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1111U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1111U
CN220121111U CN202223395472.0U CN202223395472U CN220121111U CN 220121111 U CN220121111 U CN 220121111U CN 202223395472 U CN202223395472 U CN 202223395472U CN 220121111 U CN220121111 U CN 220121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display panel
color film
film substr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54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权
舒勇
王楠
曹琦
王明
陈功
王贤
刘迎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54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1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1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1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壳体,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边缘的搭接区域,所述搭接区域与所述壳体搭接,沿垂直于搭接面的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绑定端子,所述搭接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多个所述第一区域沿所述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区域内不设有彩膜基板,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使所述绑定端子显露出,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有彩膜基板。强度测试过程中不容易出现破损。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模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显示面板。为了验证显示模组的结构强度,需要对显示模组进行强度测试。强度测试时需要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在显示面板的边缘施加压力,容易导致显示面板边缘出现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强度测试过程中不容易出现破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壳体,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边缘的搭接区域,所述搭接区域与所述壳体搭接,
沿垂直于搭接面的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绑定端子,
所述搭接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多个所述第一区域沿所述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区域内不设有彩膜基板,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使所述绑定端子显露出,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有彩膜基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第一边缘处的边为第一边,所述彩膜基板在所述第一边缘处的边为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平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搭接区域还包括第三区域,所述彩膜基板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边为第二边,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边之间,所述第三区域内设有彩膜基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绑定端子包括间隔排布的多组端子组,一个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显露一组所述端子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绑定端子包括间隔排布的多组端子组,一个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显露相邻的多组所述端子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正投影为矩形,所述矩形的至少一个角为圆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本体和支撑壁,
所述本体与所述显示面板间隔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支撑壁连接在所述本体边缘,所述搭接区域搭接在所述支撑壁上,
所述支撑壁包括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壁和第一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由金属薄板弯折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壁和所述本体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和第二折弯,所述第一壁包覆所述第一折弯和所述第二折弯。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壳体,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边缘的搭接区域,所述搭接区域与所述壳体搭接,
沿垂直于搭接面的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绑定端子,
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搭接区域内,所述开孔被配置为使至少部分所述绑定端子显露出。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壳体,显示面板中与壳体搭接的区域为搭接区域,搭接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多个第一区域沿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第一区域内不设有彩膜基板,第一区域被配置为使绑定端子显露出。相邻两个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第二区域,第二区域设有彩膜基板。即,裁切第一区域内的彩膜基板,使得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的绑定端子显露出,从而方便绑定端子的绑定。第二区域内的彩膜基板不裁切而保留,使得第二区域内同时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两层结构,增加了搭接区域内彩膜基板的面积,提高了显示面板位于搭接区域的结构强度,使显示面板在强度测试过程中不容易出现破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显示面板;100a-搭接区域;110-阵列基板;111-第一边;120-彩膜基板;120a-第一区域;120b-第二区域;120c-第三区域;121-第二边;130-绑定端子;131-第一端子组;132-第二端子组;
200a-第一折弯200a;200b-第二折弯200b;210-支撑壁;211-第一壁;212-第二壁;220-本体;230-连接壁;
300-背光模组;
410-驱动芯片;420-Vcom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仅为了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或移动计算设备等其他具有显示面板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以显示装置是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
显示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用于显示静态或动态的图像。显示面板可以为LCD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像素驱动电路,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绑定端子,绑定端子与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绑定端子可以通过绑定工艺实现与柔性电路板或其他器件的电连接。衬底可以为玻璃衬底。彩膜基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上的滤光片,基底可以为玻璃基底。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还可以设有液晶分子等。
外壳除了用于安装显示面板,还可以用于安装或容置显示装置的其他零组件。例如,显示装置为笔记本电脑时,外壳包括枢转连接的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扣合后,包括相对的上壳B面和下壳C面,以及向背的上壳A面和下壳D面。显示面板可以安装在上壳B面,键盘设置在下壳C面。下壳内还可以设有中央处理器、主板、硬盘、内存、电池等。
其中,用于安装显示面板的上壳可以包括壳体和后壳。壳体用于固定和保护显示面板,后壳用于形成A面。装配时,可以先将显示面板安装在壳体上,形成显示模组,然后将显示模组安装在后壳上,这样可以以显示模组为一个单元实现显示面板的装配和拆卸,不容易损坏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可以与壳体搭接,搭接是指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显示面板和壳体部分交叠并连接,显示面板与壳体的连接面为搭接面。例如,壳体的部分结构连接在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使得显示面板与壳体的部分结构交叠。其中,显示面板中与壳体交叠的区域为搭接区域。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条边缘,多条边缘中包括第一边缘,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可以与壳体搭接,即搭接区域位于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其中,边缘是指显示面板的其中一条边向显示面板内部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的区域,并非指显示面板的侧边。
示例性地,第一边缘为显示面板的下边缘。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下边缘的下方可以设置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板。实际应用过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矩形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四条边缘均与壳体搭接,即显示面板的四条边缘均设有搭接区域。
壳体可以包括支撑壁,显示面板的边缘可以搭接在支撑壁上,使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与支撑壁贴合。当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受到压力时,支撑壁可以支撑显示面板。
图1为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剖面图,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下侧的胶框23和支撑壁21,显示面板10背离出光面一侧的边缘通过胶框23搭接在支撑壁21上,显示面板10与支撑壁21搭接的区域为搭接区域10a(图1中虚线框内的区域)。其中,显示面板10为LCD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位于搭接区域10a的阵列基板11设有绑定端子13,绑定端子13用于与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绑定。为了使绑定端子13显露出,以方便与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的绑定,相关技术中将搭接区域10a内的彩膜基板12部分或全部裁切掉。如图2所示,搭接区域10a内,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的边不平齐,彩膜基板12的第二边12a相对阵列基板11的第一边11a内缩一定距离,使得阵列基板11部分区域显露,形成绑定区域,绑定端子13设置在绑定区域。
在对显示模组进行强度测试(例如POGO测试)时,需要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的方向在显示面板10的边缘施加压力。由于搭接区域10a内的部分或全部彩膜基板12被裁切掉,使得搭接区域10a中的部分区域只有阵列基板11与支撑壁21搭接,而没有彩膜基板12,降低了显示面板10的结构强度,导致显示面板10容易破损。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如图3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搭接区域100a包括第一区域120a,第一区域120a内不设有彩膜基板120,第一区域120a被配置为使绑定端子130显露出。搭接区域100a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区域120a,多个第一区域120a沿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第一区域120a之间设有第二区域120b,第二区域120b设有彩膜基板120。即,裁切第一区域120a内的彩膜基板120,使得设置在第一区域120a内的绑定端子130显露出,从而方便绑定端子130的绑定。第二区域120b内的彩膜基板120不裁切而保留,使得第二区域120b内同时包括阵列基板110和彩膜基板120两层结构,增加了搭接区域100a内彩膜基板120的面积,提高了显示面板100位于搭接区域100a的结构强度,使显示面板100在强度测试过程中不容易出现破损。
也就是说,沿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与绑定端子130相邻的至少部分区域存在彩膜基板120。区别于相关技术中沿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将彩膜基板120整条区域裁切掉。例如,图2中,搭接区域10a内阵列基板11的边为第一边11a,彩膜基板12的边为第二边12a,位于第一边11a和第二边12a之间的彩膜基板12整体被裁切掉。
其中,既可以在第一区域120a的一侧设置第二区域120b,也可以在第一区域120a的两侧均设置第二区域120b,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在彩膜基板120上开设开孔实现,开孔位于搭接区域100a内,一个开孔被配置为显露至少部分绑定端子130。彩膜基板120上可以设有多个开孔,多个开孔沿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一个开孔形成的镂空区域为一个第一区域120a,相邻两个开孔之间的区域可以为第二区域120b。
阵列基板110位于第一边缘处的边为第一边111,彩膜基板120位于第一边缘处的边为第二边121。阵列基板110可以和彩膜基板120在第一边缘处平齐,平齐是指第一边111和第二边121在出光面上的投影重合。第一边111和第二边121重合使得搭接区域100a中彩膜基板120的面积增加,即搭接区域100a中包括阵列基板110和彩膜基板120双层结构的区域增加,增加了搭接区域100a的结构强度,减小显示面板100破损的几率。
其中,彩膜基板120的第二边121可以为一条连续的直线段,也可以为多条间隔且共线的线段,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第二边121为一条连续的直线段时,第一区域120a靠近第一边缘的边可以与彩膜基板120的第二边121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当彩膜基板120的第二边121为多条间隔且共线的线段时,第一区域120a可以与第二边121部分重合,使得第二边121的部分区域被裁切。
为了提高搭接区域100a内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强度,需要提高搭接区域100a内彩膜基板120的面积,因此需要在显露绑定端子130且满足绑定工艺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第一区域120a的面积,即只裁切与绑定端子130对应区域的彩膜基板120,而其他区域的彩膜基板120不裁切。例如,在彩膜基板120上开孔,使得绑定端子130通过开孔显露出,并通过开孔实现绑定端子130的绑定。此时,第一区域120a为开孔的区域。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彩膜基板120开设长条孔,使得绑定端子130通过长条孔显露出。此时,长条孔所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120a,第一区域120a左右两侧未裁切的区域为第二区域120b,长条孔与第二边121之间的区域为第三区域120c。由于第三区域120c中的彩膜基板120也未被裁切掉,增加了搭接区域100a内彩膜基板120的面积,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一区域120a和第二边121之间的距离,即开孔与第二边121之间的距离为w。实际应用过程中,w需要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以满足彩膜基板120开孔的工艺需要。当w过小时容易导致第三区域120c内的彩膜基板120较窄,结构强度较弱,受到外力时容易破坏。预设距离的大小可以根据彩膜基板120中基底的材料以及工艺条件灵活设定。示例性地,当彩膜基板120的基底为玻璃时,预设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mm。
当彩膜基板120的第二边121与阵列基板110的第一边111平齐时,相对于彩膜基板120的第二边121相对第一边111内缩一定距离,w尺寸更大,即增加了第三区域120c的面积,使得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强度更好。
当然,彩膜基板120的第二边121也可以凸出阵列基板110的第一边111,即阵列基板110的第一边111相对彩膜基板120的第二边121内缩一定距离。这样可以使w的尺寸更大,满足彩膜基板120开孔的工艺要求,并且降低了第三区域120c内彩膜基板120的宽度太窄导致破坏的风险。
当彩膜基板120相对阵列基板110凸出一定距离时,彩膜基板120和支撑壁210之间可以设置缓冲层以支撑彩膜基板120,防止彩膜基板120相对阵列基板110凸出的部分受到外力而破坏。
当w的尺寸过小时,为了防止开孔靠近第二边121的区域强度较弱而破坏。在开孔和第二边121之间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区域120c。即,开孔呈豁口状,开孔朝向第二边121的一侧开放。此时,彩膜基板120的第二边121呈多个间隔且共线的线段状。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开孔将彩膜基板120的部分第二边121裁切掉。此时,第一区域120a与彩膜基板120的第二边121部分重叠。
绑定端子有多个,多个绑定端子可以包括多组端子组。一组端子组中包括多个绑定端子,多个绑定端子与同一电气元件或柔性电路板绑定。多组端子组中可以包括用于与驱动芯片绑定的第一端子组131,也可以包括用于与柔性电路板绑定的第二端子组132。第一端子组131和第二端子组132可以沿第一边缘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示例性地,第二端子组132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端子组131之间。
用于显露第一端子组131的开孔可以为长条孔状。示例性地,开孔为如图4所示的长条孔。
实际应用时,如图8所示,彩膜基板120和阵列基板110之间可以设有用于连接彩膜基板120和阵列基板110的框胶(图中未示出),阵列基板上还设有Vcom线420,Vcom线420位于框胶朝向显示面板100中的一侧。开孔与第二边121之间的距离w可以大于或等于阵列基板110中外圈Vcom线420到框胶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以方便驱动芯片410和第一端子组131的绑定。
用于显露第二端子组132的开孔可以为豁口状。示例性地,开孔为如图5所示的豁口状。
当用于显露第二端子组132的开口为长条孔状时,与第二端子组132绑定的柔性电路板在绑定完成后需要沿背离阵列基板110的方向弯折,以从长条孔中伸出。由于长条孔的空间狭小,导致柔性电路板弯折困难,并且可能导致柔性电路板由于弯折而损坏。而当用于显露第二端子组132的开口为豁口状时,与第二端子组132绑定的柔性电路板在绑定完成后,可以直接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0出光面的方向延伸,不需要弯折。
当然,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端子组131和第二端子组132可以均通过长条形开孔显露出,也可以均通过豁口状开孔显露出。或者,第一端子组131通过豁口状开孔显露出,第二端子组132通过长条形开孔显露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端子组131与驱动芯片绑定时,可以采用定制压头绑定或通过镭射绑定。在绑定过程中,当定制压头与开孔的孔壁接触时,或涂覆导电胶的涂胶针头与开孔的孔壁接触时,会导致彩膜基板120受到压力而出现Mura不良。因此,可以适当增大开孔的尺寸。
示例性地,绑定完成后,沿垂直于第一边缘的方向,驱动芯片与开孔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0.6mm;沿平行于第一边缘的方向,驱动芯片与开孔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mm。当然,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定制压头和涂胶针头的尺寸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防止彩膜基板120在开孔处出现应力集中,开口的各个侧壁之间可以光滑过渡。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开孔整体为矩形孔,矩形孔的四个角均为圆角。当然,开孔的形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腰型孔、椭圆孔等等,只要使得开孔的各个内壁之间光滑过渡,以降低应力集中即可。
搭接区域100a中第一区域120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当搭接区域100a中仅包括一个第一区域120a时,即在搭接区域100a仅开设一个开孔,所有端子组仅通过一个开孔显露。第二区域120b可以位于第一区域120a沿第一边缘的其中一侧,也可以是第一区域120a沿第一边缘的相对两侧均存在第二区域120b。此时,相邻两个端子组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彩膜基板120也被裁切掉,使得开孔内部空间更大,方便第一端子组131和第二端子组132的绑定操作。并且,降低了开孔的工艺难度。
当搭接区域100a中包括多个第一区域120a时,多个第一区域120a可以沿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第一区域120a之间设有第二区域120b。这样可以增加第二区域120b的面积,即增加了彩膜基板120的面板,从而增加了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强度。
当搭接区域100a中包括多个第一区域120a时,一个第一区域120a可以被配置为显露一组端子组。由于端子组有组,且多组端子组之间间隔排布,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区域120a之间可以设置第二区域120b,增加了彩膜基板120的面积,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强度,使得显示面板100在强度测试过程中不容易破片。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第二端子组13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端子组131之间,且第一端子组131对应长条形开孔,第二端子组132对应豁口状开孔。
当搭接区域100a中包括多个第一区域120a时,一个第一区域120a被配置为显露相邻的多组端子组。示例性地,一个第一区域120a被配置显露相邻的两组端子组。当然,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个第一区域120a也可以被配置显露相邻的三组、四组、五组端子组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一个第一区域120a显露的端子组的数量不作限定。
一个第一区域120a同时显露多组端子组时,虽然将相邻两个端子组之间的区域对应的彩膜基板120也裁切掉了,降低了彩膜基板120的面积。但是,由于一个第一区域120a同时显露多组端子组,在端子组数量一致的情况下,降低了第一区域120a的数量,即减少了开孔的数量,降低了相邻两个开孔之间的彩膜基板120由于尺寸较小而受压破坏的概率。
继续参考图1,图1中的显示模组包括背板,背板设置在显示面板10背离出光面的一侧,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0。背板通常为冲压成型的钣金结构,支撑壁21为背板的一部分,由背板的边缘朝向显示面板10弯折形成,使支撑壁21整体为悬臂结构。在对显示模组进行强度测试时,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的方向在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一侧施加压力,压力传递给支撑壁21,容易使得悬臂结构的支撑壁21朝背离显示面板10的方向发生弯折,从而失去对显示面板10的支撑,进而导致显示面板10搭接区域10a发生破片。因此,为了防止破片,需要加强支撑壁21的结构强度,防止支撑壁21在强度测试过程中发生弯折变形。
继续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包括背板,背板包括本体220和支撑壁210,本体220与显示面板100间隔设置,显示面板100的背光模组300位于本体220和显示面板100之间,支撑壁210连接在本体220边缘,搭接区域100a搭接在支撑壁210上,支撑壁210包括沿朝向显示面板100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壁211和第二壁212。
相对于支撑壁21仅由一层钣金组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壁2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壁211和第二壁212,增加了支撑壁210的刚度,使得支撑壁210不容易发生弯折变形,从而使得支撑壁210对显示面板100的支撑效果更好,防止显示面板100在强度测试过程中发生破片。并且,相对于整体增加背板的厚度,支撑壁210由第一壁211和第二壁212组成,降低了背板的厚度,使得显示模组更轻薄,且重量较轻。
示例性地,第一壁211和第二壁212均为铝合金材质。第一壁211和第二壁212为铝合金材质,相对于不锈钢材质,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重量较轻、成本较低。
背板可以为一体结构的金属薄板结构,第一壁211和第二壁212由金属薄板弯折形成。示例性地,第一壁211和第二壁212为复边结构,通过冲压形成。
支撑壁210在弯折变形时,通常沿着支撑壁210与背板本体220的连接处,即支撑壁210和本体220的弯折处。为了防止支撑壁210发生弯折变形,第一壁211可以包覆折弯处,使得在折弯处至少包括两层结构,从而提高了背板在弯折处的结构刚度。
示例性地,支撑壁210和本体220之间连接有连接壁230,连接壁230和本体220之间通过第一折弯200a连接,连接壁230和支撑壁210之间通过第二折弯200b连接,使得支撑壁210、连接壁230和本体220形成U形结构。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第一壁211可以延伸以包覆第一折弯200a。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第一壁211可以延伸同时包覆第二折弯200b和第一折弯200a。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壳体,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边缘的搭接区域,所述搭接区域与所述壳体搭接,
沿垂直于搭接面的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绑定端子,
所述搭接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多个所述第一区域沿所述第一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区域内不设有彩膜基板,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使所述绑定端子显露出,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有彩膜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第一边缘处的边为第一边,所述彩膜基板在所述第一边缘处的边为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区域还包括第三区域,所述彩膜基板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边为第二边,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边之间,所述第三区域内设有彩膜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端子包括间隔排布的多组端子组,一个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显露一组所述端子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端子包括间隔排布的多组端子组,一个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显露相邻的多组所述端子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正投影为矩形,所述矩形的至少一个角为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本体和支撑壁,
所述本体与所述显示面板间隔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支撑壁连接在所述本体边缘,所述搭接区域搭接在所述支撑壁上,
所述支撑壁包括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壁和第一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由金属薄板弯折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和所述本体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和第二折弯,所述第一壁包覆所述第一折弯和所述第二折弯。
9.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壳体,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边缘的搭接区域,所述搭接区域与所述壳体搭接,
沿垂直于搭接面的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绑定端子,
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搭接区域内,所述开孔被配置为使至少部分所述绑定端子显露出。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23395472.0U 2022-12-13 2022-12-13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121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5472.0U CN220121111U (zh) 2022-12-13 2022-12-13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5472.0U CN220121111U (zh) 2022-12-13 2022-12-13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1111U true CN220121111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5472.0U Active CN220121111U (zh) 2022-12-13 2022-12-13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1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474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06170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includ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29862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30488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589585B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CN113287079A (zh) 柔性显示器和包括该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CN108873421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59731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632792A (zh) 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JP2001075485A (ja) 平面表示装置
CN209356819U (zh)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20121111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4568028B2 (ja) 表示装置
JPH1033312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6256915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7181373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234131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410240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0766486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4677921B (zh) 显示模块
JP356599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910773B (zh) 显示装置
CN215067612U (zh) 框贴结构组件和lcm显示模组
CN22098368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2217454A1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