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3363U - 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3363U
CN214373363U CN202120446868.XU CN202120446868U CN214373363U CN 214373363 U CN214373363 U CN 214373363U CN 202120446868 U CN202120446868 U CN 202120446868U CN 214373363 U CN214373363 U CN 214373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ollision
battery pack
vehicle
bea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468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柏彣
张雷
葛宇龙
王林
夏勇
周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4468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3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3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3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该托底试验工装包括:承载板,安装于试验台;碰撞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并凸出所述承载板;所述碰撞件包括碰撞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碰撞基座顶部的碰撞主体,所述碰撞主体用于与试验车底部的电池包接触。通过承载板将碰撞件安装在试验台上,以模拟碰撞件对电池包的托底试验,使得电池包能够准确与碰撞件的碰撞主体接触,进而准确的模拟电池包的托底试验,为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底部动力电池遭受异物托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做积累,便于研究动力电池的性能,提高动力电池托底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以电能为驱动能源,而动力电池安装的部位主要以底盘为主。对于动力电池在底盘的新能源汽车而言,托底对动力电池造成的损伤的可能性非常大。有些车企为尽可能地延长续驶里程,导致电池包体积增加,为避免缩减车内空间,只能缩减电池包高度,以减少离地间隙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电池容量,结果导致新能源汽车在行驶时电池包就更容易托底,即电池包在行驶时碰到地面或地面凸起的石头等对象,伤及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最贵、最重、最危险的部件。伤及动力电池无论是修复或是换新都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当动力电池因托底受到穿刺伤害时,动力电池会迅速发生燃爆,导致新能源汽车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托底试验。
目前对动力电池的碰撞试验主要是通过动力电池与碰撞组件碰撞试验。但是,目前的碰撞试验主要采用实车进行试验成本高,而且,电池包若不在车辆最低点,在试验时与碰撞组件发生接触的可能不是电池包,无法模拟电池包的托底情况,无法实现电池包的托底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碰撞试验无法模拟电池包托底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一种托底试验工装,包括:
承载板,安装于试验台;
碰撞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并凸出所述承载板;所述碰撞件包括碰撞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碰撞基座顶部的碰撞主体,所述碰撞主体用于与试验车底部的电池包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碰撞主体呈楔形设置或柱形设置;
所述碰撞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碰撞件包括倒角面,所述倒角面设置于所述碰撞主体顶部,所述倒角面圆滑过渡所述碰撞主体的顶部;
所述倒角面的半径范围为8mm~4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碰撞件还包括碰撞部,所述碰撞部设置于所述碰撞主体的侧面,所述碰撞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包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碰撞部包括两个倾斜面,两个所述倾斜面对称设置于所述碰撞主体,两个所述倾斜面在所述碰撞件的顶部连接形成碰撞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范围为90°~1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底试验工装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底部,或者,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碰撞件与所述承载板之间;
所述垫片用于增加所述碰撞件相对于所述试验台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具有多个安装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承载板安装于所述试验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具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设置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碰撞件的表面。
一种托底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试验车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托底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车可运动设置于所述试验台,所述试验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将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托底试验装置设置于所述试验台,所述托底试验装置与所述电池包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预设重叠量,使所述托底试验装置能够与所述电池包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进行托底试验时,将托底试验工装通过承载板安装于试验台,试验车在试验台上运动时,电池包能够与托底试验工装的碰撞件的碰撞主体抵接,实现电池包的碰撞,进而模拟托底试验,以判断托底试验中碰撞件对电池包的损坏情况。通过承载板将碰撞件安装在试验台上,以模拟碰撞件对电池包的托底试验,有效的解决目前碰撞试验无法模拟电池包托底情况的问题,使得电池包能够准确与碰撞件的碰撞主体接触,进而准确的模拟电池包的托底试验,为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底部动力电池遭受异物托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做积累,便于研究动力电池的性能,提高动力电池托底时的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托底试验工装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托底试验工装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托底试验工装从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托底试验工装从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托底试验工装应用于托底试验装置的立体图。
其中:100、托底试验装置;110、试验台;111、运动平台;112、限位墙;120、试验车;130、托底试验工装;131、承载板;132、碰撞件;1321、碰撞基座;1322、碰撞主体;1323、倒角面;1324、倾斜面;200、电池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底试验工装130。该托底试验工装130应用于托底试验装置100中,能够模拟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托底情况,以判断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托底时的性能,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时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目前的动力电池进行碰撞试验时,通常采用实车进行试验,导致试验成本增加;而且,通过碰撞组件与电池包接触实现碰撞试验,但是电池包若不在车辆最低点,在试验时与碰撞组件发生接触的可能不是电池包,无法模拟电池包的托底情况,无法实现电池包的托底试验。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托底试验工装130。该托底试验工装130应用于托底试验装置100后,能够降低托底试验成本,同时还能准确的对电池包200进行托底试验,保证电池包200托底试验的准确性,为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底部动力电池遭受异物托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做积累,便于研究动力电池的性能,提高动力电池托底时的可靠性。以下详细介绍托底试验工装130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托底试验工装130包括承载板131以及碰撞件132。承载板131安装于试验台110。碰撞件132设置于承载板131,并凸出承载板131;碰撞件132包括碰撞基座1321以及设置于碰撞基座1321顶部的碰撞主体1322,碰撞主体1322用于与试验车120底部的电池包200接触。
托底试验工装130在使用时固定在托底试验装置100的试验台110上,其为托底试验的碰撞部件。电池包200固定在试验车120的底部,试验车120沿试验台110运动时能够使得电池包200与托底试验工装130接触,即托底试验工装130与运动的电池包200的碰撞实现电池包200的托底模拟。电池包200与托底试验工装130发生碰撞后,可以检测电池包200的性能,以判断托底试验对电池包200的影响,进而判断电池包200托底之后的使用性能。
具体的,托底试验工装130包括承载板131以及碰撞件132。碰撞件132设置在承载板131上。承载板131起承载安装作用,承载板131上承载碰撞件132,而且,承载板131还用于实现碰撞件132安装到试验台110上。碰撞件132沿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高度,以凸出于承载板131设置。这样,碰撞件132通过承载板131安装于试验台110后,碰撞件132在竖直方向上能够与电池包200在存在预设重叠量(后文提及),使得碰撞件132能够与电池包200接触,便于实现电池包200的托底试验的模拟。
可选地,承载板131与碰撞件132为一体结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承载板131与碰撞件132也可为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承载板131通过螺纹件安装于试验台110,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承载板131也可固定设置在试验台110。
参见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碰撞件132包括碰撞基座1321以及设置于碰撞基座1321顶部的碰撞主体1322,碰撞主体1322用于与试验车120底部的电池包200接触。碰撞基座1321为碰撞件132的底座部分,用于实现碰撞件132安装在承载板131上,同时,碰撞基座1321还能增加碰撞件132与承载板131的接触面积,保证碰撞件132可靠的安装在承载板131上。碰撞主体1322为碰撞件132与电池包200发生碰撞接触的主体结构,碰撞主体1322位于碰撞基座1321的顶端。当试验车120滑过碰撞件132时,试验车120底部的电池包200能够与碰撞主体1322碰撞接触,实现电池包200的托底试验。
可选地,碰撞基座1321与碰撞主体1322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保证碰撞件132的结构强度,避免碰撞主体1322在冲击力作用下脱离承装基座,保证电池包200托底试验的试验效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碰撞主体1322也可通过螺纹件等部件固定安装在碰撞基座1321上,保证碰撞主体1322固定可靠。这样可以更换不同的碰撞主体1322,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托底试验碰撞的需求。
可选地,碰撞基座1321的形状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承载碰撞主体1322即可。示例性地,碰撞基座1321可以为实心的块状结构,这样能够提高碰撞基座1321的抗冲击能力。
参见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碰撞主体1322呈楔形设置或柱形设置。可选地,碰撞主体1322可以为楔形设置,如图1所示。楔形的碰撞主体1322能够更好的与电池包200进行碰撞,以模拟实际工况的电池包200的碰撞。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碰撞主体1322也可呈柱形设置。
可选地,碰撞件132由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碰撞件132的性能,能够准确的对电池包200进行撞击,保证碰撞件132的冲击力。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碰撞件132也可由石质材料、硬质塑料、陶瓷等材料制成,只要能够实现对电池包200进行撞击即可。可选地,碰撞件132可以为碰撞块、碰撞板或者其他能够实现托底试验模拟的结构。示例性地,碰撞件132为实心的块状结构。这样可以提高碰撞件132的抗冲击能力。
参见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碰撞件132包括倒角面1323,倒角面1323设置于碰撞主体1322顶部,倒角面1323圆滑过渡碰撞主体1322的顶部。倒角面1323位于碰撞件132的顶部。试验车120滑过碰撞件132时,碰撞件132顶部的倒角面1323能够与电池包200接触。倒角面1323能够使碰撞主体1322的顶部圆滑,以模拟实际路况的托底试验。
可选地,倒角面1323的半径范围为8mm~40mm。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工况设计采用不同的尺寸的倒角面1323。示例性地,倒角面1323的半径为8mm;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倒角面1323的半径也可为40mm;当然,倒角面1323的半径还可为上述范围内的其他尺寸。而且,可以更换碰撞件132选择不同尺寸的倒角面1323,以实现不同托底试验工况的模拟。
在一实施例中,碰撞件132还包括碰撞部,碰撞部设置于碰撞主体1322的侧面,碰撞部用于与电池包200接触。碰撞部位于碰撞主体1322的侧面,碰撞部为托底试验模拟的主要部位。试验车120滑过碰撞件132时,电池包200会与碰撞件132的碰撞部接触,此时即可实现电池包200托底试验的模拟。
参见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碰撞部包括两个倾斜面1324,两个倾斜面1324对称设置于碰撞主体1322,两个倾斜面1324在碰撞件132的顶部连接形成碰撞端。两个倾斜面1324在顶部形成端部,该端部与电池包200接触时会破坏电池包200,使得电池包200损坏,达到模拟电池包200托底损坏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倾斜面1324的倾斜角度范围为90°~120°。这里的倾斜角度是指倾斜面132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也就是说,倾斜面1324的倾斜角度可以选择,这样可以改变碰撞件132上两个倾斜面1324形成碰撞端的锋利程度。比如说,当倾斜面132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角度较大,两个倾斜面1324形成较为尖锐的碰撞端;当倾斜面1324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较小时,两个倾斜面1324形成较为钝的碰撞端。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工况选择不同的碰撞件132,实现不同工况托底试验的模拟。
在一实施例中,托底试验工装130还包括垫片,垫片设置于承载板131的底部,或者,垫片设置于碰撞件132与承载板131之间;垫片用于增加碰撞件132相对于试验台110的高度。垫片可以增加碰撞件132的高度,即改变碰撞件132与电池包200在竖直方向的重叠高度。这样可以不同高度碰撞件132对电池包200损坏情况的研究。
可选地,垫片可以设置在承载板131的底部。也就是说,电池包200设置在承载板131背离碰撞件132的表面。可选地,垫片可以垫设在承载板131与碰撞件132之间。可选地,垫片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碰撞件132可拆卸安装于承载板131上,用于更换碰撞件132。也就是说,碰撞件132是可拆卸的,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托底试验需求,选择不同高度、不同类型(比如尖头、钝头、不同倒角尺寸等等)的碰撞件132,可以实现碰撞件132的更换。这样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碰撞件132对电池包200的损坏程度,以确定电池包200的损伤情况,便于后期对动力电池的结构进行改进。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板131具有多个安装孔,紧固件穿过安装孔将承载板131安装于试验台110。也就是说,承载板131是可拆卸安装在试验台110的,这样可以调节托底试验工装130在试验台110的位置,使得碰撞件132可以对应电池包200的不同部位,实现电池包200相应位置的托底试验模拟。
可选地,当托底试验工装130的数量为一个时,托底试验工装130对应电池包200的中部区域和/或边缘位置。示例性地,托底试验工装130对应电池包200的中部区域,通过托底试验工装130对电池包200的中部区域的托底情况进行模拟,以确定电池包200中部区域的可靠性。可选地,托底试验工装130在试验台110的位置,使得托底试验工装130对应电池包200的边缘位置。通过托底试验工装130对电池包200的边缘位置的托底情况进行模拟,以确定电池包200边缘位置的可靠性。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托底试验工装13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托底试验工装130可以同时对应电池包200的边缘位置与中部区域,实现电池包200情况的模拟。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板131具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设置于承载板131背离碰撞件132的表面。安装平台能够便于承载板131的安装,使得承载板131与试验台110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便于承载板131的拆卸。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托底试验工装130通过碰撞件132与电池包200的底部碰撞,实现电池包200托底试验的模拟,为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底部动力电池遭受异物托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做积累,便于研究动力电池的性能,提高动力电池托底时的可靠性。而且,该托底试验工装130可更换碰撞件132,以选择不同高度、不同类型的碰撞件132,实现不同工况的模拟,当然也可以通过垫片调节碰撞件132的高度,以改变托底试验工况。另外,通过上述方式调节碰撞件132的高度后,可以调节电池包200与碰撞件132的重叠量,试验重复性高,保证电池包200托底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托底试验装置100,包括试验台110、试验车12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托底试验装置100;试验车120可运动设置于试验台110,试验车120包括车体121以及设置于车体121的安装座122,安装座122用于将电池包200安装于车体121的底部;托底试验装置100设置于试验台110,托底试验装置100与电池包200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预设重叠量,使托底试验装置100能够与电池包200接触。
试验台110起承载作用,用于承载托底试验装置100的各个部件,使得托底试验装置100能够在试验台110上进行托底试验。可选地,试验台110可以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设置于某个安装平台的表面,以便于进行试验。试验台110上设置试验车120以及托底试验工装130,试验车120能够在试验台110上运动,托底试验工装130在试验台110的位置固定。这样,试验车120沿试验台110运动时,试验车120底部的电池包200能够与固定的托底试验工装130接触实现电池包200的托底试验的模拟。
试验车120为托底试验的试验主体,用于承载安装电池包200。并且,电池包200位于试验车120的底部,也就是说,电池包200位于试验车120的最低点。这样能够保证电池包200与托底试验工装130接触,实现电池包200的托底试验模拟。可选地,试验车120包括车体121以及设置于车体121的安装座122,车体121可运动放置于试验台110上,安装座122可拆卸安装于车体121上。通过安装座122实现电池包200在试验车120上的拆装,以实现对不同型号的电池包200的模拟;并且,安装座122还能保证电池包200可靠的固定在车体121上,避免托底试验时电池包200脱落,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托底试验工装130设置在试验台110上,托底试验工装130为托底试验的碰撞部件,通过托底试验工装130与运动的电池包200的碰撞实现电池包200的托底模拟。而且,托底试验工装130与电池包200在竖直方向上存在预设重叠量。也就是说,托底试验工装130与电池包200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这样,试验车120带动电池包200在试验台110上运动时,能够保证托底试验工装130准确的接触电池包200,避免托底试验工装130触及不到电池包200。
对电池包200进行托底试验时,将托底试验工装130安装于试验台110上,并将电池包200通过安装座122安装在试验车120上。随后,控制试验车120带动电池包200沿试验台110运动,当电池包200与托底试验工装130发生碰撞后,控制试验车120停车。然后,检测电池包200托底后的性能,以判断托底试验对电池包200的影响,判断电池包200的使用性能。
上述实施例的托底试验装置100,通过在试验台110上设置托底试验工装130对电池包200托底时的损坏情况进行检测,有效的解决目前碰撞试验无法模拟电池包托底情况的问题,使得电池包200能够准确与托底试验工装130接触,进而准确的模拟电池包200的托底试验,为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底部动力电池遭受异物托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做积累,便于研究动力电池的性能,提高动力电池托底时的可靠性;同时,该托底试验采用试验车120进行试验,降低试验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重叠量的高度范围为10mm~100mm。也就是说,托底试验工装130与电池包200在竖直方向上重叠的高度范围在10mm~100mm。预设重叠量在此范围内,能够保证托底试验工装130与电池包200准确的接触,以实现对电池包200的托底试验进行模拟。较佳地,预设重叠量的高度范围为50mm~70mm。预设重叠量的调节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碰撞件132高度的改变实现,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试验台110呈平板状,托底试验工装130安装在平板状的试验台110上。试验车120在平板状的试验台110上运动,并与托底试验工装130接触,实现电池包200托底试验的模拟。当然,试验台110也可包括运动平台111以及设置于运动平台111端部的限位墙112,运动平台111用于承载可运动的试验车120,限位墙112用于对运动的试验车120限位,使试验车120停车。运动平台111呈平板状设置,试验车120可运动设置在运动平台111上,限位墙112设置在运动平台111的端部,通过限位墙112与试验车120的接触,使得试验车120强制停车。托底试验工装130设置在运动平台111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托底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板,安装于试验台;
碰撞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并凸出所述承载板;所述碰撞件包括碰撞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碰撞基座顶部的碰撞主体,所述碰撞主体用于与试验车底部的电池包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底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主体呈楔形设置或柱形设置;
所述碰撞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底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件包括倒角面,所述倒角面设置于所述碰撞主体顶部,所述倒角面圆滑过渡所述碰撞主体的顶部;
所述倒角面的半径范围为8mm~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底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件还包括碰撞部,所述碰撞部设置于所述碰撞主体的侧面,所述碰撞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包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底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部包括两个倾斜面,两个所述倾斜面对称设置于所述碰撞主体,两个所述倾斜面在所述碰撞件的顶部连接形成碰撞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底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范围为90°~12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托底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底试验工装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底部,或者,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碰撞件与所述承载板之间;
所述垫片用于增加所述碰撞件相对于所述试验台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托底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具有多个安装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承载板安装于所述试验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托底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具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设置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碰撞件的表面。
10.一种托底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试验车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托底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车可运动设置于所述试验台,所述试验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将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托底试验装置设置于所述试验台,所述托底试验装置与所述电池包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预设重叠量,使所述托底试验装置能够与所述电池包接触。
CN202120446868.XU 2021-03-02 2021-03-02 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Active CN214373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6868.XU CN214373363U (zh) 2021-03-02 2021-03-02 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6868.XU CN214373363U (zh) 2021-03-02 2021-03-02 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3363U true CN214373363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7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46868.XU Active CN214373363U (zh) 2021-03-02 2021-03-02 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33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4480A (zh) * 2021-12-27 2022-04-15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剐蹭试验装置
CN116718340A (zh) * 2023-08-10 2023-09-0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电池包底部撞击测试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4480A (zh) * 2021-12-27 2022-04-15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剐蹭试验装置
CN114354480B (zh) * 2021-12-27 2024-01-23 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剐蹭试验装置
CN116718340A (zh) * 2023-08-10 2023-09-0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电池包底部撞击测试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73363U (zh) 托底试验工装及托底试验装置
CN112985735A (zh) 托底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US7530264B2 (en) Test apparatus for accelerated wheel and suspension component structural durability
KR20080070144A (ko) 전지의 낙하 시험 장치
CN107063152B (zh) 汽车后桥检测装置及汽车检测系统
KR102561584B1 (ko) 자동차 차체 부품의 충돌 성능 평가 시험 방법 및 장치
CN215065133U (zh) 阻尼减振性能测试平台
CN112985734A (zh) 侧面柱撞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3479613U (zh) 一种汽车薄板材的固定装置
CN214843888U (zh) 侧面柱撞试验工装及侧面柱撞试验装置
CN214584600U (zh) 一种多自由度防撞梁三点弯曲试验装置
CN101408471A (zh) 用于汽车白车身性能检测的可调集中力加载装置
CN114859122A (zh) 电池固定夹具以及具有该电池固定夹具的弱焊接检查装置
CN111257010B (zh) 汽车托底试验装置
CN213580484U (zh) 一种具有冲击测试的扭力测试机
CN11391669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测试系统
CN10293562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耐久性实验用夹具
CN202393578U (zh) 检测电池耐久性的测试设备
CN217819818U (zh) 一种便携式锂电池抗冲击安全性测试仪
CN213337730U (zh) 一种专用于动力电池性能测试的夹具
CN215811508U (zh) 用于车辆动力电池包底部撞击的模拟试验装置
CN217833320U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塑胶件的夹具
CN215678674U (zh) 一种用于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内阻检测装置
CN210665083U (zh) 一种用于座椅安装的通用接口
CN215004689U (zh) 一种电工套管抗压试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