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1308U - 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01308U
CN214101308U CN202120245467.8U CN202120245467U CN214101308U CN 214101308 U CN214101308 U CN 214101308U CN 202120245467 U CN202120245467 U CN 202120245467U CN 214101308 U CN214101308 U CN 214101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crystalline silicon
silicon photovoltaic
inter
powe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54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显武
叶飞
张宏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54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01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01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01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台本体,检测台本体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和蓄电池本体。该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通过设置检测台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自动检测机构,且自动检测机构包括有安装块,两个安装块的下表面均与检测台本体的上表面两端固定连接,达到了通过本机构实现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的发电效率进行初测和复测双重自动检测,使对其发电效率的检测数据更准确、精度,对操作者劳动强度低,检测效率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即太阳电池组件,由于单片太阳电池输出电压较低,加之未封装的电池由于环境的影响电极容易脱落,因此必须将一定数量的单片电池采用串、并联的方式密封成光伏组件,以避免电池电极和互连线受到腐蚀。
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在制作完成后,都需要对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进行检测,只有其检测数据符合生产标准,才能正式投入市场广泛使用,而现有对其发电效率的检测方式通常都是采用,现有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后,通过蓄电池本体对转换后产生的电能进行储存,最后,操作者通过移动检测设备对蓄电池本体内存储的电量进行人工检测,但此检测方式不仅对操作者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检测的检测方式检测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的检测方式不仅对操作者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检测的检测方式检测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台本体,所述检测台本体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和蓄电池本体,且四个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和四个所述蓄电池本体以一个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搭配一个所述蓄电池本体为一组相互搭配使用,通过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先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再通过所述蓄电池本体对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转换完成的电能进行电量储存;
所述检测台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自动检测机构,且自动检测机构包括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下表面均与检测台本体的上表面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安装块呈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与蓄电池本体电性连接,位于所述检测台本体左侧所述安装块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丝杆,两个所述安装块相对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导向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工作带动传动丝杆转动,起到通过自动检测机构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的发电效率进行自动检测的效果。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向杆的材质为高锰钢材料制成,两个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均滑动套接有滑块,所述传动丝杆的一端外表面通过轴承与位于所述检测台本体右侧所述安装块的右侧表面固定定位后延伸至安装块的右侧表面,所述滑块的内部与传动丝杆的一端外表面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起到传动丝杆在带动滑块在其表面进行移动时,将传动丝杆带动滑块产生的旋转力限制成只能进行水平运动的力。
优选地,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控制盒的左侧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时间继电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盒对气缸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时间继电器的型号为YYC-2S,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一端下表面贯穿所述控制盒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的型号为NV201C;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工作带动连接块做向下的下降运动,进而便于开始进行检测工作。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万用表,所述监控摄像头和万用表的轴线均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万用表的正极检测端和负极检测端均贯穿并延伸至连接块的下表面,四个所述蓄电池本体以单个为一组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被测端、负极被测端和感应开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万用表对蓄电池本体内存储产生的电量进行检测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感应开关的型号为LTD-05NO,所述万用表的正极检测端与正极被测端的内壁接触,所述万用表的负极检测端与负极被测端的内壁接触,所述滑块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开关和行程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位于所述行程开关的左侧,所述限位开关和行程开关、单片机模块均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和单片模块、伺服电机、万用表、感应开关、正极被测端、负极被测端均与蓄电池本体电性连接,所述滑块和控制盒、连接块的右侧表面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块的右端与位于检测台本体右端安装块左侧接触时,控制伺服电机返程,再次对多个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的发电效率进行复测,使测量数据更准确、精准,当滑块的左端与位于检测台本体左端安装块右侧接触时,控制伺服电机停止工作,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的发电效率的检测工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检测台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自动检测机构,且自动检测机构包括有安装块,两个安装块的下表面均与检测台本体的上表面两端固定连接,达到了通过本机构实现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的发电效率进行初测和复测双重自动检测,使对其发电效率的检测数据更准确、精度,对操作者劳动强度低,检测效率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不仅对操作者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检测的检测方式检测慢,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的安装块结构剖视图。
图中:1、检测台本体;2、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3、蓄电池本体;4、安装块;41、伺服电机;42、传动丝杆;43、导向杆;44、滑块;45、控制盒;46、气缸;47、单片机模块;48、无线传输模块;49、时间继电器;410、连接块;411、万用表;412、正极被测端;413、负极被测端;414、感应开关;415、限位开关;416、行程开关;417、监控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台本体1,检测台本体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和蓄电池本体3,且四个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和四个蓄电池本体3以一个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搭配一个蓄电池本体3为一组相互搭配使用,通过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先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再通过蓄电池本体3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转换完成的电能进行电量储存;
检测台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自动检测机构,且自动检测机构包括有安装块4,两个安装块4的下表面均与检测台本体1的上表面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安装块4呈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与蓄电池本体3电性连接,位于检测台本体1左侧安装块4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41,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丝杆42,两个安装块4相对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导向杆43;
进一步地,伺服电机41工作带动传动丝杆42转动,起到通过自动检测机构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的发电效率进行自动检测的效果。
进一步地,两个导向杆43的材质为高锰钢材料制成,两个导向杆43的外表面均滑动套接有滑块44,传动丝杆42的一端外表面通过轴承与位于检测台本体1右侧安装块4的右侧表面固定定位后延伸至安装块4的右侧表面,滑块44的内部与传动丝杆42的一端外表面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导向杆43起到传动丝杆42在带动滑块44在其表面进行移动时,将传动丝杆42带动滑块44产生的旋转力限制成只能进行水平运动的力。
进一步地,滑块44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盒45,控制盒45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气缸46,控制盒45的左侧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模块47、无线传输模块48和时间继电器49;
进一步地,控制盒45对气缸46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的效果。
进一步地,时间继电器49的型号为欧姆龙牌YYC-2S,气缸46的活塞杆一端下表面贯穿控制盒45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10,连接块410的正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监控摄像头417,监控摄像头417的型号为浩鑫网景牌NV201C;
进一步地,气缸46工作带动连接块410做向下的下降运动,进而便于开始进行检测工作。
进一步地,连接块4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万用表411,监控摄像头417和万用表411的轴线均位于同一轴线上,万用表411的正极检测端和负极检测端均贯穿并延伸至连接块410的下表面,四个蓄电池本体3以单个为一组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被测端412、负极被测端413和感应开关414;
进一步地,设置万用表411对蓄电池本体3内存储产生的电量进行检测的效果。
进一步地,感应开关414的型号为洛施达牌LTD-05NO,万用表411的正极检测端与正极被测端412的内壁接触,万用表411的负极检测端与负极被测端413的内壁接触,滑块44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开关415和行程开关416,限位开关415位于行程开关416的左侧,限位开关415和行程开关416、单片机模块47均与伺服电机41电性连接,无线传输模块48和单片模块、伺服电机41、万用表411、感应开关414、正极被测端412、负极被测端413均与蓄电池本体3电性连接,滑块44和控制盒45、连接块410的右侧表面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当滑块44的右端与位于检测台本体1右端安装块4左侧接触时,控制伺服电机41返程,再次对多个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的发电效率进行复测,使测量数据更准确、精准,当滑块44的左端与位于检测台本体1左端安装块4右侧接触时,控制伺服电机41停止工作,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的发电效率的检测工作完成。
通过设置检测台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自动检测机构,且自动检测机构包括有安装块4,两个安装块4的下表面均与检测台本体1的上表面两端固定连接,达到了通过本机构实现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的发电效率进行初测和复测双重自动检测,使对其发电效率的检测数据更准确、精度,对操作者劳动强度低,检测效率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不仅对操作者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检测的检测方式检测慢,效率低的问题。
工作原理:S1,在需要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的发电效率检测时,操作者远程通过无线传输模块48将信号传给单片机模块47,经单片机模块47处理后控制伺服电机41启动,伺服电机41控制传动丝杆42做转动,带动滑块44在传动丝杆42的外表面以检测台本体1为参考,从左向右水平滑动,使滑块44在导向杆43的外表面滑动;
S2,感应开关414检测到连接块410的右侧表面后,将信号传给单片机模块47,经单片机模块47处理后先控制伺服电机41停止工作,其次控制气缸46和时间继电器49启动,气缸46的活塞杆带动连接块410做向下的伸出运动,带动万用表411的正极检测端和负极检测端向下运动,使万用表411的正极检测端与检测台本体1上表面最左侧蓄电池本体3设置的正极被测端412接触,负极检测端与负极被测端413接触,通过检测蓄电池本体3内存储的电量检测该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的发电效率,设置监控摄像头417对万用表411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自动抓拍,将抓拍的图像数据传给单片机模块47,经单片机模块47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48传给操作者所在的云端监控后台存储,方便后续比对分析;
S3,时间继电器49达到设定时间,信号传给单片机模块47,经单片机模块47处理后控制气缸46的活塞杆带动连接块410做向上的收缩运动,使万用表411的正极检测端和负极检测端与蓄电池本体3上设置的正极被测端412与负极被测端413分离,同时控制伺服电机41再次启动对下一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的发电效率进行检测;
S4,当滑块44的右端与位于检测台本体1右端安装块4左侧接触时,控制伺服电机41返程,再次对多个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的发电效率进行复测,使测量数据更准确、精准,当滑块44的左端与位于检测台本体1左端安装块4右侧接触时,控制伺服电机41停止工作,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的发电效率的检测工作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台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本体(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和蓄电池本体(3),且四个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和四个所述蓄电池本体(3)以一个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搭配一个所述蓄电池本体(3)为一组相互搭配使用,通过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先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再通过所述蓄电池本体(3)对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转换完成的电能进行电量储存;
所述检测台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自动检测机构,且自动检测机构包括有安装块(4),两个所述安装块(4)的下表面均与检测台本体(1)的上表面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安装块(4)呈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硅光伏组件本体(2)与蓄电池本体(3)电性连接,位于所述检测台本体(1)左侧所述安装块(4)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41),所述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丝杆(42),两个所述安装块(4)相对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导向杆(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杆(43)的材质为高锰钢材料制成,两个所述导向杆(43)的外表面均滑动套接有滑块(44),所述传动丝杆(42)的一端外表面通过轴承与位于所述检测台本体(1)右侧所述安装块(4)的右侧表面固定定位后延伸至安装块(4)的右侧表面,所述滑块(44)的内部与传动丝杆(42)的一端外表面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4)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盒(45),所述控制盒(45)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气缸(46),所述控制盒(45)的左侧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模块(47)、无线传输模块(48)和时间继电器(4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继电器(49)的型号为YYC-2S,所述气缸(46)的活塞杆一端下表面贯穿所述控制盒(45)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10),所述连接块(410)的正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监控摄像头(417),所述监控摄像头(417)的型号为NV201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万用表(411),所述监控摄像头(417)和万用表(411)的轴线均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万用表(411)的正极检测端和负极检测端均贯穿并延伸至连接块(410)的下表面,四个所述蓄电池本体(3)以单个为一组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被测端(412)、负极被测端(413)和感应开关(4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414)的型号为LTD-05NO,所述万用表(411)的正极检测端与正极被测端(412)的内壁接触,所述万用表(411)的负极检测端与负极被测端(413)的内壁接触,所述滑块(44)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开关(415)和行程开关(416),所述限位开关(415)位于所述行程开关(416)的左侧,所述限位开关(415)和行程开关(416)、单片机模块(47)均与伺服电机(41)电性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48)和单片模块、伺服电机(41)、万用表(411)、感应开关(414)、正极被测端(412)、负极被测端(413)均与蓄电池本体(3)电性连接,所述滑块(44)和控制盒(45)、连接块(410)的右侧表面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CN202120245467.8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Active CN214101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5467.8U CN214101308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5467.8U CN214101308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01308U true CN214101308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39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5467.8U Active CN214101308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013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6560A (zh) * 2022-09-28 2022-11-01 江苏格林保尔光伏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电池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6560A (zh) * 2022-09-28 2022-11-01 江苏格林保尔光伏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电池检测装置
CN115276560B (zh) * 2022-09-28 2022-12-20 江苏格林保尔光伏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电池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93774U (zh) 蓄电池全自动电性能及极柱高度检测装置
CN207819856U (zh) 一种光伏阵列的iv特性曲线扫描与参数辨识系统
CN214101308U (zh) 一种片间距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检测设备
CN104502848A (zh) 自动测电池内阻、电压及扫描条形码系统
CN201757781U (zh) 电能表自动接线装置
CN20845956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装置
CN107300675A (zh) 一种用于检测生产过程中锂电池合格率的检测装置
CN106842063A (zh) 一种电芯测试装置
CN203287484U (zh) 一种倒装led芯片测试机
CN210037890U (zh) 一种锂电池蓄电能量快速测试仪器
CN204241660U (zh) 一种能自动测电池内阻、电压及扫描条形码的装置
CN103977965B (zh) 蓄电池快速放电检测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08721014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层厚度激光检测装置
CN209342883U (zh) 一种锂电池电压内阻自动检测机构
CN116106754A (zh) 一种锂电池通电状态批量检测器
CN202836846U (zh) 电池极群压力测试仪
CN213813950U (zh) 圆柱电池焊缝视觉检测系统
CN207067358U (zh) 一种用于检测生产过程中锂电池合格率的检测装置
CN208257765U (zh) 一种智能光伏接线盒
CN206945923U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CN210333431U (zh) 一种超级电容综合测试系统
CN209673913U (zh) 一种变桨驱动器测试装置
CN208984987U (zh) 一种风电生态农业用检测控制装置
CN207907946U (zh) 一种太阳能农业环境监测装置
CN214617360U (zh) 一种用于电池与手机外壳粘贴的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