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9964U -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9964U
CN214249964U CN202120148979.2U CN202120148979U CN214249964U CN 214249964 U CN214249964 U CN 214249964U CN 202120148979 U CN202120148979 U CN 202120148979U CN 214249964 U CN214249964 U CN 214249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ub
air
baffles
val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89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航
陈良锐
毛先友
张滔
周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9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9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新风部件包括壳体组件、风机组件、第一阀门组件和第二阀门组件,壳体组件内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风机组件设于第一腔室,在第一打开状态下,第一阀门组件使第一腔室的出口与第三腔室连通、且使第一腔室的出口与第二腔室隔断,在第一关闭状态下,第一阀门组件使第一腔室的出口与第三腔室隔断、且使第一腔室的出口与第二腔室连通,在第二打开状态下,第二阀门组件使第一腔室的入口与第二腔室连通,在第二关闭状态下,第二阀门组件使第一腔室的入口与第二腔室隔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部件,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切换,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申请号为:202022789472.3,申请日为2020-11-25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并要求该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中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带有新风功能空调目前已成为高端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只有新风净化功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其他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新风部件,所述新风部件可以切换多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新风部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部件,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三通风口与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适于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三通风口均适于与室内连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第一阀门组件,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在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一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组件使所述第一腔室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且与所述第二腔室隔断,在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组件使所述第一腔室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腔室隔断、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第二阀门组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在第二打开状态和第二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二阀门组件使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在所述第二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阀门组件使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隔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部件,通过对壳体组件的内腔进行如上设计,并设置具有上述功能的第一阀门组件和第二阀门组件,从而可以至少实现内循环功能、新风功能和排风功能的切换,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且,第一阀门组件可以控制第一腔室的出口与第三腔室和第二腔室中的择一连通,从而可以节省此处的阀门应用数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包括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子腔连通在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之间,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三子腔和所述第三腔室之间,所述第二阀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后侧,所述第三子腔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的后侧,所述第三子腔的底部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子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子腔的后侧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通过位于所述第三子腔顶部的第一通过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和多个第一挡板,多个所述第一挡板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第一挡板均与所述壳体组件枢转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一挡板的枢转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一挡板转动,在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共同遮挡所述第一通过口,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共同打开所述第一通过口,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挡板关闭所述第二连通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后部的第二通过口连通,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和多个第二挡板,多个所述第二挡板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第二挡板均与所述壳体组件枢转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二挡板的枢转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二挡板转动,在所述第二关闭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二挡板共同遮挡所述第二通过口,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二挡板共同打开所述第二通过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和所述第二阀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驱动器、连杆和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所述挡板均与所述连杆相连,所述驱动器驱动其中一个所述挡板转动,所述其中一个所述挡板通过所述连杆带动其余的所述挡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室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后侧,所述第三通风口包括设于所述第三腔室前侧上方的第三前出口和分别设于所述第三腔室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三侧开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侧开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为一个或者多个且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后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第三阀门组件,所述第三阀门组件在第三打开状态和第三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三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通风口打开,在所述第三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通风口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于所述第三腔室,且位于所述第三通风口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气换热部件,所述空气换热部件用于温度调节;和新风部件,所述新风部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部件,从而丰富了空调器的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新风部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新风部件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新风部件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新风部件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新风部件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新风部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新风部件的再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
新风部件100;
壳体组件1;第一腔室101;第一子腔1011;第二子腔1012;第三子腔1013;
第一腔室的出口A1;第一腔室的入口A2;
第二腔室102;第三腔室103;
第一通风口104;第一侧开口1041;
第二通风口105;
第三通风口106;第三前出口1061;第三侧开口1062;
第一连通口1071;第二连通口1072;
第一通过口1081;第二通过口1082;
上壳组件11;上前壳111、拆装口1110;上后壳112、滑轨1120;
下壳组件12;
风机组件2;离心风机21;驱动电机22;
第一阀门组件3;第一驱动器31;第一挡板32;第一连杆33;
第二阀门组件4;第二挡板41;
空气处理装置5;第三阀门组件6;
空气换热部件200;
机壳部件300;第一开口301;第二开口302;第三开口303;
空调出风口304;空调回风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部件100。
如图1-图3所示,新风部件100包括:壳体组件1和风机组件2,壳体组件1内具有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3,壳体组件1上具有第一通风口104、第二通风口105和第三通风口106,第一通风口104与第一腔室101连通,第二通风口105与第二腔室102连通,第三通风口106与第三腔室103连通,第二通风口105适于与室外连通,第一通风口104和第三通风口106均适于与室内连通,风机组件2设于第一腔室101。这样,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104进入第一腔室101,空气可以通过第二通风口105进出第二腔室102,空气可以通过第三通风口106流出第三腔室103。
如图3-图5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一阀门组件3,第一阀门组件3在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一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在第一打开状态下,第一阀门组件3使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三腔室103连通、且使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二腔室102隔断,在第一关闭状态下,第一阀门组件3使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三腔室103隔断、且使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二腔室102连通。这样,在风机组件2工作时,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打开状态下,第一腔室101排出的气流可以流向第三腔室103、但不能流向第二腔室102,如图5所示,在第一关闭状态下,第一腔室101排出的气流可以流向第二腔室102、但不能流向第三腔室103。
如图3-图5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二阀门组件4,第二阀门组件4在第二打开状态和第二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在第二打开状态下,第二阀门组件4使第一腔室101的入口A2与第二腔室102连通,在第二关闭状态下,第二阀门组件4使第一腔室101的入口A2与第二腔室102隔断。这样,在风机组件2工作时,如图3所示,在第二打开状态下,第一腔室101可以从第二腔室102引入气流,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二关闭状态下,第一腔室101不能从第二腔室102引入气流。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部件100,至少可以具有下述三种工作模式。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如图3所示,第一阀门组件3处于第一打开状态,第二阀门组件4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此时,第一腔室101的入口A2与第二腔室102连通,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三腔室103连通,且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不与第二腔室102连通。当风机组件2工作时,室外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通风口105进入第二腔室102,然后由第二腔室102进入第一腔室101,再由第一腔室101排出到第三腔室103,之后通过第三通风口106排出到室内。由此,可以实现从室外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的新风功能。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如图4所示,第一阀门组件3处于第一打开状态,第二阀门组件4处于第二关闭状态,此时,第一腔室101的入口A2不与第二腔室102连通,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三腔室103连通,且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不与第二腔室102连通。当风机组件2工作时,室内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104进入第一腔室101,然后由第一腔室101进入第三腔室103,之后通过第三通风口106排出到室内。由此,可以实现从室内引入空气,再向室内排出空气的内循环功能。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如图5所示,第一阀门组件3处于第一关闭状态,第二阀门组件4处于第二关闭状态,此时,第一腔室101的入口A2不与第二腔室102连通,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二腔室102连通,且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不与第三腔室103连通。当风机组件2工作时,室内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104进入第一腔室101,然后由第一腔室101进入第二腔室102,之后通过第二通风口105排出到室外。由此,可以实现从室内引入空气,再向室外排出空气的排风功能,从而可以达到向室外排污风的效果。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通风口104可以作为内循环功能的进风口和排风功能的进风口,第二通风口105可以作为新风功能的进风口和排风功能的出风口,第三通风口106可以作为新风功能的出风口和内循环功能的出风口。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新风功能下,气流流经壳体组件1内的路径称为新风通道,在内循环功能下,气流流经壳体组件1内的路径称为内循环通道,在排风功能下,气流流经壳体组件1内的路径称为排风通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内、或与新风通道和内循环通道连通的路径上设置空气处理模块,以实现对空气的在先处理,在后排入室内,因此,将新风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定义为空气处理通道。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部件100,通过设置第一阀门组件3和第二阀门组件4这两个阀门组件,匹配这两个阀门组件的开关不同状态,可以实现打开空气处理通道的同时,关闭排风通道,打开排风通道的同时、关闭空气处理通道。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两个阀门组件,使得空气处理通道与排风通道具有互斥性,通过对两个阀门组件的设计,实现打开空气处理通道的同时,关闭排风通道,打开排风通道的同时,关闭空气处理通道。通过对两个阀门组件的开关状态切换,可以改变壳体组件1内部的气流流向,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部件100,通过对壳体组件1的内腔进行如上设计,并设置具有上述功能的第一阀门组件3和第二阀门组件4,从而可以至少实现内循环功能、新风功能和排风功能的切换,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且,第一阀门组件3可以控制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三腔室103和第二腔室102中的择一连通,或者说使得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三腔室103连通和第二腔室102连通的互斥性,从而可以节省此处的阀门应用数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5,空气处理装置5设于第三腔室103,且位于第三通风口106的上游。也就是说,进入第三腔室103内的气流首先经过空气处理装置5的处理,再从第三通风口106排出。由此,可以实现内循环功能和新风功能下的空气处理效果,从而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满足用户需求。而且,由于排风功能下气流并不流经第三腔室103,不会被空气处理装置5处理,从而可以避免在无需空气处理的情况下利用空气处理装置5,降低空气处理装置5的利用率,延长空气处理装置5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空气处理装置5设于第三腔室103,从而可以具有较大的收纳空间,利于设置更大体积、更多数量或更多种类的空气处理装置5,从而提高空气处理效果,而且便于空气处理装置5的拆装设计等。
其中,空气处理装置5的具体构成不限,例如可以包括净化模块(如高效过滤网模块、除甲醛模块、除VOC模块、除尘模块、除过敏原模块、消毒除菌模块或者除异味模块)、加湿模块等等,这里不作限定。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5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三腔室103,例如还可以设在第一腔室101和/或第二腔室102,或者还可以设置在壳体组件1外部,例如位于第三通风口106下游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新风部件100还包括:第三阀门组件6,所述第三阀门组件6在第三打开状态和第三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三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通风口104打开,在所述第三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通风口104关闭。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三打开状态下,室内的空气才能通过第一通风口104进入第一腔室101,在第三关闭状态下,室内的空气就不能再通过第一通风口104进入第一腔室101了。这样,可以在新风功能下将第三阀门组件6切换为第三关闭状态,只有室外向第一腔室101提供空气,从而保证新风的进入量充足,在内循环功能和排风功能下,将第三阀门组件6切换为第三打开状态,从而可以满足从室内向第一腔室101提供空气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阀门组件6的结构形式和设置位置不限,只要满足上述要求即可。例如可以是电动开关门形式、电动导风板形式、手动开关门形式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一腔室101包括第一子腔1011、第二子腔1012和第三子腔1013,风机组件2设于第二子腔1012,第二子腔1012连通在第一子腔1011和第三子腔1013之间,第一阀门组件3设于第三子腔1013和第三腔室103之间,第二阀门组件4设于第一子腔1011和第二腔室102之间。由此,第一腔室101的结构规划合理,可以保证第一阀门组件3、第二阀门组件4与风机组件2的设置位置不相互影响干涉,从而有利于装配,且保证第一阀门组件3、第二阀门组件4与风机组件2可以可靠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风机组件2包括离心风机21,第一子腔1011位于第二子腔1012的后侧,第三子腔1013位于第一子腔1011和第二子腔1012的上方。由此,第一腔室101的设计符合离心风机21的工作要求,使得离心风机21可以从后侧进风、从上侧出风,从而通过利用离心风机21,可以提高通风量,满足大新风量等要求,并且通过将第三子腔1013设于第一子腔1011和第二子腔1012的上方,且将第一子腔1011设于第二子腔1012的后侧,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且保证第一阀门组件3和第二阀门组件4都具有较大空间的安装,避免第一阀门组件3和第二阀门组件4相互干涉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都是为了简化清楚描述、基于附图的描述,不能理解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图7所示,第二腔室102位于第一子腔1011和第三子腔1013的后侧,第三子腔1013的底部具有第一连通口1071,第一连通口1071与第二子腔1012的上端连通,第三子腔1013的后侧具有第二连通口1072,第二连通口1072与第二腔室102的上端连通。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二子腔1012和第三子腔1013的连通,而且,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三子腔1013与第二腔室102的连通,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的结构紧凑、小巧、气流路径短,降低气流流动损失,降低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图8所示,第一腔室101和第三腔室103通过位于第三子腔1013顶部的第一通过口1081连通,第一阀门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器31和多个第一挡板32,多个第一挡板32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每个第一挡板32均与壳体组件1枢转相连,且每个第一挡板32的枢转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驱动器31用于驱动多个第一挡板32转动,如图4所示,在第一关闭状态下,多个第一挡板32共同遮挡第一通过口1081,如图3所示,在第一打开状态下,多个第一挡板32共同打开第一通过口1081,且其中一个第一挡板32(例如图3中所示的最后侧的第二挡板41)关闭第二连通口1072。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过口1081和第二连通口1072均为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在第一打开状态下,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阀门组件3打开第一通过口1081、关闭第二连通口1072,如图5所示,在第一关闭状态下,第一阀门组件3关闭第一通过口1081、打开第二连通口1072。由此,第一阀门组件3的结构简单,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一腔室101的出口A1与第三腔室103和第二腔室102中的择一连通,从而可以节省此处的阀门应用数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通过位于第一子腔1011后部的第二通过口1082连通,第二阀门组件4包括第二驱动器和多个第二挡板41,多个第二挡板41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每个第二挡板41均与壳体组件1枢转相连,且每个第二挡板41的枢转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多个第二挡板41转动,在第二关闭状态下,多个第二挡板41共同遮挡第二通过口1082,在第二打开状态下,多个第二挡板41共同打开第二通过口1082。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过口1082为第一腔室101的入口A2,在第二打开状态下,如图3所示,第二阀门组件4打开第二通过口1082,如图5和图4所示,在第二关闭状态下,第二阀门组件4关闭第二通过口1082。由此,第二阀门组件4的结构简单,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一腔室101的入口A2与第二腔室102的连通和阻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门组件3和第二阀门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驱动器、连杆和多个挡板,多个挡板沿连杆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挡板均与连杆相连,驱动器驱动其中一个挡板转动,其中一个挡板通过连杆带动其余的挡板转动。由此,阀门组件的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开关。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门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驱动器31、第一连杆33和多个第一挡板32,多个第一挡板32沿第一连杆33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第一挡板32均与第一连杆33相连,第一驱动器31驱动其中一个第一挡板32转动,该第一挡板32通过第一连杆33带动其余的第一挡板32转动。由此,第一阀门组件3的结构简单、便于控制第一阀门组件3在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一关闭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在第一关闭状态下,多个第一挡板32位于同一平面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挡板32衔接、搭接、或者只有微小气流间隙,在第一打开状态下,多个第一挡板32彼此平行,且每个第一挡板32所在平面均垂直于第一连杆33的延伸方向,由此,可以保证相邻两个第一挡板32之间的间距较大,提高气流的通过率,降低风阻,降低能耗。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门组件4可以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连杆和多个第二挡板41,多个第二挡板41沿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第二挡板41均与第二连杆相连,第二驱动器驱动其中一个第二挡板41转动,该第二挡板41通过第二连杆带动其余的第二挡板41转动。由此,第二阀门组件4的结构简单、便于控制第二阀门组件4在第二打开状态和第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在第二关闭状态下,多个第二挡板41位于同一平面上,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41衔接、搭接、或者只有微小气流间隙,在第二打开状态下,多个第二挡板41彼此平行,且每个第二挡板41所在平面均垂直于第二连杆的延伸方向,由此,可以保证相邻两个第二挡板41之间的间距较大,提高气流的通过率,降低风阻,降低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阀门组件3、第二阀门组件4、以及第三阀门组件6的具体结构形式、尺寸、位置、运动方式均不限于上述描述,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选择设计,只要能够满足上述功能要求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腔室102位于第一腔室101的后侧,第三腔室103设于第一子腔1011的上方,第三通风口106包括设于第三腔室103前侧上方的第三前出口1061和分别设于第三腔室103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三侧开口1062,第一通风口104包括分别设于第一腔室101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侧开口1041,第二通风口105为一个或者多个且设于第二腔室102后侧。
由此,如上文介绍,第一通风口104可以作为内循环功能的进风口和排风功能的进风口,第二通风口105可以作为新风功能的进风口和排风功能的出风口,第三通风口106可以作为新风功能的出风口和内循环功能的出风口,由此,通过如上设计第一通风口104、第二通风口105和第三通风口106,可以保证出风口与进风口的位置相距较远,避免回风问题,而且可以尽量提高出风的范围和出风量要求,以及尽量提高进风范围和进风量要求。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通风口104、第二通风口105和第三通风口106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调整,只有满足上述功能的通风要求即可,这里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的具体构成不限,例如图6-图8所示,壳体组件1可以包括上壳组件11和下壳组件12,上壳组件11拼接在下壳组件12的上方,上壳组件11内限定出第三腔室103,下壳组件12内限定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上壳组件11可以包括上前壳111和上后壳112,上前壳111拼接在上后壳112的前侧,第三前出口1061可以形成在上前壳111的上方,上后壳112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三侧开口1062,下壳组件12可以由若干子壳体拼接而成,第二通风口105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于下壳组件12的后侧,下壳组件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开口1041,下壳组件12的前侧设有风机安装开口。由此,壳体组件1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且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非敞开处的密封。
另外,如图6-图7所示,空气处理装置5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安装,例如,壳体组件1上可以具有拆装口1110,第三腔室103内可以设置滑轨1120,空气处理装置5可以由拆装口1110插入滑轨1120,或者沿着滑轨1120从拆装口1110拆出,从而方便空气处理装置5的拆装,以便于空气处理装置5的清洁、更换或维修等。此外,当壳体组件1设置为上述结构时,可以将拆装口1110设置在上前壳111上,将滑轨1120设置在上后壳112内,从而将上壳组件11设置为包括上前壳111和上后壳112的结构,从而方便滑轨1120和拆装口1110的加工。
另外,为了提高空气处理装置5的安装稳定性和尺寸,可以将空气处理装置5设置为斜插结构,例如,可以将滑轨1120设置为自前向后、自上向下延伸,从而不但可以提高空气处理装置5在第三腔室103内的尺寸,提高空气处理效果,而且可以提高空气处理装置5的安装稳定性,避免空气处理装置5从后向前自动从拆装口1110脱出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部件100的应用场景不限,例如可以用于空调器1000或空气净化器等,这里不作赘述。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如图9和图10所示,空调器1000可以包括:空气换热部件200和新风部件100,空气换热部件200用于温度调节,新风部件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部件100。由此,可以使得空调器1000具有新风功能。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新风部件100,可以具备内循环功能、新风功能和排风功能,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而且,当将风机组件2设置为包括离心风机21时,可以实现大新风量,当新风部件100包括净化装置时,可以实现大净化量。另外,可以理解的是,风机组件2除了包括离心风机21之外,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离心风机21转动的驱动电机22等,这里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空调分体机,或者是空调一体机,其中,空调分体机可以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空气换热部件200和新风部件100均可以设于室内机,其中,空调一体机可以为移动空调或窗机等。需要说明的是,新风部件100在空调器1000上的设置位置不限,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新风部件100应用于柜式室内机时,可以在柜式室内机的机身下侧设置新风部件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0还可以包括机壳部件300,空气换热部件200和新风部件100均收纳在机壳部件300内,机壳部件300上可以具有与第一开口301、第二开口302、第三开口303,第一开口301与第一通风口104对应设置且连通,第二开口302与第二通风口105对应设置且连通,第三开口303与第三通风口106对应设置且连通,由此,可以满足通风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部件300可以包括前壳、后壳、底壳、顶壳等,前壳可以由一块或多块组成,并设置有空调出风口304,对应空调出风口304设置有出风口开关门,用来打开或者关闭空调出风口304,后壳由一块或多块组成,设置有空调回风口305,空调回风口305设置有空调回风格栅和滤网,后壳内的两侧设置有立柱,用来安装固定空气换热部件200、以及新风部件100及电控部件,空气换热部件200可以包括换热器、单贯流风机或双贯流风机等,此外,后壳内侧可以设置导向密封结构,新风部件100与导向密封结构导向滑移配合,从而方便新风部件100的安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三通风口与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适于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三通风口均适于与室内连通;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
第一阀门组件,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在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一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组件使所述第一腔室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且与所述第二腔室隔断,在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组件使所述第一腔室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腔室隔断、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第二阀门组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在第二打开状态和第二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二阀门组件使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在所述第二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阀门组件使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包括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子腔连通在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之间,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三子腔和所述第三腔室之间,所述第二阀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后侧,所述第三子腔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的后侧,所述第三子腔的底部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子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子腔的后侧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通过位于所述第三子腔顶部的第一通过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和多个第一挡板,多个所述第一挡板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第一挡板均与所述壳体组件枢转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一挡板的枢转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一挡板转动,在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共同遮挡所述第一通过口,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共同打开所述第一通过口,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挡板关闭所述第二连通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后部的第二通过口连通,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和多个第二挡板,多个所述第二挡板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第二挡板均与所述壳体组件枢转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二挡板的枢转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第二挡板转动,在所述第二关闭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二挡板共同遮挡所述第二通过口,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二挡板共同打开所述第二通过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和所述第二阀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驱动器、连杆和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所述挡板均与所述连杆相连,所述驱动器驱动其中一个所述挡板转动,所述其中一个所述挡板通过所述连杆带动其余的所述挡板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后侧,所述第三通风口包括设于所述第三腔室前侧上方的第三前出口和分别设于所述第三腔室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三侧开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侧开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为一个或者多个且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阀门组件,所述第三阀门组件在第三打开状态和第三关闭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三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通风口打开,在所述第三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通风口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于所述第三腔室,且位于所述第三通风口的上游。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换热部件,所述空气换热部件用于温度调节;和
新风部件,所述新风部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
CN202120148979.2U 2020-11-25 2021-01-19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42499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94723 2020-11-25
CN202022789472 2020-1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9964U true CN214249964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5106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8965.0U Active CN214249963U (zh) 2020-11-25 2021-01-19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2120148979.2U Active CN214249964U (zh) 2020-11-25 2021-01-19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2110069297.7A Pending CN114543227A (zh) 2020-11-25 2021-01-19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8965.0U Active CN214249963U (zh) 2020-11-25 2021-01-19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9297.7A Pending CN114543227A (zh) 2020-11-25 2021-01-19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42499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5999A1 (zh) * 2021-02-08 2022-08-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5999A1 (zh) * 2021-02-08 2022-08-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3227A (zh) 2022-05-27
CN214249963U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60129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791823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4249964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953357U (zh)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240068696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21409470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511454U (zh) 风机组件、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644896B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4009453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501556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1345537U (zh)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204780U (zh) 空气处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4001426A (zh) 一种气流可换向的新风机及换向方法
CN114543226A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909754A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050010410A (ko) 환기기능을 구비한 공기청정기
CN214791496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5260464U (zh) 转动阀门、通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装置
EP4235043A1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8787584U (zh) 空调器
CN214501679U (zh) 电机组件、新风部件和空调器
CN2192437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91512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198915U (zh)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