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2616U -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2616U
CN214122616U CN202022392931.4U CN202022392931U CN214122616U CN 214122616 U CN214122616 U CN 214122616U CN 202022392931 U CN202022392931 U CN 202022392931U CN 214122616 U CN214122616 U CN 214122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frame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fram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29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许海峰
董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29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261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5918 priority patent/WO2022083303A1/zh
Priority to US17/789,033 priority patent/US2023003980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2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2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中框、膜片组件、背光源和背板,中框包括多个子边框,子边框包括本体和支撑部,显示面板设置于支撑部的支撑面上;背板包括基板和翻边,翻边与子边框一一对应,多个子边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边框,第一子边框的本体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与对应的翻边抵接,且在翻边的厚度方向上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未完全覆盖对应的翻边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背光源和膜片组件依次设置于基板上,且膜片组件位于支撑部与翻边之间;沿翻边的厚度方向,凸起部与膜片组件之间预留有膨胀间隙。该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边框的宽度不能进一步减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载显示模组的应用日益普遍,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显示模组外观要求的提高,超窄边框的显示模组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通常包括中框2、背板3、背光源和膜片组件6,其中,中框2包括框体和形成于框体上、用于支撑显示面板8的支撑部21。背板3包括封堵于中框2底端敞口处的基板和形成于基板边缘处并位于中框内侧的翻边33,翻边33与支撑部21抵接。膜片组件6与背板3的翻边33之间预留有膨胀间隙。由于背板3的翻边33等的厚度均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所以现有情况下,显示模组边框的宽度已经不能再进一步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边框的宽度不能进一步减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中框、膜片组件、背光源和背板,所述背板封堵于所述中框底部的敞口处,所述膜片组件和所述背光源均设置于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围设而成的容纳腔中;其中:
所述中框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子边框,每个所述子边框均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容纳腔中延伸,与所述本体构成T字形结构;所述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支撑面,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
所述背板包括封堵于所述中框底部敞口处的基板和形成于所述基板边缘处并位于所述中框内侧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子边框一一对应;
所述中框具有的多个子边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边框,每一个所述第一子边框的本体背离所述支撑面的部位形成有向所述容纳腔中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面与对应的所述翻边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面抵接,且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未完全覆盖对应的所述翻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所述背光源和所述膜片组件依次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沿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预留有膨胀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中框第一子边框的本体背离支撑面的部位设有向容纳腔中延伸的凸起部,使厚度有限制的背板的翻边与膜片组件错开,改为凸起部与膜片组件相对、并与膜片组件之间预留有膨胀间隙,膨胀受限边界由翻边内侧转移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上;而在翻边的厚度方向上,凸起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未完全覆盖对应的翻边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使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置有凸起部的子边框的本体与膜片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显示模组的相应边框的总宽度相比于现有技术进一步减小,更能够满足人们对超窄边框显示模组的需求,而且具备量产可行性,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模组,凸起部背离支撑部的一面与对应的翻边朝向支撑部的一面抵接,有利于保证振动跌落测试和信赖性测试不出现功能性问题,因而量产可行性更高。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所述翻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重叠区域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0.3mm。
可选地,当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在15英寸以内时,所述翻边的厚度值在0.8mm~1.2mm之间,所述凸起部在背离对应的所述子边框的本体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0.5mm。
可选地,对于第一子边框,沿所述膜片组件厚度方向,所述膜片组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翻边之间、且所述膜片组件背离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与所述翻边朝向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之间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中框具有的多个子边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边框,所述第二子边框未设置所述凸起部;每一个所述第二子边框的支撑部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面与对应的所述翻边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面抵接,且沿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所述翻边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预留有所述膨胀间隙。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灯条,多个所述子边框中与所述灯条最临近、且沿所述灯条长度方向延伸的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子边框。
可选地,所述中框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子边框,其中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边对应的子边框为底边框,所述中框中与所述底边框相邻的两个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子边框。
可选地,所述中框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子边框,其中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边对应的子边框为底边框,所述中框中除所述底边框以外的三个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子边框。
可选地,所述中框为矩形框,所述膜片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边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膜片组件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底边框的长度方向垂直;
与所述底边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的所述膨胀间隙的值大于等于常温下所述膜片组件的长度的0.002倍,与所述底边框相对的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的所述膨胀间隙的值大于等于常温下所述膜片组件的宽度的0.004倍。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距离大于等于0.8mm;
当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小于等于12.3英寸时,常温下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膜片组件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1.2mm;当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于12.3英寸时,常温下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膜片组件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1.5mm。
可选地,包括封装胶带,所述封装胶带包覆于所述中框的外表面并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封装胶带的厚度值在0.05mm~0.1mm之间;
所述本体的厚度值在0.7mm~1.2mm之间。
可选地,所述本体与对应的所述翻边之间的间隙为0.1mm。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0.25英寸,所述凸起部在背离对应的所述子边框的本体的方向上的尺寸为0.55mm,所述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支撑部的方向上的尺寸为1.16mm,所述翻边的厚度为0.8mm,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距离为0.8mm、常温下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膜片组件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34mm,与所述底边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的所述膨胀间隙为0.55mm,所述封装胶带1的厚度为0.06mm。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2.3英寸,所述凸起部在背离对应的所述子边框的本体的方向上的尺寸为0.57mm,所述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支撑部的方向上的尺寸为1.2mm,所述翻边的厚度为0.8mm,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距离为0.8mm、常温下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膜片组件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25mm,与所述底边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的所述膨胀间隙为0.68mm,所述封装胶带的厚度为0.06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模组,因而至少能够达到上述显示模组所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即设置有凸起部的子边框的本体与膜片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显示模组的相应边框的总宽度相比于现有技术进一步减小,更能够满足人们对超窄边框显示模组的需求,而且具备量产可行性,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中一个边框处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设置有凸起部的子边框处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第一子边框处的截面图。
图标:1-封装胶带;2-中框;21-支撑部;22-凸起部;3-背板;33-翻边;4-背光源;5-导光板;6-膜片组件;7-泡棉胶带;8-显示面板;9-灯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8、中框2、膜片组件6、背光源4和背板3,背板3封堵于中框2底部的敞口处,膜片组件6和背光源4均设置于中框2与背板3围设而成的容纳腔中;其中:
中框2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子边框,每个子边框均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支撑部21;支撑部21向容纳腔中延伸,与本体构成T字形结构;支撑部21具有用于支撑显示面板8的支撑面,显示面板8设置于支撑面上;
背板3包括封堵于中框2底部敞口处的基板和形成于基板边缘处并位于中框2内侧的翻边33,翻边33与子边框一一对应;
中框2具有的多个子边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边框,每一个第一子边框的本体背离支撑面的部位形成有向容纳腔中延伸的凸起部22,凸起部22背离支撑部21的一面与对应的翻边33朝向支撑部21的一面抵接,且在翻边33的厚度方向上,凸起部22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未完全覆盖对应的翻边33在基板上的正投影;
背光源4和膜片组件6依次设置于基板上,沿翻边33的厚度方向,凸起部22与膜片组件6之间预留有膨胀间隙。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中框第一子边框的本体背离支撑面的部位设有向容纳腔中延伸的凸起部22,使厚度有限制的背板3的翻边33与膜片组件6错开,改为凸起部22与膜片组件6相对、并与膜片组件6之间预留有膨胀间隙,膨胀受限边界由翻边33内侧转移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22上;而在翻边33的厚度方向上,凸起部22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未完全覆盖对应的翻边33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使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置有凸起部22的子边框的本体与膜片组件6之间的距离减小,显示模组的相应边框的总宽度相比于现有技术进一步减小,更能够满足人们对超窄边框显示模组的需求,而且具备量产可行性,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模组,凸起部22背离支撑部21的一面与对应的翻边33朝向支撑部21的一面抵接,有利于保证振动跌落测试和信赖性测试不出现功能性问题,因而量产可行性更高。
具体设置上述显示面板8时,显示面板8可以通过泡棉胶带7粘贴在支撑部21的支撑面上。
可选地,中框2具有的多个子边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边框,第二子边框未设置凸起部22;每一个第二子边框的支撑部21背离支撑面的一面与对应的翻边33朝向支撑部21的一面抵接,且沿翻边33的厚度方向,翻边33与膜片组件6之间预留有膨胀间隙。
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背光源4包括导光板5和设置于导光板5入光侧的灯条9,多个子边框中与灯条9最临近、且沿9灯条9长度方向延伸的子边框为第二子边框。
具体设置上述凸起部22时,为了确保凸起部22与相应翻边33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凸起部22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翻边33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重叠区域在翻边33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即图中的A)大于等于0.3mm,可选地,A≥0.4mm。
当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在15英寸以内时,翻边33的厚度(即图中的d)可以在0.8mm~1.2mm之间,凸起部22在背离对应的子边框的本体的方向上的尺寸(即图中的x)大于等于0.5mm。
可选地,当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在10英寸以内时,d可选择0.8mm;当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在10英寸~13英寸之间时,d可选0.8mm~1mm,当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在15英寸以上时,d可选择1.2mm。
可选地,对于第一子边框,沿膜片组件6厚度方向,膜片组件6位于支撑部21与翻边33之间、且膜片组件6背离支撑部21的表面与翻边33朝向支撑部21的表面之间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显示模组可以为四边形的显示模组,也可以为异形显示模组。以显示模组为四边形显示模组为例,通常由于水平尺寸较大,所以左右两侧更难达成窄边框设计,本实施例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中框2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子边框,其中与显示面板8的底边对应的子边框为底边框,中框2中与底边框相邻的两个子边框为第一子边框。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中框2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子边框,其中与显示面板8的底边对应的子边框为底边框,中框2中除底边框以外的三个子边框为第一子边框。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当中框2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子边框时,四个子边框中第一子边框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或者四个,当中框2的四个子边框均设有凸起部22时,可选地,该结构可以用于例如直下式背光模组。
凸起部22与膜片组件6之间预留的膨胀间隙(即图中的h)是为了保证膜片组件6在高温下有足够的膨胀空间,以中框为矩形框,中框2中除底边框以外的三个子边框为第一子边框,膜片组件的长度方向与底边框的长度方向平行,膜片组件的宽度方向与底边框的长度方向垂直为例,一般设定膜片组件膨胀的方向为:长边沿左右两个方向对称膨胀,短边向上单方向膨胀,因此,膜片组件与左右两个第一子边框对应的膨胀间隙大于等于膜片总长L×膨胀系数/2,膜片组件与和底边框相对的第一子边框之间的膨胀间隙大于膜片总宽W×膨胀系数;其中,膜片膨胀系数一般选取0.4%,LGP膨胀系数一般选取0.3%。
即与底边框相邻的两个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膜片组件之间的膨胀间隙的值大于等于常温下膜片组件的长度的0.002倍,与底边框相对的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膜片组件之间的膨胀间隙的值大于等于常温下膜片组件的宽度的0.004倍。
具体设置上述支撑部21时,为了保证用户无法看到支撑部21,支撑部21与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距离(即图中的a)大于等于0.8mm;
具体设置上述膜片组件6时,为了保证膜片组件6在收缩后不跳脱至中框2外以致产生漏光风险,本实施例中,当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小于等于12.3英寸时,常温下支撑部21在膜片组件6上的正投影在翻边33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即图中的b)可以大于等于1.2mm;当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于12.3英寸时,常温下支撑部21在膜片组件6上的正投影在翻边33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大于等于1.5mm。
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包括封装胶带1,封装胶带1包覆于中框2的外表面并贴附于显示面板8的边缘,封装胶带1的厚度值(即图中的g)在0.05mm~0.1mm之间;子边框的本体的厚度(即图中的f)值在0.7mm~1.2mm之间,例如:f=1mm。本体与对应的翻边33之间的间隙(即图中的e)为0.1mm。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显示模组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
下面举例对本实施提供的显示模组的边框的极限宽度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的边框的极限宽度进行比较。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Module,简称MDL)的极限边框宽度=a+b+c+d+e+f+g,其中,a、b、d、e、f和g代表的含义可以参照本实施,c为翻边的内表面与膜片组件之间的距离,若a取0.8,e取0.1,f取0.7,g取0.06,则MDL的左右边框极限宽度=0.8+b+(L×0.004/2)+d+0.1+0.7+0.06;MDL的上边框极限宽度=0.8+b+(W×0.004)+d+0.1+0.7+0.06。
若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0.25英寸,则b为1.2mm,膜片长度L为250mm,宽度W为100mm,d值为0.8mm,显示模组的左右边框极限宽度=4.16mm,上边框极限宽度=4.06mm;
若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2.3英寸,则b为1.2mm,膜片长度L为300mm,宽度W为120mm,d值为0.8mm,显示模组的左右边框极限宽度=4.26mm,上边框极限宽度=4.14mm。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翻边33与膜片组件6的间距c为h+x-e-d=h+x-0.1-dmm,将其带入上式,可得出显示模组的左右边框极限宽度=a+b+c+d+e+f+g=a+b+0.002L+x-d-0.1+d+0.1+f+0.06=a+b+0.002L+x+f+0.06mm;上边框极限宽度=a+b+0.004W+x+f+0.06mm。
若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0.25英寸,则背板3厚度为0.8mm,台阶宽度x设计为0.5mm,则显示模组的左右边框极限宽度=a+b+0.002L+x+f+0.06mm=0.8+1.2+0.002×250+x+0.7+0.06=3.26+0.5=3.76mm<4.16mm;上边框极限宽度=3.66mm<4.06mm;
若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2.3英寸,背板3厚度为0.8mm,台阶宽度x设计为0.5mm,则显示模组的左右边框极限宽度=a+b+0.002L+x+f+0.06mm=0.8+1.2+0.002×300+x+0.7+0.06=3.86mm<4.26mm,上边框极限宽度=3.74mm<4.14mm。
下面列举两个显示模组为矩形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
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0.25英寸的结构设计,中框2材质为PC(聚碳酸酯),采用注塑成型工艺,中框2的左、右两个子边框(即与底边框相邻的两个第一子边框)均设置有凸起部22,中框2的底边框与灯条9对应,未设置凸起部22;凸起部22在背离对应的子边框的本体的方向上的尺寸x为0.55mm,凸起部22的高度(即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支撑部的方向上的尺寸)y为1.16mm,确保膜片组件6膨胀后不与背板3的翻边33干涉。
背板3的材质为铝或其他常用金属材料,背板3的翻边33的厚度设计为0.8mm,背板3的左右两侧翻边33的高度比灯条9侧翻边33的高度矮1.16mm,确保膜片膨胀后不被背板3干涉。
进一步地,a设定为0.8mm(≥0.8mm)、b设定为1.34mm(>1.2mm,该值越大,膜片组件6跳脱以及侧边亮线风险越小),中框的左、右两个子边框的凸起部与膜片组件6之间的膨胀间隙h设定为0.55mm(>0.002L=0.5mm),封装胶带1(Cell tape)设定为厚度0.06mm,通过计算可得:显示模组左右边框宽度=0.8+1.34+0.55+0.55+0.7+0.06=4.0mm。
实施例二:
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2.3英寸的结构设计,模组边框宽度≤4.06mm,具体地,中框2的材质为PC,中框2的左、右两个子边框均设置有凸起部22,中框2的底边框与灯条9对应,未设置凸起部22;凸起部22在背离对应的子边框的本体的方向上的尺寸x为0.57mm(≥0.5mm,满足要求),凸起部22的高度y为1.2mm,确保膜片组件6膨胀后不与背板3的翻边33干涉。
背板3的材质为铝,背板3翻边33的厚度设计为0.8mm,背板3的左右两侧翻边33的高度比灯条9侧翻边33的高度矮1.2mm,确保膜片组件6膨胀后不与背板3干涉。
进一步地,a设定为0.8mm、b设定为1.25mm(>1.2mm),中框的左、右两个子边框的凸起部与膜片组件6之间的膨胀间隙h设定为0.68mm(>0.002L=0.6mm)封装胶带1(Celltape)设定为厚度0.06mm,通过计算可得:显示模组左右边框的宽度=0.8+1.25+0.68+0.57+0.7+0.06=4.06mm。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模组,因而至少能够达到上述显示模组所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即设置有凸起部的子边框的本体与膜片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显示模组的相应边框的总宽度相比于现有技术进一步减小,更能够满足人们对超窄边框显示模组的需求,而且具备量产可行性,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中框、膜片组件、背光源和背板,所述背板封堵于所述中框底部的敞口处,所述膜片组件和所述背光源均设置于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围设而成的容纳腔中;其中:
所述中框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子边框,每个所述子边框均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容纳腔中延伸,与所述本体构成T字形结构;所述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支撑面,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
所述背板包括封堵于所述中框底部敞口处的基板和形成于所述基板边缘处并位于所述中框内侧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子边框一一对应;
所述中框具有的多个子边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边框,每一个所述第一子边框的本体背离所述支撑面的部位形成有向所述容纳腔中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面与对应的所述翻边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面抵接,且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未完全覆盖对应的所述翻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所述背光源和所述膜片组件依次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沿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预留有膨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所述翻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重叠区域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0.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在15英寸以内时,所述翻边的厚度值在0.8mm~1.2mm之间,所述凸起部在背离对应的所述子边框的本体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对于第一子边框,沿所述膜片组件厚度方向,所述膜片组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翻边之间、且所述膜片组件背离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与所述翻边朝向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之间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具有的多个子边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边框,所述第二子边框未设置所述凸起部;每一个所述第二子边框的支撑部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面与对应的所述翻边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面抵接,且沿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所述翻边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预留有所述膨胀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灯条,多个所述子边框中与所述灯条最临近、且沿所述灯条长度方向延伸的子边框为所述第二子边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子边框,其中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边对应的子边框为底边框,所述中框中与所述底边框相邻的两个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子边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子边框,其中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边对应的子边框为底边框,所述中框中除所述底边框以外的三个子边框为所述第一子边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为矩形框,所述膜片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边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膜片组件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底边框的长度方向垂直;
与所述底边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的所述膨胀间隙的值大于等于常温下所述膜片组件的长度的0.002倍,与所述底边框相对的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的所述膨胀间隙的值大于等于常温下所述膜片组件的宽度的0.004倍。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距离大于等于0.8mm;
当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小于等于12.3英寸时,常温下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膜片组件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1.2mm;当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于12.3英寸时,常温下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膜片组件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胶带,所述封装胶带包覆于所述中框的外表面并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封装胶带的厚度值在0.05mm~0.1mm之间;
所述本体的厚度值在0.7mm~1.2m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对应的所述翻边之间的间隙为0.1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0.25英寸,所述凸起部在背离对应的所述子边框的本体的方向上的尺寸为0.55mm,所述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支撑部的方向上的尺寸为1.16mm,所述翻边的厚度为0.8mm,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距离为0.8mm、常温下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膜片组件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34mm,与所述底边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的所述膨胀间隙为0.55mm,所述封装胶带的厚度为0.06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对角线的长度为12.3英寸,所述凸起部在背离对应的所述子边框的本体的方向上的尺寸为0.57mm,所述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支撑部的方向上的尺寸为1.2mm,所述翻边的厚度为0.8mm,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的距离为0.8mm,常温下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膜片组件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翻边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25mm,与所述底边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边框的凸起部与所述膜片组件之间的所述膨胀间隙为0.68mm,所述封装胶带的厚度为0.06mm。
15.一种车载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022392931.4U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Active CN214122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2931.4U CN214122616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PCT/CN2021/115918 WO2022083303A1 (zh) 2020-10-22 2021-09-01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US17/789,033 US20230039801A1 (en) 2020-10-22 2021-09-01 Display module and vehicle-mounted display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2931.4U CN214122616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2616U true CN214122616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0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2931.4U Active CN214122616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9801A1 (zh)
CN (1) CN214122616U (zh)
WO (1) WO202208330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437A (zh) * 2022-08-03 2022-09-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WO2023226006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2796B (zh) * 2022-05-30 2023-08-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29756A1 (en) * 2012-02-02 2015-01-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CN105044984B (zh) * 2015-08-21 2017-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6040121U (zh) * 2016-08-26 2017-03-22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
CN110174800A (zh) * 2019-05-27 2019-08-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模组
CN110361880A (zh) * 2019-07-12 2019-10-2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11650685B (zh) * 2020-06-30 2022-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987402A (zh) * 2021-03-03 2021-06-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006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113437A (zh) * 2022-08-03 2022-09-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CN115113437B (zh) * 2022-08-03 2024-05-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3303A1 (zh) 2022-04-28
US20230039801A1 (en)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22616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US673492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2333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for notebook computer with particular peg and hol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8350982B2 (en) Display device
EP2153273B1 (en) Display device
CN21034909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661553A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1400287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2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099360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CN113963621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901206U (zh) 显示装置
CN217181373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623241U (zh) 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CN220553060U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201184943Y (zh) 具有双屏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18037607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698531A (zh) 一种无中框的车载背光模组
KR20040037606A (ko) 액정표시모듈 및 그 조립방법
CN220121111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200705B (zh) 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5145071B (zh)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1123542U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898658B (zh) 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