过两个导冷片舒适度更佳,更进一步地,导冷铜片的导冷效果也更好。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安装轴及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上的扇叶,所述风扇组件的安装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的厚度所在的方向一致。可以理解,通过安装轴的延伸方向与弧形外壳的厚度方向一致,有助于降低弧形外壳的厚度,提高佩戴舒适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外壳包括用于靠近人体脖颈内侧壁、位于所述内侧壁背侧的外侧壁、连接于所述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底壁、连接于所述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且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所述内侧壁、所述外侧壁、所述底壁及所述顶壁围成所述收纳腔,所述收纳腔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内侧壁及/或所述外侧壁上,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顶壁及/或所述底壁上。可以理解,通过外侧壁的进风口及/或内侧壁的进风口,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的出风口,风扇组件直接旋转即可将进风口的风导入出风口排出,使得风道较短,风量损失较小,风力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进风口排列在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上。可以理解,多个进风口可以使得进风范围较大,风力效率较高。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进风口均匀排布,也可以使得出风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进风口为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条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相交。可以理解,以上延伸方向的进风口设计配合安装轴延伸方向沿弧形外壳厚度方向的风扇组件可以达到更好的导风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风口为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条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相交。可以理解,以上延伸方向的出风口设计配合安装轴延伸方向沿弧形外壳厚度方向的风扇组件可以达到更好的导风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一一对应的设置的所述出风口。可以理解,所述顶壁的所述出风口也具有进出风效果,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为多个且排列在圆形区域内。可以理解,所述顶壁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为多个且排列在圆形区域内,从而可与风扇组件的形状适应,可以达到更佳的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上,所述出风口的形状为圆形或扇形,且每个圆形区域的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分布,可使所述顶壁的出风更加均匀、舒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包括具有第一安装开口的第一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开口的第一面罩,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罩上。可以理解,通过第一面罩设置所述出风口,使得第一面罩与顶壁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厚度等,特别是第一面罩具有出风口,采用适合材料和厚度的基材可以保证第一面罩的强度,避免及减少第一面罩损坏的情形,也可以方便将第一出风口设置较大或者更为适合的形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述底壁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一一对应的设置的所述出风口。可以理解,所述底壁的所述出风口也具有进出风效果,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排列在圆形区域内。可以理解,每组所述风扇组件对应圆形区域的所述出风口,从而与风扇组件的形状适应,可以达到更佳的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上,所述出风口的形状为圆形或扇形,且每个圆形区域的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分布,可使所述底壁的出风更加均匀、舒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包括具有第二安装开口的第二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开口的第二面罩,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罩上。可以理解,通过第二面罩设置所述出风口,使得第二面罩与第二本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厚度等,特别是第二面罩具有出风口,采用适合材料和厚度的基材可以保证第二面罩的强度,避免及减少第二面罩损坏的情形,也可以方便将第二出风口设置较大或者更为适合的形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远离所述顶壁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收纳腔内凹的弧形表面;沿所述弧形外壳的一个端部至所述弧形外壳中间部分的方向,所述弧形表面内凹的曲率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可以理解,以上曲率的设计可以更加适配人体肩颈部的曲线,达到佩戴舒适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排列且排列成U形;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排布。可以理解,排列成U形的多个出风口使得挂脖式风扇出风口涵盖范围较大,出风量较佳,也可以改善出风不均。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排布,使得出风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风口为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条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相交。可以理解,以上延伸方向的出风口设计配合安装轴延伸方向沿弧形外壳厚度方向的风扇组件可以达到更好的导风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顶壁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可以理解,以上出风口的设置有利于朝向脸部出风。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且邻近所述弧形外壳的端部,可以方便使用者操作,且不影响进出风。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邻近所述开关按键且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上;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弧形外壳中且对应所述开关按键设置。可以理解,上述设计可以便于所述开关按键、对应的电源指示灯及电路板的安装与走线。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收纳腔中且位于相邻的两组风扇组件之间。可以理解,位于两组风扇组件的电池不仅使得电池与风扇组件的导线走线较为方便,也有利于组件安装紧凑,降低产品体积,达到产品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的仰视图、后视图及左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挂脖式风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是图7所示挂脖式风扇另外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挂脖式风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挂脖式风扇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挂脖式风扇去除顶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图5,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示意图,图3-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的仰视图、后视图及左侧视图。
所述挂脖式风扇10包括弧形外壳12及至少三组风扇组件14。所述弧形外壳12可佩戴在人体脖颈处。具体地,所述弧形外壳12具有收纳腔120及与所述收纳腔120连通的进风口121与出风口122;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14位于所述收纳腔120内,且沿所述弧形外壳12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14用于将所述进风口121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122吹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挂脖式风扇10中,所述弧形外壳12具有所述收纳腔120及及与所述收纳腔120连通的进风口121与出风口122;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14位于所述收纳腔120内,且沿所述弧形外壳12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14可将所述进风口121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122吹出。由于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14位于所述收纳腔120中,使得头发等异物不易卷入风扇组件,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及方便性,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140沿着延伸方向设置且将所述进风口121的出引导至所述出风口122吹出,由于风在所述收纳腔120内运动可降低出风集中度,使得出风较为舒适。
可以理解,所述弧形外壳12大致成U形。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所述弧形外壳12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看,所述弧形外壳12两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12 两端的宽度。具体地,由于所述弧形外壳12两端的厚度较小,使得佩戴时不会过于靠近用户的脸部,佩戴舒适度较高。
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所述弧形外壳12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看,所述弧形外壳 12中部(即佩戴时位于人体后颈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12中部的宽度及 /或所述弧形外壳12中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12两端的宽度。具体地,所述弧形外壳12中部的厚度可以与所述弧形外壳12两端的厚度基本相同,所述弧形外壳12中部的宽度也可以与所述弧形外壳12两端的宽度基本相同,进而所述弧形外壳12中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12两端的宽度,使得所述弧形外壳12中部的厚度较小,进而使用者佩戴的舒适度较高。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外壳12中部的宽度也可以小于所述弧形外壳12两端的宽度,进而佩戴时,后颈部的所述弧形外壳12的宽度较小也可有利于增加佩戴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外壳12包括第一部分123、与所述第一部分123相对设置的第二部分124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23及所述第二部分124之间的第三部分125。所述第一部分123与所述第二部分124分别用于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如人体的两肩及前胸处),并且所述第一部分123与所述第二部分124可以呈轴对称设置,进而可以对称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23 及所述第二部分124的材质可以为亲肤型塑胶材质,所述第三部分125可以为柔性可弯折形变材质,以便于调节所述弧形外壳12的U形开口大小,方便佩戴,也可以通过调节适配头颈尺寸不同的用户。
所述收纳腔12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23内的第一收纳腔120a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24内的第二收纳腔120b,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及所述第二收纳腔 120b均收容有沿各自延伸方向设置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分别具有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与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的第一部分123及第二部分124,且每个收纳腔120a、120b中都设置有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不仅可以避免出风过于集中,进而出风舒适,也可以提高整体出风量,达到更佳的降温、纳凉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去除底壁22c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挂脖式风扇10还可以包括隔板16,所述隔板 16将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及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均分割为与所述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对应的收纳部分120c,每个收纳部分160收纳其中一组所述风扇组件 14,所述风扇组件14将所述收纳部分120c对应的所述进风口121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122。可以理解,通过所述隔板16将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及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分割为相互独立的收纳部分120c,各个收纳部分120c可以独立导风运作,可以使得整体出风较为均匀。
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及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中,每个收纳腔120a、120b 内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包括邻近另一收纳腔120b、120a设置的第一风扇组件141及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141远离所述另一收纳腔120b、120a一侧的第二风扇组件142,所述第一风扇组件14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风扇组件142的尺寸。可以理解,邻近另一收纳腔120b、120a的第一风扇组件141由于一般邻近人体肩部与颈部连接位置,此处的第一风扇组件141的尺寸较小有利于所述弧形外壳12在肩颈连接处的曲线过渡,提高佩戴舒适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扇组件14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第二风扇组件142沿所述弧形外壳12 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三个所述第二风扇组件142的尺寸可以相同但均大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141的尺寸,有利于所述弧形外壳12在肩颈连接处的曲线过渡,提高佩戴舒适度。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与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中可以均具有依次设置的四组风扇组件14,具体可以是三个第二风扇组件142及一第一风扇组件141。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 141、142的扇叶结构与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的扇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的转动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与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扇叶结构相同但转动方向不同,不仅便于组装,还可使得两个收纳腔120a、 120b内的风流大致对称且朝向人体颈部,达到较为均匀出风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1的扇叶结构与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的扇叶结构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14的转动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第一收纳腔120a与所述第二收纳腔120b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扇叶结构对称转动方向相同,可以方便使用同样的电机驱动不同的扇叶结构,还可使得两个收纳腔120a、120b内的风流大致对称且朝向人体颈部,达到较为均匀出风的技术效果。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125包括主体部126、制冷组件 127及散热组件128,所述主体部126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安装槽1260,所述散热组件128对应所述安装槽1260安装,所述制冷组件127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128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可以理解,通过所述制冷组件127的设置,可以使得人体后颈处也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并且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组件128,可将所述制冷组件127产生的热量及时释放,不仅保证制冷效果,还可以提高元件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在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125的各元件也可以被省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23与所述第二部分126直接相接即可。
所述主体部126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槽1260两侧的第一连接部1261与第二连接部126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5内且沿所述主体部126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调节软管1263、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62内且沿所述主体部126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调节软管1264。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一调节软管1263和所述第二调节软管1264可方便调节所述第三部分125的形状,进而可以便于调节用于所述挂脖式风扇10的第一部分123与所述第二部分125形成的开口大小,不仅方便用户佩戴,也可以适应脖颈尺寸不同的人佩戴,提高适配性。
所述主体部126可以为硅胶材料。硅胶材料的舒适度较高,且方便所述第一调节软管1263及所述第二调节软管1264的调节。
所述第一调节软管1263可以为金属软管,所述第二调节软管1264也可以为金属软管。金属软管不仅常见,还非常适合对挂脖式风扇10适配性的调节。
所述散热组件128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260内的散热风扇1281、罩设于所述散热风扇1281上且与所述主体部126固定的风扇固定壳1282及安装在所述风扇固定壳1282上且邻近所述制冷组件127的散热板1283。通过所述散热风扇1281散热,散热效果较佳;通过所述散热板1283可以将所述制冷组件127 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风扇1281,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所述风扇固定壳1282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安装部1284,所述散热板 1283及所述制冷组件127依序对应所述安装部1284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284为固定槽。可以理解,所述制冷组件127也可以安装在所述安装部1284,特别是所述安装部1284为固定槽时,不仅固定效果较好,整体元件组装较为紧凑,体积可以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126具有对应所述散热组件128的散热孔1265。可以理解,通过所述散热孔1265进行散热,可以使得整体散热效果更佳。具体地,所述主体部126还包括围成所述安装槽1260且位于远离人体颈部一侧的背板部 1266及连接所述背板部1266的底板部1267;所述散热风扇1281的安装轴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所述背板部1266,所述散热风扇1281具有涡轮散热叶片;所述散热孔1265位于所述底板部1267上。可以理解,所述散热风扇1281的安装轴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背板部1266,所述散热孔1265位于所述底部1267上,特别是所述散热风扇1281具有涡轮散热叶片,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所述散热孔1265与所述进风口121可以共同位于所述弧形外壳12 的同一侧。不仅外观较为美观,也不影响所述出风口122对颈部的降温效果。具体地,所述散热孔1265包括邻近所述散热风扇1281一侧的散热进风孔1268 及邻近所述散热风扇1281另一侧的散热出风孔1269。可以理解,如此散热风路设计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组件127包括邻近所述散热组件128设置的制冷片1270、设置于所述制冷片1270远离所述散热组件128一侧的第一导冷片127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冷片1271远离所述制冷片1270一侧的第二导冷片1272;所述第一导冷片1271为导冷铜片。可以理解,通过导冷片1271、1272可以避免制冷片1270直接接触人体,提高舒适度,进一步地,通过两个导冷片1271、1272 舒适度更佳;更进一步地,导冷铜片的导冷效果也更好。
每个所述风扇组件14包括安装轴14a及安装于所述安装轴14a上的扇叶14b,所述风扇组件14的安装轴14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12的厚度所在的方向一致。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安装轴14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12的厚度方向一致,有助于降低所述弧形外壳12的厚度,提高佩戴舒适度。
如前所述,所述第一部分123与所述第二部分124可以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23及所述第二部分124均可以包括用于靠近人体脖颈内侧壁12a、位于所述内侧壁12a背侧的外侧壁12b、连接于所述内侧壁12a与外侧壁12b之间的底壁12c、连接于所述内侧壁12a与外侧壁12b之间且与所述底壁12c相对的顶壁12d,所述内侧壁12a、所述外侧壁12b、所述底壁12c及所述顶壁12d围成所述收纳腔120,所述收纳腔120沿所述弧形外壳12的延伸方向延伸。具体地,所述进风口121可以设置于所述外侧壁12b上及/或所述内侧壁12a上,所述出风口122设置于所述顶壁12d及/或所述底壁12c上。可以理解,通过所述内侧壁12a、所述外侧壁12b的进风口121与所述顶壁的出风口122,所述风扇组件 14直接旋转即可将所述进风口121的风导入以及将所述出风口122排出,使得风道较短,风量损失较小,风力效率较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21设置于所述外侧壁12b上及所述内侧壁12a上,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21设置于所述外侧壁12b与所述内侧壁12a上,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21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外侧壁12b与所述内侧壁12a中的一个即可。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 122设置于所述顶壁12d上,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122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内侧壁12a上,或者所述外侧壁12b与所述内侧壁12a上。
所述进风口12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进风口121排列在所述弧形外壳12的延伸方向上。可以理解,多个所述进风口121可以使得进风范围较大,风力效率较高。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进风口121均匀排布,也可以使得出风更加均匀。
多个所述进风口121为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进风口,所述进风口121的条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12的延伸方向相交,具体可以为大概相互垂直。可以理解,以上延伸方向的所述进风口121设计配合所述安装轴14a延伸方向沿所述弧形外壳12厚度方向的风扇组件14可以达到更好的导风效果。
所述顶壁12d还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14一一对应的设置且与所述收纳腔120连通的所述出风口122,所述顶壁12d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14 对应的所述出风口122为多个且排列在圆形区域内。可以理解,所述顶壁12d 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14对应圆形区域的出风口122,从而与风扇组件14的形状适应,可以达到更佳的导风效果。所述顶壁12d上,所述出风口122的形状为圆形,且每个圆形区域的多个所述出风口122均匀分布,以使出风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12c远离所述顶壁12d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收纳腔120 内凹的弧形表面1203;沿所述弧形外壳12的一个端部至所述弧形外壳12中间部分的方向,所述弧形表面1203内凹的曲率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23及所述第二部分124的所述底壁12c大致均为中间高、两边低;进一步地,所述顶壁12d远离所述底壁12c的外表面1204可以与所述弧形表面1203 形状一致且相互平行,进而所述顶壁12d的外表面1204也为中间高、两边低。可以理解,以上曲率的设计可以更加适配人体肩颈部的曲线,达到佩戴舒适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挂脖式风扇10还包括开关按键181、电源指示灯182及电路板183,所述开关按键181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23的所述外侧壁12b且邻近所述弧形外壳12的端部,可以方便使用者操作,且不影响进出风。所述电源指示灯182邻近所述开关按键181且设置在所述外侧壁12b上。所述电路板183 位于所述弧形外壳12的收纳腔120中(所述第一收纳腔120b)且对应所述开关按键181设置。可以理解,上述设计可以便于所述开关按键181、对应的电源指示灯182及电路板183的安装与走线。然而,在变更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指示灯182也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设置,或者省略。
进一步地,所述挂脖式风扇10还可以包括电池184,所述电池184位于所述收纳腔120(如所述第一收纳腔120b)中且位于相邻的两组风扇组件14之间。可以理解,位于两组风扇组件14的电池184不仅使得电池184与风扇组件14 的导线走线较为方便,也有利于组件安装紧凑,降低产品体积,达到产品小型化。可以理解,所述挂脖式风扇10还可以包括充电端口(图未示),所述充电端口可以设置在所述弧形外壳12上,邻近所述电池184,且与所述电池184及所述电路板183电连接。
请参阅图7-10,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挂脖式风扇2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图10是图7 所示挂脖式风扇20另外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20与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原理基本相同,结构类似,也就是说,关于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的描述大多可以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挂脖式风扇20,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20的弧形外壳22的形状与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弧形外壳12稍有不同,主要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20的弧形外壳22为整体性外壳,其包括用于靠近人体脖颈内侧壁22a、位于所述内侧壁22a背侧的外侧壁22b、连接于所述内侧壁22a与外侧壁22b之间的底壁22c、连接于所述内侧壁22a与外侧壁22b之间且与所述底壁22c相对的顶壁22d。所述内侧壁22a、外侧壁22b、顶壁22d及底壁22c均大致呈U形延伸,从而形成U形的弧形外壳22,所述内侧壁22a、所述外侧壁22b、所述底壁22d及所述顶壁22c还围成U形的收纳腔220,且所述收纳腔220沿所述弧形外壳22的延伸方向延伸。此外,所述内侧壁22a、外侧壁22b、顶壁22d及底壁22c之间连接处采用圆弧状倒角进行过渡,以提高舒适度。
同样地,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20中,至少三组风扇组件24位于所述收纳腔220内,且沿所述弧形外壳22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24可将进风口221的风引导至出风口222吹出。由于所述风扇组件24 位于所述收纳腔220中,使得头发等异物不易卷入风扇组件,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及方便性,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24沿着延伸方向设置且将所述进风口 221的出引导至所述出风口222吹出,由于风在所述收纳腔220内运动可降低出风集中度,使得出风较为舒适。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24可以沿所述弧形外壳22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此外,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24的数量可以为九个,但并不以上述为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实施例中,出风口222设置于所述顶壁22d及/或所述底壁22c上。如图7-10所示,主要以所述出风口222设置于所述顶壁22d及所述底壁22c上进行示意性说明,然而,在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22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顶壁22d或所述底壁22c即可。
具体地,所述顶壁22d还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24一一对应的设置且与所述收纳腔220连通的所述出风口222,所述顶壁22d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24对应的所述出风口222为多个且排列在圆形区域内。可以理解,所述顶壁22c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24对应圆形区域的出风口222,从而与风扇组件 24的形状适应,可以达到更佳的导风效果。所述顶壁22c上,所述出风口222 的形状为扇形,且每个圆形区域的多个所述出风口222均匀分布,以使出风更均匀。
所述底壁22c还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24一一对应的设置且与所述收纳腔220连通的所述出风口222,所述底壁22c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24 对应的所述出风口222为多个且排列在圆形区域内。可以理解,所述底壁22c 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24对应圆形区域的出风口222,从而与风扇组件24的形状适应,可以达到更佳的导风效果。所述底壁22c上,所述出风口122的形状为扇形,且每个圆形区域的多个所述出风口222均匀分布,以使出风更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壁22d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安装开口22e的第一本体22f 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开口22e的第一面罩22g,所述出风口222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罩22g上。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一面罩22g设置所述出风口222,使得所述第一面罩22g所述第一本体22f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厚度等,特别是所述第一面罩22g具有出风口222,采用适合材料和厚度的基材可以保证所述第一面罩 22g的强度,避免及减少所述第一面罩22g损坏的情形,也可以方便将所述出风口222设置较大或者更为适合的形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一面罩22g,而将所述出风口222直接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22f上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壁22c上可以直接形成所述出风口222。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跟所述顶壁22d类似,所述底壁22c还可以包括具有第二安装开口的第二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开口的第二面罩,所述出风口222 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罩上。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二面罩设置所述出风口,使得所述第二面罩与所述第二本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厚度等,特别是所述第二面罩具有出风口,采用适合材料和厚度的基材可以保证所述第二面罩的强度,避免及减少所述第二面罩损坏的情形,也可以方便将所述出风口222设置较大或者更为适合的形状。
此外,所述挂脖式风扇20还可以包括充电端口285,所述充电端口285可以设置在所述弧形外壳22的端部(如图7所示的挂脖式风扇10右侧的端部)。所述充电端口285可以为USB端口但并不限于上述,可以理解,所述充电端口 285的位置不仅使得整体美观性较佳,也方便用户使用。所述挂脖式风扇20的开关按键281可以设置于所述弧形外壳22的外侧壁22b上,且邻近所述外侧壁 22b的进风口221设置。
请参阅图11-图14,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挂脖式风扇3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挂脖式风扇30的俯视图,图14是图11所示的挂脖式风扇30去除顶壁33d的俯视图。第三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30与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 原理基本相同、结构类似,也就是说,关于第一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的描述大多可以适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挂脖式风扇30,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弧形外壳32可以为一体式外壳,包括用于靠近人体脖颈内侧壁32a、位于所述内侧壁32a背侧的外侧壁32b、连接于所述内侧壁32a与外侧壁32b之间的底壁32c、连接于所述内侧壁32a与外侧壁32b之间且与所述底壁32c相对的顶壁32d,所述内侧壁32a、所述外侧壁32b、所述底壁32c及所述顶壁32d围成收纳腔320,所述收纳腔320沿所述弧形外壳32的延伸方向延伸,进风口321设置于所述外侧壁32b上,但出风口322设置于所述顶壁32d上。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34 可以包括涡轮叶片。所述进风口321上还盖设有与所述外侧壁32b固定的进风挡片392,用于引导进风,且放置异物进入所述进风口321,提高安全性。
同样地,所述第三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中,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34 位于所述收纳腔320内,且沿所述弧形外壳3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320可将所述进风口321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322吹出。由于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34位于所述收纳腔320中,使得头发等异物不易卷入风扇组件,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及方便性,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320沿着延伸方向设置且将所述进风口321的出引导至所述出风口322吹出,由于风在所述收纳腔320内运动可降低出风集中度,使得出风较为舒适。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322设置在所述顶壁32d,可以方便出风朝向人体脸部,达到较好的脸部降温效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外壳32可以从中间划分为位于人体颈部一侧(如左侧)的第一部分323及位于人体颈部另一侧(如右侧)的第二部分324,所述第一部分323及所述第二部分324中均收纳有至少三组风扇组件34,具体地,所述风扇组件34的数量可以为六组,三组所述风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323中,另外三组所述风扇组件324位于所述第二部分324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32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322沿所述弧形外壳32的延伸方向排列且排列成U形;多个所述出风口322均匀排布。可以理解,排列成U形的多个出风口322使得挂脖式风扇30的所述出风口322涵盖范围较大,出风量较佳,也可以改善出风不均。更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出风口322均匀排布,使得出风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风口322为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出风口,所述出风口322的条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相交 (具体可以为大致垂直相交)。可以理解,以上延伸方向的所述出风口322设计配合安装轴延伸方向沿所述弧形外壳32厚度方向的风扇组件34可以达到更好的导风效果。更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出风口322位于所述顶壁32d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可以理解,以上所述出风口322的设置有利于朝向脸部出风,使得所述挂脖式风扇30的降温效果更佳。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开关按键381、电源指示灯382可以均设置于所述外侧壁32b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弧形外壳,所述弧形外壳可佩戴在人体脖颈处,所述弧形外壳具有收纳腔及与所述收纳腔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及
至少三组风扇组件,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位于所述收纳腔内,且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看,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看,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宽度及/或所述弧形外壳中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弧形外壳两端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外壳包括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设置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分别用于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所述收纳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第一收纳腔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一收纳腔及所述第二收纳腔均收容有沿各自延伸方向设置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收纳腔及所述第二收纳腔均分割为与所述至少两组风扇组件对应的收纳部分,每个收纳部分收纳其中一组所述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将所述收纳部分对应的所述进风口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及所述第二收纳腔中,每个收纳腔内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包括邻近另一收纳腔设置的第一风扇组件及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远离所述另一收纳腔一侧的第二风扇组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风扇组件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扇叶结构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扇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扇叶结构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扇叶结构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的至少两组风扇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外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包括主体部、制冷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主体部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安装槽,所述散热组件对应所述安装槽安装,所述制冷组件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槽两侧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且沿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调节软管、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且沿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调节软管;所述主体部包括硅胶材料,所述第一调节软管为金属软管,所述第二调节软管为金属软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散热风扇、罩设于所述散热风扇上且与所述主体部固定的风扇固定壳及安装在所述风扇固定壳上且邻近所述制冷组件的散热板;所述风扇固定壳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安装部,所述散热板及所述制冷组件依序对应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安装部为固定槽;所述主体部具有对应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孔;所述主体部包括围成所述安装槽且位于远离人体颈部一侧的背板部及连接所述背板部的底板部;所述散热风扇的安装轴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背板部;所述散热风扇具有涡轮散热叶片;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底板部上;所述散热孔与所述进风口共同位于所述弧形外壳的同一侧;所述散热孔包括邻近所述散热风扇一侧的散热进风孔及邻近所述散热风扇另一侧的散热出风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邻近所述散热组件设置的制冷片、设置于所述制冷片远离所述散热组件一侧的第一导冷片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冷片远离所述制冷片一侧的第二导冷片;所述第一导冷片为导冷铜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安装轴及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上的扇叶,所述风扇组件的安装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的厚度所在的方向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外壳包括用于靠近人体脖颈内侧壁、位于所述内侧壁背侧的外侧壁、连接于所述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底壁、连接于所述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且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所述内侧壁、所述外侧壁、所述底壁及所述顶壁围成所述收纳腔,所述收纳腔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内侧壁及/或所述外侧壁上,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顶壁及/或所述底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进风口排列在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出风口排列在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上;多个所述进风口均匀排布;多个所述进风口为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条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相交。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一一对应的设置的所述出风口,所述顶壁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为多个且排列在圆形区域内;所述顶壁上,所述出风口的形状为圆形或扇形,每个圆形区域的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三组风扇组件一一对应的设置的所述出风口,所述底壁上,每组所述风扇组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为多个且排列在圆形区域内;所述底壁上,所述出风口的形状为圆形或扇形,且每个圆形区域的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分布。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包括具有第一安装开口的第一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开口的第一面罩,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罩上;所述底壁包括具有第二安装开口的第二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开口的第二面罩,所述出风口还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罩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远离所述顶壁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收纳腔内凹的弧形表面;沿所述弧形外壳的一个端部至所述弧形外壳中间部分的方向,所述弧形表面内凹的曲率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排列且排列成U形;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排布;多个所述出风口为多个相互平行的条形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条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相交;多个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顶壁邻近人体颈部的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4项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且邻近所述弧形外壳的端部;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邻近所述开关按键且设置在所述外侧壁上;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弧形外壳中且对应所述开关按键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收纳腔中且位于相邻的两组风扇组件之间。
CN202021698365.3U 2020-08-14 2020-08-14 挂脖式风扇 Active CN213450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8365.3U CN213450915U (zh) 2020-08-14 2020-08-14 挂脖式风扇
PCT/CN2020/110957 WO2022032720A1 (zh) 2020-08-14 2020-08-25 挂脖式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8365.3U CN213450915U (zh) 2020-08-14 2020-08-14 挂脖式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0915U true CN213450915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09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8365.3U Active CN213450915U (zh) 2020-08-14 2020-08-14 挂脖式风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0915U (zh)
WO (1) WO202203272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268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挂脖空调
US11635083B2 (en) 2019-10-25 2023-04-25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47027B1 (ko) * 2018-05-24 2019-11-20 목포해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인체 착용 선풍기
KR102071881B1 (ko) * 2019-05-27 2020-02-03 세목반도체 주식회사 넥밴드형 팬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10829801U (zh) * 2019-10-09 2020-06-23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脖带风扇
JP3225318U (ja) * 2019-12-16 2020-02-27 株式会社 東亜産業 首掛け型機器
CN210623163U (zh) * 2020-02-28 2020-05-26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挂脖风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5083B2 (en) 2019-10-25 2023-04-25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US11661947B2 (en) 2019-10-25 2023-05-30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US11719250B2 (en) 2019-10-25 2023-08-08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US11754080B2 (en) 2019-10-25 2023-09-12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WO2023030268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挂脖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32720A1 (zh) 2022-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1947B2 (en) Neck fan
US20210355960A1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CN211039122U (zh) 脖戴风扇
US20210355959A1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CN213450915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4404053U (zh) 挂脖风扇
CN214198974U (zh) 挂脖风扇
CN215719690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2690406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213450914U (zh) 挂脖式风扇
CN113932320B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JP2024059939A (ja) 首掛けファン
CN213628072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6114463U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6114462U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4742181U (zh) 挂脖风扇
CN217783817U (zh) 挂脖风扇
CN213206024U (zh) 便携风扇
CN213931256U (zh) 一种脖戴调温装置
CN214404056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7401207U (zh) 挂脖风扇
CN212536194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20227286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3655192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3931249U (zh) 颈戴式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