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56273U - 一种smc引擎盖内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smc引擎盖内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56273U
CN214356273U CN202022654833.3U CN202022654833U CN214356273U CN 214356273 U CN214356273 U CN 214356273U CN 202022654833 U CN202022654833 U CN 202022654833U CN 214356273 U CN214356273 U CN 214356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inner panel
plate
bonnet
sm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548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od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杨映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映平 filed Critical 杨映平
Priority to CN2020226548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56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56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56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SMC引擎盖内板,包括引擎盖、支撑挂梁和内板,支撑挂梁分别位于引擎盖的上下两端,且支撑挂梁均与引擎盖焊接设置,内板位于支撑挂梁的下端,且内板通过螺丝与支撑挂梁固定连接,内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框,且连接框与内板之间均为连通设置,连接框的内侧均设有支撑钢架,且支撑钢架分别与连接框点焊连接,连接框内侧的上端均安装有支架板,且支撑钢架的顶端分别与支架板点焊连接。该种SMC引擎盖内板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在引擎盖的内侧具有一定的气流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引擎盖外部的空气流进行交替,进而加速引擎盖内部热量与外界空气的轮换,以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SMC引擎盖内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SMC引擎盖内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汽车作为人们普遍的交通工具,而引擎盖作为保护发动机及周边管线配件等,引擎盖内板下的,都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电路、油路、刹车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等,对车辆至关重要,且引擎盖内板需要相对提高引擎盖强度和构造,可充分防止冲击、压力等不利影响,充分保护车辆的正常工作。
现有的SMC引擎盖内板在实际使用时只具备配合外板对引擎盖板施以共同的外力抵抗的作用,而对于车内空气的内循环而言,现有的内板不具有辅助气流流动的作用,这对引擎盖内部散热无益,并且现有的SMC引擎盖内板在实际使用时对引擎盖的支撑大都集中于其中部位置,而无法对引擎盖的两端进行有力的支撑,降低了引擎盖对外力的整体抵御性。
因此,需要在现有SMC引擎盖内板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MC引擎盖内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一种SMC引擎盖内板,包括引擎盖、支撑挂梁和内板,所述支撑挂梁分别位于引擎盖的上下两端,且支撑挂梁均与引擎盖焊接设置,所述内板位于支撑挂梁的下端,且内板通过螺丝与支撑挂梁固定连接,所述内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框,且连接框与内板之间均为连通设置,所述连接框的内侧均设有支撑钢架,且支撑钢架分别与连接框点焊连接,所述连接框内侧的上端均安装有支架板,且支撑钢架的顶端分别与支架板点焊连接,所述连接框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分别通过螺旋贯穿连接框而与支架板贯穿连接,所述内板的中部安装有疏风管,且疏风管与内板固定连接,所述疏风管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开孔,所述疏风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分别均匀分布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一端均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均设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分别与支撑板贯穿连接,并且调节螺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疏风管的横截面呈Z形状,且疏风管左右两侧的固定杆的数量均为2个。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分别依次为等距纵向排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支架板的左右两侧均呈倾斜状设置,且该倾斜状的端面均开设有一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端面分别均匀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支架板的上端分别均匀分布有减震杆,且该减震杆的顶部均与内板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1)该种SMC引擎盖内板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在引擎盖的内侧具有一定的气流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引擎盖外部的空气流进行交替,进而加速引擎盖内部热量与外界空气的轮换,以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并且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对引擎盖的两端施以同步稳定的支撑,进而在更大程度上达到引擎盖的整体平衡性,提高了引擎盖对外力的整体抵御性,实用性强。
(2)该种SMC引擎盖内板之优点在于:由于疏风管的横截面呈Z形状,且由于疏风管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开孔,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引擎盖下端的热量可实时通过均匀开设的开孔渗透至疏风管内部,进而在疏风管内部可对引擎盖内侧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由于支撑板分别依次为等距纵向排列分布,可使均匀分布的支撑板上能放置例如石墨导热片之类的导热物件,进而配合疏风管以及开孔可起到散热作用。
(3)其次:由于支架板的上端分别均匀分布有减震杆,且由于减震杆的顶部均与内板固定连接,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支架板的支承,可使均匀分布的减震杆能对内板施以稳固的减震支撑,进而可使引擎盖的左右两端能在均匀分布的减震杆的支撑下得到更具平衡性的支撑辅助,提高了引擎盖对外力的整体抵御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框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板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中:1-引擎盖;2-支撑挂梁;3-内板;301-疏风管;302-开孔;303-固定杆;304-支撑板;305-调节螺杆;306-橡胶片;4-连接框;401-支撑钢架;402-支架板;403-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MC引擎盖内板,包括引擎盖1、支撑挂梁2和内板3,支撑挂梁2分别位于引擎盖1的上下两端,且支撑挂梁2均与引擎盖1焊接设置,内板3位于支撑挂梁2的下端,且内板3通过螺丝与支撑挂梁2固定连接,内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框4,且连接框4与内板3之间均为连通设置,连接框4的内侧均设有支撑钢架401,且支撑钢架401分别与连接框4点焊连接,连接框4内侧的上端均安装有支架板402,且支撑钢架401的顶端分别与支架板402点焊连接,连接框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紧固螺栓403,且紧固螺栓403分别通过螺旋贯穿连接框4而与支架板402贯穿连接,内板3的中部安装有疏风管301,且疏风管301与内板3固定连接,疏风管301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开孔302,疏风管3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杆303,固定杆303的一侧分别均匀分布有支撑板304,且支撑板304的一端均与固定杆303固定连接,支撑板304的一侧均设有调节螺杆305,且调节螺杆305分别与支撑板304贯穿连接,并且调节螺杆30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片306。
进一步的,疏风管301的横截面呈Z形状,且疏风管301左右两侧的固定杆303的数量均为2个,通过疏风管301的横截面呈Z形状的设计,可使疏风管301能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进而可加大对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及空气的流窜量,而通过疏风管301左右两侧的固定杆303的数量均为2个的设计,可使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固定杆303能对导热物件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支撑板304分别依次为等距纵向排列分布,可使外界的导热物件置于支撑板304上,而通过调节螺杆305的下移,可对支撑板304上导热物件进行紧固调节。
进一步的,支架板402的左右两侧均呈倾斜状设置,且该倾斜状的端面均开设有一个通孔,通过该开孔可使紧固螺栓403的一端能贯穿该开孔而分别与一侧的减震杆进行接触,提升了减震杆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支撑板304的端面分别均匀开设有散热孔,通过均匀分布的散热孔可加大导热物件对引擎盖1内部空气的透气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导热物件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的,支架板402的上端分别均匀分布有减震杆,且该减震杆的顶部均与内板3固定连接,通过此种设计,可使引擎盖1的左右两端能在均匀分布的减震杆的支撑下得到更具平衡性的支撑辅助,提高了引擎盖1对外力的整体抵御性,实用性强。
工作原理:将引擎盖1与车体进行安装,当车内引擎因运转产生热量时,引擎盖1下端的热量可实时通过均匀开设的开孔302渗透至疏风管301内部,进而在疏风管301内部可对引擎盖1内侧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并且通过支架板402的支承,可使均匀分布的减震杆能对内板3施以稳固的减震支撑,进而可使引擎盖1的左右两端能在均匀分布的减震杆的支撑下得到更具平衡性的支撑辅助,提高了引擎盖1对外力的整体抵御性,实用性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SMC引擎盖内板,包括引擎盖(1)、支撑挂梁(2)和内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挂梁(2)分别位于引擎盖(1)的上下两端,且支撑挂梁(2)均与引擎盖(1)焊接设置,所述内板(3)位于支撑挂梁(2)的下端,且内板(3)通过螺丝与支撑挂梁(2)固定连接,所述内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框(4),且连接框(4)与内板(3)之间均为连通设置,所述连接框(4)的内侧均设有支撑钢架(401),且支撑钢架(401)分别与连接框(4)点焊连接,所述连接框(4)内侧的上端均安装有支架板(402),且支撑钢架(401)的顶端分别与支架板(402)点焊连接,所述连接框(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紧固螺栓(403),且紧固螺栓(403)分别通过螺旋贯穿连接框(4)而与支架板(402)贯穿连接,所述内板(3)的中部安装有疏风管(301),且疏风管(301)与内板(3)固定连接,所述疏风管(301)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开孔(302),所述疏风管(3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杆(303),所述固定杆(303)的一侧分别均匀分布有支撑板(304),且支撑板(304)的一端均与固定杆(30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04)的一侧均设有调节螺杆(305),且调节螺杆(305)分别与支撑板(304)贯穿连接,并且调节螺杆(30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片(3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C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风管(301)的横截面呈Z形状,且疏风管(301)左右两侧的固定杆(303)的数量均为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C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4)分别依次为等距纵向排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C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402)的左右两侧均呈倾斜状设置,且该倾斜状的端面均开设有一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C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4)的端面分别均匀开设有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C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402)的上端分别均匀分布有减震杆,且该减震杆的顶部均与内板(3)固定连接。
CN202022654833.3U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smc引擎盖内板 Active CN214356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4833.3U CN214356273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smc引擎盖内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4833.3U CN214356273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smc引擎盖内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56273U true CN214356273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54833.3U Active CN214356273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smc引擎盖内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56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56273U (zh) 一种smc引擎盖内板
CN217632642U (zh) 一种多气缸汽油机的三元催化器结构
CN216636077U (zh) 一种乘用车压缩机支架安装笼式结构
CN208749439U (zh) 客车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后处理器总成固定装置
CN102514472A (zh) 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结构
CN202399892U (zh) 一种顶置式安装的中冷器支架
CN206718947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后支架总成
CN205769622U (zh) 一种挡泥板支架
CN205871728U (zh) 车辆及其冷却模块
CN20997071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格栅辅助挂具
CN104786827A (zh) 一种排气管与副车架连接的隔振吊耳装置
CN203472754U (zh) 一种新型的蓄电池压板结构
CN109515521B (zh) 可拆卸后举升支腿总成
CN206031065U (zh) 一种离合支架总成
CN218387022U (zh) 一种发电机支架结构
CN220471293U (zh) 行车电阻器安装结构
CN217833541U (zh) 一种弹簧制动气室拆装辅助装置
CN209177941U (zh) 一种叉车护顶架上用于警示灯与后工作灯的集成式安装机构
CN216893087U (zh) 一种隔热性能好的洁净板材边框
CN219465986U (zh) 一种适用于铸铁管件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18141031U (zh) 一种排气吊挂
CN205468520U (zh) 一种冷却模块支架
CN211308879U (zh) 一种摩托车后轮减振固定架
CN216507105U (zh) 一种便于相互装配的玻镁夹芯净化板
CN210101599U (zh) 一种半挂车支腿加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4

Address after: 213200 No. 365, Minghu Road, Jint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aod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37415 group 6, Lianhe village, Laoguan Town, Langzhong City, Nanc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 Yingp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