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226006A1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226006A1
WO2023226006A1 PCT/CN2022/095608 CN2022095608W WO2023226006A1 WO 2023226006 A1 WO2023226006 A1 WO 2023226006A1 CN 2022095608 W CN2022095608 W CN 2022095608W WO 2023226006 A1 WO2023226006 A1 WO 202322600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light guide
plate
guide plate
buck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56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张强
许海峰
董慧
吴小君
桑艾霞
施晓春
张金风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2/09560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226006A1/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1494.8A priority patent/CN117480442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22600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22600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中框、背板、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侧板的顶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所述中框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覆盖部分所述光学膜片,所述侧壁位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侧壁具有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卡扣以与所述侧板连接。本公开还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外观需求提高,超窄边框液晶模组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客户对窄边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解决窄边框受限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中框、背板、导光板和光学膜片,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侧板的顶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中框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覆盖部分所述光学膜片,所述侧壁位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侧壁具有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卡扣以与所述侧板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顶壁之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光学膜片的厚度。
可选的,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的第一方向上,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2L,其中L为所述光学膜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包括与所述侧板的顶面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5mm。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由部分所述侧壁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 包括与所述侧板连接的第一部分和连接于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为所述连接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平齐。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侧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可选的,沿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所述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扣。
可选的,所述中框包括四个所述侧壁,四个所述侧壁中包括与显示面的绑定侧对应的第一侧壁,除所述第一侧壁之外的三个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
可选的,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二卡扣,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相配合的第一卡孔。
可选的,所述侧壁靠近所述顶壁的一端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向远离所述侧板的方向翻折至所述顶壁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形成支撑部,并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卡孔。
可选的,沿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所述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扣。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中框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设置胶层的泡棉固定在一起。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前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中框之间设置有单面设置胶层的泡棉,所述泡棉与所述中框之间设置有胶层,所述前框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胶层固定。
可选的,所述前框上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中框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凸出的第三卡扣以与所述第二卡孔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三卡扣由部分所述侧壁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包括与所述侧壁连接的第三部分和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前框的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四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卡孔内。
可选的,所述第四部分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前框的侧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平齐。
可选的,沿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所述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卡扣,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卡扣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扣。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减小背板的侧板的高度,使得背板的侧板位于光学默片的下方,并在中框侧壁上设置第一卡扣与背板的侧板接触配合,解除了背板壁厚对光学膜片预膨胀空间的限制,从膨胀受限边界由背板内侧转移到中框内侧上,从而可以大大缩小边框宽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 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包胶模组结构示意图。包胶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8和将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8连接在一起的胶带,背光模组包括背板3,中框2,固定于背板3上的导光板5,位于导光板5的出光侧的光学膜片6,边框宽度M=a+b+c+d+e+f+g,其中,a:中框2到AA区的距离,需要保证用户无法看到中框2边缘,一般设定a≥0.8mm;
b:中框2与光学膜片6的重合部分的长度,需要保证光学膜片6在收缩后不跳脱至中框2外,避免漏光风险,一般情况下,对于12.3寸以下的产品,b≥1.2mm,对于12.3寸以上的产品,b≥1.5mm;
c:光学膜片6到背板3的距离,需要保证高温下光学膜片6有足够的膨胀空间,一般设定c>光学膜片6总长L*膨胀系数/2;
(光学膜片6膨胀系数一般选取0.4%,LGP膨胀系数一般选取0.3%)
d:背板3厚度(侧板32的厚度):对于10寸以下的产品可选择d=0.8mm,对于10~13寸的产品可选择d=0.8mm~1mm,对于15寸以上的产品可选择d=1.2mm;
e:背板3到胶框之间距离:一般设定e=0.1mm
f:中框2的侧壁202的厚度,一般设定f=0.7~1mm;
g:Cell tape(胶带)厚度,采用常用材质制成的胶带,g=0.06mm;
极限边框宽度M=0.7+b+(L*0.004/2)+d+0.1+0.7+0.06=1.56+b+d+0.002。
若为10.25寸的产品,则b为1.2mm,光学膜片6长度L为250mm,d值为0.8mm,极限边框宽度M=4.16mm;
若为12.3寸的产品,则b为1.2mm,光学膜片6长度L为300mm,d值为0.8mm,极限边框宽度M=4.26mm。
图2为包括前框1的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8和将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8连接在一起的前框1,背光模组包括背板3,中框2,固定于背板3上的导光板5,位于导光板5的出光侧的光学膜片6,边框的宽度M=a+b+c+d+e+f+e′+g,其中
a:中框2到AA区的距离,需要保证用户无法看到中框2边缘,一般设定a≥0.8mm;
b:中框2与光学膜片6的重合部分的长度,需要保证光学膜片6在收缩后不跳脱至中框2外,避免漏光风险,一般对于12.3寸以下的产品,b≥1.2mm,对于12.3寸以上的产品b≥1.5mm;
c:光学膜片6到背板3的距离,需要保证高温下光学膜片6有足够膨胀空间,一般设定c>膜片总长L*膨胀系数/2;
(光学膜片6膨胀系数一般选取0.4%,LGP膨胀系数一般选取0.3%)
d:背板3的侧板32的厚度:对于10寸以下的产品,可选择d=0.8mm,对于10~13寸的产品,可选择d=0.8mm~1mm,对于15寸以上的产品可选择d=1.2mm;
e:背板3到胶框的距离:一般设定e=0.1mm
f:中框2的侧壁202的厚度:对于10寸以下的产品可选择f=0.3mm,对于10~13寸的产品可选择f=0.3mm~0.4mm,对于13寸以上的产品可选择f=0.5mm;
e’:中框2与前框1之间的距离:一般设定e′=0.1mm
g:前框1(Bezel)厚度:对于10寸以下的产品可选择g=0.3mm,对于10~13寸的产品可选择g=0.4mm,对于13寸以上的产品可选择g=0.5mm;
则,边框宽度M=0.8+b+(L*0.004/2)+d+0.1+0.3+0.1+0.4=1.5+b+d+0.002L,
若为10.25寸的产品,则b为1.2mm,光学膜片6长度L为250mm,d值为0.8mm,边框宽度M=4.2mm;
若为12.3寸的产品,则b为1.2mm,光学膜片6长度L为300mm,d值为0.8mm,边框宽度M=4.3mm;
从图1和图2中的结构可以看出,受限于背板3的厚度以及中框2与光学膜片6重叠部分的长度,不管采用何种模组结构,模组边框均无法缩小到4mm以下;因此,如何对模组的边框做进一步的减薄,同时具备量产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参考图3-图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中框2、背板3、导光板5和光学膜片6,
所述背板3包括底板31和侧板32,在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方向(参考图3中的Z方向)上,所述侧板32的顶面与所述底板3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 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面与所述底板31之间的距离;
所述中框2包括顶壁201和侧壁202,所述顶壁201覆盖部分所述光学膜片6,所述侧壁202位于所述侧板32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一侧,且所述侧壁202具有向靠近所述导光板5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卡扣21以与所述侧板32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既保证了背板3侧板32能够与中框2的第一卡扣21进行接触配合,又确保了光学膜片6在水平方向上膨胀后不受背板3干涉,相比于图1和图2中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解除了背板3壁厚对光学膜片6的预膨胀空间的限制,从膨胀受限边界由背板3的侧板32内侧转移到中框2的侧壁202的内侧上,从而可以大大缩小边框宽度。以12.3寸的产品为例,边框宽度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减小0.9mm以上(背板3的厚度d≥0.8mm),满足了客户对超窄边框模组的需求,具备量产可行性,最终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参考图3,边框宽度=a+b+h+f+e+g=a+b+0.002L+f+0.1+g=a+b+0.002L+f+g+0.1mm,其中h值可参考图1和图2中的c值,a为中框2与AA区之间的距离,b为中框2与光学膜片6重叠部分的长度,f为中框2的厚度,e为中框2与前框1之间的间隙,g为前框1的厚度。
若为10.25寸的产品,则边框宽度=0.8+1.2+0.5+0.3+0.4+0.1=3.3mm;
若为12.3寸的产品,则边框宽度=0.8+1.2+0.6+0.3+0.4+0.1=3.4mm;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可以使得产品边框宽度减小到4mm以下,该结构的边框计算避开背板3厚度d以及间隙e,考虑背板3厚度d一般≥0.8mm,使得边框能在原有基础上缩小0.9mm以上。
示例性的,在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扣21与所述顶壁201之间距离y大于或等于所述光学膜片6的厚度。
优选的,在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扣21与所述顶壁201之间距离大于所述光学膜片6的厚度,确保所述第一卡扣21与膨胀后的光学膜片6不发生干涉,且确保背板3与膨胀后的光学膜片6不会发生干涉。
示例性的,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方向的第一方向上,所述光学膜片6与所述侧壁202之间的距离h大于或等于0.002L,其中L为所述光学膜片6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方向的第一方向(参考图 3中的Y方向)上,所述光学膜片6与所述侧壁202之间的距离h大于0.002L,保证光学膜片6在高温下有足够的膨胀空间。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卡扣21包括与所述侧板32的顶面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x大于或等于0.5mm。
采用上述方案,保证了所述第一卡扣21与所述背板3之间的连接面积,保证所述背板3和所述中框2之间的支撑强度。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卡扣21由部分所述侧壁202向靠近所述导光板5的方向凹陷形成,包括与所述侧板32连接的第一部分211和连接于所述侧壁202和所述第一部分211之间的第二部分212,所述第一部分211与所述侧板3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部分211远离所述第二部分212的端面为所述连接面,参考图5。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卡扣21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限于上述所述,例如所述第一卡扣21可以是连接于所述侧壁202的一侧的凸板。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部分211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侧面与所述侧板32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侧面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部分211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侧面与所述侧板32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侧面可以是不平齐的,例如所述第一部分211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侧面可以外露于所述侧板32的端面,也可以位于所述侧板32的端面的内部,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部分212与所述侧壁20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212与所述侧壁202之间的夹角为135度,但并不以此为限。
示例性的,沿所述侧壁202的延伸方向,所述侧壁20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扣21。
多个所述第一卡扣21均匀设置于所述侧壁202上,保证了所述侧壁202的受力的均匀性。
示例性的,所述中框2包括四个所述侧壁202,四个所述侧壁202中包括 与显示面的绑定侧对应的第一侧壁202,除所述第一侧壁202之外的三个侧壁202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21。
对于绑定侧,由于线路板等的设置,边框的设置是受限的,例如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5与所述第一侧壁202对应的一侧设置有灯条,而灯条的设置是需要空间的,背板3无法内收,因此,本实施例中,除所述第一侧壁202之外的三个侧壁202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21。
示例性的,所述背板3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二卡扣33,所述侧壁20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33相配合的第一卡孔23,参考图4。
为了保证所述中框2与所述背板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采用所述第二卡扣33和所述第一卡孔23相配合,以与所述第一卡扣21与所述侧板32之间的配合,两种连接方式共同实现所述中框2与所述背板3的连接。
示例性的,所述侧壁202靠近所述顶壁201的一端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向远离所述侧板32的方向翻折至所述顶壁201远离所述侧板32的一侧形成支撑部24,并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卡孔2,参考图4。
在形成所述第一卡孔23的同时,形成所述支撑部24,以支撑前框1,避免前框1对显示面板8造成挤压。
示例性的,沿所述侧壁202的延伸方向,所述侧壁20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孔23,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孔2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扣21。
所述第一卡扣21和所述第一卡孔23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述第一卡扣21和所述第一卡孔23是均匀设置于所述侧壁202上的,使得所述侧壁202整体受力均匀。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8,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中框2和所述显示面板8之间通过双面设置胶层的泡棉7固定在一起。
在该实施方式中,不需要设置前框1,通过双面设置胶层的泡棉7将显示面板8与中框2固定在一起,此时,所述中框2的侧壁202上则不需要设置与前框1连接的卡扣。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8,上述的背光模组, 以及前框1,所述显示面板8和所述中框2之间设置有单面设置胶层的泡棉7,所述泡棉7与所述中框2之间设置有胶层,所述前框1和所述显示面板8之间通过胶层固定。
所述中框2和所述显示面板8之间的泡棉7起到缓冲作用,并不与显示面板8固定,而显示面板8和前框1通过胶层固定,或者通过设置双面胶层的泡棉7固定在一起。
示例性的,所述前框1上设置有第二卡孔11,所述中框2的所述侧壁202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方向凸出的第三卡扣22以与所述第二卡孔11相配合,参考图6。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卡扣22由部分所述侧壁202向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方向凹陷形成,包括与所述侧壁202连接的第三部分221和与所述第三部分221连接的第四部分222,所述第四部分222与所述前框1的侧板32平行设置,所述第四部分222容纳于所述第二卡孔11内。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三卡扣22的结构形式并不限于上述所述,利于可以采用连接于所述侧壁202远离所述侧板32的一侧的凸块。
示例性的,所述第四部分222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侧面与所述前框1的侧板32远离所述导光板5的侧面平齐。
在所述前框1的厚度与所述中框2的厚度相同时,在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四部分222在所述第二卡孔1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卡孔11的侧壁202完全重合,但并不以此为限。
示例性的,沿所述侧壁202的延伸方向,所述侧壁20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卡扣22,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卡扣2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扣2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202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21、所述第一卡孔23和所述第三卡扣22,沿着所述侧壁202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卡扣21、所述第一卡孔23和所述第三卡扣22均匀分布,保证所述侧壁202的受力的均匀性,且多个所述第三卡扣22均匀分布,保证所述前框1的受力均匀性。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 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3。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中框、背板、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其中,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侧板的顶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中框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覆盖部分所述光学膜片,所述侧壁位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侧壁具有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卡扣以与所述侧板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顶壁之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光学膜片的厚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的第一方向上,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2L,其中L为所述光学膜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包括与所述侧板的顶面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5mm。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卡扣由部分所述侧壁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包括与所述侧板连接的第一部分和连接于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为所述连接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平齐。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侧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沿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所述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扣。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中框包括四个所述侧壁,四个所述侧壁中包括与显示面的绑定侧对应的第一侧壁,除所述第一侧壁之外 的三个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二卡扣,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相配合的第一卡孔。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侧壁靠近所述顶壁的一端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向远离所述侧板的方向翻折至所述顶壁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形成支撑部,并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卡孔。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沿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所述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扣。
  13. 一种显示模组,其中,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中框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双面设置胶层的泡棉固定在一起。
  14. 一种显示模组,其中,包括显示面板,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前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中框之间设置有单面设置胶层的泡棉,所述泡棉与所述中框之间设置有胶层,所述前框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通过胶层固定。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前框上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中框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凸出的第三卡扣以与所述第二卡孔相配合。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三卡扣由部分所述侧壁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凹陷形成,包括与所述侧壁连接的第三部分和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前框的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四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卡孔内。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四部分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前框的侧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平齐。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沿所述侧壁的延伸方向,所述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卡扣,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卡扣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扣。
  19.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权利要求13-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PCT/CN2022/095608 2022-05-27 2022-05-27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322600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5608 WO2023226006A1 (zh) 2022-05-27 2022-05-27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2280001494.8A CN117480442A (zh) 2022-05-27 2022-05-27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5608 WO2023226006A1 (zh) 2022-05-27 2022-05-27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6006A1 true WO2023226006A1 (zh) 2023-11-30

Family

ID=88918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5608 WO2023226006A1 (zh) 2022-05-27 2022-05-27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0442A (zh)
WO (1) WO2023226006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25203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Yong-Kun Kim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2032388U (zh) * 2011-01-25 2011-11-0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962437U (zh) * 2015-06-16 2016-01-1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684439U (zh) * 2017-04-28 2017-11-28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211123563U (zh) * 2019-12-27 2020-07-28 深圳百乐奇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出光效果的液晶显示模块
CN112987402A (zh) * 2021-03-03 2021-06-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122616U (zh) * 2020-10-22 2021-09-0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CN215181306U (zh) * 2021-04-16 2021-12-14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6160947U (zh) * 2021-06-21 2022-04-0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25203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Yong-Kun Kim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2032388U (zh) * 2011-01-25 2011-11-0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962437U (zh) * 2015-06-16 2016-01-1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684439U (zh) * 2017-04-28 2017-11-28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211123563U (zh) * 2019-12-27 2020-07-28 深圳百乐奇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出光效果的液晶显示模块
CN214122616U (zh) * 2020-10-22 2021-09-0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CN112987402A (zh) * 2021-03-03 2021-06-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181306U (zh) * 2021-04-16 2021-12-14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6160947U (zh) * 2021-06-21 2022-04-0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0442A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0379B2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15013581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JP6379073B2 (ja) 表示装置
US9983426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display module
TW201416775A (zh) 顯示裝置
WO2023010793A1 (zh) 显示屏和拼接显示屏
WO2022193670A1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3109237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4595802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22083303A1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模组
WO2016127621A1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3226006A1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1243569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US10012790B2 (en) Slim bezel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WO2015081689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21389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9062749A1 (zh) 背光源、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206080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WO2023230759A1 (zh) 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3184100A1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216135A1 (zh) 显示模组和医疗拼接显示系统
US20240111187A1 (en) Display modul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908524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7122651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216351663U (zh) 背光模组以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432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