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1790U - 一种导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1790U
CN206451790U CN201621483839.6U CN201621483839U CN206451790U CN 206451790 U CN206451790 U CN 206451790U CN 201621483839 U CN201621483839 U CN 201621483839U CN 206451790 U CN206451790 U CN 206451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attery bag
transfer device
absorbing element
heat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838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益清
刘士全
吴元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inmade Xu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inmade Xu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inmade Xu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inmade Xu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838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1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1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1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热装置,属于电池冷却系统领域。该导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接触或靠近电池包的面积最大的外表面,壳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第一和第二基板相互配合形成一封闭空间;位于封闭空间内且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吸热元件,每一吸热元件构造成从第一基板沿着竖向方向延伸至第二基板,以使得吸热元件以竖向放置的方式处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至少一个腔室,腔室由任意相邻两个吸热元件与壳体之间所围空间而形成;填充在腔室内的工作介质,工作介质选择成能够在吸收热量后变为汽态,在释放热量后变为液态。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实现了电池包的面散热,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工作性能,延长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导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冷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内通常需要布置多个电池包,以提供足够的瞬时功率和尽可能长的续航里程。为了节省安装空间,通常需要多组电池包紧密排列,这就会造成电池包组之间的散热空间较小。散热空间小导致电池包的温度过高,而温度过高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工作性能和寿命,甚至发生过热、电解液溢出、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隐患。
为了降低电池包的温度,一般是在电池包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处增加冷却装置,通过向该冷却装置输送冷却介质以实现对电池包的散热。然而,这种散热方式仅能解决电池包的局部散热,如电池包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而不能解决电池包内部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电池包的降温。如此,仍然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电池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导热装置,以解决仅能对电池包进行局部散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将电池包内部的热量迅速传导出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热装置,用于对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多个电池包进行导热,所述车辆包括冷却介质,所述电池包竖向插设在用于流通所述冷却介质的冷却装置处,所述导热装置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包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池包处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却装置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接触或靠近所述电池包的面积最大的外表面,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相互配合形成一封闭空间;
位于所述封闭空间内且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吸热元件,每一吸热元件构造成从第一基板沿着竖向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以使得所述吸热元件以竖向放置的方式处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至少一个腔室,所述腔室由任意相邻两个吸热元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围空间而形成;
填充在所述腔室内的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选择成能够在吸收热量后变为汽态,在释放热量后变为液态。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为真空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装置竖向插设在所述冷却装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元件为长条状,所述相邻两个吸热元件所围空间朝着所述冷却装置延伸,以吸收所述电池包处的热量并以热交换的方式将其传递至所述冷却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元件为弧形,所述多个吸热元件形成圆形阵列,所述多个吸热元件的半径从所述圆形阵列的中心向外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每一吸热元件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冷却装置,以将所述吸热元件在所述电池包处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冷却介质。
进一步地,在所述腔室内设置有用于导流所述工作介质的导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形状构造成流线型。
与现有技术中只能对电池包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进行散热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电池包插设在冷却装置处,且将导热装置设置成接触或靠近所述电池包的面积最大的外表面,如此,不仅实现了对电池包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进行散热,还实现了电池包的面散热,即电池包的内部散热。由此,彻底解决了电池包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工作性能,延长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吸热元件的设置,使得电池包的热量能够被迅速吸收,由于真空腔室的设置,使得吸热元件吸收的热量能够被迅速扩散,又由于相邻两个吸热元件所围空间朝着冷却装置延伸或吸热元件的开口朝向冷却装置设置,使得吸热元件吸收的热量能够被迅速传导至冷却装置处。另外,在腔室内设置的导流板能够使得工作介质沿着导流板限定的路径进行流动,加快工作介质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热量的散发。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热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热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示出了热量流动方向;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热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示出了热量流动方向;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带有导流板的导热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热装置200和冷却装置300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该导热装置200用于对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多个电池包100进行导热。如图1所示,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一般包括冷却系统,用于对电池包100进行冷却。电池包100是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该电池包100的形状可以构造成扁平状。冷却系统一般性可以包括和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以是液体、气体或凝胶等具有良好冷却效果和良好流动性的冷却剂。冷却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在其内传输冷却介质的冷却回路。冷却介质可以在冷却回路中流动,以便在电池包100处吸收其散发出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到电池包100的外部进行散热。冷却回路中可以设置冷却装置300,冷却装置300可以具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流通通道。为了实现对电池包100的冷却,电池包100可以竖向插设在冷却装置300处,以使得冷却装置300能够冷却电池包10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如图1所示,该冷却装置300可以包括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部310和用于支撑电池包100的支撑部320。冷却部310和支撑部320是可活动连接的。为了更加充分地冷却电池包100,可以在电池包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处均设置冷却装置300。
为了使得所有电池包100均能够被冷却,电池包100一般只能竖向插设在冷却装置300处。如此,导致只有电池包100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能够被冷却,其他部位难以被冷却,导致电池包100内部温度不一致,且内部温度散热困难。为了改善电池包100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热装置200。该导热装置200可以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包100之间,用于将电池包100处的热量传导至冷却装置300处。如此,电池包100内部的热量也能够被传导至冷却装置300处,从而从根本上降低电池包100的热量,减少电池包100内部温度的不均一性。
与现有技术中只能对电池包100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进行散热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电池包100插设在冷却装置300处,且将导热装置200设置成接触或靠近所述电池包100的面积最大的外表面,如此,不仅实现了对电池包100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进行散热,还实现了电池包100的面散热,即电池包100的内部散热。由此,彻底解决了电池包100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工作性能,延长了电池包100的使用寿命。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热装置200的示意性立体图。如图2所示,该导热装置200一般性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的材料可以选择成能够快速导热的材料,比如铝材料。该壳体设置成接触或靠近电池包100的面积最大的外表面。如此,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对电池包100进行散热,例如,电池包100和壳体的形状均可以构造成扁平状,然后将壳体的面积最大的面和电池包100的面积最大的面相接触或靠近,实现电池包100的面散热。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相互配合形成一封闭空间。在实际构造中,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可以被高压压制以增加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的密封性。为了增强壳体的导热性能,该导热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多个吸热元件230。多个吸热元件230位于所述封闭空间内且呈间隔设置,每一吸热元件230构造成从第一基板210沿着竖向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220,以使得吸热元件230以竖向放置的方式处于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之间。为了进一步增强导热装置200的导热性能,该导热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腔室240,腔室240可以由任意相邻两个吸热元件230与壳体之间所围空间而形成。该腔室240是为了流通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填充在腔室240内。工作介质的材料可以选择成能够在吸收热量后变为汽态,在释放热量后变为液态。
为了进一步增强导热装置200的导热性能,腔室240可以为真空腔室240。为了与电池包100的面积最大的面相接触或相邻,导热装置200可以竖向插设在冷却装置300处。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热装置200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热元件230可以为长条状。相邻两个吸热元件230所围空间朝着冷却装置300延伸,以吸收电池包100处的热量并以热交换的方式将其传递至冷却介质。图3示出了热量传递的方向。如图3所示,电池包100处的热量传递至导热装置200的壳体处时,热量会传导至壳体内部,进而被吸热元件230吸收,吸热元件230将吸收的热量通过腔室240一部分传递至冷却装置300处,另一部分传递至相邻的吸热元件230处,相邻的吸热元件230吸收热量后继续将热量进行扩散,最终,使得热量能够被迅速传递至冷却装置300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热装置200的示意性俯视图。如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吸热元件230为弧形,多个吸热元件230形成圆形阵列,多个吸热元件230的半径从圆形阵列的中心向外依次增大。图4示出了热量传递的方向。如图4所示,每一吸热元件230具有一开口231,开口231朝向冷却装置300,以将吸热元件230在电池包100处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冷却介质。电池包100处的热量传递至导热装置200的壳体处时,热量会传导至壳体内部,进而被吸热元件230吸收,吸热元件230将吸收的热量通过弧形腔室240一部分传递至冷却装置300处,另一部分传递至相邻的吸热元件230处,相邻的吸热元件230吸收热量后继续将热量进行扩散,最终,使得热量能够被迅速传递至冷却装置300处。
由于吸热元件230的设置,使得电池包100的热量能够被迅速吸收,由于真空腔室240的设置,使得吸热元件230吸收的热量能够被迅速扩散,又由于相邻两个吸热元件230所围空间朝着冷却装置300延伸或吸热元件230的开口231朝向冷却装置300设置,使得吸热元件230吸收的热量能够被迅速传导至冷却装置300处。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带有导流板250的导热装置200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工作介质的流动速率,在腔室240内还设置有导流板250。该导流板250用于导流工作介质,其形状可以构造成流线型,以减小工作介质流动的阻力。由于在腔室240内设置的导流板250能够使得工作介质沿着导流板250限定的路径进行流动,加快工作介质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热量的散发。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8)

1.一种导热装置,用于对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多个电池包进行导热,所述车辆包括冷却介质,所述电池包竖向插设在用于流通所述冷却介质的冷却装置处,所述导热装置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包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池包处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却装置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接触或靠近所述电池包的面积最大的外表面,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相互配合形成一封闭空间;
位于所述封闭空间内且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吸热元件,每一吸热元件构造成从第一基板沿着竖向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以使得所述吸热元件以竖向放置的方式处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至少一个腔室,所述腔室由任意相邻两个吸热元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围空间而形成;
填充在所述腔室内的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选择成能够在吸收热量后变为汽态,在释放热量后变为液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为真空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装置竖向插设在所述冷却装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元件为长条状,所述相邻两个吸热元件所围空间朝着所述冷却装置延伸,以吸收所述电池包处的热量并以热交换的方式将其传递至所述冷却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元件为弧形,所述多个吸热元件形成圆形阵列,所述多个吸热元件的半径从所述圆形阵列的中心向外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吸热元件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冷却装置,以将所述吸热元件在所述电池包处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冷却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室内设置有用于导流所述工作介质的导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形状构造成流线型。
CN201621483839.6U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导热装置 Active CN206451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3839.6U CN206451790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导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3839.6U CN206451790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导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1790U true CN206451790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74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83839.6U Active CN206451790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导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179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4031A (zh) * 2018-01-30 2018-06-08 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冷却流道的电池包壳体
CN108207097A (zh) * 2018-02-09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装置和电子产品
CN108365157A (zh) * 2018-01-18 2018-08-03 湖南三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及装配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5157A (zh) * 2018-01-18 2018-08-03 湖南三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及装配方法
CN108134031A (zh) * 2018-01-30 2018-06-08 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冷却流道的电池包壳体
CN108207097A (zh) * 2018-02-09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装置和电子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51790U (zh) 一种导热装置
CN103107385B (zh) 电池组
CN102709618A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
CN108390123A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05789733A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电源装置
CN206921972U (zh) 一种散热结构、电池热管理装置和汽车
CN106299542B (zh) 一种电池组及其热管理方法
CN204289553U (zh) 一种水冷电池包
CN110994073A (zh) 混合式锂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CN205429112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中锂电池的装置
CN110165332A (zh) 一种集中散热的电池组散热装置
CN108183282A (zh) 一种基于均热板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CN107482276A (zh) 一种利用液态金属的电池散热装置
CN10591431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
CN209029509U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热管协同散热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CN207602730U (zh) 水冷模组
CN109271004A (zh) 散热器及热水器组合结构
CN109273797A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热管协同散热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CN107834129B (zh) 一种组合式电池液冷包
CN207368167U (zh) 一种电池包
CN206893766U (zh) 一种电池箱散热盖板
CN109282340A (zh) 电暖器
CN108565374A (zh) 风冷电池箱和包含该风冷电池箱的车辆
CN208608328U (zh) 一种电池水冷板及散热模组
CN106602170A (zh) 一种可变接触式电池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403, 4th floor, Yuanhe building, 959 Jiayuan Road, Yuanhe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Kenmei Yonsen Light and Heat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Xiangcheng District Town Road No. 5266 yellow too

Patentee before: SUZHOU KENMEIXUAN INDUSTRIAL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