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3185U - 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3185U
CN214313185U CN202120177997.3U CN202120177997U CN214313185U CN 214313185 U CN214313185 U CN 214313185U CN 202120177997 U CN202120177997 U CN 202120177997U CN 214313185 U CN214313185 U CN 214313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inlet
liquid
rotating shaft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779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瑞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yang Ning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yang Ni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yang Ning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yang Ni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779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3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3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31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开口向上设置的壳体以及可打开或关闭开口的封盖,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供冷却液进入的进液口和供冷却液排出的出液口,壳体内于进液口处设置有向出液口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至壳体中部的导流板,导流板靠近进液口的一端设置在进液口内将进液口分为向导流板上方进液的进液上口和向导流板下方进液的进液下口,该冷却液流道结构,使冷却液分别冷却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的发热元件,避免出口区域的发热元件由于温差减小产生的局部温度过高现象,保护发热元件。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集成度,高热流密度的产品不断出现,仅仅依靠风冷已经不足以满足散热要求,水冷或液冷能把冷却液直接导向热源且每单位体积所传输的热量即散热效率远高于风冷,因此将发热元件浸泡在浸没式冷却装置中已成为主要的解决办法,市场上的浸没式冷却装置普遍较大,适用于大型服务器的散热,因此出现了将冷却液流道直接设置在产品发热模块内部实现对发热元件的冷却降温。
申请号为CN201820912664.9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及其散热系统,包括壳体以及壳体上设置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壳体具有腔体,腔体一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芯片设置于所述腔体内部或侧壁。
上述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及其散热系统通过将冷却液流道直接设置在功率模块内部,将发热元件直接浸没在冷却液中,但基于冷却液的流动方向,温差较大的进口区域元器件换热正常,出口区域的元器件温差较小,容易出现局部元器件温度过高,最终导致元器件性能退化或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使冷却液分别冷却进口区域和出口区域的发热元件,避免出口区域的发热元件由于温差减小产生的局部温度过高现象,保护发热元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开口向上设置的壳体以及可打开或关闭开口的封盖,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供冷却液进入的进液口和供冷却液排出的出液口,壳体内于进液口处设置有向出液口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至壳体中部的导流板,导流板靠近进液口的一端设置在进液口内将进液口分为向导流板上方进液的进液上口和向导流板下方进液的进液下口。
采用上述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温差较大的进口区域元器件换热正常,出口区域的元器件温差较小,容易出现局部元器件温度过高,最终导致元器件性能退化或失效,本方案中导流板靠近进液口的一端将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分为沿导流板上方流动的第一冷却流和沿导流板下方流动的第二冷却流,第一冷却流对位于壳体内部后端及冷却液出口区域的发热元件进行冷却降温,第二冷却流对位于冷却液进口区域及壳体内部前端的发热元件进行冷却降温,且由于导流板的倾斜设置,第二冷却流的流道截面积不断缩小,第二冷却流的流速逐渐增大,位于第二冷却流流道末端的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提升,第一冷却流和第二冷却流共同作用可避免位于壳体内部中后端的发热元件由于温差减小产生的局部温度过高现象。
进一步的,导流板下端面与设置有进液口的壳体内壁的夹角为60°~89°。
采用上述方案,随着角度的减小,第二冷却流的流速逐渐增大,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提升,但为了保证发热元件的存放空间,角度最小为60°。
进一步的,在壳体内于导流板向下倾斜的一侧设置有一搅拌结构,搅拌结构的转动受控于沿导流板流下的冷却液的推动。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冷却流流速大于第一冷却流流速,会影响第一冷却流对出口区域发热元件的冷却效果,搅拌结构位于导流板向下倾斜的一侧,将第一冷却流和第二冷却流进行混合,提升出口区域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同时也避免出口区域的发热元件在第一冷却流和第二冷却流分别作用下因散热不均匀产生温差损害发热元件。
进一步的,搅拌结构包括上端与封盖密封转动设置且下端延伸至靠近壳体底部的转轴以及在转轴的外环壁上垂直向外延伸设置的搅拌板。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冷却液的流动推动搅动板,从而带动转轴转动,使搅拌结构实现搅拌功能。
进一步的,搅拌结构上设置有辅助散热结构,辅助散热结构包括转轴,转轴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封盖外,在封盖外于转轴的外环壁上垂直向外延伸设置有散热板。
采用上述方案,搅动板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散热板转动,使封盖附近的空气流动,实现辅助散热。
进一步的,搅拌板和散热板沿转轴的外环面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至少一组。
采用上述方案,设置一组搅拌板和散热板即可实现对冷却液的搅拌和辅助散热,多组推搅拌板和散热板可提升搅拌和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转轴、搅拌板和散热板均采用导热材料。
采用上述方案,导热材料将壳体内的热量导出至壳体外,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导流板表面设置有隔温层。
采用上述方案,隔温层可隔绝第一冷却流与导流板或第二冷却流的换热,保证第一冷却流对出口区域的发热元件的冷却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壳体内于进液口处增设的导流板,导流板靠近进液口的一端将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分为沿导流板上方流动的第一冷却流和沿导流板下方流动的第二冷却流,第一冷却流和第二冷却流分别对位于冷却液出口区域和进口区域的发热元件进行冷却降温,且由于导流板的倾斜设置,第二冷却流流道截面积不断缩小,第二冷却流的流速逐渐增大,位于第二冷却流的流道末端的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提升;
2、在壳体内于导流板向下倾斜的一侧增设的搅拌结构以及搅拌结构上设置的辅助散热结构,搅拌结构将第一冷却流和第二冷却流进行混合,避免第二冷却流流速大于第一冷却流流速而造成的冷却效果降低,辅助散热结构通过自身导热以及促使外部空气流动散热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通过上述2个优点可有效避免发热元件由于温差减小产生的局部温度过高,保护发热元件。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封盖;3、进液口;301、进液上口;302、进液下口;4、出液口;5、导流板;6、转轴;7、搅拌板;8、散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参照图1至图3,包括开口向上设置的壳体1以及可打开或关闭开口的封盖2,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供冷却液进入的进液口3和供冷却液排出的出液口4,壳体1内于进液口3处设置有向出液口4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至壳体1中部的导流板5,为保证导流板5倾斜设置以及提供发热元件足够的存放空间,导流板5下端面与设置有进液口3的壳体1内壁的夹角为60°~89°,导流板5靠近进液口3的一端设置在进液口3内将进液口3分为向导流板5上方进液的进液上口301和向导流板5下方进液的进液下口302,进液口3流入的冷却液经过进液上口301和进液下口302分为沿导流板5上方流动的第一冷却流和沿导流板5下方流动的第二冷却流,第一冷却流和第二冷却流分别对位于冷却液出口区域和位于冷却液进口区域的发热元件进行冷却降温,且由于导流板5的倾斜设置,第二冷却流的流道截面积不断缩小,第二冷却流的流速逐渐增大,位于第二冷却流流道末端的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提升,导流板5表面设置有隔温层。
在壳体1内于导流板5向下倾斜的一侧设置有一搅拌结构,搅拌结构将第一冷却流和第二冷却流进行混合,避免第二冷却流流速大于第一冷却流流速而造成的出口区域发热元件冷却效果降低,搅拌结构包括上端与封盖2密封转动设置且下端延伸至靠近壳体1底部的转轴6以及在转轴6的外环壁上垂直向外延伸设置的搅拌板7,搅拌结构的转动受控于沿导流板5流下的冷却液的推动,搅拌结构上设置有辅助散热结构,辅助散热结构包括转轴6,转轴6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封盖2外,在封盖2外于转轴6的外环壁上垂直向外延伸设置有散热板8,搅拌板7和散热板8沿转轴6的外环面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至少一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组,转轴6、搅拌板7和散热板8均采用导热材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开口向上设置的壳体(1)以及可打开或关闭开口的封盖(2),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供冷却液进入的进液口(3)和供冷却液排出的出液口(4),壳体(1)内于进液口(3)处设置有向出液口(4)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至壳体(1)中部的导流板(5),导流板(5)靠近进液口(3)的一端设置在进液口(3)内将进液口(3)分为向导流板(5)上方进液的进液上口(301)和向导流板(5)下方进液的进液下口(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板(5)下端面与设置有进液口(3)的壳体(1)内壁的夹角为60°~8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于导流板(5)向下倾斜的一侧设置有一搅拌结构,搅拌结构的转动受控于沿导流板(5)流下的冷却液的推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搅拌结构包括上端与封盖(2)密封转动设置且下端延伸至靠近壳体(1)底部的转轴(6)以及在转轴(6)的外环壁上垂直向外延伸设置的搅拌板(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搅拌结构上设置有辅助散热结构,辅助散热结构包括转轴(6),转轴(6)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封盖(2)外,在封盖(2)外于转轴(6)的外环壁上垂直向外延伸设置有散热板(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搅拌板(7)和散热板(8)沿转轴(6)的外环面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至少一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轴(6)、搅拌板(7)和散热板(8)均采用导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板(5)表面设置有隔温层。
CN202120177997.3U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313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7997.3U CN214313185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7997.3U CN214313185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3185U true CN214313185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9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7799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313185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3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5786B1 (ja) 液冷放熱器
CN209921094U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风冷散热系统
JP2006234255A (ja) ラジエータと、当該ラジエータを備えた液冷システム
CN217825775U (zh) 充电设备
CN207753134U (zh) 电池箱
CN214313185U (zh) 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
CN206451790U (zh) 一种导热装置
CN111799238B (zh) 一种双面水冷igbt散热器及其散热安装结构
CN206525072U (zh) 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
CN211630683U (zh) 散热装置及电动汽车控制器
CN208175208U (zh) 大型电子元器件用散热装置
CN210864584U (zh) 一种一体机的散热装置
CN211296470U (zh) 一种电机
CN108598301A (zh) 电池箱
CN201066984Y (zh) 水冷式散热排及具有该散热排的散热装置
CN106873741A (zh) 电脑机箱发热部件的散热设备
CN106101029A (zh) 交换机
CN207251385U (zh) 散热结构及水泵一体机
CN110165341A (zh) 一种便携式铝-空气燃料电池与热管理系统
CN214708446U (zh) 一体式液冷散热器
CN216250956U (zh) 一种铝型材液冷集成电池包下箱体
CN214206269U (zh) 液冷模块及其液冷头
JP2005011928A (ja) 液冷循環システム
CN213783078U (zh) 大型风力发电机高效散热水夹克
CN218309077U (zh) 一种uv涂料固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