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7080U - 一种变道辊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道辊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17080U
CN214217080U CN202023178887.3U CN202023178887U CN214217080U CN 214217080 U CN214217080 U CN 214217080U CN 202023178887 U CN202023178887 U CN 202023178887U CN 214217080 U CN214217080 U CN 214217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roller way
roller bed
fixedly connected
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88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洪
郑东艳
石磊
王岩
闫志文
柴璐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Changzhi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Changzhi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Changzhi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Changzhi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788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17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17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17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辊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变道辊道,包括第一辊道、第二辊道和第三辊道,所述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并列设置且第一辊道位于第二辊道的左侧,所述第三辊道与第二辊道垂直设置且位于第二辊道的端部右侧,所述平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三个气缸带动推板向左移动,推板将平板上端面的轧钢通过连接板推送至第一辊道上端,第一辊道继续输送轧钢,从而完成变道,变道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解决了现有的轧钢辊道运输时需要将同一条辊道传进来的轧钢分开放置,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变道,现有的变道轨道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且变道不方便,输送辊道转弯处通常为圆角环线,转弯半径较大,导致空间利用率降低,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变道辊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道辊道。
背景技术
轧钢,在旋转的轧辊间改变钢锭,钢坯形状的压力加工过程叫轧钢,轧钢的目的与其他压力加工一样,一方面是为了得到需要的形状,钢板,带钢,线材以及各种型钢等,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善钢的内部质量,我们常见的汽车板、桥梁钢、镀锡板,此外,由于轧制产品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有些产品是经过多次轧制才生产出来的,所以轧钢生产通常分为半成品生产和成品生产两类,在轧钢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辊道对轧钢进行传送。
但是现有的轧钢辊道具有以下不足:
1、有时候辊道运输时需要将同一条辊道传进来的轧钢分开放置,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变道,现有的变道轨道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且变道不方便;
2、输送辊道转弯处通常为圆角环线,转弯半径较大,导致空间利用率降低,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道辊道,具有便于进行工件变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便于进行输送转弯,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道辊道,包括第一辊道、第二辊道和第三辊道,所述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并列设置且第一辊道位于第二辊道的左侧,所述第三辊道与第二辊道垂直设置且位于第二辊道的端部右侧,所述第二辊道的上端面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辊道通过连接板与第二辊道连通,所述平板的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安装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气缸,三个所述气缸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并延伸至安装板的左侧,三个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板;
所述第二辊道的前端面安装有转弯装置,所述转弯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背部与第二辊道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的右侧与第三辊道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的上端面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座,所述转座的下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下端面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内部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所述箱体的内壁底端右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固定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座的上端面开设有两个辊槽,两个所述辊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辊,所述转座的内部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转座并延伸至位于前端的辊槽内部与转辊固定连接。
为了带动两个转辊同时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道辊道优选的,两个所述转辊之间通过皮带转动连接。
为了便于推板可以在连接板上端自由伸缩,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道辊道优选的,所述推板的长度小于连接板的长度。
为了方便传动工件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道辊道优选的,两个所述转辊的上端面通过辊槽贯穿安装箱的上端面并延伸出安装箱的上端面2cm。
为了便于工件输送,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道辊道优选的,所述第二辊道和第三辊道的上端面均与安装箱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从连接板前后两端对工件进行防护,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道辊道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
为了便于安装箱内部器件散热,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道辊道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壁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上端的辊筒均处于转动状态,轧钢经过第二辊道运输至平板上端,启动三个气缸,三个气缸带动推板向左移动,推板将平板上端面的轧钢通过连接板推送至第一辊道上端,第一辊道继续输送轧钢,从而完成变道,变道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2、当需要运输转弯时,轧钢通过第二辊道运输至安装箱内部的转座上端,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与固定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固定齿轮转动,固定齿轮固定于转杆的外壁,从而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顶部的转座在圆形槽内部转动九十度,从而使转座以及上端的工件转动九十度,随后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转轴带动位于前端的转辊进行自转,转辊通过皮带带动后端的转辊转动,从而使两个转辊同时转动,两个转辊的上端面延伸出辊槽与轧钢的底部抵接,从而将轧钢进行传送至右侧的第三辊道上端,完成转弯,该装置通过直角九十度转动完成轧钢的转向,相比圆角环线的转弯装置大大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成本,转弯方便。
综上所述,该种变道辊道具有便于进行工件变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便于进行输送转弯,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弯装置内部主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弯装置外部主视结构图;
图中,1、第一辊道;2、第二辊道;3、第三辊道;4、平板;5、连接板;6、安装板;7、气缸;8、推板;9、转弯装置;10、箱体;11、安装箱;12、圆形槽;13、转座;14、转杆;15、轴承;16、固定齿轮;17、第一电机;18、转动齿轮;19、辊槽;20、转辊;21、第二电机;22、转轴;23、挡板;24、散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道辊道,包括第一辊道1、第二辊道2和第三辊道3,第一辊道1和第二辊道2并列设置且第一辊道1位于第二辊道2的左侧,第三辊道3与第二辊道2垂直设置且位于第二辊道2的端部右侧,第二辊道2的上端面设置有平板4,平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第一辊道1通过连接板5与第二辊道2连通,平板4的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安装板6的右侧安装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气缸7,三个气缸7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6并延伸至安装板6的左侧,三个气缸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板8;
第二辊道2的前端面安装有转弯装置9,转弯装置9包括箱体10,箱体1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箱11,安装箱11的背部与第二辊道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安装箱11的右侧与第三辊道3的左侧固定连接,安装箱11的上端面开设有圆形槽12,圆形槽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座13,转座13的下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转杆14,转杆14的下端面通过轴承15与箱体10的内部底端转动连接,转杆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16,箱体10的内壁底端右侧安装有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18,转动齿轮18与固定齿轮16啮合连接,转座13的上端面开设有两个辊槽19,两个辊槽19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辊20,转座13的内部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2,转轴22贯穿转座13并延伸至位于前端的辊槽19内部与转辊2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辊道1和第二辊道2上端的辊筒均处于转动状态,轧钢经过第二辊道2运输至平板4上端,启动三个气缸7,三个气缸7带动推板8向左移动,推板8将平板4上端面的轧钢通过连接板5推送至第一辊道1上端,第一辊道继续输送轧钢,从而完成变道,变道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当需要运输转弯时,轧钢通过第二辊道2运输至安装箱11内部的转座13上端,启动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带动转动齿轮18转动,转动齿轮18与固定齿轮16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固定齿轮16转动,固定齿轮16固定于转杆14的外壁,从而带动转杆14转动,转杆14带动顶部的转座13在圆形槽12内部转动九十度,从而使转座13以及上端的工件转动九十度,随后启动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通过转轴22带动位于前端的转辊20进行自转,转辊20通过皮带带动后端的转辊20转动,从而使两个转辊20同时转动,两个转辊20的上端面延伸出辊槽19与轧钢的底部抵接,从而将轧钢进行传送至右侧的第三辊道3上端,完成转弯,该装置通过直角九十度转动完成轧钢的转向,相比圆角环线的转弯装置大大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成本,转弯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转辊20之间通过皮带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两个转辊20之间通过皮带转动连接,从而带动两个转辊20可以同时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推板8的长度小于连接板5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当气缸7推动推板8向左移动时,推板8可以延伸至连接板5的上端,从而将轧钢完全推至第一辊道1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转辊20的上端面通过辊槽19贯穿安装箱11的上端面并延伸出安装箱11的上端面2cm。
本实施例中:两个转辊20的上端面延伸出辊槽19与轧钢的底部抵接,从而便于进行传送轧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辊道2和第三辊道3的上端面均与安装箱1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中:安装箱11、第二辊道2和第三辊道3的上端面保持平齐,构成完整的输送通道,便于进行输送轧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连接板5的上端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23。
本实施例中:两个挡板2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出现轧钢从前后两侧掉落或者卡住的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箱体10的外壁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口24。
本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口24便于箱体10内部的器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第一辊道1和第二辊道2上端的辊筒均处于转动状态,轧钢经过第二辊道2运输至平板4上端,启动三个气缸7,三个气缸7带动推板8向左移动,推板8将平板4上端面的轧钢通过连接板5推送至第一辊道1上端,第一辊道继续输送轧钢,从而完成变道,变道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当需要运输转弯时,轧钢通过第二辊道2运输至安装箱11内部的转座13上端,启动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带动转动齿轮18转动,转动齿轮18与固定齿轮16啮合连接,从而带动固定齿轮16转动,固定齿轮16固定于转杆14的外壁,从而带动转杆14转动,转杆14带动顶部的转座13在圆形槽12内部转动九十度,从而使转座13以及上端的工件转动九十度,随后启动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通过转轴22带动位于前端的转辊20进行自转,转辊20通过皮带带动后端的转辊20转动,从而使两个转辊20同时转动,两个转辊20的上端面延伸出辊槽19与轧钢的底部抵接,从而将轧钢进行传送至右侧的第三辊道3上端,完成转弯,该装置通过直角九十度转动完成轧钢的转向,相比圆角环线的转弯装置大大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成本,转弯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变道辊道,包括第一辊道(1)、第二辊道(2)和第三辊道(3),所述第一辊道(1)和第二辊道(2)并列设置且第一辊道(1)位于第二辊道(2)的左侧,所述第三辊道(3)与第二辊道(2)垂直设置且位于第二辊道(2)的端部右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道(2)的上端面设置有平板(4),所述平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第一辊道(1)通过连接板(5)与第二辊道(2)连通,所述平板(4)的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右侧安装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气缸(7),三个所述气缸(7)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6)并延伸至安装板(6)的左侧,三个所述气缸(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板(8);
所述第二辊道(2)的前端面安装有转弯装置(9),所述转弯装置(9)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箱(11),所述安装箱(11)的背部与第二辊道(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11)的右侧与第三辊道(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11)的上端面开设有圆形槽(12),所述圆形槽(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座(13),所述转座(13)的下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转杆(14),所述转杆(14)的下端面通过轴承(15)与箱体(10)的内部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16),所述箱体(10)的内壁底端右侧安装有第一电机(17),所述第一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18),所述转动齿轮(18)与固定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转座(13)的上端面开设有两个辊槽(19),两个所述辊槽(19)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辊(20),所述转座(13)的内部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21),所述第二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贯穿转座(13)并延伸至位于前端的辊槽(19)内部与转辊(2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道辊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辊(20)之间通过皮带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道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8)的长度小于连接板(5)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道辊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辊(20)的上端面通过辊槽(19)贯穿安装箱(11)的上端面并延伸出安装箱(11)的上端面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道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道(2)和第三辊道(3)的上端面均与安装箱(1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道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的上端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道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的外壁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口(24)。
CN202023178887.3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变道辊道 Active CN214217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8887.3U CN214217080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变道辊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8887.3U CN214217080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变道辊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17080U true CN214217080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70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8887.3U Active CN214217080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变道辊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170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0381A (zh) * 2022-09-13 2022-10-14 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的辊道输送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0381A (zh) * 2022-09-13 2022-10-14 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的辊道输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17080U (zh) 一种变道辊道
CN107985991B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用可旋转工作台
CN210212580U (zh) 一种放置方便且牢固的调和罐拖车
CN211616694U (zh) 一种全钢工程胎一段到二段胎胚传递装置
CN210854797U (zh) 一种高合金带钢组件
CN215401550U (zh) 一种输送线转向机构
CN215469313U (zh) 一种滚轮架传动机构
CN214080403U (zh) 一种双变速箱钢管力度速度调节装置
CN108560983B (zh) 一种推夹式平面移动搬运装置
CN216936628U (zh) 一种汽车注塑件输送装置
CN206519521U (zh) 一种钢筋弯曲机
CN219425826U (zh) 一种高质量钢管分段装置
CN206384525U (zh) 一种产品流水线的移动型物料转向装置
CN110733175A (zh) 一种新型玻璃翻转工装机构
CN220826976U (zh) 一种带有夹持机构的托辊翻转机
CN213706707U (zh) 一种可防止输送物料滑落的双通道式旋转输送机构
CN211803206U (zh)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卡箍带的弯圆装置
CN221018066U (zh) 一种双相钢不锈钢管加工整圆装置
CN214772688U (zh) 一种木制家具生产用开榫机
CN220591128U (zh) 一种翻钢机
CN210824246U (zh) 一种钢坯用的翻转装置
CN220941503U (zh) 一种彩铝线涂机
CN219970817U (zh) 一种回转输送线
CN218890843U (zh) 金属毛细管长度分选装置
CN215556759U (zh) 一种输送机的倾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