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7819U -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7819U
CN214297819U CN202120177573.7U CN202120177573U CN214297819U CN 214297819 U CN214297819 U CN 214297819U CN 202120177573 U CN202120177573 U CN 202120177573U CN 214297819 U CN214297819 U CN 214297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suction
air cavity
groov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775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nx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nx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nx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nx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775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7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7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7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包括吸台与传输装置,所述吸台上具有吸附表面,所述吸附表面上设有工件吸槽,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贴着所述吸附表面运行的皮带,所述皮带避开所述工件吸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表面与皮带相贴的位置处设有皮带吸槽。本吸附传输带在倒吊安装运行时,所述工件吸槽可以产生吸附力,将工件吸附紧贴在皮带上,皮带吸槽能够吸住皮带,避免皮带下垂,使薄片工件在传输中能够始终贴近工件吸槽,可以获得足够的负压吸力,不会从皮带上掉落。

Description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子和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背景技术
吸附传输带在光伏行业、电子行业、3C数码行业、印刷或包材行业、物流分选以及其他行业的薄片工件生产制造中有光泛的应用。
现有的吸附传输带都是在皮带上开一定数量的小孔,在皮带托板或支撑板内部也开若干气孔,用真空泵提供负压气体,使薄片工件物料通过皮带上气孔内的负压吸力吸附在皮带上,随着皮带运转,达到吸附传输的目的。
这种吸附传输带存在以下的缺陷:
用户车间内必须有负压气源。自动化设备在安装时,设备要排布两路气路,一路是设备本身的气缸/电磁阀需要的压缩气体,另一路是给吸附传输器件用的负压气体;
如果用户车间没有负压气源,或负压气源不稳定,自动化设备必须要在设备本身内部装真空泵。
无论是真空泵,还是集中负压气体源,都是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很高的装置。
此种设计的负压传递系统设计复杂,传递效率低下。
另外,此类吸附传输机构还存在一个最致命缺点:不能倒吊安装,当倒吊安装时皮带会下垂,无论是平皮带,还是弹性带,或者齿形同步带都会下垂,导致薄片工件远离吸孔,无法获得足够的负压吸力而从皮带上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能够在倒吊安装使用时维持可靠的吸附传输。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该技术问题: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包括吸台与传输装置,所述吸台上具有吸附表面,所述吸附表面上设有工件吸槽,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贴着所述吸附表面运行的皮带,所述皮带避开所述工件吸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表面与所述皮带相贴的位置处设有皮带吸槽。
本吸附传输带在倒吊安装运行时,工件吸槽可以产生吸附力,将工件吸附紧贴在皮带上。皮带吸槽能够吸住皮带,避免皮带下垂,使薄片工件在传输中能够始终贴近工件吸槽,可以获得足够的负压吸力,不会从皮带上掉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台中形成有封闭的气腔以及连通所述气腔和外界的喷射流道,所述气腔连通正压气源,所述皮带吸槽和工件吸槽连通所述喷射流道。使用时,往气腔内通入正压气体,正压气体经喷射流道高速向外界喷出,在皮带吸槽和工件吸槽处产生负压吸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腔包括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分别连通正压气源,所述喷射流道包括连通第一气腔和外界的第一喷射流道以及连通第二气腔和外界的第二喷射流道,所述工件吸槽连通所述第一喷射流道,所述皮带吸槽连通所述第二喷射流道。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对皮带吸槽和工件吸槽分别进行负压控制。工件吸槽在取/放薄片工件时产生的负压吸力波动不会波及皮带吸槽,使皮带吸槽在整个吸附传输过程中均能够保持对皮带的稳定吸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台呈长条形,多根所述皮带平行间隔布置且沿所述吸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工件吸槽沿所述吸台的长度方向布置。采用多根皮带来承载薄片工件能够提高吸附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彼此分隔且均有多个,沿所述吸台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因局部漏气导致整体失压,提升可靠性与维修的便利性。同时也实现了模组化,便于进行生产与组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表面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气腔的位置处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第一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一气腔经由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传感器能够在感应到薄片工件经过时根据需要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所述正压气源与第一气管接头的连通,使薄片工件失去负压吸附,实现薄片工件的下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传感器旁的吸附表面上还设有吹气孔,所述吹气孔连通气阀,所述气阀经由第二电磁阀与正压气源连通,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传感器能够感应到薄片工件经时根据需要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将正压气源和气阀导通,吹气孔朝着薄片工件吹气将其吹落,辅助下料,由此提升了薄片工件下料时的可靠性与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吸台上的驱动机构和设于所述吸台两端的从动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台、设于所述固定台上的电机和主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皮带张紧绕设于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台上的弹性杆以及连接所述弹性杆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能够在所述弹性杆的作用下连续不间断地抵持所述皮带。使皮带能够始终维持张紧的状态,减少维修调试的频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动轮组的主动轮外周面上以及所述从动轴的外周面上设有滚花。能够增加和皮带间的摩擦力,减少皮带与传动装置间的相对滑动,提高传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皮带吸孔对皮带进行吸附,避免皮带在倒吊安装使用时出现下垂,避免薄片工件从吸附传输带上掉落,提升了运行可靠性;通过正压气体产生负压吸力,将工件和皮带同时吸附紧贴在吸附传输带上,设计简洁、成本低、反应速度快,控制简单;采用多个主动轮对皮带进行传动,加大与皮带的接触面积、加大了与皮带间的摩擦力,提高了传动效率;通过张紧轮连续不间断地抵持皮带,使皮带始终维持张紧,减少维修调试的频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负压发生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其中:100-吸台,110-基板,111-第一凹腔,112-气管接头,113-三通接头,114-突出部,115-导流面,120-负压发生板,121-吸附表面,123-工件吸槽,124-皮带吸槽,125-第二凹腔,126-第三凹腔,130-气腔,131-第一气腔,132-第二气腔,140-喷射流道,141-第一喷射流道,142-第二喷射流道,150-传感器,160-第一电磁阀,170-吹气孔,171-气阀,180-第二电磁阀,200-传输装置,210-驱动机构,211-固定台,212-电机,213-主动轮组,220-从动轴,230-弹性杆,231-张紧轮,240-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包括吸台100与传输装置200,该吸台100上具有吸附表面121,吸附表面121上设有工件吸槽123,传输装置200包括贴近吸台100运行的皮带240,皮带240在运行时能避开工件吸槽123,吸附表面121在对应皮带240位置处还设有皮带吸槽124。
该皮带吸槽124能够在运行时吸住皮带240,避免皮带240在吸附传输带倒吊安装使用时出现下垂,使在皮带240上进行传输的薄片工件与工件吸槽123间的距离维持恒定,因此始终能够获得足够的负压吸力而不会从皮带240上掉落。大幅提高倒吊安装使用时的运行可靠性。
结合图1、图3和图4,该吸台100中形成有封闭的气腔130以及连通气腔130和外界的喷射流道140,该气腔130连通正压气源,该吸附表面121上的工件吸槽123和皮带吸槽124连通该喷射流道140。正压气源可以是空压机或压缩气瓶。在运行时,正压气源往气腔130内通入正压气体,正压气体经喷射流道140高速朝外界喷出,皮带吸槽124和工件吸槽123处产生负压(由伯努利流体定理得出),对皮带240及薄片工件进行吸附。
采用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只需空压机或压缩空气瓶即可运行,无需真空泵或真空电磁阀,即可对工件进行吸附,设计简洁,制造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其吸附力控制是通过控制正压气体输入来实现的,可以通过电磁阀实现控制效果,具有控制简单的优点。
再者,本装置产生的负压气体直接作用于工件,不需要通过在外的气管连接,还具有吸附力大,响应速度快的优点。
结合图1和图3,该吸台100的气腔130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气腔131和第二气腔132,第一气腔131和第二气腔132分别连通正压气源,喷射流道140包括连通第一气腔131和外界的第一喷射流道141以及连通第二气腔132和外界的第二喷射流道142,该工件吸槽123连通第一喷射流道141,该皮带吸槽124连通第二喷射流道142。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工件吸槽123和皮带吸槽124进行分别控制。使工件吸槽123在取/放薄片工件时产生的负压吸力波动不会影响皮带吸槽124,让皮带吸槽124在整个吸附传输过程中均能够保持对皮带240的稳定吸附。
当然,采用一体化的单个气腔,对皮带吸槽124、工件吸槽123进行同步控制也是可行的。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具体地,该吸台100呈长条形。由基板110和负压发生板120构成,基板110底面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腔111,负压发生板120的顶面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腔125,该第二凹腔125的两侧设有多组独立于第二凹腔125的第三凹腔126,负压发生板120装入基板110底面的第一凹腔111中,使第一凹腔111与第二凹腔125对合构成该第一气腔131。第一凹腔111和第三凹腔126对合构成该第二气腔132。
该基板110的顶面上设有连通第一气腔131的气管接头112,该气管接头112连通正压气源,基板110的侧壁上设有分别连通第二气腔132的多个三通接头113,多个三通接头113彼此串联后与正压气源连通。
如图3所示,第一喷射流道141水平间隔布置于负压发生板120中,其进口端位于第二凹腔125的内侧壁,出口端位于负压发生板120的外侧壁。第二喷射流道142同样水平间隔布置于负压发生板120中,其进口端位于第三凹腔126的内侧壁,出口端位于负压发生板120的外侧壁。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喷射流道141使第一气腔131与外界连通、通过第二喷射流道142使第二气腔132与外界连通。
结合图1和图3,负压发生板120的底面为吸附表面121,两组皮带240贴近吸附表面121平行间隔布置,并沿着吸台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皮带吸槽124设于吸附表面121的两侧,连通该第二喷射流道142,并沿吸台100的长度方向布置于吸附表面121和皮带240相贴的位置处。工件吸槽123设于吸附表面121的中部,连通第一喷射流道141,且沿吸台100的长度方向对应布置于两根皮带240之间。采用两根平行间隔布置的皮带240来承载薄片工件能够提高吸附传输的稳定性。
当然,也可以设置多根皮带240以及多组工件吸槽123,以满足大面积薄片工件的输送需求。
结合图3和图4,该负压发生板120突出于基板110的第一凹腔111,第一喷射流道141、第二喷射流道142的出口端位于负压发生板120突出于第一凹腔111外的两侧侧壁上。基板110的底面两侧设有齐平于负压发生板120的突出部114,该突出部114面朝负压发生板120侧壁出口端的一面为弧形的导流面115。第一喷射流道141、第二喷射流道142出口端喷出的气流在导流面115的引流下形成涡流,该涡流能够在吸附传输带倒吊安装运行时对吸附于其上的薄片工件额外提供一个托举的力,进一步提高薄片工件的吸附牢固性。
负压发生板120共具有多组,沿吸台100的长度方向首尾相接地布置于基板110的第一凹腔111上,每个负压发生板120上均独立设置有第二凹腔125、第三凹腔126,由此使得第一气腔131、第二气腔132均被分隔为沿吸台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第一气腔131、第二气腔132因局部漏气导致整体失压,提升可靠性与维修的便利性。同时也实现了模组化,便于进行生产与组装。
结合图1和图2,该吸附表面121对应每个第一气腔131的位置处设有传感器150,传感器150连接设于基板110表面上的第一电磁阀160,连通第一气腔131的气管接头112经由第一电磁阀160和正压气源相连,该传感器150能够在感应到薄片工件经过时,根据需要控制第一电磁阀160断开正压气源和气管接头112的连通,使薄片工件失去负压吸附,实现薄片工件的下料动作。
为避免出现薄片工件未能脱离吸附或薄片工件在脱离吸附时出现漂移。优选在传感器150旁的吸附表面121上设置吹气孔170,该吹气孔170连通气阀171,该气阀171经由第二电磁阀180与正压气源连通,传感器150连接该第二电磁阀180,传感器150能够在感应到薄片工件经过时,根据需要控制第二电磁阀180将正压气源和气阀171导通,吹气孔170朝着薄片工件吹气将其吹落,辅助下料,由此提升了薄片工件下料时的可靠性与精度。
结合图1和图2,该传输装置200还包括设于基板110顶部的驱动机构以及设于吸台100两端的从动轴,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基板110顶部的固定台211、设于固定台211上的电机212和主动轮组213,主动轮组213分设于固定台211的两侧,与电机212传动连接,每侧的主动轮组213均包含至少两个主动轮,皮带240张紧绕设在该主动轮和从动轴上。该主动轮和从动轴220与皮带240接触的外周壁上设有滚花。通过设置多个主动轮,能够增加主动轮与皮带240间的接触长度,加大摩擦力,通过设置滚花,能够增加皮带240和主动轮、从动轴220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皮带240与传动装置间的相对滑动,提高传动效率和位置精度。
驱动机构210还包括设于固定台211上的弹性杆230以及连接于弹性杆230一端的张紧轮231,该张紧轮231能够在弹性杆230的作用下连续不间断的抵持位于主动轮213间的皮带240,使皮带240能够始终维持张紧的状态,减少维修调试的频率。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包括吸台(100)与传输装置(200),所述吸台(100)上具有吸附表面(121),所述吸附表面(121)上设有工件吸槽(123),所述传输装置(200)包括贴近所述吸台(100)运行的皮带(240),所述皮带(240)避开所述工件吸槽(12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表面(121)与所述皮带(240)相贴的位置处设有皮带吸槽(12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台(100)中形成有封闭的气腔(130)以及连通所述气腔(130)和外界的喷射流道(140),所述气腔(130)连通正压气源,所述皮带吸槽(124)和工件吸槽(123)连通所述喷射流道(140)。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130)包括第一气腔(131)和第二气腔(132),所述第一气腔(131)和第二气腔(132)分别连通正压气源,所述喷射流道(140)包括连通第一气腔(131)和外界的第一喷射流道(141)以及连通第二气腔(132)和外界的第二喷射流道(142),所述工件吸槽(123)连通所述第一喷射流道(141),所述皮带吸槽(124)连通所述第二喷射流道(142)。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台(100)呈长条形,多根所述皮带(240)平行间隔布置且沿所述吸台(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工件吸槽(123)沿所述吸台(100)的长度方向布置。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腔(131)和第二气腔(132)彼此分隔且均有多个,沿所述吸台(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表面(121)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气腔(131)的位置处设有传感器(150),所述传感器(150)与第一电磁阀(160)相连,所述第一气腔(131)经由所述第一电磁阀(160)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传感器(150)能够在感应到薄片工件经过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160)将所述正压气源与气管接头(112)的连通或断开。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传感器(150)旁的吸附表面上还设有吹气孔(170),所述吹气孔(170)连通气阀(171),所述气阀(171)经由第二电磁阀(180)与正压气源连通,所述传感器(150)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180),所述传感器(150)能够在感应到所述薄片工件经过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180)将正压气源和气阀(171)断开或连通。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200)还包括设于所述吸台(100)上的驱动机构(210)和设于所述吸台(100)两端的从动轴(220),所述驱动机构(210)包括固定台(211)、设于所述固定台(211)上的电机(212)和主动轮组(213),所述主动轮组(213)与所述电机(212)传动连接,所述皮带(240)张紧绕设于所述主动轮组(213)和所述从动轴(220)上。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10)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台(211)上的弹性杆(230)以及连接所述弹性杆(230)的张紧轮(231),所述张紧轮(231)能够在所述弹性杆(230)的作用下连续不间断地抵持所述皮带(240)。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213)的主动轮外周面上以及所述从动轴(220)的外周面上设有滚花。
CN202120177573.7U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Active CN214297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7573.7U CN214297819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7573.7U CN214297819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7819U true CN214297819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9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77573.7U Active CN214297819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7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2333B2 (ja) 被搬送物の搬送装置
US3768630A (en) Accumulator with automatic override
US7004309B2 (en) Vacuum belt conveyor system
KR20100122938A (ko) 평평한 이송 물품을 이송하기 위한 하나 이상의 컨베이어 벨트를 가진 컨베이어 벨트 시스템 및 평평한 이송 물품을 이송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2919019A (zh)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KR20070062438A (ko) 흡입 그리퍼를 가지는 이송 장치
CN214297745U (zh) 一种光伏晶片的吸附传输带
CN214297819U (zh)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CN214297744U (zh) 一种倒吊安装的吸附传输带
CN112777224A (zh) 一种光伏晶片的吸附传输带
JP5915358B2 (ja) 搬送装置
CA2195552A1 (en) High capacity stacker/separating device
CN215354761U (zh) 一种光伏电池片的分选装置
US6481565B1 (en) Conveyor system with pneumatic transfer
JP2008087915A (ja) 吸着搬送構造
JPH06344288A (ja) 吸着装置
CN213958932U (zh) 一种吸附传输带
CN214123840U (zh) 一种光伏电池片的aoi检测装置
KR102180378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이송장치의 진공롤러유닛
CN108861389B (zh) 传送机构
CN215363741U (zh) 一种正压气体产生负压吸力的发生单元以及吸附传输带
CN211376615U (zh) 一种片叉及硅片交接装置
CN2480149Y (zh) 带有吸纸机构的自动进纸装置
CN212892686U (zh) 一种多向传输机构
JP5742196B2 (ja) 薄板吸着搬送コンベ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