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6107U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76107U CN214276107U CN202120300750.6U CN202120300750U CN214276107U CN 214276107 U CN214276107 U CN 214276107U CN 202120300750 U CN202120300750 U CN 202120300750U CN 214276107 U CN214276107 U CN 2142761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late
- diffuser
- dispersing
- impe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所述散风装置包括散风架和散风模块;其中,所述散风架包括第一散风板和第二散风板,所述第一散风板和所述第二散风板之间形成有过风腔;所述第一散风板设有散风孔,所述第二散风板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散风模块包括动叶轮,所述动叶轮可旋转地配置在所述过风腔内,所述动叶轮用以扩散气流。本实用新型的散风装置,能够改善无风感散风效果,进而提升散风装置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分案信息
本申请是基于“2020年9月28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022179996.0、名称为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的中国专利申请所进行的分案,并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具有无风感功能的空调器,通常是在其出风口设置具有微孔的散风板,以利用该散风板上的微孔对出风气流进行截流,来达到降低风速的效果。然而,这种通过单层散风板进行散风的方式,其无风感散风效果较差,舒适性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风装置,旨在改善无风感散风效果,进而提升散风装置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风装置,所述散风装置包括散风架和散风模块;其中,所述散风架包括第一散风板和第二散风板,所述第一散风板和所述第二散风板之间形成有过风腔;所述第一散风板设有散风孔,所述第二散风板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散风模块包括动叶轮,所述动叶轮可旋转地配置在所述过风腔内,所述动叶轮用以扩散气流。
可选地,所述散风模块还包括与所述动叶轮相对设置的静叶轮,所述静叶轮设置在所述通风口处,所述静叶轮与所述第二散风板一体做出或分开做出再连接成一体。
可选地,所述动叶轮与所述静叶轮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动叶轮的轮毂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静叶轮的轮毂上。
可选地,所述散风装置还包括百叶组件,所述百叶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散风板的背对所述第一散风板的一侧,所述百叶组件的百叶与所述动叶轮联动设置。
可选地,所述百叶组件包括连杆及通过所述连杆联动设置的多个百叶;其中,所述百叶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动叶轮连接固定,以使所述动叶轮与所述百叶联动。
可选地,所述动叶轮的轮毂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轴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轴包括两个相对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卡持固定。
可选地,所述弹性臂的端部设有卡钩;所述连接孔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适用于供所述卡钩扣持。
可选地,所述连接孔的内壁还设有定位部或定位凹槽中的一个,所述弹性臂的周侧设有定位部或定位凹槽中的另一个,所述定位部与定位凹槽卡持配合。
可选地,所述动叶轮的多个动叶均朝同一环周方向呈弯曲设置;所述静叶轮的多个静叶均朝同一环周方向呈弯曲设置,且所述静叶的弯曲方向与所述动叶的弯曲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风板的面向所述第一散风板的侧面设置有导风环,所述导风环自所述通风口的周缘朝向所述第一散风板凸设。
可选地,所述散风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旋转轴线位于所述第二散风板的背对所述第一散风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风板朝向外凸而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散风板呈平板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风板和所述第二散风板朝向同一侧外凸而呈弧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风板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二散风板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边对应呈闭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风板的散风孔的直径为5mm~1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落地式空调器,所述落地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散风装置;所述壳体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散风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于出风口。所述散风装置包括散风架和散风模块;其中,所述散风架包括第一散风板和第二散风板,所述第一散风板和所述第二散风板之间形成有过风腔;所述第一散风贯设有散风孔,所述第二散风板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散风模块包括动叶轮,所述动叶轮可旋转地配置在所述过风腔内,所述动叶轮用以扩散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风装置的散风架上配置散风模块,其中,散风架包括第一散风板和所述第二散风板,该第一散风板和所述第二散风板之间形成有过风腔,所述第一散风板设有散风孔,所述第二散风板设置有通风口;散风模块的动叶轮可旋转地配置在所述过风腔内,所述动叶轮与所述通风口相对设置,以当散风装置工作时,利用动叶轮旋转而扩散气流,不仅可以将气流打散以降低风速,还可以增大气流扩散范围。
相对于常规通过单层散风板散风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散风装置通过散风架和散风模块可以先后至少两次对气流进行打散扩散,从而有效降低风速,扩大送风范围,改善无风感散风效果,进而提升散风装置的舒适性。此外,从第二散风板吹过的气流,会被散风模块的动叶轮旋转扩散,扩散后的气流风速降低,不会集中直接冲击到第一散风板上,也就不易与第一散风板冲击产生噪音,有助于降低无风感模式下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器一实施例处于关机模式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器切换到常规送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落地式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5为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器切换到无风感模式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落地式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8为图7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散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散风装置的后视图;
图11为图10中沿D1-D1线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P1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0中沿D2-D2线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P2处的放大图;
图15为图9中散风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散风装置分解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P3处的放大图;
图18为图15中动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5中百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P4处的放大图;
图21为图15中散风装置拆除动叶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散风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散风装置的后视图;
图24为图23中沿E1-E1线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3中沿E2-E2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风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散风装置提高无风感散风效果,进而提升散风装置的舒适性。所述散风装置可以应用在出风设备上作为将气流向外散出的装置。该出风设备可以是空调器或者空气净化器等具有出风功能的设备。为避免赘述,在后文实施例中,主要以散风装置应用在落地式空调器作为参照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阅图9至图11,本实用新型散风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风装置包括散风架100和散风模块200。其中,散风架100包括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之间形成有过风腔130;第一散风板110设有散风孔,第二散风板120设置有通风口121;散风模块200包括动叶轮210,动叶轮210可旋转地配置在过风腔130内,动叶轮210用以扩散气流。
请参阅图11至图13,散风架100适用于可旋转地安装于落地式空调器上,从而驱动散风架100旋转时,可切换散风架100从第一散风板110或从第一散风板110向外散风,进而实现不同的无风感送风模式。其中,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可以一体制造成型,或者分别单独制造成型而后组装在一起。在此为了降低成型难度以便于制造,将散风架100的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分别单独制造成型,而后可拆卸地组装成一体。
对于第一散风板110而言,该第一散风板110设有多个散风孔,多个散风孔分散排布于第一散风板110的表面。气流从该第一散风板110通过后被打散成一缕缕细丝气流,从而使得气流风速降低风感柔和。应说明的是,第一散风板110的散风孔为孔径较小的微孔。所述散风孔的直径可设计为2mm~5mm,此时经第一散风板110散出的风风感较为舒适,可实现舒适无风感送风。再例如,将第一散风板110的散风孔的直径设计为5mm~10mm,此时经第一散风板110散出的风风感较为柔和,可实现柔风无风感送风。
对于第二散风板120而言,第二散风板120开设有多个通风口121,多个通风口121沿第二散风板1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应说明的是通风口121为直径大于散风孔的开口。该通风口121可以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设置均可,在此没有局限。具体在此将通风口121设置为圆形。通风口121的数量没有限定,可选为2个~10个,具体可以根据空调器的规格大小进行配置。此外,还可以在第二散风板120贯设有散风孔,该多个散风孔分散排布在所述通风口121的周围。从而气流不仅可以从第二散风板120的通风口通过,还可以从第二散风板120上的散风孔散出。
对于散风模块200而言,该散风模块200动叶轮210可旋转地配置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之间的过风腔130内,动叶轮210的旋转轴线沿第一散风板110到第二散风板120的方向延伸。当气流从该动叶轮210通过时,动叶轮210将该气流旋转打散,使得气流向其环周旋转扩散,有效增大送风范围,降低风速,进而有效降低风感,提声无风感效果。
对于动叶轮210的装配结构,该动叶轮210可以与第一散风板110或第二散风板120转动连接,或者通过在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之间的过风腔130内配置安装支架,将动叶轮210与该安装支架转动连接亦可。在此可选为,动叶轮210与第二散风板120转动连接,动叶轮210可以直接与第二散风板120连接,或者在第二散风板120上构造可供动叶轮210转动连接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可以是格栅架或十字支架或静叶轮220(后文有详细介绍)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风装置的散风架100上配置散风模块200,其中,散风架100包括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之间形成有过风腔130,第一散风板110设有散风孔,第二散风板120设置有通风口;散风模块200的动叶轮210可旋转地配置在过风腔130内,动叶轮210与通风口121相对设置,以当散风装置工作时,利用动叶轮210旋转而扩散气流,不仅可以将气流打散以降低风速,还可以增大气流扩散范围。
相对于常规通过单层散风板散风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散风装置通过散风架100和散风模块200可以先后至少两次对气流进行打散扩散,从而有效降低风速,扩大送风范围,改善无风感散风效果,进而提升散风装置的舒适性。此外,从第二散风板120吹过的气流,会被散风模块200的动叶轮210旋转扩散,扩散后的气流风速降低,不会集中直接冲击到第一散风板110上,也就不易与第一散风板110冲击产生噪音,有助于降低无风感模式下的噪音。
请参阅图14、图16及图17,基于上述实施例,动叶轮210包括轮毂211及沿轮毂211的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动叶212,多个动叶212均朝同一环周方向呈弯曲设置,以使得气流从该动叶轮210通过后,被动叶轮210的动叶212引导而朝向同一方向螺旋并向前推进流动,进而增强散风模块向前扩散送风的效果。动叶轮210的轮毂211可旋转地安装于通风口121。如前文所言,可在通风口121处配置供动叶轮210转动连接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可以是格栅架或十字支架等支撑架,也可以是静叶轮220(后文有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5至图17,在一实施例中,散风模块200还包括与动叶轮210相对设置的静叶轮220,静叶轮220设置在通风口121,静叶轮220与第二散风板120一体做出或分开做出再连接成一体(静叶轮220与第二散风板120装配成一体的方式可参见图21至图25)。也就是说,静叶轮220与第二散风板12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单独制造形成后组装在一起。
具体说来,静叶轮220包括有轮毂221及沿轮毂221的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静叶222,该多个静叶222均朝同一环周方向呈弯曲设置。该多个静叶222的末端与通风口121的周壁连接固定,从而静叶轮220与第二散风板120可以整体进行拆装。
进一步地,动叶轮210的多个动叶212均朝同一环周方向呈弯曲设置;静叶轮220的多个静叶222均朝同一环周方向呈弯曲设置,且静叶222的弯曲方向与所述动叶212的弯曲方向一致。这样可使得气流从动叶轮210通过后旋转扩散的方向,与静叶222引导气流旋转扩散的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气流先静叶222引导后具有旋转扩散势能,而后在该势能的驱动下顺利进入动叶轮210,并被动叶轮210的动叶相继沿相同方向旋转扩散,使得气流不仅具有向前推进的势能,还具有向其环周旋转扩散的势能,进而达到有较大风量向前吹出但风感较弱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散风板120的面向第一散风板110的侧面设置有导风环122,导风环122自所述通风口121的周缘朝向第一散风板110凸设。导风环122不仅可以引导更多的其进入到通风口121,以增大从静叶轮220通过的气流量,增大无风感散风量;并且,导风环122的内壁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供静叶轮220安装,降低静叶轮220安装的难度。
进一步地,动叶轮210和静叶轮220相对设置。在开启无风感模式时,气流先从第二散风板120的通风口121经静叶轮220导入过风腔130,在此过程中,气流顺沿静叶轮220的静叶222的扭转方向流动而被引导朝向同一方向螺旋并向前推进流动,从而使得气流在进入动叶轮210之前就具有旋转的势能;接着,当该具有旋转的势能的气流继续流入到动叶轮210中,然后经动叶轮210旋转强力驱动气流进一步地旋转扩散,进而有效增强气流旋转扩散的效果,大大提升无感感散风的舒适度。通过静叶轮220和动叶轮210配合,可以将更多的气流引导从散风装置通过,从而有效增大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量。
请参阅图16至图18,基于此,还可以将动叶轮210的轮毂211可旋转地安装于静叶轮220的轮毂221,从而无需额外配置供动叶轮210安装的安装支架。可选地,动叶轮210的轮毂211设有安装部213,安装部213可旋转地安装在静叶轮220的轮毂221上。静叶轮220的轮毂221设置有供动叶轮210的安装部213安装的安装槽223。装配时,将动叶轮210的安装部213可旋转地安装到静叶轮220的安装槽223内,使得动叶轮210通过该安装部213可环绕静叶轮220的安装槽223旋转。
至于动叶轮210的旋转驱动方式,可以是通过从通风口121进入的气流驱动旋转,也可以为动叶轮210配置驱动器330以通过驱动器330驱动旋转。请参阅图13至图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风装置还包括百叶组件300,百叶组件300设置在第二散风板120的背对第一散风板110的一侧,百叶组件300的百叶与动叶轮210联动设置。也就是说,利用该百叶组件300带动该动叶轮210旋转。
请参阅图13、图15及图19,在一实施例中,百叶组件300包括连杆320及通过连杆320联动设置的多个百叶310;其中,百叶310设置有连接轴311,连接轴311穿过通风口121与动叶轮210连接固定,而使动叶轮210与百叶310联动。由于通风口121处设置有静叶轮220,为避免两者造成干涉,将连接轴311穿过静叶轮220而与动叶轮210的轮毂211连接固定。
具体说来,多个百叶310沿散风架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连杆320呈长条状沿散风架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依次将该多个百叶310连接。每一个动叶轮210至少与其中一个百叶310对应,且该动叶轮210与其对应的百叶310连接固定。当连杆320上下移动时,带动百叶310上下摆动,实现上下摆风;在百叶310上下摆动过程中,百叶310的连接轴311相对静叶轮220发生旋转,从而连接轴311带动动叶轮210同步旋转。这样可以无需额外为动叶轮210配置驱动器,进而可减少散风装置使用驱动器的数量,有助于节约成本。
请参阅图13,百叶310具有与第二散风板120的相对的侧边312,百叶310在该侧边312上设置有连接轴311,连接轴311穿过所述第二散风板120而与所述动叶轮210的轮毂211连接。侧边312的一端还设置有铰轴313,铰轴313与连杆320铰接。具体地,侧边312的一端设置有朝向第二散风板120的板面开放的缺口槽314,铰轴313位于缺口槽314内。
请参阅图14、图18及图19,在一实施例中,为方便连接百叶310和动叶轮210,可选地,动叶轮210的轮毂211设置有供连接轴311连接的连接孔214;连接轴311设置有沿其轴向开设的分隔槽3112,该分隔槽3112将连接轴311分隔为两个相对的弹性臂3111,弹性臂3111与连接孔214的内壁卡持固定。
具体说来,连接轴311上的分隔槽3112的存在,可以使得连接轴311的两个弹性臂3111可以沿径向弹性变形,从而获得较佳的张紧效果。在连接百叶310和动叶轮210时,可以先捏紧两个弹性臂3111,使得两个弹性臂3111相互靠近,缩小连接轴311的直径,从而可以减少连接轴311伸入动叶轮210的连接孔214的阻力,进而可以准确顺利地将连接轴311插置到连接孔214内。当连接轴311插置到位后,松开两个弹性臂3111,该两个弹性臂3111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进而紧贴在连接孔214的内壁,并与连接孔214的内壁卡持固定,使得连接轴311难以从连接孔214向外脱落出来。
对于弹性臂3111与连接孔214卡持连接的方式,可以在弹性臂3111与连接孔214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以使此两者卡持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在弹性臂3111的端部设有卡钩311a;并在连接孔214的内壁设置有卡槽214a,卡槽214a适用于供卡钩311a扣持。
在前述连接百叶310和动叶轮210的过程中,当百叶210的连接轴311末端的卡钩311a到达卡槽214a后,连接轴311插置到位,此时松开两个弹性臂3111,该两个弹性臂3111向外扩张而使其末端的卡钩311a卡置到卡槽214a内,从而使得连接轴311难以克服卡槽214a的束缚力而反向脱落出来。在需要拆卸百叶310时,则再次捏紧连接轴311的两个弹性臂3111,使得连接轴311的直径缩小,两个弹性臂3111的卡钩311a与卡槽214a的侧面分离,从而弹性臂3111可以从连接孔214顺利抽出,即可将百叶310拆卸下来。
进一步地,为提高百叶310和动叶轮210连接的牢固性,连接孔214的内壁还设有定位部214b或定位凹槽311b中的一个,弹性臂3111的周侧设有定位部214b或定位凹槽311b中的另一个,定位部214b与定位凹槽311b卡持配合。具体在此,连接孔214的内壁设有定位部214b,连接孔214的内壁设有定位凹槽311b。在前述弹性臂3111的卡钩311a与卡槽214a的侧面卡持后,凸台的顶面上的定位凸点214b恰好卡入到弹性臂3111侧面的定位凹槽311b内,从而实现双重限定连接轴311的轴向运动,大大提高百叶310和动叶轮210连接的牢固性。
请参阅图13,散风架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散风板120的端部的端板140,端板140自第一散风板110的板面朝背离第一散风板110方向凸出;百叶组件300的百叶310朝向端板140的投影落入该端板140的板面内。
在一实施例中,为方便驱动百叶310摆动,百叶组件300还包括驱动器330,驱动器330安装于散风架100,并与连杆320连接,驱动器330用于驱动连杆320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百叶310摆动。
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3,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散风架10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散风架100适用于绕所述旋转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落地式空调器400的出风口411。可选地,将所述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散风板的背对第一散风板110的一侧,以使得散风模块200和第一散风板110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小,气流经其中一者打散扩散后尽快到达另一者之上被进一步打散,有效增强气流无风感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而言,两者可以呈平板状设置,也可以呈弧形板状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风板112和第二散风板120朝向同一侧外凸而呈弧形设置。以第一散风板为例,第一散风板110的板面为弧形,可以使得第一散风板110获得较大的散风面积,可以有效增大第一散风板110的散风面积,进而扩大第一散风板110扩散送风范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散风板110朝向外凸而呈弧形设置,第二散风板120呈平板状设置。
请参阅图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散风板110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边,与第二散风板120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边对应连接,以在所述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之间形成有过风腔130。在散风架100的由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上,该过风腔130呈月牙形设置,气流只能从散风模块200进入,然后经过风腔130通过,而后从第一散风板110吹出。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散风架100的两端构造有沿散风架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转轴101;散风架100适用于通过转轴101转动安装于空调器上,以使得散风架100通过旋转,可调节散风架100的散风方向。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落地式空调器400,落地式空调器400包括壳体410和散风装置;其中,壳体410设置有出风口411,出风口411处设置有风门340;散风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于出风口411。散风装置的旋转轴线沿出风口411的长度方向延伸。散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落地式空调器4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器400还包括换热器420和风轮430;换热器420设置在进风口和风轮430之间,并呈半包围状包围风轮430。风轮4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具体在此,风轮4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轮430分别用以向两个出风口411对应送风。每一出风风道212出风口411配置有一个散风装置。在一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器400具有关机模式、常规送风模式及无风感模式。其中: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所述关机模式下,散风装置旋转至第一散风板110位于出风口411的最内侧。此时,散风装置的散风架100的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均收纳至出风口411的内侧,避免散风架100干涉到风门340关闭出风口411。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所述常规送风模式下,散风装置旋转至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分别位于出风口411的相对两侧。此时,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收纳在靠近出风口411内壁的位置,占用出风风道212的通风横截面面积较小,不易阻挡到气流吹出,实现常规送风。
请参阅图5和图9,在所述无风感模式下,散风装置旋转至第一散风板110面向出风口411外侧。此时,第一散风板110和第二散风板120展开在出风风道212的通风横截面上,从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依次经第二散风板120、散风模块200、第一散风板110和拦截,从而实现无风感送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散风装置,用于安装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装置包括:
散风架,所述散风架包括第一散风板和第二散风板,所述第一散风板和所述第二散风板之间形成有过风腔;以及
百叶组件,所述百叶组件安装在所述散风架上,所述百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散风板的背对所述第一散风板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装置还包括散风模块,所述散风模块包括动叶轮,所述动叶轮可旋转地配置在所述过风腔内,所述动叶轮与所述百叶组件的百叶联动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组件包括连杆及通过所述连杆联动设置的多个百叶;其中,所述百叶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动叶轮连接固定,以使所述动叶轮与所述百叶联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具有与所述第二散风板的板面相对的侧边,所述百叶在该侧边上设置有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二散风板而与所述动叶轮的轮毂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的一端还设置有铰轴,所述铰轴与所述连杆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的一端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散风板的板面开放的缺口槽,所述铰轴位于所述缺口槽内。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风板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散风模块还包括静叶轮,所述静叶轮固定安装于所述通风口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的连接轴穿过所述静叶轮,以与该动叶轮的轮毂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散风板端部的端板,所述端板自所述第一散风板的板面朝背离所述第一散风板方向凸出;所述百叶组件的百叶朝向所述端板的投影落入该端板的板面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百叶组件与所述旋转轴线位于所述第二散风板的同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风板的板面贯设有多个散风孔,该多个散风孔分散排布在所述第一散风板。
12.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出风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散风装置,所述散风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00750.6U CN214276107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79996.0U CN212511728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N202120300750.6U CN214276107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79996.0U Division CN212511728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76107U true CN214276107U (zh) | 2021-09-24 |
Family
ID=74389928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01176.6U Active CN214276108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N202120300860.2U Active CN214307538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N202022179996.0U Active CN212511728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N202120298367.1U Active CN214307536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N202120300750.6U Active CN214276107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N202120300748.9U Active CN214307537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01176.6U Active CN214276108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N202120300860.2U Active CN214307538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N202022179996.0U Active CN212511728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N202120298367.1U Active CN214307536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00748.9U Active CN214307537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6) | CN214276108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191156A4 (en) * | 2020-09-28 | 2024-02-07 |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 FLOOR MOUNTED AIR DIFFUSION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
EP4296589A4 (en) * | 2021-03-16 | 2024-07-24 |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 AIR GUIDE COMPONENT, AIR OUTLET FRAME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
CN115077082A (zh) * | 2021-03-16 | 2022-09-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
CN115077090A (zh) * | 2021-03-16 | 2022-09-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
CN115077083A (zh) * | 2021-03-16 | 2022-09-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120301176.6U patent/CN214276108U/zh active Active
- 2020-09-28 CN CN202120300860.2U patent/CN214307538U/zh active Active
- 2020-09-28 CN CN202022179996.0U patent/CN212511728U/zh active Active
- 2020-09-28 CN CN202120298367.1U patent/CN214307536U/zh active Active
- 2020-09-28 CN CN202120300750.6U patent/CN214276107U/zh active Active
- 2020-09-28 CN CN202120300748.9U patent/CN214307537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11728U (zh) | 2021-02-09 |
CN214307537U (zh) | 2021-09-28 |
CN214307538U (zh) | 2021-09-28 |
CN214276108U (zh) | 2021-09-24 |
CN214307536U (zh) | 2021-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276107U (zh)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
KR102495036B1 (ko) | 서큘레이터 | |
CN105402874B (zh) |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3514354U (zh)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
CN114322284A (zh)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
CN21231988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3273134U (zh) | 风道部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273144U (zh) | 空调器的导风板、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 |
CN111219775B (zh) | 取暖器 | |
CN213273138U (zh) | 散风组件、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620377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JP3806513B2 (ja) | プロペラファン | |
CN212511727U (zh)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
WO2022062385A1 (zh)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
CN213480547U (zh) | 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1400044U (zh) | 散风组件和空调器 | |
CN114322083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511469U (zh) | 散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2682853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3842901B2 (ja) | プロペラファン | |
CN213480541U (zh) | 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5823731A (zh) | 导风板和空调 | |
CN21251143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20059977U (zh) | 一种斜流式和轴流式一体的风机 | |
CN213480384U (zh) | 风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