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5924U -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15924U
CN214215924U CN202022494872.1U CN202022494872U CN214215924U CN 214215924 U CN214215924 U CN 214215924U CN 202022494872 U CN202022494872 U CN 202022494872U CN 214215924 U CN214215924 U CN 214215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beam
connecting portion
support
bracket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48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948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15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15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15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车架及车辆。副车架包括摆臂安装支架和管梁,摆臂安装支架用于与摆臂连接,摆臂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随形连接部,第一随形连接部与管梁的外壁形状适配,第一支架通过第一随形连接部与管梁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随形连接部,第二随形连接部与管梁的外壁形状适配,第二支架通过第二随形连接部与管梁连接;垂直于管梁中线的截面为管梁截面,第一随形连接部和第二随形连接部至少覆盖管梁截面外周长度的一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后环抱管梁,能够提高摆臂安装支架与管梁连接后各个方向的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架的支架,使车桥、悬架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车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车架。副车架包括管梁和摆臂安装支架,摆臂安装支架与管梁连接,且摆臂安装支架用于与悬架的摆臂连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摆臂安装支架受到摆臂传递的力较大,车辆在路试之中,摆臂安装支架和管梁的连接处经常出现开裂、开焊、断裂等现象,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副车架承载能力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有承载能力好,不易损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副车架,包括摆臂安装支架和管梁,所述摆臂安装支架用于与摆臂连接,所述摆臂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随形连接部,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与所述管梁的外壁形状适配,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与所述管梁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随形连接部,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与所述管梁的外壁形状适配,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与所述管梁连接;
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至少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长度的一半。
可选地,一个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和一个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对应配合与所述管梁连接,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的长度和小于等于所述管梁截面外周长度。
可选地,所述管梁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弧度小于等于180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连接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且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摆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摆臂连接;或所述第二侧壁(23)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摆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管梁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为冲压钣金支架。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为加强钣金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摆臂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段式结构,由于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至少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长度的一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后环抱管梁,能够提高摆臂安装支架和管梁的连接强度,提高摆臂安装支架与管梁连接后各个方向的承载能力,使得副车架的承载能力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副车架中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管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架;11-第一随形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3-第一侧壁;14-安装孔;15-第一焊接定位孔;
2-第二支架;21-第二随形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第二侧壁;24-第二焊接定位孔;
3-管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副车架,包括摆臂安装支架和管梁3,所述摆臂安装支架用于与摆臂连接,所述摆臂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
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随形连接部11,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与所述管梁3的外壁形状适配,所述第一支架1通过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与所述管梁3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2与所述第一支架1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随形连接部21,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与所述管梁3的外壁形状适配,所述第二支架2通过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与所述管梁3连接;
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至少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长度的一半。
具体而言,副车架包括摆臂安装支架和管梁3,管梁3与摆臂安装支架连接,用于支撑固定摆臂安装支架。摆臂安装支架与摆臂连接,用于支撑固定摆臂。摆臂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用于与摆臂连接,均用于支撑和固定摆臂。
上述的管梁截面为垂直于所述管梁3中线的截面。
第一随形连接部11为与管梁3的外壁形状适配的随形结构,第一支架1和管梁3连接时,第一随形连接部11能够与管梁3的外壁紧密配合连接,使得第一支架1和管梁3连接更加牢靠。
第二随形连接部21为与管梁3的外壁形状适配的随形结构,第二支架2和管梁3连接时,第二随形连接部21能够与管梁3的外壁紧密配合连接,使得第二支架2和管梁3连接更加牢靠。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副车架,摆臂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两段式结构,由于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至少覆盖管梁截面外周长度的一半,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连接后环抱管梁3,能够提高摆臂安装支架和管梁3的连接强度,提高摆臂安装支架与管梁连接后各个方向的承载能力,使得副车架的承载能力高。
同时,摆臂安装支架的结构简单,与管梁3的组装简单方便,使得副车架和车辆具有轻量化的优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一个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对应配合与所述管梁3连接,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的长度和小于等于所述管梁截面外周长度。
一个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一个第二随形连接部21对应配合与管梁3连接,对应配合的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设置数量少,使得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与管梁3组装时,组装更加的简单方便。
且为了管梁3的外壁能够设于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处,第一随形连接部11为覆盖管梁截面外周长度小于等于管梁截面外周长度的一半,第二随形连接部21为覆盖管梁截面外周长度小于等于管梁截面外周长度的一半,否则会出现管梁3不能设于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处的情况。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梁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弧度小于等于180度。
管梁截面为圆形结构,管梁3为圆管结构,自身刚强度大,自身工艺简单,承载能力强。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均为圆弧结构,当圆弧结构的弧度大于180度时,管梁3将不能设于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内。本申请中的圆弧结构的弧度小于等于180度,当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与管梁3连接时,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可以具有一段重叠的部分,也可以没有重叠的部分,第一随形连接部11覆盖管梁截面外周的长度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覆盖管梁截面外周的长度的和小于等于管梁截面的外周长度,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与管梁3连接的刚强度大。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部12和两个第一侧壁13,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3连接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3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一端;
所述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连接部22和两个第二侧壁23,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23连接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位于所述第二侧壁23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3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23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一侧壁13与所述第二侧壁23连接。
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的结构简单,且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连接时为U形的三个边搭接,连接强度高,且结构稳定。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平行且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所述摆臂连接。
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平行且均为平面结构,方便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的连接,以及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连接后作为整体与摆臂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3包括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14用于与所述摆臂连接。两个第一侧壁13上的安装孔平行,且同轴设置。
第一支架1与摆臂连接时,在安装孔14中设置与摆臂连接的连接件,由连接件连接第一支架1和摆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23包括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14用于与所述摆臂连接(图中未示出)。
两个第二侧壁23上的安装孔14平行,且同轴设置。
参阅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二支架2和所述管梁3焊接连接。
焊接的连接方式简单,成本低,且能够使得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跟随管梁3的外壁形状连接,连接面积大,连接强度大。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的第一侧壁13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定位孔15,第一焊接定位孔15用于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和管梁3焊接时定位。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2的第二侧壁23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定位孔24,第一焊接定位孔15用于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和管梁3焊接时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为冲压钣金支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2为加强钣金支架。
钣金支架的特性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因此,第一支架1的厚度均匀,第二支架2的厚度均匀,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承载能力均匀分布。
副车架还包括调节杆、减震器、弹簧等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将摆臂安装支架设计成两段式,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设计成两个面平行的U型支架结构,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随形连接部11,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随形连接部21,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均设计成圆弧结构,与圆形的管梁焊接。焊接步骤为,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第二随形连接部21之一先与管梁3焊接,另一再与管梁3焊接,而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焊接为一体,与管梁的焊接长度接近管梁的整个圆周长时,极大的提高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与管梁3的焊接刚强度,提高了摆臂安装支架的承载能力。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副车架。
由于副车架具有承载能力强、结构简单的优点,车辆也具有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轻量化的优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安装支架和管梁(3),所述摆臂安装支架用于与摆臂连接,所述摆臂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
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随形连接部(11),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与所述管梁(3)的外壁形状适配,所述第一支架(1)通过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与所述管梁(3)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2)与所述第一支架(1)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随形连接部(21),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与所述管梁(3)的外壁形状适配,所述第二支架(2)通过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与所述管梁(3)连接;
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至少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长度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一个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对应配合与所述管梁(3)连接,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覆盖所述管梁截面外周的长度和小于等于所述管梁截面外周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弧度小于等于1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部(12)和两个第一侧壁(13),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3)连接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一随形连接部(11)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3)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一端;
所述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连接部(22)和两个第二侧壁(23),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23)连接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二随形连接部(21)位于所述第二侧壁(23)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3)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23)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一侧壁(13)与所述第二侧壁(2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平行且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所述摆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3)包括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14)用于与所述摆臂连接;或
所述第二侧壁(23)包括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14)用于与所述摆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二支架(2)和所述管梁(3)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为冲压钣金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2)为加强钣金支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
CN202022494872.1U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Active CN214215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4872.1U CN214215924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4872.1U CN214215924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15924U true CN214215924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4872.1U Active CN214215924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15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6793A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205010322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上安装支架组件
CN214215924U (zh) 一种副车架及车辆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212401351U (zh) 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JP2022095517A (ja) スペースフレーム車両の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マウンティング構造
CN211196357U (zh) 一种用于越野房车的新型副梁连接装置
CN210027391U (zh) 一种优化的商用车储气筒和干燥器集成框架
CN11633135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多型中梁应用前副车架
CN211442206U (zh) 车载支架及车辆
CN210337577U (zh) 一种重型车辆变速箱托架及重型车辆
CN210122050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总成悬置
CN208760732U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9257597U (zh) 摩托车及其车体框架
CN215398915U (zh) 底盘结构及车辆
CN111497941A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6034647U (zh) 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11252190U (zh) 一种吸振器结构
CN220842700U (zh) 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CN215662913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悬置胶垫总成
CN219583891U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震器连接支架
CN219969774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2604342U (zh) 一种汽车底盘悬架组件
CN218806102U (zh) 一种用于车架的管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