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64037U - 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64037U
CN214264037U CN202022417611.XU CN202022417611U CN214264037U CN 214264037 U CN214264037 U CN 214264037U CN 202022417611 U CN202022417611 U CN 202022417611U CN 214264037 U CN214264037 U CN 214264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disc
annular
slide rail
fixed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176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丽杰
钟甫广
黄泽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Chenfeng Auto Part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ouyun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ouyun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ouyun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176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64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64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64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具体为底板、环形滑轨、旋转座、制动盘和活动轨,所述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环形水槽,且环形水槽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滑块,且环形水槽的外侧套设有活动套,该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通过设置有环形滑轨和工作台,旋转座可带动制动盘进行旋转,方便铣头对制动盘进行铣槽,工作台可带动制动盘在环形滑轨内移动,在各工位间转移,多步操作同步进行,互不干扰,加工效率更高,流程化加工,自动化程度更高,便于制动盘的批量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制动盘是车用制动系统中的重要构件,也是汽车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零部件,在车辆刹车制动过程中,通过刹车摩擦片与制动盘的制动端面的接触,形成刹车制动力,实现机动车在行驶中能够及时的减速或停止,但是在传统盘式汽车制动器中,制动盘一般常用的是铸铁结构,铸铁结构的制动盘虽然成本低,但制动端面容易损坏,此外比较高端的制动盘为陶瓷、高炭双铝合金,此类制动盘成本较高,难以普及。
若在传统制动盘制动端面开设一个沟槽,再将高强度合金环嵌入沟槽内并与制动盘本体焊接,便可得到一种成本低廉,且抗磨损效果较好使用寿命较长的制动盘,现有铣槽装置装夹较为不便,且无法在一次装夹的情况下完成沟槽与铣槽的加工,因此无法对上述制动盘进行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包括底板、环形滑轨、旋转座、制动盘和活动轨,所述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环形水槽,且环形水槽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滑块,且环形水槽的外侧套设有活动套,所述滑块上方的活动套顶部均固定有工作台,且工作台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工作台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旋转座,且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均通过转轴与旋转座连接,所述旋转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制动盘,所述底板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支柱,且支柱之间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安装座,且安装座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安装座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旋转盘,且旋转盘的底部安装有活动轨,所述活动轨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伸缩槽,且伸缩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伸缩座,所述伸缩座远离活动轨的一侧均通过限位箍安装有铣槽电机,且铣槽电机的输出端均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活动轨一侧的液压缸底部安装有第一铣头,且活动轨另一侧的液压缸底部固定有第二铣头,所述支柱靠近环形水槽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水箱,且水箱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水箱的内部均固定有水泵,且水箱的底部均通过导管与环形水槽相连通,所述水箱靠近环形滑轨的一侧均铰接有喷头,且水泵的输出端均通过软管与喷头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底板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与环形水槽之间的底板顶部安装有废料箱。
可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吸尘箱,且吸尘箱内部一端的底部安装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上方的吸尘箱内固定有隔板,且隔板的宽度为吸尘箱内宽的0.8倍,所述吸尘箱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吸尘管,且吸尘管为三通式设计,所述吸尘管的两侧吸尘部均接近待铣削的制动盘。
可选的,所述环形滑轨上设置有四个工作台,且相邻工作台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环形滑轨上方以逆时针方向计算依次设为上料工位、开槽工位、检测工位和铣槽工位。
可选的,所述活动套的形状与环形滑轨相吻合,且活动套呈环形覆盖于环形滑轨的上表面,所述活动套底部的两侧均向环形滑轨的方向内扣与环形滑轨嵌合。
可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均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均延伸至环形滑轨上方,所述环形滑轨上方的安装板顶部均固定有液压伸缩杆,且环形滑轨上方的安装板底部均安装有弹簧缓冲柱,所述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均贯穿安装板与弹簧缓冲柱的顶端连接,且弹簧缓冲柱的底端均旋转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中轴线均与其下方制动盘中轴线重合,且压板的直径均为制动盘直径的一半。
可选的,所述旋转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部的底端皆均匀安装有五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均以限位槽的中轴线为中心径向分布。
可选的,所述制动盘下端面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固定部,且固定部的形状均与限位槽的内部相吻合,所述固定部内均匀开设有五个内径与定位杆外径相吻合的定位孔,所述制动盘的上端面可通过第二铣头开设沟槽,且沟槽的半径为制动盘半径的四分之三,所述沟槽的内部可通过第一铣头均匀铣削出齿槽。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顶部靠近环形水槽的一端固定有电磁滑轨,且电磁滑轨的内部安装有电磁滑块,所述电磁滑块的底部安装有液压升降杆,且液压升降杆底部靠近环形滑轨的一端通过安装箍固定有内径检测器,所述液压升降杆底部远离环形滑轨的一端通过安装箍固定有电磁铁,所述内径检测器与电磁铁之间的距离与沟槽的直径相等。
可选的,所述活动轨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驱动仓,且驱动仓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伸缩槽两侧的活动轨内均开设有丝杆槽,且丝杆槽的内部均通过轴承座固定有丝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均通过皮带轮机构与丝杆构成传动结构,且丝杆上均套设有丝杆套,所述丝杆套均通过螺栓与伸缩座靠近驱动仓的一侧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通过设置有环形滑轨和工作台,工作台内设置有旋转座,旋转座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定位杆,制动盘的固定部可嵌入限位槽内,而定位杆可插入固定部的定位孔中,实现对制动盘的限位,旋转座可带动制动盘进行旋转,方便铣头对制动盘进行铣槽,工作台可带动制动盘在环形滑轨内移动,从而转移至第二铣头下方进行沟槽的铣削,转移至电磁滑轨下方进行检测与除杂,转移至第一铣头下方进行补铣和齿槽的铣削,多步操作同步进行,互不干扰,加工效率更高,流程化加工,自动化程度更高,便于制动盘的批量化生产。
2.该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通过旋转盘、活动轨和两个伸缩座,两个伸缩座末端分别固定一组铣削机构,其中第一铣头适用于对沟槽内进行齿槽铣削,而第二铣头适用于对沟槽进行铣削,旋转盘可在旋转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活动轨旋转,从而使适合的铣削头旋转至待铣削的制动盘上方对进行铣削,即实现一次装夹的情况下完成沟槽与铣槽的加工,加工的效率更高。
3.该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通过在液压升降杆输出端安装有内径检测器和电磁铁,电磁铁和内径检测器均可伸入铣削后的沟槽内,电磁铁通电可吸附沟槽内的残余铁屑,内径检测器可对沟槽内径进行检测,便于对铣削不合格产品进行补偿加工,使得加工的精度更高。
4.该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通过设置有吸尘箱,吸尘箱内设置有吸风机,吸风机工作可将铣削造成的碎屑吸入吸尘箱内,防止工作台上碎屑过多影响铣削的精度,且使得车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工人无需直接大面积接触废屑,工人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5.该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通过设置有环形水槽、水箱、水泵和喷头,喷头可向铣削加工的制动盘和铣头喷洒冷却液,使用后的冷却液又可落入环形水槽被收集起来,再经水泵抽送至喷头处,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更节省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座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活动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工作台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制动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环形滑轨;201、滑块;3、环形水槽;4、吸尘箱;401、隔板;5、吸风机;6、吸尘管;7、活动套;8、工作台;801、旋转电机;9、水箱;901、安装板;10、水泵;11、喷头;12、控制面板;13、弹簧缓冲柱;14、液压伸缩杆;15、压板;16、顶板;1601、支柱;17、安装座;1701、伺服电机;1702、旋转盘;18、旋转座;1801、限位槽;1802、定位杆;19、制动盘;1901、沟槽;1902、齿槽;1903、固定部;1904、定位孔;20、安装架;2001、电磁滑轨;21、废料箱;22、电磁滑块;23、液压升降杆;24、电磁铁;25、内径检测器;26、活动轨;2601、伸缩槽;2602、丝杆槽;2603、丝杆;2604、驱动仓;27、伸缩座;2701、限位箍;2702、丝杆套;28、铣槽电机;29、液压缸;30、第一铣头;31、第二铣头;32、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包括底板1、环形滑轨2、旋转座18、制动盘19和活动轨26,底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环形水槽3,且环形水槽3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滑轨2,底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吸尘箱4,且吸尘箱4内部一端的底部安装有吸风机5,吸风机5上方的吸尘箱4内固定有隔板401,且隔板401的宽度为吸尘箱4内宽的0.8倍,吸尘箱4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吸尘管6,且吸尘管6为三通式设计,吸尘管6的两侧吸尘部均接近待铣削的制动盘19,铣削时吸风机5工作,可使吸尘管6的吸料头处形成负压,从而将铣削产生的铁屑吸入吸尘管6内,防止废屑四处飞溅,0.8倍宽度设计使得隔板401与吸尘箱4间有一定的间隙,可方便气流通过,便于吸取铁屑,同时吸入吸尘箱4内的废屑又可被隔板401挡住,避免废屑全部堆积在吸风机5的吸风口,影响吸风机5的工作效率,使得车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工人无需直接大面积接触废屑,工人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效益明显。
环形滑轨2上设置有四个工作台8,且相邻工作台8之间的间距相等,环形滑轨2上方以逆时针方向计算依次设为上料工位、开槽工位、检测工位和铣槽工位,四个工位和四个工作台8设计使得多步操作能够同步进行,互不干扰,加工效率更高,流程化加工,自动化程度更高,便于制动盘19的批量化生产。
环形滑轨2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滑块201,且环形水槽3的外侧套设有活动套7,活动套7的形状与环形滑轨2相吻合,且活动套7呈环形覆盖于环形滑轨2的上表面,活动套7底部的两侧均向环形滑轨2的方向内扣与环形滑轨2嵌合,相吻合设计使得活动套7在可移动的同时还能罩住环形滑轨2,避免削切液流入环形滑轨2内部影响环形滑轨2的正常工作,设计更合理。
滑块201上方的活动套7顶部均固定有工作台8,且工作台8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旋转电机801,工作台8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旋转座18,且旋转电机801的输出端均通过转轴与旋转座18连接,旋转座1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1801,且限位槽1801内部的底端皆均匀安装有五个定位杆1802,定位杆1802均以限位槽1801的中轴线为中心径向分布,制动盘19的固定部1903可嵌入限位槽1801内,而定位杆1802可插入固定部1903的定位孔1904中,实现对制动盘19的限位,同时使得旋转座18旋转时可带动制动盘19进行同步旋转,方便铣头对制动盘19进行铣槽,设计更合理。
旋转座1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制动盘19,制动盘19下端面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固定部1903,且固定部1903的形状均与限位槽1801的内部相吻合,固定部1903内均匀开设有五个内径与定位杆1802外径相吻合的定位孔1904,制动盘19的上端面可通过第二铣头31开设沟槽1901,且沟槽1901的半径为制动盘19半径的四分之三,沟槽1901的内部可通过第一铣头30均匀铣削出齿槽1902。
底板1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支柱1601,且支柱1601之间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6,顶板1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安装座17,且安装座17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伺服电机1701,安装座17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旋转盘1702,且旋转盘1702的底部安装有活动轨26,活动轨2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驱动仓2604,且驱动仓2604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驱动电机32,伸缩槽2601两侧的活动轨26内均开设有丝杆槽2602,且丝杆槽2602的内部均通过轴承座固定有丝杆2603,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均通过皮带轮机构与丝杆2603构成传动结构,且丝杆2603上均套设有丝杆套2702,丝杆套2702均通过螺栓与伸缩座27靠近驱动仓2604的一侧连接,铣削时驱动仓2604内的驱动电机32工作,带动丝杆2603旋转,丝杆套2702在丝杆2603上左右移动,从而使伸缩座27在伸缩槽2601内伸缩,实现精确开槽。
活动轨26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伸缩槽2601,且伸缩槽2601的内部均设置有伸缩座27,伸缩座27远离活动轨26的一侧均通过限位箍2701安装有铣槽电机28,且铣槽电机28的输出端均安装有液压缸29,活动轨26一侧的液压缸29底部安装有第一铣头30,且活动轨26另一侧的液压缸29底部固定有第二铣头31,支柱1601靠近环形水槽3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水箱9,且水箱9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12,水箱9的顶部均固定有安装板901,且安装板901均延伸至环形滑轨2上方,环形滑轨2上方的安装板901顶部均固定有液压伸缩杆14,且环形滑轨2上方的安装板901底部均安装有弹簧缓冲柱13,液压伸缩杆14的输出端均贯穿安装板901与弹簧缓冲柱13的顶端连接,且弹簧缓冲柱13的底端均旋转连接有压板15,压板15的中轴线均与其下方制动盘19中轴线重合,且压板15的直径均为制动盘19直径的一半,液压伸缩杆14伸长,可带动压板15下移,将制动盘19压紧在旋转座18上,旋转连接设计使得压板15在压紧的同时能够随制动盘19进行旋转,便于铣削的顺利进行,而直径为制动盘19直径的一半使得压板15既能够对制动盘19进行压紧,又不会对开槽造成阻挡,设计更合理。
水箱9的内部均固定有水泵10,且水箱9的底部均通过导管与环形水槽3相连通,水箱9靠近环形滑轨2的一侧均铰接有喷头11,且水泵10的输出端均通过软管与喷头11的输入端连接,底板1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架20,且安装架20与环形水槽3之间的底板1顶部安装有废料箱21,安装架20顶部靠近环形水槽3的一端固定有电磁滑轨2001,且电磁滑轨2001的内部安装有电磁滑块22,电磁滑块22的底部安装有液压升降杆23,且液压升降杆23底部靠近环形滑轨2的一端通过安装箍固定有内径检测器25,液压升降杆23底部远离环形滑轨2的一端通过安装箍固定有电磁铁24,内径检测器25与电磁铁24之间的距离与沟槽1901的直径相等,液压升降杆23工作,带动电磁铁24和内径检测器25伸入铣削后的沟槽1901内,电磁铁24通电可吸附沟槽1901内的残余铁屑,内径检测器25可对沟槽1901内径进行检测,旋转座18在旋转电机801的带动下旋转一周,完成沟槽1901的全面除杂与检测,便于对铣削的产品进行补偿加工,使得加工的精度更高。
综上,该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使用时,接通电源,首先将待加工的制动盘19固定部1903朝下逐个放至旋转座18上的限位槽1801内,定位杆1802插入对应的定位孔1904内,接着滑块201在环形滑轨2内滑动,带动活动套7在环形滑轨2上旋转,从而使工作台8由上料工位转移至右侧第二铣头31下方进行沟槽1901的铣削,铣削时驱动仓2604内的驱动电机32工作,带动丝杆2603旋转,从而使伸缩座27伸出伸缩槽2601,第二铣头31移动至制动盘19待铣削部位上方,同时液压伸缩杆14伸长,带动压板15下移,将制动盘19压紧在旋转座18上,然后液压缸29工作,带动第二铣头31下移与待铣削部位接触,铣槽电机28工作,带动第二铣头31旋转,对制动盘19进行开槽,开槽的同时,旋转电机801工作,带动旋转座18旋转,即制动盘19旋转,完成开槽,开槽完成后,工作台8由第一铣槽工位转移至电磁滑轨2001下方,液压升降杆23工作,带动电磁铁24和内径检测器25伸入铣削后的沟槽1901内,电磁铁24通电可吸附沟槽1901内的残余铁屑,内径检测器25可对沟槽1901内径进行检测,旋转座18在旋转电机801的带动下旋转一周,完成沟槽1901的全面除杂与检测,若检测出沟槽1901内宽较窄或深度不够,检测完成后工作台8检测工位转移至第一铣头30下方,重复上述操作,第一铣头30可在沟槽1901内铣削出齿槽1902,若上述检测不合格,则伺服电机1701工作,带动旋转盘1702旋转180°,即第二铣头31转移至沟槽1901上方,对沟槽1901进行补铣,铣削时,喷头11可向铣削加工的制动盘19和铣头喷洒冷却液,使用后的冷却液又可落入环形水槽3被收集起来,再经水泵10抽送至喷头11处进行重复利用,同时4吸尘箱的吸风机5工作可将铣削造成的碎屑由吸尘管6吸入吸尘箱4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包括底板(1)、环形滑轨(2)、旋转座(18)、制动盘(19)和活动轨(2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环形水槽(3),且环形水槽(3)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滑轨(2),所述环形滑轨(2)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滑块(201),且环形水槽(3)的外侧套设有活动套(7),所述滑块(201)上方的活动套(7)顶部均固定有工作台(8),且工作台(8)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旋转电机(801),所述工作台(8)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旋转座(18),且旋转电机(801)的输出端均通过转轴与旋转座(18)连接,所述旋转座(1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制动盘(19),所述底板(1)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支柱(1601),且支柱(1601)之间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6),所述顶板(1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安装座(17),且安装座(17)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伺服电机(1701),所述安装座(17)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旋转盘(1702),且旋转盘(1702)的底部安装有活动轨(26),所述活动轨(26)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伸缩槽(2601),且伸缩槽(2601)的内部均设置有伸缩座(27),所述伸缩座(27)远离活动轨(26)的一侧均通过限位箍(2701)安装有铣槽电机(28),且铣槽电机(28)的输出端均安装有液压缸(29),所述活动轨(26)一侧的液压缸(29)底部安装有第一铣头(30),且活动轨(26)另一侧的液压缸(29)底部固定有第二铣头(31),所述支柱(1601)靠近环形水槽(3)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水箱(9),且水箱(9)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12),所述水箱(9)的内部均固定有水泵(10),且水箱(9)的底部均通过导管与环形水槽(3)相连通,所述水箱(9)靠近环形滑轨(2)的一侧均铰接有喷头(11),且水泵(10)的输出端均通过软管与喷头(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底板(1)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架(20),且安装架(20)与环形水槽(3)之间的底板(1)顶部安装有废料箱(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吸尘箱(4),且吸尘箱(4)内部一端的底部安装有吸风机(5),所述吸风机(5)上方的吸尘箱(4)内固定有隔板(401),且隔板(401)的宽度为吸尘箱(4)内宽的0.8倍,所述吸尘箱(4)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吸尘管(6),且吸尘管(6)为三通式设计,所述吸尘管(6)的两侧吸尘部均接近待铣削的制动盘(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滑轨(2)上设置有四个工作台(8),且相邻工作台(8)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环形滑轨(2)上方以逆时针方向计算依次设为上料工位、开槽工位、检测工位和铣槽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7)的形状与环形滑轨(2)相吻合,且活动套(7)呈环形覆盖于环形滑轨(2)的上表面,所述活动套(7)底部的两侧均向环形滑轨(2)的方向内扣与环形滑轨(2)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9)的顶部均固定有安装板(901),且安装板(901)均延伸至环形滑轨(2)上方,所述环形滑轨(2)上方的安装板(901)顶部均固定有液压伸缩杆(14),且环形滑轨(2)上方的安装板(901)底部均安装有弹簧缓冲柱(13),所述液压伸缩杆(14)的输出端均贯穿安装板(901)与弹簧缓冲柱(13)的顶端连接,且弹簧缓冲柱(13)的底端均旋转连接有压板(15),所述压板(15)的中轴线均与其下方制动盘(19)中轴线重合,且压板(15)的直径均为制动盘(19)直径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1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1801),且限位槽(1801)内部的底端皆均匀安装有五个定位杆(1802),所述定位杆(1802)均以限位槽(1801)的中轴线为中心径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19)下端面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固定部(1903),且固定部(1903)的形状均与限位槽(1801)的内部相吻合,所述固定部(1903)内均匀开设有五个内径与定位杆(1802)外径相吻合的定位孔(1904),所述制动盘(19)的上端面可通过第二铣头(31)开设沟槽(1901),且沟槽(1901)的半径为制动盘(19)半径的四分之三,所述沟槽(1901)的内部可通过第一铣头(30)均匀铣削出齿槽(19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0)顶部靠近环形水槽(3)的一端固定有电磁滑轨(2001),且电磁滑轨(2001)的内部安装有电磁滑块(22),所述电磁滑块(22)的底部安装有液压升降杆(23),且液压升降杆(23)底部靠近环形滑轨(2)的一端通过安装箍固定有内径检测器(25),所述液压升降杆(23)底部远离环形滑轨(2)的一端通过安装箍固定有电磁铁(24),所述内径检测器(25)与电磁铁(24)之间的距离与沟槽(1901)的直径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轨(2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驱动仓(2604),且驱动仓(2604)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驱动电机(32),所述伸缩槽(2601)两侧的活动轨(26)内均开设有丝杆槽(2602),且丝杆槽(2602)的内部均通过轴承座固定有丝杆(2603),所述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均通过皮带轮机构与丝杆(2603)构成传动结构,且丝杆(2603)上均套设有丝杆套(2702),所述丝杆套(2702)均通过螺栓与伸缩座(27)靠近驱动仓(2604)的一侧连接。
CN202022417611.X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Active CN214264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7611.XU CN214264037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7611.XU CN214264037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64037U true CN214264037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2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17611.XU Active CN214264037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640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4146A (zh) * 2024-02-28 2024-03-29 成都优拓优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nc铣削加工碳陶制动盘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4146A (zh) * 2024-02-28 2024-03-29 成都优拓优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nc铣削加工碳陶制动盘的装置及方法
CN117774146B (zh) * 2024-02-28 2024-05-03 成都优拓优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nc铣削加工碳陶制动盘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91903A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CN214264037U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制动盘开槽加工装置
CN205342604U (zh) 带有刀库装置的悬臂机床
CN213080194U (zh) 一种多工位铣面机
CN116213825A (zh) 一种多工位旋转锯切设备
CN107891324B (zh) 卧式环保磨簧机
CN205342472U (zh) 带有旋转式工作台的悬臂机床
CN112264884A (zh) 一种可对汽车摆臂进行孔径检测的内槽打磨装置
CN202021696U (zh) 加工石墨电极的数控雕铣机床
CN210909258U (zh) 一种便于固定加工器件的数控外圆磨床
CN206653138U (zh) 一种锯铣复合双工位机构
CN206794769U (zh) Cv外环硬车基面外圆装置
CN214977897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口排气门连接件加工用数控加工设备
CN209970297U (zh) 一种磨外圆机床
CN218555587U (zh) 一种反正车床
CN211805225U (zh) 一种打磨台
CN218801410U (zh) 一种圆饼锁多工位自动抛光机
CN205218710U (zh) 安装在镗床上磨削加工内孔的装置
CN216502480U (zh) 一种新型阀门生产用钻床
CN219925703U (zh) 平面磨床防尘装置
CN219053806U (zh) 一种传动轴生产用高效磨床
CN203330842U (zh) 一种机床
CN213289639U (zh) 一种卡盘生产加工用操作台
CN212735271U (zh) 一种灯壳打孔设备
CN219945259U (zh)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旋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7

Address after: 441000 No. 1, Zhanzhan Road, Auto Industrial Park, High-tech Zone,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gyang Chenfeng Auto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20 No. 4-11-09, Building 1, No. 368, Jinshi Avenue, Huixing Street,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youyund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