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5781U - 登车梯、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登车梯、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5781U
CN214295781U CN202120270079.5U CN202120270079U CN214295781U CN 214295781 U CN214295781 U CN 214295781U CN 202120270079 U CN202120270079 U CN 202120270079U CN 214295781 U CN214295781 U CN 214295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ladder assembly
assembly
hinged
bo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00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00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5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5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5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登车梯、工程车辆,登车梯包括:第一梯组件,其第一端适于与车体铰接;第二梯组件,与第一梯组件的第二端铰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梯组件相对车体转动,使第一梯组件具有收拢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展开位置;传动结构,连接在第一梯组件与第二梯组件之间,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梯组件转动时,传动结构带动第二梯组件运动,以使第一梯组件位于收拢位置时,第二梯组件与第一梯组件折叠设置;第一梯组件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二梯组件位于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的打开位置。仅通过设置一个驱动组件可带动第一梯组件、第二梯组件折叠转动,结构简单紧凑。

Description

登车梯、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登车梯、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挖掘机广泛应用在矿山,由于其体型大,路况复杂,所以对登车装置的要求较高,在使用中发现,挖掘机的行走平台与地面有两米多高,上下车不方便,而现有的有些登车梯相对车体可收纳,但是在收纳状态下登车梯的高度较大,因此整体的重心偏高,稳定性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登车梯在收纳状态下重心偏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收纳状态下可降低重心的登车梯及工程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登车梯,包括:
第一梯组件,其第一端适于与车体铰接;
第二梯组件,与所述第一梯组件的第二端铰接;
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梯组件靠近所述第二梯组件的一端相连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梯组件相对所述车体转动,使所述第一梯组件具有收拢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展开位置;
传动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梯组件与所述第二梯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梯组件转动时,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二梯组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梯组件位于所述收拢位置时,所述第二梯组件与所述第一梯组件折叠设置;所述第一梯组件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梯组件位于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的打开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组件位于所述收拢位置时,所述第一梯组件处于竖直状态或接近竖直状态。
可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
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梯组件铰接;
可调连杆,所述可调连杆的长度可调节设置,所述可调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可调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梯组件铰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动力缸,其底部适于与所述车体铰接;
推杆结构,可伸缩地设在所述动力缸中,所述推杆结构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梯组件铰接。
可选地,所述登车梯还包括第一铰链座,所述第一铰链座适于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缸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铰链座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相等,所述第一梯组件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梯组件与所述第二梯组件共面。
可选地,所述登车梯还包括:
扶手结构,至少设在所述第一梯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梯组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扶手结构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一梯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梯组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梯组件转动时,所述扶手结构随所述第一梯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梯组件联动折叠或展开。
可选地,所述扶手结构包括:
上扶手,一端适于与车体铰接;
下扶手,一端与所述上扶手的另一端铰接,一端与所述第一梯组件铰接,所述上扶手、所述下扶手、所述第一梯组件与所述车体形成四连杆机构。
可选地,所述下扶手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上扶手的所述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下扶手朝向所述第一梯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梯组件铰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环。
可选地,所述登车梯还包括第二铰链座,所述第二铰链座适于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上扶手、所述第一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铰链座铰接,所述上扶手、所述下扶手、所述第一梯组件与所述第二铰链座形成四连杆机构。
可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所述下扶手、及铰接在所述下扶手与所述第二梯组件之间的可调连杆,所述可调连杆的长度可调节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包括车体、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所述的登车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车梯,当需要使用登车梯登车时,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梯组件由收拢位置转动到展开位置,第二梯组件在传动结构的带动下转动至打开位置,传动结构使第二梯组件保持在打开位置,能使用户安全的沿登车梯登车;当登车梯使用完毕后,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梯组件由展开位置转动到处于竖直状态或接近竖直状态的收拢位置,在传动结构的带动下,第二梯组件随第一梯组件转动,并折叠在第一梯组件上,仅通过设置一个驱动组件可带动第一梯组件、第二梯组件折叠转动,结构简单紧凑,且在折叠状态下,登车梯整体的高度较低,降低了登车梯的重心,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登车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登车梯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下扶手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下扶手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第一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第二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登车梯的第一梯组件处于收拢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登车梯的第一梯组件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梯组件;101-主支撑耳环;102-主支撑杆;103-护板;104-踏板结构;105-第一铰链固定环;106-第一折叠铰链环板;
2-第二梯组件;201-第二折叠铰链环板;202-第二铰链固定环;
3-第一铰链杆;4-第二铰链杆;
5-驱动组件;501-动力缸;502-第一推杆;503-第二推杆;504-安装部;
6-第一铰链座;
7-上扶手;701-第一主体部;702-第一铰接部;703-第二铰接部;
8-下扶手;801-第二主体部;802-第一连接部;803-第二连接部;804-第三连接部;805-丝座;806-第一固定环;807-第二固定环;8071-固定孔;
9-第三铰链杆;10-第四铰链杆;11-第五铰链杆;12-可调连杆;13-第六铰链杆;14-第七铰链杆;15-第二铰链座;16-螺栓;17-螺母;1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登车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登车梯包括第一梯组件1、第二梯组件2、驱动组件5、传动结构传动结构。
其中第一梯组件1的第一端适于与车体铰接,具体的,第一梯组件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链杆3与车体铰接;第二梯组件2与第一梯组件1的第二端铰接,具体的,第二梯组件2与第一梯组件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链杆4铰接;驱动组件5与第一梯组件1靠近第二梯组件2的一端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梯组件1相对车体转动,使第一梯组件1具有收拢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展开位置,第一预设角度可以为45°±5°;如图8所示,传动结构连接在第一梯组件1与第二梯组件2之间,驱动组件5驱动第一梯组件1转动时,传动结构带动第二梯组件运动,以使第一梯组件1位于收拢位置时,第二梯组件2与第一梯组件1折叠设置;如图9所示,第一梯组件1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二梯组件2位于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的打开位置,第二预设角度也可以为45°±5°。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登车梯,当需要使用登车梯登车时,驱动组件5驱动第一梯组件1由收拢位置转动到展开位置,第二梯组件2在传动结构的带动下转动至打开位置,传动结构使第二梯组件2保持在打开位置,能使用户安全的沿登车梯登车;当登车梯使用完毕后,驱动组件5驱动第一梯组件1由展开位置转动到收拢位置,在传动结构的带动下,第二梯组件2随第一梯组件1转动,并折叠在第一梯组件1上,仅通过设置一个驱动组件可带动第一梯组件1、第二梯组件2折叠转动,结构简单紧凑,且在折叠状态下,登车梯整体的高度较低,降低了登车梯的重心,稳定性较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梯组件1位于收拢位置时,第一梯组件1处于竖直状态或接近竖直状态。在该实施方式下,在折叠状态下,登车梯整体的高度为在展开状态下长度的一半,降低了登车梯的重心,稳定性较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5包括动力缸501、推杆结构。动力缸501底部适于与车体铰接;推杆结构可伸缩地设在动力缸501中,推杆结构的端部与第一梯组件1铰接。具体的,动力缸501可采用气缸或液压缸,通过气压或液压作用可使推杆结构从动力缸501伸出或缩回动力缸501。如图2所示,动力缸501的底部设有安装部504,安装部504上设有铰接孔,动力缸501通过安装部504上的铰接孔与车体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铰接可以为直接铰接,也可以为间接铰接。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5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设置。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5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可将驱动电机固定在车体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梯组件1固定连接,使第一梯组件1在一定范围内转动。
具体的,推杆结构包括第一推杆502、第二推杆503。第一推杆502可伸缩地设在动力缸501中;第二推杆503与第一推杆502可拆卸连接,第二推杆503的端部与第一梯组件1铰接。进一步参考图2,第二推杆503的端部设有铰接孔,可通过该铰接孔与第一梯组件1铰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推杆502和第二推杆503可拆卸连接,便于驱动组件5的安装及拆卸。
具体的,第二推杆503与第一推杆502通过螺纹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推杆503与第一推杆502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使第二推杆503与第一推杆502通过卡扣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梯组件1的背部设有主支撑杆102,推杆结构与主支撑杆102的中部铰接。具体的,主支撑杆10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梯组件1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二推杆503上的铰接孔穿设在主支撑杆10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推杆结构与主支撑杆102的中部铰接,可以只设置一组驱动组件5,结构更加简单。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两组驱动组件5,每组驱动组件5的推杆结构的端部与第一梯组件1的侧部铰接。
具体的,第一梯组件1的背部设有相对的两个主支撑耳环101,主支撑杆102设在两个主支撑耳环101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包括连接件、可调连杆。其中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梯组件铰接;可调连杆12的长度可调节设置,可调连杆的第一端与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可调连杆12的第二端与第二梯组件铰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梯组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转动时,带动连接件随着运动,连接件带动可调连杆随着运动,且可调连杆在运动的过程中长度不断调整,从而带动第二梯组件展开或折叠运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登车梯还包括第一铰链座6,第一铰链座6适于与车体固定连接,动力缸501的底部与第一铰链座6铰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铰链座6,在安装的时候,只需要将第一铰链座6固定在车体上即可,无需将动力缸501与车体连接,便于该登车梯与车体安装连接。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直接使动力缸501的底部铰接在车体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角度与第二预设角度相等,第一梯组件1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一梯组件1与第二梯组件2共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当第一梯组件1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一梯组件1与第二梯组件2共面,便于用户登车。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角度与第二预设角度不相等,例如第二预设角度可大于第一预设角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登车梯还包括扶手结构,扶手结构至少设在第一梯组件1和/或第二梯组件2的一侧。具体的,可以使扶手结构同时设在第一梯组件1和第二梯组件2的两侧;或只设在第一梯组件1的两侧;或只设在第二梯组件2的两侧;或同时设在第一梯组件1的一侧、第二梯组件2的一侧;或只设在第一梯组件1的一侧;或只设在第二梯组件2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扶手结构,便于用户登车,使登车过程更加安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扶手结构可活动地与第一梯组件1和/或第二梯组件2相连,驱动组件5驱动第一梯组件1转动时,扶手结构随第一梯组件1和/或第二梯组件2联动折叠或展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梯组件、第二梯组件运动的过程中,扶手结构随第一梯组件和/或第二梯组件联动折叠或展开,当第一梯组件收拢折叠过程中,扶手结构随着折叠,以使该登车梯在折叠状态下占用空间较小;当第一梯组件展开过程中,扶手结构随着展开,便于用户安全登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扶手结构包括上扶手7、下扶手8。其中上扶手一端适于与车体铰接;下扶手8一端与上扶手7的另一端铰接,一端与第一梯组件1铰接,上扶手7、下扶手8、第一梯组件1与车体形成四连杆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扶手7、下扶手8、第一梯组件1与车体形成四连杆机构,当第一梯组件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转动时,上扶手、下扶手沿着预设轨迹进行运动,当第一梯组件1位于收拢位置时,上扶手7、下扶手8也随着折叠,占用空间较小。
具体的上扶手7至少设在第一梯组件1的一侧,包括第一主体部701,第一主体部7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铰接部702、第二铰接部703,第一铰接部702适于与车体铰接;如图3和图4所示,下扶手8包括第二主体部801,第二主体部80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802、第二连接部803,第一连接部802与第二铰接部703铰接,第二连接部803与第一梯组件1铰接。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使扶手结构与第一梯组件1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主体部701呈杆状,第一铰接部702、第二铰接部703凸出于第一主体部701设置。第一铰接部702上设有铰链孔,铰链孔与车体之间通过第三铰链杆9铰接。第二铰接部703与下扶手8的第一连接部802通过第四铰链杆10铰接。下扶手8的第二连接部803与第一梯组件1通过第五铰链杆11铰接。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701可为板状。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主体部801包括适于手扶的杆状部、设有第一连接部802、第二连接部803的板状部,其中杆状部包括两个杆段,两个杆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使下侧的杆段更靠近第二梯组件2,两个杆段分别通过连接杆与板状部相连。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802与第二主体部801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连接部802与第二主体部801可拆卸连接,可以在安装的过程中,先使第一连接部802与第二铰接部703连接后,再将第一连接部802与第二主体部801连接,更便于安装。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使第一连接部802与第二连接部803为一体结构。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主体部801上设有丝座805,丝座805内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部802与丝座805相连的一端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部802与丝座805通过螺纹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部801与第一连接部802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部801与第一连接部802可通过卡扣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参考图3,下扶手朝向第一梯组件1的一侧且与第一梯组件铰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环806,具体的,第一固定环806设在第二连接部803朝向第一梯组件1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环806的设置可减少第二连接部803与第一梯组件1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803与第一梯组件1通过销轴铰接,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803背向第一梯组件1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环807,第二固定环807的宽度大于第一固定环806的宽度,第二固定环807上设有适于连接件穿过的相对的两个固定孔8071,连接件适于穿过两个固定孔8071、销轴,使销轴与第二连接部80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807的设置使得销轴与第二连接部803连接为一体,进而使下扶手8的运动更为稳定。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将销轴与第一梯组件1固定连接为一体,第二固定环807可相对销轴转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登车梯还包括第二铰链座15,第二铰链座15适于与车体固定连接,上扶手7、第一梯组件1分别与第二铰链座15铰接,上扶手7、下扶手8、第一梯组件1与第二铰链座15形成四连杆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铰链座15的设置使得在安装该登车梯时,只需将第二铰链座15固定在车体上即可,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不设置第二铰链座15,直接将第一梯组件1与车体铰接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包括下扶手8、及铰接在下扶手8与第二梯组件2之间的可调连杆12,可调连杆12的长度可调节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扶手的一部分及可调连杆共同构成传动结构,第一梯组件在运动的过程中,下扶手、可调连杆共同带动第二梯组件运动,确保第二梯组件平稳运动,结构简单紧凑。
具体的,第二主体部801上还设有第三连接部804,可调连杆12铰接在第三连接部804与第二梯组件2之间。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802、第二连接部803、第三连接部804的三个连接点处形成三角形结构,使得运动过程更加稳定可靠,且结构比较简单紧凑。
具体的,可调连杆1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804通过第六铰链杆13铰接,可调连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二梯组件2通过第七铰链杆14铰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梯组件1处于展开位置时,可调连杆12的长度延长线与第三连接部804、第一连接部802的连接线共线,第二梯组件2被锁定在打开位置处。本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可调连杆12连接在第一梯组件1与第二梯组件2之间,当第二梯组件2位于打开位置时,可调连杆12的长度调节到最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梯组件1和/或第二梯组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护板103、设置在两个护板103之间的多个踏板结构104。如图5所示,第一梯组件1的护板103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铰链固定环105,第一铰链固定环105与第二铰链座15通过第一铰链杆3铰接;第一梯组件1的护板103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折叠铰链环板106。如图7所示,第二梯组件2的护板103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折叠铰链环板201,第二折叠铰链环板201上设有第二铰链固定环202,第一铰链固定环105与第二铰链固定环202通过第二铰链杆4铰接。
具体的,如图6所示,踏板结构104与护板103之间通过螺栓16、螺母17、垫片18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护板103设有设有多个通孔。可通过通孔的排布使得护板103较为美观,同时设置通孔可减轻第一梯组件1、第二梯组件2的重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踏板结构104为镂空结构,可进一步减轻第一梯组件1、第二梯组件2的重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包括车体、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登车梯。本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当登车梯处于折叠状态时,登车梯的重心较低,从而可降低整个工程车辆的重心,使工程车辆运行过程更加平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登车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梯组件(1),其第一端适于与车体铰接;
第二梯组件(2),与所述第一梯组件(1)的第二端铰接;
驱动组件(5),与所述第一梯组件(1)靠近所述第二梯组件(2)的一端相连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梯组件(1)相对所述车体转动,使所述第一梯组件(1)具有收拢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展开位置;
传动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梯组件(1)与所述第二梯组件(2)之间,所述驱动组件(5)驱动所述第一梯组件(1)转动时,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二梯组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梯组件(1)位于所述收拢位置时,所述第二梯组件(2)与所述第一梯组件(1)折叠设置;所述第一梯组件(1)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梯组件(2)位于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的打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组件(1)位于所述收拢位置时,所述第一梯组件(1)处于竖直状态或接近竖直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
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梯组件铰接;
可调连杆(12),所述可调连杆(12)的长度可调节设置,所述可调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可调连杆(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梯组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
动力缸(501),其底部适于与所述车体铰接;
推杆结构,可伸缩地设在所述动力缸(501)中,所述推杆结构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梯组件(1)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梯还包括第一铰链座(6),所述第一铰链座(6)适于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缸(501)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铰链座(6)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相等,所述第一梯组件(1)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梯组件(1)与所述第二梯组件(2)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梯还包括:
扶手结构,至少设在所述第一梯组件(1)和/或所述第二梯组件(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结构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一梯组件(1)和/或所述第二梯组件(2)相连,所述驱动组件(5)驱动所述第一梯组件(1)转动时,所述扶手结构随所述第一梯组件(1)和/或所述第二梯组件(2)联动折叠或展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结构包括:
上扶手(7),一端适于与车体铰接;
下扶手(8),一端与所述上扶手(7)的另一端铰接,一端与所述第一梯组件(1)铰接,所述上扶手(7)、所述下扶手(8)、所述第一梯组件(1)与所述车体形成四连杆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扶手(8)包括第二主体部(801),所述第二主体部(80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802),所述第一连接部(802)与所述上扶手(7)的所述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802)与所述第二主体部(801)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扶手(8)朝向所述第一梯组件(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梯组件铰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环(806)。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梯还包括第二铰链座(15),所述第二铰链座(15)适于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上扶手(7)、所述第一梯组件(1)分别与所述第二铰链座(15)铰接,所述上扶手(7)、所述下扶手(8)、所述第一梯组件(1)与所述第二铰链座(15)形成四连杆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登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所述下扶手(8)、及铰接在所述下扶手(8)与所述第二梯组件(2)之间的可调连杆(12),所述可调连杆(12)的长度可调节设置。
14.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登车梯。
CN202120270079.5U 2021-01-29 2021-01-29 登车梯、工程车辆 Active CN214295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0079.5U CN214295781U (zh) 2021-01-29 2021-01-29 登车梯、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0079.5U CN214295781U (zh) 2021-01-29 2021-01-29 登车梯、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5781U true CN214295781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31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0079.5U Active CN214295781U (zh) 2021-01-29 2021-01-29 登车梯、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5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95781U (zh) 登车梯、工程车辆
CN110281719B (zh) 飞行车辆及其模式转换方法
CN112590951B (zh) 一种三段展开式尾翼
CN112829682A (zh) 登车梯、工程车辆
US20240018787A1 (en) Retractable access means with collapsible handrail assembly
CN113320685A (zh) 飞行汽车机翼折叠结构
CN212529486U (zh) 一种车用踏板设备和车辆
CN112062011A (zh) 一种臂架系统及具有该臂架系统的拱架车
CN212958425U (zh) 折叠梯和机械作业车辆
CN110979713B (zh) 无人机回收装置
CN215717707U (zh) 一种可折叠的汽车车顶休闲帐篷
CN218343493U (zh) 一种轨道车辆辅助梯结构
CN212073873U (zh) 一种摆动式汽车踏板
CN117262278A (zh) 一种h型机架折叠方法
CN217145785U (zh) 一种方厢前导车
CN211442264U (zh) 辅助支腿装置及工程车辆
WO2024040663A1 (zh) 一种车载折叠露台及其汽车
CN218907593U (zh) 登机梯支撑装置
CN212957823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雨棚支撑装置和轨道交通用雨棚
CN214729323U (zh) 一种折叠式电动车遮阳伞
CN219989092U (zh) 一种安装装置及顶部折叠式方舱
CN118083117A (zh) 一种摇臂式侧收起落架
CN219904212U (zh) 电动侧踏及车辆
CN216374976U (zh) 一种可收放的机载登机梯
CN116639155A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疏散装置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