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8193U - 吸取料装置和吸取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吸取料装置和吸取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98193U CN214298193U CN202022771313.0U CN202022771313U CN214298193U CN 214298193 U CN214298193 U CN 214298193U CN 202022771313 U CN202022771313 U CN 202022771313U CN 214298193 U CN214298193 U CN 2142981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tion
- workpiece
- sliding
- driving assembly
- ho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吸取料装置和吸取料系统,所述吸取料装置包括固定架、驱动机构和吸取部件,所述吸取部件的上排吸气孔插入工件内后被工件覆盖,下排吹气孔从工件的下方露出,吸取部件通过上排吸气孔吸气和下排吹气孔吹气固定住工件,并一起通过驱动机构将工件移动到指定位置。该吸取料装置可以取代人工实现对接触面小、表面不平整、质量轻的物件的自动吸取及自动放置,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取料装置和吸取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人工作业成本较高,且人工作业强度有限,传统的人工作业效率低,使得产量难以提高。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更多的行业趋向于使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取代人工作业的方式,可以消除人工作业强度有限的限制,从而提高产量和减小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取料装置和吸取料系统,可以取代人工实现自动抓取和放置工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取料装置,所述吸取料装置包括:
固定架;
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
用于吸取工件的吸取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吸取部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沿预定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吸取部件具有上排吸气孔和下排吹气孔,所述吸取部件插入所述工件内覆盖所述上排吸气孔,所述下排吹气孔从所述工件下方露出,所述吸取部件通过所述上排吸气孔吸气和所述下排吹气孔吹气固定所述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吸取部件包括:
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具有限位槽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具有通孔的滑动块,以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的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滑动块的端部从所述限位槽内伸出;
至少一个定位块,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定位块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滑动块的上方,所述定位块的第二部分从所述通孔穿过并从所述限位槽中伸出以插入所述工件内,所述上排吸气孔和所述下排吹气孔位于所述定位块的第二部分的侧面,所述上排吸气孔和所述下排吹气孔从所述滑动块的下方露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
第一连接部,沿所述连接组件的外侧水平向外延伸;
两个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外侧的两端;
两个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相对的一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和所述两个第三连接部包围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两个第三连接部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的底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定位块的第二部分固定连接形成T形结构;
所述滑动块包括固定连接形成T形结构的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块的第二部分适配;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滑动部从所述限位槽的底部开口伸出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所述定位块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块还包括推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固定连接并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
所述吸取部件还包括:
动力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动力部用于通过所述推动部驱动所述滑动块移动;
至少一个复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所述复位件用于将所述滑动块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包括吸气通道和吹气通道,所述上排吸气孔与所述吸气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下排吹气孔与所述吹气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吸气通道的上端和所述吹气通道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吸气接头和吹气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固定板,与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板,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
多个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多个限位板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侧;
至少两个弹性件,所述两个弹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侧和对应的所述限位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吸取料装置还包括导向柱,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柱的末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吹气孔的吹气方向与所述定位块的底面形成倾斜向上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和沿第三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
所述吸取部件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吸取部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和所述吸取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和所述吸取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相互垂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吸取料系统,所述吸取料系统包括:
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一治具和用于放置被连接件的第二治具;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吸取料装置,所述吸取料装置用于吸取所述工件并将所述工件移动至所述第二治具上与所述被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均包括定位孔,所述吸取料装置通过与所述定位孔连接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的吸取料装置包括固定架、驱动机构和吸取部件,所述吸取部件的上排吸气孔插入工件内后被工件覆盖,下排吹气孔从工件的下方露出,吸取部件通过上排吸气孔吸气和下排吹气孔吹气固定住工件,并一起通过驱动机构将工件移动到指定位置。该吸取料装置可以取代人工实现对接触面小、表面不平整、质量轻的物件的自动吸取及自动放置,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取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取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取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块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吸取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5为本实施例的吸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吸取料装置包括固定架1、驱动机构2和吸取部件3。其中,驱动机构2设置在固定架1上,吸取部件3与驱动机构2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吸取部件3用于吸取固定工件A,并通过驱动机构2沿预定方向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放置工件A,如图7所示。
固定架1用于支撑驱动机构2,为驱动机构2和吸取部件3的移动提供一定的高度和移动空间,从而实现工件A在一定范围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的顶部具有安装平面,以便于将驱动机构2安装在固定架1上。所述固定架1可以为矩形结构架、三脚架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驱动机构2可以带动吸取部件3沿着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分别移动或者同时移动。具体地,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1、第二驱动组件22和第三驱动组件23,第二驱动组件22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的上方,第三驱动组件23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的外侧,第一驱动组件21的移动方向、第二驱动组件22的移动方向和第三驱动组件23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1移动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Y,第二驱动组件22移动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X,第三驱动组件23移动的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Z,所述第一方向Y、所述第二方向X和所述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如图2所示。
第一驱动组件21、第二驱动组件22和第三驱动组件23均包括驱动部件和移动部件,通过控制驱动部件驱动移动部件移动。第一驱动组件21、第二驱动组件22和第三驱动组件23可以为气缸结构、电机和滑动组件或者直线滚珠丝杠结构任意可以最终实现直线运动的运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1、第二驱动组件22和第三驱动组件23均为直线滚珠丝杠结构。具体地,滚珠丝杠结构包括丝杠、滑轨、滑台和电机。丝杠设置在滑轨的中间,可以相对转动。滑台与丝杠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滑台的两侧与滑轨滑动连接,电机与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由此,电机转动驱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驱动滑台相对转动,滑台在滑轨的限位作用下由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1的滑轨固定在固定架1的顶面,第二驱动组件22的滑轨固定在第一驱动组件21的滑台顶部,第三驱动组件23的滑轨固定在第二驱动组件22的滑台侧面,吸取部件3固定设置在第三驱动组件23的外侧,三个驱动组件的滑轨相互垂直。第二驱动组件22带动第三驱动组件23和吸取部件3沿第二方向X移动,第一驱动组件21带动第二驱动组件22、第三驱动组件23和吸取部件3沿第一方向Y移动。三个驱动组件的电机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在对应的滑轨上。进一步地,为提高驱动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两个驱动组件之间还固定有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板的面积和长度大于滑台的面积和长度,由此增加两个驱动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吸取部件3固定设置在第三驱动组件23的外侧,可以通过第三驱动组件23驱动吸取部件3沿第三方向Z移动,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吸取部件3与第三驱动组件23的滑台固定连接。
具体地,吸取部件3包括连接组件31、第一连接板32、滑动块33、定位块34、动力部35和复位件36,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组件31与第三驱动组件23的滑台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32固定设置在连接组件31的外侧,如图1所示。
具体地,第一连接板32包括第一连接部321、两个第二连接部322和两个第三连接部323,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321沿所述连接组件31的外侧水平向外延伸,以使得第二连接部322与连接组件31之间形成空隙,可以避免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2之间的滑动块33在移动过程中与连接组件31发生碰撞。
两个第二连接部322分别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21的外侧竖直向下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外侧的两端,两个第三连接部323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相对的一侧连接,且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延伸。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和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323包围形成限位槽32a,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323之间形成限位槽32a的底部开口32b,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32a和底部开口32b形成T形槽,以限制滑动块33在其内移动。
所述第三连接部323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的厚度相同,以使得限位槽32a的底部开口32b的厚度与限位槽32a的厚度相同,便于安装滑动块33和定位块34。
定位块34包括第一部分341和第二部分342,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部分341的宽度和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342的宽度和厚度,两者在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形成T形截面结构。第一部分341与限位槽32a的宽度相同,第一部分341通过紧固件等方式固定在限位槽32a的顶部。第二部分342的宽度小于底部开口32b的宽度,第二部分342从底部开口32b的下方伸出。
所述定位块34包括吸气通道34a和吹气通道34b,吸气通道34a和吹气通道34b从第一部分341延伸至第二部分342,如图5所示。吸气通道34a和吹气通道34b的进气口设置在第一部分341的顶部,吸气通道34a和吹气通道34b的吹气口设置在第二部分342的侧面。吸气通道34a的吹气口是指上排吸气孔3a,吹气通道34b的吹气口是指下排吹气孔3b,也即所述上排吸气孔3a与所述吸气通道34a的下端连通,所述下排吹气孔3b与所述吹气通道34b的下端连通,如图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上排吸气孔3a设置在下排吹气孔3b的上方,且上排吸气孔3a和下排吹气孔3b均位于第二部分342延伸至限位槽32a外侧的部分侧面。定位块34的第二部分342插入工件A内后,工件A与第二部分342的周向具有间隙,工件A周向侧面将上排吸气孔3a覆盖,下排吹气孔3b从工件A下方露出。然后控制上排吸气孔3a吸气与工件A内壁之间产生负压将工件A吸附在定位块34上,控制下排吹气孔3b吹气向工件A的底面提供向上的推力,保证工件A不下落。本实施例的吸取料装置通过吸气和吹气的方式将工件A进行固定移动,避免了工装夹具与工件A固定时对工件A造成磕碰。
所述上排吸气孔3a和所述下排吹气孔3b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孔,以使得上排吸气孔3a和下排吹气孔3b可以均布于工件A的内侧面和底面,增加了固定工件A时的稳定性,可以避免工件A由于受到的吸力和推力重心较偏导致掉落的问题。优选地,第二部分342的前后两个侧面均设置有上排吸气孔3a和下排吹气孔3b,可以进一步提高吸取工件A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下排吹气孔3b的吹气方向与所述定位块34的底面形成倾斜向上的夹角,如图6所示。上述下排吹气孔3b的吹气方向使得下排吹气孔3b吹出的气体可以向工件A的底面施加向上的推力,由此增加定位块34在吸取工件A时的稳定性,可以避免工件A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气通道34a的上端和所述吹气通道34b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吸气接头37和吹气接头38。所述吸气接头37和吹气接头38分别用于与气体管道连接,并在气体管道的另一端与供气装置和吸气装置连接,进而实现吸气和吹气。
滑动块33包括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两者固定连接形成T形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滑动部331的宽度与限位槽32a的宽度相同,第一滑动部331设置在限位槽32a内且位于定位块34的下方。第二滑动部332的宽度与底部开口32b的宽度适配,第二滑动部332从限位槽32a的底部开口32b伸出。滑动块33具有通孔33a,所述通孔33a贯穿所述第一滑动部331和所述第二滑动部332,且所述通孔33a与所述定位块34的第二部分342适配。所述定位块34的第二部分342从所述通孔33a中穿过并从底部开口32b的下方伸出。第二部分342的上排吸气孔3a和下排吹气孔3b从所述第二滑动部332的下方露出,用于插入工件A内吸取固定工件A。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部332从所述限位槽32a的底部开口32b伸出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的外侧,可以适用于对各种尺寸的工件A进行吸取,避免第二连接部322对工件A造成干扰影响工件A的固定。
进一步地,滑动块33在限位槽32a内移动,第一滑动部331通过两个第三连接部323限位在第一部分341下方的限位槽32a内移动。当吸取料装置将工件A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控制所述滑动块33向下移动可以将吸取在滑动块33下方的工件A放置在指定位置与吸取料装置分离。
所述滑动块33还包括推动部333,推动部333与所述第二滑动部322的侧面固定连接并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321的下方,如图5所示。所述吸取部件3还包括动力部35和复位件36,如图4和图5所示。动力部35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固定连接,所述动力部35的驱动轴与推动部333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块33移动。复位件36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部33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23之间,所述复位件36用于将所述滑动块33复位以便于对下一个工件A进行吸取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36的数量不仅限于一个,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优选地,本实施例包括两个复位件36,分别位于第二滑动部33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滑动部331和两个第三连接部323固定连接。两个复位件36向滑动块33施加均匀的复位力,以提高滑动块33复位的准确度和有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部35可以是气缸、电机和滑动组件配合、直线滚珠丝杠或者油缸等可以最终直线运动的机构。所述复位件36可以是弹簧、硅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构成。
连接组件31包括第一固定板311、第二固定板312、滑动组件313、两个限位板314和两个弹性件315,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固定板311与第三驱动组件23的滑台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311的下端延伸至滑台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311的面积和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以满足对不同数量的第一连接板32的安装。
第二固定板312与第一固定板311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32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12的外侧,滑动组件313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12与第一固定板311之间,第二固定板312可以带动第一连接板32通过滑动组件313相对于第一固定板311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313包括滑轨和具有滑槽的滑块,所述滑轨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11的外侧面,所述滑块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12的内侧面。
两个限位板314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11连接,两个限位板314分别位于滑轨的两侧且两个限位板314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312的两侧。第二固定板312可以在两个限位板314之间移动,用于自动调节第一连接板32、滑动块33和定位块34的左右位置,从而保证定位块34可以精准插入到工件A的内部。两个弹性件315分别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12的两侧和对应的限位板314之间,用于缓冲第二固定板312的移动的速度和将第二固定板312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吸取料装置还包括导向柱4,导向柱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连接,所述导向柱4的末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的下方,如图4所示。所述导向柱4用于在吸取料装置位于第一治具B的上方时,插入第一治具B的导向孔内,此时定位块34位于第一治具B上固定的工件A的正上方。然后控制吸取部件3向下移动即可插入工件A内吸取工件A。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取部件3还可以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2、以及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板32连接的滑动块33、定位块34和动力部35等,这使得吸取料装置可以同时吸取固定两个工件A。对应地,连接组件31包括两个第二固定板312、两个滑动组件313、三个限位板314和四个弹性件315,如图5所示。两个第二滑动组件313和两个第二固定板312分别设置在两个依次相邻的限位板314之间,四个弹性件315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固定板312的两侧和三个限位板314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吸取料装置的第一连接板32、滑动块33、定位块34和动力部35等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两个,在连接组件31足够大的情况下,吸取部件3还可以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板32、滑动块33、定位块34和动力部35。对应地,第二固定板312、滑动组件313、限位板314和弹性件315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的吸取料装置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吸取部件沿着X方向/Y方向/Z方向移动,使得吸取部件移动到指定吸取位置,然后通过上排吸气孔吸气与工件内壁形成负压固定工件,并通过下排吹气孔在工件下方喷射气流保证工件不下落,然后将吸取的工件移动到指定位置放置工件,从而实现工件的自动吸取和自动放置动作,该吸取料装置可以取代人工实现对接触面小、表面不平整、质量轻的物件的自动吸取及自动放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量,降低了人工成本。
图7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吸取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吸取料系统包括第一治具B、第二治具C和吸取料装置。所述吸取料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的吸取料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治具B具有工件槽,用于放置工件A。工件A放置在工件槽内时,工件A从工件槽的顶部露出。第二治具C的顶部用于放置被连接件D。所述被连接件D的横截面积与工件A的内部横截面积适配。所述吸取料装置通过驱动机构2控制吸取部件3移动到第一治具B的上方吸取工件A,然后通过驱动机构2将工件A移动至第二治具C上与被连接件D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B和所述第二治具C均包括定位孔B1、C1,定位孔B1、C1分别设置在工件槽的两侧以及被连接件D的两侧。吸取料装置在移动到第一治具B对工件进行吸取时,通过导向柱4与定位孔B1实现定位连接,可以快速准确的吸取工件A。吸取料装置带动工件A移动到第二治具C时,通过导向柱4与定位孔C1实现定位连接,可以快速准确的工件A与被连接件D连接。
本实施例的吸取料系统可以实现对工件的自动吸取和自动放置,从而自动化的将工件与被连接件连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量,降低了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料装置包括:
固定架(1);
驱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上;
用于吸取工件(A)的吸取部件(3),与所述驱动机构(2)连接,所述吸取部件(3)通过所述驱动机构(2)沿预定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吸取部件(3)具有上排吸气孔(3a)和下排吹气孔(3b),所述吸取部件(3)插入所述工件(A)内覆盖所述上排吸气孔(3a),所述下排吹气孔(3b)从所述工件(A)下方露出,所述吸取部件(3)通过所述上排吸气孔(3a)吸气和所述下排吹气孔(3b)吹气固定所述工件(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部件(3)包括:
连接组件(31),与所述驱动机构(2)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具有限位槽(32a)的第一连接板(32),与所述连接组件(31)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具有通孔(33a)的滑动块(33),以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2)的所述限位槽(32a)内,所述滑动块(33)的端部从所述限位槽(32a)内伸出;
至少一个定位块(34),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32a)内,所述定位块(34)的第一部分(341)位于所述滑动块(33)的上方,所述定位块(34)的第二部分(342)从所述通孔(33a)穿过并从所述限位槽(32a)中伸出以插入所述工件(A)内,所述上排吸气孔(3a)和所述下排吹气孔(3b)位于所述定位块(34)的所述第二部分(342)的侧面,所述上排吸气孔(3a)和所述下排吹气孔(3b)从所述滑动块(33)的下方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2)包括:
第一连接部(321),沿所述连接组件(31)的外侧水平向外延伸;
两个第二连接部(322),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21)的外侧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32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外侧的两端;
两个第三连接部(323),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322)相对的一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21)、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322)和所述两个第三连接部(323)包围形成所述限位槽(32a),所述两个第三连接部(323)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32a)的底部开口(32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34)的所述第一部分(341)和所述定位块(34)的所述第二部分(342)固定连接形成T形结构;
所述滑动块(33)包括固定连接形成T形结构的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所述通孔(33a)贯穿所述第一滑动部(331)和所述第二滑动部(332),所述通孔(33a)与所述定位块(34)的所述第二部分(342)适配;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331)位于所述限位槽(32a)内,所述第二滑动部(332)从所述限位槽(32a)的所述底部开口(32b)伸出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的外侧,所述定位块(34)的所述第一部分(341)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部(331)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3)还包括推动部(333),与所述第二滑动部(332)固定连接并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321)的下方;
所述吸取部件(3)还包括:
动力部(35),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固定连接,所述动力部(35)用于通过所述推动部(333)驱动所述滑动块(33)移动;
至少一个复位件(36),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部(33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23)之间,所述复位件(36)用于将所述滑动块(33)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34)包括吸气通道(34a)和吹气通道(34b),所述上排吸气孔(3a)与所述吸气通道(34a)的下端连通,所述下排吹气孔(3b)与所述吹气通道(34b)的下端连通,所述吸气通道(34a)的上端和所述吹气通道(34b)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吸气接头(37)和吹气接头(3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1)包括:
第一固定板(311),与所述驱动机构(2)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板(312),通过滑动组件(313)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11)连接;
多个限位板(314),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11)连接,所述多个限位板(314)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312)的两侧;
至少两个弹性件(315),所述两个弹性件(31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12)的两侧和对应的所述限位板(31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料装置还包括导向柱(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连接,所述导向柱(4)的末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吹气孔(3b)的吹气方向与所述定位块(34)的底面形成倾斜向上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沿第一方向(Y)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21)、沿第二方向(X)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22)和沿第三方向(Z)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23);
所述吸取部件(3)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3)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3)用于驱动所述吸取部件(3)沿所述第三方向(Z)移动;
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3)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带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3)和所述吸取部件(3)沿所述第二方向(X)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3)和所述吸取部件(3)沿所述第一方向(Y)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上,所述第一方向(Y)、所述第二方向(X)和所述第三方向(Z)之间相互垂直。
11.一种吸取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料系统包括:
用于放置工件(A)的第一治具(B)和用于放置被连接件(D)的第二治具(C);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取料装置,所述吸取料装置用于吸取所述工件(A)并将所述工件(A)移动至所述第二治具(C)上与所述被连接件(D)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取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B)和所述第二治具(C)均包括定位孔(B1、C1),所述吸取料装置通过与所述定位孔(B1、C1)连接进行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71313.0U CN214298193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吸取料装置和吸取料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71313.0U CN214298193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吸取料装置和吸取料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98193U true CN214298193U (zh) | 2021-09-28 |
Family
ID=77843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71313.0U Active CN214298193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吸取料装置和吸取料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98193U (zh) |
-
2020
- 2020-11-24 CN CN202022771313.0U patent/CN2142981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63506B (zh) | 一种压缩机上盖导气管的自动上料装配机 | |
CN203236382U (zh) | 夹持装置 | |
CN213998216U (zh) | 多工位镭雕机 | |
CN108015533B (zh) | 自动组装装置 | |
CN112466797A (zh) | 一种芯片组装上下料机 | |
CN110802401A (zh) | 一种导线连接头生产设备的转盘治具装置 | |
CN214298193U (zh) | 吸取料装置和吸取料系统 | |
CN213827858U (zh) | 循环压钉设备 | |
CN112848646A (zh) | 丝印机 | |
CN116381463B (zh) | 一种电路板检测设备 | |
CN219143027U (zh) | 芯片测试装置 | |
CN218503815U (zh) | 一种cpu散热风扇自动安装设备 | |
CN110267520B (zh) | 异型插件机 | |
CN216989936U (zh) | 板料加工装置 | |
CN115159090A (zh) | 一种刀片整列机 | |
CN112719381B (zh) | 一种自动去毛刺装置 | |
KR20060126204A (ko) | 부품실장기용 기판지지장치 | |
CN114368617A (zh) | 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113071920A (zh) | 一种fpc自动上料机 | |
CN203387841U (zh) | 水平滑轨顶置式插件机 | |
CN208133775U (zh) | 一种自动对位高精度真空贴合机 | |
CN109823824B (zh) | 一种自动上板机 | |
CN212230181U (zh) | 一种磁环用自动充磁设备 | |
CN221115958U (zh) | 一种放板机 | |
CN211100203U (zh) | 一种横置磁铁检测下料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