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1727U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11727U CN212511727U CN202022176981.9U CN202022176981U CN212511727U CN 212511727 U CN212511727 U CN 212511727U CN 202022176981 U CN202022176981 U CN 202022176981U CN 212511727 U CN212511727 U CN 2125117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ispersing
- assembly
- wind
- air disper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所述散风装置包括散风架,所述散风架包括散风组件,以及与所述散风组件相对设置以用于引导气流旋转扩散的旋流模块;所述散风架还包括调节盘,所述散风组件和所述调节盘均设有散风孔,所述调节盘可旋转地配置于所述散风组件上,以使所述调节盘和所述散风组件上的散风孔沿出风方向上的重叠区域可调节。本实用新型的散风装置,能够改善无风感散风效果,进而提升散风装置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具有无风感功能的落地式空调器,通常是在其出风口设置具有微孔的散风组件,以利用该散风组件上的微孔对出风气流进行截流,来达到降低风速的效果。然而,这种通过单层散风组件进行散风的方式,其无风感散风效果较差,舒适性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风装置,旨在改善无风感散风效果,进而提升散风装置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风装置,所述散风装置包括散风架,所述散风架包括散风组件,以及与所述散风组件相对设置以用于引导气流旋转扩散的旋流模块;所述散风架还包括调节盘,所述散风组件和所述调节盘均设有散风孔,所述调节盘可旋转地配置于所述散风组件上,以使所述调节盘和所述散风组件上的散风孔沿出风方向上的重叠区域可调节。
可选地,所述旋流模块包括安装板和旋流扇叶;其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所述旋流扇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旋流扇叶用以引导气流扩散。
可选地,所述旋流扇叶与所述调节盘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散风组件包括外格栅板和内格栅板,所述外格栅板与所述内格栅板围合形成有过风腔。
可选地,所述内格栅板设置有第二安装口;所述调节盘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口。
可选地,所述散风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散风组件和所述旋流模块呈间隔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散风组件的外格栅板与所述旋流模块的安装板朝相背离彼此的方向外凸的弧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散风组件和所述旋流模块之间间隔形成有过风通道;所述散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风通道内的百叶组件,所述百叶组件的至少部分百叶与所述调节盘联动设置。
可选地,所述百叶组件包括连杆及通过所述连杆联动设置的至少两个百叶;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百叶中包括有第一百叶,所述第一百叶与所述调节盘连接固定,以使所述调节盘与所述第一百叶联动。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百叶中还包括有第二百叶,所述第二百叶与所述散风组件的内格栅板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百叶和/或所述第二百叶贯设有多个散风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百叶与所述调节盘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调节盘呈格栅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落地式空调器,所述落地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散风装置;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及将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所述散风装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所述散风装置具有旋转轴线,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散风装置包括散风架和旋流扇叶;其中,所述散风架包括散风组件及与所述散风组件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散风组件,所述散风组件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旋流扇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口。
可选地,所述落地式空调器具有第一旋流无风感模式和第二旋流无风感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旋流无风感模式下,所述散风装置旋转至其散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在所述第二旋流无风感模式下,所述散风装置旋转至其散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相对。
可选地,所述落地式空调器为落地式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风架上构造散风组件及与该散风组件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散风组件;其中,在散风组件构造有第一安装口,并在第一安装口处配置可旋转的旋流扇叶,从而当所述散风装置工作时,气流从散风架通过的过程中,受到散风组件和散风组件至少两次的打散,有效将气流打散并降低风速,进而将气流打散为较为柔和的气流,实现无风感送风,提高散风装置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散风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散风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散风装置分解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散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图2中散风装置的后视图;
图7为图6中沿A1-A1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P1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沿A2-A2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4中调节盘和第一百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器处于第一旋流无风感模式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落地式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2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器处于北方之晕第一旋流无风感模式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落地式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器处于常规送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落地式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19为图18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器处于百叶无风感模式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落地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散风架 | 200 | 百叶组件 |
110 | 散风组件 | 210 | 百叶 |
111 | 外格栅板 | 211 | 第一百叶 |
112 | 内格栅板 | 212 | 第二百叶 |
113 | 过风腔 | 220 | 连杆 |
120 | 旋流模块 | 230 | 驱动器 |
121 | 安装板 | 300 | 落地式空调器 |
122 | 旋流扇叶 | 310 | 壳体 |
130 | 调节盘 | 311 | 出风口 |
101 | 第一安装口 | 320 | 换热器 |
102 | 第二安装口 | 330 | 风轮 |
103 | 过风通道 | 340 | 风门 |
105 | 转轴 |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风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散风装置提高无风感散风效果,进而提升散风装置的舒适性。所述散风装置可以应用在出风设备上作为将气流向外散出的装置。该出风设备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器或者空气净化器等具有出风功能的设备。为避免赘述,在后文实施例中,主要以散风装置应用在落地式空调器作为参照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散风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风装置包括散风架100,散风架100包括散风组件110及与散风组件110相对设置的旋流模块120,旋流模块120用于引导气流旋转扩散。具体说来,散风组件110设置有散风孔,气流从该散风组件110的散风孔通过后被打散成细丝气流,从而使得气流风速降低风感柔和。散风组件110可以包括微孔板或者格栅板,微孔板或者格栅板可以是单层或双层。旋流模块120与该散风组件110相对设置,用于引导气流旋转扩散。
当散风装置的散风架100可转动地安装于落地式空调器300上之后,通过驱动散风架100旋转,可切换所述散风装置从散风组件110或旋流模块120向外送风,进而实现不同的无风感送风模式。也就是说,在散风装置散风时,散风架100的散风组件110和旋流模块120其中一者可作为进风侧,另一者则作为出风侧,从而在散风过程中,气流先后经过两次打散,风速降低,增强无风感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散风架100还包括调节盘130,散风组件110和调节盘130均设置有散风孔,调节盘130可旋转地配置于散风组件110上,以使调节盘130和散风组件110上的散风孔沿出风方向上的重叠区域可调节。调节盘130可呈圆形或椭圆形设置均可。调节盘130可以设计为孔板或格栅。
当驱动调节盘130旋转时,从散风组件110的正面看,散风组件110静止不动,而调节盘130相对散风组件110旋转,从而使得调节盘130上的散风孔与散风组件110上的散风孔的重合区域不断变化。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扰动气流使的气流扩散的方向连续变化,并且,还可以在视觉上出现晕炫的效果,有效地缓解了用户在客厅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手机视觉疲劳的问题,有提神醒目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调节盘130可旋转地配置在散风组件110上,使得调节盘130和散风组件110上的散风孔沿出风方向上的重叠区域可调节,从而当所述散风装置工作时,气流受到调节盘130和散风组件110的扰动,使得气流被打散的方向连续变化,进而增强无风感效果。此外,由于调节盘130和散风组件110上的散风孔沿出风方向上的重叠区域连续变化,这样还可以在视觉上出现晕炫的效果,有效地缓解了用户在客厅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手机视觉疲劳的问题,有提神醒目的功效。
在一实施例中,散风架10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105线;散风组件110和旋流模块120呈间隔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105线的两侧。在散风组件110和旋流模块120之间的过风通道103。在无风感模式下,气流从散风组件110和旋流模块120其中一者进入,并经过风通道103通过后从另一者扩散吹出。
对于旋流模块120而言,旋流模块120包括安装板121和旋流扇叶122;其中,安装板12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口101,旋流扇叶122安装于第一安装口101,旋流扇叶122用以引导气流扩散。具体地,安装板121设置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口101,该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口101沿安装板12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例如,第一安装口101的数量可选为2个~10个,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出风设备的出风口311大小进行增加配置。该第一安装口101可以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设置均可。每一个第一安装口101安装有一个旋流扇叶122。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盘130和旋流扇叶122相对设置,这样可以在旋流扇叶122旋转时,向调节盘130旋转送风。对于旋流扇叶122的具体结构,可选地,旋流扇叶122包括轮毂及沿轮毂的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风叶。多个风叶均朝向同一方向呈扭转或弯曲设置,以使得气流从该旋流扇叶122通过后,被旋流扇叶122的风叶引导而朝向同一方向螺旋并向前推进流动,进而增强旋流模块120向前扩散送风的效果。
具体说来,旋流扇叶122可以为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一安装口101的动叶轮,动叶轮可通过旋转而强力驱动气流旋转打散,并送到散风组件110。当然,旋流扇叶122也可以为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口101的静叶轮,当气流从静叶轮通过时,气流顺沿静叶轮的风叶的扭转方向流动而被引导朝向同一方向螺旋并向前推进流动,进而增强旋流模块120向前扩散送风的效果。
请参阅图5至图7,对于散风组件110而言,散风组件110可以是单层板也可以是双层板。在本实施例中,散风组件110包括外格栅板111和内格栅板112,外格栅板111和内格栅板112之间围合形成有过风腔113。外格栅板111和上的格栅间隙通过该过风腔113和内格栅板112上的格栅间隙连通。外格栅板111和上的格栅间隙形成散风组件110的散风孔。应说明的是,所述格栅间隙可以是长条形间隙或者网格状间隙。
如图3、图8及图9所示,外格栅板111设置有多个格栅条,外格栅板111的格栅条可以是并排且间隔设置,也可以是纵横交叉状设计。具体在此,外格栅板111的多个格栅条呈并排且间隔设置,且并呈倾斜设置朝同向呈倾斜设置。具体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倾斜设置的格栅条能够加强外格栅板111的相对两侧的连接强度,相当于加强筋,保障外格栅板111的结构强度。
同样地,内格栅板112设置有多个格栅条,内格栅板112的格栅条可以是并排且间隔设置,也可以是呈纵横交叉状设计。具体在此,内格栅板112的多个格栅条呈并排且间隔设置,且该多个格栅条朝同向呈倾斜设置,同样也可以增强内格栅板112的强度。
因此,当气流从散风组件110通过时,实际通过了两个格栅板(即内格栅板112和外格栅板111),该两个格栅板可以有效增大打散气流的作用,进而增强无风感效果。此外,散风组件110的内格栅板112和外格栅板111配合成中空柱状结构,可以效果增加散风组件110的强度,使得散风组件110不易弯折变形。
请参阅图8至图10,为方便安装调节盘130,可选地,在散风组件110的内格栅板112设置有第二安装口102;将调节盘130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二安装口102。第二安装口102数量至少为两个,该至少为两个第二安装口102沿内格栅板11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一个第二安装口102对应安装有一个调节盘130。调节盘130呈格栅状设置,驱动调节盘130旋转时,调节盘130上的格栅条和外格栅板111上的格栅条的交叉角度持续变化,从而改变此两者的散风孔的重叠区域。
进一步地,调节盘130的环周构造有至少两个安装扣131,安装扣131设置有滑槽;调节盘130的周缘通过该至少两个安装扣131与第二安装口102的周缘扣持在一起,其中,安装扣131的滑槽与第二安装口102的周缘滑动配合,从而使得调节盘130可相对第二安装口102旋转。
基于此,将所述散风装置可旋转地安装到落地式空调器300的出风口311之后,可使所述落地式空调器300具有第一旋流无风感模式和第二旋流无风感模式两种送风模式。具体例举如下:
请参阅图11至图13,在所述第一旋流无风感模式下,散风装置的散风架100旋转至其旋流模块120面向落地式空调器300的出风口311的外侧;落地式空调器300内部的气流先到达散风架100的散风组件110,并从散风组件110通过;在此过程中,气流被散风组件110的外格栅板111及内格栅板112拦截使得风速降低,并在内格栅板112被调节盘130旋转打散;最后,从散风组件110扩散出的气流流向旋流模块120,进而被旋流模块120的旋流扇叶122螺旋扩散,使得气流向前螺旋推进并扩散出去,实现旋流无风感。
请参阅图14至图16,在所述第二旋流无风感模式下,所述散风装置的散风架100旋转至其散风组件110面向落地式空调器300的出风口311的外侧;落地式空调器300内部的气流先到达散风装置的旋流模块120,并被旋流模块120上的旋流扇叶122螺旋打散,风速降低;然后,从旋流模块120扩散出的气流流向散风组件110,然后依次从散风组件110的内格栅板112、过风腔113、外格栅板111通过而扩散吹出到室内。在此过程中,内格栅板112上的调节盘130旋转,调节盘130的散风孔和外层格栅板上的散风孔重叠部分持续变化,也可以实现旋流无风感送风。并且,在此模式下,从落地式空调器300的正面查可看到调节盘130旋转时所产生的旋晕效果,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用户视觉疲劳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散风组件110的内格栅板112和旋流模块120之间间隔形成有过风通道103。因此,安装有所述散风装置的落地式空调器300除了具有前述第一旋流无风感模式和第二旋流无风感模式两种送风模式之外,还具有常规送风模式,以供用户切换使用。所述常规送风模式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17至图19,在所述常规送风模式下,所述散风装置的散风架100旋转至其散风组件110和旋流模块120分别对应位于出风口311的相对两侧,从而使得散风组件110和散风组件110之间的过风通道103将落地式空调器300的风道与其出风口311连通;落地式空调器300风道内的气流直接从该过风通道103流向出风口311,进而从出风口311吹出到室内。此时,散风架100的散风组件110和散风组件110均避开气流流动方向,进而减少了散风架100对气流流动的阻力,实现常规送风。
请参阅图3、图4及图9,基于上述实施例,散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过风通道103内的百叶组件200,该百叶组件200用于引导气流流动并调节气流流动方向。鉴于百叶组件200的百叶210可摆动,因此,可选将百叶组件200的至少部分百叶210与调节盘130或者旋流扇叶122联动设置,从而可以无需用户手动驱动或额外配置驱动器230来驱动调节盘130或者旋流扇叶122。
在本实施例中,百叶组件200包括连杆220及通过连杆220联动设置的至少两个百叶210;其中,该至少两个百叶210中包括有第一百叶211,第一百叶211与调节盘130连接固定,以使得调节盘130与该第一百叶211联动。
具体说来,百叶组件200的至少两个百叶210沿散风组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连杆220与所述至少两个百叶210均转动连接,从而在百叶组件200工作时,驱动连杆220沿上下向移动,连杆220将带动所述至少两个百叶210沿上下向摆动,实现导风。可选地,百叶组件200还包括与连杆220连接的驱动器230,驱动器230用以驱动连杆220上下移动,连杆220的上下移动时带动第一百叶211上下摆动,进而实现上下导风。
上述至少两个百叶210中至少包括有两个第一百叶211,至少两个第一百叶211沿散风组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一个第一百叶211与一个调节盘130的盘体中心连接固定。从而在连杆220带动第一百叶211上下摆动的过程中,第一百叶211带动调节盘130旋转(此时第一百叶211相当于带动调节盘130旋转的摇杆)。这样可以无需额外为调节盘130配置电机驱动,减少电机使用数量,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考虑到由于第一百叶211对应一个调节盘130,第一百叶211的数量相对设置的较少,其上下导风的效果可能不强。鉴于此,百叶组件200还包括第二百叶212,第二百叶212的其中一侧部与散风组件110的内格栅板112转动连接,第二百叶212的另一侧部与连杆220铰接。
具体地,第二百叶212和第一百叶211沿上下向成排设置,第二百叶212和第一百叶211均由连杆220带动而同向摆动,以向同方向导风,增强导风效果。第一百叶211和/或第二百叶212可以设置为光滑平整的叶片,也可以在第一百叶211和/或第二百叶212贯设有多个散风孔。
在此可选地,第一百叶211和第二百叶212均贯设有多个散风孔。在前述常规送风模式下,可驱动第一百叶211和第二百叶212摆动至平铺状时,使得气流从第一百叶211和第二百叶212的散风孔通过,也可以降低风速,达到无风感送风效果,从而由常规送风模式切换到百叶210无风感模式(如图20和图21所示)。
请参阅图9,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散风组件110的外格栅板111和旋流模块120的安装板121朝相互背离彼此的方向外凸而呈弧形设置。也就是说,散风架100上的散风组件110和外格栅板111围合呈筒状,这样方便散风架100旋转安装到落地式空调器300上之后,散风架100形成一个可旋转的转筒,散风件在旋转过程中不易与出风设备的内部构件发生干涉。并且,还可以使得散风架100的散风组件110和旋流模块120均获得较大的散风面积,有助于增大散风范围。
请参阅图2,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散风架100的两端构造有转轴105,该转轴105沿散风架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散风架100适用于通过转轴105转动安装于出风设备上,以使得散风架100通过旋转,可调节散风架100的散风方向。该出风设备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器300或者空气净化器或者其他具有出风功能的设备。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落地式空调器300,落地式空调器300包括壳体310和散风装置;其中,壳体310设置有出风口311,出风口311处设置有风门340;散风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于出风口311。散风装置的旋转轴105线沿出风口311的长度方向延伸。散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落地式空调器3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器300还包括换热器320和风轮330;换热器320设置在进风口和风轮330之间,并呈半包围状包围风轮330。风轮3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具体在此,风轮330的数量为两个,壳体310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风轮330对应的出风风道。每一出风风道配置有一个散风装置。
由于散风装置可旋转地安装于落地式空调器300的出风口311,因此,所述落地式空调器300具有第一旋流无风感模式、第二旋流无风感模式、百叶210无风感模式、常规送风模式中的至少两种送风模式。具体请参见前述说明,在此也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装置包括:
散风架,所述散风架包括散风组件,以及与所述散风组件相对设置以用于引导气流旋转扩散的旋流模块;
所述散风架还包括调节盘,所述散风组件和所述调节盘均设有散风孔,所述调节盘可旋转地配置于所述散风组件上,以使所述调节盘和所述散风组件上的散风孔沿出风方向上的重叠区域可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模块包括安装板和旋流扇叶;其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所述旋流扇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旋流扇叶用以引导气流扩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扇叶与所述调节盘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组件包括外格栅板和内格栅板,所述外格栅板与所述内格栅板围合形成有过风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格栅板设置有第二安装口;所述调节盘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口。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散风组件和所述旋流模块呈间隔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线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组件的外格栅板与所述旋流模块的安装板呈朝相背离彼此的方向外凸的弧形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组件和所述旋流模块之间间隔形成有过风通道;
所述散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风通道内的百叶组件,所述百叶组件的至少部分百叶与所述调节盘联动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组件包括连杆及通过所述连杆联动设置的至少两个百叶;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百叶中包括有第一百叶,所述第一百叶与所述调节盘连接固定,以使所述调节盘与所述第一百叶联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百叶中还包括有第二百叶,所述第二百叶与所述散风组件的内格栅板转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百叶和/或所述第二百叶贯设有多个散风孔。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百叶与所述调节盘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盘呈格栅状设置。
14.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出风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散风装置,所述散风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76981.9U CN212511727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76981.9U CN212511727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11727U true CN212511727U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438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76981.9U Active CN212511727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11727U (zh)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022176981.9U patent/CN2125117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60136B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5402874B (zh) |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2511728U (zh)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7504570B (zh) | 空调器 | |
CN21060192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146615U (zh) | 空调器 | |
CN21060192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511727U (zh)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
CN21231988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319901U (zh) | 散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319904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3198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322283A (zh)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
CN21261873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WO2021103387A1 (zh) | 出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0688677U (zh) |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 |
CN212511469U (zh) | 散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2963902A (zh) | 空调器 | |
CN20735075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4322083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334907U (zh) | 空调柜机 | |
CN113803797A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511466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511465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3514113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