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8251U - 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8251U
CN214248251U CN202022807151.1U CN202022807151U CN214248251U CN 214248251 U CN214248251 U CN 214248251U CN 202022807151 U CN202022807151 U CN 202022807151U CN 214248251 U CN214248251 U CN 214248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ear
chamber
hollow
hollow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071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安安
奉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071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8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8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8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空心轴、齿轮箱、制动端盖、齿轮组件和集油件;电机空心轴包括输出端、制动端和空心腔,输出端与齿轮组件连接,制动端位于制动端盖内,空心腔与制动端盖的内腔连通,空心腔用于输送润滑油;齿轮箱包括第一油腔,第一油腔用于存储润滑油;齿轮组件位于齿轮箱内,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至少一个齿轮的部分位于第一油腔内;集油件靠近对应的齿轮设置,集油件用于收集对应齿轮搅油扬起的润滑油,集油件包括导油通道,导油通道与空心腔连通,导油通道用于将收集的润滑油输送至空心腔。驱动装置具有润滑效果显著,结构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驱动装置可以用做多种工具的动力源,驱动装置的种类较多,如具有制动功能的减速电机等。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减速器、电机和制动器的集成,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具有相对运动的构件之间会因接触而产生摩擦,为了减少摩擦造成的损伤,通常使用润滑油等进行润滑。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装置具有润滑效果不好,结构复杂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装置润滑效果不好,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有润滑效果好,故障率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空心轴、齿轮箱、制动端盖、齿轮组件和集油件;
所述电机空心轴包括输出端、制动端和空心腔,所述输出端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所述制动端位于所述制动端盖内,所述空心腔与所述制动端盖的内腔连通;
所述齿轮箱包括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油腔用于存储润滑油;
所述齿轮组件位于所述齿轮箱内,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至少一个所述齿轮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油腔内;
所述集油件设置在所述齿轮的外侧,所述集油件用于收集对应所述齿轮搅油扬起的润滑油,所述集油件上设置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与所述空心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集油件为弧形弯管结构,所述集油件围成弧形腔,所述齿轮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弧形腔内;
所述集油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齿轮的切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端部处的所述导油通道用于与所述空心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集油件朝向对应所述齿轮的侧壁包括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油通道连通,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导油通道内。
可选地,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处的所述导油通道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空心腔内。
可选地,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齿轮轴线方向上,所述集油件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齿轮箱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集油件包括两个,分别靠近对应的所述齿轮设置;
两个所述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其中一个所述集油件用于收集对应所述齿轮逆时针转动搅油扬起的润滑油,其中另一个所述集油件用于收集对应所述齿轮顺时针转动搅油扬起的润滑油。
可选地,两个所述集油件的两个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两个所述集油件连接后呈M型。
可选地,所述电机空心轴还包括轴孔,所述轴孔位于所述制动端,所述空心腔通过所述轴孔与所述内腔连通。
可选地,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制动端盖包括第二油腔,所述内腔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所述回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中,第一油腔用于存储润滑油,至少一个齿轮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油腔内,齿轮转动时会搅油扬起的润滑油,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齿轮搅油扬起的润滑油会被集油件收集,并通过导油通道流入空心腔内,润滑油流经空心腔后进入到内腔中,对内腔中的制动器轴承等运动构件润滑。驱动装置充分利用齿轮的旋转搅油和集油件的收集功能,齿轮强制将润滑油扬起至集油件,增加了润滑效果,使得润滑效果显著,同时驱动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齿轮组件、电机空心轴和制动端盖处构件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齿轮组件、电机空心轴和制动端盖处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齿轮箱;111-第一油腔;2-齿轮组件;21-齿轮;3-集油件;31-第一端部;32-第二端部;4-电机空心轴;41-空心腔;5-制动端盖;51-内腔;52-第二油腔;6-导油管;7-连接轴承;8-支撑板;9-回油管;10-减速器;11-电机;12-制动器;13-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空心轴4、齿轮箱1、制动端盖5、齿轮组件2和集油件3。
所述电机空心轴4包括输出端、制动端和空心腔41,所述输出端与所述齿轮组件2连接,所述制动端位于所述制动端盖5内,所述空心腔41与所述制动端盖5的内腔51连通。
所述齿轮箱1包括第一油腔111,所述第一油腔111用于存储润滑油。
所述齿轮组件2位于所述齿轮箱1内,所述齿轮组件2包括多个齿轮21,至少一个所述齿轮21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油腔111内。
所述集油件3设置在所述齿轮21的外侧,所述集油件3用于收集对应所述齿轮21搅油扬起的润滑油,所述集油件3上设置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与所述空心腔41连通。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器10、电机11和制动器12,减速器10、电机11和制动器12依次连接,其各构件被组合在同一壳体内。电机11带动减速器10旋转,当处于减速工况时,制动器12可通过花键制动电机1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减速器10包括齿轮箱1、齿轮组件2和第一油腔111,齿轮箱1为减速器10的部分壳体,齿轮组件2和第一油腔111位于齿轮箱1内。电机11包括电机空心轴4、转子和定子,电机空心轴4与转子连接,转子和定子对应设置。制动器12包括制动端盖5、制动器轴承和内腔51,制动端盖5为制动器12的部分壳体,制动端盖5围成内腔51,制动器轴承位于内腔51内。工作时,齿轮组件2、电机空心轴4、制动器轴承等相对运动的构件会产生摩擦,为了减少摩擦造成的损伤,需要使用润滑油等进行润滑。
电机空心轴4包括输出端和制动端,如图1所示,输出端和制动端分别为电机空心轴4的两端,电机空心轴4在工作时会高速旋转,输出端与齿轮组件2连接,利用齿轮组件2的减速功能,将电机11输出端输出的高速运转动力进行减速为符合需求的低速运转动力。所述制动端位于所述制动端盖5内,受制动器轴承等构件的制动。电机空心轴4的空心腔41用于输送润滑油。
驱动装置中,第一油腔111用于存储润滑油,至少一个齿轮21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油腔111内,齿轮21转动时会搅油扬起的润滑油,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齿轮21搅油扬起的润滑油会被集油件3收集,并通过导油通道流入空心腔41内,润滑油流经空心腔41后进入到内腔51中,对内腔51中的制动器轴承等运动构件润滑。驱动装置充分利用齿轮21的旋转搅油和集油件3的收集功能,齿轮21强制将润滑油扬起至集油件3,增加了润滑效果,使得润滑效果显著,同时驱动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油件3为弧形弯管结构,所述集油件3围成弧形腔,所述齿轮21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弧形腔内;所述集油件3包括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所述第一端部31与所述齿轮21的切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端部32处的所述导油通道用于与所述空心腔41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部31和所述第二端部32分别位于所述集油件3弧形的两端,所述第一端部31靠近所述齿轮21搅油上扬的一侧。集油件3为弧形弯管结构,集油件3的形状与齿轮21的外轮廓形状适配,减少安装空间。
如图3所示,齿轮21单方向运转过程中,润滑油会跟随齿轮21的齿面旋转扬起,而第一端部31安装在与所述齿轮21的切线方向平行的位置,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部分会进入集油件3内,因所述第一端部31和所述第二端部32分别位于所述集油件3弧形的两端,润滑油由第一端部31进入集油件3后,润滑油由于离心力会在集油件3内移动,移动到第二端部32,由于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与集油件3的顶端存在高度差,润滑油不会通过集油件3的顶端回流,集油件3内收集的润滑油经过第二端部32处的导油通道流入空心腔41内。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油件3朝向对应所述齿轮21的侧壁包括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油通道连通,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导油通道内。
通孔的设置,使得被齿轮扬起的润滑油能够穿过通孔进入到导油通道内。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导油管6,所述导油管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32处所述导油通道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空心腔41内。
当集油件3和电机空心轴4均为硬质材料时,使用导油管6将导油通道和空心腔41连通,能够避免集油件3和电机空心轴4的材料特性而影响到导油通道和空心腔41的连通。导油管6根据使用需求选择硬质材料管道或是软质材料管道。
将导油管6的另一端伸入空心腔41内,能够确保导油通道内的润滑油进入到空心腔41内。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轴承7,所述第二端部32通过所述连接轴承7与所述电机空心轴4固定连接。
电机空心轴4为转动部件,集油件3为静止部件,空心腔41位于电机空心轴4内,使用连接轴承7确保集油件3和电机空心轴4能够连接,且保证导油通道和空心腔41连接稳定和可靠。
集油件3与电机空心轴4连接,能够避免电机空心轴4旋转过程中,集油件3与电机空心轴4发生干涉,同时将导油管6延伸进空心腔41内,保证润滑油能够更好的通过电机空心轴4。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支撑板8,所述齿轮21轴线方向上,所述集油件3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板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齿轮箱1固定连接。
支撑板8用于将集油件3固定在齿轮箱1内,如图3所示,支撑板8的下端与集油件3连接,支撑板8的上端用于与齿轮箱1连接。支撑板8与集油件3的上端连接,能够减少支撑板8与润滑油的接触,以及与齿轮箱1内其他构件发生干涉。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油件3包括两个,分别靠近对应的所述齿轮21设置;两个所述齿轮21的转动方向相同,其中一个所述集油件3用于收集对应所述齿轮21逆时针转动搅油扬起的润滑油,其中另一个所述集油件3用于收集对应所述齿轮21顺时针转动搅油扬起的润滑油。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集油件3的两个所述第二端部32连接,两个所述集油件3连接后呈M型。
一对齿轮21的下方位于第一油腔111内,两个集油件3呈M型设置。齿轮21运行为正反转运行,安装两个集油件3可以在齿轮21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情况下,均使用齿轮21的搅油和集油件3的收集和导油作用进行润滑,使得润滑效果显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空心轴4还包括轴孔,所述轴孔位于所述制动端,所述空心腔41通过所述轴孔与所述内腔51连通。
电机空心轴4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空心腔41内的润滑油会通过所述轴孔飞溅至内腔51内,从而润滑位于内腔51的制动端轴承等构件。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回油管9,所述制动端盖5包括第二油腔52,所述内腔51与所述第二油腔52连通,所述回油管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5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111连通。
润滑油源源不断流进内腔51的过程中,制动端盖5内的油压会随之升高,如果不能及时将制动端盖5中的润滑油导出,过高压力会迫使润滑油从油封13接触位置渗出,导致油量降低,同时影响制动效果,回油管9的设置,保证齿轮箱1与制动端盖5的油压平衡。
在一实施例中,集油件3为整流板,整流板为现有结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
由于驱动装置具有润滑效果好的优点,能够降低车辆的故障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空心轴(4)、齿轮箱(1)、制动端盖(5)、齿轮组件(2)和集油件(3);
所述电机空心轴(4)包括输出端、制动端和空心腔(41),所述输出端与所述齿轮组件(2)连接,所述制动端位于所述制动端盖(5)内,所述空心腔(41)与所述制动端盖(5)的内腔(51)连通;
所述齿轮箱(1)包括第一油腔(111),所述第一油腔(111)用于存储润滑油;
所述齿轮组件(2)位于所述齿轮箱(1)内,所述齿轮组件(2)包括多个齿轮(21),至少一个所述齿轮(21)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油腔(111)内;
所述集油件(3)设置在所述齿轮(21)的外侧,所述集油件(3)用于收集对应所述齿轮(21)搅油扬起的润滑油,所述集油件(3)上设置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与所述空心腔(4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件(3)为弧形弯管结构,所述集油件(3)围成弧形腔,所述齿轮(21)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弧形腔内;
所述集油件(3)包括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所述第一端部(31)与所述齿轮(21)的切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端部(32)处的所述导油通道用于与所述空心腔(4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件(3)朝向对应所述齿轮(21)的侧壁包括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油通道连通,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导油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油管(6),所述导油管(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32)处的所述导油通道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空心腔(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8),所述齿轮(21)轴线方向上,所述集油件(3)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板(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齿轮箱(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件(3)包括两个,分别靠近对应的所述齿轮(21)设置;
两个所述齿轮(21)的转动方向相同,其中一个所述集油件(3)用于收集对应所述齿轮(21)逆时针转动搅油扬起的润滑油,其中另一个所述集油件(3)用于收集对应所述齿轮(21)顺时针转动搅油扬起的润滑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集油件(3)的两个所述第二端部(32)连接,两个所述集油件(3)连接后呈M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空心轴(4)还包括轴孔,所述轴孔位于所述制动端,所述空心腔(41)通过所述轴孔与所述内腔(5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油管(9),所述制动端盖(5)包括第二油腔(52),所述内腔(51)与所述第二油腔(52)连通,所述回油管(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5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111)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
CN202022807151.1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4248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7151.1U CN214248251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7151.1U CN214248251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8251U true CN214248251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35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07151.1U Active CN214248251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8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9123U (zh) 一种轮毂电机系统及其润滑系统
JPH0410396Y2 (zh)
JP2022508386A (ja) 水冷モータのフロントベアリング油潤滑機構及びモータ駆動アセンブリ
CN214999145U (zh) 一种带可调齿侧间隙结构的蜗轮蜗杆减速机
CN214248251U (zh) 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CN112202259B (zh) 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系统及电驱动总成
CN116066526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机
CN213206520U (zh) 用于减速电机输入轴花键的润滑结构
CN2470603Y (zh) 多齿槽挡油环
EP2187099A1 (en) Lubrication structure of gear train encased in gear case
CN115435073A (zh) 一种挡油罩及电驱桥高速轴承润滑结构
CN113187886B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轴承润滑结构
CN115263487A (zh) 一种无附加动力的泵油装置
CN212959800U (zh) 使用润滑油润滑的角磨机齿轮箱的密封结构及角磨机
CN210153193U (zh) 一种乘用车驱动桥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CN210686857U (zh) 一种工作台传动结构
CN217301533U (zh) 立式平行轴高效减速机
CN211009251U (zh) 一种用于印染机械的离心泵
CN214617775U (zh) 一种抬包清理驱动装置
CN215410060U (zh) 高润滑质量的耐磨损齿轮减速机
CN215206867U (zh) 一种润滑脂润滑的电动滚筒
CN217558624U (zh) 一种可降低噪音的汽车冷却风扇扇叶
CN114593198B (zh) 一种减速机及其辅助润滑结构
CN220980267U (zh) 一种节能减速器箱体
CN211550501U (zh) 一种机械设备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